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材料
初中生语文阅读材料之走近大家:李四光
![初中生语文阅读材料之走近大家:李四光](https://img.taocdn.com/s3/m/e6239096d5bbfd0a7856733f.png)
初中生语文阅读材料之走近大家:李四光【名家档案】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冈人,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他一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以及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四光早年留学日本和英国,曾参加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务,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含英咀华】看看我们的地球(节选)李四光【阅读导引】本文是李四光教授为少年儿童写的一篇科学小品。
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球的结构和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它的起源的不同学说。
限于篇幅,我们对文章实行了节选,以飨读者。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个行星。
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最外一层,就是气圈。
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造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也就是石圈的表面。
其余的十分之七都是海洋,称为水圈。
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
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个部分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
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比较轻一些,一般颜色也淡一些。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有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
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以前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能够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
随着科学持续地发达,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
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公里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
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侦察呢?有。
这就是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
【北师大版】选修四:6.3《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选修四:6.3《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894a765ce050876321314.png)
学案3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课标要求] 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一、胸怀壮志,出洋留学1.小时候入塾读书,决心长大后要学会造船,抗御列强,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2.1902年,李四光被选派赴日留学,16岁时加入同盟会,坚定了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过了3年,他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造船。
3.民国成立后,出任湖北实业部部长。
袁世凯窃位后,他愤然辞职,赴英留学,入读伯明翰大学。
先后选择了采矿专业和地质专业。
4.毕业论文《中国之地质》顺利通过答辩,认真考察了欧洲陆地地质之后,谢绝高薪聘请,毅然返回祖国。
[拓展升华]李四光一定要回国工作的原因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而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深化探究材料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
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
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
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后来转到地质。
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百度百科思考(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的救国之路经历过怎样的转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学过哪些专业。
(3)李四光救国之路和学习专业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从革命救国到科学救国。
(2)造船、采矿、地质。
(3)李四光知识广博,其专业的选择服从国家需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李四光的杰出贡献1.创建地质力学(1)1920年5月,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后来,又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2)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的论文,批驳了美国地质权威提出的“大洋造山说”。
(3)为了进一步探讨地质运动问题,李四光又转向大地构造组合的研究。
他发现,地球表面的构造形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无序排列,而是呈现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各种构造体系。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材料7篇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材料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88273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7.png)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材料7篇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1)阅读了李四光的故事后,我感想很多,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争取得到的权利》一书。
故事主要讲了:李四光在他爸爸口中得知在武汉三填有个地方可以免费上学,于是,他到了那所小学读书。
因为他刚上学时就发奋读书,所以成绩一直很好,虽然几次考试都是名列第一,但是他每次都没被保送,于是,他就准备自己出国,最后还是回到了学校。
他的行为被校长知道了,校长被惹怒了,于是就要把李四光开除学校。
但是,他的老师说:“给李四光一次机会吧,如果这次没有考第一名,就让他退学,如果考上了,就可以保送。
最后,他终于名列前茅,争取到了保送的权利……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感悟是:李四光居然能用自己的实力夺取报送的机会,这是一般小学生都难做到的事情,让我很惊讶。
李四光果然能考上学校的第一,让我又高兴又嫉妒。
