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葬礼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

7 树葬
八大丧葬方式
亦称“风葬”。具体葬法颇多:有的在树杈上以树枝架成鸟巢状 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建造窝 棚状小屋,将死者臵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中国东 北、西南等地区曾有这种葬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些 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见到各种不同方式的树葬。西藏珞巴族用树枝 、竹子、芭蕉叶等在树上建成简易树屋,作为死者葬身之所。对 树葬习俗的产生,有的认为同游猎经济有关;有的认为是远古人 类“巢居”生活在葬俗上的反映,他们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认 为人们在生之时既然栖息于树上,死后到另一世界也同样要过树 居生活。
3 水葬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部分藏族、门巴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这种葬法 。西藏地区的藏族多数实行天葬,唯凶亡者和一些传染病亡者 被贬用水葬;另一些地区 的藏族因地处草原,缺乏燃料,除农 奴主行火葬、天葬外,一 般也行水葬。水葬有固定的场地,多 设在江河急流处。人死后,请喇嘛念 经,由司水葬者或近亲,将尸体屈肢 捆扎,背至水葬场,在其前胸缚一巨 石沉水。死者生前的穿戴用物归司水 葬者所得,其余的财产半数交地方封 建政权,半数交寺庙。由于治丧待客 花费大,许多人因而负债,有些家庭 甚至破产。
8 船葬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 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船棺葬分 露天葬和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行 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 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 的船棺是独木舟形,史称 “仙船”, 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间。近年考古 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 整段木头刳成,上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 处;盖作半圆形,内部刳空如船逢状。据文献记载,中国中南地区 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沉香 船”、“仙人舟”。船棺土葬系四川古代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 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考古发现,四川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县 宝轮院有船棺墓葬群,船棺体形硕大笨重,用整段楠木刳凿或用 6块整板拼合而成,中部为盛尸处,上有木板为盖。

肖临骏:从丧祭礼仪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肖临骏:从丧祭礼仪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释。

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礼仪是人与人关系的规范,丧祭之礼也不例外,它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看不见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不可通约性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丧礼为谁?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中西丧礼的不同表现形态。

中国丧祭礼仪分析.《说文》中对“礼”的解释是“禮,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故“礼”的最初意义并非针对人间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而是对神的敬畏,行礼是为了给神献祭。

“绝地天通”之后,神的位置让位于人,一切“礼”都遵循“尊尊”和“亲亲”的原则,儒家的丧祭之礼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孔子非常重视丧祭中“哀”的成分,如“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①“哀”是为了尽孝道,“对‘死人’的孝,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重视丧葬和丧葬质量。

《论语》说,“‘慎终追远’,《中庸》则强调‘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慎终追远”谓居父母丧要尽礼节。

祭祀要尽虔诚。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②而“孝”是因为存在一个等级关系,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

长老代表传统,遵守传统也就可以无违于父之教。

”③正因为长者中心制支配着一切丧葬礼仪,中国人在丧礼上表现出来的繁文缛节才显得并不偶然,死亡仪式最终要符合的是社会的情理。

报丧、哭丧、入葬的方式甚至不同的人死的称呼都是不同的,死者没有任何逾越世俗权威的可能,因为丧祭礼仪关系到整个社会伦理规范和政治秩序的稳定。

“孝”的本质并不是精神性的,因为这里没有自由可言。

孔子所谓内心的孝道———“仁”缺乏一个基于一般人性的普适性的标准,因为孝道实际上是一种基于血缘和亲属关系的私人德行,这种常被人们称道的“孝文化”实质并非对“人”的敬重,而是对外在规范的无条件服从。

