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散射法

合集下载

光的散射实验:光线在不同材料中的散射现象

光的散射实验:光线在不同材料中的散射现象

实验装置设计
激光光源
用作光线源的激光器 具有单色性和方向性
反射板和散射板
用于反射和散射光线 调整光线传播方向
角度测量仪器
测量光线角度 用于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
91%
实验过程及结果
01 调节光源角度
观察光线散射情况
02 测量散射角度
记录不同角度的散射情况
03 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光线传播规律
实验结论及意义
光的散射实验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第1章 光的散射实验简介 第2章 光线在空气中的散射 第3章 光线在水中的散射 第4章 光线在玻璃中的散射 第5章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目录
● 01
第一章 光的散射实验简介
光的基本特性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其 颜色和能量。光的速 度在真空中为常数, 这些特性是光的基本 属性。
实验装置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准备玻璃板 和光源
确保实验材料准 备充分
观察光线在 玻璃中的传

记录散射情况
91%
设计透射和 反射装置
以观察光线传播 和散射
实验过程及结果
光线散射实验
调整实验参数 观察散射现象
测量角度和强度
使用测量仪器 记录测量结果
分析实验数据
总结规律 得出结论
91%
实验结论及意义
在玻璃中的光线散射规律与水和空气中的不同,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玻璃的光学性质。 这些研究对于光在玻璃中的散射具有实际应用意 义,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工程应用
探讨光在通信、 材料加工等领域
的应用
总结意义

β射线吸收法+光散射法

β射线吸收法+光散射法

β射线吸收法+光散射法β射线吸收法和光散射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测试手段,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β射线吸收法是利用β射线的特性来研究物质的吸收性质。

β射线是由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当β射线通过物质时,会发生吸收现象。

根据吸收率与物质组成、厚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导出物质的密度、成分等信息。

β射线吸收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核工程等领域,用于分析样品的成分和结构,甚至在医学影像学中也有应用。

其优点是测量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光散射法利用物质对光的散射现象来研究物质的特性。

当光线通过物质时,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中包含了物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根据散射光的强度、角度分布等特征,可以推导出物质的粒径、浓度、折射率等参数。

光散射法在颗粒物分析、胶体物理、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其优点是对样品无需破坏,无需接触样品,可以进行实时监测。

β射线吸收法和光散射法在物质分析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试。

同时,也可以结合两种方法,综合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总而言之,β射线吸收法和光散射法是物质研究中常用的测试手段。

它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揭示物质的特性和结构,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这两种方法,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备注:本文不能包含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包括广告、联系方式、商业化、网站链接和搬运痕迹等。

所写内容力求准确、生动、简洁,符合任务标题要求。

同时,文档质量较高,内容流畅通顺,句子之间有逻辑联系,符合要求。

光学光的散射现象及散射公式解析

光学光的散射现象及散射公式解析

光学光的散射现象及散射公式解析光学领域中,光的散射现象起着重要作用。

散射是指入射光线遇到微小颗粒或界面时的偏离现象。

本文将探讨光的散射现象,并深入分析散射公式的解析。

一、光的散射现象光的散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水滴等微粒会使得光线发生散射,并产生出蓝天、傍晚时的红光等现象。

散射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光在微粒上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当光线遇到一个微粒时,光会与微粒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相互作用,这会使得光线改变方向,并散射到各个方向上。

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微粒对光的散射将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散射公式解析为了更好地描述光的散射现象,我们需要借助散射公式。

散射公式可以定量描述入射光线的强度和散射光线的方向分布。

著名的散射公式之一是雷利散射公式,它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小颗粒的散射现象。

雷利散射公式可以表示为:I_theta = I_0 * ((λ^2 * d^6)/(π^2 * V)) * ((2π/λ)^4) * sin^2(theta)/(1 + cos^2(theta))^2其中,I_theta 是相对于入射光线方向的散射光强度,I_0 是入射光的强度,λ 是入射光的波长,d 是微粒的直径,theta 是入射角,V 是微粒的体积。

