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一、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1.采集位置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代表性的样点进行采集。

应注意选择多样性和代表性好的样点,避免不具代表性的采集点。

2.采集工具的选择:根据采集目的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

常用的采集工具包括铁锹、一次性土壤钻头和铲子等。

3. 采集深度的选择: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深度。

常用的采集深度一般为0-20cm、0-30cm和0-60cm等。

4.采集数量的确定: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确定采集的土壤样品数量,通常为3-5个样点取样混合成一份复合样品。

5.采集方法: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因外来因素造成的污染。

采集样品时要佩戴手套,并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以免影响样品的准确性。

二、土壤样品的流转1.样品尽快送到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因样品长时间保存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2.样品运输途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破坏和污染,避免晃动和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可以放置在冷藏箱或保温箱中进行运输,以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3.在样品被分析的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尽量避免样品与其他化学品或污染物接触。

三、土壤样品制备1.样品制备前应根据研究需求,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除杂、晾干等。

具体的制备方法需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确定。

2.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进行样品的制备,并及时清洗并消毒。

四、土壤样品的保存1.样品保存前应将土壤样品干燥,移除多余的杂质并立即分装密封。

样品装入干燥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上标明采集时间、地点和深度等重要信息。

2.样品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及潮湿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选择干燥、通风、阴凉处进行保存。

3.样品保存的时间一般应根据研究需求确定,建议尽快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样品保存期限到期前,应定期对保存的样品进行检查,并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修订页1目的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样品粉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制备的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粒度的试样,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和便于前处理。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不同项目和不同测试要求,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土壤样品风干样品及新鲜样品的制备管理过程。

3样品的制备3.1新鲜样品的制备某些土壤成分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酸碱度和速效养分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需用新鲜样品(原土)分析。

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再采集要及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前只需用玻璃或瓷炎钵棒将样品迅速弄碎混匀或多点取样称量,对含水较高的泥状土样可迅速搅匀后称样。

称样时应注意不得将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和新生体称取。

新鲜样品若不能及时测定,必须将样品密封冷藏或进行速冻固定。

3.2风干样品的制备3.2.1制样工作场地3.2.1.1应分设样品风干室、制样室;3.2.1.2风干室应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和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如酸蒸气、氨气等);3.2.1.3多样品同时加工的制样室还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隔离措施和通风排尘措施。

3.2.2制样器具3.2.2.1 风干样品用搪瓷盘(或木盘)、风干台架或土壤样品风干箱、牛皮纸。

3.2.2.2 磨样用玛瑙研磨机(或不含重金属的化验制样机等)。

3.2.2.3 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膜(60cm×60cm)等。

3.2.2.4 过筛必须采用塑料边框和尼龙材质筛网的土壤分样筛。

3.2.2.5 样品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内外盖的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3.2.2.6 分样板、分样铲(或分样器)、角勺、毛刷、毛巾、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等其他辅助工具。

土壤采样作业指导书

土壤采样作业指导书

采样器具准备工具类:军工铲、自制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1.城市土壤采样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城市土壤不用于农业生产,但其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

城区内大部分土壤被道路和建筑物覆盖,只有小部分土壤栽植草木,本规范中城市土壤主要是指后者,由于其复杂性分两层采样,上层(0~30 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另一层(30~60 cm)为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两层分别取样监测。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2000 m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对于专项研究和调查的采样点可适当加密。

2.农田土壤采样2.1监测单元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污染物主要来自上述两种以上途径)。

监测单元划分要参考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型、行政区划等要素的差异,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地缩小。

2.2布点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监测单元。

部门专项农业产品生产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按其专项监测要求进行。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离污染源的距离远于其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特点选择采样点,采样点应代表研究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和土壤特性。

2.采样工具的选择:采样工具应该干净、无毒害物质残留,常用的采样工具有土壤钻、土锥、铁锹等。

3. 采样深度的确定:根据需求确定采样深度,常用的土壤样品采集深度为0-20cm和20-40cm,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采样点的标记:在采样点附近做好标记,标明采样点的编号和采样深度,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5.采样方法:根据采样深度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一般常用的有冲刷法、钻孔法和铲取法。

