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

合集下载

理论精讲15-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慕婉心+(讲义+笔记)

理论精讲15-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慕婉心+(讲义+笔记)

理论精讲 15-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P346(六)贝尔-兰卡斯特制“导生制”大孩教小孩优生教后进生(七)文纳特卡制华虚朋创立个别教学+团体活动P346(八)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家学习知识课堂互动教学组织形式走一波,老铁 6661.【2017 下】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不利于()。

A.系统的知识传授B.因材施教C.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教学管理2.【2018 上】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文纳特卡制C.道尔顿制D.贝尔—兰卡斯特制3.【2018 下】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播,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学习。

这样的教学形式属于()。

A.在线课堂B.网络课堂C.开放课堂D.翻转课堂小结5.课堂教学的实施一、教学实施的环节二、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三、课堂管理一、教学实施的环节(P349-352)1.备课:(1)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2)三计划:学期、单元、课时计划(教案)2.上课: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慕容芳气购泰语书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考评测验法(1)信度:稳定性(2)效度:准确性(3)难度:适中(4)区分度:鉴别力这里有四个度1.【2014 上】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

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A.信度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2.某一测试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说明哪个指标比较高?()。

A.难度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例】上好课的具体要求?【参考答案】(慕容芳气购泰语书)(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任何一种新教育教学方式都是在扬弃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好比登山的台阶,每一个台阶都有它的作用,下面的台阶都是上一个台阶的基础。

没有前人所做的学术积累,就不会有后人的成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这个意思。

“互教互学”吸收了许多前任的成果,包括:国外(1974年亚历山大(Alexander, L. T.)同伴互助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美国的“合作学习”、导生制……),国内(孔子时代的“高足弟子授业”,陶行知于1934年开始推行他的“小先生制”,学校里长期也流行着学生的“结对子”学习……),等等。

导生制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导生制有几个明显的缺点:1、导生制仍然是一种单向传授,较难实现双向沟通,对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2、导生缺乏教学专业技能和艺术,教学太机械化,容易使导生制陷于呆板机械的训练;3、较适合运用于背书、简单的书写或者计算教学中,对于理解或者系统传授知识方面,导生不能替代教师的授课;4、导生缺乏教师的权威,容易出现矛盾和推诿现象;5、容易滋长导生的骄傲情绪,不利于导生的品质培养。

“导生制”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具体体现。

广大劳动者子女只能在师资匮乏,设备简陋的初等学校学习,其教学质量很难保障。

导生制_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

导生制_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

10.3963/j.issn.1671-606X.2010.02.0082010年4月 第29卷 第2期V ol.29 N o.2 A pril 2010理工高教研究Jour nal of Higher Edu cation in S cien ce &Tec hnology作者:丁云霞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生制: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丁云霞(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 通过追溯导生制概念的内涵演变,对导生制和本科生导师制、/三助0制度与助理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助理、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进行辨析比较,尝试提出导生制概念的新界定。

关键词: 导生制; 历史发展; 概念界定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606X(2010)02-0036-04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日显缺乏,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学生管理实践中采用/导生制0,这给校管理注入了新活力。

然而,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献对于导生制的概念界定模糊,甚至现实的相关实践者也对这一概念理解偏颇。

因此,依据导生制中外历史发展的内涵演变,对现行实践领域使用的导生制的概念进行界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一、导生制历史溯源导生制这一概念必须追溯到19世纪初英国的贝尔-兰卡斯特制。

1833年5工厂法6颁布后,教师极度匮乏,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师兰卡斯特在处理生多师少的矛盾时,创立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导生制或级长制(以下称为导生制)。

其具体实施是:/一个大教室中安置许多排长课桌,每排约十多个学生,其中一个是导生。

教师首先教这些导生,然后由他们领着一排学生围站在一个地方,把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转教给其他学生,之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

