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5篇)
《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5篇)《古诗二首》篇1本课围绕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产生的联想。
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风格和《浪淘沙》截然不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的西湖景致。
教学目标:1、能背诵并默写过两首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绚丽的瑰宝。
从小到大,咱们积累了很多古诗。
谁能背背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指名背诵(范围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水”的古诗。
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注意字音“遂、潋滟、宜”的读音2、生字词师范写:桑轼生写三、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这是两首写景抒情的诗,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小组交流讨论诗意,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自学小组交流汇报师重点指-----遂:于是,就;宜:适合,适宜;潋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指名说处理比喻句四、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大海、西湖图片,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气势、语气四、背诵五、默写六、补充课外描写水的古诗《小池》《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等《古诗二首》教案篇2北师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花》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古诗两首》,分别是唐代的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和宋代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这两首诗都是借写春天的花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在进行第一首诗的教学时,我着重在学法的指导,先让孩子读准字音,再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接着学生根据句意质疑。
我就顺势让学生说出,诗中写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然后围绕“花、蝴蝶、黄莺”等景物,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结合诗句进行理解。
整节课学生兴致极高。
由此我想到:语文课的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言,锤炼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的过程!在进行第二首诗《游园不值》的学习时,我先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再请孩子们照着这样的方法自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古诗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难点和亮点,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促进知识的共享。
4.多元评价,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朗读环节,让学生互相评价,从语音、情感、节奏等方面给予反馈。
5.课后延伸,实践应用: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古诗所表达的哲理和美好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尊重和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创作背景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和哲理美。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静夜思》。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3.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 掌握并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2. 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典故和隐喻;3. 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进行诗歌表达。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稿;2. 古诗选读材料;3. 黑板、彩色粉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并询问学生这幅画给他们的感觉是什么。
二、引入(10分钟)通过幻灯片和讲解,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古代文化和诗歌的领域。
三、学习古诗一(20分钟)1. 教师朗读古诗一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和文化典故;2. 学生跟读并理解诗歌;3.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四、学习古诗二(20分钟)1. 教师朗读古诗二,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和隐喻;2. 学生跟读并理解诗歌;3. 学生个人写下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分享给同学。
五、练习与表演(15分钟)1. 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以增加对诗歌的艺术表达;2. 选择几位学生进行表演,体验诗歌表达的魅力。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给学生一些时间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课堂通过幻灯片、朗读和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表演,增加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艺术表达。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2篇
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篇(一)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一、目标1.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结构;2. 学习古诗的背景和意境;3.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古诗选取:《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能够流传至今。
2. 分析古诗(15分钟)a. 选择《登鹳雀楼》进行分析。
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讲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结构。
让学生思考古诗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b. 选择《静夜思》进行分析。
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讲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结构。
让学生比较《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不同之处。
3. 朗读和背诵(15分钟)a.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古诗。
注意韵律和语调的把握。
b. 分组进行背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分组并背诵古诗。
4. 创作练习(15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类似古诗的作品。
可以选择特定的主题,或者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5. 欣赏和评析(10分钟)学生朗读、背诵和创作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析。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美和独特之处。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四、教学资源1. 《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诗文;2. 多媒体设备,可播放有关古诗的音频和视频。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创作的古诗作品的水平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古诗,拓宽学生的诗词知识面;2. 开展古诗欣赏活动,邀请专业诗人或文化名人讲解古诗;3. 鼓励学生参与古诗创作比赛或朗诵比赛。
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古诗幼儿教学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代诗歌的兴趣;2. 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想象的能力;3.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境等,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熟练背诵《古诗二首》,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句型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1.默写古诗,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理解诗意。
2.阅读分析,选取一首古诗,让学生分析其意境、修辞手法等。
3.创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古诗知识,创作一首赞美自然或生活的古诗。
4.互相评价,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进行情感教育。
2.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古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古人喜欢用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详细讲解古诗的韵律、对仗、意境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讲解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5.预习下一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注重质量,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2.作业要求清晰明了,让学生明确知道作业的目的和完成标准。
3.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家长参与作业,增进亲子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阅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意境美。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生字、生词,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四)பைடு நூலகம்堂练习
1.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古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内容。
-练习题:“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下面这句诗的平仄、押韵和修辞手法。”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反馈:“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但还有少数同学在平仄、押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2.逐步引导,分层教学
-对于古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从字词解释到句子翻译,再到整体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学习难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讲授新知
1.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平仄、押韵、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具体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
详细内容如下: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古诗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4. 课堂实践:a.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分享。
5.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中的难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二首》2. 内容:a.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两首古诗,并解释诗句中的关键字。
b. 比较《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的写作手法,分析其异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五年级古诗二首教案
五年级古诗二首教案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2.教学难点:深入体会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古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2.导入新课o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关的背景音乐和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o简短介绍古诗的背景和诗人,为学生理解古诗做铺垫。
3.4.自主学习o学生独立朗读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或小组互助解决字词障碍。
o学生尝试理解古诗的大意,标注不懂的地方,准备在小组内讨论。
5.6.小组合作o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个人对古诗的理解,互相答疑解难。
o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
7.8.全班分享与讨论o各小组代表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和讨论中的疑问,全班共同讨论解答。
o教师点评并深入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9.10.拓展延伸o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古诗中某些句子的感受和理解。
o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或创作与古诗主题相关的小短文,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分享和拓展延伸等多种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填空、选择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撰写一篇关于古诗感受的小短文。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短文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1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句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次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句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读诗题,老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
)二、初读古诗,自学检查。
思考:1、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2、诗人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三、深入理解诗句。
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理解“寻”、“闻说”。
理解诗意:“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理解“缘”。
诗人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3、读古诗,说说诗人写这首古诗有什么用意?四、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
六、练习背诵。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一、介绍诗人“苏轼”,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导入新课。
二、解题: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墙壁,西林寺在庐山北麓。
三、理解诗意。
1、横看成岭侧成峰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绘的画面。
3.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1.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王昌龄的诗歌创作。
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教案
举例:介绍李白和白居易的生平,理解他们分别在何种背景下创作了这两首诗。
2.教学难点
(1)意象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举例:《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引导学生理解“明月”和“故乡”的意象,体会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们对《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两首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朗读、感悟,逐渐理解了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但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指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主题,提高课堂效率。
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两首古诗的学习:《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学习两首古诗的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3.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1)古诗朗读与感悟: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举例:《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音韵和谐,感受月夜宁静的意境。
(2)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学习: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汇、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举例:《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习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五年语文电子教案《古诗二首》(1)
体会诗意,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精神。
教学用具
光盘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课题
《古诗二首》
设计者
五.6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学情分析
从情感态度的不同来学习这两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意境中去体会,以达到教学效果。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6)、教师小结。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
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参考
文本)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意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
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晓在线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体会诗人在
诗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四、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马诗
唐朝杜甫唐朝李贺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
由于预习充分课上学生可以完成背诵。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从不同侧面入笔,反映了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通过两首诗歌的对比,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每首诗蕴含的意思以及明白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到“我手写我心”
的写作目的。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和拓展学习方面进行了较好的尝试。
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学生能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受到感染和激励。
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