冲刷法适用于较浅层的土壤采集,钻孔法适用于较深层的土壤采集,铲取法适用于较松散的土壤采集。

6.采样量的确定:采样量根据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确定,一般推荐采集1-2千克左右的土壤样品。

7.采样过程的注意事项:避免采样工具污染土壤样品,采样过程中避免有机溶剂和农药等物质的污染,同时要避免土壤样品的氧化和水分的流失。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1.去除杂质:采样后的土壤样品可能会夹杂有根系、植物残体、动物体等杂质,需要进行筛选和去除杂质。

2.预处理:不同研究目的需要进行不同的预处理,通常包括土壤样品的干燥、研磨和筛选等。

3.分析样品的制备:根据研究要求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制备,包括土壤pH值的测试、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提取、重金属元素的提取等。

三、土壤样品的贮存1.样品容器的选择:选择无毒、无污染、密封性好的样品容器,常用的有塑料袋、玻璃瓶、聚乙烯瓶等。

2.密封:将土壤样品装入容器后,密封好容器,避免土壤样品与外界空气接触,避免氧化和水分流失。

3.贮存条件的选择:贮存土壤样品的环境要求干燥、避光、低温、通风,一般推荐贮存温度为4-8摄氏度。

4.样品标记:在样品容器上标明样品的编号、采样日期和采样点信息,便于后续的使用和追踪。

5.贮存时间的限制:土壤样品的贮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半年,长时间的贮存容易导致样品的氧化和养分的流失。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样品接收-制备-储存作业指导书

样品接收-制备-储存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了规范样品在接收-制备-储存这个过程中的样品流转和制样情况,杜绝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样品处置不当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和错误。

2.范围适用于样品接收过程、制样过程和样品储存。

3. 职责3.1办公室人员和制样人员按照本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本职责范围内的相关要求。

3.2 质量监督员定期对样品接收-制备-储存过程进行监督。

3.3 质量负责人负责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样品接收-制备-储存不符合,制定纠正措施,评估并跟踪所有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结果。

4. 要求4.1样品接收和制样流转样品接收:办公室负责样品接收,接收过程引导客户填写《检测委托协议》和《收样/制样记录表》,双方确认签字生效;办公室根据样品顺序,打印带有实验室编号的样品标签用于标识样品(当需要制样时打印2份标签,一份用于原样标识,一份用于制备样品标识)。

样品流转:不需要制样的样品贴好标识后按4.3表1要求进行样品存放,并在《样品信息表》记录样品存放位置,下发《检测任务通知单》,开展下一步检测。

需要制样样品,通知制样人员按制样要求进行制样,制样人员签字确认后取走原样,进行制样,制样人员制样完毕后流转至办公室,办公室签字确认制样样品后,按4.3表1要求进行样品存放,下发《检测任务通知单》,开展下一步检测。

4.2样品制备4.2.1样品干制(1)油料作物籽仁:经晾晒后脱去青皮,平摊至不锈钢托盘或搪瓷托盘,于80℃条件下保持4小时。

(2)其它植物、食品样品,用于无机元素测定(汞除外)样品于105℃条件下烘6-10小时,用于糖、淀粉、氨基酸等较稳定的有机营养的测定样品,于80℃条件下烘6-10小时。

(3)土壤样品在风干室将湿样倒在铺垫有牛皮纸(或塑料布)的搪瓷盘(或干净木盘),摊成2cm的薄层放置在晾土架(台)上通风阴干干燥过程也可以在低于40℃并有空气流通的条件下进行(如土壤风干燥箱内),并间断地将土样压碎、小心翻拌、对于黏性土壤,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块土捏碎或用竹铲切碎,以免完全干后完全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1 采样点的布设:收集各级土壤图、常年生产情况、设计并印制调查内容表格等。

收集资料,主要用于了解行政区内土壤分布规律、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具体地点、采样线路、采样数量等。

