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八次革命

合集下载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2、福利经济学
作为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庇古,除了以精确、 明晰的表述,忠实地传播马歇尔的学说外,还在 其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被称为福利经 济学之父。 他从边际效用基数论出发,提出国民收入量愈大、 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的 命题。他还区别“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 会纯产值”两个概念,来说明怎样使生产资源在 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从而使国 民收入总量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这使剑桥 学 派 带 有 浓 厚 的 改 良 主 义 色 彩 。
4、马歇尔的方法论
①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所谓连续原理 分析经济现象,认为在经济现象、经济概念 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没有严格区分; ②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 概念来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 价格的决定,同时,在分析时,假定其他条 件不变,使用所谓局部均衡法;
4、马歇尔的方法论
3、进一步发展
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 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 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 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 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3、进一步发展
在新古典经济学最终完成的同一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 与之不同的经济理论。那些理论后来被看作宏观经济 学的直接理论前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 产生和问世奠定了某种基础。 那些理论和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典的维克赛尔,缪 尔达尔,林达尔和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等人,也出现了 约瑟夫•熊彼特,欧文•费雪那样的经济学家。
三、福利经济学和 庇古,A.C.
Arthur Cecil Pigou (1877~1959) Bigu
1、简介

经济学简史

经济学简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学派;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时代。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配第创立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创始人。

1662年,出版代表作《赋税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政府怎样征收和使用赋税,才能促进财富生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第一个重要经济观点:"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第二个经济观点: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

第三个经济观点:地租是从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费用(工资加种子)以后的余额。

配第奠定了基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1672年出版另一名著《政治算术》被马克思视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

在著作中,他广泛运用经验归纳和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实践,使经济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重商主义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而重商主义兴旺起来,其基本假设是:出口为国家带来财富,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贸易赤字会导致国库空虚,反之则国库殷实,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

当时西欧多数国家准备采纳重商主义,其程度有所不同.英国人把政府中央集权化与独立的商业企业最有效的结合起来,奉行重商主义。

重农主义重农主义主导了法国十七、十八世纪的经济思想。

重农主义者认为,产生地租的土地是产品的唯一源泉。

重农主义者将国民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最早运用社会阶级体系来说明社会经济结构。

弗兰斯瓦.魁奈(1694-1774)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重农主义学派的领袖和宗师。

在魁奈重农主义体系中,自然秩序和自然权利紧密相连,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和自由,而在财产所有权中,土地所有权是基础,是国家统治的自然秩序的根本条件,是进行农业资本主义的根本条件。

经济学主流流派

经济学主流流派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渊源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17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60年代•古典经济学: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流派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20世纪50年代末•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义主流学派):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思潮):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末•新凯恩斯主义(主流)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并存的“新综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八次革命”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古典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现代货币主义(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强调经济自由)斯拉法革命(20世纪60年代):(生产价格理论)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强调经济自由)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20世纪80年代):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基本分类: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I(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主义II(1980’):凯主义主流经济学派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反对凯恩斯的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公共选择派非主流经济学派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摘要: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革命;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及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一、斯密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

他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斯密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斯密革命的主要内容1.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斯密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理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经济政策上,斯密主张自由放任。

这表现在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上。

他认为,在一切自由社会里,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

斯密虽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绝对化。

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2.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于生产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17世纪1、威廉·配第[英],《赋税论》1662年,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了税收理论)2、布阿吉尔贝尔[法],《论财富、货币、和税负的性质》1705,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18世纪一、古典政治经济学1、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代表人物: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纯产品”理论。

2、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2)大卫·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英国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3)西斯蒙蒂[法]《论商业财富》1803年,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二、庸俗经济学(分离亚当·斯密的庸俗成分并使在系统化,庸俗经济学特别指专注于分析表面现象(如需求和供给)的著作,指忽视结构上的价值关系,也指不愿意以公正的科学方法探究经济关系,尤其害怕对潜藏在商品交换行为下的阶级关系的研究。

)代表人物:(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人口原理》1798年,“人口爆炸”理论。

(2)比·巴蒂斯特·萨伊[法]《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19世纪上半叶一、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代表人物:(1)卡尔·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国内的目的。

