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方法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的方法案例介绍 : 侯,女,14岁,八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
侯性格内向,从小就不愿多和人说话,挺要强,也有些敏感。
她心里若有点什么事,父母和老师追问好久,她才肯慢慢说出。
上中学后,侯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上,曾经当过班干部。
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个省心的孩子;在教师眼里,她是一个听话的学生。
然而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前,侯做出了一件使教师吃惊、使家长不安的事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几位男同学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知道后在班会上进行了批评。
由于班主任事先没有进行认真调查,批评时扩大了范围,将侯也从座位上叫了起来。
侯非常委曲,感到班主任这样做太不公平了,让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丑。
下课后,她趁同学不注意,拿起削铅笔用的小刀往自己手腕割了5刀,其中1刀较重流出了一点血。
我做为科任老师,上课时看到了她手腕上的血迹,关切地询问是怎么回事。
侯先是搪塞,说是不小心碰的。
后经我再三追问,才说了实情。
我听了吓得不得了,赶忙将此事通知了班主任。
班主任专程来家看望侯,并主动承担了自己批评上的失误。
侯当时的表现还好,似乎被老师的探望所打动。
但后来我发现她还是多次用利器割手腕,而且每次故意让我发现而不让他人知道。
我知道侯一定是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每次都耐心的去疏导她,最终避免严重事故发生。
经过与该生多次交流我发现她多次自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玩酷心理导致自残。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纹身、穿孔正成为一种时尚,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到专业的纹身店整形,没钱的学生自己在身上盲目刻画形成自残。
“我并不是想自杀,我只是想在手上画一画,没想到让老师知道了,老师以为我是自残。
”“我只是想在手臂上刻一个忍字,疼痛让我总刻不成,一生气,我就又划了几刀。
”“我感觉身上有疤痕的学生很酷,所以我也在手上划了几刀。
”二模仿心理导致自残。
看到自残的同学得到了一些好处,盲目模仿导致自残。
“初一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喜欢自残,当时我就和她学。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Word版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XX学校 XXX今天,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这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由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在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压力的同时,常有心理行为、情绪、自我意识等方面偏离正常的现象产生。
因此,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不受地区、性别、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体现了其特殊性。
有关研究指出,男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抑郁、不受欢迎和违纪行为方面;女生则以躯体诉述和思维障碍为主。
因此,在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应该依据其特殊性,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的干预对象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方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下面就结合中学生当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的方法案例一:陈某平时能按时到校上课,有时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爱搞小动作,有时也能积极发言,但对很多问题一知半解,学习成绩不稳定,特别是每到下课时,他常常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常常和同学打架,几乎每节课下课后都和同学发生矛盾,遭到同学们的投诉,老师经常进行说服教育,但效果不大。
根据以上情况,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心理干预。
1.根据其动机外化强烈的状态,只要一有机会就安排适当的工作给他,特别是体育、文艺方面的工作,使他发挥自己在能力上优秀的方面,对其内在强烈外化的动机加以了自身技巧性的调整。
2.对他讲述中外名人故事的奋斗史,以此激励他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请他回答一些适当的问题,以利让他自悟。
心理问题学生干预方案(通用15篇)
心理问题学生干预方案心理问题学生干预方案(通用1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问题学生干预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问题学生干预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我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服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理念。
根据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要求为指导。
二、主要工作目标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一名,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1)心理课辅导。
本学期由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同时,各班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队会。
(2)心理咨询室。
开设“知心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
(3)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简单有效方法A、学会放松。
B、与人谈心。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摸底排查,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档案)。
结合个案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个案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陆丰市城东镇城军小学林义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已逐渐得到满足,可以说衣食无忧了,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然而,由于社会、家庭、自身因素等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在小学生身上出现的自傲、自卑、心理敏感、孤独、焦虑等现象是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的。
一、个案分析。
有位五年级女同学叫陈某云,平时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即使说话也是轻声细语。
她喜欢一个人独处,集体活动时总是往后缩,显得拘束而谨小慎微。
每当老师让她带头做游戏时,她就面露难色,别说没有其他孩子的那种自告奋勇的精神,连“我不会”“我不行”之类的话,都不敢大声说出来。
