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是指处于3-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学前阶段,孩子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简单记忆到后来的复杂记忆。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讨论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记忆和追忆记忆。
早期记忆是指3-4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行为来获取信息。
他们主要依赖感觉和运动来记忆事物,例如通过触摸和尝试来记住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
此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对于长期记忆的能力较弱。
到了4-6岁,儿童进入了追忆记忆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记忆网络,并更好地运用记忆策略。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试错等方式来增加记忆容量和提高长期记忆。
他们也开始能够使用视觉、语言和空间信息来记忆事物,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于儿童的记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与儿童交流和互动来促进他们的记忆发展。
例如,与孩子一起讲故事、玩游戏和做游戏,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提供一系列的记忆训练活动,例如默写、背诵等,帮助孩子建立记忆策略和技巧。
另外,儿童的记忆发展还受到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不同孩子之间的记忆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而有些孩子则相对较弱。
此外,记忆发展还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一些基因与记忆形成和提取有关。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变异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差异存在关联。
除了社会环境和基因的影响外,儿童自身的认知发展也对他们的记忆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越强,他们在记忆过程中的执行控制能力就越好。
此外,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空间认知也会影响他们的记忆发展。
有研究发现,语言能力较好的儿童在记忆任务上表现更好,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语言来编码和提取信息。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发展
(二)学前儿童保持的发展
1、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infantile amnesia—— 与病态的健忘的不同
2、保持容量的扩大及特点 广度的扩大: 1 7+2 Memory Recovery——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的不同;
婴幼儿期记忆发展的另一特有现象: Eidetic image——与视觉后像的不同;
第四章 学前儿童 记忆的发生发展
一、儿童记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 三、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四、外显与内隐记忆能力的发展 五、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思考题
相关的概念 ?? 1、学前儿童记忆的经典研究方法; 2、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3、元记忆能力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4、自传体记忆发生发展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提示可根据儿童内隐和外显记忆发展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 教育。
五、自传体记忆的发生发展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个体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自传体记忆发生在婴儿期。 自传体记忆的发生,有助 预测; 时间延续感; 自我意识的出现 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主要发现: 婴儿期遗忘; 怀旧性记忆上涨; 自我参照效应;
记忆是儿童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本保 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研究方法(指标) 一般采用的测量指标有三种: 1、习惯化、去习惯化 2、条件反射的建立 3、“客体永久法”
——最新的研究:偏好法(吮吸的变化)
(二)儿童记忆发生的时间
从出生后
三、3~6岁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水平逐渐提高
自考《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代码12340,洪秀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12340 2013年版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
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它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记忆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训练方法来进行探讨。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
首先是感知记忆阶段,这个阶段出现在生命早期,通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就可以观察到。
感知记忆是指对于外界刺激的感觉和认知经验,例如对于声音、味道、触觉等刺激的感知和记忆。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
其次是工作记忆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在3至5岁间开始发展。
工作记忆是儿童进行思维活动和学习的关键过程,它包括对信息的解码、存储和提取。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并具备较好的注意转移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最后是长期记忆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在6岁以后逐渐形成。
长期记忆是指可以长时间储存和回忆的信息,它可以进一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指儿童能够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述的记忆,比如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而隐性记忆则是指儿童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记忆,比如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无意识学习的语言知识。
针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有一些训练方法可供家长和教师参考。
首先,可以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来促进感知记忆的发展。
比如,可以给儿童听不同的声音,触摸不同的材质等,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感觉和记住这些感觉。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训练儿童的工作记忆。
比如,可以给儿童看一些图片,然后让他们回答与图片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阅读和讲故事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的长期记忆。
阅读和讲故事有助于儿童记忆语言和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来促进。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2版慕课版)教案第四章幼儿的记忆(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1'内)和长时记忆演示实验:可见显示一组数字,10秒后消失,脑中记忆几个数字,此即短时记忆。
补充了解: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新研究)思考:一个人记忆力水平高会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记忆的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记快)含义: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
做法:L尽量理解识记材料;2.运用适当的识记方法:编故事记忆法(又称导演记忆法)、连锁记忆法、定桩法、口诀记忆法首字母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音乐记忆法、复述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超级记忆法(二)记忆的持久性(久)含义: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的事物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做法:L识记材料纳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2.及时、经常的复习(三)记忆的正确性(对)含义: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性质的保持。
