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不仅在国内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研究,探讨其动机、挑战和影响。

一、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1. 拓展市场和资源:中国国有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拓展市场和获得更多的资源。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资源的紧缺,国有企业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已成为必然选择。

2. 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国有企业可以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 实现品牌国际化:中国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加速企业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形象和影响力。

二、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5.8%。

2. 投资领域广泛: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能源、制造业、金融、房地产等。

其中,能源领域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

3. 投资方式多样化:中国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多样化,包括并购、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参与国际竞标等。

尤其是并购方式,在中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挑战1. 投资风险增加: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

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差异,增加了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

2. 文化差异和管理难题:中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面临不同文化和管理制度带来的挑战。

跨越不同文化的合作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做好适应和融合。

3. 国家形象和社会责任:中国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3期 第4 8卷
( 2 3期 ) 总 1
中山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OURNAL OF S UN YAT S .EN UNI RST VE I Y
N . 0 8 o 32 0 Vo . 8 14 Ge e a . 1 n rl No 2 3
速增 长 和 国际 、 内环 境 的深 刻变 化 , 国企业 对 sn,9 8 指 出企 业 国 际发 展 取 决 于 企 业 内部 的 国 中 o 19 )
外直接投资进入 了新 的阶段 , 仅仅 依靠过去 的理 资源因素和外部的环境 因素。毛蕴诗 (97 提 出 19 )
收 稿 日期 :0 8— 1— 5 2 0 0 2
论 不能 完全 解 释我 国 的对 外 直接 投 资现 象 。 只有
2 0 间 , 国对 外 直接 投 资 ( 金 融 类 ) 均 每 理 论联 系实 际 、 0 6年 中 非 平 以新 的视 角 进行 调 查 和研 究 , 能 才 年 以约 6 % 的速 度增 长 , 速 已超 过 了新 加坡 、 0 增 韩 对特定制度背景下以及信息时代与全球环境变化
( O I LS IN E E II N S C A CE C D TO )
中 国企 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动 因理 论 与 实 证 研 究 术
刘 阳 春
摘 要: 文章在研讨 国内外有关对外直 接投资 的动 因理论 和实证研究 成果 的基础上 , 结合 国 际国 内环境
变化趋势 与特 点 , 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动因的一系列假设 , 提 并根据 8 7份有效问卷 的数据对 假设进行 了检验 。研究结 果显示 , 全球 经济一体化趋 势是 中 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 资重 要的驱 动因素 , 中国企业具 有 明显 的向外寻求发 展和寻求生存动机 , 主要体现 为公 司实施扩 展 的动 因 、 求市场 动因 、 寻 寻求创 造性 资产动 因、 利 用专属优势动 因 、 寻求 自然 资源动因和克服 贸易壁垒动 因 , 网络 联系在 中 国企业 对外投 资 中具有 带动 和促 进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创新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创新

