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必考语文古诗词.35页PPT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5课《琵琶行》ppt课件3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5课《琵琶行》ppt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fef7c82b650e52ea551898e8.png)
间写
》
尾声: 收拨、划 一声、裂帛 清脆尖利 悄无言 秋月白 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以人衬声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以景托声
琵琶女演奏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除大量的使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其他的描绘方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划线处)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传神。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椭圆处)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 第1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 第2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 第3段:歌女自叙身世苦 • 第4段:同病相连伤迁谪 • 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次写听弹琵琶
• 一闻琵琶(第一段)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再闻琵琶(第二段) • 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 三闻琵琶(第五段)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
赏析描写乐声变昂、大气
过程
场景
乐声变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弹奏效果 : 余音绕梁
中职必考语文古诗词讲述
![中职必考语文古诗词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b8281fefda38376baf1fae69.png)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 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行路难·其一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陋室铭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三章阅读与欣赏(古诗文阅读)课件48张
![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三章阅读与欣赏(古诗文阅读)课件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9ac5595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e.png)
方法技巧
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技巧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 地方。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 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 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 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 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 前面一般要断开。 4.利用对称句式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 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据此可正确断句。 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及特殊句式等断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 好。
准确判断文言诗文句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而”“于”“为”“以”“其”)的含义和用法
辨析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 能够根据语境翻译文言文篇目中的句子
理解古代诗词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阅读与欣赏(古诗文阅读)部分的考试要点与要求均指向大 纲所列的45篇重点篇目中的古诗文。在考试中,阅读与欣赏(古诗文阅读)部分的考查 形式、涉及分值、试题数量等也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出现在语文等级性考试(试卷Ⅱ )第一大题中,题型有选择题和翻译题两种形式,节选一篇文言文中的某一段,考查文 言实词与虚词、文言句式、文言文翻译等知识点,题量约4题,分值为10分。
中职必考语文古诗词.ppt
![中职必考语文古诗词.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7e7c50c5da50e2524d7f73.png)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师说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 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 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重庆市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二章:古诗文阅读课件82张
![重庆市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二章:古诗文阅读课件82张](https://img.taocdn.com/s3/m/ac50798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6.png)
6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3.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 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 象征等手法。
·在表达方式方面,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 四种表达方式,其中的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描写方式有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在结构技巧方面,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7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4.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 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 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 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李白《金 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
三、古诗词中常见的风格
风格 雄浑 豪放
释义
·雄浑,即浑厚磅礴。其特点是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 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如王之涣 的《出塞》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魄宏大,气势壮观。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典范的 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烟,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 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可谓气势豪迈。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5de057be23482fb4da4c97.png)
这首词写了 哪几个内容?这 几个内容是靠哪 些语句连缀在一 起而形成一个艺 术整体的?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分析上阕: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头三句,从滚滚东流的江水入手,用“浪淘尽” 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已经消逝的英雄人物联系起 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并为全词定 下了基调:从古至今,江水永是流淌,而人的生 命有限,表现出无限惆怅。
地 字 号 评
四川眉山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成就
北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诗: 文: 词:
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苏轼书画作品欣赏
苏轼《赤壁赋》墨迹
写作背景
明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确
由江水而岁月。形象生动传神。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
• “故垒”两句,从泛泛怀古转入所感 怀的具体对象—“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示作者的犹疑,作者只 是借景抒情,并不打算进行考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 “乱”写出山石的险怪,“穿”写出乱石高 耸入云的动势。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波 涛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力度。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 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极具拟 人化。“千堆”数量上夸张,“雪”借指波 涛。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 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 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 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2024届中职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语言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职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语言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7642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b.png)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抱”字的妙处。
释含义
描景象
①“抱”,拥抱、怀抱;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
点作用
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同步精练P277
浣溪沙 周邦彦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 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古诗词鉴赏
——语言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推敲”之典故
诗歌语言鉴赏考查的主要角度: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 赏析诗眼或赏析炼字(品评某个字眼或诗句的内涵和效果) 对整体语言风格的评析(格调、色彩、境界、情味)
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释含义
白居易 答:同意。①看,在诗中指回望。②描离景人象孤独地走了,
