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买壳上市理论和案例

买壳上市理论和案例

买壳上市理论和案例买壳上市(Shell IPO)是指企业通过收购一家已上市的公司(壳公司)来实现其上市目标。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来说,能够省去上市过程中的一些步骤和时间,更加快捷高效。

买壳上市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快速上市的一种常见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分析买壳上市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案例,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1. 买壳上市的理论依据买壳上市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成本优势:相对于传统的IPO,买壳上市能够大幅缩短时间周期。

传统IPO需要经历上市辅导、审核、路演等一系列繁琐流程,而买壳上市只需要完成收购和重组手续即可。

这种快速上市能够让企业更早进入资本市场,享受到资本市场的优势。

(2)市场风险降低:通过买壳上市,企业能够直接进入二级市场,避免了新股发行期间的市场风险。

在股权收购完成后,企业股票将会直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避免了炒作风险和破发风险。

(3)融资便利性:买壳上市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

上市后,企业通过发行新股或增发股票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

2. 买壳上市的案例下面将从不同行业的买壳上市案例来说明其应用前景和效果:(1)互联网行业2010年,美团在中国市场买壳上市,随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买壳上市让美团能够快速进入资本市场,获得了大量的融资支持,并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知名度,迅速占据了外卖和在线团购市场的主导地位。

(2)制造业2013年,宇通客车成功进行买壳上市。

作为中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之一,宇通客车通过收购壳公司并完成重组,成功进入资本市场。

上市后,宇通客车通过优势资本市场的资源和品牌溢价,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地位,成为中国客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3)新能源2017年,特斯拉收购太阳城,实现买壳上市。

通过买壳上市,特斯拉能够快速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和资源。

买壳借壳上市案例

买壳借壳上市案例

买壳借壳上市案例二级市场低迷增加了企业收购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买壳和借壳实现在二级市场上市的目的,这对于缺乏上市融资机会的国内企业,机会尤其宝贵。

买壳、借壳上市,既可以选择国内A股市场,也可以选择境外证券市场,原理虽然基本一样,但因为各市场的规则不同,操作的流程和规则区别很大。

为了便于大家对于买壳、借壳上市建立一些感性的认识,这里编选了一些案例,供大家参考。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扩大公司及公司产品的知名度,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

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

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目前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

一、相关概念买壳上市,是非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方通过协议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获得壳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对壳公司的人员、资产、债务实行重组,向壳公司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与业务,实现自身资产与业务的间接上市。

国内的借壳上市则一般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

母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改善经营业绩,推动子公司的业绩与股价上升,使子公司获取配股权或发行新股募集资金的资格,然后通过配股或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扩大经营,最终实现母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除此之外二者在实质上并没有区别。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国内IPO门槛太高或者一些政策方面的限制,一些公司不具备直接上市的条件,或者说直接上市成本高于借壳,就会采取借壳方式融资。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的例子买壳上市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一家已经上市的空壳公司,从而获得上市资格。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来说,更加快速和便捷。

以下是十个买壳上市的例子,以及对每个例子的详细介绍:1. 腾讯买壳上市: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在1990年代初期,它还只是一家小型软件公司。

1999年,腾讯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深圳华强电子的空壳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这使得腾讯能够迅速获得资金和市场认可,为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阿里巴巴买壳上市: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

2007年,阿里巴巴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雅虎中国的业务,将其整合入阿里巴巴集团,从而获得了上市资格。

这一举动帮助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

3. 美团买壳上市:美团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和生活服务平台之一。

2018年,美团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旭辉控股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

这使得美团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4. 滴滴出行买壳上市:滴滴出行是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提供打车、顺风车、出租车、快车等多种出行服务。

2021年,滴滴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优步中国的空壳公司,成功实现了上市。

这次买壳上市为滴滴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推动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5. 拼多多买壳上市:拼多多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电商平台之一,通过团购和分享的方式,提供低价商品给消费者。

2018年,拼多多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拓普集团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

这次买壳上市为拼多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助力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6. 字节跳动买壳上市:字节跳动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拥有多个知名的移动应用程序,如抖音、今日头条等。

买壳上市的例子(一)

买壳上市的例子(一)

买壳上市的例子(一)买壳上市是什么?买壳上市,又称借壳上市,是指一家未公开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已经上市的空壳公司来实现快速上市的方式。

被收购的空壳公司往往已经注销其原有的业务,只保留了上市的资格。

为什么选择买壳上市?买壳上市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时间周期短:相比于IPO的繁琐程序和漫长时间周期,买壳上市时间相对较短,可以快速实现公司的上市。