课堂上回答问题,优柔寡断,吞吞吐吐,要么呆若木鸡,要么勉勉强强地回答“不知道”。
所以,我认为,陈某云同学具有自卑的心理问题。
二、产生原因。
1、自我认识不充分,低估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参照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或亲近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陈某云同学,相貌一般,个子较矮,考试总是不及格,父母重男轻女,对她和她的两个弟弟的关爱简直有天壤之别。
她经常遭受失败和父母的冷漠,又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而失去信心,便产生了否定自我的消极情愫,慢慢的,她便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自卑了。
2、家庭经济因素。
陈某云的父亲是个打散工的,母亲是家庭主妇,姐弟三个,生活比较困难,只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别的女同学总是有漂亮的新裙子穿,精美的布娃娃玩,这些东西,陈某云想都不敢想,别说拥有。
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太差,这也成了使她感到自卑的原因。
3、个人的性格特点,意志品质。
陈某云同学气质忧郁,性格内向,对事物的感受性很敏感,会放大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而且对消极体验地宣泄和排解,显得很费劲。
因而外界因素对她心理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方法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办法办法令狐采学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由成长走向成熟的阶段,在接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压力的同时,常有心理行为、情绪、自我意识等方面偏离正常的现象产生。
因此,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很是需要的。
很多调查结果标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率较高,并且不受地区、性别、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由于个体差别的存在,不合性别、不合年龄、不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体现了其特殊性。
有关研究指出,男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示在抑郁、不受欢迎和违纪行为方面;女生则以躯体诉述和思维障碍为主。
因此,在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应该依据其特殊性,对具体问题做具体阐发。
针对不合的干预对象制定不合的干预办法,方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下面就结合中学生傍边的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的办法:案例一:有位16岁的中学生,夜间无论何时都不敢单独出外。
白日他无所谓,但一到晚上就控制不住,他自己也供认毫无事理,后来成长到不敢关灯睡眠,即使跟他人同住一室也要开灯。
而一关灯睡眠,他就吓得哇哇年夜叫。
一次,父亲强迫他关灯睡觉,他竟昏倒在床上。
原来在幼年时,一次他在邻家听小朋友讲了一个有关鬼怪的故事,描写一位巨人,专吃十岁以下孩子的心,喝他们的血,挖他们的眼。
听完故事后他满怀恐惧蹒跚归家。
那时天色已黑,只有些许星光,虽然离家很近,可是一条荒僻山道,他内心正惊恐着,突然发明一个巨人向他走来,他登时两腿发软,昏倒在地。
实际上,他所遇见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由城内归来,背着箩筐在黑黑暗显得特别巨年夜。
加上这位农民喝了几杯酒,行摆荡晃,看起来更像一个张牙舞爪的巨人。
他的昏倒并未惊动这位农民,在地上昏睡了足足半个小时,才被家人觉察抱回家,从此对黑暗产生了极年夜的恐惧,夜晚不敢关灯睡觉。
开灯睡眠癖是指在夜晚睡觉时必须开灯。
且在睡眠状态下也不克不及熄灯,造成对灯光的依赖。
开灯睡眠癖是一种不良嗜好,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怖。
这种对黑暗的恐怖年夜半是从幼年期开始的。
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个体的心理状态而言,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人性,对自己有力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
而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或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等,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自卑怯懦,孤独自闭,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心理专家特别是教师研究人格发展上的这些课题非常迫切。
那么,面对中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应如何干预并解决呢?以下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典型个案我班上学生小李(化名)是一名中层生,为人正直,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中等,是那种既不让人担心也不让人看好的学生。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发现他对老师和同学是一种莫不在乎的态度,对老师是一种疏离的感觉,对同学也是这样一种若即若离,无关痛痒的样子。
对班上的事情他总是被动的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主动去做。
我找他谈心,他虽不顶嘴,也配合回答我问的问题,但还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样子,而且他的回答我总觉得有所保留,谈了很久,却总让人感觉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得不到满足的回应。
虽然这学生表面上看是很好,没什么问题,但我觉得这学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
对师长、同学冷淡漠然,对什么事都一副兴趣乏味,不想主动去做事,感觉自己不重要,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也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
现象分析对于小李同学的表现,很多人都会觉得没什么,因为他既不会在课堂上捣蛋,也不会在成绩上拖班里的后腿,他这种中层生是最让人放心的。
但我觉得就是因为他是中层生这种身份,既入不了老师的法眼也不是同学仰慕或厌弃的对象,他就会在这种被遗忘的角落里变得毫无志气,没有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而变得惘然,变得碌碌无为,平庸一生。
为了验证我这一想法,我先后找过他几次,但他一贯的态度让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结果,也让我找不出有任何地方的缺漏。
结合个案浅谈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个案浅谈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引言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对他们的学业、生活和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个案,探讨一些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个案分析在这个章节,我们将对一个实际的个案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方法的应用。
