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时间表格
2023年节气日历表
2023年节气日历表每年的二十四节气日期不一定在同一天,会有些许差异,所以网络上有计算每个节气的公式,虽然有公式,但是参数也是不一而同,所以,更方便的方法是对照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查询24节气在2023年是在哪一天。
2023年节气日历表 1注:2023年的节气在阳历的2024年1月6日和2024年1月20日,因为此时农历还是2023年。
2023年节气日历表 22023年24节气时间表123.5ikfc/24jieqi/2023.html二十四节气简介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立足大地对于太阳周年运行规律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节气”的意思是按气象的变化对时间分节,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实二十四节气应该是十二节气,十二中气。
古代从冬至到冬至唯一的回归年,一年的时间分为十二等分,每个点一个中气,然后中气一分为二,分点为节气,二十四节气都是中气或节气。
由于两中气间长度相当于太阳月的长度,平均为30.436日,节气长度则为太阳月之半,平均为15.22日,此法及古代的平均节气,简称平节气。
清初改历法引用西方的历法,其方法是将太阳在黄道一周取为三百六十度,太阳每行十五度定一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
古人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差不多每15天就有一个节气,每个月就有两个节气了,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几乎是固定的,上半年(1~6月)的节气都在每个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下半年(7~12月)的节气都在每个月的8日和23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虽分布于十二个月当中,但是其规律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轨迹,因此在农历的日子并不固定,反而在阳历的日子较为固定不变。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深度好文!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深度好文!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表春季日期夏季日期秋季日期冬季日期立春2月3-5日立夏5月5-7日立秋8月7-9日立冬11月7-8日雨水2月18-20日小满5月20-22日处暑8月22-24日小雪11月22-23日惊蛰3月5-7日芒种6月5-7日白露9月7-9日大雪12月6-8日春分3月20-22日夏至6月21-22日秋分9月22-24日冬至12月21-23日清明4月4-6日小暑7月6-8日寒露10月8-9日小寒1月5-7日谷雨4月19-21日大暑7月22日-24日霜降10月23-24日大寒1月20-21日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夏至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
夏至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夏季正式来临。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最北点,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对于人们来说,夏至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的变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夏至到底是何时日出呢?根据地理位置和具体时刻,夏至日出时间在不同纬度和经度的地区会有所不同。
以北京市为例,夏至期间日出时间大约是早上5点,而在热带地区如厄瓜多尔的基多市,夏至日出时间可能会更早,大约在早上4点半左右。
夏至日出时间的变化是由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动所引起的。
北半球夏至期间,地球的南半球倾斜向太阳,导致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夏至期间太阳相对于地球在东方升起的位置时有所变动。
夏至日落时间与夏至日出时间的原理相同。
夏至之际,也代表着北半球的夜晚比较短暂,白天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夏至日落时间会比平时晚,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享受长夏时光的机会。
比如在北京市,夏至日落大约在晚上7点半左右,而在北欧芬兰的赫尔辛基市,夏至期间日落时间可能会更晚,大约在晚上10点左右。
夏至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的变化是地球运行规律的体现,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夏至期间,黑夜时间减少,白天时间增加,人们的生活作息也会相应调整。
夏至这一天,很多人会因为日出时间的提前而早起,去体验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的美妙瞬间。
而在夏至期间,日落时间的延长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户外活动的机会,比如和家人朋友一同享受美味的野餐,或是夜间垂钓等。
此外,夏至期间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变化也对农事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在农耕文化久远的国家,农民们会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
夏至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开始,农民们会根据日照时间的变化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生长和农田的管理。
在白昼时间较长的夏至期间,农民们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阳光资源,进行农作物的灌溉和施肥等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总而言之,夏至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的变化是地球运行规律的体现,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年四季农作物种植时间表格模板
