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式教案范例——生物
2024最新-生物学教学 生物教学教案(优秀3篇)

生物学教学生物教学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教案(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生物教学教案篇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课时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课程导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早已不是什么神话。
人类可以离开地球,到时别的星球上去。
但是我们能否寻找到一个或是创造一个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生物圈呢?【聚焦课标】1、描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条件——了解层次2、分析说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的家园——理解层次3、培养分析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经历、反应层次4、增强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经历、反应层次。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并填写以下内容1、生物圈是指的总称,也是地球上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等基本条件。
3、实验的失败说明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huabuqi>【合作学习】(一)、分析生物圈Ⅱ号读一读:再读教材中“生物圈Ⅱ号”,思考并小组讨论:找一找:1、生物圈Ⅱ号由哪些部分构成?;2、它为科学家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说一说:1、实验了1年多,生物园Ⅱ号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科学家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Ⅱ号”?;议一议:1、为什么要把这个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2、“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3、太阳系的其它行星能否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适宜的条件,能说一说各主要原因吗?通过“生物圈Ⅱ号”材料的学习分析我能得出的结论:;(二)、分析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读一读: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填一填: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不可少的条件?;说一说;1、如果这些条件被破坏,后果如何?;2、请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选择一个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教案初中生物模板

教案初中生物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学科学概念和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学科学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难点:生物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讲解生物学科学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通过示范实验或观察生物标本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知识。
三、实践与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或观察生物现象,掌握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进行生物学习资料的阅读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生物学领域,拓展生物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生物学习任务,包括阅读资料、实验报告等。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生物现象,积累生物学知识。
教学反思与评价:1.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2.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实践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如何?(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
生物教案详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XX生物》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XX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掌握XX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观念。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1. XX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XX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
五、教学难点1. XX生物的复杂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
2. XX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材等。
2. 学生:预习教材,准备好实验器材。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XX生物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成果,交流对XX生物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1. XX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师讲解XX生物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概念。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XX生物的主要特征。
2. XX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XX生物的生存环境。
- 学生分析XX生物的适应方式,如生理适应、行为适应等。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XX生物的生理特征。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 学生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XX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巩固知识。
八、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XX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九、板书设计1. XX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XX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3. XX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十、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
初中教案范文模板生物

初中教案范文模板生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
3.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1.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
2.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它有什么意义?”2. 讲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并解释其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演示实验: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温度计、湿度计等。
实验步骤:将盆栽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内,用绳子扎紧,然后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
4. 讲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根据实验结果,讲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包括水分从根部吸收、输送到叶片、蒸发等环节。
5. 探讨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灌溉、修剪、施肥等措施。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的蒸腾作用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物条目解析课程设计思路

生物条目解析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课本中特定生物条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术语,正确描述生物条目相关的实例和现象。
3. 学生能够总结并复述生物条目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观察与分析,培养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提升合作学习及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生物条目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2. 学生通过生物条目的学习,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学生在探索生物奥秘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养成批判性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整合性课程,以生物学科知识为核心,融入科学探究、环境保护等元素。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章节为核心内容,涵盖以下要点:1. 生物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如形态学、遗传学等,以及分类方法的实际应用。
2. 生物的进化理论:解读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探讨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过程。
3. 生物多样性: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价值和保护措施,以实例展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生物分类原则与方法- 生物分类的定义与意义- 生物分类的原则:形态学、遗传学等- 生物分类方法的应用案例第二课时: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意义与影响第三课时: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与实例-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条目的内涵与外延。
生物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生物学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生物学概述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生物学?2. 回答: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新课讲解1. 生物学概述(1)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生物学的发展历程(3)生物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2)细胞的功能(3)细胞分裂与遗传三、课堂活动1. 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结构2. 分析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提问:细胞分裂与遗传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的概念、规律和机制(2)变异的类型、原因和作用(3)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三、课堂活动1. 分析遗传与变异的实例,了解遗传规律2. 讨论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探究六、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2. 查找资料,了解生物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1. 评估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2. 发现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生物整本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生物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生物的进化、遗传和变异等内容。
四、教学时间:根据教学进度,一般安排为40课时。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细胞结构第二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周:生物的进化第四周:生物的分类第五周:生物与环境第六周:生物的生态第七周:生物的生态保护第八周:生物技术第九周:生物伦理第十周:生物综合实践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应用。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手段:1. 教科书: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4. 实验指导书:提供实验指导书,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 讨论:引导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应用。
5. 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条目式工作总结(共4篇汇总)