雷利散射公式的推导基于电场的散射理论,可以通过应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散射的边界条件来得出。

它不仅适用于光的散射现象,还可以用于解析其他波的散射问题。

除了雷利散射公式,还有很多其他散射公式可供选用,根据不同的散射体和散射现象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光的散射应用光的散射现象和散射公式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大气物理学:光的散射现象对于研究大气条件、空气污染等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散射光线的强度、方向等信息,可以获得大气中微粒的特性和空气质量的评估。

2. 生物医学:光的散射在生物医学光学成像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组织及细胞散射光的特性,可以获取生物组织的结构、形态等信息,并在癌症诊断、光学显微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浊度的测量方法

浊度的测量方法

浊度的测量方法浊度是指液体中悬浮颗粒或溶解物质的浓度,是用来描述液体清澈程度的一个指标。

浊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光散射法、透射法和电导法等。

一、光散射法光散射法是测量浊度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光在液体中的传播受到悬浮颗粒的散射而发生变化的原理来进行测量。

根据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的关系,可以得到浊度的数值。

在光散射法测量中,常用的仪器是浊度计。

浊度计通过发射一束光束进入待测液体中,然后测量光在液体中的散射情况。

根据散射光的强度,浊度计可以计算出液体的浊度值。

光散射法测量浊度的优点是简单、快速,适用于大多数液体。

二、透射法透射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浊度的方法。

透射法是通过测量液体中光的透射率来间接得到浊度的数值。

透射法的原理是,当光通过液体时,悬浮颗粒会散射部分光线,导致透射率的降低。

根据透射率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浊度的数值。

透射法测量浊度时,常用的仪器是透射浊度计。

透射浊度计通过发射一束光束进入待测液体中,然后测量光的透射率。

根据透射率的变化,透射浊度计可以计算出液体的浊度值。

透射法测量浊度的优点是准确、稳定,适用于浊度较低的液体。

三、电导法电导法是一种利用电导率测量浊度的方法。

电导率是指液体中溶解物质或悬浮颗粒导电能力的大小。

当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增多或溶解物质浓度增加时,电导率会相应增大。

因此,通过测量液体的电导率,可以间接得到浊度的数值。

电导法测量浊度时,常用的仪器是电导浊度计。

电导浊度计通过将待测液体通电,测量液体中的电导率。

根据电导率的变化,电导浊度计可以计算出液体的浊度值。

电导法测量浊度的优点是灵敏、快速,适用于浊度较高的液体。

浊度的测量方法有光散射法、透射法和电导法等。

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来进行浊度的测量。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仪器设备的支持,并且要注意正确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浊度的测量在环境保护、水处理、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光散射法测定颗粒物原理

光散射法测定颗粒物原理

光散射法测定颗粒物原理光散射法测定颗粒物原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工业生产的不断扩张,大量的粉尘、排放物和烟雾等污染物质不断地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颗粒物的监测成为了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散射法作为一种快速而精确的颗粒物测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中。

光散射法测定颗粒物原理是基于光散射现象的。

光散射现象是指光线在穿过透明物质时,由于碰撞和摩擦作用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在光散射法的颗粒物测定中,光源向样品喷射出一束脉冲光,这束光照射到样品的颗粒物表面,然后经过不同方向的光散射后,光线被传感器捕获,根据光线的强度和方向变化,计算出颗粒物的大小和数目。

实现光散射法测定颗粒物需要用到一台仪器,以一种全自动、持续性的方式监测颗粒物。

仪器有一个光源,向样品施加脉冲光,样品部分的光被反射,一部分通过,收集到一个光电受体中。

这个光电受体可以检测和识别散射光。

将这些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可以用瑞利方程或者Mie散射方程计算颗粒物的净形与大小。

