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教学实录与课后反思(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珍珠泉》是非常美的一篇散文,我觉得从文章中的语言以及泉水的特点来说都非常的贴近孩子的生活,应当会引发他们更多的爱好,所以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原文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
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
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曲折折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
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
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
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
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
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惋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原因吧?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动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放了,在“扑哧”一笑中消逝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不用说我是多么爱好珍珠泉了。
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
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小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2.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歌颂之情,表达了对故乡酷爱的感情。
《珍珠泉》教学反思(集锦15篇)
《珍珠泉》教学反思(集锦15篇)《珍珠泉》教学反思1《珍珠泉》这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珍珠泉的特点以及它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感觉有3点做得不错。
首先,在讲解珍珠泉的特点小时,鼓励并带着一起想象,想想他们自己平时吹的泡泡,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小水泡这个特点,并认识到珍珠泉名字的由来。
其次,反复强调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使同学们感受到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
另外,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及时用来学习课后资料袋(我国有很多神奇的泉)。
然而,在讲解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珍珠泉的.特点讲到了,但不够突出,没有让反复读,去体会它的美。
绿: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清:清得能看见青褐色的,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
二、在讲珍珠泉周围的环境时没有说明描写顺序。
先写周围的石头、蕨草、花环,再写珍珠泉的水。
还应该联系实际,提醒同学们平时写作要有一定顺序。
三、课文推进得较快。
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可行,初学是不可以的。
《珍珠泉》教学反思2一、朗读、音乐,让孩子的心灵诗化。
1.主基调“读”《珍珠泉》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的散文。
它细致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
正是学生积累背诵的好典范,所以我把课的主旋律定位在“读”上。
整堂课将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读与思紧密结合,读与想象紧密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以疑促读,以品促读,以评促读,以用促读。
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学会表达,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学习泉水特点“绿、深、清”的一段描写时:“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
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先让孩子从泉水特点绿、深、清感受到水美。
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个那样说明什么?特别绿该怎么读?多读,连起来读出特点。
师再引导泉水怎么绿了,怎么清了,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再读这段话。
人教新课标三下:《珍珠泉》教案实录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三下:《珍珠泉》教案实录及反思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珍珠泉》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读课文。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
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
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
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
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
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
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
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二、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视频(珍珠泉的美);资料袋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春天,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正是踏青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珍珠泉(同时板书)。
看到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师:珍珠给人的感觉是晶莹剔透的,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作者家乡的这一眼清泉为什么叫珍珠泉?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好奇一起走近珍珠泉。
2、板书第4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珍珠泉》教学纪实与反思