他发达 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 。第 五阶段
( D点 以后 ) 创新 国成 为 该产 品 的进 口国( 1 。 , 图 )
接 投 资 的动机 , 为 企业 实 施 F I 因主要 是 基 于 : 认 D动 企业 具 有 一定 的寡 占优 势 :为 了消 除企 业 间 过度 竞 争与 冲 突 ; 克服 外部 市场 的不 完全 。麻 省理 工学 院金 德 尔伯 格 教授 在 海默 研 究 的基 础 上分 析 垄 断 优 势 和
究 领域 的集 大成 者 。该 理论 主 要 分析 跨 国企业 所 具
有 的 三种 优 势 , “ I” 势 。第 一种 优 势 为 所有 权 即 OL 优 优 势 ( w esi A vnae ,包 括企 业 拥 有 专有 技 O nrhp datg)
出去 ” 战略提 供 理论 指 导和技 术 支撑 。
关 键 词 :对 外直接投 资
中图分 类 号 :F 2 10
比较 优 势
竞争优 势
文章 编 号 :1 0 — 3 2 2 0 ) 0 0 2 — 5 0 9 2 8 (0 8 1 — 0 5 0
文献 标 识码 :A
中 国企业 开 展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已经 成 为促 进 我 国
向投 资 的不 同动 因 。英 国里 丁大 学 巴克 利 和卡 森 提 出 的 内部 化理 论 。认 为 实施 F I D 的公 司 内部 化 收 益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虽然我国企业
跨 国经 营取 得 了长 足 的发 展 .但 企 业 跨 国 经 营还 缺
来 自于克服市场不完全所带来 的收益 ,包括创造全
新产品阶段 ,仅仅在创新 国生产和消费。第二阶段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关键 词 : 外直接投 资; 对 现状及 问题 ; 展对 策 发
Ke r s o eg ie ti v sme tsau u n r be ; a u e y wo d :frin dr c n e t n ;ttsq oa d p o lms me s r s
中 图 分 类号 :2 2 F 7
・ 4・ 8
价值 工程
中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Re e r h a o tt e De eo m e to i e e En e u h v l p n fCh n s t r rs r c r i n I v sm n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4 1( 00)8 0 8— 2 10 — 3 12 1 2 — 0 4 0
1 对 外 直 接 投 资与 出 口贸易 发 展 关 系 实证 分 析 资每 变动 一 个 百 分 点 ,会 带动 出 口贸 易 0 09 0个 百 分 点 的 同 方 . 21 8 对外直接投资是 以机器设备、 材料 、 技术和管理经验 等生产要 向 变动 。 素供 应 海 外 的子 公 司 , 因此 能够 跨 过 多种 壁 垒 , 拓 东 道 国市 场 , 开 增 113格兰杰 因果检验 通过 E i s .. ve 软件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w 对 但 加 了投 资 国 的商 品 输 出 。 文 钊 (0 6 通 过 实证 研 究 分 析 了 中 国对 可 以得 出 : 外 直 接 投 资 不 是 出 口变 化 的格 兰 杰 原 因 , 是 出 口却 吴 20 ) 是 对 外 直 接投 资 变 化 的 格兰 杰 原 因。 外直 接 投 资 的发 展 阶 段和 影响 因素 。 远 鸿 (0 9 从 宏 观和 中观 两 党 20 ) 12实 证 分析 的 结 果 . 个层 面 , 实证 分析 了 中国 对 外直 接 投 资 与对 外 贸 易 的相 互 关 系 。 121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出 口贸 易 的长 期 关 系 通 过 协 整 分 析 表 I. 11对 外直 接 投 资 对 出 口贸 易 影 响的 实证 分析 . 明我 国 的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出 口贸 易 之 间 存在 长 期 均 衡 关 系 , 外 直 对 111平稳性检验 对表 l .. 中这两组数据用 E iw 软件进行检 ve s 接 投 资 额 每 变 动 一个 百 分点 ,会 带 动 出 口 贸 易 08 2 1 百 分 点 . 9 0个 0 验 ,检验结果表明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在一阶差 分后两变量在 5 % 与 的显 著 性 水平 下 都 拒 绝 了存 在 单位 根 的假 设 , 明这 两 个 变 量 时 一 的 同方 向 变动 。 但 中 国企 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规模 很 小 , 年 出 口贸 易 表 这 阶 差 分平 稳 的 , 即出 口与 对 外 直 接 投 资都 是 一 阶 单 证 变 量 , 分 一 额 相 比 显得 微 不 足 道 , 就使 得 对 外 直 接 投 资对 出 口的 影响 偏 小 。 差 122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出 口贸 易 的 因果 关 系 我 国 的 对 外 直 接 -_ 次后 平 稳 , 一 阶后 平 稳 。 即 投 资和 出 口贸 易 之 间存 在 正 相 关 关 系 , 对 外 直 接投 资 不是 出 口变 但 表 1 9020 1 9 - 0 8年 中国 出 口和 对 外 直接 出 口 ( 位 : 美元 ) 单 亿 化 的原 因 , 分析 结 果 与 实 际情 况 存 在 差 异 , 因如 下 : 原 年份 出口 对外直接投资 年份 出口 对外直接投资 第 一 , 能 与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规 模 有 关 系 , 外 直 接投 资 的 规 可 对 19 9 0 53 35 83 . 2 O oo 2 2 49 1 .3 32 模 相 对 于 出 口规模 来说 总体 偏 小 , 足 以对 出 口造 成 影 响 。 不 19 91 6 79 3 9 l 3 2 o 0 1 2 6 6 l 7 2 09 19 92 8 59 0 . 4 0 2o o2 3 5 . 2 57 2 9 84 第 二, 本文未考虑资本数量 , 术效应及 出口倾 向等相 关影 响 技 19 93 1 3 . 0 96 4 4 2 o o3 4 8 33 7 2 5 85 因 素 , 能造 成 模 型 结 果 与实 际 情 况 不 一 致 。但 是 从 回 归 方程 可 以 可 1 4 99 1 O. 21 1 2 O 2 4 0o 5 933 7 . 5 4 98 看 出, 对外 直 接 投 资 己经 对 出 口 贸 易产 生 了 正 向 影 响 , 即通 过 对 外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 在上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 全球贸易的1/5。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 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3。在所有行业中,制
造业中的企业内贸易比重更大,有的行业 达到了3/4以上,特别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和
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企业内贸易占
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结论是: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根据坎持韦尔等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遵循下面的发展顺 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 分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 累,种族因素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 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 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为获取更先进的 复杂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 法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邓宁用人均GDP作为经济
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进而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 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推敲的。
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在人均GDP方面往往表现 出较大的差异,而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也很难保证 就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此外,净对外投资这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够真正反映 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位于吸引FDI和对外投资低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空客的第一个型号 A300的生产中,这样的分工就开始了:含驾 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 由法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由英国航宇公 司生产,机身的其余部分和垂尾由德国空中客 车工业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由 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生产,客舱门、起 落架舱门和平尾由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这些 部件从欧洲各地运往德国或法国,在汉堡或图 卢兹的总装线上加以组装。而在后续机种的开 发和生产中,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全资子 公司也参与其中。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种投资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对海外企业的投资收购,或者是通过建设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在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特点及其作用,一直是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国有企业投资海外的背景加深了国际化经营思想的内涵。