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基于实践经验和现有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1.心理咨询服务: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提供个人咨询、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大学生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困扰。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比如,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和预防方法。
3.同伴支持:建立同伴支持系统,让大学生之间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
可以组织心理支持小组、导师制度等,提供一个安全和互助的环境,让大学生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4.社会支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仅与个人因素有关,社会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加强社会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5.心理应激管理:大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进行心理应激管理,帮助大学生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提高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同伴支持、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管理等方法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注:本文所引用的内容均经过确认。
结合学生个案_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得方法XX学校 XXX今天,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就是没有疾病与病态,而且就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得状态。
”这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得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就是现在,我们面对得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得不良影响与家庭得影响,学校教育得失误,导致她们中得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由发展走向成熟得阶段,在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压力得同时,常有心理行为、情绪、自我意识等方面偏离正常得现象产生。
因此,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得干预就是非常必要得。
很多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得发生率较高,而且不受地区、性别、年龄、智力等因素得影响。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得存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生得心理问题也体现了其特殊性。
有关研究指出,男生得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抑郁、不受欢迎与违纪行为方面;女生则以躯体诉述与思维障碍为主。
因此,在干预学生得心理问题时,应该依据其特殊性,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得干预对象制定不同得干预措施,方能获得满意得结果。
下面就结合中学生当中得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得方法案例一:陈某平时能按时到校上课,有时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爱搞小动作,有时也能积极发言,但对很多问题一知半解,学习成绩不稳定,特别就是每到下课时,她常常管不住自己得手脚,常常与同学打架,几乎每节课下课后都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同学们得投诉,老师经常进行说服教育,但效果不大。
根据以上情况,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得心理干预。
1、根据其动机外化强烈得状态,只要一有机会就安排适当得工作给她,特别就是体育、文艺方面得工作,使她发挥自己在能力上优秀得方面,对其内在强烈外化得动机加以了自身技巧性得调整。
2、对她讲述中外名人故事得奋斗史,以此激励她强烈得学习兴趣,并请她回答一些适当得问题,以利让她自悟。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下面,我就一个学生个案,结合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的一般表现,谈谈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一、学生个案王静、王涛姐弟俩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去了外地打工,每年只在过年回家一、二十天。
王静在八个月大时开始在外婆家生活,王涛则在一岁时便由爷爷抚养。
这对姐弟俩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征。
夏天到了,外婆家每天都会买上一个大西瓜,然后总是切下最好的部分专给王静吃。
暑假时王静回到农村的爷爷家,爷爷问她外婆平时有没有给她买什么好吃的,她说:“什么都不买,连西瓜都不买一个。
”过了几天,舅妈带她出去玩时,给她买了她最喜欢吃的雪糕,谁知她回去后竟对大人说,舅妈自己吃雪糕,吃到一半吃不下了才给她吃。
王静像这样爱背后讲人坏话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对待她最亲密的抚养人——外婆,也是如此。
(主要问题:欺骗撒谎)弟弟王涛上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因贪玩被老师批评,第二天便无论如何不肯上学,直到大人答应为他换一个班,他才肯去,可没多久他又要换班,同年龄的几个班都换过一遍后,他又要换学校,闹了很长时间直到大人给他换了学校,并宣布“最后通牒”后,才逐渐平息下来,只是偶尔还会因不做家庭作业逃学一、两天,到外面玩够了再回家。
(主要问题:厌学、逃学)在姐弟俩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
二、留守儿童心理异常形成原因如下:1、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亲情饥渴”。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最新教育资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今天,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这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人格发展上的这些课题非常迫切,不容忽视,尤其在社会转型、教育转轨的今天。
那么,目前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行为有哪些,应如何解决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学生表现我班胡宜朗同学在平时的课堂中非常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在每个老师的眼里是一个听话乖巧的男孩子,成绩也是从来不用老师操心,能够自觉学习,还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能够帮助老师辅导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但是我发现他非常胆小,比如:有一次和同学在上体育课,不小心把同学的鼻子撞流血了,结果下午的时候就说什么也不肯进校门,因为他在想老师会不会骂他,同学的家长会不会来骂他,会不会报警抓他等等。
二、个案分析我在与宜朗同学及其家长谈话中了解到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4.家长过分的保护。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