二、古典经济学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

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

英国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一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

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1830年后,资产经济经济学进入了庸俗经济学阶段。

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

虽然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的发现及由此边际分析方法的兴起称为“边际革命”。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说法,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等,构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

以马歇尔的折衷理论体系为基础,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等人提出的新论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

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

经济学说史13边际革命

经济学说史13边际革命

图采用改良的方法消除弊端;
❖ 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准备 ① 效用理论和边际分析
② 数学的发展
❖ 古典学派理论不够用,需要重建经济理论,需要对现状
给出一种完善的解说,证明自由竞争和私有财产制度的
优越性。
❖ “边际革命”的奠基人对现状深感不安和不满,企图
“改造和重建”理论经济学。
2020/7/29
12
13.2.2 关于边际革命起因的各种说法
Readings:
❖ Mark Blaug, 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 309390.
❖ Robert B. Ekelund, Jr. Robert F. Hebert, A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and Method, Chapter 12-13.
4
13. 1 什么是“边际革命”?
13.1.1 “边际革命”的界定
❖ 1870年代-1920年代,西方经济学在结构、方法 和基 本理论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动;
❖ 边际原理完成了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的整合; ❖ 1870年代初,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
了系统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定了边际学派的基础,开 辟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新时期,史称“边际革命”(the Marginal Revolution) 。
2020/7/29
18
瓦尔拉斯(L. Walras, 1834~1910)
❖ 法国人, 洛桑学派始祖。早 年进入巴黎的矿业学院学习, 以后曾做过新闻记者、银行经 理 、 杂 志 编 辑 等 , 1870 年 被 聘 任为瑞士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 教授。著有《纯粹政治经济学 要义》(1874 ~1877) 、《社会 经 济 学 研 究 》(1896) 、 《 实 用 政治经济学研究》(1898)等。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新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9月—1949年10月)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0月—现在)新民主主义时期:1、中国共产党创立(1921年7月—1923年5月)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3年5月—1927年7月)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8月—1937年7月)4、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月)社会主义时期: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10—1956.12)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1966.4)3、十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现在)一、新民主主义时期1、中国共产党创立1920年—1921年,各地的先进人士纷纷组织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上海—陈独秀、北京—李大钊、湖南—毛泽东、武汉—董必武山东—王烬美等,同时法国、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 23在上海、义小组。

1921年7月23-8月3日,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这标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特点:(1)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历史特点: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帮助下建立的;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的,没有欧洲那样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但党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第三,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

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简称“大革命时期”。

(1)背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章 新古典经济学

第三章 新古典经济学

欧根· 庞巴维克 Eugen Bohm-Bawerk
LOGO
(三)瓦尔拉斯与洛桑学派
瓦尔拉斯(1834~1910),法国 经济学家。洛桑学派的创始人。 生于法国埃富勒,求学巴黎,学 工程学,因父亲鼓励而钻研经济 学,在法国求教职失败,受聘洛 桑大学,建立了洛桑学派,后任 校长。他被认为是创立了后来在 他的意大利弟子帕累托的领导下 为人熟知的洛桑学派。这一学派 继承与发展了他的思想。 著作:《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1873)、《社会经济学研究》 、《实用政治经济学研究》等。 一般均衡理论。
卡尔· 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LOGO
门格尔的学术观点:
门格尔认为,价值起源于效用,而且是“最后
一单位财货的边际效用”。所以,价格是在竞争 条件下,买卖双方对财货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 果。价格的上限是买者的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 的主观评价。在双方竞争条件下,价格由“两对 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而门格尔本人,也正是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 而决定价值,从而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后来, 除了“边际效用”以外,人们又发展出了边际成 本、边际收益、边际贡献、边际生产率等一系列 概念。因为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现象都可能用“ 边际规律”来解释,也就是用“微积分”的方法 来解释。
LOGO
价值的度量完全是主观的; 效用价值论—交换价值等同于总效用; 将边际效用的原理扩展到整个生产和分配领域。
LOGO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也称维也 纳学派,形成于十九世 纪七十年代,它是边际 革命涌现出来的各种流 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 派。以门格尔为奠基人 ,其追随者中最著名的 人物是庞巴维克。