2.成本较低:IPO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和费用,而买壳上市的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买壳上市还可以通过与壳公司的股东进行一定的交易和谈判,减少交易成本。

3.减少风险:IPO过程中需要披露大量的财务和业务信息,而买壳上市可以避免这种披露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买壳上市的案例以下是一些买壳上市的案例,用于说明这种方式的具体操作和效果:1.X公司是一家创业公司,拥有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但尚未实现盈利。

2.X公司发现Y公司是一家已经上市的空壳公司,决定通过收购Y公司来实现快速上市。

3.X公司与Y公司股东进行谈判,最终达成收购协议。

4.X公司通过股权交割,获得Y公司的控制权。

5.X公司完成收购后,随即更名为Y公司,并开始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

案例二:A公司并购B公司1.A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的初创公司,正在寻求快速上市的机会。

2.A公司发现B公司是一家已经上市的空壳公司,具有适合上市的资质。

3.A公司决定通过并购B公司来实现快速上市的目标。

4.A公司与B公司股东进行谈判,商定交易条件。

5.A公司完成收购交易,并完成更名为B公司的手续。

6.B公司开始在股票交易所上市,A公司获得了快速上市的机会。

1.C公司是一家在制药行业有潜力的创业公司,正在寻求更多的资本支持。

2.C公司发现D公司是一家已经上市的空壳公司,决定通过收购D公司来实现快速上市。

3.C公司与D公司股东进行交易谈判,商定收购条件。

4.C公司成功收购D公司的股权,并完成更名为D公司的手续。

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一)

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一)

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一)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上市,但这个过程往往并不容易,需要企业准备大量的资料,且走的审批程序也比较漫长。

为了减少上市时间和资金成本,买壳上市理论逐渐广泛被采用。

买壳上市指的是企业通过购买已经上市但处于停牌状态的公司的股权,以取得其他公司上市的身份。

这种方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加快企业上市进程,但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问题。

一、理论分析1. 优点(1)企业可以快速上市,避免复杂的资料准备和审批程序。

(2)上市所需的资金成本较低,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运营和扩大规模上。

(3)可以获取股权交易所的流通市场和股票价格等信息。

(4)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开拓市场空间。

2. 缺点(1)买壳的成本较高,需要支付高额的溢价。

(2)壳公司所处的行业和经营状况可能与企业本身不符,存在着风险。

(3)壳公司的股权结构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清晰的股权结构分析。

(4)买壳上市可能会用到各种管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

二、经典案例1. 爱挖掘被江苏如通收购上述爱挖掘于2010年推出“互联网+工程智造”概念,致力于同步互联网和工程的深度融合,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成功实现线上和线下资源对接。

由于企业本身的业务优势,爱挖掘于2015年购买江苏如通股权,成功上市。

2. 化妆品公司宝源被借壳宝源化妆品是一家销售旗下品牌化妆品的公司,于2015年被借壳上市。

虽然企业自身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抗风险能力,但由于审批过程较长,宝源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以保证业务发展体量和品牌层次性的提升。

总之,买壳上市这种方式确实能够为企业快速上市提供便利,但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问题,需要企业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谨慎的进行选择和决策。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买壳上市—以浪莎集团上市为例一、买壳上市基本理论(一)买壳上市的涵义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以反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的资产。

买壳上市是间接上市的一种方式,是非上市公司低成本、高效率、快捷上市的一种方式。

所谓壳,是指上市公司的资格,是一种形象的称呼。

(二)买壳上市的一般模式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

但清壳这个步骤并不是必需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只包括买壳和注壳两个步骤的情况。

常见的买壳上市方式有股权的有偿转让1、股权的无偿转让、二级市场收购和资产置换2。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一)背景介绍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

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

1998年4月上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

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 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3,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过程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成为*ST长控控股方,从浪莎买壳上市的方式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股权的有偿转让。

第二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ST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10106300股,每股6.79元,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样就意味着浪莎买壳*ST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

(三)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操作流程分析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的例子买壳上市是什么?买壳上市是指企业通过收购一家已经上市但业务不活跃、资产负债表空壳的公司,来实现快速上市的一种方式。

买壳上市通常是为了避免繁琐的IPO审批程序和等待时间,以及节省上市费用。

下面是一些买壳上市的例子,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

例子一:小米买壳华星光电背景:小米是一家中国知名的科技公司,想要在香港上市,但是面临着IPO程序的漫长等待和高昂的上市费用。

过程:小米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收购了华星光电,一家曾经在香港上市但业务不活跃的公司。

