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构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室内装饰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构成原理及运用等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构成原理、构成要素、构成形式、构成综合运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并将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地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能进行构成创作与创新,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了解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及形式美法则,能将构成创新运用于实践。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对比与调和的方法,能通过色彩搭配表达情感并运用于实践。
3.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半立体构成的方式,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构建空间造型。
4.具备创新、审美、安全、环保的理念,具有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版权意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比例如下:学期成绩为平时实训作业成绩(60%)加期末考试成绩(40%)o
最终教学成果一展示的形式在展厅展出,在组织学生互评的基础上由教研室组织3—5名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组 成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
评分标准: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逐步完善建设课程慕课及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和学习各种优秀作品。
(3)开放教学场所,如摄影棚、机房等实训场所方便学生拍摄学习。
.3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 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 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掌握平面构成、色 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 构成形式。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摄影摄像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 ,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评是促进学生练习的主要形式。
(2)课程评分体系,除了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外,加入学生互评。
作业的最终以教学成果展示的形式在展厅或校外展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校外交流。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4.《构成基础》授课计划2019-2020-2陈超(需改动)1》
异动及必要说明事项
1本课程授课地点为专业机房教学,采用理论讲授16周集中工程实训1周的方式组织教学;理论教学周适当安排课后实用操作案例练习;
2 本课程内容将采用结合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授课;
3 课程中需用到相关的专业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等〕供学生实操练习,并需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教学案例;
2
13
任务13色彩构成与应用
2
14
任务14了解立体构成的任务、概念和要素
2
15
任务15立体构成的材料
2
18
16
任务16半立体、立体构成设计
2
19
17
任务17平面综合设计训练〔1〕
2
配色练习
18
任务18平面综合设计训练〔2〕
2
19
任务19平面综合设计训练〔3〕
2
色彩海报设计
2021
务2021面综合设计训练〔4〕
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学期授课方案编制说明
任课教师:
陈超/刘瑰洁
课程名称:
构成根底
授课班级:
数字媒体2021
教学时数按学期分配〔学时〕
课程标准〔名称、版本、文号〕
本课程总时数
60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构成根底?数字媒体2021课程标准
已讲授学时数
0
尚需学时数
60
本学期学时分配
本学期教学周数
17
本课程周学时数
2/28
本课程学期时数
60
根本教材〔名称、编著、版本〕
其中
讲授
32
?设计构成根底?
朱向红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标准-全课程-带目录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标准-全课程-带目录目录《造型基础(一)》课程标准 (1)《色彩基础(一)》课程标准 (6)《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11)《动画概论》课程标准 (16)《造型基础(二)》课程标准 (19)《艺用人体解剖》课程标准 (24)《卡通雕塑基础》课程标准 (28)《色彩基础(二)》课程标准 (32)《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 (37)《动画技法》课程标准 (41)《专业写生》课程标准 (45)《影视动画分析》课程标准 (49)《造型设计》课程标准 (53)《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57)《Flash动画制作》课程标准 (62)《二维动画实训》课程标准 (67)《After Effects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标准 (72)《3ds Max动画制作》课程标准 (76)《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81)《造型基础(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30101]课程承担单位[艺术设计系]制定人[王建芬] 制定日期[2013.06.30]审核人[丛小峰] 审核日期[2013.07.30]批准人[刘海利] 批准日期[2013.08.30]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课程。
本课程是为完成美术造型基础训练任务而设置的,使学生达到具备基础造型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室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要求具有美术基础的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本课程无前导任务;后续任务是色彩基础,涉及到的课程有《色彩基础(一)》。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物体造型的结构与透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技能目标能绘制物体的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作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造型基础的训练,掌握物体结构与光影的表现技法,锻炼学生造型能力和对物体结构的观察分析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介绍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2)能独立进行构成的骨骼、构成方法的能力;(3)具备色彩基本常识能力;(4)具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能力;(5)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设计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构成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实践中。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2. 培养创意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新设计;3. 提高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4. 培养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构成元素的制作和组合;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构成基础理论、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实际案例分析等。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2. 学习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能够独立完成形态构成的制作和组合;3. 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配色方法,能够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4. 学习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空间构成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5.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6.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提高设计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加强师生互动。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期末考试采用实际设计项目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实际设计项目,包括方案设计和制作。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
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
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
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
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四 课程内容
序 课程 号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掌握形态的基本概念;了解
生活中的形态。
1.理论教学内容:
产 品 形 2.掌握形态的特征性,了解设 (1)何为形态?
