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结合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结合方法

89作者简介:黄旭(1988— ),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入与中国发展、实践、文化与历史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其不仅凝聚党与全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引领党与人民伟大事业的规划,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高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而思政教育是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

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和战略的视角,提出了各高校政治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向与理论指导。

因此,各高校应当优化教育策略,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用的成果,在思政教育中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引导意义,全面贯彻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用的结合,既能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又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用。

一、意义分析(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逐渐多元化,大学生也接触和接受许多外国的主流文化。

当中国思想文化与外国思想文化发生碰撞,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相互碰撞,而大学生未形成明确的政治思想观念与是非观,极易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和错误言论的误导,不利于形成较好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政治思想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含义,帮助学生明确中国发展现状,并认识到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中国国力发展铮铮向荣之时,高校更应当注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时时关注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并利用显性和隐形相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大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的巨大作用,让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国化的正确方针。

尤其是在当代物欲横飞,大学生较容积受激进行为和错误言论的影响,高校更有责任教育学生坚持党的方针和立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积极抵制错误言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当代大学生在沐浴改革开放政策、享受经济社会空前发展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趋于更加开放和多元。

同时由于他们尚未在思想上、人格上完全独立,造成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诸多迷茫与困惑。

标签:大学生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

但一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务实化等现象。

这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还有部分大学生从纯粹的理想走向务实。

在政治上,他们积极要求入党,但是入党动机不够纯正,狭隘的把入党作为求职的资本;在人际关系上,由集体本位价值观转向重视个人价值和利益,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基础上的彼此依赖,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在职业取向上,当代大学生对待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态度越发趋于实际,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价值取向都更加现实,多元和折衷。

在价值选择上表现为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发展,又要个体幸福的并存选择。

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强烈,对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保持高度一致,推崇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愿意为民族和国家贡献才智和力量;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

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甚少,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就更少。

同时在全球化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

还有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整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出现盲目攀比消费等现象。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作者:暂无来源:《高教探索》 2019年第8期王建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紧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主题,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

该书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考探索,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可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参考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服务主体是高校大学生,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围绕大学生开展。

大学生精力充沛,对新知识、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关注时事新闻。

大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但涉世未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高校不能放任自流。

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价值观取向的把握,教师必须占据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又要给予学生自由和空间,积极调动学生创新思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注重多媒体、新媒体、新知识的结合,创新探索教学模式,灵活机动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并辅以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生热情,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模式,转变为主动积极接受知识,尽可能学以致用,强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达成真正的意识形态教育。

长期以来,思政课内容被区隔为各种条条块块,难以有融会贯通之感。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所用三本重要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间的联系性并不强,教材侧重点各不相同,这为高校大学生融合三大教材内容并灵活运用设置了障碍,为课程设计安排提出了挑战。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作用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作用
我 们 党 有 一 百 个 至 二 百 个 系统 地 而 不 是 零 碎 地、 实 际 地而 不 是空 洞 地学 会 了 马克 思 列 宁主
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 原 理” 课 的 教 学 内容 是 推进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 时代 化 、 大 众化 的理论基础
马克 思 主义 中国化 、 时代化 、 大众 化 的实质
义 的 同志 , 就 会大 大地提 高我们 党 的战斗 力量 , 并 加速 我们 战胜 E t 本 帝 国主 义的工作 。 ” j c 踟”
《 ( 中共 中央 宣传 部 、 教 育 部 关于 进 一 步加 强和 改进高 等学 校思 想 政 治理 论课 的意 见 ) 实 施 方 案》 中明确规 定 : “ 原理” 课 教 学要 把握 “ 一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作用39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危害如何加强社自己生活交往爱情就业发展等方面能够直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如何有效地发挥先进接起到作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原理课教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通过讨论让学学过程中对有些内容稍加点拨透显出马克思生明确要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加强社主义理论对学生发展的诸多现实利益从而激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的 重要 作 用 , 是 由其 主 渠 道 、 主 战场 和 主 阵地 的地 位 决 定 的 。其 教 学 内容 是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 时 代化 、 大 众化 的理 论 基 础 , 其教 学 对 象是 推 进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 时代化 、 大 众 化 重要 主 体 。 其 方 式 方 法 是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中国 化 、 时代 化 、 大 众化 路 径 示 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我校200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12年获批第九轮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前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渊源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问题研究等较为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大篇幅转载,10余项成果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

