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的财政支出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这一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大幅增加,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自2024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其中,2024年和2024年的增速稍有放缓,主要受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财政收入下降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的复苏,财政支出增速在2024年以后又逐渐回升。

其次,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支出占比逐渐提高,这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投入增加。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出也有所增加,反映了政府加大对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然而,农业农村领域支出相对较低,仍然面临一些短板和不足。

第三,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

财政支出的主要渠道由政府直接投资向公共服务购买转变。

政府职能逐渐向市场调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这就需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满足民众的需求。

同时,财政支出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投入为主转变,这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另外,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的增加使得政府债务压力增大,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财政管理。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措施,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能和质量。

最后,财政支出的转型需要注重资源的配置和范围的选择,以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呈现出总体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的特点。

在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模板范本】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模板范本】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内容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这背后了揭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等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个必须改进的工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应当增加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因此做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效益一. 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财政支出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既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力度,也反映了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除1980、1981这两年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的。

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波动上升的,但每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占GDP的则有所不同。

由于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慢于GDP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一直下降,到1997年才开始回升,幸好回升速度比较快。

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所走出来的的曲线是先逐年下降随便又逐年回升的变化。

这体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带来的变化。

2003年以后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减少。

此时我国的财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在03年和04年就降低到小于1,但05年又上升到1.26,增长边际倾向为23%,大于当年财政支出所占GDP的比重,这说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仍是上升的。

因此随着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的动向,所以我国必须有意识的调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在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主要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

1%;中央财政在“三农”方面上的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1. 支出结构失衡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失衡的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财政资源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支出不足。

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铺张浪费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不明显。

2. 收入来源狭窄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这种收入来源狭窄容易造成财政收入波动性大、稳定性差的问题。

此外,个人所得税等个别税种征管不完善,使得一些高收入阶层逃避纳税,进一步加剧了收入来源狭窄的问题。

3. 债务风险加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急剧增加,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举世罕见的水平。

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严重的债务风险,在偿还压力上升的同时还限制了其投资能力。

4.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上。

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对较高,而欠发达地区则更加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这种区域差异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长期来看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二、对策分析1. 调整支出结构应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减少浪费现象,并推动地方政府削减过多的行政开支,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多元化增加收入来源为了解决我国财政收入来源单一、波动性大的问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税收制度改革。

例如适时推进房产税试点,在征管体系上强化个人所得等综合税种征管力度。

此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通过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措施,扩大非税收入。

3. 稳妥处理债务问题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其偿还压力。

首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和监管,防止过度举债。

其次,通过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来增加收入,以抵消偿还债务带来的负担。

最后,在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降低项目融资风险。

第三讲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三讲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4.9 0.8 8.8 11.9 12.0 13.7
/ / 12.6 6.9 6.1 3.0
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
三、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历史进程
类别 购买性支出 其中:经常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其中:公债利息 补助金 其他 发达国家 45.2 34.9 10.3 41.0 5.6 35.4 13.8 100.0 发展中国家 61.5 50.1 11.4 22.5 5.5 17.0 16.0 100.0
(一)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是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宏 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 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 素。 内生增长模型又包含两条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一条是罗默、 卢卡斯等人用全经济范围的收益递增、技术外部性解释经济 增长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有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 力资本模型、巴罗模型等。第二条是用资本持续积累解释经 济内生增长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是琼斯—真野模型、雷贝洛模 型等。
支农生产 支出和农 业事 业费
文教科学卫 生 事业费
抚恤和 社会福 利 事业费 2.0 1.8 1.6 2.1 1.5 1.9
国防费
行政 管理费
政策性 补贴
6.6 5.8 6.5 6.8 5.5 5.2
11.0 15.7 19.0 21.3 19.1 18.0
16.4 11.9 9.1 9.5 8.3 7.6
6.1
6.3
12
6.5 11 6.7 8.8
文化教育 城乡社区事务 医疗卫生

