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文学创作与客家山歌(一)

合集下载

黄遵宪诗与民歌的影响(札记三题)

黄遵宪诗与民歌的影响(札记三题)
惊叹。
转伤离” ,巧借梨与离 的偕 音 ,借分 手前切 梨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郎 品尝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4期
厦 门教 育 学院学报
J undo a n Ed c t n lC H g o r  ̄ fXime u ai a o e e o
V0 . No. 18 4 De . 0 c 2 o6
20 0 6年 1 2月
文便想作这方面 的努 力。

是对 比,即通过 两 种事物 或 当事 人各 方 的 差异 比
其三是 比较法 的综 合运用 。如其 四云 : “ 催人 出门鸡 乱啼 ,送人离别水东西 。挽水西 流想无法 ,从今不养五更 鸡 。 分别 的时 光 ( 啼时 ) 与地 点 ( 沟 旁 ) ” 鸡 水 ,具有 共 性 ,即都 能引起 当事人 的伤感 ;当事人想 消除这两 样事物
眼点 ,颇有生 活气 息。其九云 : “ 第一香橼 ( 谐缘 )第二 莲 ( 谐怜 ) ,第三槟榔 ( 谐宾郎 )个个圆 ( 兼指形 体的 圆 与团圆的圆) ,第四夫容 ( 谐芙蓉 )五枣 子 ( 谐早 生子 ) , 送郎都要得郎怜。 ”则是 以少女 对 美满婚 姻 的向往 ,去博
得情郎的认可。其类 比的基础 ,不是 众少 女 的共 同心 愿 ,
逻辑 即事物 的因果联 系 ,违反逻辑 的情事在现 实中是 难 以存在 的;艺术作 品中的因果关 系 ,同样 有相应 的 内在 规律 ,否则便不会 被受众认 同 ,无法产 生 相应 的感染 力 , 但与普通逻辑有所 不同。 梅州 ( 清代嘉应州 ) 才士 黄 遵宪 是近 代诗 坛 首 屈一 指的大 家 , 的作 品不仅 从历代传 统及西方文化中吸取 了 他
则 ,愿与所 有喜爱 民歌或黄遵宪 的读者共 同评 赏。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

客家 民间文 学诸 多题材 当中蕴 含 了丰 富 的客 家女 性 的婚 恋 、 庭及 其他 的 民俗 思想 , 家 也深 刻折 射 出 客家女 性社 会生存 地位 的深层 意识 。
黄遵宪 不仅 受 中 国 民 间文学 的影 响 , 受 到 也 西 方 民间文 学 的神 话学 的影 响 。他 对 于神话 的研
黄遵宪诗歌 民间创作中的客家 民俗 阐释
周 晓 平 ( 嘉应 学 院客 家研 究院 ,广 东 梅 州 54 1 ) 105
摘 要: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善于取法民间 , 的诗歌 深受客 家民间文学的影响。其 大量诗歌 取材 于客 家 他
民间 , 描绘 了客 家民俗的诸 多方面 , 恋爱、 如 婚姻 等 民俗 风情 。它深刻折射 了黄遵 宪对客 家民俗 的关心与 热
学。
基金项 目: 广东省普通高校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课题项 目(0 Y T 6 1K K 0 )

3 — 6

字 。 因念 彼 冈头 溪 尾 , 挑 一 担 , 日往 复 , 肩 竟 歌 声不 歇者 , 何其 才之 大也 ? ”黄遵 宪 以一种 叙 述 的 口吻推崇 客家 民间 文学 , 这基 本 代 表 了他 的 民间
黄遵 宪对 民俗文 艺 有 着 独 特而 精 到 的见 解 , 对 他
民俗 文艺 的倚重 达到 了相 当的高 度 。他 看 到 了民 俗 思想 的教 育作 用 。他 的诗 歌取 法客家 民间文学
的创作 风格 , 客 家风 土 人 情诸 民俗 进 行 了有 效 对
的 阐释 。
经 出现就 与客家 劳动 人 民产 生 了不解 之缘 。在
行 研究 。从 而否定 了把 神话仅 仅 当作狭 义 的历史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女性的母性意识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女性的母性意识

女性 的最 本质特征 , 即传统 的客家妇女何 以能如 此“ 劳 勤
俭朴 、 淑善 良、 贤 刚健 果 决 ” 笔 者 认 为 , 最 重 要 的原 因 ? 其
风俗 类》 记载了客 家妇 女的勤劳艰辛 :至 其职业 , “ 则以
终 曰跣足 , 田园种 植 , 作者 十 居 七八 .即 以 种稻 言 故 耕 、 之, 除犁田 、 插秧 必用男子外 , 凡下 种 、 田 、 耘 施肥 、 收获等 事, 多用女子。光 、 宣问 , 盛行 种烟 , 多 由女千 料理。种 亦 烟、 晒烟等法 , 往较 男子为 优。其 余种 瓜果 、 蔬 菜等 往 植 事, 则纯由女子任之……各处商店出进货物 , 由此 运 或
在于其 几乎无处不在 的母性 意识。客家女子 的母性意识 通过客家 山歌 代代相传 , 融入一代代 客家女子 的生命 , 成 为这 一民 系女性 的重要特征 。客 家山歌记 载着客家女性 的心灵史 , 折射 出她们开阔而深厚 的母性情怀 。
至彼市 , 所用挑夫 , 女子实居其半 。其 余为人家佣 上供杂 作者 , 多有之 。又有小贩 , 亦 则寡妇或 贫妇为 多。又除 少 母性意识 是女性 特 有的情 感 , 它张 扬高 尚 、 无私 、 神 数富家妇女外 , 无不上山樵 采者 , 所采 之薪 , 自用两 有余 ,
叶 从 容
( 州大学 人文学院 , 东 广 州 500 ) 广 广 10 6

要: 传统 客家 女性 具有 突出 的母性 意识 。客家 女性 以奉献 为核心 , 特 、 重 、 刻 的母 性情 怀 为客 民 系 独 厚 深
的繁 衍 、 展作 出特 殊贡献 , 中国传 统文 化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客 家 【歌是传 统客 家女性 精神 世界 的~面 窗 口 , 发 』 j ・ 展示

客家山歌:《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客家山歌:《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如此 限制 , 故 对歌者须才思 敏捷 。 听 众往往 因此 为歌 者
的才华而佩服得五 体投地 。
歌手成 歌快 速 , 往 往 即 景 即唱 。 客 家 山 区 开 门见
山, 隔 山对歌 , 因而 声调较高, 音域较 宽 . 音韵悠扬 , 意 味 深 长 。 梅 州地 区被 誉 为 “ 山歌 之 乡” , 1 9 5 0 年 代 以 来常 常 举办 “ 山 歌 擂 台” 。
量最 精彩 的便 是客 家情歌 , 它集 中了客 家山歌 的 全 部艺
术成 就 , 代 表了客 家山歌 中最 强 烈 的人 文精神 . 表现 了
客 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 的悲 欢离合和 忠贞不 渝的优 良品
德 。 如 : ‘‘入 山看 到藤 缠树 , 出山 看 到树 缠 藤 ;藤 生树死
缠到死 , 树死藤生死 也缠。 ”
从 语 言风 格看 , 客家山歌使 用的语言通俗 、 直率 、
形 象 、 琅 琅 上 口 . 感 情奔放 、 富于 想 像 , 常 以俗 语 俚 语 入
歌 , 有浓郁的地 方色彩 , 大多来 自下层 民众的口 头用语 ,
散发着泥 土 的芳香。 如 : “ 榄树打 花 花 榄花 , 郎就榄上 妹
16 神州 民俗
智, 给 予高度 的评 价 。
据 专 家学 者考 证 , 客家 山歌继 承了 《诗 经 》十 五 国
风 的风 格 , 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 脱胎 于魏晋
南北 朝乐 府民 歌这个 母 体 , 还 受南方 诸族 民歌 的影 响 ,
从 而 形 成了绚丽 多采而 又 独具一 格 的客家山歌 , 是客 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诗 经 十五 国风 妙 绝古今, 正 以妇 人 女 子 矢 口 而 成 , 使