做法:L认真识记,在大脑皮层建立精确的、暂时的神经联系3.类似材料进行区分,防止混淆;4.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忆的东西区别开(四)记忆的准备性(回忆快)谈话导入: 忆感知觉定义为例,分析记忆有哪些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 (一)定义 是一种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谈话交流: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记忆第一环节有哪些表现?即我们识记 事物有哪些表现? 试验体会:下面两组数字看你哪个记得又快又牢?为什么? A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B : 3 7 1 9 4 23 6 4 O 12 识记分类: 1 .目的性、努力否: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 .材料关联、理解否: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举例和学生一起再分析,巩固理解:E=mgh 的识记可以是意义识记也可以是机械识记,为什么?练习检测:判断以下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识记?1 .你记得去年马路上发生的一起车祸2 .你按照老师要求,记住这首歌的旋律3 .你不懂“白驹过隙”何意,但是记住了4 .你充分理解《劝学》的意思并记住思考:幼儿的记忆更多使用的会是哪种识记方式?为什么?小结明确幼儿的特点:无意识记为主,经验所限更多使用的是机械识记。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发展幼儿记忆的游戏举例
1.游戏名称:请你跟我拍拍手
游戏目的:训练婴幼儿的短时记忆
游戏玩法:妈妈先拍一段节奏,然后请宝宝重复。
如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妈妈可以自己编排节奏,开始的时候短一点,宝宝可以记得住,并且重复拍出来。
慢慢增加长度。
当宝宝都记住的时候,要给予一个鼓励的亲吻。
当宝宝记不下的时候,就不再加长节奏,以免破坏宝宝的兴趣。
2.游戏名称:对号入座
游戏目的:训练幼儿的有意识记
游戏玩法:妈妈可以将家里的小动物玩具集合起来,事先给每个小动物编上号码,开始时让每个小动物都站在自己的号码上,请孩子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孩子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准确地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具有内隐性和概括性。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记忆具有阶段性: 识记、保持和回忆。
•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 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 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 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 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 • 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
• 【现象分析】 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认 生”,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 陌生人走近时,孩子一般会感到不安。 如何从记忆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
• 表明儿童明显的再认活动。
• P102
三、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二)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三)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 发展 (四)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 展 (五)记忆策略的发展
• 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再认、 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 强识记和保持。
•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 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 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 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 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 的过程。
.运动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 (1).运动记忆 •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 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 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 运动记忆来掌握的。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3.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是偶发记忆和“说谎”问题。
4.当要求学前儿童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是二、选择题1.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_D______。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C.词语记忆占优势,形象记忆逐渐发展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是____D___,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A.情绪记忆B.语词记忆C.形象记忆D.运动记忆3.(2014年真题)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图片让儿童回忆,儿童回忆说:刚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与胡萝卜太阳与月亮,这些儿童运用的记忆策略为___c____。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习惯化策略三、判断1.婴儿“认生”现象就是词语逻辑记忆的表现。
(×)2.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语逻辑记忆正在迅速发展。
(√)3.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
(×)4.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互排斥对立。
(×)四、简答1.学前儿童有哪些记忆特点?怎样利用这些记忆特点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的记忆指导?学前儿童记忆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2.记忆策略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帮助?(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
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地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
比如,为了记住图片,每当看见一张图片时,随即说出图片的名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材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
婴儿记忆的特征
2、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历过的刺激。 回忆是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 程。
问题3:
为什么我们很少有 关于婴儿期的分析学派认为,这种现象是一位内被压 抑到无意识中。 2、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在婴儿期没有 充分发育成熟。 3、婴儿的记忆策略太原始,不具有记忆所要求 的“组织”和“联想(精加工)”策略。 4、缺乏自我认识而无法嵌入早期记忆。
4.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
(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对于学过的 东西,要及时复习; (2)经常性分散的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 (3)复习不能是简单、机械地进行。
系列位置曲线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儿童记忆的准确性
1、在有暗示的提示下,学前儿童可能会记起从 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2、3到4岁的儿童有回答“是的”的偏向。 3、在恰当的环境,合理的提问,即使是年龄很 小的幼儿也能高度准确的做出记忆报告。
三、记忆规律和儿童学习
1、记忆保持的规律 记忆恢复现象:学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 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的幼儿身上表现的更为明 显。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2、记忆的遗忘规律
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少 过度学习达到150%的时候,记忆内容保持最佳。
3. 儿童有效学习的促进
(1)根据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 无意记忆为主——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 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 有意记忆萌芽——家长和老师要进行启发诱导。
记忆发生的指标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条 件反射的建立说明记忆主体记住了条件刺激, 表明了再认的存在。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 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 种现象称“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形象来记住各种材料。 1岁前的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紧密 相连。 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记忆的内容,这 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儿童的语词记忆发展得最晚。
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