小米通过注入自身业务和资产,使得华星光电焕发新生,随后以新的公司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结果:小米成功以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上市,为公司快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和资金支持。

例子二:拼多多选择买壳上市背景:拼多多是一家中国的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拟于美国上市。

过程:拼多多购买了一个名为”普思资产管理公司”的空壳公司,并将自身的业务和资产注入其中。

通过买壳上市,拼多多成功绕过了IPO审批的繁琐流程,以普思资产管理公司的名义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结果:拼多多通过买壳上市的方式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融资和资源,进一步发展自身业务。

例子三:星巴克全球首次买壳上市背景:星巴克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欲在香港进行全球首次买壳上市。

过程:星巴克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启生商业集团”,并注入自身业务和资产。

经过重组和改名,该公司成为星巴克的全资子公司,并以新的公司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结果:星巴克通过买壳上市成功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为其全球扩张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发展机会。

总结买壳上市是一种快速上市的方式,相比传统IPO能够节省时间和费用。

通过收购一家已经上市但业务不活跃的公司,企业可以利用其上市公司的地位和资本市场资源,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和业务发展机会。

然而,买壳上市也存在风险,如壳资源质量、壳价是否合理等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

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

案例七深圳比克电池美国借壳上市2005年1月21日,深圳比克电池赴美借壳上市并成功以私募方式融回资金,该公司以接近12倍的市盈率取得1700万美元融资。

此过程历时3个多月。

从比克电池本身来看,具备一定的优势:(1)行业领先。

中国锂电池行业是最容易也是最应该产生世界性行业巨头的行业。

而中国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2)高增长幅度,具有良好的前景预期。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2、2003年和2004年,该公司几乎保持了每年近100%的增长速度。

这两项成为比克上市以私募方式融回资金的基本资质。

中国企业赴美借壳上市并不罕见,而在OTCBB上市的同时又融得1700万美元的大笔资金,实属首例。

比克自身的资质优异是前提,其精妙的资本运作方式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剖析。

比克融资之路简而化之为:借壳上市——OTCBB——私募融资,而下一步比克将会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再度融资。

比克融资之路本有多种选择,上市方式即有IPO上市、借壳上市、NON-IPO上市等方式,上OTCBB之后,也有权益性融资(新股增发、二级发售、远期凭证、资本私募)和债券融资(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选择方式。

比克的选择也许不是最优的,而如此成功的融资之路也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其每个过程,给广大欲赴美上市企业提供借鉴。

1. 借壳上市——上市的捷径借壳上市,是反向收购的俗称,是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并购一家已上市公司,将自身的业务和资产并入上市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资格。

将借壳上市称之为上市捷径的原因在于:(1)时间短,成本低。

在美国IPO通常需要一年,成本一般为150万美金。

而通过借壳上市整个过程3-6个月,壳成本在10万至50万美元。

壳公司一般指零负债、零资产的公司(2)风险小。

IPO若不成功,前期的巨额费用作为沉没成本无法收回。

而借壳上市则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并且,主体公司在上市前也容易私募融资成功,投资者往往愿意投资以图上市成功后转为上市公司股票而获得收益。

买壳上市案例

买壳上市案例

买壳上市案例以下是一个关于买壳上市的案例,字数为700字: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水泥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多年来,公司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品牌声誉。

然而,由于资金链紧张和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为了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公司决定通过买壳上市的方式融资。

买壳上市是指一家已经上市但业务状况不佳的公司,被收购后,原公司的业务实体不再运营,而购买公司则利用原公司已上市的身份,再次进行融资和发展。

对于买壳上市的公司来说,具有已上市的身份可以大大减少融资和上市的时间,同时也能增加企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为了寻找适合买壳上市的公司,公司聘请了专业的投行机构,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尽职调查和评估。

最终,公司选择了一家曾经是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上市公司作为目标。

该公司虽然曾经在房地产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和管理不善,业绩不断下滑,并且面临破产的风险。

公司与目标公司进行了多轮的谈判和洽谈,最终达成了协议。

按照协议,公司将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利用目标公司的已上市身份进行买壳上市。

收购价格为每股5元,总计10亿元。

公司决定通过借贷和增加注册资本的方式来筹措资金。

完成收购后,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将原房地产业务关闭,并将重心转向水泥生产和销售业务。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公司还加强了内部管理,优化了业务流程和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由于公司具有已上市的身份,融资变得更加容易。