黄遵宪及其爱国诗

黄遵宪及其爱国诗

中国历代爱国诗词赏析——(清)黄遵宪:《书愤》(选一首) (2011-04-06 13:32:22) 转载▼ 书愤(选一首) (清)黄遵宪 一自珠崖弃①, 纷纷各效尤②; 瓜分惟客听③, 薪尽向予求④。 秦楚纵横日⑤, 幽燕十六州⑥; 未闻南北海, 处处扼咽喉! [题解]中日战争后的若干年间,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获取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 [注释]①珠崖——作者自注:“胶州,古时候有珠崖郡,以产珠得名”,在今海 标 [语译] 签:瓜分全凭他们喜欢, 一个接一个只管予取予求。 回顾从古到今几千年来, 中国的领土遍及一十六州, 没听说过南北海口的咽喉, 竟处处扼制在外人之手! 分享:
黄遵宪及其爱国诗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 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 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 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 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 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 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 《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 世界第一人”。[1]
《书愤》是一组充满忧愤感情的爱国主义诗 篇,作于光绪 二十四年( 1898 ) 。原诗共五首,这里讲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人 怀着十分悲愤的心情, 描写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实: 继德帝国主义强迫租借胶州湾以后,沙俄、 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 纷纷起而效尤,强占中国的领土。同时对丧 权辱国、腐败无能、 任随帝国主义宰割瓜分的满清政府,给予了 尖锐的指责和批判。 这首诗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现实性显示了黄 遵宪“新派诗”的新 风貌。艺术上使事用典,引古喻今,但语言 通俗易懂,并不艰涩, 在平实的风格中表现出诗人深广的忧愤。

客家山歌大全

客家山歌大全

客家山歌大全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承载了客家人的情感、生活、历史和文化。

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旋律、朴实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山歌是不可或缺的,它伴随着客家人的成长、工作、婚嫁、生老病死,记录着客家人的悲欢离合、田园生活和社会变迁。

下面,我们将为您呈现一份客家山歌大全,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份对客家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感悟。

一、《故乡的山河》。

故乡的山河,是我永远的牵挂。

在那里,有青山绿水,有家乡的亲人。

每当我远离故乡,心中总是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山河虽在,故乡却在心中。

二、《客家人的精神》。

客家人勤劳朴实,勇敢坚韧,这是我们的精神。

在山歌中,我们唱响了客家人的精神,歌颂了我们的民族品质。

客家人的精神,代代相传,永远传承。

三、《爱情山歌》。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也是最动人的故事。

在客家山歌中,我们唱响了爱情的甜蜜和苦涩,讴歌了爱情的伟大和纯洁。

爱情山歌,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四、《劳动山歌》。

劳动是客家人生活的主题,也是我们的坚守和奋斗。

在山歌中,我们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赞美了勤劳的客家人民。

劳动山歌,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希望。

五、《客家人的乡愁》。

乡愁是客家人心中永远的话题,也是我们最深沉的情感。

在山歌中,我们述说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客家人的乡愁,是我们永远的心结。

六、《客家山歌的传承》。

客家山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传承中,我们不仅传承了山歌的旋律和歌词,更传承了客家人的精神和情感。

客家山歌,代代相传,永远传承。

七、《客家山歌的魅力》。

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人们。

在山歌中,我们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的魅力和魂魄,领略了客家山歌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

客家山歌的魅力,让我们为之倾倒。

八、《客家山歌的未来》。

客家山歌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翅膀。

在未来中,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客家山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客家文化。

客家民间文学与客籍作家的互动——兼论黄遵宪与客家民间文学的关系

客家民间文学与客籍作家的互动——兼论黄遵宪与客家民间文学的关系

客家劳动人 民朴 实善 良的美德 、 宣扬勤劳致富的 幸福观 、 歌颂客家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 , 这些都是
客 家 民 间文 学经 久不 衰 的主题 。客 家劳 动人 民在 长 期生 活 中所形 成 的是 非 观 、 德 观 以及 许 多 传 道 统 心理 反 映到客 家 民间文 学 的 内容 上形 成一 种 固 定 的情 节要 素 , 如好 心人 因祸得 福 、 穷光 蛋巧 遇仙
中图分 类号 : 2 1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学是 社会 生活 的反 映 。人 民生活是 一 切文
的分野 , 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主体由于社会分工 、 生活际遇 、 文化条件的差异 , 产生不同的世界观 、
审美 观 和 文 学 观 , 用 不 同的 创 作 方 式 , 现 有 采 出
学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而民间文学不仅是比较
接 近 自然 形 态 的 东 西 , 同时 也 是 优 美 的艺 术 品 。
它是哺育作家的保姆。作家的智慧和灵感蕴藏在 人民生活 和人 民创作之 中。在艺术生产 出现 以 前, 民间文学是人 民生活中唯一存在的文学形式 , 千百年以来 , 它以一种 口头的方式记 录了人 民生
产、 生活 与思 想 的历 史 。人 民把 千百 年 来 创 造 的
“ 、雅 ” 俗” “ 之别 的艺术风格。客家民间文学是客 家劳动群众真挚感情的 自然流露 , 主要通过 口头 创作、 口头流传 , 在客家劳动大众生活 中发挥多方 面的作用 , 并且或多或少地渗透和影 响着其它 民
系或 民族 的思 想 与生 活 。客家 民 间神 话 、 家 民 客
语言和真挚 、 优美的诗句给予了作家 ; 人民所创造 的各种 口头文学体裁 , 给作家准备 了活泼多样的 创作形式 ; 人民创作 的内容又为作家文学提供 了 无限丰富 的题材 ; 更重要 的, 人民伴 随着历史 , 在

黄遵宪诗作收入

黄遵宪诗作收入

黄遵宪诗作收入介绍黄遵宪诗作的背景和意义•黄遵宪(779年-831年),唐朝著名诗人之一。

•黄遵宪的诗作以咏物和咏景为主,充满了浓郁的山水意境。

•黄遵宪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黄遵宪的诗作特点1. 咏物诗•黄遵宪擅长以咏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善于通过描写自然界的物象来展示人的感悟和情感。

•他的咏物诗以其细腻而独特的描写方式而脍炙人口。

2. 山水诗•黄遵宪的山水诗以自然界的山水景观为题材,生动刻画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他通过表现山水间的和谐与整体感,传达出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黄遵宪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融入到他的山水诗中。

黄遵宪的代表作品1. 《秋词》•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秋意和哀伤之情。

•黄遵宪通过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和黄叶飘零的壮丽景观,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2. 《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述了夜晚泊船在牛渚江上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古人和历史的思索和追忆之情。