我要向他学习……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成功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努力争取而获得的。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2)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奠基人。
在他童年时期,父亲因为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经常要躲避官府的追查。
李家生活上只能靠母亲纺线织布补贴家用。
因此,李四光从五六岁开始就帮着母亲干活儿,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李四光从小就喜爱读书,善于思考。
1904年,15岁的他到日本留学。
面对语言的差异和理科基础的落后,他发奋读书,进步飞快,让人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留学生集会,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
孙中山先生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05年,李四光加入同盟会,成为第一批盟员中最年轻的一个。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归国,1913年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
他认识到要想振兴中华,必须先振兴实业;要想振兴实业,就必须找到埋藏在祖国地下的矿藏。
于是他就换到了地质学专业,开始了一生的地质学术研究之路。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李四光终于写出了《中国北部之蜓科》的研究论文,有力支持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
李四光事迹概括100字左右
![李四光事迹概括1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50bd5e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3.png)
《李四光事迹概括》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讲李四光爷爷的故事。
李四光爷爷呀,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李四光爷爷特别喜欢观察石头。
有一次,他在野外看到一块奇怪的石头,就蹲下来仔细地看,还拿在手里摸来摸去,琢磨这石头是怎么形成的。
长大以后,李四光爷爷一直努力学习地质学方面的知识。
他不怕困难,到处去考察。
有时候要翻山越岭,走很远很远的路,可累啦,但他从来都不放弃。
经过多年的研究,李四光爷爷在地质学上有了很多重要的发现。
比如说,他发现了中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在以前,很多外国人都说中国没有石油,可李四光爷爷不相信。
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考察,证明了中国是有石油的。
李四光爷爷还为中国找到了很多矿产资源,这对咱们国家的发展可重要啦。
小朋友们,李四光爷爷这种爱学习、爱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呀?《李四光事迹概括》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李四光爷爷的事迹。
李四光爷爷总是到处跑,去观察各种各样的地质现象。
有一回,他去了一个大山里,那里的路可不好走啦,全是石头和泥巴。
但是李四光爷爷一点都不在乎,他一心想着研究地质。
他看到山上的岩石有不同的颜色和纹理,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兴奋得不得了。
李四光爷爷还特别细心。
他会把看到的东西都认真地记录下来,回到家再仔细地研究。
因为他的努力,咱们国家在地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就像他找到石油这件事,让咱们国家能自己生产石油,不用再依赖别的国家啦。
小朋友们,我们要像李四光爷爷一样,做个认真、努力的好孩子。
《李四光事迹概括》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讲讲李四光爷爷的故事。
李四光爷爷为了搞清楚地质情况,经常在野外风餐露宿。
有时候,他连饭都顾不上吃,就为了多观察一些地方。
有一次,他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石头,他觉得这里面可能藏着重要的秘密。
于是,他在那里待了好几天,不停地研究。
李四光爷爷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国家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比如说,他找到的矿产可以用来制造很多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
李四光典型事迹概括简短
![李四光典型事迹概括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2d19676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f.png)
李四光典型事迹概括简短李四光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呢。
我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就好比有一块特别神秘的大地,大家都不知道这地下到底藏着啥宝贝,也不知道为啥有时候这地就会突然抖一抖,就像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发脾气似的。
这时候啊,李四光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一样出现了。
李四光小时候啊,就对周围的石头啊、土地啊特别感兴趣。
也许他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就像看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
我觉得他可能经常在想,这些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啥有的石头是这个样子,有的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呢?就像我们小朋友看到不一样的玩具,也会好奇为啥它们长得不一样呢。
后来啊,李四光开始学习很多知识,他就决心要搞清楚咱们中国的地质情况。
你们想啊,咱们中国这么大,地底下的事儿可复杂了。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有好多高科技的工具。
李四光可能就是靠着自己的两条腿,到处去考察。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走进那些深山老林,走到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
我听人说啊,李四光发现了中国有很多的石油。
在这之前啊,很多人都觉得中国是个贫油国,就好像一个大仓库,大家都觉得里面没什么好东西。
可是李四光不信这个邪啊。
他就到处找啊找,看啊看。
他研究那些石头,就像我们研究数学题一样认真。
也许他看到一块石头,就像看到了打开石油宝库的钥匙。
最后呢,还真让他找到了石油。
这石油可重要了,就像咱们生活里的血液一样,要是没有石油,好多汽车、机器都没法动了。
李四光还对地震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呢。
地震这个东西可吓人了,就像一个无形的大怪兽,突然就跑出来捣乱。
李四光就想办法怎么能预测这个大怪兽什么时候来。
他研究地质构造,就像给地球做一个大检查似的。
他想知道哪里的地比较脆弱,就像我们知道自己身体哪里比较容易生病一样。
我在想啊,李四光做这些研究肯定不容易。
他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在野外考察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恶劣的天气。
也许突然就下大雨了,他就像个落汤鸡一样,可是他肯定没有放弃。
就像我们爬山的时候,爬到一半很累了,但是只要坚持就能爬到山顶。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教学素材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教学素材岳麓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51f885f5dd3383c4bb4cd2f3.png)
第课“地质之光”李四光本课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史学资源补充. 李四光名字的由来李四光出身于穷苦家庭。
因为李四光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李卓侯给他起了个名字:李仲揆。
