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强化训练55题(附答案解析)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XXX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XXX、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XXX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XXX、XXX、XXX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选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XXX时,XXX、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选A.执事:任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XXX:现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XXX为XXX。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选D.现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腔调悲凉;羽,音调激愤。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XXX: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势。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 “先”表示。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时到时。
10 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 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 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 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也就是现在的时到时。
13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
14 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 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16 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7 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 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 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 写出“五岳”的名称、、、、。
19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20 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21 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正宫)(端正好),与下文的《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B.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作者的远祖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
C.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跟《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影响深远。
D.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
文章通过这封信向老朋友解释迟迟没有给他回信的原因,并借此一吐胸中的愤懑,表达准备毅然赴死的决心。
2.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3.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C.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
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
D. “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 2.√3.√[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5.×[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 7.√8.×[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
9.√[拓展]“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11.×[拓展]“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
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
12.√13.√[拓展]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
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
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15.×[拓展]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二)皇室官职17.×[拓展]“皇帝”始于秦王嬴政。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
2022年高考语文 文学常识专题训练
2022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训练(一)1.依次写出以下作品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
①?离骚? ( ) ②?养生主? ( )③?淮南子? ( ) ④?后汉书? ( )⑤?乐府诗集? ( ) ⑥?观沧海? ( )⑦?桃花源记? ( ) ⑧?世说新语? ( )⑨?滕王阁序? ( ) ⑩?黄鹤楼? ( )○11?蜀道难? ( ) ○12?兵车行? ( )○13?长恨歌? ( )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5?游子吟? ( ) ○16?马说? ( )○17?三戒? ( ) ○18?陋室铭? ( )○19?秋声赋? ( ) ○20?伤仲永? ( )○21?梦溪笔谈? ( ) ○22?赤壁赋? ( )○23?容斋随笔? ( ) ○24?剑南诗稿? ( )○25?天净沙?秋思? ( ) ○26?西厢记? ( )○27?牡丹亭? ( ) ○28?聊斋志异? ( )○29?官场现形记? ( ) ○30?老残游记? ( )2.写出以下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
①?奥德赛? ( ) ②?哈姆雷特? ( )③?人间喜剧? ( ) ④?欧根?奥涅金? ( )⑤?丑小鸭? ( ) ⑥?草叶集? ( )⑦?汤姆?索亚历险记? ( ) ⑧?柏林之围? ( )⑨?羊脂球? ( ) ⑩?变色龙? ( )○11?麦棋的礼物? ( ) ○12?红与黑? ( )○13?堂?吉诃德? ( ) ○14?战争与和平? ( )○15?巴黎圣母院? ( ) ○16?双城记? ( )○17?我的百花故事? ( ) ○18?牛虻? ( )○19?神曲? ( ) ○20?浮士德? ( )○21?伪君子? ( ) ○22?老人与海? ( )○23?消灭? ( ) ○24?简?爱? ( )○25?巨人传? ( ) ○26?三个火枪手? ( )○27?爱弥儿? ( ) ○28?唐璜? ( )○29?阴谋与爱情? ( ) ○30?复活? ( )○31?猎人笔记? ( ) ○32?怎么办? ( )○33?静静的顿河? ( ) ○34?茶花女? ( )○35?源氏物语? ( ) ○36?蟹工船? ( )○37?苦难的历程? ( ) ○38?十日谈? ( )○39?玩偶之家? ( ) ○40?变形记? ( )3.在括号里写出以下作品的作者。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学生版】一、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
“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古有贵右贱左之说,故称贬官为“左迁”。
白居易由京官贬黜至地方,因官职低而着“青衫”。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姚鼐字姬传、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二、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二甲即授官职,三甲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这里指死亡之意。
据《礼记·曲礼》所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
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家庙,指儒家为祖先立的庙。
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C.拜舞,指跪拜与舞蹈,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这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
文中便是后者之义。
四、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室”指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继”意为“续娶”。
B.“一肩”意为“一担”,文中指砍柴的数量,“肩”指“担”。
文学常识题库高中题目及答案选择题
文学常识题库高中题目及答案选择题文学常识题库高中题目及答案选择题 1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C.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D.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B。
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
本义:盛酒器。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B。
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望月,满月。
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
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B。
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术宝库的明珠,包括杂剧和正剧两部分。
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称我国的三大国粹。
高考文化常识最新100题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判断题,附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判断题,附答案解析)判断正误一、人物称谓1.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辞有微臣、老臣、下官、卑职、末官、小吏、哀家、足下等。
2.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和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即堂叔。
4.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一种纪年的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5.万乘,万辆战车。
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万乘,因以万乘之尊指天子。
6.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7.古人的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8.龆龀,意为垂考换齿之时,借指童年。
古人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分别代称小孩儿、老人。
9.“字”即表字,指旧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不礼貌。
10.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
后来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11.“昆弟”指兄弟,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12.白丁、布衣、黔首、匹夫、黎庶、苍生、孤等,都是秦以后常见的对平民的称呼。