•黄遵宪通过描写江水的波光粼粼和夜晚的寂静,传达出他对历史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感叹。

3. 《夜雨寄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之情和思乡之情。

•黄遵宪通过描写夜雨的萧瑟和孤寂,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黄遵宪诗作的收入与传承1.唐代后期至宋代,黄遵宪的诗歌开始被收入各种选集和文集中。

2.黄遵宪的诗作对于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宋代文人陆游就深受黄遵宪的诗歌启发。

3.在现代,黄遵宪的诗歌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诗歌领域获得了认可。

4.黄遵宪的诗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使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得以延续和传扬。

结语•黄遵宪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意境,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他的诗歌描绘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美丽,却又蕴含着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哲理。

•黄遵宪的诗作将继续为人们所瞩目和赞赏,他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成就将继续影响着后世的诗人和文化。

客家山歌源流新探-精选文档

客家山歌源流新探-精选文档

客家山歌源流新探客家山歌是客家方言地区山歌的总称,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产物,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民歌的“活化石”,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枝奇葩。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历史的活体见证和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而是客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典型代表——梅州客家山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目前学术界关于客家民系及客家山歌的源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客家先民不是中国古代南方的土著人,而是中国古代中原的汉族人,客家民系是中国古中原的汉民与古代南方的土著人长期融合的产物,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民系,并以其独特而自然的方式继承、保留着诸多古中原汉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俗和文化特征。

这是大多数人对客家民系源流的共识。

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重要的精神文化之一,是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即客家先民——我国古中原汉民的不断南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客家山歌的源流自然就蕴藏在客家先民及客家山歌千百年的变迁与流播中。

一、客家山歌源流研究现状综论关于客家山歌的源流问题,客家先贤黄遵宪最早提出来讨论,20多年后客家学早期研究学者罗香林在《粤东之风》中对客家山歌的源流作了初探,40多年以后至今,随着客家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在客家研究论著中,涉及客家山歌源流的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有较为详细的研究,如:20世纪末,温萍在其专著《客家山歌探胜》第一章客家山歌概述中论述了客家山歌的源流、流变;王耀华在其《客家艺能文化》中,从客家山歌的音调出发,以纵向追踪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客家山歌的源流作了较细微的研究。

也有较为概括的研究,如:温萍的《客家音乐文化概论》、杨湘粤的《粤赣闽客家山歌印象》、张志姚《客家山歌概述》、乔建中《南国的牡丹——客家山歌》较早对客家山歌源流方面作了一些概述,叶春生的《岭南俗文学史》、胡希张与余耀南合著的《客家山歌知识大全》、师丹的《闽西南客家山歌概观》、吴永章的《客家文化概说》则较大篇幅地论述了客家山歌的源流概况。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

梅州客家山歌简介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市境内近500万人口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它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并流播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形成民歌中独立的一支。

溯源山歌,即民歌中之一种。

据史料记载,唐代始有山歌之称,而梅州民间流传的歌仙"刘三妹的故事"也发生在唐代神龙年间,可知客家山歌之盛行,正是其时。

客家山歌深受春秋末年成集的《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影响,后随客家人的迁徙,受畲、瑶等土著人的歌谣的影响。

梅州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衍,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

它的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国风"和"吴歌"的余韵。

艺术特色梅州客家山歌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歌中独立的一支,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世代相传,主要以"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双关、重叠等手法。

客家山歌基本是四句七字体,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曲调丰富,大致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其腔调共有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

梅州客家山歌还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心声,客家山歌作为一种民系文化,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的特点,它作为民间媒介的时尚广播,传递的是时代的心声。

经过其不断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情歌的数量最多,内容最精彩,文学价值也最高。

除"情歌"之外,尚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调"等,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反映了社会历史的进程,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摒弃。