通过一些处理,可以得出颗粒物的尺寸分布、浓度和质量等参数。

在实际的测量中,要考虑到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物粒径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颗粒物浓度范围是1000g/m³或以下,而测量颗粒物粒径需要一个有效的雾化系统,这些潜在的因素对于光散射法精度、灵敏度和准确性非常重要,需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逐个检查。

光散射法测定颗粒物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空气和水环境监测、工业生产中的颗粒物测量,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殊应用。

在工业领域,光散射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测量出颗粒物对于生产过程的影响,辅助实现生产的优化。

在环境监测领域,光散射法可以监测降尘、建筑材料、雾霾等大气污染因素,加强绿色环保工作。

总之,光散射法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颗粒物的测量。

通过仪器和相关的计算,可以对颗粒物的尺寸和浓度等参数进行详尽的检测,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

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

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一、引言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分子的大小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讨论。

二、光散射法光散射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散射现象来推断分子的尺寸。

当光通过溶液中的分子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散射角度,可以计算出分子的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液中的分子测量,例如蛋白质、聚合物等。

三、动态光散射法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

与传统的光散射法不同,动态光散射法可以实时监测分子的运动,并通过分析散射光的强度和时间延迟来计算分子的大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微小颗粒、纳米粒子等。

四、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测量分子大小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分子中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

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和外加磁场的强度,可以计算出分子的大小。

核磁共振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物质成分的定量分析。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

它利用电子束对样品进行扫描,通过检测扫描电子的反射或散射来获得样品表面的形貌信息。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纳米级别的分子结构,从而推断出分子的大小。

六、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

它利用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来推断分子的大小。

当X射线通过物质时,会发生衍射现象,通过测量衍射光的强度和衍射角度,可以计算出分子的大小。

X射线衍射法广泛应用于固体材料和晶体结构的研究。

七、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

它基于分子在凝胶中的筛分作用来推断分子的大小。

通过将溶液中的分子通过凝胶的筛孔,可以将分子按照大小分离开来。

通过测量分子在凝胶上的迁移距离,可以计算出分子的大小。

凝胶过滤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测量,例如DNA片段、蛋白质等。

动态光散射法的测量原理与作用

动态光散射法的测量原理与作用

动态光散射法的测量原理与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中。

通过测量不同粒子或分子在溶液或气体中的散射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获得关于粒子的大小、形状、浓度、运动性质等信息。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光散射法的测量原理和作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了解动态光散射法,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从而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1.2 文章结构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动态光散射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动态光散射法的测量原理进行解析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技术方法。

同时,通过对动态光散射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介绍,旨在启发读者对该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潜在应用和价值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动态光散射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其在科研和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动态光散射法的定义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分析技术,它通过测量样品中微粒的Brownian运动来揭示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在动态光散射法中,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样品中的微粒上,微粒会随机地运动,并且会导致光的散射。

通过检测并分析光的散射强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有关微粒大小、浓度和运动性质的信息。

动态光散射法通常用于研究胶体、乳状液、聚合物溶液等样品的粒径分布、聚集状态和稳定性。

通过分析微粒的Brownian运动,可以得到微粒的扩散系数和粘度等物理参数,为研究材料的性质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而言之,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有效的光学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重要信息,对于材料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2 测量原理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样品中颗粒或分子的光散射来获取信息的测量技术。

其原理基于斯托克斯爱因斯坦关系,即光子在与颗粒碰撞后的散射角度与颗粒的尺寸成正比。

usp37---851分光光度法与光散射测定法

usp37---851分光光度法与光散射测定法

851分光光度法和光散射紫外、可见光、红外、原子吸收、荧光、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和拉曼光谱测定法。

吸收分光光度法是测量一化学物质电磁辐射与分子或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其中常用于药物分析的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可见光区域的分光光度测量法过去称作比色法,然而,仅在涉及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时,用“比色法”这个术语才更准确。

