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资本垄断体系的崩溃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遥遥领先于共产党。

国军控制着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土地、经济,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国民党也大大超过其对手中共。

然而,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中,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被中共所取代?下面我们从经济、政治以及对外政策三个方面来分析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1、大量发行钞票引发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对南京政府来说是个老问题,自其政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

庞大的经费需求使国民党政权左支右绌,这不但包括行政支出和经济建设,还有南京政府统治集团的奢侈消费,再加上巨额军事费用,成为国家财政的无底洞。

但抗战以前物价稳定,税收在总支出中占相当的比重,财政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向上海金融界发行公债筹集,虽然不宽裕,但还能应付。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

1946年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只2亿5千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

政府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

有人对法币的购买力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每一百元法币)1937年值黄牛两头1938年值黄牛一头1939年值猪一头1941年值面粉一袋1943年值鸡一只1945年值鸡蛋两个1946年值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值煤球一个1948年8月19日值大米0.002416两(每斤合16两)1949年5月值1粒米的千万分之2.452、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失误币制改革: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1 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

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应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该地各种物品货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

第二节没收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指由各级国民党政权及其官吏直接兴办和操纵的经济实体。

它是反动政权的经济支柱,也是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附庸,不但剥削和压迫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损害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帝国主义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在陕西直接兴办企业,但它已与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相勾结,形成三位一体,构成了陕西近代历史上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成为压在陕西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

1949年4月25日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明确指出: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

当时陕西境内的官僚资本企业集中分布在陇海铁路沿线,即西安、咸阳、宝鸡、蔡家坡等地,汉中和渭南也有个别企业。

1949年5月16日西安解放前夕,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接管方针及军事代表工作的决定》,规定了西安等地接管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即在西安和宝鸡组建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并负责接管工作。

其他地方则由当地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接管。

在实行接管时,对于国民党政府所属的企业、官僚资本企业及一切属于公用事业性的官僚资本企业,一般采取不打乱原来机构,自上而下地予以整套接管。

接管之后,迅速予以修复清理,恢复生产和业务。

西安市(包括咸阳)于1949年7月完成了接管工作。

随着宝鸡的解放,于1949年9月完成宝鸡(包括蔡家坡)及雍兴实业公司的接管工作。

没收官僚资本的范围主要包括由国民党中央政府和省、县、市政府所经营的企业及国民党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企业。

小官僚和地主所办之工商业或官僚资本企业中的民族资本股份,均不在没收之列。

因此,陕西省所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主要有:(1)金融方面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合作金库等设在陕西的分支机构,以及陕西省银行、西安市银行、河南省银行、甘肃省银行、山西铁路分局联合办事处和裕华银行等13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A)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A、1840B、1911C、1919D、1949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D )国家。

A、殖民地B、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D、半殖民地半封建3、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其中有(B)。

A、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段祺瑞4、(B)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孙中山5、(C)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

A、林则徐B、徐继畲C、魏源D、冯桂芬6、《盛世危言》的作者是(D)。

A、林则徐B、徐继畲C、冯桂芬D、郑观应7、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方式是( A)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工业经济D、市场经济8、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9、《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C)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C、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D、平均地权10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说明太平天国:(B)A、不能充分依靠人民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没有彻底革命精神D、没有实行宗教改革11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C)A、是否抵御外来侵略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D、是否学习西方文明12《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C)A、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B、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13、洋务派不主张进行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是:(D)A、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B、认为富国强兵就可以改变一切C、其大多数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D、他们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大地主14、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根本原因是:(A)A、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B、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C、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D、西方列强极力阻碍破坏15、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A)A、开始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B、初次实现了“师夷长技”的思想C、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16、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B)A、发展民族工商业B、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充实国库,弥补财政亏空17、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D)A、西方列强的破坏B、顽固派的阻挠C、中央缺乏一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没变革封建制度18、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D)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19、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0、变法维新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是:(C)A、地主、官僚办洋务,中国近代军用、民用工业的产生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21、维新运动的性质是:(D)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B、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运动C、洋务运动的继续D、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22、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改名的全国性政党是:(A)A、中国同盟会B、中国国民党C、华兴会D、光复会23、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A)A、孙中山B、周恩来C、谭嗣同D、毛泽东24、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949年民国经济总崩溃的原因浅析