公司利用新的资金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包括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企业形象等。

公司的业绩逐渐恢复并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通过买壳上市,公司成功地实现了融资和发展的目标。

公司的市值大幅提升,股价也逐渐上涨。

同时,公司的声誉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买壳上市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快速上市和扩大规模。

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

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

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一)背景介绍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

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

1998年4月上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

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1,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过程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成为*ST长控控股方,从浪莎买壳上市的方式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股权的有偿转让。

第二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ST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10106300股,每股6.79元,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样就意味着浪莎买壳*ST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

(三)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操作流程分析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

在浪莎集团买壳上市的案例中,并不包括清壳这个步骤。

步骤一:买壳。

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即买到上市公司这个壳。

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浪莎控股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从而成为*ST长控的控股方。

其买壳过程见下图6 – 5 – 1和6 – 5 – 2。

买壳前:控股1壳公司:具有上市公司资格,但经营状况很差,准备成为其它公司收购对象,注入资产的公司。

买壳后:控股图6 – 5 – 2 买壳后 步骤二:注壳。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浪莎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浪莎

买壳上市—以浪莎集团上市为例小组成员:张玉梅尤宜芳喇学山吴俊瑶石菲菲蔺秀珍李文魁石前威王耀宗一、买壳上市基本理论(一)买壳上市的涵义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以反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的资产。

买壳上市是间接上市的一种方式,是非上市公司低成本、高效率、快捷上市的一种方式。

所谓壳,是指上市公司的资格,是一种形象的称呼。

(二)买壳上市的一般模式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

但清壳这个步骤并不是必需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只包括买壳和注壳两个步骤的情况。

常见的买壳上市方式有股权的有偿转让1、股权的无偿转让、二级市场收购和资产置换2。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一)背景介绍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

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

1998年4月上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

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 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3,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过程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成为*ST长控控股方,从浪莎买壳上市的方式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股权的有偿转让。

第二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ST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10106300股,每股6.79元,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样就意味着浪莎买壳*ST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

买壳上市--帝通国际案例分析

买壳上市--帝通国际案例分析

周星驰买壳上市始末2010年2月23日,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帝通国际”发布公告,称周星驰将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一职,任期5年,从而将在公司背后隐形数月的大股东周星驰推向前台。

2010年5月27日,“帝通国际”更名为“比高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为Bingo)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周星驰坐拥35.64%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成为香港创业板最耀眼的明星股东。

在这里,我们试图用老师讲过的投资银行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背景一般来说,买壳上市是企业直接上市无望下的无奈选择,周星驰之所以选择买壳上市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香港艺人中周星驰一直是比较善于理财的一位,圈内称“电影无厘头,投资有厘头”。

从1990年周星驰买了第一栋豪宅获利之后,就积极寻找热门投资标的,几年下来已经净赚超过7亿元台币(约合人民币1.4亿元),号称香港演艺圈的楼王之王。

但周星驰显然志不止于此,他一直在寻求上市从而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获得更大的发展。

周星驰控制的品记国际,曾经在2005年10月申请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当时甚至制定了到新加坡的推介活动,但是,品记的上市申请在港交所的上市委员会聆讯中未获得通过,致使相关上市步骤夭折。

上市受挫,而再次申请又周期漫长,无奈之下,周星驰只好打起了买壳上市的主义,并看中了当时的帝通国际。

而帝通国际则是2002年左右在创业板上市的一家公司,帝通国际主要从事制造电子消费品、提供电讯服务以及物业管理,其07及08两年接连亏损,09年也仅仅靠出卖子公司的才保持了盈利为正,从而避免了连续三年亏损以致停牌的不利局面,其股票一度沦落为“仙股”,徘徊在0.1港元以下。

经营不利之下,濒于退市的帝通国际也试图通过寻找重组合作者以求谋得新的发展。

买壳:周星驰真正进入帝通国际则是通过2009年夏天的一笔交易。

2009年6月,帝通国际宣布以3亿港元从Beglobal Investments Limited 在香港的附属公司购入Granville Identity商场,而BI公司的股东之一正是周星驰,他以新股及可换股票据进行收购,通过这起收购,周星驰将持有24.21%帝通股份,这也意味着,周星驰能与菱电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一起,共同持有超过48%的股份,成为帝通国际的控股股东。