年,在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仲揆跃跃欲试。
年,李仲揆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
可能是太紧张了,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
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
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
李四光的名字被响当当地载入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册。
. 李四光的贡献)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运用力学对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研究,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
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的发现证实其预测。
)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对中国北部䗴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的研究是中国最早进行的䗴类及石炭二叠系研究。
其创立的“䗴”字,用来翻译(一种早已灭绝的有孔虫,属于原生动物),为中国古生物学界所沿用。
)提出了华东第四纪冰川存在的理论。
)地震预报:李四光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李四光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李四光在晚年,为中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中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笔记】主要成就:①地质力学:进行勘探,摘掉帽子;发展事业;预测。
②冰川学:发现中国第四纪;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97b21790242a8956bece4d3.png)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素材】李四光其他领域成就:1、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创立蜓科化石的鉴定标准——提高坚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蜓,是昆虫化石的一类,壳为石灰质,多呈纺锤型。
通过对蜓的种属鉴定,可以较为准确地划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先后顺序,为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深感描述与鉴定的烦琐,李四光创立了10条鉴定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标准被中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2、冰川学研究领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外国人的错误结论第四纪冰川李四光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
1921年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矿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地区,运用其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李四光的治学态度,实地考察,“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是我们现在学习上所急需的,我们就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把它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去。
3、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在20世纪前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曾派遣一批批专家学者来中国勘察和了解矿产的蕴藏情况。
一战期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组织的一支打井对,曾在他们认为最有希望找到石油的陕北一连打了七口探井却一无所获;还有其他一些外国人,也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找油,同样是两手空空。
于是,他得出了“中国贫油”的结论。
李四光早在三十年代,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15篇)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bf91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1.png)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15篇)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篇1)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苏地质科学交流最火热的阶段,彼时,中国地质工作还很薄弱。
苏联先后派了400多名地质专家援华,在空白领域,中国基本全盘引用苏联的地质工作模式和方法规范。
李四光自学了俄语,对苏联地质学家的理论、观点他坚持批判地吸收,反对不顾中国地质情况生搬硬套外国的做法。
一些苏联专家和李四光一起参加野外考察或读了李四光的调查报告后,赞成李四光的见解,放弃了此前的学术观点。
李四光不怕质疑他人也不怕被他人质疑。
作为老师,他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他曾说:“在追寻科学真理的路上,没有老师,更没有对与不对,只有实事求是!”当自己提出的理论受到学生质疑时,李四光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批评自己的学生,认为他不该因为害怕亮出不同意见而在发表论文时用了笔名。
针对某些外国学者断言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李四光并不相信。
“不相信”的背后,是他对真理的孜孜以求——1928年,他基于十多年的地质力学研究,对“中国贫油”的论调提出挑战。
他根据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断定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向中央大胆建议,实施“中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一场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随即展开。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篇2)李四光除了是卓越的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据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马胜云说,李四光在英国留学时迷上小提琴,起早贪黑,刻苦练习,终于练成可以登台演奏的水平,李四光在英国寒窗苦读7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一挥而就写下了蜚声华夏的小提琴曲《行路难》。
据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早于小提琴大师马思聪的“思乡曲”。
李四光与夫人许淑彬的相识充满浪漫色彩。
一次赈灾义演上,李四光看到一位年轻女士在台上弹钢琴,于是问旁边一位物理系教授她是谁。
刚巧这位物理系教授的夫人是那位女士在教会学校的同学,于是她特别热心地介绍李四光与许淑彬相识。
伟人励志的事迹介绍
![伟人励志的事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d3512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8.png)