1949年民国经济总崩溃的原因浅析

1949年民国经济总崩溃的原因浅析作者:甘凡鲍翔龙来源:《商情》2015年第27期[摘要]: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抗战胜利的喜悦激发了国人对大国崛起的憧憬,国民党的威望也空前上升。

但是,随着日本投降,中国的经济并未因此好转。

抗战期间,日军为实现“以战养战”目的,大肆掠夺沦陷区的财富和矿产,国民政府所面临的是一个百疮千孔的国家和已经数次濒于崩溃的国家的经济,而国民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修补。

有利的一面是,日资产业被接受,既增加了国家经济实力,又减少了外资对民族经济的挤压。

不利的一面是,由于内战再起,军费剧增,能够用于经济恢复与建设的费用少得可怜。

加之国民党当时的注意力全在如何对付共产党上,根本无暇顾及经济,再加上恶性的通货膨胀,侵蚀了所有尚存的经济活力,经济运行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民国发展了几十年的经济一步步走向崩溃。

试从战争、政治、经济、外交以及社会心理的因素来分析民国经济总崩溃的原因。

[关键词]:国民党经济崩溃四大家族通货膨胀一、战争原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空前的反人民内战,其军费开支急骤上升,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1946年,国民党政府全年支出为法币8~10万亿元,收入仅为2万亿元,赤字高达支出总额的60%~80%;1947年,全年支出为法币100万亿元,收入只有13万亿元,赤字高达支出总额的90%左右;到1948年,财政赤字更为惊人,竟高达900万亿元。

刚刚打完八年抗战的中国,再也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苦难。

国民政府不是想着如何恢复经济,而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如何尽快消灭中共武装。

在战争消耗下,国统区经济迅速恶化。

百业凋敝,物价飞涨,工人、学生、市民不断爆发反饥饿、反迫害的抗议浪潮。

1948年6月以后,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节节败退,经济上危机重重,两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势出现了全面崩溃的前兆。

解放军在1948年相继解放了东北、华北、西北和中原的大批城镇和乡村。

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的含义: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凭借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

官僚资本的特征:机器化生产和市场化生产,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依靠封建经济势力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性使其具有买办性;由政治而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其具有垄断性。

官僚资本的兴衰:1927--1937 年是官僚资本的形成时期;抗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的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时期前期因接受日本在华企业和对国统区的野蛮掠夺而极度膨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把它转化为国营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典型代表:在旧中国,四大家族掌握的资本是典型的官僚资本.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又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膨胀史'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膨胀史'

作者: 张萌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 300000
出版物刊名: 决策与信息
页码: 95-95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9期
主题词: 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摘要:官僚资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资本'①,它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其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中国官僚资本的典型形态,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帝国主义扶植下,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是建立在压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基础上的.。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官僚资本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产儿,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是近代中国官僚资本的主要特征。

1927年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后,逐步形成了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为代表的四大家族,他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政治、经济特权,巧取豪夺,大量聚敛财富,成为中国最庞大的官僚资本集团。

毛泽东曾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已经集中了价值达一百万万至二百万万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1官僚资本是一种反动的落后的生产关系,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和阻碍。

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官僚资本,主要是没收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所掌握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经济。

另一方面,从生产手段和设备规模来看,官僚资本又几乎垄断了中国一切比较先进的近代化生产部门,据统计,解放前夕,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占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80%,占全国工业资本的2/3左右,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固定资产的80%。

国民党政府的“资源委员会”共有工矿企业291个,掌握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电力的67%,水泥产量的45%及全部石油和有色金属的生产。

官僚资本不仅控制了重工业生产,而且控制了轻工业生产,仅“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就有64个纺织厂,其纺绽占全国纺绽总数的38%,布机占全国机械化布机总数的60%。

官僚资本控制着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以及44%的轮船吨位,还有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

2因此,没收官僚资本,把其转化为国营经济,使新生的人民政权直接掌握比较强大的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作用的生产部门,对新中国的巩固和经济建设将起重要的作用。