在采样前,综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

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样布点前,首先要对监测地点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土壤性状、污染历史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代表一定面积的地区或地块布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例:受大气点污染源影响的地段,以污染源为中心,根据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方位布点,烟云落地区域应多设采样点;受污灌影响的区域,应考虑水流途径和距离,同时选择对照地区布置采样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对角线法、梅花形法、棋盘式法、蛇形法。

其中:对角线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梅花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面完整、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蛇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采样点较多的田块。

1.2 采样工具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

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土钻、采样筒、小型铁铲等。

1.3 采样深度:采样深度应是监测目的而定。

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取20 cm耕作层土壤,20~40 cm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如需了解土壤污染的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依层次取样。

1.4 采样量:可单点取样测定,也可多点取样混合后测定。

每个采样点取样1Kg,多点混合样可用四分法缩分,保留1Kg样品。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样品制备:※风干: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土壤样品制备的管理工作,保障土壤样品质量,提高土壤样品制备工作效率,特编制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土壤样品进行制备的各个环节,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样品保存等。

三、土壤样品制备的基本原则1. 样品采集要准确、规范,避免外来物质对土壤样品的影响。

2. 样品制备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避免操作失误造成误差。

3. 样品保存要注意密封、干燥,避免污染和变质。

四、土壤样品制备的具体要求1. 样品采集1.1 样品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土壤样品采集标准。

1.2 样品采集前应仔细查看采样点,确定采样深度和数量。

1.3 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防止样品污染。

1.4 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放入密封袋中,并标注采样点、时间等信息。

2. 样品处理2.1 样品处理应按照规范方法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2 样品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保持操作台面干净。

2.3 样品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保存或送检。

3. 样品保存3.1 样品保存应选择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2 样品保存容器应选择密封性好的袋子或瓶子,避免外界物质对样品的影响。

3.3 样品保存期限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过期的样品应及时处理。

五、土壤样品制备的管理1. 建立土壤样品制备档案,记录土壤样品的来源、处理过程、保存情况等信息。

2. 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土壤样品制备的认识和技能。

3.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操作不当者进行责任追究。

4. 定期检查土壤样品制备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部门批准。

本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土壤检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土壤检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土壤检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持有人:分发号:1、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土壤检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土壤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指导采样室、实验室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运输、流转、分析等工作。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进行的土壤检测。

3、依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6-200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4、内容4.1 样品采集4.1.1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4.1.1.1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采用挖掘方式进行,一般采用锹、铲及竹片等简单工具,也可进行钻孔取样。

4.1.1.2土壤采样的基本要求为尽量减少土壤扰动,保证土壤样品在采样过程不被二次污染。

4.1.2下层土壤样品的采集4.1.2.1 下层土壤的采集以钻孔取样为主,也可采用槽探的方式进行采样。

4.1.2.2 钻孔取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钻孔后取样。

手工钻探采样的设备包括螺纹钻、管钻、管式采样器等。

机械钻探包括实心螺旋钻、中空螺旋钻、套管钻等。

4.1.2.3 槽探一般靠人工或机械挖掘采样槽,然后用采样铲或采样刀进行采样。

槽探的断面呈长条形,根据地块类型和采样数量设置一定的断面宽度。

槽探取样可通过锤击敞口取土器取样和人工刻切块状土取样。

注:①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剖面每层样品采集1kg左右,装入样品袋,样品袋一般由棉布缝制而成,如潮湿样品可内衬塑料袋(供无机化合物测定)或将样品置于玻璃瓶内(供有机化合物测定)。

②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易分解有机物污染、恶臭污染土壤的采样,应采用无扰动式的采样方法和工具。

必须进行单独采样,禁止对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不得采集混合样。

钻孔取样可采样快速击入法、快速压入法及回转法,主要工具包括土壤原状取土器和回转取土器。

槽探可采用人工刻切块状土取样。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修订页1目的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样品粉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制备的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粒度的试样,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和便于前处理。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不同项目和不同测试要求,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土壤样品风干样品及新鲜样品的制备管理过程。

