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现代汉语_历史与社会语言学_述评

合集下载

语言学史总结剖析

语言学史总结剖析

绪论1.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发展进程:先秦:萌芽,无语言学家和著作。

有零星的观点。

汉代:文字学训诂学建立。

有四部语言学专著。

南北朝-明代:音韵学建立。

清代:古音、文字、训诂以及语法研究全面发展五四以后:中国现代语言学产生:音韵学的突破;语法学的兴起;修辞学的兴起;现代方言学的建立;少数民族语文调查的兴起。

代表作品:先秦:只有零星的语言学方面的观点。

汉代:文字训诂成就巨大。

有四部语言学专著:《尔雅》第一部语言学专著,训诂学之始。

《方言》西汉扬雄,方言学第一部著作,训诂著作。

《说文》东汉许慎,古代第一部字典(字书)文字学之始。

《释名》东汉刘熙,第一部汉语语源学著作,声训专著,训诂著作。

南北朝-明代:音韵学研究兴起;反切的兴起及发现汉语四声;唐宋时代36字母的创制(声母);宋代等韵学(分析汉字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重要的韵书:隋陆法言《切韵》193韵。

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

北宋陈彭年等《广韵》206韵,第一部官修韵书,最古最完整的一部韵书。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9韵,北音韵书的创始,对传统韵书大胆改革,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清代:古音训诂文字以及语法研究都取得巨大成就:古音: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王引之、钱大昕等学者都取得辉煌成就。

文字训诂:对《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等进行校勘考证研究,使古代语言学著作得以发扬光大。

语法:我国古代语法研究一直不成体系,只有一些片断言论,没有专著。

清末马建忠著《马氏文通》,这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

五四以后:音韵学的突破、语法学(《马氏文通》)、修辞学(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修辞学著作,修辞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方言学(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等的兴起2.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现代汉语讲解课件

现代汉语讲解课件

对偶是一种通过使用结 构对称的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作者意图和感情的 修辞手法。例如,“横 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为孺子牛”。
06
现代汉语的应用领域
教育领域
语文教学
现代汉语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是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
要内容。
学科交叉
现代汉语在教育领域还涉及到其他 学科,如历史、文化、政治等,这 些学科都需要运用现代汉语进行学 术研究和交流。
复句与句群
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 为复句。
VS
句群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组成的句子称为 句群。
05
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比喻与比拟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 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 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感情。例如,“他的 心像石头一样硬”。
比拟
比拟是一种通过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生命 特征,从而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和意图 的修辞手法。例如,“今天我被电脑‘咬’ 了一口”。
04
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
词类与句子成分
词类
根据词语的语法特征,现代汉语的词语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句型与句法结构
要点一
句型
根据词语的组合关系,现代汉语的句型可以分为简单句和 复合句。
要点二
句法结构
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定中结构、 状中结构等。
轻声与儿化
轻声
现代汉语的轻声是指在某些词语或句子中,原本有固定声调的字会失去原有的声 调,变得轻而短促。轻声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增强口语表达的效果。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现代汉语作为汉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国内流行的使用语言。

它是在简化汉字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

现代汉语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概述,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明了。

它采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具有时间、方式、动作等多种补充成分。

在句子构成中,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词序的变换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性和发展性。

其次,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丰富多样。

以汉字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中文词汇和外来词汇。

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法则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词汇还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含义。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历史传统。

再次,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独具一格。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语音体系。

现代汉语的声音清晰、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语音特点。

同时,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受到方言和口音的影响,呈现出多样且富有变化的特色。

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语言演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种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语言形式。

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现代汉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传统特点,同时吸收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词汇丰富多样、语音特征独具一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语言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中国国内拥有广泛的使用群体和推广渠道。