《珍珠泉》教学纪实与反思教学目标:1.积存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体会抓住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3.了解珍宝泉的漂亮,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宝泉的漂亮、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课前预备:珍宝泉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境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珍宝泉》这篇课文,你觉得这篇文章中写得最详细的内容是什么?生:珍宝泉的特点。
师:珍宝泉的漂亮和有味各表达在什么地点?生:泉水的“绿”、“深”、“清”。
生:水泡的“色彩斑斓”。
生:泉池周围的花朵。
生:水泡像一串串彩色的珍宝。
师:作者把珍宝泉的特点写得漂亮而有味。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这确实是漂亮的珍宝泉,你看它是多么清、多么绿、多么美呀!我们都被这精妙的景色沉醉了。
事实上我们家乡、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漂亮、奇异的地点,它们在等待我们去发觉,去描写,以展现给世人。
同学们确实是发觉美景的小作家,大伙儿有信心去观看,去体会,去描画祖国家乡的景色吗?二、扩展思路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写泉水时先用一句话——“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概括。
接着写泉水“绿”,是如何写的呢?生:写了“青苔”长在石头上,而且是一层黑里透绿。
生:还写了蕨草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
生:水绿得像被染过似的。
师:专门好,这确实是抓住了特点,把珍宝泉水的漂亮之一“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作者又是如何样写珍宝泉水另外两个特点“深”、“清”的呢?生: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
生:能看见沉在潭底的沙粒和发黑的树叶。
生:水里没有鱼。
师:我们再看看作者是如何样写出有味的。
生:冒水泡。
师:冒水泡如何有味?生: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地冒出来。
生:开始专门小,越升越高,在扑哧一笑中消逝了。
生:阳光照在水泡上,水泡美极了。
师:好!同学们回答得专门对,大伙儿想一想,作者什么缘故能把珍宝泉的漂亮写出来呢?一是观看细致,二是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我们能不能学学作者这两点呢?三、合作探讨师:假如我们来写一篇描画家乡景色的文章,比如写秋天的农家小院,如何去写呢?生:认真观看,抓住特点。
《珍珠泉》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度评估
课堂表现:学生 是否积极回答问 题、参与讨论等
互动情况:学生 与老师、同学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况
学习成果: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掌 握程度和应用能 力
课堂氛围:课堂 氛围是否活跃, 学生是否感到愉 悦和满足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 能够积极思考
并提问
学生对问题的 解决方式多样
● 教学方法选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演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实施过程:通过讲解、讨论、演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确保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效果评估及数据呈现
评估方法:通过 课堂观察、学生 反馈和成绩分析 等方式进行评估
未来教学计划与展望
第六章
针对本节课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 节课的掌握情况
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加 强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后续教学的展望和目标设定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 巧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 学习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 课外阅读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且有效
学生在课堂上 能够与老师和 同学进行良好
的互动
学生对问题的 解决能力有所
提高
师生互动效果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课堂氛围:评价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和谐
添加标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1《珍珠泉》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篇幅不长,却描绘出了作者家乡山泉水的美丽与独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加上三年级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就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去学习、欣赏这一课。
通过小组内自查自测,在小组长得组织下,顺利的完成了生字词的检测。
接着在组内自读课文,一个人读,小组成员互相评议,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级来比赛,最终评选出三名朗读之星。
这样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浓厚了,朗读动机强烈了,纷纷拿出自己的朗读水平,生怕被别的同学超过自己,顿时教室里书声朗朗,声音洪亮而不杂乱,抑扬顿挫的`朗读之声不绝于耳。
在理解课文环节,我给同学们分配了任务,每组都有自己要展示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展示珍珠泉的位置,有的负责展示珍珠泉的四周的环境,有的展示珍珠泉泉水的特点,有的展示作者写作的目的与情感。
在探讨泉水的特点时。
第三小组抓住了三个关键字——“绿、深、清”。
通过图片展示与课文原句分析,孩子们展示出了一眼幽深、甘甜、清冽的泉水。
同时其他同学也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抓住了“扑哧”一词,用扑哧来描写水泡破裂开的声音,通常形容人扑哧一笑,这里是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美。
有的同学抓住重点句子,“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从形状与色彩上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珍珠泉的美,如果能身临其境,那真是一场视觉盛宴。
我趁势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边读边想像,珍珠泉就在我们的心里,就在我们的眼前,在读中感受到泉水的美,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泉水的热爱。