黄遵宪文学创作与客家山歌

黄遵宪文学创作与客家山歌

黄遵宪文学创作与客家山歌[论文关键词]黄遵宪;客家山歌;嘉应州;客家风情[论文内容提要]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光芒的一生,除诗作外,还辑录整理了许多客家山歌,并用客家山歌的形式,描绘了他的家乡嘉应州(今梅州市)的风俗民情。黄遵宪不断创作和整理的客家山歌及描绘的客家风情,对研究民间风俗,丰富民间文学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黄遵宪生长在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山歌之乡。客家民谣、山歌,是客家人抒发自己感情的一种最重要的文艺形式。他的家庭是封建时代的书香门第,曾祖母李氏和母亲吴氏,都出身于封建官僚知识分子的家庭。尤其是曾祖母李氏是民间文学爱好者。黄遵宪在咿呀学语时,李氏就对他口授民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1]黄遵宪的家距梅江不过百步,面前是禾田、鱼塘、瓜田、芋区,侧后是丘陵、山川、竹林、果园、牧童、樵妇、农民、篙工、船老汉终日往来不绝,嗨呀嗨呀的劳动号子夹着山歌声,时时穿过树梢,响彻峰峦起伏间,长林浅水处,充满泥土芬芳。客家山歌是一朵淋浴山乡风俗的奇葩。客家山歌的声音经常进入黄遵宪的耳际。黄遵宪从小就受到了客家民谣、山歌的感染和熏陶。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被公认为晚清诗界的一面旗帜,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多数重大历史。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诗作与“一把芝麻撒上天,客家山歌万万千,唱日唱夜唱唔(不)尽,唱年唱月唱唔完。〞[2]的客家山歌严密相连。他创作和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客家山歌,描绘了他家乡的风俗民情,倾注了他对故土的浓重感情。故土山歌对他的诗作也影响极大。一“我手写我口〞的理论由于黄遵宪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他不可能不走科举的道路。黄遵宪在参加第一次乡试失败后,写下一组?杂感?诗,其中“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假设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3]在这些诗里,他从对自己应试的疑心,开展到对八股取士和科举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黄遵宪在这里提出了他的进化史观,认为今由古开展而来,今也会开展为古,今不必卑,古不必尊。世俗儒生埋首于故纸堆中,垂涎于古人的糟唾,完全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黄遵宪大胆地提出了“我手写吾口〞的理论,不受古人的拘牵束缚,要以“流俗语〞入诗。一方面大量创作客家山歌,另一方面认真辑录整理客家山歌,来展现客家民间生活情景。黄遵先因在外为官多年,时间越长,接触他国风情越多,就越思念故土,耳际间时或出现“嗬嗨!有好山歌呀,溜呀溜等到来哟〞[4]的山歌调,诗人认为山歌是自然界发出的美妙的声音,是纯朴民情的真实表现,是客家山民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诗人的?人境庐诗草?收山歌九首,其小序说:“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志。〞[5]黄遵宪法对客家山歌这一民间艺术,不仅竭力推崇、高度评价,而且亲自辑录整理民间歌谣,现存有?山歌?十五首。还有用山歌体写的一些竹枝词和新诗,特别是他用客家山歌口吻写成的叙事诗组诗?新嫁娘?(52首),在当时轰动诗界。他用大量的客家山歌,来展现客家人民劳动、时政、仪式、情感、消费、过番、历史、传说等风俗情景,如他所写客家山歌对唱时的情景更加是如在目前,“一声声道妹相思,夜月哀袁和?竹枝?。欢是团聚悲是别,总应肠断妃呼唏。〞诗人认识到山歌是劳苦群众抒发悲欢离合思想感情的东西。2.现展客家妇女别具特色的生活画卷黄遵宪的客家妇女诗主要在?山歌??新嫁娘诗??已亥杂诗??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送女弟??寄女??邻妇叹??五清道中作?中,共约八十多首。在这些诗篇中,诗情的笔触伸进客家妇女的生活层面,赞颂了她们刻苦耐劳、简朴质实的优良品质。黄遵宪吟咏了客家妇女的辛勤劳作,表现了客家妇女的自然安康美。客家人多住在偏远山区,由于土瘠民贫,山多田少,因此男儿多抱四方之志,或读书或远涉重洋,找寻生活出路。这样,生活重担就落在了客家妇女身上,妇女在整个家庭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汝我张黄家,颇亦家不贫。上溯及太母,劬劳无不亲。〞“靡密计米盐,辛劳种瓜壶。〞[6]无论粗工细活都亲力亲为,“客民例操作,女子多苦辛〞。亲手抚育儿孙。“太婆每出入,笼东柱杖,后来杖挂壁,时见垂帷帐。〞[7]表现客家妇女老骥伏枥,至死方休的品德。因此诗人深情赞道:“太母持门户,人言胜丈夫。〞“盛妆始脂粉,常饰惟纂巾。〞客家妇女直接参与劳动,服饰朴素。传统客家妇女平日的装束是“纂巾〞,也就是“围身裙〞,天然去雕饰,崇尚自然美。客家妇女无缠足的弊习,崇尚安康美,诗人在诗中赞道:“笑谓蛮方人,半是赤足仙,新样尖头鞋,略仿浮海船,上绣千鸳鸯,下刺十丈莲,指船在如许,伸脚笑欲颠。〞[8]在黄遵宪的仿山歌体诗中,展现了客家妇女对亲人奋勇领先、仁慈厚爱,表达人情美、人性美。这里有上对下的关心:“母在婆最怜,刻不离左右〞,“因裙便异带,将缣难比素〞,“阿母性慈祥,爱汝如珍珠。一日三摩挲,未尝离须臾〞。“大母向母怀,伸手抱儿去,从此不分开,一日百摩抚〞;对待嫁女是“行行手中线,离离五色丝,一丝一泪痕,线短力既疲。〞送嫁时更是:“今日送汝去,执手劳蜘厨。〞有下对上的孝敬:“展转干捶腰,殷殷春雷响。〞有姑嫂姊妹的融哈友爱,如“阿嫂笑郎学精灵,阿姊笑侬假惺惺。笑时定要和郎赌,谁不脸红谁算赢。〞[9]客家妇女还成为儿童的启蒙教师,她们言传身教,口授至今仍流传在客家地区的?月光光?等益智童谣对儿童进展潜移默化的教育。[10]这些都表现了黄遵宪对他曾祖母教导的深情回忆。黄遵宪仿山歌体诗表现了客家妇女质朴安康的情感民办和浓烈的爱情观。她们无视封建束缚,大胆追求幸福爱情。“人人要结后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这情感是何等大胆,何等浓烈!“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反映了离别带给客家妇女精神上的痛苦及无奈,归咎到鸡身上:“送郎送到牛角山,隔山不见侬自还,今朝行过记侬恨,牛角仍然弯复弯。〞多么缠绵幽怨。“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没人知。因为别离故亲切,谁知亲切总伤离。〞(?山歌?)这就是忠于情却苦于情。即使这样,她们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坚贞不渝。她们守望家园,默默盼望亲人回来,如“邻家带得书信归,书中何字侬不知。等侬亲口问渠去。问他比侬谁瘦肥。〞“自煮莲羹切藕丝,待郎归来尉郎饥,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山歌?)客家地区由于地瘠民贫,男子长大后无钱娶妻,于是有抱养童养媳的风俗。在黄遵宪的诗中也有反映抱养媳妇的风俗,如“反哺难期妇乳姑,系缨竟占女从夫。双双锦褓鸳鸯小,绝好来陈嫁娶图。〞[11]女婴下地,父母无法养育,便四处打听有无适宜的人家把她推出去,生得男孩的人家,那么抱一个别人不愿养育的女婴与自己的男孩同哺乳,长大后成为男孩的媳妇。这就是所谓“童养媳〞。“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头侬自怜。记得初来同食乳,同在阿婆怀里眠。〞[12]描写出了童养媳的形象。又如“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揽你上眠床,等到郎大妹又老,等到花开叶又黄〞中可略见一斑。我们不能敬同诗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古朴的风俗的看法,而应透过这美妙的面纱下看到重男轻女封建思想造成的罪孽,它剥夺了多少青春少女对人生的美妙愿望。3.描绘了客家男子远涉重洋辛苦谋生的生活与客家人的婚姻风俗嘉应山地,土瘠产薄,海道开通后,客家人为寻找生活出路到南洋谋生的一年比一年多,这就是客家人称为的“过番〞。“海国能医山国贫,万元荷锸转金轮,最怜一二髯客,手举扶余赠别人。〞[13]黄遵宪的?番客篇?以很大的篇幅描写了“番客〞们在当地创业、生活的情景,堪称南洋华侨历史的缩影。