第1篇条目式教案——生物《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体会。
2.根据自己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学难点规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五、教学准备1.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绘图纸、铅笔。
2.多媒体课件。
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观察了永久装片,我们看到了细胞。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二)玻片标本的类型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
还有的同学在载物台上放上一张纸,想看看上面的字是否能被放大。
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3.有的同学说,这些材料都太厚。
确实如此,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一定要薄。
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一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
条目式教案

条目式教案教案主题:理解和运用条目式写作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条目式写作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条目式写作的优缺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条目式写作的技巧进行实际写作。
教学重点:1. 理解条目式写作的特点。
2. 运用条目式写作的技巧进行实际写作。
教学难点:1. 评价条目式写作的优缺点。
2. 运用条目式写作的技巧进行实际写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或白板。
2. 复印相关课件或学习材料。
3. 整理相关案例和作业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理解和运用条目式写作。
2.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平时在读书、写作或者做笔记时是否会使用条目式的写作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条目式写作的定义:条目式写作是将文章或文本分成几个有关联的最小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标题,并且标题之间没有固定的连贯性。
2. 教师分析和解释条目式写作的特点:a. 简洁明了:每个条目都是一个独立的事实、观点或信息。
b. 便于整理和阅读:通过标题标注每个条目,帮助读者快速查找和理解内容。
c. 适合批注和编辑:方便添加笔记、批注或修改内容。
d. 不需要固定的段落结构:与传统的段落式写作方式不同,不需要有固定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3. 教师提供一些常见的条目式写作的案例,与学生一同分析和讨论其优缺点。
三、实践(2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条目式写作的练习。
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通过条目式写作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内容。
2. 学生彼此交换作品并互相评价,分析和指出对方作品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条目式写作的优点:简洁明了、便于整理阅读和编辑。
2. 辅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条目式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推荐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条目式写作的技巧。
生物教案的范文

生物教案的范文生物教案的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教案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案的范文1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师准备: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袁隆平在20xx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讨论分享: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1)教师PPT介绍三则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①青霉素的发现、②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③世界断手再植奠基人,引导学生小组汇报时的条理性。
(2)学生讨论整理后分享(3)PPT出示,小结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住房的材料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2、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教师提示: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教案设计范例生物

教案设计范例:生物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3.理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特征;3.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三、教学重点1.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角色和功能。
四、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2.生态系统中生物角色和功能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3.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生物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分类?2. 探究生物的分类(15分钟)1.学生小组观察和收集不同种类的生物样本,并记录它们的特征;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全班讨论并总结生物的分类依据;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了解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并展示分类的树状图或表格。
3.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特征(2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3.教师结合多媒体资料,详细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
4.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20分钟)1.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分析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生物在食物链、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
5. 概念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概念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些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拓展知识,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
生物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生物教学案例模板范文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一、案例背景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但他们通常会觉得这些知识抽象,缺乏实际应用和体验。
设计一个关于植物生长影响因素的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2. 了解光线、水分、温度、土壤和营养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根系的发育、茎、叶和花的生长等。
2.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介绍光线、水分、温度、土壤和营养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设计实验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一种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例如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水分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确定实验的具体方案和过程。
4. 实验操作执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学生需要自行制定实验流程、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 结果展示和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和原因。
四、教学手段与形式1. 可能采用PPT展示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讲演结合实验展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效果评价方法1. 通过学生展示和实验结果,老师对学生对植物生长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 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思考与总结生物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紧跟教材中的内容,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使学生能在实验中感知生物现象,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教案设计范例生物

教案设计范例: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细胞的结构;2.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学生先思考问题:“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点?”导入生物的基本概念。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教师可以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探究细胞(30分钟)教师提供显微镜和玻璃片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制作玻璃片标本。
学生观察玻璃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细胞的形态和特点,如大小、形状、是否有核等。
4.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细胞的结构,并讲解细胞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教师可以使用动画、图表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不同形式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反思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思考、表达和合作等方面;2.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完成练习题的情况;3.学生在练习和巩固环节的答题情况。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扩展生物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的科普杂志和书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素养。
生物教案设计范例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生物学二、年级:七年级三、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了解生物学在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归纳、总结等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树立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生物学在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生物学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结合生活实例,引出生物学概念。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新课讲解(1)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举例说明生物学在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3. 实验演示(1)演示生物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4.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实验原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提出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实验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教学参考书。
2. 生物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3. 生物学网站、相关文献。
注:本教案设计范例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条目式教案示范