财政支出基础理论及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基础理论及结构分析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对 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有较强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 府效益约束较软。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约束硬;转移性支出对 微观经济主体约束软。
4、按照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1)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 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
2、“十一五”期间措施
讨论题:结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 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 开放不断深化)。
就“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 “收入差距”、“教育就业”、“基础设施 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你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展开讨 论。
立项
界定
支出
2、配套原则: 是指财政支出在立项的基础上,各项
支出之间应相互协调,结构优化。
3、节省原则: 政府在满足公众的公共需要的同时,
又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支出。
4、效益原则: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公共支出的最优化,即以 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两种方法:
(1)成本—收益法
含义 :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收益进行对比分 析,更多应用于公共支出决策中。
社会福利
经济发展与运输
一般行政
五、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
分析
六、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选择和中长期发展
战略及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1)政局是否稳定; (2)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政府干预。 3、社会性因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MAUQ
- 21 -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财政收入占GDP (或GNP)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GDP (或GNP)的比重
MAUQ
- 22 -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
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MAUQ
- 11 -
政府收支分类科服务、202 外交、203 国防、204 公共安全、 205 教育、206 科学技术、207文化体育与传媒、208 社 会保障和就业、209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10 医疗卫生、 211 节能环保、212 城乡社区事务、213 农林水事务、 214 交通运输、215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16 商 业服务业等事务、217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18 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20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21 住 房保障支出、222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227 预备费、 228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29 其他支出、230 转移性支 出
MAUQ
- 24 -
瓦格纳的研究成果(财政支出扩张论)被后人称 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可表述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 应随之提高。
瓦格纳把公共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 的原因分为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 素,是国家活动规模的扩大;所谓经济因素, 包括有市场失效、外部效应以及需求的收入弹 性等。
课程思考
如何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 如何根据财政分类支出分析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演变的一般趋
势是什么? 如何定位当前中国财政支出水平?
MAUQ
-1-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摘要】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有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和浪费问题。

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现有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

在探讨问题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过分依赖基建投资和有形资产支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不足等。

在优化措施部分,列举了推进政府绩效评价、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力度、优化基建项目选择等措施,以期提高支出效益。

在结论中,展望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改革建议,以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持续优化和改善。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望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我国、问题、优化、措施、展望、改革建议、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未来、财政改革、国家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越发凸显出来。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支出结构过于倾向于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够优化,影响了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

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着重复、浪费和低效的问题。

一些支出项目并不是真正符合国家发展需要,造成了财政资源的浪费。

一些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够顺畅,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有必要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推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向更加合理、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分析PPT课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分析PPT课件

(1)预算本身缺乏科学性。
(2)一些部门预留预算资金问题比较突出。
(3)虚报或挪用资金。如扶贫救灾款中既有虚报现象,又有挪用行为。还 有一些部门将事业费挪用为福利费,甚至私分。
(4)资金投资效益差。有的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有的已建成项目运营效果 差。
(5)人为肆意侵吞国家资财,造成大量豆腐渣工程。
2020/3/20
1
一。我国财政的职能 二。我国财政支出分类 三。现状分析 四。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2020/3/20
2
财政职能或称政府职能是政府活动 所固有的经济职能,指的是政府应 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2020/3/20
3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稳定与发展职能
2020/3/20
2020/3/20
16
2020/3/20
17
2020/3/20
18
2020/3/20
19
2
一般公共服务
3
外交
4
国防
5
公共安全
6
教育
7
科学技术
8
文化体育传媒
9
社会保障和就业
10
医疗卫生
11
节能环保
12
城乡社区事务
13
农林水
14
交通运输
15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
16
商业服务业
17
金融监管
18
国土资源气象
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
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
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

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spss分析

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spss分析

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spss分析背景介绍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政府财政预算中各个支出项目的比重和结构,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各项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进行SPSS分析,可以了解各地区财政支出的差异和特点,为政府提出更加有效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的各省份2019年财政支出结构数据。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各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了解各地财政支出的差异和特点,并探讨各项支出项目在各地的重要程度,为政府提出更加有效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

数据处理首先,将各省份的2019年财政支出数据进行导入和整理,按照各项支出项目分别计算各省份该支出项目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最终得到各省份各项支出占比数据。

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

结果分析各地区总体财政支出占比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国各地区总体财政支出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在政府各项财政支出中,各省份最重要的支出项目是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其次是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具体来看,自然资源类和环境保护类支出在各省份中占比较低,其中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支出比例较高,但均未超过总支出的5%。

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支出在各省份中占比较高,其中教育支出最高的省份为北京市,达到了30.86%;科学技术支出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达到了10.66%;文化体育支出最高的省份为贵州省,达到了7.83%。