有了作为助手的导生,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里往往能教几百名学生。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最初仅用于阅读和教义问答的教学上,后来很快扩展到书写和算术方面,以后又在高一级的学科教学中运用。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

2012年《外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

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

它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2、星期日学校:是指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

1780年由英国出版业者、慈善家雷克斯在英格兰首创,以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行指导和教育。

星期同学校最初仅教阅读《圣经》,以后又教初步的读、写、算知识。

由于星期日学校利用休息日把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

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星期日学校已有250万学生。

3、庆应义塾:它创建于1858年,由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江户(东京旧称)的筑地铁炮州购地开办,最初取名“兰学塾”,兰学塾主要传授西方的数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及历史方面的知识。

该学塾在1868年,即庆应4年,更名庆应义塾。

19世纪80年代,庆应义塾发展成为庆应大学,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

4、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是19世纪初普鲁士教育改革中,教育主管人洪堡和费希特等人提出的大学观和办学原则。

主要含义是:大学不仅有教育功能,且应有研究功能,高等学校应同时是科学研究机构。

教授不仅是教师,且首先应是研究者,教学不只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且要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行为规范。

这一原则在19世纪后半期及20世纪初,随着德国大学的成功而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

这种起源说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发生过程作了专门的和详细地论述。

中外教育管理史-填空题(有答案)

中外教育管理史-填空题(有答案)

三、填空题1、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是“学在官府”。

2、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是选贤贡士制度。

3、既是中国又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的是《学记》。

4、墨家和儒家并称“显学”。

5、墨家私学的领袖称为“巨子”。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核心。

8、博士弟子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

9、汉代教育行政由太常监管。

10、汉代广为流传并留存下来的蒙学教材是《急就篇》。

11、汉代太学中由考生抽取题目然后回答的考试方法称为射策。

12、《白虎通》一书的撰写者是西汉的班固。

13、西晋国子学是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世族子弟设学之始。

14、我国开始建立郡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朝代是北魏。

15、《颜氏家训》是专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作者是颜之推。

16、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17.《五经正义》呗确定为唐朝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其撰写者是孙颖达。

18.隋炀帝在606年设置进士科,它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19. 进士科在唐代各科中最受重视,及第者常有“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的美称。

20.在唐代,礼部是中央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

21.唐代官学的学生一律称为“生徒”。

22、既是宋代治国方针的一部分,又是其文教政策的核心的是兴文教。

23、庆历兴学是在范仲淹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24、胡瑗的分斋教学法也被称之为“苏湖教法”。

25、我国开始设立提举学事司作为专门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朝代是宋朝。

26、宋代书院常礼聘院外名师来作专题讲座,称为会讲。

27、宋代书院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称为展礼。

28、我国书院官学化始于元朝。

29、成为元朝官方意识形态,意味着元朝已经比较彻底地完成了“汉化”过程的是理学。

30、元代在教学管理制度上,继承并发展了宋代的三舍法和积分制,实行“分斋升等”和考试积分制。

31、“贤才,国之宝也”,说这句话的明朝皇帝是朱元璋。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

主要形式
基本结构
主要类型
辅助形式
主要类型
课的类型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而划分的课的种类,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通常根据教学任务 把课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单一课是指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如以传授 新知识为主的新授课、以巩固已有知识为主的复习课等;综合课是指一节课内同时完成两项或两 项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此外,还可按课堂教学所使用的主导性教学方法来划分课的类型,如讲授课、练习课、实验课、 谈论课、作业课、自学课等。
主要劣势
(1)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只有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 班级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但教师对课堂的设计、组织和控制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什 么时候学习、学习什么、以什么样的速度学习,这些都由教师来安排。 (2)学生大多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班级授课制更适合讲授 式的教学内容,这种学习往往重接受、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探索 机会和实践机会少得可怜。 (3)教学内容程序化、固定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知识被程序化、固定化之后,知 识就离生活越来越远了,开始出现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断裂与疏离。 (4)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
基本结构
教师在一定的课堂教学原理的指导下,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呈现新知识, 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新1日知识之间的,把握新知识的内在意 义,发展自己的能力素质,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巩固新知识。通过提问、复述、作业、小结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及时反 馈,检查和解决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当堂消化、初步巩固、增强效果的目的。 (5)布置课外作业。设计和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外作业,加强知识的运用,使之转化为熟练的技 能,以便提升和优化学生的能力素质结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师在熟练掌握和运用综合课的结构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课的结构。