3样品的制备3.1新鲜样品的制备某些土壤成分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酸碱度和速效养分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需用新鲜样品(原土)分析。

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再采集要及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前只需用玻璃或瓷炎钵棒将样品迅速弄碎混匀或多点取样称量,对含水较高的泥状土样可迅速搅匀后称样。

称样时应注意不得将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和新生体称取。

新鲜样品若不能及时测定,必须将样品密封冷藏或进行速冻固定。

3.2风干样品的制备3.2.1制样工作场地3.2.1.1应分设样品风干室、制样室;3.2.1.2风干室应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和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如酸蒸气、氨气等);3.2.1.3多样品同时加工的制样室还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隔离措施和通风排尘措施。

3.2.2制样器具3.2.2.1风干样品用搪瓷盘(或木盘)、风干台架或土壤样品风干箱、牛皮纸。

3.2.2.2磨样用玛瑙研磨机(或不含重金属的化验制样机等)。

3.2.2.3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膜(60cm义60cm)等。

3.2.2.4过筛必须采用塑料边框和尼龙材质筛网的土壤分样筛。

3.2.2.5样品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内外盖的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3.2.2.6分样板、分样铲(或分样器)、角勺、毛刷、毛巾、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等其他辅助工具。

《样品采集、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样品采集、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样品采集和保存一样品采集和保存①氨氮: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要尽快分析。

如需保存,每升样品中应加1ml浓硫酸,并在4下贮存,用酸保存的样品,测定时用氢氧化钠将PH值调至7左右。

②溶解氧:样品应采集在细口瓶中,测定就在瓶内进行。

试样充满全部细口瓶。

不得有气泡。

③化学需氧量:水样采集于玻璃瓶中,应尽快分析。

如不能立即分析时,应加入硫酸至PH<2,置4℃保存,时间不能多余5天。

采集水样的体积不得少于100ml.④悬浮物:所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要用洗涤剂洗净.在采样之前,再用即将采集的水样清洗三次。

然后采集水样500-1000ml,盖严瓶塞。

⑤总磷:采集500ml水样后加入1ml硫酸调节样品的PH值,使之低于或等于1,或不加任何试剂于冷处保存。

⑥PH值:最好现场测定。

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小时内进行测定。

⑦水温:最好现场测定。

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h之内进行测定⑧氯化物:采集代表性水样,放在干净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内。

保存时不必加入特别的防腐剂⑨色度:所用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都要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溶液加以清洗,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

样品采集在容积至少为1L的玻璃瓶内,在采样后尽快进行测定。

⑩总氮:将采集好的样品储存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中,用浓硫酸调节PH值至1~2,常温下可保存7天。

储存在聚乙烯瓶中,—20℃冷冻,可保存一个月。

⑾五日生化需氧量:采集的样品应充满并密封于棕色玻璃瓶中,样品量不小于1000ml,在0~4℃的暗处运输和保存,并与24小时内尽快分析。

24小时不能分析可冷冻保存。

⑿粪大肠菌群:采样瓶使用500ml已灭菌的磨口玻璃塞广口瓶,采集水样时应避免瓶盖及瓶子颈部受杂菌污染.灭菌后的采样瓶2周内未使用需重新灭菌采集好的水样需放置约4℃冷藏设备内保存运输,一般要求在采集4小时内测定。

⒀硝酸盐:水样采集后应及时进行测定。

土壤学实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土壤学实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实验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3课时)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一)采样的时间和工具1、采样时间;一般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集的样品。

2、采样工具;小土铲;管形土钻;不适合于砂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只适用于湿润的土壤,不适用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二)采样的方法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土壤化学性质样品;研究养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1、选点和布点①随机布点法(图1-1a);在所划定的区域较大时,如果采样区不大,可改用“之字形”(图1-2)采样。

