国民经济统计学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组成、分布和增长速度的一套统计体系。
它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也是国际比较和经济研究的基础。
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经济活动的特点和流动方式,划分为以下几大部分:1. 产业部门划分产业部门划分是指将经济活动按照产出的性质和用途划分成不同的产业部门,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这种划分方式既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性质特点,也方便了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2. 收入部门划分收入部门划分是从收入的来源出发,将经济活动划分成不同的收入部门,主要包括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
这种划分方式便于衡量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并进一步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3. 使用部门划分使用部门划分是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经济活动划分成不同的使用部门,主要包括最终需求部门和中间需求部门。
最终需求部门包括家庭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中间需求部门则包括各个产业之间的中间消费和存货的变动。
4. 流量和存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将经济指标划分为流量和存量。
流量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消费总值(C)、固定资本投资等,而存量指标则反映截至某一时点的经济情况,如资产总额、存货等。
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核算方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按照经济活动的产出来核算国民经济。
它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和中间消费的价值,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同时,还可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 收入法收入法是按照经济活动的收入来核算国民经济。
它的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包括劳动者工资、企业利润、财产收入等各种收入形式,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是指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即个人获得的各种收入减去个人支付的税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套完整的经济统计体系,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经济数据,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全貌和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投资、贸易、收入和支出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之一。
GD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 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生产值,然后相加得出GDP;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支出,然后相加得出GDP;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因素所得到的收入,如劳动报酬、利润和利息等,然后相加得出GDP。
消费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指的是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消费支出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资本消费两个方面。
生活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购买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食品、衣物、住房和教育等;资本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购买资本品的支出,如购买房屋和汽车等。
消费支出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投资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指的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本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厂房和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支出;存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存货的支出。
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它可以增加生产能力和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贸易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贸易可以分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两个方面。
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进出口活动;国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五,收入和支出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性、定量化的描述和分析的一种方法体系。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民支出等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基本状况的重要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价值,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包括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按产出计算)、支出法(按支出计算)和收入法(按收入计算)。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取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劳动报酬、利润、利息、租金等。
国民收入的构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情况。
3. 国民支出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净额。
国民支出的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准确地了解全国经济运行情况,做出更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决策。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人们可以及时发现经济问题,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可以用于国际比较和国际合作,帮助不同国家之间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经济情况,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健发展。
结语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基本状况的重要工具,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国家经济运行规律,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8章价格与指数核算
第八章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编制的基本方法;3.理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了解购买力平价的原理与编制方法。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大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而,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核算的国名经济总量;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核算的经济总量,由于价格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为此,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基本方法,以便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地区或国家在不同时间的比较提供基础。
第一节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一、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的作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常动态变化的货物或服务可以分解成价格和物量两个部分,分别反映有关货物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及其物量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是通过编制指数实现的。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指数是反映由核算体系中多种因素组成的宏观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动态)和空间(企业、地区、国际)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其运行变化及发展。
长期以来,指数被广泛地公认为是一种科学地描述、分析国民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方法。