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面临着减少性能、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需要通过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以满足企业市场需求的增长和驱动创新。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压力,需要通过对海外企业的投资和收购,借鉴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投资流动,促进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发展。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投资力度和规模;第二,国有企业在投资中通常具备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协调宏观政策和市场投资需求;第三,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差异性收益,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第四,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形成了互补和协同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和规模。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拓宽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

通过海外投资,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和规律,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有助于推进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推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向全球贡献,为中国赢得更多国际经济话语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有企业与西方企业在市场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适应不同的市场规律和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获得成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综述摘要: 中国的崛起举世瞩目,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引导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尤其迅猛,而区位选择和区位分布是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问题。

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时间较短,不论是理论还是政策导向上仍有很大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因此,通过整理和评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的研究成果,可找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疏漏与不足,进而为以后的研究找寻新的方向和角度。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理论; 研究评述;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对外直接投资时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即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选址在某个国家或者地区。

这不同于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决定了对外投资以后,才考虑对外投资的地方,但是这个顺序也可能是反过来的,即企业选好了地方,在考虑是否进行投资时,可能投资也可能撤资。

从这个角度说,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用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阶段。

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问题,而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国内空间的分布情况,这导致两个理论的交集甚少,这也就解释了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没有涉及区位因素的原因。

但是区位因素在国际直接投资研究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将区位因素纳入到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才能对更多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解释。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除了扮演重要的引资国,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角色———对外投资国,并且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领域聚焦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这一问题上。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 或ODI) 具有普遍适用的理论规律,例如可以用西方投资理论进行解释,也可以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说明。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其独特的一面,有处于新兴经济体大国背景下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用某一现有理论全面解释。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揭示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意图。

然而,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东道国政策的变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等。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特点、动因、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促进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对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投资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

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包括追求资源、市场、技术、品牌等战略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等。

接着,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包括对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

文章还关注了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培养国际化人才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丰富和完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

二、中国国有企业OFDI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中国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主要集中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等。

202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OFDI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投资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着投资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投资时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导致投资盲目性和随机性较大。

这不仅增加了投资风险,还可能导致投资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在对外投资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明确自身的投资定位和战略目标。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引导和监管,推动企业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成败。