它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现代汉语评价话语研究述评

现代汉语评价话语研究述评
第 38 卷 第2期
湖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Vol.38 No.2,2018
现代汉语评价话语研究述评
崔晋苏,王建华
(1.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2. 浙江科技学院 政务新媒体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评价”作为人类认识 客 观 世 界 的 一 种 重 要 手 段 ,受 到 了 学 界 的 广 泛 关 注 。 从 哲 学 的 角 度 来 看 ,其 实 质 反 映 的 是 客 体 属 性 能 否 满 足 主 体 的 需 求(陈新 汉 1995),体 现 人 类 对 评 价 对 象 价 值 属 性 的 判 断 。 不 同 于 单 纯 地 描 述 客 观 世 界 ,评 价 活 动 融 入 了 话 语 主 体 强 烈 的 主 观 意 识 ,用 于 回 答 世 界 于 “我 ”而 言 意 味 着 什 么 之 类 问 题 (冯 平 1995)。目前,语 言 学 界 对 评 价 的 界 定 仍 是 众 说 纷 纭,术 语 五 花 八 门 (evaluation/appraisal/as sessment/stance等),然 普 遍 接 受 的 观 点 即 “说 写 者 对 某 一 实 体 或 是 正 在 言 说 命 题 的 态 度、立 场、观 点 或 情 感 (Hunston& Thompson2000)”。 该论断实际概括了语言学研究评价话语的两个 主要方面,即 “态 度 (attitude)”和 “言 据 性 (evi dentiality)”,反映了系统功能学派对人际元话 语 功能(interpersonalmeaning)的关注。参照上 述 观 点,我 们 所 界 定 的 评 价 话 语,即 话 语 主 体 从 特 定 视 角 出 发,在 话 语 表 达 层 面 上 反 映 出 来 的,对 其选定对象的价值属性做出的情感判断。其中, “特定视角”指 的 是 评 价 主 体 在 具 体 话 语 事 件 中 明 确 的 某 一 参 与 者 的 语 境 需 求 ,“价 值 属 性 ”还 包 括对评价客体价值量度大小的判定。

语言能力研究述评

语言能力研究述评

语言能力研究述评
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育、文化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能力的研究早在语言学领域被引入,它一般指该语言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以及默写能力的综合体现。

汉语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字音、语音、语法、词汇、习惯用法等几个方面,其目标就是提高汉语使用者的总体能力。

近年来,汉语能力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一些实际性的汉语能力研究成果,如汉语国际教育标准(HSK)和国家汉语言水平考试(NECPT)的实施;新的汉语教材的出版发行,如《新汇总》;汉语教学中探索式学习法和可视化思维法的研究,以及开发汉语教学机器人等途径的探索。

此外,汉语能力的研究还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对于理论研究,可以探索和完善汉语语言结构和特色,以及汉语语言学习理论;而实践研究则可以探索在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技术等方面如何实施汉语能力的研究。

综上所述,汉语能力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汉语使用者的总体能力,又对汉语理论及教学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贡献,将为更好地服务世界汉语社群、推进世界汉语教育事业及汉字文化传承而努力。

近三十年来现代汉语连词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来现代汉语连词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来现代汉语连词研究述评近三十年来现代汉语连词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为学术界带来了很多在领域和理论上的突破。

现代汉语连词的研究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着眼于语音上的研究,二是着眼于语义上的研究。

从语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连词的发音形式,二是连词的语音注释,三是连词的语音语义;从语义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连词的固定短语,二是连词的结构性表示,三是连词的语义。

从语音上的研究,首先,现代汉语连词的发音形式研究了大量文献,分析了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形式,认为连词一般分为“完全发音”、“省略发音”和“形态变化发音”等三种,并发现不同语境中连词的发音方式有所不同。

其次,对于连词的语音注释也有深入的探讨,揭示了连词的音变特征,如连词声母的变化,韵母的变化,再加上声调的多样变化,使语音的整体形态趋于完整性。

再次,关于连词的语音语义也有较深入的讨论,其中主要概念包括“语音层次”、“语音等级”和“语音形态”,对连词的语音语义有了一定的描述,为现代汉语连词语音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从语义上的研究,首先,有关连词及其固定短语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大量的统计、实验和翻译等方式,对连词及其固定短语的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形成了具体的语言结构,如回调、反调、联合等。

其次,关于连词的结构性表达也有相当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准确表达连词结构;二是准确表达文法功能;三是把语法和语义完整结合起来。

最后,关于语义级别的研究也得到了较多关注,即不同连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级别,如主观、客观、只主观、复合语义、相互联系等,这些不同的语义级别主要是基于连词的组成及其表示的功能约束。

总的来说,本文分析了近三十年来现代汉语连词研究的台秤情况,包括从语音角度的发音形式、语音注释和语音语义;从语义角度的固定短语、结构性表达和语义表达等概况,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连词研究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为现代汉语连词学和语言学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成果,并且取得了许多理论性重要的进展,但也受制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和语言环境而不可避免地有所缺失和局限性,所以今后现代汉语连词的研究在理论上仍需有更多的探索和完善,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研究,继续促进这方面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20世纪现代汉语词类研究述评