伟人励志的事迹介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伟人励志的事迹介绍伟人励志的事迹介绍10篇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伟人励志的事迹有哪些?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伟人励志的事迹介绍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第六章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选修8
![高中历史第六章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选修8](https://img.taocdn.com/s3/m/d1f1d340240c844768eaee2d.png)
第六章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第三节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我国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求学海外,以图报国。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留学过的国家有( )①日本②法国③英国④德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
李四光先是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后来又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和地质。
【答案】 B2.李四光赴英留学,改学地质的目的是( )A.立志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B.希望中国人开发自己的矿藏,不受外国人的摆布C.为中国找出大油田,摆脱“贫油国”的帽子D.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解析】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最初选择了采矿专业,但想到采矿离不开地质,于是又转学地质专业,因为他希望中国人能开发自己的矿藏,不受外国人摆布,这表现了其爱国之心。
3.李四光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里最重大的科学贡献是( )A.地质力学理论B.古代冰川学说C.亚洲是人类的早期发源地之一D.地震预报【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B、D两项是自然科学,而C项是社会科学,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A4.使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得到有力证明的是( )A.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开采B.《中国地质学》等著作的发表C.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D.中国地质部的成立【解析】利用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进行勘测,找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答案】 A5.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下列哪些地区发现了油区( )A.松辽平原、华北平原B.华北平原、江汉平原C.青藏高原、渤海湾地区D.北部湾地区、渤海湾地区【解析】我国发现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位于松辽平原、华北平原上。
【答案】 A6.詹天佑和李四光的共同点不包括( )A.海外求学B.参加同盟会C.强烈的民族自尊心D.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解析】两位科学家中只有李四光参加过同盟会,詹天佑没有参加,A、C、D三项是他们的共同点。
史料解读:地质之光李四光
![史料解读:地质之光李四光](https://img.taocdn.com/s3/m/415d54c2f111f18582d05adc.png)
地质之光李四光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材料一〕1904年7月,李四光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破格选派到日本留学。
这批官费留日学生,一共九十名。
要远涉重洋出国求学了,李四光回到黄冈①向父母辞行后,随即赶到上海同大家会合,乘轮船去日本。
当轮船驶出吴淞口②,进入东海时,李四光凭舷远望,波涛无际,水天相接,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海洋是如此的辽阔,比起他所熟悉的滚滚长江,又是一层境界。
就在这第一次海上旅行中,使他产生了喜爱海洋的感情,在以后的多次旅行中,不论是风平浪静,还是巨浪滔天,只要登上海船,他总是心情旷达,妙想联翩,成为他思筹精粹的科学论文的好场所。
……按照留学生监督的指定,他进入弘文学院普通科学习。
这个学院是专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一所普通中学。
按照清政府学部规定,李四光在此期间虽然每月可以领到日金33元的官费,但是每月的学费和膳宿费要缴去25元,其他一切费用,都靠剩下的八元来开支,生活是比较清苦的。
──陈群等《李四光传》〔材料二〕1907年9月初,李四光回到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这时全校有学生400余人。
舶用机关科一年级新生19人,李四光是班上唯一的外国留学生。
这里所学的课程,比弘文要繁重得多。
第一学年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力学及材料强弱论、舶用机关③、制图、实修④、英语等;第二学年增加了冶金学和造船学等;第三学年又增加了电气工学、水力学、工业经济、工厂建筑法等。
每周学时30小时至42小时。
由于李四光在国内只不过读了一年半的新学,到日本后的前三年,也是着重补习日文,理科学得比较少,现在来到这样正规的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这对他来说,是很不轻松的。
但是,李四光采取了把精力集中到几门主课上去的办法,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例如,第一学年的物理,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第三学年的实修,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二,英语成绩是全班第四。
──陈群等《李四光传》【解读】《李四光传》是由陈群、张祥光、周国钧、段万倜、黄孝葵查阅大量有关档案资料和书报杂志编写的一本关于李四光的个人专著,详述了李四光一生的光荣历程。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7dd3c83db52acfc789ebc957.png)
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
(也有一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1952年,再次应李四光之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
他在日本接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
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
"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
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
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
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
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
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人教版】选修四: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四: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c1e61cf111f18583d05aa1.png)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材料一〕1904年7月,李四光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破格选派到日本留学。
这批官费留日学生,一共九十名。