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5.不适应环境。
宜朗同学还是一个6岁多的小孩子,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是全天都坐在教室里照顾他们,但是升上一年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老师在身边照顾,他就觉得很害怕,在他的印象中就一定要有老师在身边看着才放心。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摘要: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日益推进的情况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并将学生的综合素养放到了教育的第一位。
当前,心理教学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已成为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
为提升学生情绪管理水平,推动他们的健康发展,学校班主任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心理教学措施,从实际情况入手,深入开展各种心理培训活动,并研究新方法,以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新方法,对他们加以指导,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以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问题干预方法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无论在心理素质还是心理健康都处于萌芽发展的一个阶段,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的、网络的不良影响,以及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会更容易产生各种类型或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而此类学生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从而导致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例如学习困难、自卑、自闭、叛逆、沉迷游戏、自控能力差,严重的甚至导致校园欺凌等违法犯罪或者自残自杀等行为。
由此可见,对青少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干预,是一件迫在眉睫,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下面我就结合学生案例,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一、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之在亲身体验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鉴于此,小学校长应该运用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开展活动,透过设计不同的环节来开展学校素质教育,从而推动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之前带过一个学生,姓吴,且叫他小吴吧!他很懒惰,从小到大起床都是半朦胧状态下,父母包办,帮他穿衣、刷牙、喂饭。
迷迷糊糊被送到学校来上学的。
学习也很被动,做作业也很拖拉。
常常和家长抱怨自己没用,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
和他们家家长交流后,我提议让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多带小吴参加有益活动。
例如,引领他到马路上清扫保洁,使之体会清扫工的辛劳,并要求他们想象,如果没有了清扫工整个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然后借机告知他"每个岗位都不平凡"的道理,从而使之树立尊重他人、尊重每一份劳动的意识。
结合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结合个案,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在21世纪,社会旳飞快发展,科技旳飞速进步,竞争越来越剧烈,使得人们旳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人们面对旳压力之大,压逼得人们喘但是气来,这不仅仅是成年人所要面对旳,孩子们旳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复杂多样。
如今,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旳盼望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一切从娃娃抓起,孩子旳压力越来越大,感到有压力旳孩子年龄愈趋低龄化。
某一项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旳报告指出:小学生中普遍感受到不同限度、不同方面旳压力,大部分学生存在着意志单薄、情绪脆弱、自我中心、依赖严重、学习动力缺少、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弱等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任性、自卑、孤僻、厌学、焦急等问题,甚至发生出走、自杀等极端事件。
面对如此众多旳学生旳心理问题时,在实行干预学生旳心理问题措施时,应当根据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旳对象采用不同旳干预措施,才干获得满意旳成果。
结合学生个案,在这里谈谈自己旳某些做法。
我担任一年级旳班主任,任教旳班级中浮现了一名学生小英(化名),她人比较聪颖,但学习爱好低,课堂中常常开小差,和其他同窗发言,遇到兴奋旳事情整个人都会跳起来,在班上出位已经是常事了,平时上课连课本都不拿出来,尚有吃零食旳习惯,如要没收,则跟你抗争究竟,简直就是毫无纪律性可言,还不懂尊敬师长,在接受老师批评时常常会浮现顶嘴,辱骂,甚至动手旳行为。
和同窗旳相处也不是很融洽,常常浮现打架,骂人等状况,班上旳同窗都很怕她。
在家人面前也毫无礼貌,一副恶霸旳样子,不把家人当一回事,其家长也表达毫无措施。
对于小英同窗旳种种体现,任教老师都感受没有措施管教,解决起来非常棘手,我刚刚开始接触她旳时候,也感到很头疼,她旳成绩属于中档,她旳行为非常偏激,不懂得尊师重道,应当是心理方面浮现缺陷,如果不好好解决,将来也许会成为一种不热爱自我、不利于家庭、不利于社会旳人。
心理健康重点学生干预方案范文(精选5篇)
心理健康重点学生干预方案心理健康重点学生干预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重点学生干预方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重点学生干预方案1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
现制定我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1、预防为主;2、及时预警;3、协调有序;4、反馈追踪。
三、干预对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具体包括: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校保安人员等。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一、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方法)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采取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活动法、个案法等,这些方法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班团工作中渗透、在创设育人环境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等。
1、观察法。