本科生导师制论文2

本科生导师制论文2

本科生导师制论文(2) 本科生导师制论文当前本科生导生制正在广泛实施,但实施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有哪些帮助?各自导生身对导生制是如何看待的?目前在实施本科生导生制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本文通过访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Monitorial System),是由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再让他们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1]。

1798年英国教师兰卡斯特(ncaster)首先采用此法在伦敦附近办学。

英国牧师贝尔(A.bell)差不多与兰卡斯特同时在英国宣传这种教学方法,故称兰卡斯特—贝尔制,它在英国盛行近30年,对后来英国的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对欧美其他国家也有影响[2]。

导生制在我国得到了新的发展,新时期的导生制与原始的导生制有所不同,新时期的导生是指一些学习优秀、能力出众的一定数量的在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最好是党员),在大学班级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带领下,协助其对学生(以低年级学生为主)进行学生日常事务(非学术领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工作的制度。

他们的工作以教育、引导为主,而他们也是学生,因此称为导生[3]。

导生制管理模式被引入高校参与学生事务管理,为解决高校在师资、经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导生制”在我国才又得到了大力推广,其很多高校的导生制都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每一个学校的导生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有共同的问题,也有各自所特有的问题。

二、本次调查研究(一)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1.根据我系已经试行的“导生制”情况,在新形势下,探究在地方本科院校推行“导生制”的相关理论支持,形成一套“导生制”的相关制度。

2.根据我系已取得的经验逐步在我院其他系推行“导生制”,以期“导生制”能长期的、良好的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使“导生”真正的成为辅导员的助手。

(二)本次研究的意义1.如何确立“导生制”的相关制度(如:导生选拨制度、导生考核制度、导生培养制度等)。

初中“导师制+导生制”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的探索

初中“导师制+导生制”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的探索

基础教育参考·2019/24一、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强调义务教育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1]。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能力,培养品质的关键时期。

而“导师制”和“导生制”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现有教育模式的调整,旨在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通过小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拟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需求。

为此,聚焦初中“导师制+导生制”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的探索,对指导初中学生健康地发展,真正践行教育的“以人为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知网选择高级检索,并在主题检索中输入“导师制并含初中生”,截至2018年10月4日,只有1条结果,截至2019年12月,也只有4条结果;而检索输入“导师制并含高中生”可以找到11条结果,检索输入“导师制并含大学生”可以找到1498条结果。

由此可见,国内对于“导师制”和“导生制”在初中阶段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没有展开。

二、相关概念界定《世界教育年鉴》把“指导”界定为“为了个人的幸福和社会利益,在个人努力发现各自潜力的整个时期对其援助的过程”[2]。

“学生发展指导”最早出现在美国,最初是指针对高中生群体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学生发展指导的对象和内容也在不断拓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学生发展指导包括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导师制”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为“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

20世纪末,中学借鉴大学的做法开始推广导师制,相关理论分析也开始出现。

这种辅助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营造一个合作、开放、主动和互动式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同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