09.官僚资本金融的极度扩张及其崩溃

09.官僚资本金融的极度扩张及其崩溃
第二,它接1:300万的比率收兑法币,一张百元 的金圆券就等于3亿元法币,这无疑是把流通中纸 币的最大面额由500万元提高3亿元。
第三,发行金圆券为国民党反动派继续实行通货 膨胀开了绿灯。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HBUE_熊劼
由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加快,国统区日益缩小,国 民政府的财政来源枯竭,它的财政收入只占财政 支出的5%,财政赤字继续扩大,反人民的军事 支出就只有靠发行金圆券来应付,其增长的速度 比“币改”前法币的增发速度还要快得多,必然 造成金圆券的崩溃。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HBUE_熊劼
五、官僚资本外逃
(一)国民政府在行将灭亡之前,把搜刮来的大量 黄金、白银、外汇运出大陆。
(二)国民政府要员和军阀官僚纷纷抽资外逃。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HBUE_熊劼
六、银元券的垂死挣扎
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国民政府即将 瓦解,2月5日,国民政府迁于广州,继续发行金 圆券,到1949年6月,发行额达到130万亿元以 上。此时,金圆券已无任何价值可言,老百姓拒 绝使用,市场交易倒退到以物易物的交换办法。 为了作垂死挣扎,国民党反动政府又故伎重演, 再次进行所谓“币制改革”,发行银元券。
HBUE_熊劼
第九章 官僚资本金融的极度 扩张及其崩溃
第一节 美国独占国统区金融市场
HBUE_熊劼
抗战期间,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就已有很大增 长。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用尽一切办法全力援助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并 通过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一系列协定,获得了许多 特权,独占了中国的投资市场。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HBUE_熊劼
尽管抛售黄金可收回一些法币,但远远抵不上内 战中庞大的军费开支而增加的货币发行量,人们 仍然拼命抢购黄金、外汇,使金价狂涨,酿成了 “黄金潮”。于是,国民政府又颁布《经济紧急 措施办法》和《取缔黄金投机办法》,禁止黄金 买卖和流通,致使黄金黑市价格更为猛涨,黄金 政策宣告失败。

简析中国共产党没收官僚资本的全面胜利

简析中国共产党没收官僚资本的全面胜利

简析中国共产党没收官僚资本的全面胜利作者:刘忠锋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4期摘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官僚资本急剧膨胀,逐渐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其反动本质暴露无遗。

鉴于此,我党适时提出没收官僚资本,并在各解放区进行深入细致的接管和没收工作,从而为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官僚资本经济纲领国营经济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72-02官僚资本是近代以来依靠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国家垄断资本。

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获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抗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日本、德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企业和财产,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官僚资本在全国的工业资本总额中占2/3,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形成对就中国经济的全面垄断。

它不仅是国民党发动政权的经济基础,而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勾结成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因此,这种腐朽的生产关系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我党于1947年10月1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首次提出“没收官僚资本”。

之后,1947年十二月会议上,我党又把“没收官僚资本”列入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遵照党的指示,没收官僚资本工作随着各地的解放逐步展开起来。

建国后,又对隐藏在私营企业中的官僚资本进行清理,没收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然而,建国前后我党究竟是怎样没收官僚资本工作的?是值得研究和总结的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以下简要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的认识历程及没收官僚资本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早在1923年共产党人瞿秋白同志在《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一文中就曾使用过“官僚资本”,成为我党最早使用这一名词的先例,但其含义是指早期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

『国际观察』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其危害(精简版)

『国际观察』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其危害(精简版)

『国际观察』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其危害『国际观察』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其危害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危害分析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广泛存在与拉美,非洲,亚洲等欠发达地区。

然而,尽管它广泛存在,甚至发达国家里,这种经济形态也有一定影响力。

但对于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人们的意见并不统一。

我经思考,总结了一个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并分析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危害性,希望大家探讨。

一。

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我认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私人财产所有制政府和国家保护私人财产,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危害分析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广泛存在与拉美,非洲,亚洲等欠发达地区。

然而,尽管它广泛存在,甚至发达国家里,这种经济形态也有一定影响力。

但对于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人们的意见并不统一。

我经思考,总结了一个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并分析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危害性,希望大家探讨。

一。

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我认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私人财产所有制政府和国家保护私人财产,实行完全的或者部分的私人财产所有制。

如果没有私人财产所有制度,就没有权力寻租的动机和基础;不存在没有私有制的官僚资本; 2.政府或者立法机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权利寻租来配置资源;政府或者立法机构能够相对容易的通过法律法规用优于一般条件来支持特定资本的发展; 3.政治体制与现代公民意识的落后国家无民主政体来限制政府或立法机构的的权力;社会无新闻舆论自由。

或者虽然存在民主政体和新闻自由,但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公民意识不成熟,公民缺乏对民主的理解,所以致使分权监督机制缺位;4.存在闲置资本和寻租故意存在有闲置资本,存在有寻租能力的自然人,且这些自然人有寻租来发展的故意。