13.“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已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14.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时用“家父”。
15.愚,谦称自己不聪明,愚见是称自已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16.“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妣。
17.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冠礼一般在宗庙内举行,大都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18.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41.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
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
D项应是班固编撰。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C.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品练习80题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品练习80题1.(山川与地理)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山南水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是长江之北。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3.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古代的“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
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广州不是,还有一个应该是荆州。
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北朝南,其左边是东,因此,江左是指长江以东一带。
6.江表,指长江以东的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7.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11.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高考文化常识单元 易错题同步练习试题
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易错题同步练习试题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B. 句读之不知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D. 朝菌不知晦朔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古代王公贵族家里都有舍人。
)B. 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庄敬。
)C. 召有司案图(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 设九宾于廷(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
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4.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B.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C.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汉书》是一部断代体史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00篇。
D. “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时规定的自《史记》至《明史》的历代24部纪传体史书。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200道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200道1.正确答案为C,因为古人以十为计量单位,而非九。
2.正确答案为A,因为古代的五音确实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3.正确答案为B,因为古代宴席的四面座位中,东向最尊,南向次之,西向再次,北向为侍坐。
4.正确答案为A,因为河和江在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而河北、河南则是指黄河以北和以南的地区。
1.西汉时期的XXX所著的《过秦论》和宋代XXX所著的《六国论》被誉为历史和论述方面的双重经典。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中的“XXX”指的是月亮。
3.XXX最近将QQ签名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这是因为他的妻子生了个男孩。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这里的“XXX”指的是酒。
5.在中国文化中,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将左手放在外面,以示尊敬。
6.京剧脸谱的颜色具有丰富的含义,红色通常表示忠勇侠义,白色通常表示阴险奸诈,而黑色通常表示忠耿正直。
7.《三十六计》是一部体现中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兵书,而“反戈一击”不属于其中。
8.XXX的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井上的围栏。
9.在1932年的XXX招生考试中,有一道对对子题,“孙行者”和“XXX”是最合适的下联。
10.描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适合用水墨画来表现的是“孤舟蓑笠翁,独钓XXX”。
11.成语“破釜沉舟”与XXX有关,而《百家姓》中没有“XXX”这个姓。
23.京剧中的行当包括“生旦净末丑”,其中“净”是男角色的代表。
24.“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25.如果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每字5元的标准计算稿费,那么应该得到100元的稿费。
26.“戊”是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五位的字。
27.典故“白马非马”能够体现名家注重逻辑辩证的特点。
28.古人的婚礼通常在傍晚举行。
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相似。
3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楚辞》由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侯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 古代将一天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来命名,“人定”指的是子时,“黄昏”指的是戌时。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 “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C.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D. “玦”是半环形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B. 《战国策》是一本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记述了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
C. 《史记》的“纪传体”体例,是史学上的伟大创造,反映了司马迁以人物传记再现历史的宏伟构思。
D.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5.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A. 临安B. 建康C. 金陵D. 江宁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例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C.骈体文的对仗(即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其中也往往掺杂其它句式。
而到了厲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
D.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徳经》,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另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髙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宋徽宗时是武官的高级官阶,如高俅,他是殿帅府太尉。
B.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C.古人无论男女的,名一般是岀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
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D.古代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別叫做"孟""仲""季":每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称为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B.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
C.《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它记载了西汉一朝230年的历史。
D.《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石头记》。
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长江。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李煜写的。
4.“滥竽充数”出自《庄子》。
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李时珍。
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22条龙。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朱仙镇。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酒。
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右手在外。
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黑色一般表示神怪形象。
12.耀州窑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
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刀工的。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305首完整的诗。
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面部表情。
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时不再来”。
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仲夏的景色。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七夕节。
20.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的诗句。
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岳不包括嵩山。
23.下面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的字是戌。
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晏殊。
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李清照。
27.指鹿为马与秦始皇有关。
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秦始皇有关。