如果土壤均匀,在0.5公顷的面积中,采10个左右的样点即可,如果面积较大,而且略有变异则采样点要增到25个以上,如果变异明显,则应采用其它方法。

随机法可以得到样品性状的平均值和置信限,但不能取得该性质数据的分布。

这种方法很少用于土壤调查工作,有时可以用于土壤肥力研究。

②分区随机布点法(图1-1b);③系统布点法(图1-lc);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是方格法,是把所研究的区域分成大小相等的方格,间距约15m~30m,线的每个交点即为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土壤由样点l m2范围内的8个~10个小样构成混合样。

这种布点法不仅可以得到这一地区土壤性状的平均值,而且可以了解其变异的规律和界限。

④非系统布点法(图1-3);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土壤肥力研究,包括试验小区采样。

非系统法布点。

2、采样点数量3、取土袋内外各有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采集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时间、深度、作物、采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一)土壤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的目的是:(1)除去非土物质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的情况;(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使土样与试剂之间的反应能够完全均匀;(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变质。

003 土壤样品保存-作业指导书

003 土壤样品保存-作业指导书

XX公司
作业指导书土壤样品制备
修订页
1编制依据
本方法依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编制。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土壤样品新鲜样品、风干样品和烘干样品的保存管理。

3样品保存
按样品名称、编号和粒径分类保存。

3.1新鲜样品的保存
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

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避免用含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有干扰的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装保存样品,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玻璃容器保存。

具体保存条件见表3-1。

表3-1 新鲜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
3.2 预留样品
预留样品在样品库造册保存。

3.3 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
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待测定全部完成数据报出后,也移交样品库保存。

3.4 保存时间
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半年, 预留样品一般保留2 年。

特殊、珍稀、仲裁、有争议样品一般要永久保存。

新鲜土样保存时间见“3.1 新鲜样品的保存”。

3.5 样品库要求
保持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无污染;要定期清理样品,防止霉变、鼠害
及标签脱落。

样品入库、领用和清理均需记录。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规范土壤样品的制备过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土壤样品的制备和储存。

三、引用标准
HJ/T 166-2004土壤环境检测技术规范
四、操作步骤
1、样品交接
制样者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双方签字确认。

2、风干
在风干室将土壤放置于搪瓷盘中,摊成2~3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和植物残体。

3、样品粗磨
在磨样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有机玻璃上,用木锤敲打,用木滚压碎,拣出杂质,混匀,并用四分法取压碎样,过孔径20目尼龙筛。

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于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并充分搅拌混匀,再采用四分法取其两份,一份交样品库存放,另一份作样品的细磨用。

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

4、样品细磨
用于细磨的样品再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细磨到全部过孔径60目筛,用于农残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另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100目筛,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

5、样品分装
研磨混匀后的样品,分别装于样品袋或样品瓶,填写土壤标签一式两份。

6、土样保存条件。

新鲜样品保存条件和时间
五、注意事项
1、制样过程中采样时的土壤标签与土壤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样品名
称和编码始终不变。

2、制样工具每处理一分后要擦抹干净,严防交叉污染。

3、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或可萃取有机物无需上述制样,用新鲜样
按特定方法进行前处理。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

三、监测人员要求(一)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标准。

(二)监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三)监测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设备和仪器(一)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符合监测要求。

(二)在使用前,应对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对设备和仪器的校准、维护和检查应做好记录。

五、大气环境监测(一)监测项目常见的大气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₁₀、PM₂₅)等。

(二)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等。

2、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认可的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

(三)监测频率根据不同的区域和污染源,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

一般来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每日或每周进行。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地点、时间、监测项目、监测结果等内容。

六、水环境监测(一)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有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总氮等。

(二)监测方法1、水样采集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采集水样,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2、分析测试运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监测频率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监测频率根据其功能和水质状况确定。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对水样分析结果进行处理,评价水体的水质状况,并编制监测报告。

土样处理管理制度

土样处理管理制度

土样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土样的采集、保管及使用,保障土样的质量和真实性,防止造假与篡改,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对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农作物、水质和环境等领域进行土样采集、保存、分析、检测的科研、实验、考察和评估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加强对土样的管理,确保土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土样的采集第四条土样的采集应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保障土样的全面、准确。