荧光分光光度法是对化学物质在暴露于紫外线、可见光或其它电磁辐射时所发射光线进行测量的方法。

一般荧光溶液最大强度发射光的波长比激发光波长要长,通常大约20~30nm。

光散射是对由于溶液亚显微光密度不均一性导致的散射光进行测量的方法。

在测量分子量在1000 到几亿相对分子量间的多分散系统的平均分子量时很有用。

有两种这样的技术(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应用于药物分析。

拉曼光谱法(非弹性光散射)是试样在强烈的单色光(通常是激光)照射下的光散射过程,从样品散射的光被用来分析频移。

用于这些测量方法的波长范围从紫外短波长一直延伸到红外波长。

为了方便参考,这个光谱范围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紫外线(190~380nm)、可见光(380~780nm)、近红外光(780~3000nm)、红外光(2.5~40μm或4000~250cm-1)。

光谱应用范围比较对于很多药品而言,在紫外线和可见光区域内的光谱测定比在近红外和红外光谱区域内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更高。

当在1cm吸收池内观察溶液时,浓度约10μg/mL的样品溶液经常在紫外可见光区域产生0.2-0.8的吸光度。

而在红外和近红外区域,可能需要1-10mg/mL甚至100mg/mL的浓度才能产生足够的吸光度;在这些光谱范围内,池长度一般为0.01~3mm。

物质的紫外和可见光谱通常专属性不高,但适于做定量测定。

此外,对于许多物质来说,可用作鉴别的辅助手段。

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大量样品的快速鉴别以及水分测定。

近红外尤其适合-OH和-NH基团的测定,如乙醇中水的测定、胺类存在下的-OH测定、烃类中的醇的测定以及叔胺存在情况下伯胺和仲胺的测定。

光散射法检测原理

光散射法检测原理

光散射法检测原理
光散射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粒子检测方法,它是通过光线与被检测粒子发生散射反射来实现的。

在光散射法中,被检测的样品或溶液被置于一个光路径上,这个光路径中有一个光源和一个检测器,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经过样品或溶液时,被其中的粒子散射,散射的光线被检测器检测到,检测器会把这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散射的强度,从而确定样品或溶液中的粒子数量、大小、形态等信息。

在光散射法中,散射的强度主要由两种散射贡献组成:洛伦兹散射和米氏散射。

洛伦兹散射是由于粒子在光线作用下发生对称性的改变而引起的,米氏散射则是由于粒子在光线作用下发生大小或折射率的改变而引起的。

如果被检测粒子是大分子或聚集体,洛伦兹散射将是主要的散射贡献;如果被检测粒子是小颗粒或分子,米氏散射将是主要的散射贡献。

光散射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

在生物领域,光散射法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计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向界面活性剂测定等领域。

β射线吸收法+光散射法

β射线吸收法+光散射法

β射线吸收法+光散射法
β射线吸收法和光散射法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分析方法。

1.β射线吸收法:β射线吸收法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中β射
线吸收能力的方法。

β射线是一种高速电子或正电子,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该方法通过将被测物质置于β射线源和探测器之间,测量经过物质后剩余的β射线强度来计算物质对β射线的吸收能力。

吸收量与物质中的原子数密度有关,因此可以用于测量材料的厚度、成分以及浓度等。

2.光散射法:光散射法是一种用于表征材料中颗粒或分子的
尺寸和形状的方法。

当光线照射到粒子或分子上时,它们会散射光线,使得散射光的方向、强度和波长发生变化。

根据散射光的角度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材料中颗粒或分子的大小、形状以及浓度等信息。

光散射法可用于研究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胶体溶液中的分散态和聚集态等。

这两种方法在物质分析中具有不同的应用。

β射线吸收法主要用于测量物质的厚度和组成,特别适用于较厚的材料或放射性物质的分析。

光散射法则主要用于颗粒或分子尺寸以及形状的研究,广泛应用于颗粒物、胶体溶液、聚合物等的研究领域。

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以获取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同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还需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悬浮物电极法与光散射法