“当我鼻祖初,无异五丁凿。待世务六叶,略如华覆萼〞、“虽那么有室家,一家付漂泊〞,表现了“番客〞们,创业艰辛,处处足迹处处泪。“去者鹊绕树,居者燕雀墓,但是黄面人,无罪亦掠〞,描绘了他们累受欺凌。又如“絮棉吹入化春衣,渡海山薯足疗饥。一任转输无内外,物情先见大同时。〞[14]表现了“番家史〞远赴海外,也带回了海外物产文化的交流,无疑是有进步的成分。婚姻礼俗与其他风俗一样,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黄遵宪诗中对这些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街头锣鼓冬冬打,打着中心只说郎〞,展现的是一幅客家迎亲娶嫁的场景图,也表现出客家儿女追求美满婚姻的美妙愿望,同时将待嫁女儿思春的思想感情用几句诗充分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他的被称为“乡情长卷〞的?新嫁娘诗?,以淋漓的笔墨刻画了婚礼全过程:如换帖订婚“前生注定好姻缘,彩盒欣将定帖传,私展鸾书偷一笑,个人与我是同年〞;出嫁仪仗“烛影花光耀数行,香车宝马陌头忙,红裙一路人争看,道是谁家新嫁娘〞;如闹洞房“洞房四壁沸笙歌,伯姊诸姑笑语多,都是一声恭喜也,明年先抱小哥哥。〞就很优美,而且拜堂成亲的第二天,新人还要“香糯霏屑软于棉,纤手搓来个个圆,玉碗金瓯分送后,大家齐结好姻缘〞,这是新嫁娘生活的第一课,与人友爱;添子后的第二春还有“赏灯〞的风俗,“华灯挂壁祝添丁〞这热闹非凡的景象,黄遵宪诗中都有生动的描绘。 4.表达了客家人重谱牒、设祠堂,迷信风水等人文风俗嘉应州人历来重礼教、敬祖睦宗思想浓重,在岭南各县的各姓人民都在口头或宗谱上把们们的祖宗追溯,不管大姓小姓都有祠堂,一村之中分族而居,必有家庙,也就是祠堂。假如如今只要到客家人聚集地一游,都还能看见“太原堂〞、“桂竹园〞、“汾阳堂〞等屋名。黄遵宪在乡日久,他的诗记载着好些客家的礼俗。在祭祠时祖宗的顶礼膜拜,“爆竹响墓背,墓前纸钱烧,打鼓唱迎神,红毡齐泥首。上天燃红香,中间酌黄酒。青箬包黍棕,紫丝络莲藕。大父在前跪,诸孙跪在后。森森排竹笋,依依伏杨柳。〞他的诗作中还写了不少扫墓的风俗,“曙壳漫山纸蝶飞,携稚扶老话依依,红罗树影铜萧响,知是谁家扫墓归。〞[15]尤为突出的是,由于客家人有很强的念根意识,他们时刻不忘祖辈,或许是期盼某一天在能重回故土,在迁移中把他们的先辈的骨骸装进陶制“金婴〞、“金盎〞背走,可能是使祖辈能落叶归根。因此客家人有取骸改葬,并请风水先生看墓穴的风俗:“枯骨如龟误吉凶,狐埋鸠占不相容。一年讼牒山积,不为疑龙即撼龙。〞[16]在此诗?自注?中诗人认为:“溺于风水祸福之说,讼狱极多〞。因此,封建时代的客家地区,因争葬地或建墓地即所谓做“风水〞带来的相当多诉讼械斗事件,可见,在旧社会客家人的封建迷信思想是较为严重的。由于迷信,客家人就连生孩子也诸多忌讳之事,如迷信胎神,“日问神游到何处,佛前别供处胎经〞[17],“好问花神密祈祷,嘱郎明日去烧香〞。[18]以上诗歌,及山歌体,既表现了黄遵宪浓浓的故篆情,又表现了客家民风的纯朴。二客家山歌是口头创作和承传的歌谣,艺术技巧和方法多样。黄遵宪在创作诗歌和辑录客家山歌中,认真汲取了客家山歌的技巧和方法。黄遵宪的诗作中,不少是深化浅出,言意较为粗浅示,诗语较近于白话体,正如他说的:“山歌每以方言设喻或作韵〞,如:“前生注定好姻缘,彩盒欣将定帖传,私展鸾书偷一笑,个人与我是同年。脉脉春情琐两眉,阿侬刚及破瓜时;人来偶语郎家事,低乡红鞋佯不知。〞[19]描写了姑娘出嫁之前的心情,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视其貌的感觉。又如“洞房四壁沸笙歌,伯姐诸姑笑语多,都叫一声‘恭喜也,明年先抱小哥哥’。酒阑人静夜深时,闻道郎来佯不知;乍整钗头还理鬓,任他催唤故迟迟。〞[20]描写了新婚夜“闹洞房〞前后的情况,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还有“私将香草佩宜男,自顾腰围自觉惭;形迹怕被同伴睹,见人成心整罗衫。报产麟儿寝床。一时欢笑到重堂;锦绷抱向怀中看,道似阿爷还似娘?〞[21]写出了怀孕到生子的心情,真是别开生面。综观?新嫁娘诗?52首,几乎全用客家山歌口吻写成,全诗口语化,方言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真让人觉得像过去客家人新嫁娶前后的一套风俗画。类似这种民歌风、竹枝词和新派诗,也从客家山歌中汲取了许多巧妙的技法。黄遵宪辑录整理的正统?山歌?现留存的只有十五首,已有百年之久,一直传送至今,历久不衰,其艺术魅力之大,其原因是汲取了客家山歌的艺术技巧和方法。其一,情真意切,纯朴无华。如“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西流想方法,从今不养五更鸡。〞极为通俗,喻物自然,把“鸡〞比作时钟,童臾触目,了如指掌。嘉应州地处粤东,四面环山,土瘦人穷,出洋谋生者,络绎不绝。过去老百姓没有时钟,人们往往白天看太阳位置,晚上听鸡啼的方法来判断时刻。这首山歌是说过番的人鸡啼就要起床,搭船从水路经梅城、丙村、松口往汕头出海而去南洋,要河水西流是无法的,要留住亲人不走,只有“不养五更鸡〞,是写送人往南洋的山歌。先写情,后写景,可谓水乳交融。还有“人人要结后生缘,侬要今生结眼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自剪青丝打作条,送郎新手将纸包;假如郎心止不住,请看结发不开交〞。前一首写情人相谈,形影不离,忠于爱情,永不别离的情景;后首写结发夫妻,即将离别,在家妻子,怕夫远走被抛弃,剪下一束头发,给夫随身纪念。这两首爱情山歌,同样表达情绵绵,意切切,真情实感,铭记心中。其二,巧用双关,令人叫绝。巧妙地运用双关语,是客家山歌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黄遵宪辑录的十多首客家山歌,妙用双关,独树一帜,从而使山歌显示得格外幽默,格外引人传颂。他辑录的“第一香橼第二莲,第三槟榔个个园;第四芙蓉五枣子,送郎都要得郎怜〞这首山歌,在四句中的前三句,每句用了二个双关语,共六个双关语巧用在里面。第一句中的“香橼〞谐上缘,“莲〞谐恋;第二句中的“槟榔〞谐畀郎(即给郎),“圆?〞谓团聚;第三句中的“芙蓉〞谐夫荣,“枣子〞谐早子,都用得非常自然,也极富诗意,不愧为双关语的范例。这首语带双关的山歌,清白含蓄,把一个客家姑娘对情人的恋爱,对幸福的追求,对婚后生活的憧憬,都准确地表达出来,饶有兴味。劳动群众的语言,劳动群众的智慧,令人惊叹!其三,托物起兴,谐间取义。如“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没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离〞。开头两句正说出了“梨〞(离)就“心中有病没人知〞的心理状态。后两句妙语连珠,“梨〞和“亲切〞圆环反复,谐音取义,把本来只是“亲手刀切梨〞的一件生活小事,使感情深沉炽热的一对情人,敏感地和即将发生的伤心事——“别离〞联络起来,激发无限的心灵痛苦。其四,善用比喻,动之心情。比喻的目的在于要把所写对象的本质或现象、神态,更形象地刻画了出来,这是客家山歌最常用的手法。黄遵宪极善用比喻,使山歌给人以更深化的印象,并能增加山歌的情趣,使之更有艺术魅力,更能吸引人。他辑录的“见郎消瘦可人怜,劝郎莫贪欢喜缘。花房蝴蝶抱花睡,可能安睡到明年〞。“人道风吹花落地,侬要风吹花上枝。亲将黄蜡粘上去,到老终无花落时〞24两首山歌。前一首用蝴蝶抱花睡,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比喻对爱情不忠贞,喜新厌旧。后一首把“花〞象征着美妙事物,象征幸福的爱情。总之,黄遵宪亲自创作和辑录的山歌的艺术特色,对其后来产生“别创诗界〞的志愿产生了深化的影响。尤其是“首仿山歌风格〞,写出了许多“不拘一格,不名一体〞的新派诗,并描绘了客家风情,对研究客家民俗有重要作用的民间文学——山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参考文献][1][4]杨天石.黄遵宪[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213.[2][3][5][24]叶云章,黄火兴.客家山歌[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154.154.58.162.[6]黄遵宪.送女弟[M].人境庐诗草(卷一),14.[7][13][15][16][18][19]黄遵宪.已亥杂诗[M].31.23.69.74.102.[8][9][10][11]近世爱国志士歌.人境庐诗草:卷三[M].[12][17]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已亥杂诗(第三十五首.明请诗文研究资料选辑[M].苏州大学中文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198.[14]山歌•嫁郎.感事.人境庐诗草:卷九[M].[20][21][22][23]黄遵宪.新嫁娘诗.已亥杂诗自注.人境庐诗草:卷九[M].。