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如风险评估不全面、风险监控不到位等。

为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等方面。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国际竞争力不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这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明显,难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政府也应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不足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是企业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我国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政策不够明确、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对外投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的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加明确和稳定的政策环境。

我国企业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的分析研究

我国企业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的分析研究

摘要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重要推动因素。

随着近两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以及我国企业所处全球生产链的低端环节,中国企业“走出去”势在必行。

但是中国企业是否能够完成转型,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从对外出口转向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从出口转向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都是本文将进行分析的问题。

本文通过出口和投资的理论分析,以及利用中国各行业企业的数据的研究,对于我国各行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问题进行剖析。

对企业的国内销售、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依据生产率的判断的标准,并且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企业同时选择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

本文从动态、微观的角度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的影响。

在对已有的贸易投资行为选择模型进行分析的同时,对该模型进行一定的拓展,将原有模型中企业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进行进一步划分。

根据理论模型的推导,本文得出生产率是企业贸易投资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企业的贸易投资行为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率区间划分而进行选择。

不同生产率的企业依据其所在生产率区间的不同,可以选择国内销售,出口或者对外直接投资。

利用我国36个行业10年的面板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计算出我国36个行业的生产率,将其按照生产率区间进行划分,得出各个行业适合的贸易投资行为模式,并且对中国36个行业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之间关系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企业贸易行为的模型中生产率与出口正相关的关系在中国同样适合。

也就是说,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生产率的估计来进行贸易投资行为的选择。

最后,依据本文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采用“走出去”的战略。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率的大小进行衡量。

如果企业生产率位于[2,6]的区间,那么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如果企业处于生产率位于[1,2]的区间,那么进行出口选择是有利的;如果企业处于生产率位于[0,1]的区间,那么企业仅适于国内生产。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理论思考
关 重 要 的 。而要 实 现 理 念 更 新 笔 者 以 为 ,不仅 要 将 中 国对 外 直
面的资源 ,形成融发达国家优势和发展 中国家优 势于一体 的 大
对外直接投 资理念 的更新对于指导我 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至 国综合优势 ,从而在对外直接投资 中获 出最佳的经济效益 。 二 有效资本型对外直接 投资是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的必然选
当前 .全球 F I D 输出的环境、条件及其机 制正在发生着深刻 接投资的发展置于经济全球化 的背景下如 以认识 同时 ,还必须 择 与中国经济发展 的特殊 性结 合起 来考 虑。


中国对外直接投 资必须基于 “ 国经济”开展 大
的变动。这表现在 :①跨 国公 司优势形威机 制根本 性转变 。在世
此处 大 国经济”概念上是指一 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 ,有 界各 国国 内市场国际化 的条件下 ,并不存在一个专为本国资本培
庞 大 的经 济 总 量 , 世 界 市 场 及 至 世 界 经 济 格局 都 具 有 较 大 的 影 育垄断优势的封闭的国内市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 对

过程。②跨 国竞争战略的重大变化 。在以市场动态化和经济全
种 综 合 性 的 竞 争优 势 。如 大 国 内 部 各地 区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以及 生 球化 为特征的国际环境 中 . 合作已成为企业巩 固其市场竞争地位

产模式往往存在巨大差异 .呈现出非均 衡发展 的特点 。这往往意 的重要基础。因此 ,跨 国公司纷纷通过 建立 战略联盟调整竞争战 味着该 国经济体系内部存在 着大量潜在的市场机会。这种潜在 的 略 .即从对抗 性或排他 性竞 争转 向相 互依存 的 “ 合作竞争 。多 市场机会 .在产业发展过程 中则表现为通过产业空间布局 的变动 家竞争对手联结而成 的 网络式 战略联盟 ” ; 肾越来越成 为跨 国 使 产 业 成 长 期 延 长 、衰 退 期 后 移 。 再如 .各 地 区 之 间 在生 产 模 式 公司主流竞争战略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分析