国美买壳上市之路案例分析课件

国美买壳上市之路案例分析课件
目录
IMC
4、思考题
1.1 国美电器历史沿革
•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成立。
IMC
• 1998年,国美认真总结了十几年的发展经验,出台了《国美经营管理手册》。
• 1999年7月,国美首次走出北京,在天津开设两家连锁店,
• 2000年7、8月份国美电器成功阻击彩电价格联盟,在广大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套现
• 2002年4月26日,黄转让 11.1%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 做价0.425港元/股。
• 2002年4月10日,京华自动 化出资现金加代价股合计 1.95亿港元,收购Artway Development(由黄光裕持 有)
• 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正 式更名为“中国鹏润”
• 2003年7月,再发19%新股 融资3790万元。
对于国美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国内首发上市显然困难重重;从香港首发上市同 样面临交易所对主板上市要求高的限制。
无论从时间和国美自身的条件来看,在国内和香港首发上市都是不可实现的。首发 不成,当然要借壳或者买壳!
2.1 国美香港买壳上市操作过程
2.1 国美香港买壳上市操作过程
国美买壳上市之路案例分析课件
IMC
密谋
• 2000年初,国美开始将 目光转向环境比较宽松 的香港证券市场,与詹 培忠接触。
铺垫
• 2000年6月底,开始染指 京华自动化。
• 2000年7月底,詹培忠控 制了京华自动化。
2.2 国美香港买壳上市过程关键时间点
IMC
买壳 • 2000年9月,实际控制人
在加大对公司的控制力 度。 • 2000年12月6日,黄光裕 成为京华自动化第二大 股东。 • 2001年9月,京华自动化 全数包销配售4430万股 新股。 • 2002年2月5日,京华自 动化增发13.5亿股新股。

级上市公司上市买壳并购案例

级上市公司上市买壳并购案例

VS
详细描述
某传统企业为了实现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 展的目标,选择买壳寻求新发展的方式。 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该企业获得了新的 业务领域和资源,进而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然而,多元化经营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 战,如市场不确定性、管理难度、资源整 合等。
05
买壳并购的未来展望
买壳并购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目标公司进 行法律尽职调查,确保股权转让合法 、资产权属清晰、税务合规,并制定 应对法律风险的预案。
整合风险
整合风险
买壳并购后,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整合,包括管理、业务、 财务等方面,可能存在整合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整合风险防范
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明确整合目标、步骤和时间表,确保 管理、业务、财务等方面的顺利过渡,同时保持与目标公司 员工的良好沟通。
政策法规的影响
01
02
03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政府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规范买壳并购市场 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
监管力度加大
监管部门将加强对买壳并 购的监管力度,防止市场 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 为的发生。
政策支持
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 企业进行买壳并购,鼓励 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转型升 级和国际化发展。
能力。
品牌和渠道优势
通过买壳并购获得目标公司的 品牌和渠道资源,提升企业市
场地位和影响力。
买壳并购的历史与现状
1 2 3
历史回顾
买壳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曾经一度非常活跃, 成为企业快速上市和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
现状分析
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买壳并 购逐渐降温,但仍然是一些企业实现上市和发展 的选择之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级上市公司上市买壳并购案 例

如何买壳上市及典型案例分析

如何买壳上市及典型案例分析

如何买壳上市及典型案例分析如何买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一般而言,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的较佳选择。

由于受所有制因素困扰,无法直接上市。

买壳上市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

首先是买壳,即收购或受让股权。

收购股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收购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这种收购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困难较大。

要同时得到股权的原持有人和主管部门的同意。

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是我国买壳上市行为的主要方式。

根据上海市场1999年上半年买壳上市行为统计,在场外收购方式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方式为国有股转让(40%)、法人股转让(40%)和收购控股股东(12%)。

其中国资局、政府部门控股的企业买壳上市动作最多。

另外,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涉足买壳上市的现象日益增多。

如重庆国股控股重庆路桥(600106)、北京首创控股宁波中百(600857)。

另一种方式是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

这种方式在西方流行,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只适合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三无公司”。

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套详细的炒作计划,能从二级市场上取得足够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收购成本。

我国第一起二级市场并购案例就是“宝延”风波。

1993年9月深宝安(0002)通过其上海的子公司和两家关联企业大量收购延中实业(600601)的股票,从而拉开了我国二级市场收购的序幕。

目前,二级市场并购主要集中在“三无”板块,如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600652)。

受让股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买壳方式。

所谓受让就是国有股权的无偿划拨,但是只适合国有制企业。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偿划拨往往附带有较高的负债和社会包袱。