5。

寻租资本以获得超额暴利为目的因为寻租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超额暴利。

所以寻租行为目标是获得稀缺资源,如贷款,土地,不可再生资源,限制性行业或垄断性行业的准入许可,因此市场竞争是官僚资本的天然敌人。

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批判及消灭

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批判及消灭

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批判及消灭作者:李思聪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06期[摘要]中国共产党系统批判官僚资本主义始于内战爆发后。

正是由于抗战中国民党在确立官僚资本主义体系过程中的倒行逆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又一有力批判武器。

中国人民以武力的批判为基础,在抗战胜利后即迅速实现了民族解放与民主解放的双重胜利。

[关键词]官僚资本;官僚资本主义;批判;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态度是明确的。

从中共成立初期开始,提出“官僚资本”的概念并加以批判。

但简单地对官僚资本主义持否定态度,只是粗浅的政治表态;承认它的产生与近代现代化转型之间的联系才是成熟革命型政党对历史负责的表现。

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中共对官僚资本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步将其与一般的资本主义相区分。

从抗战胜利后期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消灭官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中有力的政治动员口号。

一、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的理论批判中国共产党对近代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对是从理论批判“官僚资本”开始的。

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以官僚资本为政治、经济主导力量的社会形态,其与“官僚资本”是两个完全不同范畴的概念。

虽然中共和毛泽东并未在“革命话语”环境下严格加以区分,但从表述的内涵上还是有分别的。

1923年瞿秋白在担任中共早期机关刊物《前锋》杂志主编时首次使用了“官僚资本”这一概念,所指为近代国家投资或控制的国有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

其后李达在1929年《中国产业革命概况》中使用的“官僚资本”,则是洋务官僚在“损公自肥”中积累的私人资本。

这个时期,中国的官僚资本其实处于晚清之后的衰落期。

甚至到抗战爆发前,中国社会普通民众和一般知识分子还未认清南京政府“经济统制”可能导致的社会变型。

“官僚资本”主要是学者批判战时官僚个人腐败的理论武器。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控制下的国家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在高度融合中,迅速扩张,其社会危害性也日益彰显。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的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的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的原因。

2011-11-14 15:21:18| 分类:蒋介石|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

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

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

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

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

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

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

国企的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管理模式而不决是垄断

国企的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管理模式而不决是垄断

国企的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管理模式而不决是垄断!作者:闻真现在国企问题,不是垄断。

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垄断企业吗?美国的跨国托拉斯垄断企业远远比中国厉害,它已经是国际性的垄断了。

为什么现在一些精英非要盯住国有企业不放呢?中国国企的问题,不是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官僚资本主义管理模式和使用了贪腐高管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是当前国际社会最优秀的效率最高的制度。

中共1949年从蒋介石资本主义政府那接收的旧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

虽然有美国和西方的封锁,蒋介石特务的破坏,朝鲜战争的干扰,但是,中国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建设发展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与现代化农业体系的繁荣强大的国家。

不仅取得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对美做战的胜利,也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核潜艇”。

这些,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如果我们不搞社会主义,而跟着美国和西方后面爬行,能行吗?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体制,生产资料、资源、资本归国家掌控,不许私有制乱说乱动与干扰,中央政府才能集中力量用最高的效率办大事。

例如,在1950年建国初期,能迅速解决蒋介石政府在20多年里,解决不了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和人民吃饭穿衣的大问题。

回复振兴国民经济,打赢抗美援朝之战,自力更生搞好生产建设。

在前30年内,形成了自己的现代化的工业和农业体系,两弹一星核潜艇人造卫星,三峡水电。

后30年里又举办了世界2008十届奥运会,抢救灾区,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例如,1998年南方大水灾;2008年汶川大地震;就能统一指挥,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军队及时赶到现场,集中力量抗灾救灾,使人民迅速得到救助与安置。

这些,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与台湾所做不到的。

2005年9月,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风灾,新奥尔良一片混乱。

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在哪里?官员在哪里?军队在哪里?救灾物资在哪里?**市长在睡觉?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发生大地震,已经过去了7天,断电断水,超市货架空空如也,很多日本灾民还饿着肚子。

《中国金融简史》考纲(精选)

《中国金融简史》考纲(精选)

《中国金融简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金融学专业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以期末考试主。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期末考试采用纸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考试使用教材为袁远福等编著的《中国金融简史》(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并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命题。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考试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包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对于“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分量比较低,另外两部分是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应引起重视。