南浦凄凄别,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得体,因为“漠漠”有广阔之意,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阴阴”有幽深之意,更加突出了
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氛围。
(6)拟声词 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
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 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运用拟声词写出了大弦粗重、 小弦细切的特点,使诗文更加形 象生动,同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
①尚,叱咤风云的英雄气 概犹存;③其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 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点。作用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b6f40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0.png)
1.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每句诗的意思。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 纭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 情怀和对理想境域的向往与追求。
1、题目 2、意象的选择 3、诗人及背景
张继: 唐朝襄州人 (今湖北省襄樊), 公元七五三年考 上进士, 做过监城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他所写的诗 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以 “枫桥夜泊” 一诗闻名中外。
①
①扈从:随从,扈hù
诵读指点
注意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画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以示例展开想象,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仿佛世外桃源。
第二幅“松间照”——暮色苍茫,明亮的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 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仿佛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 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 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浑厚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 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 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并识记一些文言词汇。 4、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 纭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 情怀和对理想境域的向往与追求。
1、题目 2、意象的选择 3、诗人及背景
张继: 唐朝襄州人 (今湖北省襄樊), 公元七五三年考 上进士, 做过监城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他所写的诗 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以 “枫桥夜泊” 一诗闻名中外。
①
①扈从:随从,扈hù
诵读指点
注意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画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以示例展开想象,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仿佛世外桃源。
第二幅“松间照”——暮色苍茫,明亮的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 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仿佛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 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 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浑厚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 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 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并识记一些文言词汇。 4、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3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50c5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c.png)
敌图 冒享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进 乐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探究主题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①赞颂士兵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②表现士兵离家远戍的痛苦。 ③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 ④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边塞诗的常见思想主题: 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久戍思归, 离愁别绪;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大漠穷秋塞草腓,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孤城落日斗兵稀。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力尽关山未解围。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玉箸应啼别离后。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突出壮志豪情
文本研读
➢思考: ➢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苦
No Image
文本研读
➢合作探究: ➢ 征战之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
No
• 环境恶劣
山川萧条极边土
文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本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研
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渲染了肃杀、凄凉、衰飒的气
读 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汉家烟尘在东北,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汉将辞家破残贼。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自重横行,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天子非常赐颜色。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摐金伐鼓下榆关,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校尉从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单于猎火照狼山。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胡骑凭陵杂风雨。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战士在前线厮杀伤亡惨重, 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中职《琵琶行》完整ppt课件
![中职《琵琶行》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93a17a4b73f242326c5f45.png)
年长色衰嫁商人 落泊 失意 直言进谏遭贬谪
京倡—商妇—怨
京官—谪官—恨
.
19
“江中听诉生世苦”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塑造琵琶女的形象?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封建社会
年轻貌美
年长色衰 鲜 被玩弄、
门庭若市
独守空船 明 被侮辱的
昔日欢笑
今日辛酸
对 比
妇女的典 型形象。
起对比反衬作用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思考
• 音乐能够传递出人的心声,人 生如歌,那么,我们是否能从 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 到琵琶女情感的轨迹呢?
2020/6/18
.
36
• 清脆圆润 • 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幸福与快乐 • 沉吟冷涩 • 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窘迫与凄凉 • 高亢激越 • 传达出女子愤怒的抗争与呐喊
2020/6/18
.
.
27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惨”! (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 人:离愁(惨将别)28
城。
.
3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官至左拾遗(谏官)。有
“兼济天下”的理想,写下了《新乐府》、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和以《长恨
歌》、《琵琶行》为代表的感伤诗。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
近3000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5课《琵琶行》ppt课件1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5课《琵琶行》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a6d983d7e21af45b307a885.png)
了解作者
杜甫之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 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 也正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时期。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 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 《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 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 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他的诗流传极广, 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 《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线索: 明线:琵琶女的身世遭遇
暗线:诗人的感受 虚实相生,结构严谨
环境描写的作用
1、勾勒了一幅秋夜送客图,营造了肃杀寂寞的悲 凉气氛,与被贬诗人的离情吻合,也为琵琶女的出场作 了有力的铺垫。
2、有力的烘托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深化了诗 歌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3、突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恶劣,表现了诗人当时精 神的苦闷和生活的单调乏味。反衬了“如闻仙乐” 的琵琶声的精妙绝伦。
5、重闻琵琶青衫湿
理解诗眼
乐曲声声,满腔哀怨,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 世之感,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这种弦外之音,诗人为何能 听出?
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遭遇
先前
年轻美貌 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欢笑 门庭若市 夜梦往事
如今
年长色衰
对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