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课题意义:
数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实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教师应转变观点、转变角色,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合作空间,使数学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的权威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色的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促动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思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动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室不再是学生静静聆听老师宣讲那些格言般的定理、法则的讲堂,而是成为他们活动、实践、探索的学习场所。教师应作为一个组织者,在设计好教学方式后,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多留点空间,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中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教材中共有 8 个探究,常规的教材处理是分 4 课时完成:第 1 课时是“SSS ”,第 2 课时是“ SAS ”,第 3 课时是“ ASA ”、“ AAS ”,第 4 课时是“ HL ”,教材的这种编排很容易让老师和学生接受,教师教起来也顺手。但是考虑到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但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三个条件,如何去选择条件,这样才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所以在课堂设计中我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使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
1.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并能初步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结论”的学习过程体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同时提升几何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表达水平。
思想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水平,从而获得准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学习策略:
( 1 )提升教育理念,是研究性学习的准备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对教师水平的一项挑战,它将首先促使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实现观点的转变,以有效展开新课程实验,从而促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作为新课程改革中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式活动学习中应有与现代学习方式相吻合的很多新理念。
其一,教师对学生要有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和父母般的爱心。
其二,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
其三,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
( 2 )适当重组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现有的教材一般不是以体验性问题为基础实行编排的,事实上也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体验来学习,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实行选择、剖析、重组。
首先选择有探究意义的、对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创造思维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水平水平的、并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兴趣的内容实行探究。
其次要对教材实行居高临下的剖析和重新组织。
(3)合理创设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保障
第一要有现实性。第二要有时效性。第三要有挑战性。第四要有学科性。
学习过程:(片段)
一、复习过渡,引入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请同学们回忆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生: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师:(电脑显示)用几何语言如何表示?
生:∵△ ABC ≌△ DEF
∴ AB=DE , AC=DF , BC=EF ,
∠ A= ∠ D ,∠ B= ∠ E ,∠ C= ∠ F
师: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呢?
生 2 :(迅速地)需要六个条件,三条边和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师:(微笑地肯定)如果三条边和三个角都对应相等,确实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但是否必须满足六个条件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评价:让学生体会判定全等时,需要六个条件,(即三边、三角分别对应相等)可操作性的价值不大,从而激起学生寻求其他途径的愿望。
二、探索结论(猜想——实践验证——结论)
1、猜想阶段
师:我们已体会到利用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比较麻烦,于是我们就想减少条件,也能达到判定全等的目的,那么减少条件有几种情况呢?
生:满足一个条件;满足两个条件;满足三个条件;满足四个条件;满足五个条件
生:一个条件肯定不行
师:你能说明理由吗?
生:我能够画图说明。
一条边相等,一角相等
显然这两个三角形都不全等。
2 、动手实践及成果展示
师:回答的非常好,而且这位同学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种验证的好方法,对于不成立的结论,我们能够通过举反例来实行说明。对于几何中一些未知的结论,我们一定要向这位同学一样动手自己画一画,我相信我们也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
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师:哪一组能说一说?
生:我们组认为起码要三个条件。
生:(迅速站起来)我觉得需要四个条件。
生:我看两个条件就够了。
生:(反驳)两个条件不够!
师:为什么两个条件不够?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当然,我也能够画出反例。
(教师示意生在黑板上画图,并要求他对同学们实行说明。)
生:(边说边画)如果两个角对应相等,我能够画两个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如果两条边对应相等,我能够先让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再让它们之间的角一个大点,一个小点,也不会全等。如果一个角一条边对应相等,我能够把其他边画得不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也不会全等。
师:这位同学讲得实在是太好了!现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我们再添加条件,三个条件够不够呢?三个条件又该分为哪几类实行讨论呢?
生:能够分为三边,三角,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