一、春季作物:(2~4月为春季)1.花生:(4~10月)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2.棉花:(4~9月)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冬前育苗,早春移栽:彩色甜辣椒、观赏型彩色小辣椒、圣女果番茄。
4.水稻:1)南方:4~7月和 7~10、11月(双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
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
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
2)东北:5、6~10月(单季)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3)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
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二、夏季作物:(5~7月份)主要是早稻及早中稻;夏季油料主要品种为花生和芝麻;夏季蔬菜。
三、秋季作物:(8~10月份)主要以小麦、油菜(熟期适中,全生育期220—224天)、马铃薯、甜菜等为主。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1)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 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秋种夏收。
3.甜菜:(5~9月)四、冬季作物:(11~1月)1.大麦(优质大麦);2.蚕豆(优质蚕豆、鲜销蚕豆);适播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
3.豌豆(鲜销豌豆);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
4.冬种马铃薯,辣椒,番茄,瓜类、豆类和叶菜类等蔬菜品种。
5.其它:油菜:有的品种在12月份种植,次年5月收获。
6.花卉;青饲料,绿肥。
历史上时间的代称
历史上时间的代称日期代称每月初一:朔日、上日、月朔、月旦、月额、吉、吉月、月吉。
每月初三:月出。
每月十五:望日、月半、月望。
每月十六:某月既望。
每月底:月杪。
每月最后一天:晦日。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春、正朔、三朝、三元、春元、正旦、春旦、开正、月吉、履端、端日、鸡日、岁首、岁始、岁朝。
正月初二:履端二日、狗日。
正月初三:天庆节、小年朝、羊日。
正月初四:猪日。
正月初五:牛日。
正月初六:马日。
正月初七:人日、灵辰。
正月初八:谷日、谷诞。
正月十五:上元、元宵、元夕、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节二月初二:花朝、百花生日。
二月十五日:春中、中春。
二月十六:长春节。
三月初三:重三、元巳、上巳、三巳、上除、禊日、修禊日。
四月初三:展上巳。
四月初八:浴佛节。
四月十九:浣花日、浣花天。
五月初一:端一。
五月初二:端二。
五月初三:端三。
五月初四:端四。
五月初五:端五、端午、端阳、重五、重午、蒲节、天中节、浴兰令节、艾节、诗人节、五月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贶,读如况,赐也)。
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
夏至:长至。
七月初七:巧日、乞巧节、双星节。
七月十四:秋禊。
七月十五:中元、盂兰盆节、鬼节。
八月初五:千秋节、天长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秋节、团圆节。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九日、菊节、黄花节、暮节、登高节。
十月十五:下元。
冬至:短至、亚岁。
十二月二十三:送灶日、灶日、小年、交年。
十二月二十八:小除、小除夕、小年夜。
十二月三十:岁除、除夕、岁杪。
春节:华节、良节、芳节、嘉节、诏节、淑节。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称春社日;清明前一日:寒食节、“一百五”;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称秋社日;冬至前一日,称小至。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可以节气代日期。
这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旬的代称上旬(一日至十日):上浣日、上澣日。
一年节气时间表
一年节气时间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循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是把时间分为24个均匀部分的一种方式。
这24个节气将整个一年分为了四个季度,每个季度有六个节气。
这样的划分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四季变化的参照系,也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界的神奇之处。
每一个节气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相关的习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宝贵的节气时间表吧。
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通常出现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标志着昼夜平分,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立春之后不久,我们又迎来了雨水。
这个时候的气温开始回升,大自然开始苏醒,万物开始发芽。
接下来的节气是惊蛰,标志着春雷开始震动,蛇冬睡而苏醒。
人们相信,如果在惊蛰这天起水,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困扰。
随后,我们迎来了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再次平分。
人们相信,在春分这一天,鸟儿开始返回北方,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夏。
站在立夏这一天,我们可以感受到夏天的气息。