内部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
详细描述
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学者约翰·邓宁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 本、消除市场不确定性、保护技术优势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内部化理论的提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拥有一定 垄断优势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对外直接投资,以实现更高效的市场拓展和技术转移。
案例二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对南非的金属矿业项目,该项目 是中国对非洲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之一。
案例三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美国的电信设备项 目,该项目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直接投资项 目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政策支持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 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吸引外 资流入。
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投 资者提供东道国政治、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信息支持。
04
对外直接投资实践与案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投资规模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领域涵盖能源、 矿产、制造业、服务业等。
比较优势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基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 比较优势的差异。
详细描述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该理论认 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基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比较优势 的差异,投资应该从母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 转移到东道国相应的产业中去。这种投资模式可以充 分利用母国和东道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促进双方经 济的共同发展。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特点
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长期性、控制性和实体性等特点,投资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和长期收益。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摘要:从评价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入手,立足于我国现实,分析了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从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确定、地区选择以及政府的宏观支持几个方面,较详尽地阐述了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战略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介评在讨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以前,很有必要先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予以简单评价。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外可谓众说纷纭,但从学术渊源或其基础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体系;另一个是以产业组织为基础的体系。

前者是宏观分析,即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之一是完全竞争;后者是微观分析,即从企业层次出发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是不完全竞争,由于完全竞争假设与经济生活的现实相距太远,同时从微观层次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更切合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需要,故后者是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流。

从微观方面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以及费农、约翰逊的区位因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单纯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明国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因此,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教授邓宁在总结了这些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这些传统理论的集大成者,二十多年来这一理论成了解释西方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与主流。

邓宁认为,前几种理论都是孤立的研究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因和行为机制,而实际上,直接投资只是跨国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跨国企业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经营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和方式。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优势论和区位理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跨国经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类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并把这三类优势的拥有程度作为垄断企业跨国经营方式选择的依据和条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展望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展望

中 图分类号 :2 6 8 F 7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2—9 5 ( 0 0 0 0 0 10 7 3 2 1 ) 8— 0 0—1 0


导 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 , 对外直接投资的流人与流出是一个经济体融人全球市场分工的重要途径。改革开 放 3 年来 , 0 中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 而中国企业 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近些年
接投资的动机¨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主要集 中于对 已有 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方法和框架在 中国情
境中的应用 。但正如 C i n orus20 ) hdad d ge(05 所指出的那样 , l R i 相对于现有的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并没有现成 的竞争优势可 以利用 , 中国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 目的是形成
竞争优势 。这是因为中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主要建立在网络 删或者母 国的基础之上 ._而这种 6, 7
优势一旦走出国门则消失殆尽。这使得 中国企业的投资主要集 中于区域 内而不是全球性 的扩张 ] 。在 进行区域外的全球性扩张时 , 由于中国企业不具有一般 的所有权优势 , 故它们的对外直接投 资往往以获 取可持续 的全球竞争力为 目的¨ 。M t w (06 认为 , a e s20 ) h 新兴 国家跨 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 目的是 通过学习来构建竞争优势 , 通过连接 一 杠杆 一 学习 ( i ae L v ae La i ) L kg — ee g — er n 来实现赶超 战略[ 引 n r n g 1 。 而 L o 20 ) u (07 则认为中国的跨 国公司将 国际化进程作为一种获取战略资源和弥补国内市场缺 陷的跳板 (pi ba ) J s n or 。此外 , rg d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一员 , 其制度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差异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影响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影响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影响研究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或购买企业,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动因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1. 国内市场饱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市场饱和的问题,一些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为了寻求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2. 资源需求中国是一个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国家,尤其是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海外资源,并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3. 技术提升中国企业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帮助其获得先进技术,并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

4. 地缘政治因素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希望通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投资,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合作。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是政府对外战略的一部分。

二、影响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经济多元化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发展。

通过投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可以扩大其在海外的市场份额,减轻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

2. 改善国际形象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国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中国品牌的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

3. 创造就业机会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在海外市场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中国企业还可以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引进外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吸引外国企业来华投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F I N ANC E &ECONOM Y 金融经济值得注意的是,近邻印度的纺织业规模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发展势头甚猛。

对此笔者对浙江的纺织企业有一下建议:浙江纺织企业首先应该清楚地看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缺少,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弱化,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不断增多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促进我省纺织业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当务之急。

我们浙江纺织业应该大力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一是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入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构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模式,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要在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档次、售后服务和品牌上下功夫,学习日本经验,加强非价格竞争,对产品质量、设计、形状和品种进行革新,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纺织业总体竞争能力。