20世纪现代汉语词类研究述评

语言文学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

有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仍待深入研究。

本人对词类研究的发展历程加以粗略的评述,以期给研究者提供方便。

一、酝酿萌芽时期。

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有了语法意识的萌芽,对词也进行了研究,但主要偏重于释义,尤其是解释说明虚词意义和用法。

汉、魏、晋时期,是对单个虚词进行解释。

南北朝以后,发展到对虚词进行分类说明。

宋代,明确提出了“实字”、“虚字”的术语。

将语词分为实虚两类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语言的本质特点。

明代出现了第一部论述汉语虚词的专著———卢以纬的《助语辞》。

清代的虚词著作中最著名的是刘淇的《助字辩略》(1711年)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1798年),二者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助字辩略》将所收虚词分为30类,并列出了“断辞”、“疑辞”、“叹辞”等名目;《经传释词》收集160个虚词,分成52种,并把连词分为转折、假设、疑问等,把语气词分为表惊、表疑、表完结等。

这一时期的词类研究开拓之功不可没,为后人的深入研究做了必要的准备。

但毕竟是起步阶段,必然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从汉代到清代,我国古代学者对词类的研究还未进入自觉阶段,词类问题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

其次,古人对词类的研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虚词,对实词研究得远远不够。

同时,古人对词类的研究不够系统,只有零星、片段的论述。

明清出现了不少专著,但多从释义出发,没有从语法角度分析研究。

另外,古人研究语法所用的术语往往玄虚难懂,而且不作解释,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一定难度。

二、草创模仿时期。

从1898年到1936年是中国语法研究的草创时期,词类研究进入新生阶段,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一定问题。

这一时期产生巨大影响的语法书有两部: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黎锦熙的《新著国文语法》。

《马氏文通》第一次建立了汉语的词类系统,《新著国文语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二者代表了这一时期语法研究的最高成就。

[摘要]《现代汉语》

[摘要]《现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代汉语分为:远古汉语(殷商甲骨文时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代以后至五四运动前期)-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注:近古汉语,宋元至鸦片战争战争时期;早期现代汉语,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3、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

4、清废除科举制后设立小学,小学分为文字、音韵、训诂,隋唐以后分此三类。

二、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历史1、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卜辞)-金文(钟鼎文)-战国文字—大篆(籀文)—小篆(秦篆)—隶书—草书、楷书(真书、正书)行书(1)汉字起源于图画。

(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又叫卜辞、殷墟卜辞,是我们发现最早的文字,具有很强的图画性。

它是殷商王朝用来记载占卜吉凶之事的文字,已具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结构,也有一些借用表义的假借字,是最早的成系统的古文字。

(3)金石文字:较甲骨文,字形比较稳定,传达的文字信息更丰富,展示的社会面更开阔。

①金文,又叫钟鼎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本是奴隶主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后来主要用来祭祀、宴请上面以记载典祀、歌颂战功、订立盟约等。

②石文:可在石头上的文字。

(4)篆:①大篆,又叫籀文、篆籀,秦代建立以前秦地区使用的文字。

②小篆,被成为中国汉字的第一次革命,基本上脱离了图画抽象,较规范;笔画趋向简单,圆润。

(5)隶书:又叫八分书,有美感,很舒展,据说是秦朝狱隶陈邈发明,有古隶在(或叫秦隶)和今隶(或叫汉隶)之分,向方块字迈进了一大步,笔画简单,明了,是中国汉字的第二次革命。

语言学史知识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史知识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史知识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史是研究语言的起源、演变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对于现代汉语教学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音韵、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探讨语言学史知识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史对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音韵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语言学史研究了汉语的音韵演变规律,了解历史音韵对于现代汉语的音韵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汉语中的声母b、p、m,曾经在古汉语中有不同的发音,了解这种演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音韵。

语言学史对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语言学史研究了汉语词汇的起源和变化,了解词汇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和用法。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用法,掌握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熟语和成语,提高词汇运用的能力。

语言学史知识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汉语的音韵、词汇和语法的历史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语言学史知识的教学和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让学生亲身感受语言的发展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汉语史论集》述评-2019年文档

《汉语史论集》述评-2019年文档

《汉语史论集》述评《汉语史论集》是郭锡良先生关于汉语史方面研究的文集,系统地展示了作者在汉语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及见解,是研究汉语史的一部重要参考文集。

他在《序言》中言及三方面:一为探讨某些语法现象的发展;二为对某些语法现象从体系上进行重新认识,既有宏观,也有微观考查;三为研究方法的探索。

而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可略分为两个阶段:鉴别史料的真实性和关联新旧史实。

第一阶段暗含史料的核实与史实的构建两个环节,第二阶段又可分为说明关联与验证两个环节。

下面将参照具体论文详述郭氏论集中关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

《汉语史论集》中涉及语法的篇目较多,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至《汉语介词“于”起源于汉藏语说商榷》,共计22 篇。

