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四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选修第四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第四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第四课知识点高二历史选修第四课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下面将介绍该课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中原文明与华夏文化的形成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了典型的中原文明,包括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等。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人们开始形成固定居住的村落,提高农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

中原地区形成的华夏文化表现在汉字的形成和发展、礼仪制度的成立等方面,为后来中国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商代与周代的变革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王通过祭祀活动来维护统治,商代的政治制度主要由王权和贵族共同组成,表现出等级制度的特点。

然而,由于商代王朝的内部腐败和外部侵袭,周公继位后发动了代号“革命”的战争,终于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周王朝。

周代采取分封制来控制地方,实行了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等各级官职的设立,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与思想纷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失去了实际统治力,天下分崩离析,形成了一百多个小国。

在这个时期,各国进行了激烈的战争和争斗,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

孔子提出了“仁人之心,仁心之人”的理论,强调君臣义务和家庭伦理;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各国之间的战争;老子则提出了追求“以柔克刚”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

四、统一秦时代的政治与文化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对古代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和扼杀,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汉代的政治和文化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达四个多世纪的繁荣时期,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导的文化传统。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盛世,推行了多种改革措施,如封建等级制度和选官制度等。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瑰宝,如《诗经》和《论语》等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高三历史选修4_史料解读:千秋功过秦始皇

高三历史选修4_史料解读:千秋功过秦始皇

千秋功过秦始皇秦统一六国1.商鞅变法〔材料一〕卫鞅①亡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黥③劓④其傅⑤。

期年⑥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一》【解读】《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史事和游士论辩、权谋的资料汇编,以国别区分,共三十三篇,计东周、西周各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各四篇,韩、燕各三篇,宋、卫合为一篇,中山一篇。

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常书》、《修书》诸名,后经西汉刘向编次整理,因其内容多为战国游士策谋,故命为今名。

《秦策》共分五篇,《秦策一》居全书第三卷。

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强盛的转折点,此段材料说明:①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公平无私。

②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使国内治安清明,国外诸侯畏惧。

③其缺陷是国内严刑峻法,苛刻少德治,国外以势压人,未能以德服之。

【注释】①卫鞅:公孙氏,名鞅。

战国时卫国人,故亦称卫鞅。

后来由于封地为商,又称商鞅、商君。

②亡:逃亡。

③黥(qíng):也叫“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面额,再涂上墨。

④劓(yì):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

⑤傅:指太子的师傅。

⑥期(jī)年:一周年。

〔材料二〕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①于农,国大、民众,不淫②于言,则民朴壹③。

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

不可巧取,则奸不生。

──[战国]商鞅《商君书·农战》〔材料三〕故为国之数④,务在垦草⑤;用兵之道,务在壹赏。

私利塞于外⑥,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材料四〕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

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

两者偏⑦用,则境内之民壹;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

──[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解读】《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撰,是先秦法家的重要著作。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家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 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措 施 影 响政治 中央: 地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文化发展; ③促进交通发展。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承认土地私有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2、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 ④大兴土木: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3.3知识拓展:拿破仑法典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3.3知识拓展: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广义指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五个法典,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狭义仅指其中的民法典。

法学著作中常使用狭义概念,即1804年之《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的内容除总则外,共3编2281条。

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2编是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第3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一编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还规定了债法。

这部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随着法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法典也进行了一百多次修改。

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五个法典法典简介《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

大革命前的法国,没有统一的民法,南部地区实行的是成文法,北部地区奉行的是习惯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取得革命胜利的资产阶级着手制订统一的符合自己阶级意志的新民法来巩固胜利成果,并发展资本主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草案四度拟订都未有成果。

1800年,当时还是执政府第一执政官的拿破仑任命了由第二执政官康巴塞雷斯领导,J.E.M.波塔利斯、F.D.特龙谢、F.J.J.比戈·德·普雷阿梅讷和J.马尔维尔四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起草《民法典》。

次年,委员会完成了全部《民法典》草案,拿破仑亲自主持审议,草案经过法国枢密院的仔细审查,还送交各法院广泛征求意见。

[1]帝国成立后,《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在议会最后通过,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