要远涉重洋出国求学了,李四光回到黄冈①向父母辞行后,随即赶到上海同大家会合,乘轮船去日本。
当轮船驶出吴淞口②,进入东海时,李四光凭舷远望,波涛无际,水天相接,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海洋是如此的辽阔,比起他所熟悉的滚滚长江,又是一层境界。
就在这第一次海上旅行中,使他产生了喜爱海洋的感情,在以后的多次旅行中,不论是风平浪静,还是巨浪滔天,只要登上海船,他总是心情旷达,妙想联翩,成为他思筹精粹的科学论文的好场所。
……按照留学生监督的指定,他进入弘文学院普通科学习。
这个学院是专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一所普通中学。
按照清政府学部规定,李四光在此期间虽然每月可以领到日金33元的官费,但是每月的学费和膳宿费要缴去25元,其他一切费用,都靠剩下的八元来开支,生活是比较清苦的。
──陈群等《李四光传》〔材料二〕1907年9月初,李四光回到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这时全校有学生400余人。
舶用机关科一年级新生19人,李四光是班上唯一的外国留学生。
这里所学的课程,比弘文要繁重得多。
第一学年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力学及材料强弱论、舶用机关③、制图、实修④、英语等;第二学年增加了冶金学和造船学等;第三学年又增加了电气工学、水力学、工业经济、工厂建筑法等。
每周学时30小时至42小时。
由于李四光在国内只不过读了一年半的新学,到日本后的前三年,也是着重补习日文,理科学得比较少,现在来到这样正规的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这对他来说,是很不轻松的。
但是,李四光采取了把精力集中到几门主课上去的办法,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例如,第一学年的物理,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第三学年的实修,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二,英语成绩是全班第四。
──陈群等《李四光传》【解读】《李四光传》是由陈群、张祥光、周国钧、段万倜、黄孝葵查阅大量有关档案资料和书报杂志编写的一本关于李四光的个人专著,详述了李四光一生的光荣历程。
李四光
![李四光](https://img.taocdn.com/s3/m/cc29a5f904a1b0717fd5ddc8.png)
探究五: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李四光先生? 李四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热爱祖国,追求进步; 崇尚科学,勇于创造; 埋头苦干,勤于实践; 严谨治学,探索真理; 少年大志,献身科学……
探究三:李四光先生的人生道路有什么转变?
晚 清 政 府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军阀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 新中国政府
同盟会会员 实业部部长
辞官 拒官
当官
邦邦 无有 道道 则则 孔 子隐仕
——
一、崎岖五岭路——李四光先生的人生轨迹
1889 晚 清 衰 落 1912
1913
投考新式学堂 派往日本留学 成为同盟会员 南京临时政府 担任实业部长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共 有12万学生赴美留学,这也是中国首次 超越印度成为美国第一大生源国。2010 年不仅赴美留学人数出现攀升,同时, 选择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法国、德国等国家留学的学生有了大幅 2011中国留学生最青睐的留学热门专业 度的攀升
造 船 采 矿
地 质
探究二:李四光先生的求学经历有哪些转变?
二、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
研究领域 地质力学 实际运用 石油勘探 铀矿资源
地震预测
冰 川 学 古生物学
打破了一个“洋神话”
《大地诗韵——李四光》
打破了一个“洋神话”
摘掉了“中国贫油论”的帽子
李四光被誉为是中国的
二、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
研究领域 地质力学 实际运用 石油勘探 铀矿资源
摘掉贫油帽子 提供能源保障
地震预测
冰 川 学 古生物学
台湾
广州
近20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表
二、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
李四光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他的好奇心
![李四光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他的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014bcd0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5.png)
李四光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他的好奇心李四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一块大坪上玩捉迷藏的游戏。
小朋友有的藏在草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树背后,而他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
有一天,小四光突然想到,在平整的草坪上,这块凸起的大石头屹立在这儿,显得十分不相称。
李四光去问村里见多识广的陈二爹。
“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噢,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小四光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陈二爹说,坪上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
您说是真的吗?”“也有可能。
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叫‘陨石’。
”“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也不能确定。
”李四光感到很不满足:“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父亲回答不了他,他就下决心,一定要当个科学家,探求其中的奥秘。
李四光从小上的是私塾,后来到武昌求学。
他到武昌水陆街的湖北省务处报名,小心谨慎地从钱袋子里掏出一元钱买了张报名表。
由于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弄得他很紧张,在填表时把自己的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
填错了就得新买一张报名表,对借钱来读书的李四光来之不易。
他想了想决定把原名李仲揆改了,他把“十”改成了“李”,把“四”保留了下来。
“李仲揆”变成了“李四”,他觉得太俗,这时他抬头看到大厅中央一块横匾上有四个大字:“光被四表”,于是就在“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
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高等小学堂,没过几年,便被保送到日本留学。
在日本学的是造船专业,回国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当时中国根本没有钢材来建造船只。
于是1913年7月,李四光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专业,他想学成归国后把我国的铁矿开采出炼成钢,这样就有造船的材料了。
可是一年后,他又决定改学地质,因为他觉得,如果不知道矿藏在哪里是不能开采的,还是不能达到目的。
这样,学地质便成了他终生的选择。
回国后,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李四光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
这时,李四光才意识到,故乡那块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地学之光—李四光
![地学之光—李四光](https://img.taocdn.com/s3/m/1f8674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d.png)
地学之光—李四光李四光,1988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冈,地质学家、教育家。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地质学之光”。