一、依照词法与句法分类词法部分的篇目有:(1)《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

(2)《从单位名词到量词》。

(3)《古汉语词类活用浅谈》。

(4)《先秦语气词新探》。

(5)《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

(6)《关于系词“是”的产生时代和来源的几点认识》。

(7)《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8)《远古汉语的词类系统》。

(9)《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10)《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

(11)《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

(12)《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13)《古汉语虚词研究评议》。

(14)《先秦称数法的发展》。

(15)《汉语介词“于”起源于汉藏语说商榷》。

句法部分的篇目只有《远古汉语的句法结构》一篇,郭氏主要分析其句式的差异,如谓语不同的句式、复杂动词谓语的句式、主语不同的句式、非主谓的句式、多宾语的句式等,而用例取自甲骨刻辞,初步具备了汉语句法系统的基本特点与格局。

郭氏的论述偏重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词的发展,注重“源”与“流”,抑或是“流向”,郭氏着眼于某类词的发展脉络,涉及虚词语法化的问题。

如《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从甲骨文“于”字的用法,用为动词始,到西周金文中“于”字结构紧接动词后的频次较高,再到先秦典籍中介词“于”的几种变体,论证了春秋战国时期介词“于”向语素方向虚化,直至汉代以后介词“于”开始衰亡,进一步虚化。

社会语言学文献综述

社会语言学文献综述

2003 年第5 期(总第67 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GUANGXI J IAOYUXUEYUAN XUEBAONO. 5 ,2003(Serial NO. 67)社会语言学文献综述李莹(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南宁邮编:530023)摘要:社会语言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它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或者说联系社会研究语言。

本文通过对学科简介、发展历程、研究范围、理论构建、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等方面的论述,对社会语言学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理论构建研究方法研究课题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9410 (2003) 05 - 0051 – 051. 社会语言学简介1.1 产生原因社会语言学的产生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带着浓厚的批判性质。

它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着重研究语言形式的分类、分布和语言的共性研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差别和差异却置之不顾。

这样的语言和语言学研究不能反映现实世界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因而是片面的。

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的差别和变异作为研究对象,是对传统语言学的补充和修正。

社会语言学的形成既有它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

第一,本身的原因。

20 世纪初,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提出语言是符号系统的学说,并强调对语言系统进行共时的研究。

这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先河。

从此,西方语言学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对语言结构系统本身的共时研究上。

50 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崛起。

转换生成语法虽然在许多方面与结构主义不同,但二者的基本研究方面仍然是一致的。

乔姆斯基(1965) 指出,转化生成语法是研究语言能力的。

而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1966) 则认为乔姆斯基这种涉及语言能力的理论抽象地论述理想的事物,而未把社会文化因素作为其描述的内容。

语言学家对这种封闭式的语言系统的研究的批评也并不否定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法所取得的成就。

现代汉语概述

现代汉语概述

现代汉语概述
现代汉语是指在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广泛使
用的汉语通用方言。

它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和中华
民国的国家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

现代汉语主要基于北方话,但也吸收了其他地方方言的一些特点。

它经历了一系列的语言规范化和标准化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规范标准,如1949年以前的官话、普通话、
现代国语等。

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有许多变化和发展。

语音方面,发生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词汇方面,增加了许多新词和外来词,同时有些古代词汇逐渐淘汰。

语法方面,简化了句法结构,增加了独立主格结构等。

现代汉语在不同地区有一些差异,尤其是词汇的使用和语音的发音。

例如,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一些词汇和发音上存在差异。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语言,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现代汉语的基础是古代汉语,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语言体系。

现代汉语拥有东亚最为复杂的声调系统,共有四个声调,并且声调在词语中具有重要的辨意作用。

另外,现代汉语还有丰富的语法现象,包括词序、句法、语态等方面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词汇量非常庞大,据统计,常用词汇约有5万个,而总的词源总量则远超过10万个。

汉字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并且还能表示音节。

现代汉语的字体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繁体字主要在台湾、香港等地使用,而简体字则主要在中国大陆使用。

现代汉语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汉字文化的传统、外来语的引入以及方言的影响。

汉字文化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赋予了汉字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并且使得汉字在汉语中具有多义和引申义的能力。

外来语的引入使得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扩大了许多,特别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外来词汇大量涌入。