结合课文最后一句,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写泉水的真正用意还在于念家乡。
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在读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作者因为家乡美丽的泉水而自豪、骄傲,并通过泉水折射着作者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珍珠泉教案教学反思与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珍珠泉教案是一份很好的教学参考资料,通过使用这个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个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总结,希望能对其他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教学反思1、教学准备不充分我发现,在进行教学前,我有时候没有做足充分准备。
可能是因为太过于信任珍珠泉教案,认为只要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就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如果没有对教案进行充分准备,就很难把握和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
2、没有充分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自己有时候没有充分地灵活运用教材。
语文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老师没有灵活应用教材,就难以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重视纸上语文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多地关注口语、听力等语文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尽量减少对纸上语文的依赖。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语文技能不仅仅体现在写作和阅读方面,还包括口头交流和听力技能。
二、教学总结1、理解教育教学的真谛教育和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只有真正让学生理解教育和教学的真谛,才能让学生真正收获健康的心灵和强大的知识体系。
2、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关怀、引导、督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主动掌握知识点。
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不仅仅是完成作业。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3、力求课堂活泼有趣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感到有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肢体语言、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珍珠泉教案是教学中重要的参考资料,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只有真正理解了教育教学的真谛,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活泼有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1《珍珠泉》是非常美的一篇散文,我觉得从__中的语言以及泉水的特点来说都非常的贴近孩子的生活,应该会引起他们更多的兴趣,所以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课前我搜集了很多关于泉水的资料,有图片和视频材料,还有一些文本的材料也是关于中国的名泉。
原以为这些足够能够帮助学生来学习和理解课文并且从中体会作者写作的思想感情,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追根究底就是我在教学设计上考虑的不够全面。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只设计了一课时就结束。
在导入的`环节中,我给同学们看我搜集到的图片,他们发出了惊喜的赞叹声,基本上达到了我的目的,充分的引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接下来就是认识生字词,分段读课文。
就在读课文这个环节上让我觉得头疼,感觉到很多同学在预习课文上做的很不好,课文读的不够流利,有的生字甚至还读错,在此耽误了很长时间,到开始分析理解课文的时候已经过了20分钟了,这个时候我就很着急。
学生已经知道了珍珠泉是个美丽有趣的地方,于是我就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呢,把这样的句子或词语在书上划出来,读一读。
可是由于剩下的时间太少了,我就没有给学生太多读书的时间就让他们开始汇报,结果就可想而知,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只是感觉很生气,就觉得学生读书怎么这样不认真,读了一篇__居然会一点感想都没有,就一问一答的下课了,这么美的__学生没有感悟到它的美,我也觉得心里不舒服,好像本来能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
现在想了想我又犯了以前常有的错误,就是没有重视读,学生读的不够到位,自然没有太多的感悟,虽然我也在努力的改正这个毛病,可是有的时候不知不觉就着急了。
而且我以后也要更加的重视学生的预习,因为这也直接关系到上课听课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2《珍珠泉》一文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珍珠泉》教学反思 十五篇
《珍珠泉》教学反思十五篇《珍珠泉》教学反思 1《珍珠泉》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村中的一眼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不同,它不用逐字逐句地讲,不用大量繁琐地分析,只需要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并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就行了。
但,学生究竟要学什么呢?这看似简单的教学要求又怎样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呢?备课时,我作出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读课文的同时把自己遇到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学生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给他们举了个例子,我说:“例如你在读第一段的时候,发现这一段里有一个排比句,你就用波浪线它画下来,在句子旁边批注下你的感受;如果你发现了一个‘ABAC’式的词语,你就在这个词语上面写上‘ABAC’,以示注明;如果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也可以用你最喜欢的符号把它们标出来。
”我还告诉学生:“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像这样的信息课文里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珍珠一样洒落在课文当中,需要你去探索、去发现。