铀的发现和勘探: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
他在1949年从英国回来时,就带回来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
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国外权威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可李四光不信,他在仔细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后,深信在这辽阔的土地上,一定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
在他的指导下,找到了大庆、胜利、江汉等油田,摘下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特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中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的信心,指出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是可靠的,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地震预报:他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
因此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他在邢台地震之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孕育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过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后来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可惜这项工作他没有来得及深入总结,就与世长辞了。
第四纪冰川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世界地质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倔强的李四光不信,开始对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他行遍太行、云贵、鄂西、湘西、桂北等地,经过多年的实地勘察,找到了中国存在冰川的证据,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
人生评价:他是中国地质事业也可以说是地球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中国地质学的贡献、他的治学精神和高风亮节,都堪称后世师表。
尽管他走过的道路曲折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知识清单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2252885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3.png)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知识清单李四光,这位在中国地质学界熠熠生辉的名字,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地质科学研究,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四光出生于 1889 年 10 月 26 日,在湖北黄冈的一个贫寒家庭中长大。
尽管家境贫困,但他自幼勤奋好学,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毅力。
李四光早年留学日本,学习造船机械。
后来,他意识到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从工业入手,而地质学对于寻找矿产资源至关重要。
于是,他毅然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地质学,从此开启了他的地质生涯。
李四光在地质科学领域的成就众多。
他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的地质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通过这一理论,李四光能够解释许多地质现象,并为矿产勘探和地震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矿产勘探方面,李四光是中国发现石油的关键人物。
过去,国外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是“贫油国”,但李四光根据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和长期的实地考察,坚信中国一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他提出在新华夏系沉降带找油的理论,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彻底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李四光对中国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亲自组织和指导了众多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为中国发现和开发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钨矿等,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除了在矿产勘探方面的贡献,李四光在地震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并致力于地震预测的研究工作。
李四光还非常注重地质人才的培养。
他在工作中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地质工作者,为中国地质事业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
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险阻,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和研究。
在面对国外专家的质疑和否定时,他坚信自己的理论和判断,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爱国情怀更是体现在他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
李四光的作文素材
![李四光的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6a8546d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2.png)
李四光的作文素材
嘿呀!说起李四光,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先来说说李四光的求学经历吧!1 哇,他为了追求知识,那可是付出了超多努力呀!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不懈地学习,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再讲讲他的科研成就!2 哎呀呀,李四光在地质学领域的贡献那可真是巨大呀!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考察,为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呢。
他提出的地质力学理论,解决了好多重大的地质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还有他的爱国情怀!3 哇哦,李四光始终心怀祖国,坚决回国为国家的地质事业贡献力量。
哪怕面临重重困难,他也毫不退缩,这种爱国的热忱怎能不让人敬佩呀!
李四光的工作态度也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4 哎呀,他对待工作那叫一个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实验,他都严谨对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是不是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成功,就得有这样的态度呢?