“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

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

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

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小先生制与贝尔兰卡斯特制之比较研究

小先生制与贝尔兰卡斯特制之比较研究
费能被 大 众 所 接 受,因 此 在 18 世 纪 初 叶 的 英 国 得 以 推 广,对导生的培养也显现出了英国师范教育的雏形,推 动 了 初 等 教 育 在 英 国 的 普 及,为 随 后 英 国 的 学 校 教 育 发 展奠定了基 础。 20 世 纪 30 年 代 中 国 已 有 一 千 多 万 学 童,陶 行 知 先 生 认 为 能 够 拯 救 当 时 军 阀 混 战 的 中 国 唯 一 出 路 便 是 教 育,而 国 民 教 育 的 突 破 点 在 于 普 及,普 及 教 育的根本 在 平 民 教 育。 采 取 小 先 生 制 的 办 法,“小 先 生”虽 力 量 小 却 不 可 忽 视,每 个 学 童 教 两 个 不 能 进 校 的 儿 童,知 识 广 泛 得 以 传 播,对 当 时 中 国 平 民 教 育 的 普 及 做出了极大贡献。 一言蔽之,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普 及 了 平 民 教 育,并 通 过 扩 大 受 教 育 对 象 的 范 围,提 高 了 国民文化素质。
形式就是导生向其他同学传递知识的过程。 小 先 生 制 中 的“小 先 生”是 比 其 他 人 先 拥 有 知 识 和 阅 历 的 人,而 学生则是学着去习得比他自身先拥有这种阅历的人的生 活经验和知识。 因而,不论是贝尔 - 兰卡斯特制还是 小先生制,它们都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知识的形式。
(三)社会影响 贝尔 - 兰 卡 斯 特 制 因 为 能 提 高 教 师 资 源 利 用 率、学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教学研究
小先生制与贝尔兰卡斯特制之比较研要】贝 尔—兰 卡 斯 特 制 也 被 称 为 “ 导 生 制 ”(Monitorialsystem), 产 生 于 19 世 纪 初 的 英 国, 是 由 贝 尔 (AndrewBell,1753-1832)和 兰 卡 斯 特(JosephLancaster,1778-1838)所 共 同 创 设 的 一 种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小先生制,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中国,由 爱 国 教 育 家 陶 行 知 先 生 创 立,二 者 既 有 联 系 又 有 区 别,对 当 代 教 学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贝尔-兰卡斯特制 小先生制 比较 当代意蕴

小先生制与贝尔兰卡斯特制之比较研究

小先生制与贝尔兰卡斯特制之比较研究

小先生制与贝尔兰卡斯特制之比较研究作者:唐梦菁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第02期【摘要】贝尔—兰卡斯特制也被称为“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是由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共同创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小先生制,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中国,由爱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当代教学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贝尔-兰卡斯特制小先生制比较当代意蕴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以学生教学生为主要实施环节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方法是教师挑选出一部分年长且绩佳的学生,首要对这一部分同学进行教学,他们学成之后再去教授其他学生。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学生启发之下提出的“教育救国”的具体方法,概括而言便是“即知即传”,一传十十传百,借此知识得以不断的传播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教育面,因而小先生制是“穷国家普及教育的重要钥匙”。

一、两种教学方式的联系贝尔-兰卡斯特制源自英国,它的产生早于小先生制约一个世纪,小先生制被看作是现代中国特色化的导生制,然而“老生带新生”思想的起源却要追溯到我国汉武帝时期。

当时私学风气盛行,教学中便出现了“高足弟子次相传授”的教学方式,即先由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由部分学生再传授给其他门第,逐级下移至一师能教千人,这就是最早的导生制雏形。

(一)产生原因19世纪初,在各种新兴的教育思想影响下,英国资产阶级人士为保证更多的贫民子弟入学,筹措资金推动了初等学校的开办,导生制便是贝尔和兰卡斯特在此类学校任教过程中为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而孕育而出的。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破产经济拮据,地方小学要收取学费,导致大量家境贫寒的儿童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农家子弟肩负放牛、喂猪、照看弟妹等惯常性任务,如果强迫他们进入学校进行专门学习,不但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还会加重家人的劳动量。

导生制的名词解释

导生制的名词解释

导生制的名词解释
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目前我国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有很多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每个班50多名学生是很常见的,多的甚至达到70多人。