好像一夜之间,大地变得更绿更生机勃勃了。
随之而来的是小满,田野中的麦田和稻田都开始抽穗。
人们乐于祭神祈福,感谢大地的恩赐。
夏至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太阳达到了年度的最高点。
这之后,天气将会变得越来越热。
接下来的节气是小暑,在这个时候,麦田已经成熟了,但天气仍然闷热。
最后一个夏季节气是大暑,暑意更加浓厚。
人们要注意避暑,保持水分和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秋。
秋天的开始标志着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的季节的来临。
接着是处暑,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凉,人们逐渐摆脱了夏天的炎热。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因为大地上开始出现露水。
随后是秋分,昼夜再次平分。
人们有一个有趣的传统,在秋分这一天,他们会尝试平立一个蛋,以庆祝这一天的到来。
然后我们迎来了寒露,气温开始下降,露水逐渐转为霜。
最后一个秋季节气是霜降,这个时候霜已经开始显现,人们需要注意保暖。
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冬。
冬天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开始。
三伏天2023年日历表时间段(历时40天)
三伏天2023年日历表时间段(历时40天)三伏天2023年日历表时间段今年2023年三伏天有40天,从2023年7月11日开始至2023年8月19日结束,今天是2023年7月14日,初伏第四天,请注意防暑降温。
初伏 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 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未伏 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减肥效果好吗?三伏天指的是夏季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减肥是非常有效果的。
三伏天的天气非常炎热,帮助大家排汗并且相同的运动在三伏天消耗的卡路里远远高于冬季消耗的。
三伏天里喝羊汤有助于排除身体中的湿气,胖人必定会湿气重,排完湿气减肥也就变的非常简单了。
所以在三伏天尽情的流汗去吧。
三伏天减肥的最佳方法三伏天可以通过运动减肥效果一般是加倍的,另外也可以通过抽脂手术来进行减肥,效果比较快。
在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比较炎热,进行运动的时候,会导致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导致体内水分减少,水分减掉后就会燃烧体内的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相对于冬天来说效果会加倍。
想要快速减肥,还可以通过吸脂手术来进行,是利用吸脂针把皮肤深层多余的脂肪块吸出来,在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达到瘦身的效果,费用一般在1000~2000元左右。
无论选择哪种减肥方式,建议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可以使减肥效果更好一些,可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伏天减肥黄金时期1、合理饮食减肥过程中,饮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
在三伏天,由于温度较高,人们更容易口渴和食欲不振,所以,此时应该尽量选择口味清淡、健康有营养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当季水果、动物瘦肉等,避免糖分、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2、多喝水由于夏季气温高,容易大量出汗,所以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补充。
而多喝水可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脂肪的消耗和体内废物的消除。
3、适量运动在三伏天,适量进行晨跑、夜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燃烧热量的机会,既能够提高心肺功能,也可以塑造身体线条,减轻体重。
2023三伏天时间表(完整)
2023三伏天时间表(完整)2023三伏天时间表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中伏:7月21日-8月9日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三伏天一共多少天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共40天)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四季节气划分时间表
四季节气划分时间表
春季:从立春(2月4日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立夏(5月6日
左右)。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阳光温暖、风和日丽,大地回暖,
树木苏醒,各种花草开始发芽。
夏季:从立夏(5月6日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立秋(8月8日
左右)。
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太阳强烈,植物萌发,鲜花绚丽,沙漠炎热,气温高而不断升高。
秋季:从立秋(8月8日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立冬(11月7
日左右)。
秋天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空气湿润凉爽,植物开始枯萎,
果实成熟,枫叶变红,景色宜人。
冬季:从立冬(11月7日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立春(2月4
日左右)。
冬天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阳光少,气温低,全国多地陷入
严寒,雪花飞舞,冰雹打击,动植物减少活动,万物冬眠。
2021年夏天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2021年夏天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2021我国盛夏开始时间:最早4月开始,最晚11月结束。