在目前纺织品出口还比较混乱,纺织业小企业比重高,规模效益不明显,竞争无序。

出口值在2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有4915家,约占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数量的80%。

这些中小企业,出口量有限,且纺织品出口以同质化中低档产品为基础,中小企业主大多注重眼前利益;因其自身实力、品牌效应、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缺陷,动不动就打价格战,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同行残杀,相互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结果,造成竞争无序的局面,不仅牺牲了企业利益,行业利益,国人同胞的利益,同时给国家的外经贸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害。

可以预见,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在今后激烈的国际贸易面临被淘汰,笔者认为,为了浙江纺织业的明天,适当的产业调整是必要的。

针对这种混乱的局面,笔者建议建立一个权威的行业协会,这个协会必须起到组织引导作用,适时对企业发出风险预警信号,让企业快速反应,规避风险,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设立行业惩罚标准,这个协会的角色,也可以让政府适当参与扮演,利用政府的资源,通过经济杠杆、信息服务、法律体系,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等与其它经济政策相融合的方式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贸易政策。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以联想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以联想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以联想集团为例摘要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规避国外贸易壁垒,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

近二十多年来,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4247.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中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7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36.4%。

尽管如此,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却比较有限,本文试以联想集团为例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垄断优势理论折中理论创造性资产一、联想集团的开创和国际化发展历程1.建立初期(80年代—90年代)作为联想集团早起创业者之一,柳传志于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与其他10位计算所员工共同创办一家以中科院为依托的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紧接着1988年又以30万港币合资创办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次年正式成立联想集团。

这期间联想主要完成各种各样的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的积累。

2.发展以及起飞时期(90年代初—90年代中后期)在80年代末,联想提出要争取在几年内创办全国一流的外向型计算机企业,因此联想在80年代完成企业初期的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的积累后就开始向国外发展。

90年代初联想开始其海外发展的三部曲:第一步,首先在香港设立一个贸易公司,目的在于为创办产业积累资金,摸索海外市场规律,选择打入国际市场的突破性产品。

这方面实质性的行动是1988年4月,联想在香港与香港导远电脑有限公司、中国(香港)技术转让公司合资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联想主要是集中精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家拥有过硬研发能力,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国际销售网点三维一体化的跨国企业集团,并且以香港为轴心,连接起中国内陆和欧美市场。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摘要:文章通过对奇瑞汽车公司以及北京同仁堂集团对外直接投资成功案例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中国各企业由于其在行业种类、企业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各方面均有差异,因此具体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动因与成功优势表现也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甚至是所属行业的更好发展,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

关键词:中国企业;投资行为;跨国并购;国际化;奇瑞汽车;同仁堂集团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13-03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现状(一)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所谓“走出去”发展战略,是相对于企业生产与市场仅仅面向国内而言的。

“走出去”发展战略,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2001年,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被正式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走出去”的范畴包括三个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

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往往被看做“走出去”的代表形式。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

2002~2005年的四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65.6%,2005年的流量比上年增加1.2倍,首次突破了百亿,达到122.6亿美元。

截止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733.3亿美元。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了快速发展的进程。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并未能阻止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

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五位,截止到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457.5亿美元;而在2010年更延续了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一)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当前,在知识经济的大潮席卷全球背景下,发达国家正处于由一般技术密集型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工业部门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对于其他一些更为落后的国家,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社会仍处于传统经济阶段。

一个由发达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到半工业化国家最后到落后国家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形成,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对外直接投资是新战略国外主流对外投资理论大都是以跨国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点的。

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优势为前提的。

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半工业化国家而言,这些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一味照搬只怕永远也无法摆脱目前的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取现国外先进技术并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国应该按照以下两个目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1、产业提升目标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科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

从资金利用方面来说,只有扩大技术和市场开发深度,才能有效利用外汇资源,才能改正国内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

我们应加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并带动本币资金和其它要素的投入。

2、有限优势利用论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方面:第一,开辟新兴产业;第二,改造或淘汰落后产业。

我国要大力发展对贫穷落后国家的投资。

而且要立足于我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并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留出资源,扶持我们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二、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一)对国际收支的意义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本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对本国国际收支产成有利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对收支的波动进行调节。