客家山歌——精选推荐

客家山歌——精选推荐

客家山歌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

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

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

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

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

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

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

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社会背景及历史因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

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下列四种原因: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在长期的山间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是预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韵的言词,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较为完备而普遍的民俗娱乐,平时抑制的情感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

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

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

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

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

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承平以来二百年,不闻鼙鼓闻管弦。

呼作花王齐下拜,至夸神国尊如天。

当时海外波涛涌,龙鬼佛天都震恐。

欧西诸大日逞强,渐剪黑奴及黄种。

芙蓉毒雾海漫漫,我自闭关眠不动。

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

我闻桃花源,洞口云迷离。

尘心未断俗缘在,刘郎他日重还期。

君看番舶苛禁时,无人敢作登临意。

山头化石今尚在,海枯石烂情无移。

何况梯航通七万里,有谁不愿观光私。

归来重顾樱花下,欲诉此怀谁与知。

金樽清酒斗十千,落花饮罢飘风旋。

一百五日雨过时,二十四番风信传。

树底迷楼画里人,金钗沽酒醉余春。

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十里尘。

天涯胡骑如云集,城门大闭乌惊飞。

连宵烽火照山海,积雪皑皑几尺围。

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饥。

手挽长条一叹息,太平时节乱离悲。

赏樱士女群相招,朱轮宝马车萧萧。

八重樱下埋香骨,百褶裙边卧锦貂。

合歌万叶写新声,缠头百万轻于毛。

宁知一曲琵琶恨,换得胡儿出塞行。

世间万事纷如毛,樱花节物亦全抛。

空有春风无主者,依然三月艳阳高。

鹤归华表应千劫,人去桃源路万重。

永与春风夸烂漫,可怜薄命怨东风。

有人占尽三春色,曾见谁输双玉钟。

送春呜咽难为别,还是东洋住得侬。

客家民歌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的影响

客家民歌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 朱银锦
作者机构: 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广东梅州514015
出版物刊名: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页码: 66-69页
主题词: 黄遵完 我手写我口 客家民歌 客家山歌
摘要: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宪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客家山歌歌词书本大全经典客家山歌.doc

客家山歌歌词书本大全经典客家山歌.doc

客家山歌歌词书本大全经典客家山歌.doc客家山歌歌词书本大全经典客家山歌神光山上搭歌台,客家山歌特出名,客家山歌远传扬,山歌紧唱紧新腔,(1)引歌男女歌手逞歌才。

山歌好比汀江水,条条山歌有妹名,条条山歌有妹份,条条唱出情意长,句句唱出郎心事,唱出日头对月光,唱出麒麟对狮子,源远流长滚滚来。

一条冇妹唱唔成。

声声唱出妹心肠。

唱出金鸡对凤凰。

月光冇火样柬光,岭岗顶上种芙蓉,(2)赞美井里冇风样柬凉,妹子今年十八岁,身上冇花样柬香。

唔曾淋水叶柬浓,这个阿妹样柬好,唔曾食酒面绯红。

妹子生得凤凰身,妹子生得好人才,血来。

阿妹人才盖一村,标致妹子观音身,阿妹生得真真靓,妹子生得系苗条,阿妹生得白漂漂,妹子生得静柔柔,人才又好又大方,桐树打子桐叶遮,亲哥英俊妹斯文,闻)。

老妹生得真斯文,魂。

妹子好比月鸽形,食尽生果唔当梨,三步行来两步停,墙内种花墙外开,心想上天天又高,初来山上铲草皮,阿哥人才难得有,门前桐树开白花,一树杨梅半树花,日日落雨望天晴,蝴蝶采花入花园,急水撑船难上滩,日头一出红啾啾,白鹤落田脚柬长,妹爱连郎莫怕羞,一心想同妹交情,眼角尖尖会割人,好比六月狗爪豆,唔曾浸净会魂人。

哪边风水管下来,眼拐(波)打来镰刀样,割人心肝冇两排牙齿白如银。

讲话好比黄莺叫,走路好比风送云。

尔话冇情又有情。

斜眼看人唔开口,乌云映日热死人。

相貌又好又后生。

好比十五月光样,哪有缺角被郎嫌。

头上梳等招郎毛,看到哥来笑一笑,未曾开口面先烧。

矮唔矮来高唔高。

牙齿好比高山雪,歌声好比画眉鸟。

低头微笑半含羞。

含蕊鲜花娇又嫩,样般怪得阿哥求。

阿妹头上桂花香。

牙齿好比瓜仁样,面貌好比观音娘。

妹子出门凉帽遮,风吹凉帽叶叶转,眼线打来牡丹花。

十八铜钱两份摆,阿哥九文妹九文(久洋毡遮卵盖一春(村),红糟拿来煮豆腐,又红又白得人厉害就在眼珠仁,上上下下斜眼看,热死几多风流人。

看尽妹子唔当尔,赤蘖打花千百朵,唔当蔷薇开一枝。

(3)开口难一心想同妹交情,新打剪刀难开口,六月火炉难近身。

古代爱情诗词《》山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山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山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催人出门鸡乱啼。

送人离别水东西。

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

黄遵宪的家乡广东嘉应州(今梅县)是著名的山歌之乡,当地山歌多是青年男女倾吐爱慕之情的心声。

由于自幼耳濡目染,黄遵宪对家乡的山歌极为喜爱,晚年于伦敦驻英使馆参赞任上整理旧作时,特意精心拟写《山歌》十五首以寄托思乡之情。

《人境庐诗草》刊本今存九首,这里选录的是第四首。

《山歌》组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首诗辗转相联,以少女的口吻,细腻传神的刻画了女孩家在恋爱中的各种心境。

如其一写忆郎不见的痴心,其二写愿与情郎长相厮守的意念,其三写不得不分别的惆怅,其五则写接到情郎书信的娇嗔……联系前后几首诗,可知本诗写的是对离别情境的追怀与感伤。

离别确实令人伤感,尤其是恋人之间的离别最让人难以忍受,屈原将此看作人间最大的悲哀,曾发出“悲莫悲兮生别离”(《九歌·少司命》)的叹息。

本诗寓离情于流水,迁别恨于晨鸡,将女主人公的感伤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精妙喻写,乍读纯系写实。

送行时,人们常常于山前水边分手,流水的去而不返,自然会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万般无奈;黎明报晓的晨鸡,则常常惊扰情人的好梦,为了能与心上人多团聚一会儿,恨不得听不见鸡鸣也是极其自然的心理。

诗中所写,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实境真情,读来亲切朴实,似乎是从生活经验中直接提炼出来的。

其实,寄意流水与迁恨晨鸡这两种意象均有出处。

汉乐府民歌《白头吟》早已有寓离情于流水的描写:“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南朝民歌《读曲歌》也早已有迁别恨于晨鸡的抒发:“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山歌》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将这两种意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而且通过这两种意象的有机组合,将无奈的心绪与强烈的欲求渲染得更加浓炽。