在指数发展史上,1650年英国人赖斯·沃汉(Rice V oughan)编制的反映货币交换价值变换的物价指数可以算是最早的国民经济指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以后,随着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统一标准的估价和物量方法,采用特定的基期和权数,编制一整套概念一致和对经济分析有用的、相互依存的国民经济价格和物量指数以及指数体系,从而,可以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发,检验整体数值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及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通过编制国民经济动态指数数列,可以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波动和增长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三)通过国民经济指数体系的关系,使用“指数缩减法”,可以推导出国民经济核算中某些重要平衡项的价格或物量值;(四)通过将价格按不变空间价格计算,编制国际比较经济指数——购买力评价指数,可以获得不同国家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物量关系指标,进行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率水平的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
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根据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形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使其保持良好态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为宏观决策和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估计和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可以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决策和计划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预测未来提供宏观经济模型。
(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提供的信息,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环节、各部门的运行动态,据以及时监测国民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以便于尽快采取调控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关系,投资与储蓄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14)--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8.1国民经济账户国民经济核算是从“NationalAccounting”译过来的,它可被直译为国民会计或国民账户。
通常,这些账户是环环相扣的,形成了一个体系,我们也把它们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 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按照SNA自身的定义,SNA是由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济账户、资产负债表和表式组成,它的基础是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
这些账户以凝缩的方式提供根据经济理论和观念组织的有关经济运行的大量而详尽的信息,它们细致而全面地记录了经济中发生的不同经济机构之间、经济机构的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基于此向社会各界提供经济信息。
国民经济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从层次上看,国民经济账户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国民经济总量账户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账户。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是从国民经济运行出发,运用账户描述国民经济产品和服务来源与使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使用、积累、资产负债和对外经济联系。
机构部门账户主要是了解机构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与国民经济总量的联系,目的是达到深入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所反映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内容。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在体系上的设置基本是一致的。
为便于从整体角度来把握经济运行的全貌,以及体现出国民经济统计所特有的宏观分析特性,所以在账户序列体系介绍上,我们以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为主进行考察。
一、国民经济账户结构描述(一)国民经济账户特点学习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特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
概括来讲,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特点有五点: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T形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账户从形式上看,与会计上使用的账户是一致的。
形状类似T字形,左右分列。
右方为资源(或负债与净值),左方为使用(或资产)。
资源方合计值等于使用方合计值。
这是国民经济核算平衡计算的基础。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一·学习指导本课程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国民经济统计总论: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国民经济基本分类、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统计平衡表方法(2)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自然资源统计、资产负债统计(3)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一般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实践、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扩展(4)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财政与税收统计、金融与货币统计、价格统计、通货膨胀统计、资金流量分析。
(5)国民经济动态统计:经济增长统计、经济周期统计、经济动向预测方法(6)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结构统计、市场结构统计、区域结构统计、投入产出分析(7)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贸易统计、国际投资统计、外债统计和汇率统计、国际收支统计、国际经济比较统计、国力比较统计。
(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国民经济核算史、国民经济账户、国民经济矩阵、社会核算矩阵(SAM)、附属核算。
二·第一章总论第一章第1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一章第2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章第3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则(1)马列、邓小平指导(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一章第4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则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则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 60个大类173个中类 306小类例:D-22-2-1 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目 录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史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第五节 社会核算矩阵(SAM) • 第六节 附属核算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认识
–(一)SNA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产物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特点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作用 •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扩展与分解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数例说明 –(一)国民经济矩阵的一个例子 –(二)流向线读表法的提出 –(三)国民经济矩阵表的解读
• 解读过程可认为是对读表的几个要点的掌握:
• (1)数据来源。 • (2)平衡关系。 • (3)行列含义。 • (4)账户交叉项的处理。
–(四)对国民经济核算目的两种观点的评价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问题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用和特点
•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用来监测经济活动; –(2)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4)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 •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形成和发展
–(二)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 •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的不同观点 • 2.中国还不可能有第三类体系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一、经常账户