各层次含义如下:1、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所知道,如、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在不同时期的基本概况。

2、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的内容应理解并加以记忆,如不同时期货币、信用、金融机构的特征以及改革的内容。

3、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如,能发现和总结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史脉,得出中国金融兴衰的成因及对策。

五、命题原则本课程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不超过教学大纲,既不任意提高标准,也不降低要求。

在教学内容范围内,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试题,不属于超过教学大纲。

考试命题的覆盖面要广一些,要求覆盖到各章。

在此前提下,适当突出课程重点内容,并要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及难易程度。

六、考试题型本课程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应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和信用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先秦货币和信用发展的特点。

官僚集团不断腐化将整个经济都破坏

官僚集团不断腐化将整个经济都破坏

朱大鸣:官僚集团不断腐化将整个经济都破坏朱大鸣工商管理博士,中国资深财经、地产评论家当前中国经济的盛世危言,不可谓不多,但是,在长官意志的遮掩下,谁又能解开其中的乱象之源呢?复旦大学的教授韦森将当前经济特征归纳为“四化”:即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中国经济的证券化在受阻,中国经济的政府行政控制化在加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正在被扭曲。

经济货币化其实是历史的趋势,很多人不理解,我国的m2都达到了GDP的两倍了,通胀率怎么还那么低。

这里关键在于,资源、资产、能源从无“价格”向有价格过渡,这些领域的货币中介从无到有,现在仅仅房地产市场,就圈住了很大一部分的货币。

因此,中国现在M2存量大约是70万亿,GDP大约是35万亿,这意味着我们1元GDP就有2元货币了,所以不会产生“通胀”。

第二,经济证券化正在受阻。

受阻原因在于,我们的股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超级赌场,丧失了融资和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变成了敛财和欺诈的场所,居民财富经常被缩水。

韦森教授举例说,2007年,中国仅沪深两市市值总量就超过了27万亿,但到今年5月份,竟然下降到了17万亿,10万亿元蒸发掉了。

在2007年,单就中国GDP相对于沪深股市总值之比来说,中国经济证券化率为1:1.1到1:1.2,今年五月,竟然下降到1:0.7。

这说明,中国经济的证券化过程实在是走得步履维艰,常常是走一步,退两步。

事实上,在今年十一月份上一轮大跌中,两市市值三天缩水两万亿,这么巨大的损失,主力机构资金在迅速出逃,而居民的储蓄有7000亿搬家,进了股市。

有的通过直接投资股市被圈禁的,有的是通过基金给人家解禁充当炮灰的,发展二十年的股市,依然还是大国企大机构和一些权贵洗钱的好场所,证券化岂能不受阻呢?笔者从老八股就与中国股市结下了不解之缘,欣喜有过,但更多的时候,是愤懑。

从股市初期就存在着强烈的投机性,到现在为止,这种强烈的投机性更加厉害。

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形,劫掠居民的财富,洗劫中产阶层。

民国时期的政权更迭与经济发展

民国时期的政权更迭与经济发展

为避免重蹈民国时期产业结构 失衡的覆辙,当今中国应注重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经济安 全,当今中国应健全财政金融 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和风 险防范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 风险抵御能力。
为释放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当今中国应深化土 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 转和规模化经营等政策的实施 。
多样的土地资源
中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多样,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提 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口增长与劳动力市场分析
人口快速增长
民国时期,中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 力资源。
劳动力市场结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力市场逐渐分化为产业工人、农 民、手工业者等多个阶层。
劳动力流动与迁徙
外部资本与技术引进
为了推动工业化进程,民国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为国内 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水平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
民国时期,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 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电讯业等方面的技
术创新。
生产力水平提升
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民国时期的 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工业 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也 有所改善。
产业结构优化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民国时期的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轻重工业比例 趋于合理,农业也逐渐向现代化转 型。
03
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影响 分析
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重要性认识
01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02
政权更迭导致政策不连续
政权更迭往往伴随着政策的变化,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尤其

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反思与依赖

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反思与依赖

收稿日期:2015-06-01作者简介:李思聪(198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

李思聪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反思与依赖摘要:在抗战期间,伴随国家体制向战时动员的转变,国民党当局利用战前确立的经济、社会和军事体制,迅速确立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地位,最显著的结果就是官僚资本主义模式的确立与扩张。