方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着千差万别的方言,它们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汉语在不同的语体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书面语是正式的官方语言,具有规范的语法和较为严谨的用语。

口语则更加灵活自由,也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网络语言和青年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两个新兴分支。

网络语言主要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使用,它具有特殊的表达方式和网络独有的词汇。

青年语言则是年轻人在交流中使用的一种语言风格,它包含大量的俚语和时尚词汇。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语言,它和中国文化、历史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它在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的研究和学习对于了解中国和与中国人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社会语言学之“汉语”

浅析社会语言学之“汉语”

浅析社会语言学之“汉语”作者:张琰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6期摘要:自从地球上开始出现人类,语言就在人类的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一个民族的语言正是这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底蕴积累的精华。

自从人类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之后,对语言的研究就开始成为热点话题。

在我国,汉语与世界其他民族的语言一样,也历经了数代的发展才最终沉淀下来。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汉语;社会变迁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21-01语言是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之一,并犹如空气一般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从语言出现之始,人类就开始从各方面和各个角度讨论和探究语言的现象和奥秘。

在对语言的研究和讨论中,社会语言学则是专门研究社会和语言之间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主要是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来研究不同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以及其影响。

在众多语言中,由于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题民族,因此对汉语的研究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一、汉语的源头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类法,可以将方言分为十大类,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和平话。

吴语最初是形成于无锡、苏州一带,最后才渐渐扩散到浙东一带地区。

大量的北方移民为逃避战乱,不得已南下之后与吴语区的原住居民相融合,这才逐渐形成现代吴语。

赣语和客家话的主要区域则在江西、闽东附近,北方来的客家人起初居住在赣语区,后来向闽、粤地区迁移,在元明时期形成客家方言。

粤语分布区域主要在古时期的南越地区。

宋代因辽金的侵袭,大量汉人南下至广东避难。

正是由于这些逃难之人带来的北方方言奠定了粤语的基础。

闽语则指福建泉州一带通行的语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南方方言是在当地土著语言的基础上与外来的北方语言糅合而最终形成的。

二、汉语在社会变迁中的发展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社会和语言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对汉语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这个背景。

《汉语史论集》述评

《汉语史论集》述评

《汉语史论集》述评《汉语史论集》收录了郭锡良先生关于汉语史方面的四十余篇论文,其中涉及词汇、语法、音韵、训诂以及文学语言,对汉语史的发展做了粗略的勾勒。

本文主要评述郭氏论集的语法部分,将其依照词法与句法、语法研究概述、语法要素的演变以及语法演变的机制归类,以期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希望能为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汉语史;语法;语法化;述评《汉语史论集》是郭锡良先生关于汉语史方面研究的文集,系统地展示了作者在汉语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及见解,是研究汉语史的一部重要参考文集。

他在《序言》中言及三方面:一为探讨某些语法现象的发展;二为对某些语法现象从体系上进行重新认识,既有宏观,也有微观考查;三为研究方法的探索。

而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可略分为两个阶段:鉴别史料的真实性和关联新旧史实。

第一阶段暗含史料的核实与史实的构建两个环节,第二阶段又可分为说明关联与验证两个环节。

下面将参照具体论文详述郭氏论集中关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

《汉语史论集》中涉及语法的篇目较多,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至《汉语介词“于”起源于汉藏语说商榷》,共计22 篇。

一、依照词法与句法分类词法部分的篇目有:(1)《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

(2)《从单位名词到量词》。

(3)《古汉语词类活用浅谈》。

(4)《先秦语气词新探》。

(5)《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

(6)《关于系词“是”的产生时代和来源的几点认识》。

(7)《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8)《远古汉语的词类系统》。

(9)《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10)《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

(11)《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

(12)《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13)《古汉语虚词研究评议》。

(14)《先秦称数法的发展》。

(15)《汉语介词“于”起源于汉藏语说商榷》。

句法部分的篇目只有《远古汉语的句法结构》一篇,郭氏主要分析其句式的差异,如谓语不同的句式、复杂动词谓语的句式、主语不同的句式、非主谓的句式、多宾语的句式等,而用例取自甲骨刻辞,初步具备了汉语句法系统的基本特点与格局。

现代汉语教学述评论文.doc

现代汉语教学述评论文.doc

现代汉语教学述评论文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修养。

现代汉语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母语的认识,使之系统化,增强按语言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使他们在语言运用中既能“匡谬正俗”,又能求异创新,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根底。