咱们等一会儿来一个男、女生比赛,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珍珠’找得最多,好吗?”经过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都空前地高涨,个个都摩拳擦掌、争分夺秒,惟恐落到别人后面。
经过一节课的准备时间,第二节再上课的时候,学生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于是,我趁机宣布了比赛规则:首先比赛读课文,分段进行。
第一遍齐读,第二遍男生读,第三遍女生读,然后男、女生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赛读,所有读书的评判标准都是以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感情是否能读出来为标准;其次,是比‘我发现了…… ’比一比男、女生各自从课文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谁发现的多、发现的有价值就获胜。
”宣布后,学生兴奋异常,可以看出他们在课文的阅读和自我理解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珠泉》教学实录与课后反思(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出珍珠泉。
1、在中国绵延数百万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许多如诗入画的美丽景象。
有巍峨雄壮的长城,有接天荷叶无穷碧的西湖,还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漓江。
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就是——板书“泉”。
会写“泉”字吗?把手拿出来跟我写一个。
评议:课堂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就把学生引领到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产生了美的享受,从而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础。
2、师:(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泉)这是芙蓉泉,清诗人董芸曾寄迹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
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多美的泉啊!这色洁如璧,水涌似珠的便是濯缨泉。
生:瞪大眼睛非常专注,不时发出“呀”“哇”的赞叹声。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泉?(多媒体出示珍珠泉的画面和名称)生:珍珠泉。
师: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觉得珍珠泉怎样?生:我觉得珍珠泉很美。
生: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珍珠泉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珍珠泉。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完成两个要求:(1)标出自然段,并和课文中的生字交朋友。
(2)读完后想想珍珠泉美在哪里?评议:正因为有了前面对各种泉的介绍,学生才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这时出示声情并茂的珍珠泉画面,孩子们便认真地、真切地、看着说着,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置身于诗一般的珍珠泉中,珍珠泉的美也从视觉、听觉走向心灵,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此时此刻教师抛出“珍珠泉美在哪里?”这一问题,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寻找美的欲望。
二、走近珍珠泉,寻找美。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师:(生读完课文)珍珠泉美在哪里呢?生:我觉得珍珠泉的水很美。
生:珍珠泉的水泡五颜六色的非常迷人。
生:……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珍珠泉真是太美了,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师:是啊,美丽的珍珠泉因为有清、绿、静的水和五颜六色的泡泡而更加迷人。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的水中去看看。
评议: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整体文本的感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地把握文章。
初读课文,鼓励学生谈珍珠泉美在哪里,这一点便是文章的中心基点,也是学生的情感基点。
接下去,学生再读课文,情感体验便在珍珠泉的水和泡泡中徜徉。
三、走入珍珠泉,体验美。
1、走进水中,感受美。
师:(多媒体出示珍珠泉水的画面)这就是珍珠泉的水,你看到了什么?生:珍珠泉的水很清,里面一点儿杂质也没有。
生:珍珠泉的水很静。
生:珍珠泉的水真绿阿,好像被染过似的。
师: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写出了珍珠泉的水。
课件出示: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师:谁能看着画面,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好像出现了那又清又绿又静的珍珠泉水了,我不禁要说(课件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生:(齐读)师:刚才我们从珍珠泉那深、清、绿的水中感受到珍珠泉的美,除了水,珍珠泉还因有珍珠般的水泡而美丽。
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好好读读。
评议: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通过让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珍珠泉水的特点:静、清、绿,从而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美丽,这样珍珠泉的美丽在孩子们的心里更加丰满,更加实在。
因此,当读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孩子们的情感也愈加强烈!2、走进泡泡里,体验美。
(生读完第三自然段后。
)师:你喜欢哪一句?哪一句话让你感受最深(1)我喜欢“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一句师:你什么喜欢它?生: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水泡的样子是那样的晶亮、饱满。
生:还写出了水泡的声音:一嘟噜一嘟噜师:谁能读好这几个词语?生:读,(一个比一个进步,一个比一个有趣)师:放到句子中你们能读好吗?生:很自信的说能。
生:齐读。
评议:重点词句的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
当学生把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读得精彩了,整个句子也就内化成孩子的精神产物了。
(2)我喜欢“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句。
生:这句写出了泡泡的颜色很多。
生:写了泡泡像珍珠一样闪亮闪亮的非常美丽。
生:……师:珍珠泉的泡泡五光十色,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除了这些还有吗?生:迫不及待的说有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后面那六点中知道的。