他的坚持和毅力更是让人惊叹!5 嘿,在面对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时,李四光从未放弃,一直勇往直前。
这难道不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总之,李四光的故事充满了激励和启发,他的经历就是一个个宝贵的作文素材呀!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很多,不是吗?。
李四光的小故事(5篇)
![李四光的小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3f31b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0.png)
李四光的小故事(5篇)李四光的小故事(5篇)李四光的小故事范文第1篇关键词: 鳌钓鳌客李白唐记小说《封氏闻见记》记载了王严光自号为钓鳌客的故事。
后来的笔记小说记载了张祜和李白自称为钓鳌客。
古代文人常在诗词中借用此典故。
鳌在神话传奇中、钓鳌客在笔记小说中毕竟有一个怎样的进展过程;钓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毕竟有着怎样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就这几点进行简洁的论述。
一、钓鳌之起源鳌,即传奇中的海中大龟,也称为大鳖。
我国古代神话中流传着有关鳌的很多传奇。
鳌在神话传奇中扮演着功过兼有角色,先民们将其功劳牢记在心,神仙们则将其重大过失记恨于心。
袁珂在《中国神话传奇》中详尽而又曲折地给我们叙述了大事的整个过程。
有关鳌的功劳――补天,《列子・汤问》中有记录,“……然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足以立四极。
”[1]《淮南子・览冥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补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2]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为了使天更加坚固,让其子民不再受到天坍塌的威逼,于是断鳌足以固天。
可见鳌为了人类的安静作出的巨大贡献。
那么鳌的重大过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列子・汤问》中有具体的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谷之底,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八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
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
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
珠\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味道,食之皆不老不死。
说居之人皆神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行数焉。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
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
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
五山始峙而不动。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四光——言论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
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
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
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历史镜头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相关故事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李四光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片麻岩,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因为那时候只有秦岭有片麻岩。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李四光鲜为人知的一面
李四光的家乡是湖北黄冈回龙镇下张家湾乡的一个穷山村。
他14岁出国留学,凭的是自己勤奋努力得来的成绩。
李四光先去日本学造船,后去英国学采矿,最后确定以地质学为终身事业,但也付出了不少实际代价。
在去日本学造船的船上,因为穷,买不起正式的铺位,只好白天窝在底舱,晚上在船顶过夜。
不想受了风寒,大病一场,又因没钱医治,落下一个毛病——不能吃肉,一吃就犯病。
此后他一生与肉绝缘。
去
英国留学,写毕业论文时,腿上长了一个脓疮,也因为既没钱又没时间,耽误了治疗,他索性用刮胡刀片自己把疮刮掉,腿上落下一个大疤。
李四光因为穷而吃过这样或那样的苦。
但苦中有乐,他是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李四光不光散文写得好,旧体诗写得好,即便是地质学的论文,同样写得“有声有色”。
他的音乐造诣也相当深厚,尤好小提琴。
他在巴黎写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
李回国后曾请音乐家萧友梅过目提意见。
这首提琴曲写于1920年,在近八十年之后的北大百年校庆的晚会上,第一次得到公开演奏。
它的面市修正了马思聪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曲作者的说法。
晚年的李四光,生活很简单。
饮食上不沾荤腥。
衣着也很不讲究,得过且过,甚至补丁摞补丁。
李四光去世后,工作人员想找几样遗物留下来,找来找去也没发现什么像样的值得保存的东西。
李四光身兼多职,但除了必须出席的会议,他从不在类似晚会、纪念性活动这样的场合露面。
他总觉得年岁越大,时间越紧,要尽可能地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用的地方
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带:
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
连云港市东海县“亚洲第一井”。
把探测地震的仪器探头放到地下5公里深处,那就能直接感受地震前期应力改变信息。
因为深度就是发震层的顶部。
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对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显得十分重要。
李四光当年预测4次地震分别是:唐山、四川、邢台、临沂
四个中有三个已经地震过了:唐山、四川、邢台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5时29分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为 9度强。
继这次地震之后,3月 22日在宁晋县东南分别发生了6.7级和7.2级地震各一次,3月 26日在老震区以北的束鹿南发生了6.2级地震,3月 29日在老震区以东的巨鹿北发生了6级地震。
从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时19分在宁晋县东南发生的7.2级地震。
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为10度、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地震。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03点42分7.6级,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发生了6. 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
唐山地震无明显前震,余震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起伏大,余震活动历经二十余年未平息,至今仍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
唐山市区建筑物多数基本倒平或严重破坏,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铁轨发生蛇形扭曲,地表发生大量裂缝,还有喷水冒沙、塌陷,震前伴有发光现象。
24.2多万人人死亡,16.4万人受伤。
邻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坏。
有感范围波及重庆等14个省、市、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
四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地震造成伤亡惨重,目前已有三万多人遇难,无数房屋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