–(一)货物和服务账户
–(二)生产账户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 1.收入分配账户 –(1)收入形成账户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3)收入再分配账户
《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 中心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 中心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 运行过程进行全面描述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补充, 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 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 描述
核算概念,核算原则, 定性规范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指标体系, 分类标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核算方法和表现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体系
二、作用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的有效工具, 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经济信息系 统的核心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 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 他核算现代化的功能
(一)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记账原则 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 账户的形式 丁字账户格式。 丁字账户格式。 右方为来源方 反映收入、负债的变动; 为来源方, 右方为来源方,反映收入、负债的变动; 左方为使用方 反映支出、 为使用方, 左方为使用方,反映支出、资产的变动
(二)中国1992年核算体系改革和发 中国 年核算体系改革和发 展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的深入 2.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保留传统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核算体系的内容已经没有必要 3.1993年SNA的正式出版对中国 年 的正式出版对中国1992 的正式出版对中国 年核算体系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 教学要求:1、了解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基本框架;了解国民经济统 计核算的主要分类。2、理解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主体范围的基本 原则;3、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中产值指标的核算方法以及国内生 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国民经济基本指标核算 • 第四节 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测定
•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 系 MPS (Material Production System)是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下所 采用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
• 从1992年起逐渐 与SNA接轨
• 中国目前的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是建立 在SNA基础上的, 已全面与SNA接轨
第4页/共61页
SNA的中心指标:GDP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
(三)贷款 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财政贷款 外汇贷款 其他贷款
(四)证券 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中央银行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
(五)保险准备金 (六)结算资金 (七)金融机构往来 (八)准备金 (九)库存现金 (十)中央银行贷款 (十一)其他(净) (十二)国外直接投资 (十三)其他对外债权债务 (十四)储备资产 (十五)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第1页/共61页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 的基本原理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在一定的经济理论 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和具有 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对一个经济总体(国家、地区) 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及特定时点的活动结果的各种 重要总量及其组成部分进行测定,以描述国民经济的 结构和内在联系。
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经常帐户
使用
来源
1.货物和服务出口 2.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 4.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 入 6.经常往来差额
合计
1.货物和服务进口 2.支付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4.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
合计
〔三〕经济总体账户与国际机构部门账户的关 系
支出分配及支出帐户
使用
来源
1.财产收入支付 2.经常转移支出 3.可支配总收入 4.最终消费 5.总储蓄
合计
1.营业盈余 2.固定资产折旧 3.财产收入 4.劳动者报酬 5.生产税净额 6.经常转移收入
合计
3.资本账户:反映国际机构部门可用于资 本构成的资金来源、资本构成的规模以及 资金剩余或充足的规模。
国民经济账户那么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进程的核 算,各个账户按消费、支出分配、消费、投 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经过平衡项 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进程中每 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 之间的无机联络。
补充1.国民经济帐户与国际消费总值表的关系 国际消费总值为国民经济帐户提供了最重要的
总量目的,如国际消费总值及其分行业添加值 和支进项目,这些基本总量是编制国民经济帐 户的基础;而国民经济帐户作为逻辑严密、协 调分歧的核算系统,为国际消费总值数据的修 订和调整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补充2.国民经济帐户与投入产出表的关系 投入产出表中详细的行业添加值及其构成资料
为准确编制消费帐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国 民经济帐户那么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了基本 的总量资料。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转状 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中 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通过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核算,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情况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核算采用时间序列方法,通过测量每个季度或每年的GDP增长率,来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2.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支出法GDP是指通过测量每个季度或每年的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支出来估计的GDP。
与收入法GDP不同,支出法GDP更注重实际消费支出的贡献,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收入法GDP是指通过测量每个季度或每年的私人和企业收入来估计的GDP。
与支出法GDP不同,收入法GDP更注重企业和个人收入的贡献,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4. 资源利用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关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资源利用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使用的资源相对于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所占比。
通过对资源利用率的评估,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资源开发和创新的潜力。
5. 就业和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关注就业和收入情况。
就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收入是指一个人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之收入总和。
通过对就业和收入的评估,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6. 通货膨胀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关注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通货膨胀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水平,即货币的实际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平衡关系。