各省份财政支出占比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省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以教育支出为例,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东部地区的教育支出占比较高,分别为30.86%、21.11%、16.86%、15.37%;而青海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等西部地区教育支出占比较低,分别为5.92%、5.25%、4.08%、4.03%。

再以医疗卫生支出为例,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的医疗卫生支出占比较高,分别为16.75%、13.96%、13.93%、13.62%、13.16%,而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中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支出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6.85%、7.97%、8.23%、5.75%、6.77%。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政府在其年度预算内决定的各项支出项目构成。

支出结构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方向和重点,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优化角度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

从我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看,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是政府支出的重点。

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这些重点领域的支出仍然存在不足,如扶贫领域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和实施力度,医疗卫生领域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等。

另外,一些行政支出占比较高,如公务员薪酬、车辆购置和维修等。

这些支出的增加没有直接的社会效益,却会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和支出负担。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满足民生需求政府应当保证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确保这些支出的质量和效益。

这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当适当加大投入。

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电力、信息通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领域的建设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3、加强环保和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也是财政支出的重点之一。

政府应当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时支持科技研究和创新。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环保水平和科技竞争力,还能够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限制行政支出政府应当合理控制行政支出,避免过度浪费和奢侈。

特别是公务员薪酬和行政开支,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行政支出合理、透明和清廉。

5、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当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确保预算执行的准确性、透明性和公正性。

同时,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财政部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财政部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我国财政部的财务状况,通过对财政收入、支出、债务等方面的深入剖析,评估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报告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财政收入分析2. 财政支出分析3. 财政债务分析4. 财政政策效果评估5. 存在问题与建议二、财政收入分析1. 收入结构我国财政收入主要由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构成。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具体来看:(1)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近年来,税收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税收收入结构逐步优化。

(2)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

近年来,非税收入增速放缓,主要受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

(3)债务收入: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发行收入。

近年来,债务收入增速较快,主要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2. 收入质量财政收入质量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占比较高、非税收入稳定增长、债务收入规模可控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1)税收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体现了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和税收征管能力的提升。

(2)非税收入增速放缓,但总体保持稳定,有利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3)债务收入规模可控,为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财政支出分析1. 支出结构我国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环境保护等。

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领域支出力度加大。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

近年来,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速有所放缓,但占比仍然较高。

(2)国防支出: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

近年来,国防支出增速较快,体现了国家对国防安全的重视。

(3)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近年来,这些领域的支出增速较快,有利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财政学 第三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学 第三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瑞典 1880 11 8 10 15 6 1929 19 10 24 19 8 1960 18 28 32 35 31 1985 33 37 48 52 65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三)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1、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
阿道夫·瓦格纳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瓦格纳法则: 德国财政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 的财政支出的增长情况作了考察后认为,决定财政支出增长的力量,是可 以用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来解释。 政治因素:国家职能扩展→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扩大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这一时期的政府公共性投资支出又呈增长势头,表现为一种对私人消 费品的补偿性公共投资。但从总体上而言,公共性投资占GNP的比重 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第三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目 录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一)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二)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一般趋势
(三)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四)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暨合理规模选择的路径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投入比较低(主要满 消费性支 足人们的吃、穿等基 本生活需要) 出 低 投入比较低(以确保 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 为目标) 低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为此,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措施。

一、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1. 支出总体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分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文化体育和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

从支出总体结构来看,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比最高,依次为28.8%、18.5%和17.1%。

2. 区域分布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区域分布结构明显不平衡。

东部地区的支出最高,中西部地区的支出较低。

其中,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地成为了支出较高的地区,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西藏等为支出较低地区。

3. 重点支出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重点支出为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这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比逐年增加。

其中,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工资、医疗补助,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用于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等。

二、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 教育支出过度集中我国地方财政的教育支出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的教育经费相对缺乏,导致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2. 社会保障体系还需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诸如保险待遇低、参保门槛高等问题,需要更多的支出进行完善。

3. 对中西部地区支出不足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财政收入也相对较低,地方政府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要,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

三、优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1. 增加农村教育支出应当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差距,降低参保门槛,提高参保质量。

3.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出应当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快地区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悖的。

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则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财政财政支出财政结构一、引言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建设型的财政。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考察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通常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称为生产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些支出项目的目的和用途尽管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也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来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

也就是说,在这类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之所以称这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是因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要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由政府部门运用这些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它们的可能性。

