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是因为: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分)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资料:
材料1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2分)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4分)
——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课程教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提出的原因。
3. 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介绍。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原因。
【教学活动】1. 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
3. 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和探索。
2. 让学生理解早期探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2. 早期探索的特点和成果。
【教学活动】1. 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2. 分析早期探索的特点和成果。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2. 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教学内容】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教学活动】1. 讲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2. 分析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 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教学内容】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教学活动】1. 讲解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2. 让学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6年六届六中首次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
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作为文化传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第三,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P7-8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旗帜指引前进方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4.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P12
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织部
分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这个精髓是经过革命前辈艰苦的实践探索得出了重要经验。
中国的事情很复杂,近代以来中国志士仁人为民族复兴而流血牺牲、上下求索。
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但还是被反动派打压,被赶到农村才开始真正探索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并逐步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立足本土,发动群众,不唯书、不唯上、不惟洋,只唯实,勇于面对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现实,探索新民主主义的新路,并在建国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 进的理论品质,它的内在本质 要求自身必须民族化。马克思 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 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只有 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 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这一内在本质要求 它必须民族化 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 中国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质决定着中国 革命和建设必然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单靠 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照搬外国的经验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结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又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客观实际的需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客观实际的需要。
①任何理论都不是教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指的是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 党所领导的革命和事业具有普遍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概括 的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规律。但每个民族、每 个国家、每个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不一。 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 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历史特 点的理论和路线,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本国无产阶级和劳 动人民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中 国 共 产 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 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 国 共 产 党始终坚持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它作为中国革命、建设的行动指南。离开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犯错误,甚至走向失败。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 动摇。 在1938年10月的中 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 1938年10月的中 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 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 现。……对于中 现。……对于中 国 共 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 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 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毛 泽东明确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就是后来毛泽东常说的“ 化,就是后来毛泽东常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 践相结合” 践相结合” 。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摘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并提出在当前新的机遇和挑战下,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关键在于站在新的思想高度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64-01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一)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历史性贡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只有思想解放,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历史遗留与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纠正了“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牢固坚持,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首先,它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鲜明的时代精神。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志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我们必须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
在发展目的上,发展是为了人民;在发展依靠力量上,主体和基本力量是人民群众;在发展成果上,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是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的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答:第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贡献是正确的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定的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其中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几个方面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贯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①提出:萌芽:李大钊最先提出: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②全党共识:延安整风第一次飞跃: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③第二次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理论成果(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①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指针)。
②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支柱)。
③倡导体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学风)。
二、毛泽东思想1、形成和发展:①背景: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②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③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④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抗日战争时期⑤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两种矛盾,十大关系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游击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④政策和策略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区别对待、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各个击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⑤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⑥党的建设理论: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入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三大作风,两个务必⑦国际战略、外交工作理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个世界⑧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理论:解剖麻雀,学会弹钢琴⑨哲学思想:矛盾论,实践论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民族独立主权,依靠自己、争取外援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①形成和发展:A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 历史、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C 提出命题:1978—1982(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形成轮廓:1982(十二大)—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E 系统概括:1987(十三大)—1992(十四大)南方谈话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F 明确概念:1997(十五大)科学阐述写入党章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取,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5.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看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开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表现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一是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区了革命斗争中敌我友问题;二是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明确指出区分革命性质的关键是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应当担负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三是对中国农民阶级作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认定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四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开始提出了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7.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指毛泽东思想已经具有基本的形态,体现在:①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部分基本形成,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事实就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主要内容基本形成。
青岛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8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8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3年版)。
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否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研究当代中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考生首先应通读教材,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其次,按本大纲要求,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熟练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再次,要理论联系实际,以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相关内容具体要求如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1.目的和要求马克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和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考点要求(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目的和要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特别是要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考试要点:(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目的和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2.考试要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目的和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回答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如何在中国确立的。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 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 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 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实际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 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 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 史过程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 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 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3、对国内外社 会主义兴衰成败的 概括
(二)形成和发展过程
1、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产生形成主题(19781982)P14
2、形成轮廓(1982-1987) 3、以南方谈话为标志走向成熟(1987-1992) 4、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1992-199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革命送来了新 鲜理论,从此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广泛传播。
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习、传 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 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 改造社会。
• 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创办了很多理论刊
物,科学社会主义在“问题与主义”的争 论下于20年代在中国开始传播
VS
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
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 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 要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些 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 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 那些迷信军国民主义或无 政府主义的人,就可算是 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么?”