1 态概述 计中形态的重要性。
(2)形态特征;
3.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识、归 (3)形态设计要素;
纳和运用。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1.学习时注意了解形态在二维设计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三维形
态 构 成 2.了解三维形态与材料关系; (2)三维形态与材料;
1.重点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
3
3.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 基础与
与方法;
(3)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方法; 方法;
(4)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2.多尝试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4
32
训练
4.提高学生对综合体构成的 2.实践教学内容: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作者:————————————————————————————————日期: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已修改.doc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标识课程代码:67010004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职业技能基础课开课学期:第2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56课时。
其中理论学时:20课时;实践学时:36课时。
1.2课程定位《平面构成》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平面构成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它也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内容,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和分析报告的写作等。
也正因为在教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56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
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
课程内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构成课程标准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课时数: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构成》是会展设计类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课程。
通过《构成》学习, 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审美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切入口,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思维创新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对设计作品的鉴赏的过程中来激发创新意识。
本课程将枯燥的知识讲解分解成为构成命题与设计案例、知识点讲解、相关领域的应用几个部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设计构成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讲练结合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设计案例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对经典设计作品的赏析,掌握基础的构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构图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根据高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设计鉴赏能力的实际,形成了能力本位、模块教学、融“感受、欣赏、创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
《构成学》课程标准
《构成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B)适用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建学时: 32学时(2分)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简介《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的过程,本课程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基础.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1.2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三大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等综合技能的提升,为学生后续更好的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提供良好的设计架构,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构成,造形方法及表现形式,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课程的任务: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美学》、《美术基础》。
后续课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本课程建议实践学时12课时,理论学时20课时。
2.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设计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的训练手法。
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参考课时:80课时三、课程目标、内容、考核标准四、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2、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坚决落实好教改教研工作,把教改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课堂中。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6、注重特长生的培养,争取50%的学生爱好美术,有美术特长。
二、教学建议:1、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2、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培养。
4、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 推行发展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5、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 在玩中学,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6、组织有意义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培养集体荣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02470建议课时数:90学分:5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专门化)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构成基础是一门专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式美的课程,是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密切相连的课程。
该课程是空间设计、室内环境与色彩、家具设计与制作、纤维综合材料艺术陈设设计与制作、照明设计、环境与设备、装置艺术陈设设计与制作、光艺术陈设设计与制作、涉外室内空间设计、旧建筑改造、计算机三维表现、毕业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室内装饰设计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和从事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工作。
构成基础是以平面构成基础、色彩构成基础以及现代空间设计理论为指导,以空间造型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在形象与逻辑思维的融汇中,探索空间与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运用新概念进行快速空间创造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设计课程打基础。
树立严谨的造型设计观念,以设计性、创造性课题进行课题训练,在感性与体验的设计过程中,掌握造型设计的语汇与文法,养成综合思考的习惯、直觉判断力、创造力。
使学习者综合创作的深度与艺术性都有所提高。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构成作为一种造型观念,在室内装饰设计领域所起重要的作用,探索形
式美的构成表现规律,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为下一步进入室内装饰设计的学习,作好平面、立体形态构成造型能力的准备。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
本课程确定了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作为载体的项目设计思路,具有实际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有在社会中普遍应用的含义,又有能最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以达到本课程目标的含义。
通过对几何抽象图形的认识及思维转换,对视觉元素的提取,对形式美法则(秩序、运动、发散、均衡、渐变等)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90课时,5个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引导学生将构成的观念、方法运用到室内装饰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启迪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达设计方案提供有效的方法。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形态的组合能力。
●能按照构成的形式法则,进行平、立面及立体设计活动。
●能运用色彩配色原理和技法进行室内装饰色彩设计。
●能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能具备一定的空间形态组合能力。
●能有一定的细心、耐心以及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
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4.2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作业来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仓储管理的操作。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验实训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
空间,为学生提供轮岗实训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教学条件
专业教师要求:具备讲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有扎实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理论基础,掌握较强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技能与经验的人员。
实训装备要求:要有能满足上述绘图软件(AutoCAD、Photoshop和3Dmax),并要有一定数量(35台以上)的计算机,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4.4课程资源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5教学评价
5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制定(修订)日期: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