经济学八次革命

经济学八次革命
理论创新之处:
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客观的 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这是一种与古典经 济学家截然对立的主观价值论。 边际主义者强调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定价与资源的稀缺性相关 , 稀缺性与主观评价成正比,从而决定产品或要素的价值。 将高等数学引入经济分析-开创了经济研究方法论的革命。 将生产与流通、国内与国外的各种经济综合为一个整体。(古典经济 学之前偏重流通,古典经济学偏重生产) 均衡分析是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
均衡分析适用于消费者均 衡、生产者均衡,微观均 衡、宏观均衡等等。
DS
6
边际主义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第二次革命
意义:
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但它是以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 来论述自由放任思想。 研究方法论上的革命,使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 使经济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8
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经济学第三次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就有两个含义,一个仅指边际效用学派和马歇尔经济学 ,另一个则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包括在内,统称为新古典经 济学。
在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1767-1832)定律(属于古典经济学) ,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创造自己的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凯恩 斯从理论上推翻了这种观点,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从而抛弃了“ 储蓄会自动地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由于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 向规律,资本边际收益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导致有效需求 不足,从而必然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从理 论上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和非均衡趋势。
创立了包括国内与国外经济的比较系统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人理论-奠定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前提。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27.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
•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 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 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无偿性要求它具有 强制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 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我国税法规 定,纳税人必须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到税务机关 办理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凭借国家政权赋予的权 力,对欠税、骗税、抗税者不仅要追缴税款,处 以罚金,有的还要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
• 1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 换。 • 2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 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1.市场经济的含义
•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 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商品经济充 分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 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 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 作用。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 济。
26.如何认识财政及其作用
•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 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 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 节。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国家 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收入 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 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 储备三方面内容。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 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 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 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 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 面的支出等。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 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 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a、政治经济学以人类各种不同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世界经济
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生 形成关系后的世界生产关系为主要对
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象;
b、在研究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 对世界经济整体内部关系进行分析。 时不考虑国内和国外的区分,以 一 将种其类本型质的和国规家律为上典升型 为进 一行 般剖 和析 普,理论抽象层次较低、应用性较强 遍的本质和规律。
另外,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劳动的职能和范围。 劳动资料变革的趋势是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
(2)劳动对象的变革。
由天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 学纤维等新型材料。
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钢铁工 业和化学工业等。
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材 料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微观层次。
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科学技术 - 第一位的、根本性的 2、资本的扩张性 3、体制创新
什么是科技革命?
科学 - 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技术 - 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
科技革命
产业革命
3次伟大的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 - 18世纪中叶
背景 - 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起点 - 纺织机械的变革 标志 - 蒸气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2、第二次科技革命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80%以上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
即指围绕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在社会生产和再 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 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长。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很全)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很全)

本书体系概略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供求理论宏观经济核算•消费者行为理论凯恩斯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AS-AD模型•市场论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是什么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海关官吏家庭,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先后学习了道德哲学、论理学和数学,自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因为成绩优秀3年后推举到牛津大学学习。

1748年(25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6年后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成为当时一位年青贵族(贝克希莱公爵)的私人教授,并陪同公爵赴欧洲大陆游学,期间结识了法国启蒙学派的著名代表伏尔泰,重农学派的首领魁奈和杜阁。

1767年回到英国,1776年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出版问世。

《国富论》到底讲什么?这部著作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的内容。

全书共五篇。

第一、二篇论述经济学基本原理,形成一系列经济概念和范畴,第三、四篇着重论述经济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意义和作用,第五篇涉及财政学。

(一)历史背景:特殊的18世纪1、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英国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资本主义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取得惊人的发展。

2、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转变: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

(二)斯密的重要贡献1、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使经济学首次具备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2、首次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置于经济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经济学此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个体对自己私利的追逐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支配,使这种对私利的追逐实际上导致了最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的结果。

《经济学说史》讲义4

《经济学说史》讲义4

第十一章边际效用学派第一节边际革命和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一、边际革命1、西方经济学史上三次转折点的演变按照西方经济学界的一般意见,在最近200多年西方经济学史上,出现过三次较重要的“转折点的演变”,或者说“较重要的变革过程”。