从1870年后,习惯上一直沿用《民法典》的名称。

《拿破仑法典》几经修改,至今仍在法国有效。

法典规定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废除封建特权,摆脱教会控制,以及人身自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基本准则。

排除封建法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三、四)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三、四)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三、四)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根本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

三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

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时间:1914年——1918年主战场:欧洲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过程: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经过: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上战役:西线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坦克)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海上英德日德兰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和精神损害2、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3、促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十月革命等)4、推动人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影响:际组织---国联5、成为新技术的发展的催化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6、促使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及和平主义思想影响深远)1、美国的参战一战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使得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日益接近.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是在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四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四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专题脉络梳理
专 题 四
专 题 小 结
专题归纳整合
阶段质量检测
返回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返回
创建革命组织: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亚 维护革命果实: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洲 实现伟大转变: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觉 醒』 提出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的 甘地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先 赢得民族独立,获得“圣雄”称号 驱 创建革命组织 凯末尔捍卫民族独立 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领导民主改革
(
)
解析:印度采取了非暴力的方式,土耳其采取了武装斗
争的方式。 答案:B
返回
点击进入
返回
其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共和国,
开始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相 同 点
①都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②领导者都是本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③在斗争中,人民群众都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返回
2.一战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和土耳其凯末
尔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关键在于
A.遭受殖民压迫的程度不同 B.两国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 C.苏联支持援助的程度不同 D.工农群众的觉悟程度不同
动了印度独立;文教、外交方
晚年调解教派 面推动土耳其
矛盾
现代化
返回
人物 项目
孙中山
前期对帝国主
甘地
非暴力原则限制
凯末尔
局限
义本质认识不
清,对封建势 力妥协
了群众运动的发
展,对英国抱有 幻想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 立和解放斗争,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秦国为什么能顺当统一六国?(统一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供应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心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确定听从中心(通过郡县制)③皇帝干脆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军事上: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见课本疆域范围)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沟通和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暴政主要表现:(1)“焚书坑儒”:①目的②焚书范围③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课本】(2)严刑酷法:(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①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②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2、影响:激化了阶级冲突,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公元前207年,被农夫起义推翻)四、评价【模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

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四要点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四要点整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统一中国1、秦灭六国的历史条件⑴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⑵人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⑶秦国的实力基础: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⑷个人因素:秦王嬴政锐意进取、广招贤士。

⑸正确策略:远交近攻、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⑹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诸侯国数量锐减。

2、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3、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3)地方制度——郡县制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⑴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⑵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三)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2)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3)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4)交通上:修建驰道、灵渠(5)法律上:颁布秦律(6)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四)对秦始皇的评价总:中国历史上有为的帝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功:⑴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⑵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⑷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过:⑴焚书坑儒,牵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⑵大兴土木,赋役沉重⑶严刑酷法,最终导致秦因暴政而亡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唐太宗的执政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存百姓”(二)贞观之治1、具体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关系和睦,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下节课预告
主题概述
简要介绍下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概括其重要性和意义。
预习指导
提供预习下节课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学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影响和意义,培养历史 思维能力。
03
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 够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 意识。
04
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 习惯和思维方式。
02 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概述
描述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所涉 及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 、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目 录
• 引言 • 历史背景 • 课程内容 • 课程总结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程性质
选修课程,属于历史学科领域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 养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01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人 物和概念,了解历史发 展的脉络和规律。
等。
分析这些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他们如何推动
03
历史进程。
重点回顾
重点事件
1
2
掌握本课讲述的历史事件,了解事件的发生、发 展和结局等。
3
分析这些事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探究它 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收获
知识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的详细内容,拓展了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事件二:影响和意义
历史事件三

2021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4 第1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2021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4 第1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第1讲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出色的科学家:李时珍;牛顿。

一、古代中国出色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国统一六国(1)条件①历史趋势:社会经济的开展;各地联系的强化;民族交往的加强。

②秦国实力:商鞅变法后,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③人民愿望:人民渴望统一。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概:广纳各国贤士;制定统一方略。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2.秦朝的集权和统一(1)政治: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根本疆域。

(3)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开展;焚书坑儒,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4)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开展。