国家的过度掠夺和官吏的横征暴敛激起了国内各界的激烈反抗,在充分认识危害的基础上,国民党政权依然无力治理该问题,并导致官僚资本主义长期成为其巨大政治抱负和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政治武器。

关键词:批判;官僚资本主义;反思;依赖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5)08-0030-03(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广东湛江524088)关于何种原因造成了国民党当局缺乏摒弃官僚资本主义的意愿,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指出:“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1](P 1253-1254)抗战后期开始,国民党政权和蒋介石在内外压力之下,曾试图按照他们指定的方案,以政治方式完成国内社会整合。

但蒋介石对暴力权威的迷信、国民党缺乏诚意的政治态度和其集团内部的分歧,最终导致了政治协商模式的失败。

这种“图穷匕首见”式的暴力整合再次表明了国民党的制度失败,也将官僚资本主义与之捆绑共赴灭亡。

一、抗战后期开始社会和国民党内对官僚资本的批判与反思在抗战后期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反对官僚资本”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诉求。

曾出任南京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的马寅初是对抗战期间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扩张批评最猛烈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系统地揭露了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积累方式、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与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异化为“豪门经济”的实质,并提出了征收“战时过分利得税”等建议。

[2]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的《论豪门资本必须铲除》以辛辣的笔锋直指官僚资本主义,他概括其为“无效率的罪恶的温床和寡头经济的源头”[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第二学期中国货币金融史期末考试习题学号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题目:24.试述官僚资本垄断体系的崩溃。

[摘要]20世纪前半夜的中国可谓是多灾多难,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国共相争。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20世纪前期及中期国民党都是中国的执政府,因此对于国民党统治下经济的研究就很能反映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为重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全面统治,发动大规模内战。

国家垄断资本进入崩溃阶段。

[关键词] 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影响崩溃民国时期民国政府的垄断经济体系主要指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控制的经济体系。

民国时期中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经过一般垄断然后进入国家垄断。

但是中国的国家垄断却不是如此发展形成的: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般资本主义经济得不到发展,它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直接利用国家政权,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而直接成为国家垄断资本的。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1927年“四一二”举行反革命政变,窃取了国家政权,成为大买办、大地主的新政治代表之后,利用国家政权开始了他们的垄断资本形成之路。

这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中国国民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恰好相反,这反映了中国国民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与衰落。

虽然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客观上起到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更为明显。

一.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摧残压迫在民国时期就整个民族工业来说,这一个时期中民族工业的总得情况是破产或半破产。

从工厂设立和变动的情况来看,根据国民政府发表的资料,如下图:1934—1936年上海工厂变动统计表国民党政府的中国银行在1933年就十六个民族工业部门营业额的变动做了一个调查,根据这个调查,在1933年—1933年这四年中,十六个部门的民族工业的营业额下降的有十一种,上升的只有四种。

就国内方面而言,在民族工业普遍萧条的情况下,不仅中小民族资本家遭到了破产,就是较大的民族资本家,除了极少数因与官僚资本有较多的联系因而其企业能够获得一些发展外,一般都是处在破产和半破产的状态中。

而且工厂的数目和设备的增加不足以充分说明其本身的发展,因为在新增的工厂和设备中,有许多是由收买旧的工厂和设备而来的。

民国时期列强入侵,在经济方面而言,国内经济殖民化程度日益严重,并且外国工厂的生产是带有垄断性质的大规模生产,在同民族资产阶级抢夺市场的同时也在大量吞并中国民族资本,虽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民族工业对帝国主义的资本依赖,但更重要的是国民党的垄断经济政策更加剧了这种局面。

四大家族为了在中国建立起经济垄断局面向列强签订了所谓的三年、六年、乃至十年的“建设计划”,比如1931年8月拟定的“十年计划”,此计划从设计技术、资金、机构组织、人才训练等各方面,无一不求取“国际联盟”的协助和监督。

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官僚资本迅速扩张,民族资本倍受压迫。

具体而言1:首先,四大家族从金融和商业下手,控制了北洋军阀政府的两大金融支柱,即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来又逐步成立了国家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并组织了“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由蒋介石任总出主席。

四大银行系统直接支配国民党和国家经济,通过发行“法币”、内债和借用外债将大量的财富都转化为四大家族的私产,确定了对金融业的垄断。

其次,四大家族通过政府设立各种税种,大力收刮财富而且通过利用政治特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积极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涉及战争、内外债、外汇、黄金等。