悬浮物电极法与光散射法

悬浮物电极法与光散射法
悬浮物电极法和光散射法都是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它们是研究净化水体的重要手段。

悬浮物电极法是指将电极放置在水中,测量悬浮物的电阻而获得相应的浊度。

光散射法是采用激光发射技术,测量光被悬浮物反射、发散、吸收等现象,从而确定悬浮物浓度。

悬浮物电极法是根据悬浮物在水中电阻之间的关系,采用电阻表内阻测量仪来测量悬浮物。

这一方法可以快速测量悬浮物的大小,对于易沉淀悬浮物也能有效测量,并且不受溶液浓度或pH值影响,因此悬浮物电极法是现代污水处理厂的常用分析方法之一。

而光散射法是基于激光发射原理,有利于测定悬浮物的浓度,通过光谱发散和反射的方式,检测出悬浮物的数量,无论是细微的悬浮物还是粗糙的悬浮物,都可以用光散射法进行检测。

此外,光散射法还可以进行垂直散射和水平散射等多种类型的检测,可以从多个维度准确检测悬浮物浓度,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光散射法可以测得的物理量

光散射法可以测得的物理量

光散射法可以测得的物理量
光散射法是一种测量物理量的非破坏性测量技术,可以测量液体、固体、气体和粉末等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

它可以测量出粒子的大小、形状、浓度、温度、湿度、体积、粘度等物理量。

首先,光散射法可以测量粒子大小。

它可以测量悬浮体中粒子的直径,以及各种粉末中粒子的粒度和分布。

其次,它可以测量粒子的形状。

通过光散射测量,可以确定粒子的形状,如球形、柱形、棱形等。

此外,它还可以测量粒子的浓度。

通过测量粒子的浓度,可以确定悬浮体中粒子的数量。

光散射法还可以测量温度、湿度、体积、粘度等物理量。

它可以测量液体、固体、气体和粉末的温度,以及液体和气体的湿度。

通过测量粒子的体积,可以确定悬浮体的浓度。

光散射法还可以测量液体和气体的粘度。

总之,光散射法可以测量粒子的大小、形状、浓度、温度、湿度、体积、粘度等物理量。

它是一种非破坏性测量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出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

光散射法测定分子量

光散射法测定分子量

光散射法测定分子量光散射法测定分子量1. 简介光散射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溶质的分子量。

通过测量光散射角度与相对散射强度的关系,可以得到溶质的分子量信息。

本文将介绍光散射法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讨论。

2. 光散射法原理光散射是指当光通过溶液中的溶质时,由于光与溶质相互作用,光的方向被改变,散射到其他方向。

根据光散射现象,可以通过测量光散射角度和散射强度来获得溶质的分子量信息。

光散射的原理基于光的波动性和溶质分子的尺寸。

溶液中溶质分子的尺寸越大,散射角度越大。

根据斯托克斯公式,溶质的分子量与散射角度呈正比关系,且与溶质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3. 光散射法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溶液:将待测溶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确保其浓度在可检测范围内。

避免使用颗粒过大的溶液,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测量散射角度:将样品溶液注入光散射仪器中,并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调试和测量。

通过调整仪器的测角装置,确定最佳的散射角度。

3) 记录散射强度:根据仪器的显示或输出,记录相对散射强度的数值。

多次测量并求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准确性。

4)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散射角度和散射强度,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溶质的分子量。

常用的公式有德拜公式、光散射强度与分子量的关系公式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4. 光散射法的应用光散射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生物化学和高分子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生物化学中,光散射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和核酸的分子量。

利用光散射法可以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聚集态,揭示其在溶液中的行为和结构。

高分子领域中,光散射法可用于测定高分子的分子量、聚集态和互作用行为。

通过测量高分子的散射强度与浓度的关系,可以获得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和相对分子量。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光散射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它非常灵敏,可以测定非常低浓度的样品。