以下是我区各地夏天起止时间表:沈阳:6月20日前后到9月10日前后;西安:5月30日前后到9月5日前后北京:5月20日前后到9月15日前后;郑州:5月20日前后到9月15日前后青岛:5月25日前后到9月20日前后;成都:6月5日前后到9月15日前后南京:5月30日前后到9月25日前后;合肥:5月30日前后到9月30日前后武汉:5月30日前后到9月30日前后;苏州:5月30日前后到9月30日前后上海:6月5日前后到10月5日前后;杭州:5月25日前后到10月5日前后重庆:5月20日前后到9月30日前后;长沙:5月20日前后到10月5日前后南昌:5月15日前后到10月10日前后;福州:5月5日前后到10月25日前后南宁:4月25日前后到10月30日前后;广州:4月15日前后到11月10日前后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多的几个时间段。
我国对四季的划分通常有天文、气象、节气、农历、物候、候温等多种方法,但上述方法都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我省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时节同一个季节,这对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温带气候差异差异大的情况显然不合理。
在气象业务中,主要依据的是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
气候季节代指从天气气候角度划分的季节,在气候季节划分中,采用5天滑动平均值,即以当天及前4天为两套计算平均值。
根据该标准,春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且小于22℃,夏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日等同于22℃,秋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冬季为日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10℃。
以今年北京为例,来自市气候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从5月16日起,北京的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滑动超过22℃,达到气象学上为入夏的标准,5月16日即为北京今年的入夏日。
由此可知,日气象部门需基于当年日平均气温序列计算方法5天滑动平均气温后,才能对季节判别起始日进行初次判断。
2023全国各地入夏最新时间表
2023全国各地入夏最新时间表2023全国各地入夏最新时间表_几月到几月夏季,是一年四季中第二个季节,从立夏起至立秋结束。
关于2023全国各地入夏最新时间表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全国各地入夏最新时间表,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2023全国各地入夏最新时间表截至6月6日,在所有直辖市和省会级城市中,海口、南宁、重庆、郑州、北京、上海等21个城市已成功入夏。
这些城市中,今年夏天属于“提前报到”的比例高达九成。
其中,武汉、长沙、南宁、太原、福州、南昌、重庆、贵阳、成都等地入夏偏早10天以上。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夏季(6月至8月)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
预计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
监测显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2000年之后,入夏时间都呈现出波动提前的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夏季变得更早到来、时间更长,但这不意味着今年南北方将出现更罕见的大范围高温天气,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2023年各地什么时候入夏?2023年夏天热的有点早,许多地方更是提前开启盛夏模式。
为什么今年夏天来的越来越早了?1、一方面,受整体大气环流影响,在冷空气间歇期内,气温回暖速度较快,今年夏秋季总体有利于出现高温天气过程;2、另一方面,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受强大的暖高压脊影响,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增温快,容易形成晴晒天气,整体拉高了气温水平,也就把夏天提早带入了。
今年各地的入夏时间确实比常年同期速度快一点,但是仍处在正常范围内。
2023年夏天是几月到几月2023年夏天是5月到8月,但由于我国南北差异假较大,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所以具体的以你所在的地区为准。
夏天是一年的第二个季节,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是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气候,2023年的夏天是从5月6日立夏开始的,到8月8日立秋结束,但是立秋之后并不代表着气温下降。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立春2024年2月4日16:26:53 农历腊月廿五雨水2024年2月19日12:12:58 农历正月初十惊蛰2024年3月5日10:22:31 农历正月廿五春分2024年3月20日11:06:12 农历二月十一清明2024年4月4日15:02:03 农历二月廿六谷雨2024年4月19日21:59:33 农历三月十一立夏2024年5月5日8:09:51 农历三月廿七小满2024年5月20日20:59:17 农历四月十三芒种2024年6月5日12:09:40 农历四月廿九夏至2024年6月21日4:50:46 农历五月十六小暑2024年7月6日22:19:49 农历六月初一大暑2024年7月22日15:44:11 农历六月十七立秋2024年8月7日8:09:01 农历七月初四处暑2024年8月22日22:54:48 农历七月十九白露2024年9月7日11:11:06 农历八月初五秋分2024年9月22日20:43:27 农历八月二十
寒露2024年10月8日2:59:43 农历九月初六霜降2024年10月23日6:14:32 农历九月廿一立冬2024年11月7日6:19:49 农历十月初七小雪2024年11月22日3:56:16 农历十月廿二大雪2024年12月6日23:16:47 农历冬月初六冬至2024年12月21日17:20:20 农历冬月廿一小寒2025年1月5日10:32:31 农历腊月初六大寒2025年1月20日3:59:52 农历腊月廿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长夏是指哪段时间?