就是:①亚当·斯密革命即自由放任革命;(已讲)②杰文斯革命即效用革命或边际革命;(正要讲)③凯恩斯革命即宏观经济学革命。

(后面讲)所谓革命就是对过去的传统的反叛。

(提问:亚当·斯密革命是革什么的命?)我国的权威经济学家也归纳了西方经济学史上6次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①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②边际主义革命;③凯恩斯革命;④货币学派的产生;⑤斯拉法革命;⑥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

2、什么是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重大变化,“边际革命”兴起。

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的瓦尔拉,他们三个人生长在不同的国家,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但几乎同时而又独立地提出了效用价值论或边际效用价值论,即提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劳动的耗费量,而是取决于人对效用的主观评价。

以此为标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发生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它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称边际革命。

二、边际效用学派的发展历程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参与创建、发展、宣扬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也包括运用边际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经济学家。

该学派以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并很快得到传播,最后成为正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边际学派的发展经历了先驱、产生、发展、归宿四个阶段。

1、边际学派的先驱实际上在亚当·斯密之前,作为主流的古典经济学形成的过程中,边际主义也已开始萌芽。

(经济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单行线)。

实际上,效用价值的思想,在近代大致与劳动价值思想同时出现。

西方经济学史上的六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史上的六次革命

1960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 ?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所以,斯拉法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3. 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
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这就是所谓“理性预期革命”。
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经济学发展历程

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二、古典学派三、新古典主义四、凯恩斯主义;五、新古典综合派。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

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

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

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

一、古希腊经济实践的思辨虽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就逐步形成了财富、分工、价格、供求、货币等概念,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缓慢而流长。

远在经济思想形成以前,伴随着文明的发源,在古希腊已开始对经济实践进行思辨。

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

其他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对经济的研究则已深入到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经济学发展历程总结

经济学发展历程总结

十七世纪:(注:字体加粗倾斜的是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红色代表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

)布阿吉尔贝尔【法】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代表作1705《论财富、货币和租税的性质》威廉-配第【英】开创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税收理论)代表作1662《赋税论》十八世纪: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源泉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魁奈【法】“纯产品”理论。

(首次使用抽象法)代表作1758《经济表》古典政治经济学特点: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英】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代表作1776《国富论》。

(首次论证自由竞争市场的完善)李嘉图【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代表作1817《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西斯蒙第【法】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1803《论商业财富》。

特点:分离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分并使之系统化。

①马尔萨斯【英】“人口爆炸”理论。

代表作1798《人口原理》庸俗经济学②萨伊【法】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

代表作1803《政治经济学概论》。

十九世纪上半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代表作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

马克思【德】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

(提出剩余价值学说)代表作1867《资本论》。

特点: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反对自由放任。

旧历史学派①威廉-罗雪儿【德】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

代表作1854--1894《国民经济学体系》②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德】以统计学进一步完善该学派研究方法。

代表作1864《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

知识框架总结(经济思想史)

知识框架总结(经济思想史)

英国,1766-1834
《人口原理》 (1798);《政治理论 》(1820)
法国,1767-1832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大纲》; 《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 的影响的书信》
英国,1790-1864
英国,1806-1873,科 《政治经济学原理》 学怪人,折衷主义者 (1848)
法国,1801-1850
德国,1783-1850
《孤立国》
德国,1810-1858
奥地利,1840-1921
《经济学原理》 (1871)
奥地利,1851-1926
《自然价值》(1889)
奥地利,1851-1914, 《资本实证论》 门格尔的女婿,熊· (1889) 彼特是他的门徒
英国,1835-1882
《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1);《煤炭问题 》(1865)
完成了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
反对谷物法
经济浪漫主义,论证了小资产阶级利益,完结了法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时代 1、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 2、剩余价值论(核心),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前提 3、资本理论: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 一种运动,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 4、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5、„„
提出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数学模型
托马斯·孟
科尔培尔
威廉·配第
布阿吉尔·贝尔
重农学派(20 年)
自然秩序;“纯产品 学说”,农业是财富 唯一来源;资本流通 与再生产;“自由放 任,自由通行”
18世纪50-70年代,出 魁奈 现于法国,随着1776 年《国富论》的出版 而解体 杜尔阁
约翰·诺克
诺思 古典学派的先驱 休谟
法 国 古 典 学 派 起 终 人 物
1、提出有效需求不足; 2、开创总量分析; 3、重视国家干预,财政政策为主; 4、提出乘数效应; 5、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