光散射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特殊处理,操作简单方便。

光散射法

光散射法

应用
其特点为:携带方便、测量快速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预置K值,直接显示质量浓度等,适用于 劳动卫生呼吸性粉尘、总粉尘浓度的测定;工矿企业生产现场粉尘浓度连续监测;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物(PM10) 以及环境监测部门大气飘尘的快速测定等方面。

GB-T -2016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 符合卫生部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99年唯一通过标委会审 定) 符合劳动行业标准《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测定法》LD98-1996; 符合铁路行业标准《铁路作业现场粉尘测定相对质量浓度与质量浓度转换方法》TB/T2323-92。
谢谢观看
原理
给暗室里的浮游粉尘照射光时,在粉尘物理性质一定的条件下,粉尘的散射光强度正比于粉尘的质量浓度。 将散射光强度转换成脉冲计数即可测出粉尘的相对质量浓度,通过预置 K值,便可直接显示粉尘质量浓度mg/m³。
结构
粉尘在风扇的吸引下进入吸引口,经迷宫式切割器除去粗大粒子,遮掉外部光线,进入检测器暗室。暗室内 的平行光与受光部的视野成直角交叉构成灵敏区(斜线部分),粉尘通过灵敏区时,其 90º方向散射光透过狭缝射 进光电倍增管转换成光电流,经光电流积分电路转换成与散射光成正比的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因此记录单位时 间内的脉冲数便可求出粉尘的相对质量浓度。
光散射法在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快速检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卫生部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 颗粒物(PM10)测定法-光散射法》标准、劳动部LD98-1996《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标准
英文解析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PM10) in air of public place. Light scattering metho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散射法测定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及分子尺寸光散射法是一种高聚物分子量测定的绝对方法,它的测定下限可达5×103,上限为107。

光散射一次测定可得到重均分子量、均方半径、第二维利系数等多个数据,因此在高分子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高分子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形态研究也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散射法测定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原理及实验技术。

M、均方末端2.用Zimm双外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并计算试样的重均分子量w距2h及第二维利系数2A。

二、基本原理一束光通过介质时,在入射光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也能观察到光强的现象称为光散射现象。

光波的电场振动频率很高,约为1015/s数量级,而原子核的质量大,无法跟着电场进行振动,这样被迫振动的电子就成为二次波源,向各个方向发射电磁波,也就是散射光。

因此,散射光是二次发射光波。

介质的散射光强应是各个散射质点的散射光波幅的加和。

光散射法研究高聚物的溶液性质时,溶液浓度比较稀,分子间距离较大,一般情况下不产生分子之间的散射光的外干涉。

若从分子中某一部分发出的散射光与从同一分子的另一部分发出的散射光相互干涉,称为内干涉。

假若溶质分子尺寸比光波波长小得多时(即≤1/20λ,λ是光波在介质里的波长),溶质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各个散射质点所产生的散射光波是不相干的;假如溶质分子的尺寸与入射光在介质里的波长处于同一个数量级时,那末同一溶质分子内图3-1各散射质点所产生的散射光波就有相互干涉,这种内干涉现象是研究大分子尺寸的基础。

高分子链各链段所发射的散射光波有干涉作用,这就是高分子链散射光的内干涉现象,见图3-1。

关于光散射,人们提出了升落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光散射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所造成的介质折光指数或介电常数的局部升落所引起的。

将单位体积散射介质(介电常数为ε)分成N 个小体积单元,每个单元的体积大大小于入射光在介质里波长的三次方,即301V Nλ∆=但是小体积单元,仍然是足够大的,其中存在的分子数目满足作统计计算的要求。

由于介质内折光指数或介电常数的局部升落,介电常数应是εε+∆。

假如,各小体积单元内的局部升落互不相关,在距离散射质点r ,与入射光方向成θ角处的散射光强为(见图3-2)022_____22421cos (,)()2i I r V N I r πθθελ⎛⎫+=∆∆⋅⋅⎪⎝⎭(1)上式中λ0为入射光波长;I i 为入射光的光强;_____2ε∆是介电常数增量的平方值;V ∆是小体积单元体积;N 为小体积单元数目。