即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品质等,发现问题及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在同学交往中注意观察、在家访时注意观察,发现和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动态地处理千差万别、形形色色、个性分层的问题,以欣赏、赞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2、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问等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等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发现一些带规律的现象,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便于教育、引导。
例如,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了: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每次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学生开家长会前很紧张,是因为怕爸爸、妈妈了解到自己在校表现不好会挨打;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大胆发言,是因为怕说错……调查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引导,就能使教育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辩论法。
即就学生特别热衷而又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各抒已见,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把握分寸,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走出困境。
结合实际,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有关“过生日请客”、“吃零食”、“用零花钱”、“当班干部”、“老师请家长”、“‘打小报告’”等问题的辩论。
通过学生的辩论和教师的循循诱导,使学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4、渗透法。
即通过各种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团员工作和家庭教育等多项工作中,使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得到优化。
5、个案法。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孤僻、自卑、胆怯、逆反等“问题心理行为”,可通过多种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了教育和疏导。
结合个案浅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个案,浅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台山市任远中学陈灿熙摘要:本文以对阮姓同学的心理问题——个性发展中的性格缺陷的依赖个性——进行干预的过程,总结出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认知疗法、支持疗法、心理换位法、注意转移法、表扬激励法,五种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方法健康成长正文: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随着社会的转型,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已经存在诸如厌学、逃学、过度焦虑、忧郁、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障碍。
这些障碍的存在,制约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诱发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伤害事故。
学校的教育职责不仅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学习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心理素质又是各种素质充分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整体素质的基础。
因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已成为我们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一个人民教师,必须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熟悉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干预,以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正常生活、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打基础。
2013年9月,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初一新生。
其中有一个姓阮的男同学,他很奇怪,一回到学校,身体不舒服,经常觉得头晕心闷,上课无精打采,下课闷闷不乐。
发展到最后,一吃早餐就呕吐,吃饭后呕吐更厉害。
班主任也对他进行了多次的引导,虽然有所好转,但始终效果不明显。
在家长的陪同下,我跟阮姓同学进行了交谈。
通过交流了解,我断定,他是属于个性发展中的性格缺陷的依赖个性。
由于他在家里是唯一的男孩,从小开始,父母包办了一切,他从来没有独自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对父母有过分的渴求,处处要找亲人作“靠山”。
如今,在学校寄宿,事事要亲力亲为,反差太大,故出现这种症状。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最新教育资料
联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涉的方法今日,人们已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鸣,即健康不单包含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单是没有疾病和病态,并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这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显得尤其重要。
特别是此刻,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儿女,因为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程度不一样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单胆寒,害怕挫折,缺少毅力从而身上存在着懒散、胆怯、自私等弊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人品发展上的这些课题特别急迫,不容忽略,特别在社会转型、教育转轨的今日。
那么,当前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行为有哪些,应怎样解决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做法。
一、学生表现我班胡宜朗同学在平常的讲堂中特别仔细听课,仔细达成作业,在每个老师的眼里是一个听话听话的男孩子,成绩也是素来不用老师费心,能够自觉学习,仍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能够帮助老师指导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可是我发现他特别胆寒,比方:有一次和同学在上体育课,不当心把同学的鼻子撞流血了,结果下午的时候就说什么也不愿进校门,因为他在想老师会不会骂他,同学的家长会不会来骂他,会不会报警抓他等等。
二、个案剖析我在与宜朗同学及其家长讲话中认识到他产生这类现象的原由有以下几个原由:4.家长过分的保护。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旁,如影随行,使孩子形成一种激烈的依靠心理和被保护意识。
当孩子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仍旧连续,没能依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合“放飞”,结果是孩子走开大人就害怕。
5.不适应环境。