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白居易有关。
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辛弃疾。
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淡泊名利的品质。
3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正。
33.褚遂良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三位女性。
35.苏轼以“羽扇纶巾”形容周瑜。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B. 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C. 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D. 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2.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著名的叙事诗。
B.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C.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由屈原编著而成。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楚辞》。
D. 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作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史”之誉,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名作。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C.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一说,即认为汉字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D. “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化常识强化训练55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
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
“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
B.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
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C.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
其副职为太子少保。
D.铭诔,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以纪年。
用年号纪年是我国历朝历代纪年方法中的一种。
B.《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和谢缙总编的一部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C.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吏有丧时,守丧尚未满期而被重新起用;也指降职或革职后被重新启用。
D.尚书,官名,战国始置,是掌管文书的官职。
隋代及其后,以尚书为中央行政机构各部长官。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的宴会。
B.诣阙请立碑,指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
C.以本官参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D.诏赠,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或爵位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是改元的第一年。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
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B.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三公同等的待遇。
C.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D.赠:古代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亲属则不属于加封之列。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的生员。
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B.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践阼,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帝王登阼阶主持祭祀。
D.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语。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B.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占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C.诸侯,古代帝王的兄弟子侄的统称,文中“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D.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指代占卜,此词也可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
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指贫苦人民。
B.《左氏春秋》,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D.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12.下列対文加点词话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科,即登第。
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就可称登科。
但民间有“大小登科”的说法,而结婚被称为“小登科”。
B.八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八品是第十五级。
宋代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子博士等都属于八品官。
C.起居注,记录帝王和皇子后妃的言行。
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文中指祭祀。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诗》,指毛亨和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即现流行于世的《诗经》。
B.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祭在夏季伏日举行,腊祭在农历十月举行。
C.霸府,是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D.践阼,意为走上作阶主位,常表示即位、登基之意,文中就是指高祖登基。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常博士”中的“博士”是学官名,一般指精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的官职。
B.奉朝请,是指古代臣子定期参加朝会,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
C.“守兵部侍郎”中的“守”指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
D.祖饯,设宴送别。
祖,临行祭祀天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类似说法还有“祖道”。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所取,供长辈呼唤。
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
B.太宗,皇帝的庙号。
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太宗。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
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甫冠,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甫冠指男子刚二十岁左右。
B.丁内艰,是古代丧制的名称。
一般指遭遇母亲去世或承重孙遭遇祖母去世。
C.“玄门法书”,这里的法书指法令律科一类的书籍。
D.尺牍,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后来成为信件的代称。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
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
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
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
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响。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古代军队编制。
在古代军队编制中,五人为一伍。
五伍为一行。
“行”在这里泛指军队。
B.阙,本指古代帝王宫殿前的台阶,可借指帝王的住所。
阙下,帝王所居之处,这里指朝廷。
C.素服,本色或白色的衣服,主要指居丧或逢其他凶事时所穿的衣服,也可指日常所穿的便装。
D.赠,死后追封官爵。
皇帝赐予官员或官员的父母妻室等官职或爵位,生者称封,逝者称赠。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没考中称为落第。
第进士,即考中进士。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
商代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
C.经术,指经学,是解释儒家经典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D.牧守,守护,治理。
后用来指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原籍为父母守丧。
B.吏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之一,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大计,指每三年一次对官吏政绩的考察,考察结果是朝廷赏罚官吏的重要依据。
D.关中,地名,因其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而得名。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家艰,又称为“丁艰、丁忧”,出自《晋书·周光传》,指遭遇父亲的丧事或者母亲的丧事。
B.金紫,指“金印紫绶”。
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称金紫光禄大夫。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代指贵官。
C.中书舍人,始于先秦,三国魏于中书省置中书通事舍人,晋及南朝沿置,掌管起草诏令,参预机密。
D.大渐,古代汉语中极为常见,是指病情渐渐好转,如《列子·力命》“季梁得病,七日大渐。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等。
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C.“主簿”,官职名。
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D.“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
“服”指丧服,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官署名,主要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教育、科举考试以及文职官员的考察、选拔、嘉奖等事务。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以及封王贵族的死亡。
C.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日昃,古人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如太阳正中叫做日中,太阳偏西,下午两点左右,就叫做日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