通过对通货膨胀率的评估,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除了以上主要内容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考虑了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税收、债务、汇率、国际比较等。
国民经济统计学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生产范围国民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消费范围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资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根据这个定义,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矿藏、、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构部门内部的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2、估价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如同一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一般来说,货物和服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固定资产形成和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存量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现价估价,而不是按原购置价格估价;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作用及影响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二、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四、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五、国民经济核算是协调经济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计算公式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2.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即,经济产业的结构分类之一;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的三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1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3.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是指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它是生产过程的投入价值,从资产存量角度看则代表固定资产在核算期内因正常陈旧和损坏而形成的价值减少,因而表现为固定资产价值的负增加即固定资本负形成;4.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计算方法生产法计算GDP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收入法计算GDP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支出法计算GDPGDP = C + I + G +X-M5.产业部门分类依据产业部门划分是从生产角度对交易者所进行的分类;它与货物和服务流量相联系,涉及的是生产单位,即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而基层单位通常是指有一定的场所,生产同质产品或提供劳务,即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概念上讲,它强调的是经济活动的性质、成本结构和生产技术的同质性;产业部门是所有同质性的基层单位的集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所有常住基层单位划分为20个产业部门,并对这些行业进行了三次产业划分.6.最终产品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其内容包括:一定时期年个人消费品、公共消费品、用作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品、用于增加储备的产品、用于国防的产品和净出口的产品;最终产品严格定义为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又将最终产品分为个人最终消费品和集体消费品;7.中间投入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驻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8.金融业总产出金融业的总产出包括银行业总产出、保险业总产出、证券业总产出和其他金融活动总产出;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银行企业总产出加上银行业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总产出9.拉式指数德国经济统计学家拉斯贝尔斯于1864年提出了把销售量固定在基期的价格指数,该方法后来被推广到其他各种综合指数的计算;习惯上,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水平上所编制的综合指数统称为拉氏指数,又称为“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如在计算价格综合指数时,以基期的产量或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在计算销售量综合指数时,也以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具体如下:产量或销售量综合指数:K̅̅̅̅K=∑K0K1∑K0K0价格综合指数:K̅̅̅̅K=∑K10K0∑K0K0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可以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10.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口;这些人被视为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也称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它处于就业或失业的状态,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11.货币口径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流通中现金+可开支票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12.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食物开支占总消费数量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过来,食物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用于食物消费部分支出的比重就越小;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13.国民经济核算等价原则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14.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狭义讲就是企事业单位独立的经营团体所需人员具备的能力资源;15.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 是指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看两者是一致的;而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区别: 1人力资本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2 人力资本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以及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则不同,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强;3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积累、技能的不断增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损耗;16. 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公式为:全要素生产率=产出总量/全部资源投入量17.生产总值总表18. 初次分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指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及财产收入等形式对增加值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余额为初次分配总收入;19.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指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后所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20.总储蓄总储蓄:指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后的余额;国民总储蓄指各部门的总储蓄之和;21. 净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从实物经济运行的角度看,是总储蓄与总投资的差额;从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资产增加额减负债增加额的差额;22. 资金流量账户资金流量账户:亦称资金流量核算,是指从收入分配和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描述国民经济各类交易活动的一种核算方法;23.初次分配总量初次分配总量: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24.国民经济核算基层单位国民经济核算基层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 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25.固定资产折旧计算题26. 中间消耗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为了计算准确,计入中间消耗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与总产出的计算方法和范围保持一致;第二,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这里需要将中间消耗必须与固定资本消耗区别开;27. 