如此多的学生,教师上课时对学生个别指导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有时候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效果因此也大打折扣。

二是由于学生个体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掌握的程度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

有的学生完全可以免修信息技术课程了,而有的学生还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教师的教学只可能取中间水平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这样必然忽略两头的学生,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又“饿得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课堂秩序混乱。

导生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

导生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

导生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孔翠薇【摘要】Tutor system which has obvious advantages,adapted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late 18th early 19th century Britain and other capitalist countries.It promoted the spread of the educ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civilians.Trace the origin of this form,it has been the originator of this idea in ancient China,and expanded and developed in the form of " little Mr.system " in the 1930s of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utor system,really hope it will serve for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ractice inmoment,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ents thinking.%导生制以其明显的优点适应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初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平民化的进程,追本溯源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既已有此思想发端,并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以"小先生制"的形式扩充和发展。

研究其起源与发展,实求其能为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教育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建设服务。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0)003【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导生制;起源;发展;作用【作者】孔翠薇【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91 导生制产生的原因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互教制度、相互教学法[1]。

外国教育史练习题

外国教育史练习题

外国教育史练习题第一章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起源于劳动说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4.青年之家5.《吠陀经》6.楔形文字二、填空题1.外国教育史是以自古迄今的外国教育理论和()及其()为研究对象的。

2.在原始社会的教育过程中,传递()经验和传递()传递()经验,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3.在东方文明古国,()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皇宫里,()学校设在大寺庙里。

4.文士学校是在古代()国出现的一种学校;古儒学校是在古代()国出现的一种学校。

5.奴隶制社会与原始社会教育最本质的区别是()、()和()完全脱节。

三、选择题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孟禄B.达尔文C.利托尔诺D.汤姆逊2.主张“教育心理起源说”的是()A.利托尔诺B.沛西.能C.孟禄D.汤姆逊3.学校教育产生在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最早发生于人类社会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四、判断题(认为对的,打“√”;认为错的,打“ⅹ”)1.外国教育史是以欧州教育发展为中心的。

()2.一般认为,教育首先起源于劳动,并为生产劳动服务。

()3.教育起源于儿童无意识的模仿。

()4.动物界存在着教育现象,例如大猫教小猫捉老鼠。

()5.学校是在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6.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脱离,这是奴隶社会教育与原始社会教育的最本质的区别。

()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哪些?5.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六、论述题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

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

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

导生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

导生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
poeso e u tncvi s Taete g l t s o ihs ent g a r fhs dai ac n C i r s f ci i ln . r i o h r t a e eo i t tiie i t h一 c t e a o h d ia ch If i f m, b h r n oo i nn e
二人 见面就 “ 生制 ” 换 了意 见 。二 者 的不 同在 导 交
但导生制的弊端并不影 响它 的历史作用 , 它
为英国现代学校制度的萌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因 素 。在导生制的发展 中实际有了培训小学教师 9 的因素, 可以说它是英国师范教育 的雏形 , 同时英
于: 贝尔导生制 的运行 以学生、 导生 、 老师三者之
收稿 日期 : 1 —0 —2 0 2 1 8 8
作者简介 : 孔翠薇 ( 6 一 , , 1 8 )女 吉林省吉林市人 , 9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教育史和教师教育 。

4 ・ 5
第2 卷 第 3 0 期
2 1 年 9月 0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v1 ON . 0. ,03 2
难, 格各斯特市报业主芮克斯在其创办 的星期 日
学校 中率先利用年长儿童教授年幼儿童_ 。1 世 4 9 J
纪初 , 国卢梭 民主教育思潮 和德 国巴西多泛 会的教士 兰卡斯特在英 国伦敦 的巴勒路 自办 学 受法 在学生人多无钱请人帮助的情况下, 也采取了 爱主义教育运动 的影响, 国一些资产 阶级人物 校 , 英
学方式 和汉 代 的方 法类 似, 如杨 珂, 少好 《 , 易》