其次是换壳,即资产置换。

将壳公司原有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卖给关联公司,再将优质资产注入到壳公司,提高壳公司的业绩,从而达到配股资格,实现融资目的。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买壳上市是指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一家已经在上市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从而获得上市的资格。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来说,时间短、成本低、程序简便,因此在中国的股市中比较常见。

买壳上市的案例分析中,最为经典的例子之一是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上市。

在2024年,阿里巴巴选择了位于美国的纽交所进行上市,而并没有选择传统的IPO方式。

阿里巴巴选择的买壳上市方式是通过收购一家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公司雅虎(Yahoo)的股票。

通过收购雅虎的股票,阿里巴巴就可以借用雅虎的上市资格,从而在纽交所上市。

这种买壳上市方式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买壳上市的速度比传统IPO方式快得多。

IPO的过程通常需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而通过买壳上市,阿里巴巴可以很快获得上市资格,从而更快地进行股权融资。

其次,买壳上市的成本相对较低。

对于一家像阿里巴巴这样规模巨大的公司来说,通过IPO方式融资需要付出巨大的费用和工作量,而通过买壳上市可以节省这些成本。

最后,买壳上市可以使公司更容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通过在纽交所上市,阿里巴巴可以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提高公司的曝光度和市值。

然而,买壳上市也有一些风险和局限性。

首先,买壳上市依赖于合适的壳公司。

如果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壳公司,或者壳公司的质量不够高,那么买壳上市的计划就可能受阻。

其次,买壳上市的程序相对较为复杂。

尽管相比IPO来说时间和成本都会减少,但是整个买壳上市过程依然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协商合同等一系列的步骤。

最后,买壳上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考虑。

一旦选择了买壳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从壳公司继承的一些问题(如财务问题、声誉问题等)而面临着诸多困扰。

总的来说,买壳上市是一种相对快速和成本较低的上市方式,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资金需求较高的公司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选择买壳上市还是传统IPO方式,需要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爱生药业买壳上市案例

爱生药业买壳上市案例
爱生药业买壳上市案例
一、买壳上市与流程
买壳上市,又称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 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买壳公司)通过收购一些 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壳公司) 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 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 的目的。
买壳,即收购 或受让股权 价款支付
换股完成后,wick公司总股本从1,669,180股增加到 12,846,680股,其中werke公司股东持有11,420, 000股,占总股本的88.89%,原wick公司股东1, 426,680股,占总股本的11.11%。随后,公司更名 为AXM制药有限公司,继续在0TCBB上市和交易。经 过反向并购后,AXM公司的组织结构为:AXM公司全 资控股美国werke公司,werke公司拥有沈阳天威威尔 克制药有限公司(STWP)100%股权。
买壳主体
买壳客体
收购对象:美国 “维克利夫国际公 司”(“WICK”) , 成立于1999年6月 30日, 在OTCBB 上市,主要业务为 通过互联网销售商 品。
美国werke公司, 成立于2000年12 月,注册在美国特 拉华州,公司主业 是中国制药企业的 权益投资。
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OTCBB)(简称OTCBB) OTCBB即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又称布告栏市 场,是由NASDAQ的管理者全美证券商协会 (NASD)所管理的一个交易中介系统。 OTCBB带有典型的第三层次市场的特征。 OTCBB与众多的创业板相比具有真正的创 业板特征:零散、小规模、简单的上市程序 以及较低的费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换壳

应用文-买壳上市案例实证分析

应用文-买壳上市案例实证分析

买壳上市案例实证分析'摘要:买壳上市是企业实现间接上市,从而利用证券市场达到直接融资的一条捷径。

本文以2002年的典型买壳案例为样本对该年资本市场上的买壳上市交易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案例实证分析。

关键词:买壳上市;壳公司;买壳交易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活动迅速,截止2002年末共披露172起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事项,其中有89家获得部批准或已办理股权过户手续。

我们以2003年6月30日以前是否发生资产交易为标准共选择29个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壳规模越来越大。

2002年买壳案例中出现了大量的大宗交易。

在18个有效样本中(满足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且每股净资产大于1元上市公司)交易金额大于1亿元的达到10家,最高的浦东不锈的股权总额达到了创记录的11.45亿。

而从平均数来说达到了2.18亿元,大于2002年整个股权转让的平均金额2.02亿元。

其原因主要是:一批有实力的强势企业的内在需求要求它们去整合,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实力。

另外股本数额大的公司再融资有优势。

2.操作类型多而集中。

2002年收购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没有无偿划拨形式。

原因如下: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不一致,即使股权转移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一般也需要进行支付;另一方面,并购市场上的无偿划拨主要是地方政府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而采取的,而买壳主要为了实现间接上市。