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主要包括居民提供生产要素所得报酬收入,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对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再生产所征收的生产税和进口税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企业在扣除其固定资产消耗和其他运营成本及税收后的净营业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28. 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除投资性融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和货币包括银行存款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材料等;一般来说人们把公司持有的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和货币叫做金融资产,其他叫非金融资产;衍生工具:1.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2.期权合约是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3.远期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值,由买方向卖方购买某一数量的标的项目的合同;4.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分类非金融资产按是否具有物质形态划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产生的方式或过程可划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在非金融资产中,“生产资产”由固定资产、存货和珍贵物品组成;“非生产资产”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源资产,即有形非生产资产,由土地资产、水资源资产、地下资产和非培育生物资产组成;另一类是无形非生产资产,如专利权、租约和其他可转让合同、购买的商誉等;29. 资本转移是资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转移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以及债权债务的减免;具体指以下几项所有权转移: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②同固定资产的收买和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③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④投资捐赠;31.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帐原则来系统记录每笔国际经济交易;32.收入再分配账户是收入再分配核算的账户,它按部门归纳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原始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收入的再分配账户核算在初次分配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的各种经常转移收支,最终目的是计算国民可支配收入;它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紧密联系;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收入,反映各部门经收入分配后所获取的最终收入总量;33.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国规定的劳动年龄下限,男性及女性都是十六岁;上限男性为六十岁,女性体力劳动者为五十岁,脑力劳动者为五十五岁;该年龄段内丧失劳动力的人口不属劳动适龄人口;34.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A.非金融企业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35.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个人购买商品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两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指标;与消费物价指数相似,个人消费开支是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一项报告实际上是个人收入报告的一部分个人消费开支是衡量消费货品及服务价格变动的一个指标,包含实际及估算家庭开支,也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及服务数据;36.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具体包括:“离退休金”、“价格补贴”、“赡养收入”、“赠送收入”、“亲友搭伙费”、“记账补贴”、“出售财物收入”、“其他”;37.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的对称;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支出分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三类,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交换发生,所以转移支付是不计入GDP的;转移性支出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职能;类型:社保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38. 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的一种平衡表;投入产出简表如下;表中第Ⅰ象限反映部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是表的基本部分;第Ⅱ象限反映各部门产品的最终使用;第Ⅲ象限反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Ⅳ象限反映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因其说明的再分配过程不完整,有时可以不列出;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UV表法;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人口表、教育表、环境污染表,等等;按产品的可替代性分:竞争型表和非竞争型表;。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保留传统核算体 系的内容已经没有必要
3.1993年SNA的正式出版对中国1992年核算 体系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三)形成与实施
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 方法,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新的规范性文 本
国民经济账户中包括两个层次的账户:经济 总体账户和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及国外部门账 户
(一)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记账原则
丁字账户格式。右方为来源方,反映收入、 负债的变动;左方为使用方,反映支出、资 产的变动
复式记账
四式记账
使用
1.支出 2.资产变动
(1)资产增加 (2)资产减少 3.资产存量
来源
1.收入 2.负债变动
(1)负债增加 (2)负债减少 3.负债存量
(二)国民经济账户的基本结构
1.生产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在核算期内 通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以及与此价值对 应的收入形态。
生产帐户
使用 1.增加值 (1)劳动者报酬 (2)生产税净额 (3)固定资产折旧 (4)营业盈余
合计
来源 1.总产出 2.减:中间投入
合计
2.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 在核算期内通过生产过程形成的收入如何在 拥有相应生产要素的机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收入如何在不同机构部门之间进行转移以及 机构部门如何将它们的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和 储蓄之间进行分配。
收入分配及支出帐户
使用
来源
1.财产收入支付 2.经常转移支出 3.可支配总收入 4.最终消费 5.总储蓄
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 (*)
MPS和SNA都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而 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它们 是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下的产物, 因而在核算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差 异。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串讲中各章重要公式及必备要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各章节考试要点总结(整整一天的时间,把老师串讲的重点全部画出来了。
)第一章 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涵义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的特点:具有数量性、总体性。
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包含生产统计、流动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务统计和国民经济总和分析统计等。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标志与变量: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
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既明确了总体特征的概念,即性质,有反应了它的数量。
指标的分类:按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流量与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直接的获取原始数据和间接的统计数据。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含义: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种类: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统计报表,自上而下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询问法、报告法、实验法。