因此,进一步鼓励国内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轻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缓解我国经常性项目账户中的逆差,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作业马腾 00825102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是一个经济体融入全球市场分工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近些年也有了迅速发展。

由于企业战略和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企业有着显著不同,中国企业实行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与之前在发达国家情境下被广泛研究的问题也有显著的不同。

对此,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正文】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重要、复杂且不可逆的过程。

由于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全球发展战略并占用企业相对较多的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决策可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哗J。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而这些研究可以的理论基础可以归于下列五个大类: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点、制度基础观点、战略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

在对文献的回顾中,不同的理论方法,框架和模型被用于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虽然之前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支持以上五类观点,但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这些观点不一定能在中国情境中被恰当地应用。

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具体回顾这些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与观点进行探讨。

(一)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原理源于Hymer关于市场不完备性的论文。

这一理论的核心论点为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相应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将交易成本最小化并且将长期风险调节有效性最大化。

不同的组织结构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资源承诺。

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则是一种对控制程度与资源承诺成本的权衡,并且这种权衡依赖于四种决定企业最优结构的因素,即可交易专属性资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与搭便车行为的可能性。

但也有学者指出,除这四种因素外,企业还需要权衡子公司利润对于母公司利润的重要程度这一因素。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在进行交易成本分析时,需要考虑更大范围的控制程度而不仅仅是包括整合与外包等特例。

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包含较多专属性资产,或者合作方有较高可能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采取高度控制。

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理念与市场不完备性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理论一致。

它有力地解释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了利用已有的特定所有权优势和寻找市场而对外投资。

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跨国公司拥有公司特定资产,即特定所有权优势。

当这些特定资产进行跨越组织边界的交易时,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组织之间,都会产生交易成本。

当前一些中国企业也拥有某些特定的所有权优势。

当这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更多的是利用它们母国所特有的优势,例如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

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中国企业内部化国家特定优势的交易程度仍缺乏足够的讨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资源基础观点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一家企业可被认为是由各种能力和知识组成的集合体,在这一集合体中个人能力、组织与技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由于这些资源与企业间存在着特殊的连接。

这些资源对于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其对企业所处的某个市场的价值。

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当强调:将原有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性资源用于新的市场或商业领域。

但也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强调:一家公司在外国市场的运营受制于它结构上与经验上的资源,并且它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必然受制于资源能力以及企业的历史经验,比如国际化经验与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较大且国际化经验较丰富的企业往往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更能承受较高的资源投入并且能独立运营;小规模且国际化经验不丰富的企业则常常需要通过其它企业来共同增强双方的能力以面对这种海外运营能力的限制。

由资源基础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企业倾向于拥有一家完全控制的海外子公司,而这种倾向的实现程度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数量。

但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我们需要重新理解企业资源。

传统资源基础观点认为,规模和经验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限制因素。

虽然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资产实力,资产质量和国际经验方面一般处于劣势。

但这些因素并没有能够限制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并且中国企业进行的投资中大多数是以控股的形式。

这个现象说明,相比于典型的发达国家企业,中国企业可能拥有不同的特定资源。

虽然面对来自规模和经验因素对资源的限制,中国企业可能利用其他方面的特定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传统意义上资源劣势的限制作用。

而这些特定资源的具体内涵,则需要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制度基础观点制度基础观点认为,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是基于制度与组织的动态相互作用。

企业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由于制度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学者对于新兴经济体不断提升的兴趣,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比较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以及制度差异对市场功能的影响程度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有研究中,学者将制度环境分为三类:规制型(包括用于保证社会秩序与稳定的法律与规章制度),道德型(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以及社会规范),认知型(包括社会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已建立的认知结构)。

组织之所以选择一种特定的构成形式并付诸实施是因为这种形式能受到规制与道德的认可,能满足组织对环境中资源的依赖,或者是因为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组织形式是合适的。

当运用制度基础观点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的战略选择时,它强调获取制度合规的重要性。

当其它理论流派将制度环境作为决策制定的背景或外生因素来处理时,制度基础观点则既强调制度因素对于国家环境的强制影响,也强调决策制定者在寻求新投资条件时的认知限制。

实证研究指出当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克服东道国的政治与文化障碍时,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这种投资方式更受青睐。