条目式教案示范标题:条目式教案示范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条目式教案示范的方式,提供教师们撰写教案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清晰的条目结构,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并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
2. 分解目标: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
3. 评估目标:确定如何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先修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3. 教学环境:确保教学环境符合教学需求,如实验室、图书馆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概念。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是个人或小组活动,包括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概括重点和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材料或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6. 评价反馈:通过作业、测验或问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教学资源:1. 教材:列出所使用的教材名称、版本和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资源:如课件、视频等。
3. 实验器材:如果有实验操作,列出所需的实验器材清单。
评估方式: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书面作业或实践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2. 教学改进建议: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在下次教学中改进。
通过以上条目式教案示范,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规划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案模板生物

教案模板生物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具备基础的生物知识,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
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计1课时。
四、授课教师XX(姓名),具备多年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擅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2)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2)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2)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3)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3)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生物现象图片或视频,如细胞分裂的过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生物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利用PPT或板书,系统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生物细胞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等。
- 结合实际案例,解释生物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通过问答互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探究主题,如“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或“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等方式,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生物教案模板

生物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和分类学的作用;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学会应用分类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的意识,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多种草本植物的图片,介绍植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分类。
2. 讲授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15分钟)通过讲解生物分类的定义、作用和分类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3. 思考与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分类原则,讨论如何将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类。
提醒学生要从形态、生活习性、食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4. 实践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究,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它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类。
5. 制作分类图表(15分钟)学生将所观察的小动物的分类信息整理,制作分类图表。
图表要包括分类名称、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等方面的信息。
6. 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分类图表展示给其他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比较不同小组的分类方法和结果,以检验自己的分类是否准确。
7. 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生物分类的作用和分类的原则。
三、教学资源1. 多种草本植物的图片。
2. 小动物的观察和记录工具。
3. 板书、PPT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及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原则。
通过分组制作分类图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总结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分类知识,还能通过比较不同小组的分类结果,提高自己的分类水平。
同时,通过讲解生物分类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的意识,增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珍惜。
生物教案模板

生物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2.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2 教学难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2.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生物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互动法:通过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4.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生物学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生物学教材和实验报告。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2.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步:讲授1.教师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2.教师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教师讲解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第三步:实验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学实验;2.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第四步: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2.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4.3 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2.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但是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一节课,我将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将加强对学生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生物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树立科学精神。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2. 教学内容:- 详细列出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活动内容。
- 突出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3. 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2. 新课讲授:- 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法,系统地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实践环节:-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法:-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物学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作业评价:- 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定期测试:-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生物教案模板