“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预期革命”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边际主义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第二次革命
均衡分析图示
P S>D→过剩 >
● ● ●
注意:这里实际上是假设
价格是自由升降、没有任 何限制的,即市场是完全 竞争,没有任何垄断的。 此外,这里的需求、供给 、价格都是可以从更广泛 的意义上解释的,并不仅 仅限于商品和劳务,可以 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 ,可以包括各种以利率、 工资、汇率、租金等形式 表现的价格。 D 均衡分析适用于消费者均 衡、生产者均衡,微观均 衡、宏观均衡等等。 D S
4
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第一次革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经济学称为古 典经济学(始于威廉·配第,止于大卫·李嘉图),其后的经济学为庸 俗经济学,而凯恩斯是将他之前的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这里取 马克思主义对古典经济学的界定。 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前为止。这里所说的古 典经济学从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开始,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 图、西尼尔、约翰·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 等人。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其1776年 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 山之作,至今反对国家干预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称手的武器。 亚当·斯密的另一本重要著作是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与哲学家大卫·休谟是极要好的朋友,都出生在苏格兰。而 休谟是一流的哲学家二流的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英国文明史学家称《国富论》为所有见诸文字的图书中对人类最优影 响的一本。 斯密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赞扬。
11
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经济学第三次革命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自由放任”,凯恩斯反 危机政策有三个特点: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是其前提;财政政策 是其重心(财政政策最重要,货币政策也重要);举债支出是其手段 。
意义:
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最早在1933年使用“宏观经济学”一词,但自从 凯恩斯(1936)开始,才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通论》否定了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使新的理论假设前提更 加接近现实,结束了新古典经济理论面对 30年代大危机而无法解释 的局面,为西方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等新的政策主张提供了“理论上的 支撑”。 主流经济学应该说包括古典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部 分,这直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各个大学中主要讲授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典经济学之前的经济学思想
与古典经济学同时的还有法国的重农主义经济学,它们信奉一切财富 与价值之源均来自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建立在自然人类 本性基础上的“自然秩序”学说对古典经济学有一定的影响,主张经 济自由放任,农业优先,个人是其自身利益的最好的法官。 代表人物有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 1727-1781)。 从上述可以看出,古典经济学之前的重商主义实质上是倾向于经济干 预主义的,而重农主义则是倾向于经济自由主义的,而这两种基本社 会理念或社会历史哲学观之争一直延续到现在,也依然没有终结。
13
新自由主义学派— 新自由主义学派—经济学第四次革命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曼从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从长期 看菲利蒲斯曲线所指出的通胀率与失业率的此消彼长将会被打破,达 到自然失业率的平衡状态应建立在劳动力供求及其它微观因素上、而 不是取决于货币平均增长率。随之而来的70年代西方的“滞胀”证实 了弗里德曼的观点,使货币主义格外引人注目,弗氏1976年获诺贝尔 经济学奖。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基 础,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国民经济活动变动的根本原 因。将通货膨胀问题摆在其理论的核心地位,为制止通胀,主张减少 政府干预、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按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 投放货币,就能使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有效制止通货膨胀。 80年代货币主义理论受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英政府的 青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困境也最大。英国撤切尔政府按货币 主义理论制定有关政策,将最高达20%以上的通胀率降到了5%左右, 但却付出了高失业率和破坏生产能力的惨重代价。货币主义要控制的 货币目标很难确切定义,实践上更是难以控制,现在西方各国都不得 不改变了这一控制目标。货币主义提出的“自然失业率”和“自然经 济增长率”在实践中也都遇到了困难。现在弗里德曼本人也对其原来 的观点加以了修正。
理论创新之处:
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客观的 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这是一种与古典经 济学家截然对立的主观价值论。 边际主义者强调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定价与资源的稀缺性相关 , 稀缺性与主观评价成正比,从而决定产品或要素的价值。 将高等数学引入经济分析-开创了经济研究方法论的革命。 将生产与流通、国内与国外的各种经济综合为一个整体。(古典经济 学之前偏重流通,古典经济学偏重生产) 均衡分析是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
意义:
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哲学基础,从而有利于其今后在更广阔的 领域、空间发展。 第一次使经济学成为一门比较系统化的社会科学。 经济自由主义的奠基人。
6