目前在我国,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科卫事业费、国防费及行政事业费等。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社会民生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财政对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需要持续加大,这是财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责无旁贷的义务;另一方面,行政成本过高、不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绩效考评 刚刚起步等又制约着财政对社会民生保障的力度。为了妥善解决这种矛盾,必须采取 正确的方针,处理好和把握好财政支持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的关系。 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三是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四是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财政学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
(一)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就是联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财政支出规 模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 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 进入“起飞”以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 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
(二)内生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 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 公共投资增加的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 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 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据此人们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变化情况和原因)一、引言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并按照其分类指标进行研究:一是经济建设费,它是一种生产性支出,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私人的产出能力;二是社会文教费,形成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三是国防费,该支出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是保卫国家安全及形成和平建设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支出;四是行政管理费,是一种纯消耗性的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能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而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五是其他支出,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车辆税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等
二、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

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

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

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

在和平发展时期,国防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并以适当的比例下降,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

4.行政管理费增长迅猛。

从1978年的4.71%增至2004年的19.38%,增长了近4倍。

这与我国政府机构膨胀、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有关。

但2006年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19%降到了18.73%,可见政府机构改革略有成效。

5.其他支出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90年代后期开始,升幅明显增加。

1997年用于其他支出达10.24%,是1980比重的3倍;2002年更是从2001年的12%突增到17%,到2006年是20.51%,增长趋势相当明显。

近些年,国家财政用于政策性补贴、科研经费等支出也逐年增加。

附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

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下降到2005年的27.5%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

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2003年,真正引起政策上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的公共事件, 要追溯到春天暴发的非典疫情。

以此为契机, 社会上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等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呼声渐成声势,也使得政府在支出管理改革之外, 对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完善给予了更切实的关注。

2006 年, 中国政府的社会文教费支出首次取代经济建设费, 成为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开支。

这一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公共政策格局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正式转型。

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以及落实社会政策的制度保障。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 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08年以来, 中央政策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全面落实此前提出的社会政策目标上,由此,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在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 各级财政部门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并配合以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致力于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政府尤其重视民生方面的支出力度,如社会保障支出、公共卫生支出、教育支出等。

附表3 2011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
汇总以上支出,2011年全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38539亿元,增长31.7%;用在农业水利、
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合计35737亿元。

其他公共财政支出约34972亿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国防、外交以及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国债付息、金融监管等支出,这些方面的支出是公共财政必须予以保障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的。

比如,国债付息支出用于发行国债所需支付的利息,而发行国债所筹集的资金也主要用于民生支出;公共安全支出促进了社会稳定,为保障改善民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国防支出保障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原因
财政支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市场机制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的费用占比偏高,我国的财政支出大量的投入与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忽视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特别是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的提供,为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对财政支出进行优化。

在2008年,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虽然有明显的下降,可是总体来看依然过高,在公共服务产品中,也只有教育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支出所占的比重却远远比较低下,导致居民严重面临到学费高,看病难,住房贵的问题,又会间接的导致我国以消费来动经济发展的方式难以继续,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

所以,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向民生领域发展,不再一味的以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为重,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的支出和投入力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刺激消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对财政支出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在合理控制财政支出总量的同时,力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将那些不属于政府承担的事务逐步推向市场,国家财政支出优先保证国家重点事业发展的需要。

发挥财政在投资领域的资源配置作用,集中财力加强国家重点建设。

财政逐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增加对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在财政政策上支持国家支柱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增加教育、科技等方面投入,保证财政安排的教育、科技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合理调整了其内部支出结构,努力解决经费紧张与使用不合理的矛盾。

同时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全社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投入。

根据多项事业发展和财力可能,统筹安排社会公益性项目支出,努力提高投资效益,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邹恒甫.龚六堂.政府公共开支的增长和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1 (9) 【2】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 (11) 【3】王雍君.中国公共支出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张馨.公共财政论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李风飞.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
【6】刘邦驰等著.中国当代财政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7】卢洪友.政府职能与财政体制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5-20.
【8】世界银行.1997年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109-112.
【9】郑建新.柯永果.公共财政再分析[J].财政研究,2002(6).56-57.
【10】王雍君.建国以来公共支出结构演变[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0).23-25. 【11】吕旺实.公共财政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4-36.
【12】杨志勇.杨之刚.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7-20. 【13】廖家勤.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J].当代财经,2004(4).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