(5)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开展。

3.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②严酷的刑法:崇尚法治,其刑法不计其数。

③修筑长城: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④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2)影响:最终导致秦二世时代发生了农民起义,并使秦朝很快灭亡。

4.对秦始皇的评价(1)功:完毕诸侯割据,统一了全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开展;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保卫者康熙帝1.稳固统一国家(1)祖国统一:平定三藩之乱,使清朝的统治趋于稳定;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使台湾重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崇文尚礼: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的开展步伐。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梳理(人教版选修四)1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梳理(人教版选修四)1

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章节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秦始皇:开创国家统一新纪元,并建立颇具系统性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措施。

唐太宗:发展国家统一局面。

通过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使民族统一达到辉煌。

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面对内外形势变迁,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缔造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代。

总之:秦始皇是法家形式的维统;唐太宗是内修繁荣然后吸附的儒家怀柔之策;康熙帝是内忧外患的新形势下坚持统一与主权不动摇,策略得当。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原因:历史发展的趋势,春秋战国时代各因素因缘际会的结果⑴时代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⑵秦国因素: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军功爵制),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2、过程:(10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①先灭弱韩:前230年韩国用“疲秦计”;“先取韩以恐他国”②离间灭赵:前228年扫除两翼,最后灭齐战略;离间计李牧被杀,赵括代廉颇③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④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请出老将王⑤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秦据借口灭燕⑥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势如破竹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高中历史选修一选修四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选修四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中历史选修⼀选修四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单元梭伦改⾰历史影响:(1)打击了⽒族贵族的势⼒,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消灭了债务奴⾪制,稳定了⼩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

B社会基础:采取措施巩固了贵族奴⾪主、⼯商业奴⾪主、平民三⾜⿍⽴的多元社会格局。

C制度保障: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单元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帝改⾰内容:(1)推⾏均⽥制和租调制,将国家控制的⼟地分配给农民耕种;(2)设⽴三长制,制定俸禄制度,不许官吏⾃筹,整顿吏治;(3)迁都洛阳,为深化改⾰创造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4)⾰除旧习:禁⽌⼠民穿胡服,⼀律穿汉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推⾏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作⽤:是涉及政治、经济、⽂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全⾯改⾰,意义重⼤,影响深远;促进了北⽅农业⽣产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统⼀和经济⽂化⾼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王安⽯变法王安⽯变法背景(1)社会危机:a北宋统治者集中⾏政权、军权和财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形成积弱积贫局⾯;b⼟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盾尖锐;c辽和西夏威胁北宋的安全,民族⽭盾尖锐。

(2)有利条件:庆历新政为王安⽯变法奠定了基础;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王安⽯。

内容经济上富国之法:⽬的-改变积贫局⾯(1)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近易远?。

打破了⼤商⼈控制市场局⾯,增加了政府收⼊。

(2)市易法:在开封设?市易务?。

限制了⼤商⼈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收⼊。

(3)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给农民。

限制了⾼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

高二历史选修四知识点内容

高二历史选修四知识点内容

高二历史选修四知识点内容历史选修四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选修四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选修四的内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学科。

知识点一:欧洲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是一场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在这个时期,人们重新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文化和哲学,对艺术追求自由和个性表达。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包括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

知识点二:宗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对罗马天主教会进行了批判和改革。

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反对教会的教义和不公正的行为,主张信仰的个人自由和直接联系上帝。

宗教改革导致了新教的形成,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三:科学革命17世纪,科学革命兴起,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开始。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和发现,如地心说的否定、万有引力定律等。

科学革命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宗教信仰转向了理性思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点四: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强调理性、自由和人权。

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等提倡人人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为后来的民主和人权思想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高二历史选修四的四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发展轨迹,还能深入思考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为自己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高考历史选修四知识点

浙江高考历史选修四知识点

浙江高考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浙江高考历史选修四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高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

下面将为您介绍浙江高考历史选修四的四个知识点。

知识点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始于192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党。

党的成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治觉醒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

知识点二: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斗。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历史事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政治和军事胜利,同时也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点三: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新中国的成立是1949年,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新时期。

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以及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措施,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点四: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末进行的一场重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结:浙江高考历史选修四的四个知识点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历史使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相关事件及其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学业和人生做好准备。