军首领
一次一次的运动和革命都没有拯救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挽救。
• 2、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前 身高举民主和科学面旗帜, 明确提出中国需要德先生和 赛先生
Democracy Science
• 3、经济根源和阶级条件
中国的工人阶级是一个比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共 产党资历更老的“新生”力量。五四运动后作为 新生政治力量觉醒。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工人成 为中共运动和革命的绝对主力,马克思主义思想 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 涵及其历史进程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与历史
进程
早在共产党人之前,中国人民对于救国的道 路就没有停止过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 夷”到洋务运动再到百日维新,以至于五 四运动,都是中国人对挽救自身命运的深 层次思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自考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义
意义: (1)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 指南。 (2)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3)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 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 程和理论成果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 内涵、历程、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 发展观)概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提出 内涵 历程 意义 中国特色社 重要意义(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 基本国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自己根据老师重点提醒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完)1、马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将马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思,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与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毛思发展过程:P135、毛思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P15毛思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邓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要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科学体系内容:P247、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为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之间关系:P31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中共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致的,实事求是。
2、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求,就是研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意义:P524、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含义:在马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第一节理论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时代特征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社会的双半性质,是最基本国情,这一性质,也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性质和矛盾,决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
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定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的态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以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理论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学构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坚持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初步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那么邓小平同志则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理论认识上的大胆创新和飞跃,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也实行市场经济,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
到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理论,形成了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的理论。
这些重大理论认识上的创新和进步,既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又是我们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和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实际予以发展创新的结果。
可以说,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成就,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模式。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也理所当然地是中国经济学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指南。
(二)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是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实践基础。
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大意义。
因为“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性运用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
而我们要构建中国经济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更离不开中国几十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验,所以中国经验,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又是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实践基础。
理由是:首先,“中国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结果。
我们一直强调走中国自己的路,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
这一系列的举措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是中国独有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特色经验。
其次,“中国经验”的主要理论和实践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到现在为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第二次飞跃,以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为核心的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是第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这三次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理论成果的巨大勇气和宽广的胸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运与共的关系,我们建立中国经济学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理论的伟大精神,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话语权,是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实践基础。
实验与创新是中国经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改革一直遵循着实验的方法,这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部门种种渐进的和多样化的制度改革等等。
中国改革的成功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不断实践的积累中,不断的实现理论上的升华,又用升华了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因而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改革与发展道路,即“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
所以要发展中国经济学,“中国经验”是我们最重要的经验基础、实践基础。
三、国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根本出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经济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就要把握时代脉搏,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在当代要建立中国的经济学,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的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正确借鉴并广泛吸收西方经济学以及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实现思想资源和理论来源多元化和大融合。
首先,中国经济学必须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但它又不是一种僵化的理论教条,它是具有时代性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及经济学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并且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实践证明,正是我们党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了中国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可以说,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成就,就不可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等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现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的借鉴价值。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全球化愈加深化的条件下,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因而反映这种现实的经济基础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参杂着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这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实决定了我国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存在的必然性。
所以,我们不需要片面强调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也不需要武断地视之为洪水猛兽。
第三,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种创新和发展包括:在实践中对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补充和发展;根据时代的要求确立新的研究主题;从实际出发发现新的问题,并对新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揭示新的经济规律并提出新的概念与范畴;注重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的进步,特别是要正确运用数学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