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潜质主要是指品质分组,后者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
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编制次数与分布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表8.4
Ⅱ.1.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D.4财产收入支 391 出 B.5原始收入总 1883 余额/国民总收入
合计
2274
资源
B.2/ B.3营业盈 459/442 余/混合总收入 D.1雇员报酬 766
D.2-D.3生产、进 191
口税减生产、进
口补贴
D.4财产收入 416
资产变化
10
Ⅲ.3.1.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负债变化
B.10.2资产物量其他变化引起的净值变化
资产变化
280
Ⅲ.3.2.重估价账户
负债变化
B.10.3名义持有收益/损失引起的净值变化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资产负债总变化
482
230
641
603 5
-2 17
84 76 288
730
677 535
五、对外交易账户(国外账户)
2
Ⅱ .收入分配和 3 使用
产出 3737
国内生产 总值1854
3737
来自国外的原始 1933 收入69和经常转 移10
Ⅲ.1资本
4
储蓄455
来自国外的应收 452 资本转移-3
Ⅲ.2金融
5
经济总体 净借出38
对外负债净发生 88 50
Ⅴ.国外
6 进口 499
流向国外的原
对外金融资
622
始 收 入 40和经
(二)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按金融手段类型记录交易,反映所有发生 在各机构单位及国外之间的金融交易所引起的金融 资产和负债的变动。
(三)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记录那些不仅引起资产和负债 价值发生变化而且会引起其物量也发生变化的异常事 件。
(四)重估价账户
重估价账户专门记录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完全由于 价格变化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或负债)的收益和损 失。
(3)细化的矩阵表示可以利用矩阵代数进行数学运算,这一点对分析应用,账 户的平衡非常有用。特别有利于计算机的应用。
(4)细化的矩阵给出了按支付单位和获取单位对相关交易的同样分类。这使得 它是描述中观层次经济流量之间关系的理想形式。
(5)细化的矩阵相当适合检验关系不够密切的账户交易的各种表示。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扩展与分解
对外交易账户包括常住和非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交 易及有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由于国外在核算结构中起着类似于一个机构部门的 作用,因此国外账户是从国外的角度设立的。它的体 系设置与国内账户是一致的 。 对外交易账户体系一般包括对外经常交易账户、对 外资本交易账户、对外金融交易账户和对外重估价账 户,以及反映相应资产负债状况的资产负债表。
合计
2274
国民总收入1883=雇员报酬766+生产、进口税减生产、进口补贴191+营业盈 余总额459 +混合总收入442+财产收入416-财产收入支出391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表8.5
Ⅱ.2. 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D.5所得、财产等经常 212 税
资源
B.5原始收入总余额/国 民总收入
Ⅱ.1.2.1.业主收入账户
Ⅱ.1.2.2.其他原始收入分配账 户
Ⅱ.2.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Ⅱ.3.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
Ⅱ.4.收入使用账户
Ⅱ.4.1.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Ⅱ.4.2.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Ⅲ.1.资本账户
Ⅲ.2.金融账户
Ⅲ.3.资产其他变化账 户
Ⅲ.3.1.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Ⅲ.3.2.重估价账户
使用
P.2中间消耗
1883
P.1总产出
B总增加值
1854
K.1固定资本消耗 222
(-)
B.1n净增加值
1632
合计
3737
合计
单位:亿元 资源 3737
3737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1854=总产出3737-中间消耗1883 国内生产净值1632=国内生产总值1854-固定资本消耗222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8.1 国民经济账户
分类: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账户
一、国民经济账户结构描述
(一)国民经济账户特点 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T形账户。 2.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是以活动序列的形式出现的。 3.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序列具有可分性。 4.国民经济账户综合起来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5.国民经济账户记录的变量既可以是流量也可以是存
资产负债表的子账户还包括资产负债变化账户,它 概括记录了积累账户的主要内容,即资产和负债的 变化,从而连接了期初、期末两个存量表。
经常账 户
积累账 户
资产负 债表
Ⅰ.生产账户 Ⅱ.收入分配与使 用账户
Ⅲ.积累账户 Ⅳ.资产负债表
Ⅱ.1.1.收入形成账户
Ⅱ.1.收入初次分配账 户
Ⅱ.1.2原始收入分配账 户
表8.26
国民经济总体矩阵简表
单位:亿元
使用(资产) 序 0.货物和服
资源
号 务(资源)
(负债和净值)
Ⅰ.生产
Ⅱ.收入分配和 Ⅲ.1资本 使用
Ⅲ.2.金融
Ⅴ.国外
总计
1 0.货物和服务 1 (使用)
2
3
中 间 消 耗 最终消费1399
1883
4
5
资本形成
总额414
6 出口
540
7 4236
Ⅰ.生产
经常账户分为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两大 块。
积累账户
积累账户记录机构单位通过交易或因为其他事件引 起的金融、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获得和处置。
积累账户可分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产其他变化 账户。
资产其他变化账户又包括两个子账户:资产物量其 他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机构单位或部门在核算期期初 和期末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价值。
四、资产负债表
经常账户包括三部分:
期初资产负债表 期内资产负债表 期末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
表8.13
资产 AN.非金融资产 AF.金融资产 合计
表8.14
资产 AN.非金融资产 AF.金融资产 合计
表8.15
资产 AN.非金融资产 AF.金融资产 合计
Ⅳ.1.期初资产负债表
单位:亿元
B.90净值
10951
合计
17926
资产负债表
表8.14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单位:亿元
账户名称
项目内容
资产
负债和净值
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负债 净值
P资本形成总额
414
Ⅲ.1.资本账户
K.1固定资本消耗
-222
由储蓄和资本转移引起的净值变化
Ⅲ.2. 金融账户
F.金融资产净获得 F.金融负债净发生
单位:亿元
资源 P.1总产出 P.7货物和服务的进口
3737 499
P.2中间消耗 P.3最终消费
使用
1883 1399
P.5资本形成总额
414
P.6货物和服务的出口 540
总资源
4236
总使用
4236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1399+414+540499=1854
(二)生产账户
表8.2
账户Ⅰ.生产账户
负债与净值
9922 6792 16714
AF.负债 B.90净值 合计
6298 10416 16714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单位:亿元
负债与净值
482
AF.负债
677
730
B.10净值
535
1212
合计
1212
Ⅳ.3.期末资产负债表
单位:亿元
10404 7522 17926
负债与净值
AF.负债
6975
1854 11
合计
1865
总储蓄455=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854-最终消费支出1399 净储蓄233=总储蓄455-固定资本消耗222
三、积累账户
包括四部分: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重估价账户
(一)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记录与非金融资产获得有关的交易和涉及财 产再分配的资本转移,它是对实物投资及其资金来源 的全面核算。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表8.7
Ⅱ.4.1.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P.3最终消费支出 D.8对住户养恤基金净 权益变化的调整
1399 11
B总储蓄
455
K.1固定资本消耗(-) 222
B.8n净储蓄
233
合计
1865
资源
B.6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D.8对住户养恤基金净 权益变化的调整
表8.3
Ⅱ.1.1.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
单位:亿元 资源
D.1雇员报酬
762
B总增加值
1854
D.2-D.3生产、进 191 口税减生产、进 口补贴
B.2/ B.3营业盈余 459/442 /混合总收入
收入形成使用总 1854 额
收入形成来源总 1854 额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1854 =雇员报酬762+生产税净额191+营业盈余总额459+混合总收入442
Ⅲ.3.2.1.中性持有收益/损失 Ⅲ.3.2.2. 实际持有收益/损失
Ⅳ.1.期初资产负债表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Ⅳ.3.期末资产负债表
图8.2 国民经济账户分类体系图
二、经常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