因此,壳很少采取无偿划拨的形式。

此外,购买母公司的股权的收购方式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期发生4起购买母公司股权形式占总数的13.85%,是由于该形式有利于避开过多的市场关注,更有效地处理企业上市中的遗留问题,而我国不成熟的市场体制,更为这种交易留下了土壤。

3.壳公司特点。

(1)业绩并非一律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本期被ST或PT的壳公司共有9家,占31%;其余的20个样本中,共有13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正数,且有5家该指标大于5%。

此外,壳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壳上市—以浪莎集团上市为例一、买壳上市基本理论(一)买壳上市的涵义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以反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的资产。

买壳上市是间接上市的一种方式,是非上市公司低成本、高效率、快捷上市的一种方式。

所谓壳,是指上市公司的资格,是一种形象的称呼。

(二)买壳上市的一般模式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

但清壳这个步骤并不是必需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只包括买壳和注壳两个步骤的情况。

常见的买壳上市方式有股权的有偿转让1、股权的无偿转让、二级市场收购和资产置换2。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一)背景介绍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

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

1998年4月上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

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3,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过程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成为*ST长控控股方,从浪莎买壳上市的方式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股权的有偿转让。

第二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ST 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股,每股元,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样就意味着浪莎买壳*ST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

(三)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操作流程分析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

在浪莎集团买壳上市的案例中,并不包括清壳这个步骤。

步骤一:买壳。

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即买到上市公司这个壳。

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浪莎控股签署了《股权转让协1股权有偿转让:根据股权协议价格受让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一般是善意并购,由于国内目前股权结构的特点,这种形式的股权转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的行为。

2资产置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

3壳公司:具有上市公司资格,但经营状况很差,准备成为其它公司收购对象,注入资产的公司。

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从而成为*ST 长控的控股方。

其买壳过程见下图6 – 5 – 1和6 – 5 – 2。

买壳前:控股图6 –买壳后:步骤二:注壳。

注壳,是指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收购其全部或部分资产,从而将非上市公司的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实现上市。

在浪莎集团买壳上市的案例中,*ST 长控先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股票,获得资金,并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实现了浪莎集团非上市资产A 注入上市公司*ST长控,从而实现非上市资产的上市,即浪莎*ST 买壳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

其注壳过程见下图6 – 5 – 3、6 – 5– 4和图6 – 5 – 5。

定向发行:图6 – 回购:非上市公司股份 现金控股图买壳上市后,上市公司更名为浪莎*ST。

三、浪莎集团选择买壳上市的原因分析(一)买壳上市较之IPO上市的优势第一、IPO面临严格、繁琐的审批,而买壳上市审批简便、易通过。

浪莎集团如若选择买壳上市,只要收购公司、被收购公司谈妥,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一般要比IPO直接上市更容易获得证监会批准。

第二、IPO门槛高、成本高,而买壳上市门槛低、成本低。

从门槛上看,IPO 对公司资本构成、股权结构、人员配置、经营状况、市场风险、产业政策等所有方面均有严格、细致的规定,虽然买壳上市也有审批环节,但标准和要求都远不如前者。

从成本来看,IPO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保荐人、财务顾问、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支付给这些机构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买壳上市不涉及保荐、承销等费用支出的大头。

浪莎集团的买壳上市即为其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和相关费用支出。

第三、IPO耗时,买壳上市时间较短。

时间和效率在证券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浪莎集团的买壳上市,从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开始,到第二年*ST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股票,并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实现买壳上市,时间不超过一年。

这样便为浪莎集团节约了上市时间,提高了上市效率,降低了因时间耗费过多而带来的市场机会丧失或市场恶化的风险。

(二)买壳上市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买壳上市主要考虑买壳、清壳和注壳三个步骤的成本与收益。

其分析框架如下买壳上市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框架在浪莎集团的买壳上市案例中,我们主要考虑三个步骤中的买壳,也就是取得壳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

在取得壳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从收益上来讲,壳公司的股权价值确定比较困难,但就成本而言,浪莎集团取得*ST长控4参见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控制权的成本较小。

*ST长控具有壳股本较小的优势,收购方只需要拿出很少的现金就可以实现收购,浪莎控制的股权市值超过10亿,但浪莎实际的收购代价只有1个多亿。

从买壳上市的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讲,买壳*ST长控上市对于浪莎集团是不错的选择。