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 情绪记忆(6 个月左右) → 形象记忆(6---12个月) → 语词记忆(1岁左右
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 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 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 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短 时记忆的特点是: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 忆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 ②短时记忆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 也不超过1分钟。③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 息,复述的作用还在于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 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 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四)记忆内容变化 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 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
运动记忆或动作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 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婴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婴儿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感觉的发展(一)婴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个月以后,婴儿能看清距离眼睛20cm的物体;2个月时能根据物体距离远近的不同来调节视力;3个月时,双眼已经能同时盯住处于不同距离的物体;4个月末,眼睛的调节功能基本上接近成人了。
研究表明,婴儿最远的视觉焦距是31cm,刚好是被妈妈抱着的婴儿到妈妈的脸部的距离。
这一焦距能够促进母婴联结。
2.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是指辨别物体(或物像)细微差别的能力俗称“视力”。
视敏度以物体(物像)与双眼之间的距离为测量变量,即视敏度的指标是表示在一定距离辨别物像最小差别的能力。
新生儿能看见物体,就表明他们有一定的视敏度。
研究发现,成人在2米远能看清的物体新生儿则只能在0.2米远处看清,此时新生儿视敏度为6/60(表示在6 m处只能看到正常视力情况下在60m可以看到的视标)。
3.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
新生儿是看不见彩色的。
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黑、白、灰三色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婴儿慢慢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红颜色特别能够引起婴儿的兴奋。
心研究表明,出生只有2周的新生儿,能够区分红色和灰色。
2个月大的婴儿能够从白色中区分红、橙、绿、蓝,但不能区分黄、绿色。
(二)听觉1.听觉辨别力的发展婴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清楚地区分。
1个月时能够区分200赫兹和500赫兹纯音之间的差别;5~8个月时能在1000-3000赫兹范围内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为1%);在4000-8000赫兹范围内音高的差别阈限与成人的水平相同。
2.音乐听力的发展研究者发现,1-2个月的婴儿似乎偏好乐音(有规律而且和谐的声音)而不喜欢噪声(杂乱无章的声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说话的声音;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而不喜欢强烈紧张的音乐;7~8个月的婴儿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学前心理学第四周:学前儿童的记忆学前儿童的记忆可以描述为一种“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结合。
这种组合的记忆方式是学前年龄的孩子培养正常和健康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和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记忆。
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记忆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因为他们的大脑和体验对他们的记忆方式开始形成影响。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由大脑处理的新的或短暂的信息。
短时记忆会很快被淘汰掉,而得不到充分的处理。
学前儿童的短时记忆相对较短,因为他们的大脑正在发育和学习如何处理大量的信息。
此外,他们需要短暂的记忆,因为他们在学习新技能方面需要更快地处理信息。
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是指对大脑处理的信息进行深入处理的持久和稳定的存储方式。
发生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这种记忆方式对于学前儿童在将所学内容或技能记录在长期记忆中至关重要。
本体感知和记忆本体感知和记忆是指对身体动作的感知和记忆力。
就像成年人需要通过实际体验来学会某些新的技能一样,学前儿童也需要通过身体感觉来加深他们的经验。
这种记忆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缺乏自我控制学前儿童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行为方面通常会遇到一些挑战。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很容易分心,或者在速度和准确性之间做出抉择,从而影响他们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建立。
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记忆理解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制定一个更好的教育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记忆的有效方法。
关注注意力与集中帮助学前儿童增强注意力和集中的能力,是确保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记忆的关键。
其中一些方法包括:•与孩子互动:与孩子互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注意力并通过交流进行学习。
•定期停顿:影响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的一个因素是他们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通过重复任务、学习或其他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欣赏重复性的细节并在长时间内保持普遍的注意和注意力。
学前儿童的记忆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
猜一猜:人的记忆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
(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1、条件反射的建立 2、习惯化 (三)婴儿的记忆 认生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儿童记忆发生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记 忆的质和量也在不断的发展着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量的发展 1.记忆范围,指幼儿记忆中内容种类的多少 2.记忆广度,指单位时间内所记材料的最大数 量
Biblioteka 五、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一)表象的定义: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两类,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指保持在记忆中的 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 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表象所呈现的形象是保存在记忆 中的,所以仅能反映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2.概括性,表象是多次感知积累的产物,反 映的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经常表现出的特征
四、记忆的品质 (一)记忆的敏捷性,指识记速度的快慢 (二)记忆的持久性,指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 (三)记忆的正确性,指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 再现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四)记忆的准备性,指必要时能把记忆中保 持的材料迅速的再现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 题。 总之,记忆的四方面品质是有机联系,我们不 能只根据一方面的品质去评定一个人记忆的好坏
(二)保持 1.定义: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 到巩固的过程 2.遗忘及其规律 (1)定义: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 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2)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3)遗忘种类,从遗忘的原因看,分两类 a.永久性遗忘 b.暂时性遗忘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人类记忆的发展在每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吗?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欢迎参阅!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