经过一系列推导(较为繁琐,从略),可得光散射计算的基本公式:___2222221cos 181sin 22sin 92KC h A C R M θθπθθλ⎛⎫+ ⎪⋅=++⋅⋅⋅+ ⎪ ⎪⎝⎭---------(2) 式中222404n K n N C πλ∂⎛⎫= ⎪∂⎝⎭(N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n 为溶液折光指数,C 为溶质浓度),R θ为瑞利比,θ为散射角,___2h 为均方末端距,A 2第二维利系数。

具有多分散体系的高分子溶液的光散射,在极限情况下(即θ→0及C →0)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2201cos 122sin w KC A C R M θθθθ→⎛⎫+⋅=+ ⎪⎝⎭--------------------------(3) 22___22201cos 181sin 2sin 92w ZC KC h R M θθπθθλ→⎡⎤⎛⎫⎛⎫+⋅=+⎢⎥ ⎪ ⎪⎢⎥⎝⎭⎝⎭⎣⎦---------------(4) 图3-2如果以21cos2sinKCRθθθ+⋅对2sin2KCθ+作图,外推至C→0,θ→0,可以得到两条直线,显然这两条直线具有相同的截距,截距值为1wM,因而可以求出高聚物的重均分子量。

这就是图3-3表示的Zimm的双重外推法。

从θ→0的外推线,其斜率为2A2,第二维利系数A2,它反映高分子与溶剂相互作用的大小;C→0的外推线的斜率为2___2289w ZhMπλ⎛⎫⎪⎝⎭。

从而,又可求得高聚物Z均分子量的均方末端距___2Zh⎛⎫⎪⎝⎭。

这就是光散射技术测定高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的理论和实验的基础。

三、仪器与药品图3-3图3-4DAWN EOS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折光计、压滤器、容量瓶、移液管、烧结砂芯漏斗等。

聚苯乙烯、苯等。

光散射仪的示意如图3-4。

其构造主要有4部分:①光源。

一般用中压汞灯,λ=435.8nm或λ=546.1nm;②入射光的准直系统,使光束界线明确;③散射池。

玻璃制品,用以盛高分子溶液。

它的形状取决于要在几个散射角测定散射光强,有正方形、长方形、八角形、圆柱形等多种形状,半八角形池适用于不对称法的测定,圆柱形池可测散射光强的角分布;④散射光强的测量系统,因为散射光强只有入射光强的10-4,应用光电倍增管使散射光变成电流再经电流放大器,以微安表指示。

各个散射角的散射光强可用转动光电管的位置来进行测定,或者采用转动入射光束的方向来进行测定。

示差折光计示意图见图3-5。

四、实验步骤1.待测溶液的配制及除尘处理(1)用100ml容量瓶在25℃准确配制1~1.5g/l的聚苯乙烯苯溶液,浓度记为C0。

(2)溶剂苯经洗涤、干燥后蒸馏两次。

溶液用5#砂芯漏斗在特定的压滤器加压过滤以除尘净化。

2.折光指数和折光指数增量的测定分别测定溶剂的折光指数n及5个不同浓度待测高聚物溶液的折光指数增量,n和nC∂∂分别用阿贝折光仪和示差折光仪测得。

由示差折光仪的位移值Δd对浓度C作图,求出溶液的折光指数增量nC∂∂。

如前所述,22244nK nN Cπλ∂⎛⎫= ⎪∂⎝⎭,N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入射光波长λ0=546nm,溶液的折光指数在溶液很稀时可以用溶剂的折光指数代替。

n苯25=1.4979,聚苯乙烯-苯溶液的nC∂∂,其文献值为0.106cm-3·g-1。

(以上两数据可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当溶质、溶剂、入射光波长和温度选定后,K 是一个与溶液浓度、散射角以及溶质分子量无关的常数,预先计算。