现代汉语课程面向的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和相关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经过高中的学习,大多一开始认为现代汉语就是中学语文的重复,也有的认为现代汉语就是我们的母语,没必要重视,因而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积极捕捉、、分析各种各样活的语言事实,不断补充、完善授课内容。

课堂上,尽量用富有时代感,具有针对性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现代汉语中枯燥抽象的理论趣味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方在讲解词汇时,可以尽量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区分,选择最准确、贴切的词语表达。

语言是随着社会开展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最显著的就表达在词汇上,“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等网络词语产生的原因何在,又为何会普及开来,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做引导、总结。

汉语词汇丰富,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比方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稻谷叫“谷”,脱壳的叫“米”,煮熟的叫“饭”;而在北方,稻谷叫“稻子”,脱壳的叫“大米”,煮熟的叫“米饭”。

也可以给出一个词,让不同方言区的同学分别说一说家乡方言的表达,比方北京话“一个苹果”,量词用“个”,苏州话用“只”,福建、广州话叫做“一粒苹果”。

这些在讲课的时候适当补充,让学生时刻体验活的语言就在自己身边。

学习文字时,将汉字与文化结合起来。

因为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可以通过有趣的例子将理论形象地讲解。

如“贝”字做偏旁的汉字,多和钱财有关,这是因为古人曾用“贝壳”充当货币商品。

关于汉字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评价语

关于汉字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评价语

关于汉字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评价语English:This research report on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a comprehensive and insightful study that delves into the origins, 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usa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report effectively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o the standardized script used today, offering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linguistic, and social influences that have shaped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over time. Furthermore, the report provides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challenges and debates surrounding the preserv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digital age,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on the use and percep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inclusion of case studies and empirical data adds depth and credibility to the report, enhancing its relevance and applicability to the current landscap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Translated content:这份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项全面深入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当代使用。

2021《当代社会语言学》的主要观点与评述范文1

2021《当代社会语言学》的主要观点与评述范文1

2021《当代社会语言学》的主要观点与评述范文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兴起于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作为当时新兴的学科,它所针对的主要是 20 世纪的语言学主流---索绪尔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等奉行的“语言同质论”.许多语言学家,尤其是拉波夫( Labov)及其追随者将语言视为“有序异质体”,[1]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展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这些研究有着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从而使得“社会语言学”逐渐成为语言研究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开始引入这门学科。

一开始只是翻译一些西方的社会语言学论文,不久也有了自己的社会语言学专着,如陈原的《社会语言学》,[2]但该书内容主要从词汇看文化,更多的属于我国“文化语言学”的范畴。

可以说,社会语言学走入中国,初始阶段还只是零星的、模糊的,这一局面直至徐大明等人合作的《当代社会语言学》[3](以下简称《当》)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对社会语言学这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非常清楚的梳理,并对其基本理论、重要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一些着名的研究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分析,可以说,这本书让我们关于 “社会语言学”的印象一下子完整清晰起来。

《当》的作者徐大明、陶红印和谢天蔚都来自中国大陆,但他们合作此书时都已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学习、工作多年,对西方语言学非常熟悉。

《当》就是作为《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中的一本而出版的,而这套丛书的编写目的,犹如编者在序言中所说的,就是 “有系统、有深度地介绍现代语言学理论”.[3] 《当》出版以后,广受学界赞誉和引用,迄今已出版了3 次,分别为 1997、2004、2012.每一次出版都融进了社会语言学的最新发现,尤其是作者自己最近的研究和思考,可谓与时具进。

可以说,《当》不仅在中国引入西方社会语言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一直紧跟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进程,在中西社会语言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推动了社会语言学整体的发展。

批评语言学述评

批评语言学述评

批评语言学述评
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科学,是一项致力于研究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它是一种研究语言组成、词汇形成、语言特征以及如何表达意思等技能的文学领域,重点在于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的结构、表达方式、使用方式以及适用环境等多方面内容。

在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语言学也不断推进和提升,它已经成为了一种
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中文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如何使用汉语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言学对人类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研究语言的本质,更能从
各个角度分析语言的使用,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在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时,让语言更加精辟、准确有助于促进语言文化的交流。

语言学在互联网时代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由于我们在社交网络中运用语言不
断增多,语言学家们不断深入了解流行语、俚语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国家的语言素养和文化表达的影响力,力图提高工具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总之,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能够解析语言本身,更极大地发挥出它
在调整人类文化交流和互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语言学》第8卷2006年第3期265-271页,北京《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P.Chen著李晋霞刘云述评Chen Ping(陈平)《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M odern Chinese:Its H istory and S o2 ciolinguistics)199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主要是供国外的汉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