流水既无法挽回,那就只好不再喂养报晓的晨鸡了;听不到“五更鸡”的啼鸣,分别的时刻不就可以宕后一些了吗? 诗中这两种意象的抒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表无奈,一诉欲求,前者被动,后者主动,但都突出了一个主调——不愿与情人离别。

刍议黄遵宪与客家山歌

刍议黄遵宪与客家山歌

作者: 钱岩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1-111页
主题词: 客家山歌;黄遵宪;中国;近代史;政治活动家;爱国诗人;生活阅历;社会内容;诗歌创作;
客家文化;理论思维
摘要:黄遵宪是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

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位走在时代前面,对我国近代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人物。

百年回望,这位前贤顺利时虚怀若谷、不骄不躁;逆境中充满自信、不卑不亢。

他思想先进,视野广阔,加之丰富的生活阅历,赋予他的诗歌创作以丰富的社会内容。

他生于山歌之乡嘉应,儿时便感受着客家文化的熏染,所以他对客家山歌有着深沉浓重而又难以割舍的情结。

在他的山歌作品中,活用口语和新名词,化深邃的理论思维以通俗的语言廓清。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周晓平【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摘要】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善于取法民间,他的诗歌深受客家民间文学的影响。

其大量诗歌取材于客家民间,描绘了客家民俗的诸多方面,如恋爱、婚姻等民俗风情。

它深刻折射了黄遵宪对客家民俗的关心与热爱,反映了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民间理念。

%The poetry of Huang Zunxian is good at extracting method of folk, His poems is affected by Hakka folk literature, his many poems was drawn on the hakka folk , describes the many aspects of hakka folk , Such as love, marriage customs etc. It reflect deeply of hakka folk care and love of HuangZunxian, reflects the poetry of Huang writing folk concept.【总页数】5页(P36-40)【作者】周晓平【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09【相关文献】1.黄遵宪诗歌创作“歌谣化”的现代阐释 [J], 周晓平2.世界视野与忧世情怀——黄遵宪诗歌创作的现代阐释 [J], 周晓平3.谈客家民间文化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以粤东客家民俗"打莲池"为例 [J], 曹德祺4.谈客家民间文化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以粤东客家民俗“打莲池”为例 [J], 曹德祺5.民歌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的影响 [J], 臧慧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人故事:从民歌里吸收营养

名人故事:从民歌里吸收营养

名人故事:从民歌里吸收营养名人故事:从民歌里吸收营养广东梅县,人杰地灵。

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就出生在这里。

黄遵宪的曾祖母粗通文墨,背得不少儿歌和古诗。

黄遵宪刚会说话,就跟着她老人家学唱儿歌《月光光》:“月光光,秀才娘。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

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

长个拿来炒酒食,短个拿来娶姑娘。

”这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在黄遵宪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极深的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有意识地学唱民歌。

只是在武昌起义爆发初期,袁世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剿灭革命军实在是易如反掌。

因此袁世凯在决定奉旨出山后,并没有急着上战场,而是同清廷谈起了条件。

有一次,他碰见两个穷苦人,一面打着拍子,一面唱着《乞儿歌》:“一天只有十二时,一时只走两三间,一间只讨一文钱,苍天苍天真可怜!”黄遵宪听了,潸然泪下,马上送给讨饭人一百文钱,并安慰了他们一番。

回到家里,他凭着记忆,把这首民歌工工整整地抄在了本子上。

由于受民歌的影响,黄遵宪小小年纪己能写出一手好诗。

有一天,老师出了个题目:《一路春鸠啼落花》,让遵宪写诗。

他来得也真快,随即应声答道:“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老师听了又喜又惊,第二天又出了个题目:《一览众山小》。

遵宪挥笔写道:“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破题这两句就气概不凡。

对此,项羽的干爹范增却不认同。

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先是个贪财好色的混混,入关后却秋毫无犯,肯定憋着什么坏。

我曾让人给他相过面,此人有天子相,将来是跟我们争天下的劲敌,应该尽早除掉,免留后患。

”两人商定在明天的酒宴上派项庄刺杀刘邦,并在帐外安排刀斧手,不留一个活口,项羽答应依计行事。

他从参与并制作《午间半小时》,到策划并主持《实话实说》、《小崔说事》、《小崔会客》、《电影传奇》、《我的长征》等,在以一个个突破、一档档精品节目带给中国广播、电视新气息的同时,也以自己饱含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精神,赢得社会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遵宪文学创作与客家山歌(一)
论文关键词]黄遵宪;客家山歌;嘉应州;客家风情
论文内容提要]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光辉的一生,除诗作外,还辑录整理了许多客家山歌,并用客家山歌的形式,描绘了他的家乡嘉应州(今梅州市)的风俗民情。黄遵宪不断创作和整理的客家山歌及描绘的客家风情,对研究民间风俗,丰富民间文学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黄遵宪生长在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山歌之乡。客家民谣、山歌,是客家人抒发自己感情的一种最重要的文艺形式。他的家庭是封建时代的书香门第,曾祖母李氏和母亲吴氏,都出身于封建官僚知识分子的家庭。尤其是曾祖母李氏是民间文学爱好者。黄遵宪在咿呀学语时,李氏就对他口授民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1]黄遵宪的家距梅江不过百步,面前是禾田、鱼塘、瓜田、芋区,侧后是丘陵、山川、竹林、果园、牧童、樵妇、农民、篙工、船老汉终日往来不绝,嗨呀嗨呀的劳动号子夹着山歌声,时时穿过树梢,响彻峰峦起伏间,长林浅水处,充满泥土芬芳。客家山歌是一朵淋浴山乡习俗的奇葩。客家山歌的声音经常进入黄遵宪的耳际。黄遵宪从小就受到了客家民谣、山歌的感染和熏陶。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被公认为晚清诗界的一面旗帜,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多数重大历史。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诗作与“一把芝麻撒上天,客家山歌万万千,唱日唱夜唱唔(不)尽,唱年唱月唱唔完。”2]的客家山歌紧密相连。他创作和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客家山歌,描绘了他家乡的风俗民情,倾注了他对故土的浓厚感情。故乡山歌对他的诗作也影响极大。