边际主义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第二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奥国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瑞士洛 桑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三个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几乎同时 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开始了“边际革命”。 阿·马歇尔(A.Marshall,1842-1924)在1890年出版的第二本有里程碑意 ) 义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具有首创意义的均衡价值论 ,使他成为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集大成者。
12
新自由主义学派— 新自由主义学派—经济学第四次革命
自 6 0年代后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大量失业与剧烈的通货 膨胀并存的“停滞膨胀”。滞胀的现实从经验上动摇了占据统治地位 的凯恩斯主义,使各种反凯恩斯的学派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这些与凯 恩斯主义相抗衡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 放任。 新自由主义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以哈 耶克(F.A.Hayek)为首的新自由主义(奥地利学派);以欧根 (W.Eucken)、罗勃凯(W.Ropke)和艾哈德(L.Erhard)等为代表的德国 弗莱堡学派;以弗里德曼(M.Friedman)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 以卢卡斯(R.Lucas)、萨金特(T.Sargent)和华莱士(N.Wallace)等为 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拉弗(ffer)、万尼斯基(J.Wanniski) 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布坎南(J.M.Buchanan)、塔洛克 (G.Tullock)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科斯(R.H.Coase)、诺思 (D.C.North)张五常和威廉姆森(O.E.Williamson)等为代表的新制度 经济学派。这里主要说明一下货币主义与供给学派。
教师:董建新 教师: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TEL:85222222(H) : ( ) Email:tzhuhw@
1
一些说明
本专题阐释的范围是国内统称的西方经济学,不过按杨小凯(1987) 的说法,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公认一致的西方经济学,而只有学派林 立的西方经济学。所以,本专题是泛指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外的各 种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所谓八次革命,实质上是八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而已,其目的主要 是说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 ·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 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 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这里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指理论经济学,或者具体地说是宏观经济学 与微观经济学,也包括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而不包括部门经 济学与操作性、应用性经济学。(理论的这种分析可参阅高鸿业、吴 易风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序言) 本专题的西方经济学名称只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说法,没有任何的贬义 与褒义,因为对这一名称国内经济学界有不少异议,此外也没有与西 方经济学相对的东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可以说更主要的就是整个经 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
5
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第一次革命
理论创新之处:
初步创立了客观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创造财富的劳动不仅仅是外贸 和农业劳动。 创立了包括国内与国外经济的比较系统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人理论-奠定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前提。 看不见得手理论-奠定了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基本理论。 政府是“守夜人”理论-奠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 。 分工与市场相互促进论。 以个人为本位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就是要富民强国。
8
S
均衡点
均衡价格

● S=D



S<D→短缺 <

均衡数量
边际主义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第二次革命
意义:
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但它是以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 来论述自由放任思想。 研究方法论上的革命,使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 使经济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2
古典经济学之前的经济学思想
经济思想史也和一切人类认识的历史一样,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起点 的。因而只能做一些人为的划分。 古典经济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之前的经济学主要有流行于十五世纪 到十七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的重商主 义。此外还包括更早的圣经中的经济思想、古希腊罗马时期著名思想 家的经济思想,如亚里士多德等等。 重商主义基本观点:财富就是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就是财富;流通领 域是财富之源;对外贸易,获得金属货币才能真正增加本国的财富; 流通是利润之源;外贸优先论;生产为流通服务;国家与民族利益高 于一切,政府要积极干预经济运行;研究方法是一系列商业经验的总 结。 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安特安·德·孟克列钦;英国的托马斯·曼; 法国的让·巴蒂斯特·柯尔贝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