生物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生物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2. 难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生物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通过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和思考。
2. 学习,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3.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设计植物生长实验,包括选取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实验方案。
4.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植物生长的数据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加深对植物生长规律的理解。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植物生长的情况和实验过程。
2. 实验器材,准备植物种子、培养皿、土壤、水等实验器材。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验记录表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体会。
2.根据自己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学难点规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五、教学准备1.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绘图纸、铅笔。
2.多媒体课件。
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观察了永久装片,我们看到了细胞。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二)玻片标本的类型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
还有的同学在载物台上放上一张纸,想看看上面的字是否能被放大。
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3.有的同学说,这些材料都太厚。
确实如此,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一定要薄。
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一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
切片:将标本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涂片:将液体标本涂在玻片上制成涂片。
(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1.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制作)。
我们今天制作的临时装片名称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鳞片叶。
所谓临时装片,就是现场制作,制作完成后马上可以进行观察的装片,不宜长久保存,它是相对于永久装片而言的。
2.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我们要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一手拿着载玻片的两端,另一只手用纱布沿着一个方向擦拭。
在擦拭盖玻片时,因为其非常薄,所以要注意在擦拭的时候,手不要用力过猛,小心不要把它弄碎!擦拭的目的是为了后期在观察装片时能够更加清晰。
第二步: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当然,一定要注意“一滴水”的量,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
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过多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另外,水溢出会弄湿载物台,甚至会污染物镜。
第三步:取材。
我们今天选取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低头操作,小镜头)紫色的一面为外表皮,另一面为内表皮。
从它的内表皮上非常容易撕取薄而透光的一层表皮组织,我们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上划一个方形,边长大约5 mm 左右,用镊子从一角上把中间的一小块薄薄的内表皮撕下,这个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表皮细胞了。
它只有薄薄一层细胞,非常便于观察。
第四步: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因为洋葱内表皮表面有一层蜡质,为了防止产生气泡,一定将整个内表皮都浸润在水滴中,再用镊子把它展平,保证我们观察到的是一层细胞。
第五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加盖玻片呢?因为我们的载玻片上有水,加盖玻片时候可以防止液体污染物镜,同时也可以使焦距聚焦在一个平面上。
(四)观察未经染色的植物细胞1.此时,我们将初步制作完成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
取显微镜,对光,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2.同学们请看,此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轮廓了,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是不是一个挨着一个,非常的紧密?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所以还可以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观察细胞。
(五)染色观察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临时装片的染色方法。
第六步:用吸管吸取少量的稀碘液,滴加在盖玻片的一端。
第七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反复多次,直至标本被染色为止。
用吸水纸另一侧吸引,可以使标本快速,均匀地被染色。
2.现在,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就制作完成了,我们赶紧到镜下去观察一下吧。
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低倍镜下找到细胞,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3.和前面没有染色的细胞对比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不一样了吗?同学们都发现了在细胞内部有一个被染成深色的部位,那就是细胞核 (指一下细胞核)。
染色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
制作成功的临时装片,应该是只有一层细胞,干净、清晰、染色均匀、没有气泡干扰观察。
(六)小结让我们再简单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7个字。
第一步: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第二步: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
第三步:取,从洋葱内表皮上撕取5 mm左右一薄层细胞。
第四步:展,用镊子将水滴中的片内表皮展平。
第五步: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它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玻片。
第六步:染,吸取少量稀碘液,滴加一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染色。
第七步:吸,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直至标本染色为止。
大家在制作装片时,记住擦、滴、取、展、盖、染、吸这7个步骤,再注意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制作装片了。
(七)实验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由于同学们是刚开始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所以很多同学在制作的临时装片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同学制作的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在镜下观察时发现了许多大大小小边缘呈黑色的圆圈,用镊子在盖玻片上压一压,这些圆圈还能移动,(放动画)他们是什么呢?有同学猜测出他们就是气泡。
有可能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影响了观察呢?有可能在第五步,盖盖玻片时,没有按照正规的操作要求,先让盖玻片一端接触水滴,然后在缓缓地放下盖玻片。
盖玻片没有接触水滴,或是盖玻片放的太急了,都有可能出现气泡。
2.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同学制作的装片有几层细胞叠加在一起了,那这又是哪步操作不正确导致的呢?有可能是在取材后没能将它展平导致的。
3.再看这位同学制作的装片,怎么细胞轮廓这么不清晰,洋葱表皮和盖玻片、载玻片之间形成很多空隙,不利于观察。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没有滴加清水,滴加清水过少,也会出现这种效果。
4.我们看,这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在盖玻片旁边到处都是清水,再滴加稀碘液之后,更是满载玻片上都是水,染液也不能被吸水纸顺利吸引。
所以掌握好滴加清水的量还是很重要的,能够把实验材料完全浸润的一滴水就刚刚好。
5.由此可见,我们每一步的操作都很重要,都决定了我们最后制作的临时装片是否能成功。
经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
同学们,学习制作临时装片,这是初中阶段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只有我们掌握了这项技能,才能更好地观察、了解微观世界,更好地认识细胞。
相信同学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一定会制作出干净、清晰的临时装片。
(八)练习绘制细胞图下面我们以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例,来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生物绘图方法后,我们就可以绘制所观察到的细胞。
1.接下来我们要选定目标,在显微镜的视野内找到一个结构清晰的细胞。
2.生物绘图的原则就是真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什么就要用笔记录下什么,要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布局要美观、整洁。
3.首先要选位、勾轮廓图:依据显微镜下看到的实际情况,在绘图纸中央偏左侧的位置上,用铅笔轻轻勾画出细胞的轮廓。
勾画轮廓的线条要一笔到位,不能来回的描画。
图的大小要适中。
各部分的比例要正确。
4.接下来绘图、注字:在勾好草图的基础上,用铅笔准确、清晰地绘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图。
5.绘图时细胞的明暗部位应用“铅笔点”的疏密表示,细胞核的颜色深,我们就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
点点的时候,要让铅笔与绘图纸垂直,所点的点不能带“小尾巴”。
图画好后要注字,字要尽量注在右侧,用尺子引出水平的指示线,字应尽量上下对齐,最后在图的下方注上所画图的名称。
一张细胞结构图就绘制完成了。
八、板书设计1.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材料必须透光,使不同的材料透光的处理方法通常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2.制作临时装片:擦、滴、取、展、盖、染、吸。
九、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课在设计和教学方面的有点不足和针对性的具体改进措施,由教师课后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