同时还利用政权垄断了外汇和对外贸易,包办了外国商品对中国的倾销和中国土产品的出口。

四大家族通过施行专卖制度和统制贸易政策控制大量商品,垄断市场价格。

利用政权进行商业垄断成为四大家族主要的敛财手段之一。

最后四大家住通过国家政权和私人商号利用资源委员会、工矿调整委员会这类实现了对商业与工业的垄断。

特别是在抗战胜利后以“接受”的名义将敌伪的二千四百多家工厂窃为私产使得四大家族在工业方面达到绝对控制地位。

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独裁政权二十二年的统治中,从金融、商业、工业、运输业、邮电等方面下手,把国家最大的财富化为私产,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实行战时经济统制,加强了对各方面的垄断。

巅峰时期其资本总额占旧中国经济比重的80%,民族资产阶级生存发展空间日益狭小。

二、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比重的相对下降,工业与服务部门的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相对上升的过程。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总量和人均产值的增长上,还应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上。

在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化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积累和农业人口的迁移,但是在这一时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国经济难以发展,因此农业的发展也极为缓慢。

从总体上看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农业增长是缓慢的,农业净产值增加了66.5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03%。

1蒋建平.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94-3031914——1937年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百万元上表表面,这一时期粮食作物在农业总产值中得比重下降了4.54%,经济作物产值的比重上升了3.93%。

经济作物的增多,意味着农业产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但是发展速度缓慢。

而产业结构调整最初表现为工业部门的加速发展和在国民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同时工业内部的结构也在发生在深刻的变化,机器工业的出现对传统的手工业是一种冲击,所以工业内部的结构变化也体现在手工业的衰落和机器工业的发展这一过程中。

1887——1936年中国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增长及比重变化单位:亿元资料来源: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33在洋务运动初期,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在国民收入中还看不出效益,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民用工业的发展,近代工业已产生一定的效益,虽然在国民收入中只占不到2%的比重,但是这也是历史性的进步,而到了1936年,近代工业产值迅速增加到了13.12亿元,比重也上升了4.46%。

类似的变化还体现在其他工业部门2。

以上数据表明,旧式生产被排斥,新技术的引进以及新式工厂的建立,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生产,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调整与优化。

2孙建.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505-5111887——1949中国国民收入统计表(2)单位:亿元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国家垄断是官僚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它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垄断资本发展到最高峰,对中国经济的阻碍作用越发突出,在此之前,中国经济虽然发展缓慢的,但是仍然在向前发展,1936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2.4%,使得中国经济严重倒退,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为重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全面统治,发动大规模内战。

国家垄断资本进入崩溃阶段。

为准备战争,1946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其他一系列协定,逐渐把中国变成为美国独占的殖民地。

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筹措军费,国民政府再次大借内外债,造成债台高筑的局面。

1947年度欠内债18580多万美元,外债85750多万美元;1948年度欠内债为17590万美元,欠外债86600多万美元。

据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资料,1948年8月底财政部统计,当时尚欠有各种内外债的数额是:国民政府在财政赤字、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为挽救危机,除大量增加捐税,便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恶性膨胀。

随着内战的扩大和赤字激增,法币的发行量如同脱缰的野马急剧增加。

由于法币发行量以天文数字激增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国民政府乃在1948年8月19日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实行所谓“币制改革”。

同时,政府又以限价和取缔囤积为借口,大肆搜括私人企业的物资,将大批私人存货没收。

据粗略估计,国民政府垮台之时,官僚资本的资产至少在200亿美元左右。

自1947年2月,国民政府实行紧急措施方案后,即出现资金逃流海外现象。

随着军事上的惨败,逃资更加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官僚资本予以没收。

被接管企业大致有:金融方面,有国民党政府国家银行系统和省市地方银行系统的银行2400多家。

工矿企业方面,有控制全国资源和重工业生产的资源委员会,以及其他国营、公营和大官僚经营的企业共2858个。

商业方面,有复兴、富华、中国茶叶、中国石油、中国盐业、中国蚕丝、中国植物油料、孚中、中国进出口、金山、利泰、扬子建业、长江、中美实业等10多家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据有关部门事后按固定资产原值估算,没收的官僚资本财产约为人民币150亿元左右。

国民党的官僚资本转到人民手中,成为新中国国有经济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1.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页。

2.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页。

3.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208页。

4.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第688页。

5.宋春、于文莱:《中国国民党台湾四十年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