选修四历史知识点

选修四历史知识点

选修四历史知识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历史选修四的学习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选修四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选修四历史知识点:认识历史人物的立体形象“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主要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

如秦始皇: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拓展疆域、实行暴政;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民族关系上: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的骚扰;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东西方的先哲”主要从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教育思想和其它贡献等方面进行归纳。

如孔子:哲学思想:仁、礼、中庸;政治主张:为政以德,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成人”和成为“君子”、因材施教;其它: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人物”主要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如华盛顿:对内:领导独立战争,建立美国;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担任首任总统治理美国;保留黑人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对外:主张不要感情用事地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该主张成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

“亚洲觉醒的先驱”主要从革命理论、革命实践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

如孙中山: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义。

革命实践: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制订《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共和;召开国民党一大,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如列宁:理论研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专政革命纲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获得胜利、《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处理民族问题原则等。

革命实践:建立革命政党、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

“杰出的科学家”主要从科学理论与实践成果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本单元三位人物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封建皇帝。

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

第1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注意问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

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2、主要业绩:①政治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③经济制度: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

④拓疆、交通和文字: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直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3、功过评价: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④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3、开明君主和开放时代:①吸取教训——心存百姓;②广揽人才——知人善任;③广开言路——兼听纳谏;④民族关系——民族平等。

第3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注意问题: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康熙帝与秦始皇、唐太宗相比,突出贡献是捍卫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面临的问题:①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②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③沙俄势力东进。

2、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

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

③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④三征噶尔丹,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①功绩: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②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注意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2、主要思想:①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

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②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3、地位和影响:①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②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③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第3课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注意问题: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思想比较。

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②政治思想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③伦理思想:中道理论;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2、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①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三段论”、“中道”、“法治”;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2课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注意问题:概述华盛顿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1、主要事迹:①领导独立: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宣布独立;1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②开国立制: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③确立国策:制定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功成身退,不迷恋权势。

2、评价:①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

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

④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3课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注意问题: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主要活动:①军事起家:独特的性格;军事生涯的开始;在土伦战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法国的最高军事统帅。

②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称帝;《法国民法典》。

③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两次退位。

2、评价:①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②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③领导法国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挽救了法国的危机。

④颁布《拿破仑法典》,体现法律平等,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

通过征服战争,将民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⑤拿破仑不断发动的对外征服战争,整个欧洲大陆陷入战争深渊,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注意问题:孙中山主要活动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作用。

1、主要活动:①辛亥革命前: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中: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辛亥革命后: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

发动“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收回部分“关余”斗争。

2、评价:①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②甲午战争后,孙中山上书遭拒绝后,认识到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③创办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④为了维护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坚持斗争。

⑤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第2课圣雄甘地★注意问题:“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评价。

1、主要活动:①早期斗争;②宣传甘地主义思想;③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

2、评价:①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

②进步性: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局限性: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崇尚印度传统文明,反对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倒退。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课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注意问题: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1、理论贡献:①《神圣家族》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标志在创立科学理论方面迈出重要大步。

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学说。

③《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还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④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⑤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

⑥1871年马克思发表《法兰西内战》,认真总结公社经验教训。

2、革命实践:①积极投入到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动员工人参加起义。

②领导第一国际支持欧洲各国工会反对雇主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③巴黎公社成立后,提供各种帮助。

④第一国际解散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3、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他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是指引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行动指南。

他们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以伟大的人格被世人铭记和颂扬。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注意问题:结合史实,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主要活动:①建党工作: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形成列宁主义。

②领导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人民武装夺取政权;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巩固苏维埃政权。

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④晚年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①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②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③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④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3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注意问题:认识毛泽东创新精神;历史地位评价。

1、主要活动:①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中共一大;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领导长征;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亲赴重庆谈判;领导三大战役;建立新中国。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晚年错误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造成了很大损失。

2、评价:①毛泽东是伟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②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晚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⑤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第4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注意问题:毛泽东是让中国的站起来,而邓小平则是让中国人富、强起来。

这也是时代给两位伟人赋予的使命。

1、主要活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文革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评价:①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20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