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体见下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1岁 2岁 3岁 4岁 7岁再认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一年以前三年前再现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 1~2年【问题讨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把记忆对象感知得很清楚,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印象深刻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
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分析器的结构和机能逐渐成熟。
儿童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高了各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感知的选择性、持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这为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了条件。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凡是容易和已知的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就比较容易记住。
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理解的东西往往容易记住,儿童知道了所记东西的意义,就便于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利于长期保持。
3.儿童的情绪状态【案例分析】一名3岁左右的幼儿对“小鸭子游泳”这首诗相当熟悉,要他再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
为什么这些词更容易记住?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措词,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反应最愉快,所以保持得特别长久,而那些与情绪态度无联系的、印象不深的材料则不易记住。
儿童,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
大多数成人之所以能回忆四五岁的往事,就是因为那些往事大都带有情绪色彩。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偶发记忆:该记住的没有记住,不该记住的记住了。 “说谎”的问题: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的残缺部分, 把主观想象的事情当做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回忆。
探 讨 案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气力去教幼儿背
一首歌谣,孩子仍然不能完全记住,可是他们在电视里见到的儿童食品广告,只 要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D、识记是记忆的前提
6、学生做简答题属于( )
A、再认 B、再现
C、加工
D、储存
你们听到了云象什么?
“天上云,一层层;象小狗,象羊群,象蘑菇,象鱼鳞,又象两个小娃,坐 着櫈儿在谈心”
三、回答问题 1、解释名词: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婴儿期健忘 2、3—6儿童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 3、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经出现; (2)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有了记忆能力;
婴儿期的记忆仍主要是再认形式,明显的再认出现在6个月左右。这时,儿童 开始“认生”。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当陌生人走近时反而会感到不 安。
(3)3岁前儿童的记忆富有情绪色彩,特别容易记住那些引起他们情绪反应的 事物和或情境。在儿童的记忆研究中,有个有趣的记忆缺失现象,即3岁儿童的记 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婴儿期的健忘”
3、3岁儿童记忆一般记忆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
A、短期记忆 B、瞬间记忆 C、婴儿期的健忘 D、记忆容量不足
4、表象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
A、思维
B、记忆
C、注意
D、感知觉
5、下列有关记忆说法错误的是( )
A、依记忆目的性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B、幼儿只有机械记忆,无意义记忆
C、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词语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认 再现
(二)记忆的种类 1、根据内容不同分为: 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逻辑记忆
(1)形象记忆
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
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
(2)运动记忆
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包括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舞蹈等动作的记忆
是指主体在识记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意义,将
记忆材料组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或改组成
其他形式,以便于记忆的方法。
幼儿一般采用以下策略: (1)归类加工 记忆材料的条理化有助于回忆,因为有利于联想 (2)意义编码 将无意义的数字、单词等与自已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或从中 找出它们 的联系,赋予一定的意义,就容易记住。
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四)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年龄 熟悉的物体 熟悉的词
两者比例 2.1:1 1.2:1 1.1:1 1.1:1
五、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一)使儿童明确记忆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 任务,对记忆的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激发幼儿有意识 记的积极性。
(二)在活动中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尽量将学习材料编的新颖、直观和具有 可操作性,使幼儿感兴趣,从而化难为易。 其次,教师应尽量让幼儿从事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 爱好、情感结合在一起。 再次,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
(3)情绪记忆 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逻辑记忆 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
2、根据保持的时间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 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头脑中只 能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特点: 保持时间短; 容量大; 信息以形象的方式为主。 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并不消失,而是形成后像
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
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 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
1、幼儿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2、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3、儿童的情绪状态 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
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存在两个独特现象:
幼年健忘 3岁前儿童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记忆恢复(回涨)现象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 高。
停止哭闹。 研究二:关于七八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 结论: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
(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新生儿的记忆方式和成人不同,记不起视野以外的东西。
1、条件反射的建立
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
应,即建立条件反射。
比如,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
— 注意它一段时间。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它注意的时间就 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 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习惯化”。
(三)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当注视的物体才视野中消失时 ,能用眼睛去 寻找,表明已经有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发 展。
(二)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
1、无意识记
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无需意志努力的识记
2、有意识记
是指有明确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并要采用一定的方法
的识记。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 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 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盯着图片上 的鼻孔十秒, 然后闭眼抬 头看房顶, 你看到了什 么?