生:那六个小点是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没说出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很有感情地读这一句。
师:我读这句话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师:你说得真棒,我想你一定也能把他读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评议:这几句话写得非常优美,是积累词句的首选佳句,同时这几句话的理解也是难点,教师设置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走进泡泡堆里。
市声、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对话后的朗读,朗读中的对话,浑然一体,帮助学生对文本、对泡泡美的感悟。
(3)我喜欢“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
师:这句写出了水泡从潭底升到水面的经过,写得非常有趣,我也很喜欢。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水泡刚开始很小,后来越来越大。
生:我仿佛看到了水泡摇摇晃晃地不断往上升。
生:……师:水泡摇晃着不断往上升,真有趣,谁能演一演。
生:(表演)用两只手表示水泡,当水泡越来越高时,他们的手慢慢往上举;当水泡越来越大,孩子们的手渐渐张开。
还用身体扭动表示水泡摇晃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边读边表演。
生:兴趣浓厚地读着演着。
师:珍珠泉的水泡摇摇晃晃地从潭底冒到水面上可真有趣。
有时阳光照到水面上,水泡还会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美极了!所以,当我看到这样的水泡时便忍不住要说:(出示句子)“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评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好好读读,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边读边悟,边演边悟,这样避免了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同时注重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教师教得自在。
3、回归整体,升华感情。
(1)是的,珍珠泉确实很美!因为它有(指板书)绿、清、深的水,(在板书添上几笔水纹),还有那彩色珍珠般的水泡。
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文读读二三两自然段,再去感受一下,珍珠泉的美。
(2)生配乐朗读。
(3)真是太美了!所以,每当我来到珍珠泉边,我看到这样绿、深、清的水,珍珠般的水泡,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说:(出示句子)“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齐读)评议:通过前面对珍珠泉水和泡泡的反复朗读,孩子们的情绪在互相感染,感情在不断升华,此时再次反复出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学生的情感已达极点,珍珠泉的美丽也已深深刻入孩子们的心灵四、走出珍珠泉,交流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珍珠泉,感受到了珍珠泉是那样的美,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美丽的地方,如苍南的玉苍山,马站的渔潦大沙滩。
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我们家乡的一条小河。
课件出示:家乡小河的四季美景。
你们看老师家乡的那条小河四季各有不同有什么变化。
生:春天的小河,河水清澈。
生:夏天的小河,是孩子快乐的领地。
生:秋天的小河,灌溉农田。
生:冬天的小河,不再欢唱了。
师:下课后,同学们回去留心观察,把观察到的美丽的地方也按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
评议:课堂不应只停留在课堂,课堂应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家乡的美景、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懂得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是文本的人文价值所在。
课后反思:四十分钟很快结束了,我和我的孩子们都似乎意犹未尽,还好似自己身处珍珠泉中一般。
往常上公开课总看见孩子们畏畏缩缩的,老师使出浑身的解数去引导、鼓励,孩子们才愿开尊口。
而今天,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说着、读着,思维活跃,真情勃发,灵性涌动,课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课堂中对文本的感悟。
是呀,真切的感悟就是诗意的课堂最融合孩子最诗意的心灵,“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让孩子诗意地学着,还孩子一个轻松的、诗意般的课堂!一、音乐、画面,让孩子的心灵诗化。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他们诗情画意的心灵最容易“草长莺飞”。
一篇美文对孩子的心灵的“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素,这两者是融合着的,因此它对学生心灵的“诗化”是全面的。
“心灵诗化”的过程也是人文化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垫底的过程。
这一课例中,音乐、画面的引用为学生心灵的诗化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桥: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伴随着轻轻的音乐声回荡在课堂上,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画面,将孩子们带入美丽的珍珠泉中,他们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享受着,接着便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珍珠泉真美啊,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接着孩子们借助音乐和画面在静、清、绿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徜徉,他们看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泡泡的声音,感受着这所有的一切,不知不觉中竟学起泡泡的样子摇晃起来,把自己当作了珍珠泉中那可爱的泡泡了,这样,美丽的珍珠泉不知不觉地从孩子们的视觉中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
那一声声富有个性的朗读,那一句句精彩的话语,那一个个有趣的画面,不正是孩子心灵诗化后的富有创意的产品吗?二、对话、感悟,让孩子在珍珠泉中遨游。
1、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的语文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话,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民主展示、宽松融合、认真对待、自主发展。
这一课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与学生同欢乐,同思索,不时地加以引导。
比如师: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