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个写作目的,作者以还原现代汉语的发展史为目标,在历史和社会的大背景下,从现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现代汉语书写系统三个方面出发,对自19世纪末至1990年代的现代汉语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了翔实、全面的考察,对外国人系统了解现代汉语和汉语的现代化过程极有帮助。

这本书是写给外国人的,但对于国人而言也很有价值。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对它的历史有所了解。

现代汉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现代汉语的发展史我们却未必都知道。

特别是对于没有经历过汉语拼音化、汉字简化这些“语言运动”的年轻人来说,现代汉语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更是所知甚少。

读完本书,这个缺憾会得到很大的弥补。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习了这本著作之后萌生了把它介绍给国内读者的想法。

该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现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现代汉语书写系统。

下面择要介绍。

1.现代汉语口语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现代汉语口语的建立和发展;标准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变异;标准语和方言。

1.1现代汉语口语的建立和发展在简要回顾19世纪末以前的汉语标准口语的历史之后,作者重点论述了19世纪末以来现代汉语标准口语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鸦片战争使国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

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政府组织或民间自发的振兴中华的运动蓬勃发展,语言改革也是其中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

很多方言之间不能相互交流,在这一现实面前,建立和发展标准的现代汉语,并改革书写系统,就成为汉语现代化的两个最主要的任务。

受日本的启发,几位知名学者将日本的“国语”这一概念引入中国。

在他们的努力推动下,国语被确立为现代标准汉语。

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统一国语方法案》通过。

由该法案可以看出,学者们在建立和发展现代标准汉语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1)国语的标准不止语音一个方面,还包括词汇和语法;(2)国语应主要建立在官话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建立在北京话的基础之上,应具有正确、文雅、合逻辑的特点;(3)现代标准汉语不应该只建立在某个单一方言或单一方言群的基础之上,而应包含不同特点,容纳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

这些设想和建议成为“国语运动”的基本使命。

本刊网址:htt p://562民国成立后,语言规划工作延续着1911年的《统一国语方法案》继续进行。

此时,“读音统一会”成立,任务是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的语音标准。

1913年,“读音统一会”审定了6500多个汉字的读音,同时拟定“注音字母”。

这些成果集中体现为1919年出版的《国音字典》。

该字典中国语的语音,后来被称为“老国音”。

就语音系统而言,“老国音”是一个人工语言,实际上没有人说。

《国音字典》出版不久,就有人对其中国语的语音标准提出质疑。

如张士一在《国语统一问题》一书中就对“老国音”的“人工性”提出了批评。

在国语的语音标准问题上,学者们也分化为两派,一派是“国音派”,坚持国语的语音系统应容纳不同的特点,一派是“京音派”,坚持国语的语音系统应完全建立在北京话的基础上。

历经十多年,“京音派”获胜。

这一时期,“国语运动”的参与者逐渐意识到,国语在字调的音值以及语音的其他重要方面均应完全建立在北京话的基础之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语统一筹备会”着手修订国语的语音标准。

至1926年,国语的标准语音完全建立在了北京话的基础之上,“老国音”中人为的语音上的区别被取消。

这个新的国语语音标准被称为“新国音”,集中体现在1932年修订的《国音字典》中。

这时的《国音字典》被重命名为《国音常用字汇》。

新国音代替老国音,在汉语标准口语的建立上意义重大。

1930年代之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汉字的书面读音,而在1920-30年代,在汉语历史上第一次把北京现代口语的语音确立为标准语音。

显而易见,这一标准也是书面语音的标准。

从1920年起,教育部下令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所授主要内容由“国文”(即“文言”)转向“国语”(即“白话”),这标志着“国语运动”的一个新纪元。

1937年日本大规模侵华,“国语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语言改革方面进行了更多的努力。

1955年10月,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其目的在于就新时期语言规划的某些基本问题取得共识,如新的语音方案、汉字简化方案、现代汉语口语和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标准。

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现代汉语的标准形式被定名为“普通话”,并于1956年获得了正式的定义。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大大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

普通话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

1955年普通话推广轰轰烈烈地开始,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全面展开,至1959年,随着政府关注于其他事物,普通话推广的热情迅速降低。

在1960-70年代,除了个别地区以外,普通话推广基本停滞。

“文革”之后,普通话推广得以继续进行,但热情和力度不及1950年代中期。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回顾了自1950年代以来的语言规划工作,并制定了以下于20世纪末完成的目标,如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育用语;普通话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语言;普通话成为广播、电视等领域的传播语言;普通话成为不同方言区之间人们的通用语。