(2)短时记忆 是指记忆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不超过 1 、 2 分钟的记忆。
特点: 保持时间短;
容量小,7+2个信息单位;
信息以听觉的方式为主。
(3)长时记忆
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超过1min,乃至一生的记忆。
特点:
保存时间长; 容量无限; 可随时提取。
(三)记忆的表象及其特征
1、含义: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
简称 记忆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 2、根据感觉器官种类的不同分为: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3、特征 (1)形象性 (2)概括性
二、婴儿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一)胎儿的记忆
研究一:婴儿哭闹时,给他放在胎儿期录下的母亲的心跳声,他会
四、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幼儿教育的运用 (一)记忆的保持、遗忘和遗忘规律
1、保持
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讨论:储存起来的材料是否一成不变吗? 储存起来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后来经验的影响,在质和量上都会 发生某些变化。 质的变化:是指内容的加工改造 量的变化: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的内容呈减少的趋势,出现部分遗 忘
(二)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1、排除影响记忆的因素,科学的安排识记材料 (1)排除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2)排除疲劳干扰 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还没有成熟,容易疲劳,要特别注意用脑卫
生,以排除疲劳对记忆保持的干扰。
2、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根据遗忘规律,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对刚学过的东西, 要及时复习,尽量在遗忘快速期之前加深记忆的程度,以 减少或防止遗忘。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时间的合理分配对于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
2、遗忘 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 和再现。 保持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也是同一记忆活动的两个方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遗忘规律
•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 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 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 发展是“先快后慢”。
(3)词形结合
幼儿起初不能自动把记忆形象和语词联系起来,不会用语词去帮助 形象记忆,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会用语词帮助形象记忆。
3、记忆中提取策略依赖成人的提示和情景相似度
提取策略是指个体在回忆过程中将存储于长期记忆中的特定信息回 收到意识水平上的方法和手段。 再认和回忆都需要运用提取策略。 (1)提取策略的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 幼儿通常不能自发的发现线索,必须依靠成人对线索做出形象的提 示和明确的说明,才会利用线索提取提取信息。 (2)对于幼儿来说,记忆刺激出现的情景相似度对信息的提取具 有重要的线索意义。
(三)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的方法 根据婴幼儿年龄的不同,一次记忆的数量要有差别。 提高婴幼儿记忆力的关键是记忆方法。 (四)帮助婴幼儿进行合理的复习 幼儿记忆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不易持久。在引 导幼儿识记时,一定的重复和复习是非常的必要。在 婴幼儿情绪稳定的时候,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进行复 习巩固。
3-4 4-5 5-6 6-7
3﹒9 4﹒4 5﹒1 5﹒6
1﹒8 3﹒6 4﹒6 4﹒8
(五)记忆策略的发展 1、较少使用复述策略 复述是指主体在记忆的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 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复述的次数也有所增加。
2、记忆中组织策略开始发展
(3)幼儿有意识记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
(三)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
1、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但意义识记效果好。 (1)与成人相比,幼儿较多用机械识记。 (2)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原因:①意义记忆是通过对 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②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
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
始喂。不用多久(一个月左右),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 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 已开始了吸吮动作。 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姿势。
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习惯化”可以用来调查新生儿的记忆能力 ——看他能否辨别刺
激物的熟悉程度。
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人(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一、记忆的概述 • 二、婴儿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 三、幼儿记忆的发展 • 四、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过程,而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
记忆包括三个阶段: 识记 保持 回忆
3-4个月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6个月左右出现明显的再认,
这时,儿童开始“认生”。9个月或更早出现“客体永久性”
观念。第一年末,多数婴儿出现这种对熟悉位置的长时记忆。
一岁半左右,言语的发展是记忆具备新特点:
1、儿童再现能力开始发展
2、儿童有意记忆开始萌芽
实验:客体永久性
三、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 记忆的潜伏期是指从识记到能够再认或回忆之间的时间。 研究表明,儿童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