1.大胆地提出并勇于实践“我手写我口”的理论
由于黄遵宪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他不可能不走科举的道路。黄遵宪在参加第一次乡试失败后,写下一组《杂感》诗,其中“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3]在这些诗里,他从对自己应试的怀疑,发展到对八股取士和科举制度进行猛烈抨击。黄遵宪在这里提出了他的进化史观,认为今由古发展而来,今也会发展为古,今不必卑,古不必尊。世俗儒生埋首于故纸堆中,垂涎于古人的糟唾,完全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黄遵宪大胆地提出了“我手写吾口”的理论,不受古人的拘牵束缚,要以“流俗语”入诗。一方面大量创作客家山歌,另一方面认真辑录整理客家山歌,来展现客家民间生活情景。黄遵先因在外为官多年,时间越长,接触他国风情越多,就越思念故乡,耳际间时或出现“呵嗨!有好山歌呀,溜呀溜等到来哟”4]的山歌调,诗人认为山歌是自然界发出的美妙的声音,是纯朴民情的真实表现,是客家山民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诗人的《人境庐诗草》收山歌九首,其小序说:“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志。”5]
黄遵宪法对客家山歌这一民间艺术,不仅极力推崇、高度评价,而且亲自辑录整理民间歌谣,现存有《山歌》十五首。还有用山歌体写的一些竹枝词和新诗,特别是他用客家山歌口吻写成的叙事诗组诗《新嫁娘》(52首),在当时轰动诗界。他用大量的客家山歌,来展现客家人民劳动、时政、仪式、情感、生产、过番、历史、传说等风俗情景,如他所写客家山歌对唱时的情景更加是如在目前,“一声声道妹相思,夜月哀袁和《竹枝》。欢是团圆悲是别,总应肠断妃呼唏。”诗人认识到山歌是劳苦大众抒发悲欢离合思想感情的东西。
2.现展客家妇女别具特色的生活画卷
黄遵宪的客家妇女诗主要在《山歌》《新嫁娘诗》《已亥杂诗》《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送女弟》《寄女》《邻妇叹》《五清道中作》中,共约八十多首。在这些诗篇中,诗情的笔触伸进客家妇女的生活层面,赞颂了她们刻苦耐劳、俭朴质实的优良品质。
黄遵宪吟咏了客家妇女的辛勤劳作,表现了客家妇女的自然健康美。客家人多住在偏远山区,由于土瘠民贫,山多田少,因此男儿多抱四方之志,或读书或远涉重洋,找寻生活出路。这样,生
活重担就落在了客家妇女身上,妇女在整个家庭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汝我张黄家,颇亦家不贫。上溯及太母,劬劳无不亲。”“靡密计米盐,辛劳种瓜壶。”6]无论粗工细活都亲力亲为,“客民例操作,女子多苦辛”。亲手抚育儿孙。“太婆每出入,笼东柱杖,后来杖挂壁,时见垂帷帐。”7]表现客家妇女老骥伏枥,至死方休的品德。因此诗人深情赞道:“太母持门户,人言胜丈夫。”“盛妆始脂粉,常饰惟纂巾。”客家妇女直接参与劳动,服饰朴素。传统客家妇女平日的装束是“纂巾”,也就是“围身裙”,天然去雕饰,崇尚自然美。客家妇女无缠足的弊习,崇尚健康美,诗人在诗中赞道:“笑谓蛮方人,半是赤足仙,新样尖头鞋,略仿浮海船,上绣千鸳鸯,下刺十丈莲,指船在如许,伸脚笑欲颠。”8]
在黄遵宪的仿山歌体诗中,展现了客家妇女对亲人奋勇当先、仁慈厚爱,体现人情美、人性美。这里有上对下的关怀:“母在婆最怜,刻不离左右”,“因裙便异带,将缣难比素”,“阿母性慈爱,爱汝如珍珠。一日三摩挲,未尝离须臾”。“大母向母怀,伸手抱儿去,从此不离开,一日百摩抚”;对待嫁女是“行行手中线,离离五色丝,一丝一泪痕,线短力既疲。”送嫁时更是:“今日送汝去,执手劳蜘厨。”有下对上的孝敬:“展转干捶腰,殷殷春雷响。”有姑嫂姊妹的融哈友爱,如“阿嫂笑郎学精灵,阿姊笑侬假惺惺。笑时定要和郎赌,谁不脸红谁算赢。”9]
客家妇女还成为儿童的启蒙老师,她们言传身教,口授至今仍流传在客家地区的《月光光》等益智童谣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10]这些都表现了黄遵宪对他曾祖母教诲的深情回忆。黄遵宪仿山歌体诗表现了客家妇女质朴健康的情感民办和浓烈的爱情观。她们无视封建束缚,大胆追求幸福爱情。“人人要结后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这情感是何等大胆,何等浓烈!“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反映了离别带给客家妇女精神上的痛苦及无奈,归咎到鸡身上:“送郎送到牛角山,隔山不见侬自还,今朝行过记侬恨,牛角依然弯复弯。”多么缠绵幽怨。“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没人知。因为分离故亲切,谁知亲切总伤离。”(《山歌》)这就是忠于情却苦于情。即使这样,她们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坚贞不渝。她们守望家园,默默盼望亲人回来,如“邻家带得书信归,书中何字侬不知。等侬亲口问渠去。问他比侬谁瘦肥。”“自煮莲羹切藕丝,待郎归来尉郎饥,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山歌》)
客家地区由于地瘠民贫,男子长大后无钱娶妻,于是有抱养童养媳的习俗。在黄遵宪的诗中也有反映抱养媳妇的习俗,如“反哺难期妇乳姑,系缨竟占女从夫。双双锦褓鸳鸯小,绝好来陈嫁娶图。”11]女婴下地,父母无法养育,便四处打听有无合适的人家把她推出去,生得男孩的人家,则抱一个别人不愿养育的女婴与自己的男孩同哺乳,长大后成为男孩的媳妇。这就是所谓“童养媳”。“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头侬自怜。记得初来同食乳,同在阿婆怀里眠。”12]描写出了童养媳的形象。又如“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揽你上眠床,等到郎大妹又老,等到花开叶又黄”中可略见一斑。我们不能敬同诗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古朴的风俗的看法,而应透过这美好的面纱下看到重男轻女封建思想造成的罪孽,它剥夺了多少青春少女对人生的美好愿望。
3.描绘了客家男子远涉重洋辛苦谋生的生活与客家人的婚姻习俗
嘉应山地,土瘠产薄,海道开通后,客家人为寻找生活出路到南洋谋生的一年比一年多,这就是客家人称为的“过番”。“海国能医山国贫,万元荷锸转金轮,最怜一二髯客,手举扶余赠别人。”13]黄遵宪的《番客篇》以很大的篇幅描写了“番客”们在当地创业、生活的情景,堪称南洋华侨历史的缩影。“当我鼻祖初,无异五丁凿。待世务六叶,略如华覆萼”、“虽则有室家,一家付漂泊”,表现了“番客”们,创业艰辛,处处足迹处处泪。“去者鹊绕树,居者燕雀墓,但是黄面人,无罪亦掠”,描述了他们累受欺凌。又如“絮棉吹入化春衣,渡海山薯足疗饥。一任转输无内外,物情先见大同时。”14]表现了“番家史”远赴海外,也带回了海外物产文化的交流,无疑是有进步的成分。
婚姻礼俗与其他习俗一样,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黄遵宪诗中对这些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街头锣鼓冬冬打,打着中心只说郎”,展现的是一幅客家迎亲娶嫁的场景图,也表现出客家儿女追求美满婚姻的美好愿望,同时将待嫁女儿思春的思
想感情用几句诗充分地表现出来。
尤其是他的被称为“乡情长卷”的《新嫁娘诗》,以淋漓的笔墨刻画了婚礼全过程:如换帖订婚“前生注定好姻缘,彩盒欣将定帖传,私展鸾书偷一笑,个人与我是同年”;出嫁仪仗“烛影花光耀数行,香车宝马陌头忙,红裙一路人争看,道是谁家新嫁娘”;如闹洞房“洞房四壁沸笙歌,伯姊诸姑笑语多,都是一声恭喜也,明年先抱小哥哥。”就很优美,而且拜堂成亲的第二天,新人还要“香糯霏屑软于棉,纤手搓来个个圆,玉碗金瓯分送后,大家齐结好姻缘”,这是新嫁娘生活的第一课,与人友爱;添子后的第二春还有“赏灯”的习俗,“华灯挂壁祝添丁”这热闹非凡的景象,黄遵宪诗中都有生动的描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