代, 此外它的较严格的校 内管理方式 , 半军事式的 教学制度 , 在激发学习兴趣上 的奖惩办法都是其

导生制

导生制

导生制作者:鲁彦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28期摘要:本文就当前技工学校“重技轻文”,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英语等文化课程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提出了在技校中开展导生制英语教学模式的观点。

导生制作为技校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思路,既弥补了现有师长制教学模式的不足,同时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导生制;技校英语教学;实施方法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10-02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技工学校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工具和手段,对技工教育影响深远。

综观技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

“次相授业”的导生制英语教学模式将会是弥补现有技校英语教学之不足的有效尝试。

一、导生制的概念导生制是一种年长学生教习年幼学生、优生教习后进生的教学组织模式。

早期的导生制思想源于我国古代“高足弟子代师授业”的教学组织形式。

导生制一词译自英文(monitorial system),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教会牧师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和公谊会教师约瑟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同时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兰贝制或级长制。

导生制在我国近现代则经历了“小先生制”、“教学辅导型导生制”、“学生活动型导生制”、“制度建设型导生制”等发展过程。

二、导生制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导生制有其自身的优势。

导生作为老师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桥梁,兼具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这一方面是对技校教师资源的一种补充,同时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弥补教师资源的不足导生是学校师资力量的基层部分,他们直接面对学生,是学校和学生的接口。

学校的教学任务是由导生来传达和实施的,其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浅谈导生制分组互动教学模式的反思

浅谈导生制分组互动教学模式的反思

浅谈导生制分组互动教学模式的反思作者:王勇魏东升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1期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

[1]一、本人所在的学校要求老师按照学校选定的一纲一案和五个环节进行备课和上课一纲就是预习提纲,一案就是教案,五个环节就是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分组讨论、课堂检测。

课堂形式也略有变化,并桌子按小组围圈而坐,每组六人到八人,每组一个学习组长,负责交流讨论等。

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都做好了分组互动的准备。

[2]二、分组互动进行时上课环节一:复习导入。

某组的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流利地演说着她的导入词,基本满意。

[3]环节二:明确目标:按照学案目标明确。

学生无异议。

环节三:检查预习:学生进行,教师巡视看似热烈,基本能把提前布置的预习任务完成。

环节四:分组讨论:学生质疑就是那几个肯动脑筋的学生,其他的质疑不出的问题,平时活跃分子则是离题千里得质疑一番,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使许多同学开怀大笑,老师还需引导平息,结果许多同学还是希望老师提问题他们进行回答。

如此这般,这个环节也算进行完毕。

[4]环节五:目标检测。

五分钟的检测,主要是巩固最基本的知识突出重点知识,有时和练习作业结合在一起进行。

[5]三、感受总结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改变了,小组的活动成了课堂的活动中心,学生的自主和自由并存,出现了新的课堂管理的问题。

学生交流方便了,自然也就随便了些,自由说话也会多,受影响和影响别人的现象也多了。

正如一个同学在周记里写的:“分组学习后学习有所下降,左边坐个学霸,右边坐个学渣,他们只要一动,我就注意他们……”这说明分组对于有些同学确实有些影响。

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

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

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教育技术。

1791年(或1792年),贝尔在印度马德拉斯的兵士孤儿学校计划用沙盘教学生练习书写。

但是,一些教师拒绝帮助。

于是,贝尔选择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帮助他教其他的学生。

他的这种做法后被人称作“马德拉斯制”。

1795年,贝尔回到英国,于1798年出版了《一个教育实验》来介绍自己的思想和具体的做法。

同年,兰卡斯特在伦敦办学。

由于学生太多,又没有钱去请教师,于是,兰卡斯特打算先教年龄较大和成绩较好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去教其余的学生。