本文回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分析了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等课题。

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重点突破方向和学科交叉合作建议。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课题、研究、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国际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技术创新、思政教育融合、未来发展趋势、重点突破方向、学科交叉合作。

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不断开展前沿课题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三大前沿课题研究涉及历史发展、国际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前沿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推动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国际比较研究可以借鉴各国先进经验,为我国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则有助于理论创新,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

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技术创新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则为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科门类(二级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学科门类(二级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团队带头人: 所在院校: 推荐部门:安徽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九年四月填表说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

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成为高校大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为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深入总结我校《概论》课多年教学改革和实践经验,继承和发扬《概论》课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团队优良传统和坚实基础,进一步凝炼方向和发挥特色与优势,组建了由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先俊教授为带头人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一、团队组成团队现有骨干教师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高级职称占8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

团队成员中,博士4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0%以上,学历层次高。

年龄结构上,46—50岁2人,36—45岁5人,35岁以下2人,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富力强,充满活力。

团队学缘结构合理,教师来源多样化,其中90%以上教师具有在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做高级访问学者的学习经历或进修背景,这些重点大学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团队成员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安徽省政府津贴享受者1人。

马克思主义学科与课程建设新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总论

马克思主义学科与课程建设新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总论
— —
“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 究” 学科建 设 总论 邱 珂
( 山师 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 ,河北 唐 山 唐 030 ) 6 0 0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中国再本土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
当 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化建设 的关键 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 的实现 必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为 依托和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及其教学 内容必须 围绕马 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展开。 凸显的
教育研究, 推进党 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 固马克思主义在 高等
学校 教育 教学 中的指 导地位 ,加强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 建 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经专家论证 ,决定在 《 授 予博 十、硕士学位和培养研 究生的学科 、专业 目录》中增设
基金项 目:唐 山师范学院 “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研 究 ”学科建设课程 收稿 日期:2 0 .1O 0 90 .3 作者简介:邱珂 ( 9 1) 15 . ,男 ,河北唐 山人 ,唐山师 范学院经 济管理系教授 。
以《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 的意见》和 《 中共 中央关于进一步繁 荣发展哲学社 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指 导,为加强 马克 思主义理 论体 系研 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
政 治学一级学科 下的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 治教育 ”二 级 学科 调整 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 ,分别 归入 “ 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 “ 思想政治教育 ”二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确立 , 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 对 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的建设和提 高教学水平 , 具有重大
Ab t a t M ax s ic p i ea dc u s o s u t n a et ee s n i l s u s nt e p o e so c l a i no i a An e r sr c : r it s i l n o rec n t ci s e ta s e r c s f o a i t f d n r o r h i i h l z o Ch n . dt y a e h as o t t s e t o n tu t n o o i c l d ie l g c l o re n u i e st s T e r a i t n o e s in i c f au e f lo i mp r p cs fc sr c i f l ia d o o ia u s s i n v r i e . h e l a i ft c e t e t r so n a a o o p t n a c i z o h i f p l i a a d i e l g c lc u s s mu to e h a i ic p i e fM a x s M a x s d s i l e a d c u s o sr ci n a e t e o i c ln d o o ia o re s b y t e b sc d s i l so r im. r im ic p i n o re c n t t r t n n u o h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命题 的 内涵意蕴 , 的着力点是 最终
培养什 么样 的人 , 用什 么培养 人的 问题 , 就要 不断 这 推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理论创新 和实践创新 , 让 大学生们对 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学 以致用 。 2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理 .
念创新 在 理论上 ,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是指 大学 生思想政
况问题 , 系到如何 应用 马克思 主义普 遍真理于 中国 关
治教育 工作者 , 运用 马克思 主义 的世界 观 、 法论 、 方 认
识论 及其基本原理 ,结合 中国大学生 的思想困惑 、 现 状 追求等 具体实 际 , 创造 出具 有 中国思维 、 中国影响 的马克 思主义思想政治教 育 , 中国化 马克思 主义思 即 想政治 教育或中 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 换 句话说 ,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在 指导思想教育理 论创新 包括 了两个方面 的内涵 : 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在指 一 导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核心地位 ; 二是用 马克思主
理论和实践两方 面的意蕴 。一般说来 , 没有先进 的科 学理论就没有积极 的实践行动 。从这 个意义上来谈 ,
“ 理论 ”意蕴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 治教育 中国化 即中
会群体 的经 济利益和政 治诉求 ,有着明显 的社会意识 形态倾 向。 在这样 的背景下 ,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必
定受到社会上各种社会意识 的影响 。 因此 , 研究并思考
大学生 思想 政治教育 的立场必须 要更加坚定 明确 , 思
路必须进一步清晰 , 领域必须切实有效地拓宽 , 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 、 时代化 、 大众化 的最新成果对大学 生进 行宣传 、 解 , 讲 尤其是 对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理论 进 行创新 , 具有其 内在 的必然性 、 必要性及重 大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摘要】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