这些目标与1950年代中期制定的目标并无太大不同。

这表明,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的普通话推广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未完全实现它的既定目标。

1980年代和1990年代进行了几次推普成就的调查,由这些调查可以看出,与1950年代662当代语言学早期相比,推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普通话的普及上,不同地区和社会团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除了推普措施的力度之外,以下几个因素也制约着推普的成效:(1)在不能相互沟通的方言区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强势方言。

这种强势方言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普通话的推广。

(2)不同地域方言之间的同质程度。

一般而言,普通话的推广,语言异质地区比语言同质地区更为容易。

(3)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达地区与外界的交流更为频繁,推普更为容易。

(4)教育程度。

一般而言,教育越发达,推普成效越显著。

从1980年代起,中国大陆的经济迅速发展。

偏远地区的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接触到以普通话为主要广播语言的各种媒体。

理解普通话的人数在稳定增加。

不同方言区之间,普通话作为通用语的情况也在逐渐增加。

中国大陆正沿着普通话和方言并行的道路稳步发展。

此外,作者对台湾、香港、新加坡的标准现代汉语的推广也做了介绍。

1.2标准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变异这一章主要论述了四个问题:标准现代汉语的语音;标准现代汉语与北京话的不同;地方普通话;台湾和新加坡的标准现代汉语的规范。

1.3标准语和方言这一章主要论述了四个问题:方言接触;标准现代汉语和方言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对方言的语言政策;台湾、香港、新加坡的标准语与方言。

2.现代汉语书面语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建立和发展;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规范和变异;方言书面语。

2.1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建立和发展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把白话作为汉语标准书面语的问题。

陈独秀等也持同样的主张。

他们的积极努力使“白话代替文言”的思想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宣传。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白话代替文言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中央政府1920年下令,小学一、二年级改授国语,所有教科书用白话写作。

主张将白话树立为标准语的论文大量涌现。

仅1920年一年之中,用白话发行的报纸和期刊至少有400家。

1920年代也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白话文著作,它们的出版进一步证明:用白话也可以写出与文言媲美的著作。

不到十年的时间,白话就成为标准书面语的基础形式。

白话代替文言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五四运动”之后的数十年中,书面语有四种主要形式:传统文言、现代文言、传统白话、新式白话,这些书面汉语形式均有各自的用途。

与1920年之前相比,学生们接触文言的机会少得多了,但是另一方面,文言仍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这一时期,学生们的书面汉语水平令人失望,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白话仍在发展之中,还不能胜任书面语的各种功能。

学校所授内容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书面语能力,这使得语言教育,特别是书面语教育,成为1930年代初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重振文言,响应者很少;另一种主张改造白话。

1930年代,以瞿762 2006年第3期秋白、陈望道为首的学者们掀起了“大众语运动”,促使书面语与大众口语更加接近。

现代之前的传统白话主要建立在江淮官话的基础上。

自清末开始,则主要建立在北方官话的基础上。

现代汉语书面语没有因方言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形式,最主要的原因是典范的白话文著作的强势影响。

但是,另一方面,不论这种强势影响的力量有多大,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总是免不了带有自己方言的特点。

1920-30年代,大量有影响的作家都来自吴语区,其著作也均表现出吴方言的特点。

随着这些著作的流传,吴方言的某些特点也最终成为规范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一部分。

台湾、香港、新加坡也是如此。

台湾和新加坡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主要受闽南语的影响,香港则主要受粤语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四个主要的汉语区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上呈现出一些差异。

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规范的形成上,古代汉语和外语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大陆自1949年后,文言的使用大为减少。

据罗常培和吕叔湘的观点,1949年之后白话才全面战胜文言成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标准形式。

与大陆相比,1940年代之后,香港、台湾、新加坡这些汉语区中,文言的使用仍占有较高的比例。

2.2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规范和变异这一章主要讨论了五个问题:(1)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新的语法规范。

(2)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语法规范的地域变异:台湾、香港、新加坡。

(3)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新的词汇规范。

(4)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词汇规范的地域变异:大陆与台湾;香港;新加坡;词汇规范地域变异的减小趋势。

(5)现代汉语书面语发展中的语料规划(cor pus p lanning)。

在中国大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语法标准化远没有像词汇标准化那样取得显著的成效。

台湾与大陆相似。

香港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语料规划工作不如大陆和台湾积极。

新加坡在华语的标准化方面向大陆看齐,但是当地方言和其他语言对华语规范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