宜朗同学仍是一个 6 岁多的儿童子,从前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是全天都坐在教室里照料他们,可是升上一年级,还没存心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老师在身旁照料,他就感觉很害怕,在他的印象中就必定要有老师在身旁看着才放心。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我们都说要追求健康的生活,这个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在物质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低落,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大的危机。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正处于萌芽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容易产生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该类学生不能自我调节,轻则导致日常行为诡异,沉重的叛逆心理,以及自控能力差、道德缺陷等,重则导致违法犯罪及自杀的行为。
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障碍的萌芽时期进行干预,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下面就结合学生个案例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一、学生案例甘肃省武威市双城镇发生了六天连续六名学生自杀事件,其中两名死亡,四名获救,他们当中有五个人是同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
获救之后孩子一直没有向家长开口解释服毒原因,是什么使这些十三四岁的少年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
这起事件也深深影响了双城小学六年级甲班的学生们,学生们纷纷在手臂上和课桌上刻下“519”的数字,学生不愿与老师和家长交流,开始出现孤僻、自我封闭的现象。
二、现象分析由于对群体性的学生问题调查、了解活动难以进行,所以对该事件进行了层次性的调查。
据了解,在5月19日这一天,小学六年级甲班学生苗苗与同学小蔡在农贸市场一起服毒自杀,经抢救后苗苗宣布死亡,而小蔡获救;而就这样的负面事件使六年级甲班的学生纷纷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导致服毒自杀的多骨诺效应。
根据获救的小蔡的陈述,原来在事件发生的前几个月,也就是4月份,在一次的同学聚会上,在打闹中,有男同学碰了女同学一下,该女生就是苗苗,于是绯闻就传开了,有学生纷纷取笑苗苗,苗苗感到受到侮辱,但又无法自我调节或者是向老师和家长倾诉,于是苗苗和小蔡就相约好一起逃离这个“可怕”的世界,而这种逃脱的方式就是永远离开人世;所以,甲班学生才在课桌上刻下“519”纪念苗苗。
与五人中的小杨进行谈话,发现小杨是苗苗的好朋友,由于苗苗的自杀行为,有很多人怀疑苗苗与小杨存在感情纠葛关系,苗苗自杀也是因为小杨;所以,5月20小杨也选择服毒自杀。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案例一:自卑焦虑的张同学张同学是一位初三学生,平时成绩一直不错,但是最近却出现了学习上的困扰。
他感觉自己的成绩不再稳定,每次考试前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在同学面前保持自信,甚至开始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针对张同学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老师采取了以下干预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与张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的困扰和疑虑,表达对他的关爱和支持。
2. 评估问题来源:通过与张同学的交流,了解到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过高的期望和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对同学眼光的敏感。
3. 定期心理辅导:与张同学约定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对自己的评价,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4. 转移注意力:引导张同学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业余兴趣班,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爱好,转移他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提高他的自尊心和心理素质。
经过心理干预的几次辅导后,张同学的自卑感和焦虑情绪有所减轻,开始对自己保持积极的态度。
他逐渐放下过高的要求,明白取得进步和成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努力的结果。
同时,他也学会了通过参加兴趣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减少对学习的过度焦虑。
5. 情绪管理技巧:教授张同学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等,帮助他更好地面对压力和焦虑情绪,提升他的情绪自控能力。
6. 亲子沟通:联系张同学的家长,告知他们孩子的心理困扰,并邀请他们参与张同学的心理辅导。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张同学在家庭中存在学习压力和期望过高的问题。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合理的支持和期望。
7. 同伴关系建设:引导张同学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加他们之间的互信和支持。
开展一些团队协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8. 考试准备策略:教给张同学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考试准备策略,包括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划定学习重点、做好复习总结等。
结合个案浅谈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个案浅谈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引言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个案干预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案例,探讨有效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个案简介该个案涉及一名十五岁的青少年,名为小明。
小明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自卑,影响了他的研究和社交能力。
针对他的情况,采取了以下干预方法。
提供支持和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向小明提供支持和理解。
在面对他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倾听他的感受,让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单的。
通过表达理解和支持,我们可以增强他的自尊心和情感安全感。
设定目标与制定计划与小明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也是个案干预的关键。
通过与他探讨他所期望的改变和目标,我们可以帮助他有一个清晰的方向。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帮助他逐步实现目标,让他感到有成就感。
心理技能训练提供心理技能训练是帮助青少年处理情绪和压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教授他情绪调节、压力管理和决策技巧,我们可以增强他的应对能力和心理韧性。
这些技能训练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
家庭参与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非常重要。