这是因为合资企业能使得母公司更少受到东道国政府歧视性对待,并且这种方式能使得企业通过向当地合作伙伴学习来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

同时,实证研究还表明一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战略还会受到它以前在相同或相似制度环境下的成功进入经验的影响。

制度基础观点认为制度的合规性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核心。

该观点认为,当在东道国面对一个受限的规范制度时,投资方可能必须为了满足合规性而妥协其对外直接投资决策。

此外,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也依赖于决策制定者的认知能力。

决策制定者的认知会受到相同或相似制度环境下其之前行为的影响。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它们中的大部分只有有限的对外直接投资经验,也没有制度化。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可能没有一个清晰的最佳方式可以参照,因而他们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不会被认知习惯所严重影响。

于是,传统的制度基础观点在研究中国企业时将遇到挑战。

此外,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母国的制度环境,却忽略了母国政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直接影响。

当我们研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当考虑到政府对这些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保持着重大的影响。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激励或者政府管制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方案批准体系,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被不同阶层的政府所影响。

因而,当现有的制度基础观点应用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时,它们需要扩展,应当包括东道国与母国双方的制度环境,以及东道国与母国政府对企业的影响。

(四)战略行为理论战略行为理论认为一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是为它的战略行为服务的,既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保持企业灵活性,也要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市场地位,或是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协同效应与其它全球战略动机。

有学者指出,为了实现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企业各业务单元的紧密协作变得日益重要。

这一理论提出的理念与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相关度较高,因为这些企业走出国门多是为了追求不同的战略目的。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所不同的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市场寻求与资产寻求的目的旧J。

对于市场寻求动机,中国企业可能通过对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市场进行投资来利用母国的低成本生产这一竞争优势。

而关于这种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曾有学者指出:如何使企业的资源与环境相匹配,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适合将成为这类投资的关键问题。

合适的对外投资决策能帮助企业实现与东道国行业环境的战略适合。

对于资产寻求动机,中国企业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跳板”来获取所需资产。

此外,中国企业可能也会寻求全球导向下的特定战略动机,比如为进一步的全球扩张做准备或者改善现有海外业务的全球竞争地位。

由于这些战略动机的实现可能需要单个海外子公司放弃部分短期利益来为整个集团的战略目标服务,因此如果母公司对海外投资维持有效的控制,则使得这些战略目标更好地实现。

战略行为理论假定,战略适合和战略目标都影响着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决策。

但是战略适合和战略目标这两类因素可能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讨论的,战略适合对市场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很重要,而对以全球战略为导向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寻找资产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来说,战略目标是关键。

因此,当运用战略行为理论研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时,研究者们面对的挑战在于分析战略适合和战略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关注其中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具有支配影响力的方面。

(五)其他理论(1)议价能力理论议价能力理论认为,现实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是由投资方的偏好性以及投资方与东道国政府谈判的结果来共同决定的。

基于投资方与东道国政府各自的议价能力,双方的议价过程将导致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合规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议价过程就是投资方实现在东道国的制度合规的过程,而这又与制度基础观点中的规制类型有较高的契合度。

(2)国家文化理论国家文化理论则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与决策制定者的国家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管理者在管理与自身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企业时往往更为得心应手,因为他们对这类企业可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

国家文化理论假定文化会由于国别差异而出现系统性差异,而个人会受到他所处文化的影响。

这一理论与制度基础理论中的认知型类别有较高契合度,因为两者都认为个人会受到社会中已建立的认知结构的影响。

(3)决策制定过程模型决策制定过程模型是建立在对外直接投资决策须被认为是一种多阶段的决策制定过程这一核心假设上的。

在决策制定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外国市场进入的目标,现有环境,以及相应的风险与成本,与决策制定者和决策任务的特征相关的因素。

【参考文献】[4] 吴暑震. 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分析和改善研究[D]苏州大学, 2002 .[5] 李春峰.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的对外贸易[D]湘潭大学, 2002 .[6] 毛中根.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组织[D]湘潭大学, 2002 .[7] 陈华. 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8] 乔晶.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