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使命与作用。

接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实践中的困难与挑战。

最后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强调只有不断深化这种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章旨在引起关于如何更好地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历程、使命与作用、应用、困难与挑战、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1. 引言1.1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问题,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要能够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取得成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纠正错误,从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更加深入和全面,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实际需求,要更加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和发展。

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高校思政教育是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是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以贯彻落实,就必须把握好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注重通过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解、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国家、社会和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学术书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王天佐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7义理论教育进展明显,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建设取得I巨大成就,教育制度相对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理论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丨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

由马学春编写的《传播和守望: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以文化多元化发展为研究原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其从抽象理论传播到具体实践应用进行了系统化丨研究,并结合当前时代环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i要求、新呼唤提出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I该书第一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历程;第二章以网络空间为载体,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向度及安全传播的对策;第三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指出其在教育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第四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要求,并阐述了实践探索路径;第丨五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结合,分析了代际分化教育与文化认同教育,提!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实践教育策略。

该书内容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且理论经过了实践检验,能够佐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该书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以科学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

由 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基础,也是其治国理政的根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和理论修养、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的需要,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

背景介绍: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意义、理论基础、实践探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其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和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理论内涵和学术价值。

通过对理论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今后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改善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倡导。

2. 正文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改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改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改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改具有重要性和现实需求。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借鉴其理论成果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参照指导高校思政课内容与形式创新,开展研究助力思政课教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高校思政课教改提供重要启示,推动教改不断深化,服务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改、启示、内涵、理论指导、内容与形式创新、研究、深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改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改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丰富完备,包含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指导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底蕴,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的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课教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改的现实需求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改面临着许多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改革。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传统的思政课内容和形式已经无法吸引和引导学生,需要寻找新的有效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当前青年学生的教育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提高,需要更加开放、灵活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

智库时代·90·智谋方略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李晶晶(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今天,将其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不仅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以及未来发展提供根本的保障作用,更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中,笔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结合两种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深度探究了新时代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3-0090-0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实际发展中的应用逐渐衍生出来的适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必须要结合当代大学何时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以此来深入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应用,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需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来进行特殊化的处理和应用,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此后,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的理论成果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有以下三点:首先,就是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得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只有将思想解放了才能够真正实现发展的进步和创新,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代下的指导思想为原则,不断进行思想解放和创新,才造就了当代中国的飞速发展,以此为根本,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不断进行思想的解放,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是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不同时期的领导人们通过带领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原则,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基本理论,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当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新时代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最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征,即要求把握时代发展规律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灵魂依托,深入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适应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探析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探析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探析I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传人中国后,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互相调和,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辩证揉合,最终产生的理论成果。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政治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理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的实践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了时代对思想政治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是在我们国家思想建设具体需要的基础上,才作出了中国化改变的。

因 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优势是对中国特色的把握。

这说明,我们要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和时效价值,就必须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和发展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进行研究,即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龙去脉,正确认知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对此,国内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开始基于时代化思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变迁和发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理论研究,对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更切实际、更合时代语境和深层次发展需要的优化方向。

在众多理论研究成果中,由赖雄麟所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进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逻辑和运行机理进行研究的理论佳作。