与小明的家人进行沟通,增强他们对干预计划的理解和支持。
提供家庭支持方面的资源,如亲子培训和家庭治疗,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关系。
定期评估和调整个案干预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
定期检查小明的进展和反馈,并根据情况调整干预计划。
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可以确保干预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结论结合个案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中,提供支持和理解、设定目标与制定计划、心理技能训练、家庭参与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是重要的策略。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方法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由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在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压力的同时,常有心理行为、情绪、自我意识等方面偏离正常的现象产生。
因此,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不受地区、性别、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体现了其特殊性。
有关研究指出,男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抑郁、不受欢迎和违纪行为方面;女生则以躯体诉述和思维障碍为主。
因此,在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应该依据其特殊性,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的干预对象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方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下面就结合中学生当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的方法:
案例一:
有位16岁的中学生,夜间无论何时都不敢独自出外。
白天他无所谓,但一到晚上就控制不住,他自己也承认毫无道理,后来发展到不敢关灯睡眠,即使跟别人同住一室也要开灯。
而一关灯睡眠,他就吓得哇哇大叫。
一次,父亲强迫他关灯睡觉,他竟昏倒在床上。
原来在幼年时,一次他在邻家听小朋友讲了一个有关鬼怪的故事,描写一位巨人,专吃十岁以下孩子的心,喝他们的血,挖他们的眼。
听完故事后他满怀恐惧蹒跚归家。
当时天色已黑,只有些许星光,虽然离家很近,但是一条荒僻山道,他内心正惊恐着,突然发现一个巨人向他走来,他顿时两腿发软,昏倒在地。
实际上,他所遇见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由城内归来,背着箩筐在黑暗中显得特别巨大。
加上这位农民喝了几杯酒,步履摇晃,看起来更像一个张牙舞爪的巨人。
他的昏倒并
未惊动这位农民,在地上昏睡了足足半个小时,才被家人发觉抱回家,从此对黑暗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夜晚不敢关灯睡觉。
开灯睡眠癖是指在夜晚睡觉时必须开灯。
且在睡眠状态下也不能熄灯,造成对灯光的依赖。
开灯睡眠癖是一种不良嗜好,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怖。
这种对黑暗的恐怖大半是从幼年期开始的。
因为在此期间,儿童们最爱听有关鬼、神的故事。
而这类故事的背景、内容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晚间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以显示生动性和神秘性。
久而久之,他们便将对妖魔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连在一起,形成了对灯光的依赖,导致不敢关灯睡觉。
这是开灯睡眠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在黑夜做了一个恶梦,这些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
\
根据以上情况,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心理干预。
1、可采用认知领悟疗法。
对该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说明世间上并不存在什么妖魔鬼怪,他对鬼怪的惧怕而产生的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幼年时期的幼稚情绪反映。
应向患者说明那天晚上所碰到的并非巨人,而是活生生的某位农民,从认知上消除他的恐惧感。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建立的一席话之后,重演那天晚上的一幕,让该生从潜意识里消除恐惧。
2、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干预的原理是交互抑制或反条件作用。
在系统脱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的是人的肌肉放松状态去颉抗有焦虑或恐怖引起的心率、呼吸、皮肤电阻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反应。
实施脱敏有两种方式:一是想象脱敏,一是现实脱敏。
想象脱敏是在干预室内靠想象再现焦虑情景,现实脱敏则是实地接触焦虑情境。
现实脱敏效果比想象脱敏好,但由于条件限制,往往不易做到。
但在想象
脱敏完成后,要求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运从想象脱敏中学到的反应来应付实际刺激,则是非常必要的。
对该生来说,根据他对黑暗的恐惧程度,建立一个恐怖等级表,然后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不断强化,直到能关灯睡眠为止。
例如,先由数人一起开灯谈话,到数人一起关灯谈话,到数人一起关灯静坐,再到二人一起关灯睡眠、再到一人关灯静坐,……最后一人关灯睡眠。
教会学生放松技术,先进行想象脱敏,然后进行现实脱敏。
案例二:
某重点中学高三女生,每次临近重大考试,都表现出焦虑、紧张、心烦意乱,无法集中精神,不能正常入睡等问题。
根据该生的情况,运用以下的心理干预方法:
1、认知领悟疗法: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上,让该生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
|
2、放松干预。
它有意识、有系统地训练肌肉动作逐步达到松弛,并使呼吸减缓。
放松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振作精神、稳定情绪、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
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和深呼吸放松都是常用的技术。
3、家庭治疗。
由于父母对该生的期望很大,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可以让其父母降低对她的期望,赞扬她的点滴进步。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不受地区、性别、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
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在考虑干预和制定计划时,也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均应在干预之列。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心理干预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注意减少学生对干预者的依赖性,帮助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干预人员主要起支持引导作用;从各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干预的重点应放在心理逆境上;要注意摸清全面的情况,必要时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