图3-53.参比标准、溶剂及溶液的散射光电流的测量光散射法实验主要是测定瑞利比2(,)iI r R rI θθ=,式中(,)I r θ是距离散射中心r (夹角为θ)处所观察到的单位体积内散射介质所产生的散射光。

I i 是人射光强。

通常液体在90°下的瑞利比R 90°值极小,约为10-5的数量级,作绝对测定非常困难。

因此,常用间接法测量,即选用一个参比标准,它的光散射性质稳定,其瑞利比 R 90°已精确测定,获大家公认,(如苯、甲苯等)。

本实验采用苯作为参比标准物,已知在λ=546nm ,590 1.6310R ︒-=⨯苯,则有09090G R G φ︒=苯苯,0G ︒、90G ︒是纯苯在 0°,90°的检流计读数,φ为仪器常数。

(1)测定绝对标准液(苯)和工作标准玻璃块在θ=90°时散射光电流的检流计读数90G ︒。

(2)用移液管吸取10ml 溶剂苯放入散射池中,记录在θ角为0°,30°,45°,60°,75°,90°,105°,120°,135°等不同角度时的散射光电流的检流计读数0G θ。

(3)在上述散射池中加入2ml 聚苯乙烯-苯溶液(原始溶液C 0)、用电磁搅拌均匀,此时溶液的浓度为C 1。

待温度平衡后,依上述方法测量30°~150°各个角度的散射光电流检流计读数1CG θ。

(4)与(3)操作相同,依次向散射池中再加入聚苯乙烯-苯的原始溶液(C 0)3ml ,5ml ,10ml ,10ml ,10ml 等,使散射池中溶液的浓度分别变为C 2、C 3、C 4、C 5、C 6等,并分别测定30°~150°各个角度的散射光电流,检流计读数2CG θ、3CG θ、4CG θ、5C G θ、6C G θ等。

测量完毕,关闭仪器,清洗散射池。

五、数据处理1.实验测得的散射光电流的检流计偏转读数记录在下表中。

2.瑞利比R θ的计算:光散射实验测定的是散射光光电流G ,还不能直接用于计算瑞利比R θ。

由于290090R R r I I I θθ︒︒==苯苯,用检流计偏转读数,则有900000900/ji ji R GG G G R G G G G G G θθθθθφ︒︒︒︒︒︒︒⎡⎤⎡⎤⎛⎫⎛⎫⎛⎫⎛⎫⎢⎥⎢⎥== ⎪ ⎪ ⎪ ⎪ ⎪ ⎪ ⎪ ⎪⎢⎥⎢⎥⎝⎭⎝⎭⎝⎭⎝⎭⎣⎦⎣⎦苯苯苯苯溶液溶溶液溶-- 入射光恒定,(0G ︒)溶液=(0G ︒)溶剂=0G ︒,则上式可简化为()0C R G G θθθφ'=-式中CG θ、0G θ是溶液、纯溶剂在θ角的检流计读数。

0G φφ︒'=苯。

数据处理为书写方便,令21cos 2sin KCy R θθθ+=横坐标是2sin2KC θ+,其中K 可任意选取。

目的是使图形张开成清晰的格子。

K可选102或103。

将各项计算结果列表如下:3.作Zimm 双重外推图。

4.将各θ角的数据画成的直线外推值C =0,各浓度所测数据连成的直线外推至 θ=0,则可得到以下各式:[]01C wY M θ===求出w M ;[]2012wY A C M θ==+ 由斜率可求A 2值。

[]___2222018sin 92C w w h Y M M πθλ==++⋅⋅⋅ 斜率是___22289w h M πλ,由斜率可求___2h 值。

参考文献[1] 虞志光编,高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组编,高分子实验技术,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