作者系西安科技大学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在马克思主义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与丰富的科研经验,因而该书无论是在研究视角选择上,还是在理论切人和逻辑安排上,都极具参考价值。

整体来看,该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生活世界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等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和时代化解读。

从论证语境和逻辑来看,该书强调理性分析。

全书通篇强调“求真”,力求还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理论形态,为读者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思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思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例

力办 好人 民满意 的教育 ”这一 办学 目标 和要 求。这就 要 的 重 要 性 生 的思想 政治 教育工作 。本文拙 计从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邓 小平 理论 、 “ 三 个代表 ”重 要思想 及科 学发展 观为 理
理论 研究在 高校 思想政 治教育 工作 中的重要 性方面 略作 论 基础 ,结合我 国基本 国情 ,用辩证 唯物 主义和 历史 唯
论述 。

物 主义 的世界观 和方 法论 ,对 学生进 行道 德素养 和思 想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品德 的教育 。将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体系 的 内容 内化 为学 生 自身道德 素质 的一种 教育 。十七大 以来 ,在 高校 思想 政治 教育工 作 中,坚 持 以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理论体 系为

中 的 现 状 分 析
马克 思主 义理论 中国化研 究 不是一 个新 颖 的话题 ,
论 点至今 ,马克 思主义 理论 已经具有 明显的中国化特色 ,
自从毛泽东 1 9 3 8 年在 中共六届六 中全会 上首次提 出这 一 重要 内容 的 “ 概论 ”课 的核心 课程地 位更 为巩 固,坚持
③ 管理观察 ・2 0 1 3 年 9月中旬出版
教 育管 理
具有 “ 重 大 而深远 的 战略意 义 ”。加 强和 改进 高校 思想 关 系 。 政 治教 育 ,促 进大 学生 的全 面发展 是社会 主义 高校 的永
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 的主 题— —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从 毛泽 东思想 、邓 小平理论 ,马 克思主 义 中国化理论研 究 在引领
坚 持科 学发展 观和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体 系 ,马克思主 义 社会 思潮 中,增 强 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 义理 论体 系教育 的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

-007-2019年第4期(总第152期)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当前具有较强科学性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各个高校通过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方面的影响,因而需要在实际的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中图分类号:G641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007-01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只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目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在当代,中国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做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

正如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才能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实现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提升。

在理想信念上团结力量,这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非常关键的[1]。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途径1.增强思想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很容易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动摇之心。

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学生做好积极引导,以促进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全面提升,再配合与时俱进的教育,确保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效果发挥出来[2]。

2.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加以研究,但是现阶段还处于学术讨论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杜晗葳
【期刊名称】《秦智》
【年(卷),期】2023()2
【摘要】如今的中国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之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不断完善,如何引导学生跟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高校思政教学方案应该与实际情况严密连接,结合最新的中国社会发展特征,将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时代内涵,建立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体系,满足中国发展新征程的人才需求。

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特点以及思政教育的
深刻内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以供参考。

【总页数】3页(P0086-0088)
【作者】杜晗葳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发挥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的助推器作用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大众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2.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
题研究》3.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代化研究》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及实现路径研究——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案一、课程背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是全国普遍推行的一门课程,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概念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对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本课程是广大专业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课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是为了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本门课程而准备的。

二、教学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创新,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4.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3.科学社会主义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趋势1.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3.中国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4.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创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等内容进行系统地讲授。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3.项目研讨法:教师提出特定问题或者课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精神。

4.课外阅读及论文撰写:教师布置阅读任务或课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五、考核方法1.平时考核: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及小组研讨、作业完成情况等。

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学科基本关系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学科基本关系探究

作者: 李宪伦
作者机构: 广西科技大学筹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出版物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页码: 13-1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0期
主题词: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基本关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推进功能,表明两个学科的关系是统筹兼顾、各自推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基本关系,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战略思维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

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载体功能的提示,也是理论研究“形而上”发展指导实践“形而下”应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逾越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发表时间:2011-09-13T13:36:47.853Z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8月C 作者:王建武[导读] 高校应加强共产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不仅对全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根本的保障作用,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此,高校应加强共产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途径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8-0040-02作者简介:王建武(1977-)男,四川阆中人,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教管理。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邮编610106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活跃了,各种思潮影响着人们的言行。