第五条采集土样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第六条在采集过程中,应当做好标识和记录,确保采集的土样与实际场地的位置和有关信息相匹配。

第七条采集的土样应当妥善包装、密封,并及时送交相关实验室或单位进行分析检测。

第三章土样的保管第八条接收土样的实验室或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土样保管制度,保证土样的安全和完整。

第九条土样在保管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土样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第十条土样的保管应当设置专门的存放位置和设施,做好防潮、防火、防腐蚀等工作。

第十一条保管土样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十二条土样的保管期限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设置,保证土样的新鲜度和有效性。

第四章土样的使用第十三条土样的使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确保使用的土样符合科学研究或实验的需要。

第十四条对于使用土样进行分析检测的实验室或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操作,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对于土样的使用,应当及时报告使用情况和结果,做好记录并保留相关信息和数据。

第五章土样的废弃处理第十六条对于废弃的土样,应当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禁止乱倒乱丢,保护环境和资源。

第十七条废弃土样的处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如有特殊要求应当征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指导。

第十八条对于有毒、有害或特殊性质的土样,应当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土壤采样作业指导书

土壤采样作业指导书

采样器具准备工具类:军工铲、自制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1. 城市土壤采样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城市土壤不用于农业生产,但其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

城区内大部分土壤被道路和建筑物覆盖,只有小部分土壤栽植草木,本规范中城市土壤主要是指后者,由于其复杂性分两层采样,上层(0〜30 cm 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另一层(30〜60 cm)为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两层分别取样监测。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2000 m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对于专项研究和调查的采样点可适当加密。

2. 农田土壤采样监测单元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污染物主要来自上述两种以上途径)监测单元划分要参考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型、行政区划等要素的差异,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地缩小。

布点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监测单元。

部门专项农业产品生产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按其专项监测要求进行。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离污染源的距离远于其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样品采集剖面样特定的调查研究监测需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时采集土壤剖面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1 采样点的布设:
收集各级土壤图、常年生产情况、设计并印制调查内容表格等。

收集资料,主要用于了解行政区内土壤分布规律、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具体地点、采样线路、采样数量等。

在采样前,综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

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样布点前,首先要对监测地点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土壤性状、污染历史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代表一定面积的地区或地块布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例:受大气点污染源影响的地段,以污染源为中心,根据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方位布点,烟云落地区域应多设采样点;
受污灌影响的区域,应考虑水流途径和距离,同时选择对照地区布置采样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对角线法、梅花形法、棋盘式法、蛇形法。

其中:
对角线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梅花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面完整、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
蛇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采样点较多的田块。

1.2 采样工具
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

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土钻、采样筒、小型铁铲等。

1.3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应是监测目的而定。

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取20 cm耕作层土壤,20~40 cm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如需了解土壤污染的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依层次取样。

1.4 采样量:
可单点取样测定,也可多点取样混合后测定。

每个采样点取样1Kg,多点混合样可用四分法缩分,保留1Kg样品。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样品制备:※风干: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

※碾碎机械或人工方法把全部样品逐级破碎;
※过筛全部通过2mm筛孔,不可随意丢弃难于破碎的粗粒;
※缩分四分法反复缩分,弃去多余样品;
※制样用玛瑙研钵研细,全部通过0.15mm筛孔,混匀。

样品保存:样品装于洁净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中,在常温、阴凉、干燥、避光、密封条件下保存。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

标签内容包括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深度、地块位置(部测土配方施肥要求填经纬度)、农户、采样时间、采样人等。

三、土壤污染监测项目及测定试液制备
3.1土壤污染监测项目
我国常规监测项目中,金属化合物有铬、铜、铅、镉、汞、锌、镍;非金属无机化合物有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有机化合物有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类、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3.2 测定试液制备
土壤水浸提取液主要用以进行土壤中水溶解组分的测定。

制备方法为:称取50g土样,放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250mL,加塞,振荡3min,过滤,滤液摇匀备用。

编制:审核: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