这时,他发现了贝尔的书,并吸取了他的一些观点。

1803年,兰卡斯特出版了《教育的改良》一书来描述自己的计划。

1805年,贝尔和兰卡斯特相见,并交换了关于导生制的意见。

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教室有时就是礼堂或大厅。

“教室”里安放着一排排的长课桌,每排有10余个学生,其中的1个为导生。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上课时先教这些导生,然后,让导生把自己所在排的学生领着围站在一起,由导生将刚学的内容教给自己所在排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此,一个教师往往能教几百个学生。

导生制解决了迅速普及初等教育出现的教师不足的矛盾,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英国大受欢迎。

连英国国王乔治三世都曾保证要对实行导生制的学校给予资助。

1808年,英国还成立了“皇家兰卡斯特协会”。

1811年,又成立了推行贝尔教学方法的“全国贫民教育促进协会”。

1810-1830年,导生制在英国极为流行,为英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为了使教师们能很好地运用导生制,贝尔还为广大教师写了一本《教育指南》。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任何一种新教育教学方式都是在扬弃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好比登山的台阶,每一个台阶都有它的作用,下面的台阶都是上一个台阶的基础。

没有前人所做的学术积累,就不会有后人的成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这个意思。

“互教互学”吸收了许多前任的成果,包括:国外(1974年亚历山大(Alexander, L. T.)同伴互助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美国的“合作学习”、导生制……),国内(孔子时代的“高足弟子授业”,陶行知于1934年开始推行他的“小先生制”,学校里长期也流行着学生的“结对子”学习……),等等。

导生制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导生制有几个明显的缺点:1、导生制仍然是一种单向传授,较难实现双向沟通,对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2、导生缺乏教学专业技能和艺术,教学太机械化,容易使导生制陷于呆板机械的训练;3、较适合运用于背书、简单的书写或者计算教学中,对于理解或者系统传授知识方面,导生不能替代教师的授课;4、导生缺乏教师的权威,容易出现矛盾和推诿现象;5、容易滋长导生的骄傲情绪,不利于导生的品质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
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教育技术。

1791年(或1792年),贝尔在印度马德拉斯的兵士孤儿学校计划用沙盘教学生练习书写。

但是,一些教师拒绝帮助。

于是,贝尔选择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帮助他教其他的学生。

他的这种做法后被人称作“马德拉斯制”。

1795年,贝尔回到英国,于1798年出版了《一个教育实验》来介绍自己的思想和具体的做法。

同年,兰卡斯特在伦敦办学。

由于学生太多,又没有钱去请教师,于是,兰卡斯特打算先教年龄较大和成绩较好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去教其余的学生。

这时,他发现了贝尔的书,并吸取了他的一些观点。

1803年,兰卡斯特出版了《教育的改良》一书来描述自己的计划。

1805年,贝尔和兰卡斯特相见,并交换了关于导生制的意见。

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教室有时就是礼堂或大厅。

“教室”里安放着一排排的长课桌,每排有10余个学生,其中的1个为导生。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上课时先教这些导生,然后,让导生把自己所在排的学生领着围站在一起,由导生将刚学的内容教给自己所在排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此,一个教师往往能教几百个学生。

导生制解决了迅速普及初等教育出现的教师不足的矛盾,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英国大受欢迎。

连英国国王乔治三世都曾保证要对实行导生制的学校给予资助。

1808年,英国还成立了“皇家兰卡斯特协会”。

1811年,又成立了推行贝尔教学方法的“全国贫民教育促进协会”。

1810-1830年,导生制在英国极为流行,为英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为了使教师们能很好地运用导生制,贝尔还为广大教师写了一本《教育指南》。

该书于1827年出版。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各国都有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教师不足是一个共同的问题。

因此,适应这种需要的导生制还传到了欧洲大陆,并远涉重洋,传到美国。

1809年,导生制被介绍到美国。

1818年,兰卡斯特还亲自到美国宣传和推广导生制。

导生制在美国流行了数十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