如果说,从衣食住行的改善上看改革开放的成果,说明物质方面进步了。

从人和社会的另一 “半壁江山”----道德精神方面则令人深思、反省。

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使人们觉得要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深刻地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未来的社会建设者。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理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开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

改革开放以后,大学教育继续沿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外,还用我党最新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学生的思想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了校园和社会的和谐。

高校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人员已达12848人,其中教授1674人,副教授4489人。

纵观世界大势,全球化多元化浪潮势不可挡。

任何国家,都在这股全球化浪潮中席卷向前,毫无退路。

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因此,如何坚守我们的阵地,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促进高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等问题都是高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高校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情况下,结合本校实际,全面分析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共识以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工作。

去年7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根本目标、总体要求。

今年,教育部也把抓好这项工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整体性建设的角度加以思考和回答,形成学校党委的共识。

同时,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计划,形成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局面,使其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与时俱进,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物质文明取得了长足进步,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入了课堂和教材、进入了大学生的头脑,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认识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增强。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区,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还是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更是“正”与“邪”两方面争夺人才的战场。

因此,作为“战场”的指挥员—高校教师,首先就要坚定信念,思想进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现出身教胜于言教的风范。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学生看教师,其实是对教师的考验,所以老师要从小事上下功夫,修炼自己的情操。

正如徐特立在论述人民教师的素养时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经师’,一种是‘人师’。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从事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的老师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通过教学实践,提高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有的放矢的教育。

我认为目前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政治课,搞政治不愿意,也不想搞。

二是有的学生为了考研打基础,做准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想学,而且也认真学习,有的是为了学习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和素质。

三是一部分学生比较听从学校的安排,学校要求学习就学习,主动性不高。

针对学生这些的思想问题,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自觉性。

政治思想教育是一项创新性极强的育人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创新性和艰苦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此,我们的教学也是应该赋予革命性,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有针对性采用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因为这两种方式可以广泛的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竟教学从来不是教师一方的事情,教学相长。

学以致用,教学需要社会的检验。

为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红色地方祭拜先烈,使他们情感得到升华。

此外,利用社会公益劳动进行思想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有效途径之一,原因是社会活动是大学生乐于参加的课外活动,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也有激情,愿意为社会出力,愿意为别人服务,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

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新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团队,并在具体活动中形成合力,在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下,将会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同样,我们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每深入一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扎实的提高一层,师生的思想也有新收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下一个十分热闹的话题。

这一概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六处提到。

可见,党中央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

我觉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马列主义思想方法的中国化,同时也是马列主义实际应用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离开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谈。

无论是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都要从端正思想方法入手,并用马列主义思想方法来审视和解决问题。

这是关键,也是根本。

所以,高校在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推进其本土化?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点,向学生讲清楚理论内涵及其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具体过程,用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武器。

我们不能回避自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发生了偏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有所弱化。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种种变化,我们要坚持系统地向大学生灌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导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与当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其次,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时,要随着时代发展与变化,增加、丰富马克思主义内涵,使其理论符合当前新的实际,从而积极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秉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顺应当今时代的潮流与趋势而创造性地建立起来的新理论。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围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辨证统一理论结合点,讲清楚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的一脉相承、创新和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同时,积极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宗旨理论体系,从而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植根于大学生的头脑,增强和巩固他们学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以增强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感悟。

四、结束语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且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又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新型社会主义实践的关键阶段,理念和思想是最为强大的利器。

高校是块阵地,要用“利器”真正占领制高点,维护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意识形态,我们主动把握历史性转换的一个思维构架,中华民族将更加发出强烈的光芒。

参考文献:[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求是杂志,2007(21):3.[4]黄光云.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5]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Study Marx WANG Jian-wu(Chengdu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 610106)Abstract: the university is the Marx theo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Marx doctrine Chinese education, not only for the whole society to carry out the socialist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utreach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ut also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route one must take. 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mun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opaganda team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Marx doctrine in china.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ideology; China 's Marx doctrine; wa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