长夏是指哪段时间?长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特有的时间划分,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内经》中关于长夏的定义长久以来存在着各种说法。
千百年来,各家对长夏之义莫衷一是。
明·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曰:“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
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五运之法甚为奇妙,试以解释,长夏在一年五季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摄生延年的最好时候。
长夏时间的确定,将有利于中医长夏在大众中的普及和中医文化的发扬光大。
长夏二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为:“长,久远也”;“夏,中国之人也。
”“中国之人”意为中原地区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长夏包含了一个信息,即中原、中土。
而中原正是中华民族“化生”、发祥的地方,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由于中国文化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思维的共性,说明了长夏与中原、中土的同样重要性。
长夏,首见于《内经》。
在五行学说中,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医学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五季中配之以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土气。
《内经》中存在很多诸如此类关于长夏的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是故春气在经脉,夏季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后世王冰、张志聪等人对《内经》进行了校注,但对长夏的定义始终莫衷一是。
直到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与脾相通应的长夏才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长夏作为一个重要的季节,在时间上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导致了各种版本定义的流行、划分的混乱。
关于长夏的各种分法:1、农历六月、季夏即为长夏王冰在补注《素问》时曰:“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
故云长夏。
”其认为长夏为农历六月。
土生于火,因夏之气得以壮大,并且包含于夏中。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的著者根据《前汉律历志》《尔雅》《礼记·月令》《乐记》《释名》《说文》解释为:“长者,生长也。
2024节气时间表
2024节气时间表2024节气时间表立春2月4日 16:26:53雨水2月19日 12:12:58惊蛰3月5日 10:22:31春分3月20日 11:06:12清明4月4日 15:02:03谷雨4月19日 21:59:33立夏5月5日 08:09:51小满5月20日 20:59:17芒种6月5日 12:09:40夏至6月21日 04:50:46小暑7月6日 22:19:49大暑7月22日 15:44:11立秋8月7日08:09:01处暑8月22日 22:54:48白露9月7日 11:11:06秋分9月22日20:43:27寒露10月8日 02:59:43霜降10月23日 06:14:32立冬11月7日06:19:49小雪11月22日 03:56:16大雪12月6日 23:16:47冬至12月21日17:20:20小寒1月6日 04:49:09大寒1月20日 22:07:08节气是按阴历算还是按阳历算节气是按照中国农历来计算的,属于阴历的一部分。
因为中国农历的日期和季节与太阳的运动和地球的位置有关,所以节气的时间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
节气是一天还是一段时间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时间点,通常是一个日期点。
因此,可以说节气是一天。
节气是谁创造的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节气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有明确记载的节气出现在汉朝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而制定的。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节气的具体时间和名称也有所变化和调整。
节气是什么意思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时间点。
古人根据天象变化和农业生产需要,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并给每个节气命名。
每个节气都表示一种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年节气时间表
一年节气时间表一、春季1、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2、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3、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4、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5、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6、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二、夏季1、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2、小满:斗公历5月20-22日交节。
4、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5、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6、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三、秋季1、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2、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3、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4、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5、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6、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四、冬季1、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2、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3、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5、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6、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日期分别如下:一、春天(1)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日期是农历的正月十一。
(2)雨水就是每年降雨的开始,雨量渐增。
日期是农历的正月十五。
(3)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日期。
日期是农历的正月三十。
(4)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日期是农历的二月十五。
(5)清明指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日期是农历的三月初一。
(6)谷雨意为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日期是农历的三月十六。
二、夏天(1)立夏就是夏季的开始。
日期是农历的四月初二。
(2)小满代表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日期是农历的四月十七。
(3)芒种的意思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日期是农历的五月初四。
(4)夏至代表夏天要开始热了。
日期是农历的五月十九。
古人 关于季节的别称
古人关于季节的别称一、春季的别称。
1. 三春。
2. 青阳。
3. 韶光。
二、夏季的别称。
1. 三夏。
- 原因:与春季的“三春”类似,夏季三个月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合称为“三夏”。
孟夏是农历四月,仲夏是农历五月,季夏是农历六月。
在农业生产中,“三夏”时节是农事繁忙的时候,要进行夏收、夏种和夏管等工作。
2. 朱明。
3. 长夏。
- 原因:长夏是指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农历六月。
因为这个月白昼较长,而且此时正值夏季的盛暑阶段,天气炎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被称为“长夏”。
在中医理论中,长夏也是一个特殊的季节概念,与脾土相对应,认为长夏时节湿气较重,对人体的脾脏影响较大。
三、秋季的别称。
1. 三秋。
2. 素秋。
- 原因:秋季,万物凋零,树叶开始变色,很多树叶变成白色或者浅黄色,呈现出一种素净的景象,所以被称为“素秋”。
古代五行学说中,秋属金,金色为白,也是素色,所以“素秋”这个别称很贴切。
3. 金秋。
- 原因:因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稻谷金黄,果实累累,到处都是一片金黄的景象。
同时,在五行学说中,秋属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金秋”。
四、冬季的别称。
1. 三冬。
- 原因:冬季三个月分别为孟冬、仲冬、季冬,合称为“三冬”。
孟冬是农历十月,仲冬是农历十一月,季冬是农历十二月。
在古代,冬季是农闲时节,人们会利用这个时间进行文化教育等活动,有“三冬文史足用”的说法,表示在冬季的三个月里学习文史知识就足够用了。
2. 玄冬。
- 原因:在古代,玄色为黑色,冬季万物萧条,天色灰暗,夜晚较长,给人一种深沉、神秘的感觉,类似于玄色的特质,所以被称为“玄冬”。
3. 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