(三)买壳上市可达到有选择注资、降低上市风险浪莎收购*ST长控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这样一个大的平台,迅速提升浪莎的品牌知名度,使其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和最具规模的内衣制造及销售企业,而不是将浪莎的主打产品—袜业注入上市公司。

之所以不把中国第一品牌的袜业注入上市公司,首先是因为6000万左右的股本规模,远远不能容纳袜业资产,袜子业务的涉及面太大,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上市公司运作会有相当困难。

其次,是为了降低上市的风险。

浪莎选择内衣产业的资本注入,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其主打产品的风险考验,为自己留好了足够的退路。

(四)获得良好的融资渠道从中长期来看,买壳上市是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但买壳上市首先要求就是非上市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近年来,虽然收购上市公司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其中有很多公司重组失败,控股权被多次转让,实际上已经反映出相当一部分收购方本身并不具备“买壳上市”实力。

浪莎作为全国袜业的第一品牌,本身就具有很雄厚的资金实力,截至2006年6月30日,浪莎控股资产总额为7,万元,净资产7,万元。

同时,义乌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浪莎控股在当地银行业内的良好信誉,都为其买壳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从而也为浪莎集团的买壳上市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四、从浪莎集团买壳上市看买壳对象的选择考虑一个上市公司能否成为目标壳公司,通常可通过下列因素判断、权衡和分析。

第一,股本规模和股价的高低。

股本结构对借壳上市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股本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借壳的成本高低,过大的股本规模有可能导致借壳上市公司因借壳的成本过高而难以完成最终目标。

浪莎选择的*ST长控就具有股本规模小的特点,同时,根据2005年的半年度报告,*ST长控虽然拥有总数多为6,502的股东数量,但是其控股股东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34,671,288股,“一股独大”,这样一旦谈判成功,获得的控股地位也是坚不可摧的。

股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借壳上市公司的成本高低。

对于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壳公司一定比例股份、从而达到对壳公司收购的操作,股价越低,其收购成本自然越小。

在其他经济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借壳上市的成本越低,越容易成为壳公司。

第二,经营业绩和经营业务。

经营业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的高低。

经营业绩比较差,在同行业中缺乏竞争能力,位于中下游水平的上市公司,往往成为目标壳公司。

*ST长控的主营业务为机制纸、水泥纸袋等,主营业务比较单一、产品重复、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就主营业务的经营状况来看,2005年1至6月*ST长控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实现净利润万元。

并且,*ST长控所属宜宾中元造纸有限责任公司因环保治污未达标、需限期整改,以及原材料短缺、公司债务负担沉重、财务费用较高(2005年1-6月财务费用840万元)等因素,于2004年7月26日停产。

经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中元中元造纸近三年财务状况单位:万元第三,财务结构。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是借壳上市交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壳公司财务结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交易能否获得成功。

一般来说,财务结构状况好的上市公司不易成为借壳的对象,而财务结构状况过分差的上市公司对于借壳方来说,因为借壳上市之后资产重组的成本过大,所以也不宜成为借壳的对象。

财务结构状况一般的上市公司成为目标壳公司的可能性最大。

*ST长控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亏损,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实际已连续三年多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2006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10,万元,负债总额为96,万元,净资产为-59,万元,资产负债率为%,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但是,浪莎控股长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壳公司劣质的负面效应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宜宾市国资公司出面代长控支付了众多的债务清偿金,剩余债务在当局的努力之下也全部得到了豁免,由此,*ST长控的资本结构得到了全面的改善,由2005年末亏损万元变为06年年末盈利万元,当然这里所指的利润主要来自债务重组后的*ST长控05—08年主要财务数据单位:万元第四,产业链关系。

产业链关系也是非上市公司选择壳公司的考虑因素之一。

非上市公司会尽量考虑与其有产业链关系的壳公司进行买壳。

浪莎在决定买壳上市之后,曾考虑过其他很多的壳公司,最后之所以选择*ST长控,是因为其财务顾问瑞盈投资设计了一个“收购+投资”的方案,即浪莎在宜宾建立一个生产基地,而当地的丝丽雅集团恰恰是浪莎的上游公司,这一举措对双方都有好处。

五、总结总的来说,浪莎买壳*ST长控在中国买壳上市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成功案例,极具研究和借鉴价值,对想要通过买壳间接上市的公司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一,在进行是否买壳上市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自身的实力和买壳上市的成本。

如果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本身不具备一定实力,没有足够的优质资产和好的投资项目,实施动态重组战略,那么,买壳上市可行性和成功性降大大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