中西方葬礼文化差异

中西方葬礼文化差异

中西方葬礼文化差异Funeral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I will talk about the funeral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f life is a trip, funeral is the end of the long journey. Death for people who believe in reincarnation does not mean the end of life, but the conversion of life. In other world .Funeral is to put the soul of the deceased to the underworld. The funeral ceremony refers to the etiquette of living deal with the deceased, and it is considered the last step of one’s whole life.To Chinese people, death means the emancipation from earthliness. If people die in the house peacefully, when he/she is extremely old, we call his/her funeral ‘white occasion’. As a very admirable way of death that one’s life ends at home without pain and disease is people’s long-cherished wish of lifetime and it’s also the glory of the family.Funeral preparation is ready shroud, coffin and for the dead. In China it’s very importan t and formal. There is a lot of custom taboos in this step. T he shroud is generally made from cotton. Nobody will like his/her shroud made by fur or silk, because Chinese believe that furs can make people into animals in the other life. Silk is not used t o make shroud for it’s Chinese pronunciation ‘duan’ which means bad for the death’s children. The coffin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ades according to the hardness of the timber, the harder the better.A prerequisit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eral, obviously, we must determine the person is dead. In China, people will cotton on the person’s nostrils to test whether or not people die. I t is named a fine cotton in The Book of Rites. Afine cotton is much accurate than directly testing by hand and show respect for the deceased. If relatives were sure the person had been dead, everyone started crying. Crying means starting the funeral ceremony. In some place of China, especially in rural, people always open the roof tiles to wish the death go heaven.At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it is bathed in his deathbed. Then put shroud on for him before he death. Medium civil funeral have “停灵”customs ,continued for three days, five days or seven days, it shows relatives look forward to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ceased, set aside enough time to the escape soul can return to when there is physical dependence.Western funeral rituals and customs are essentially religious funeral rites. Western people advocate “individual-based” and “individual-centered”, so people focus on resettlement of the deceased “soul” at the funeral. Fatherof repentance to him. This is also o hospice, so that the dying people will get correct view of the death of the deceased, and get out of the fear of death. At death, under the auspices of Father give the deceased corpse washing, dressing, religious meaning of his sins are washed away, clean see God after the priest want to pray.Chinese cemeteries are generally located on hillsides since this is thought to improve Fengshui(geomantic omen ).The higher a grave is located, the better. At the graveside, when the coffin is taken down from the hearse and lowered into the ground, all present must turn away. Family members and other relatives throw a handful of earth into the grave before it is frilled. After the funeral, all of clothes worn by the mourners are burned to avoid had luck associated with death. After the coffin is buried, the keeper of the cemetery will also offer prayers to the deceased.Family members and relatives are presented with a red packed(A sign of gratitude from the deceased’s family, and the money in it must be spent).A white towel is also a sign of gratitude although it is also used by funeral guests to wipe away perspiration. The eldest son of the deceased will retrieve some earth from the grave to put into an incense holder, and the deceased will beworshipped by the family at home using an ancestral tablet.Western funeral is religious funeral. The customs of western countr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religions. Western funera ls mainly pray for the deceased, wish souls ascend to heaven as soon as possible. Christians thought people should give the deceased’ soul need to be quiet after death ,so western funeral customs are simple and enmity. Confucian establish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uneral rites. I 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soul is immortal; it’s attached the gods, worshiped in the Temple. La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bring the “six reincarnation, reincarnation Health care “and other concep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hinese local religion Taoism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ell. Chinese people mixed these different believe together, and formed Chinese funeral customs-the Confucian tradition as the main body, the convergence of Buddhism and Taoism’s funeral rite s.。

中西方传统葬礼文化差异调查

中西方传统葬礼文化差异调查

中西方传统葬礼文化差异调查1、在您看来,一般葬礼的主色调应该是【单选题】○ 白色○ 黑色○ 颜色不重要2、在您看来,白色在葬礼中所代表的是(多选题)【多选题】□ 纯洁□ 黑暗□ 善良□ 恐怖□ 幸福□ 妖媚□ 哀悼3、在您看来,黑色在葬礼中所代表的是(多选题)【多选题】□ 纯洁□ 黑暗□ 善良□ 恐怖□ 幸福□ 妖媚□ 哀悼4、下列物品中,在中西方传统葬礼中有所涉及的分别是【矩阵多选题】5、在您看来,穿戴寿衣在葬礼中的寓意主要是【单选题】○ 表明一生圆满,体面地离去○ 去阴间不受寒冷○ 好看、美观○ 对逝者的尊重6、在您看来,圣水在葬礼中的作用主要是【单选题】○ 洁净逝者的躯体○ 拯救灵魂○ 涤除罪恶○ 让逝者精神永存、源远流长7、在您看来,中国人对“死亡”的认知是【单选题】○ “死”是另一种形式的“生”○ “死”犹如“归”,是人回归到与生的状况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 人死后便成了“鬼”○ 逝者及其相关的东西会完全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8、在您看来,西方人对“死亡”的认知是【单选题】○ 相信肉体的复活与不朽○ 灵魂不会消亡,肉体则有生有灭○ 结束了世界上的苦,回到天国永远的家乡○ 死亡是通向永恒的生命的一条通道9、您对“死亡”的认知是【单选题】○ 相信肉体的复活与不朽○ “死”是另一种形式的“生”○ 灵魂不会消亡,肉体则有生有灭○ “死”犹如“归”,是人回归到与生的状况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 结束了世界上的苦,回到天国永远的家乡○ 人死后便成了“鬼”○ 死亡是通向永恒的生命的一条通道○ 逝者及其相关的东西会完全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10、面对中西方差异较大的丧葬文化,下列葬礼方式中,您觉得哪一种更为适当?【单选题】○ 隆丧厚葬○ 简丧薄葬○ 无所谓,葬礼只是一种仪式。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是不同的,眼下,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在丧祭礼仪这个话题上,以此来窥探中西文化差异之一。

首先,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从最基础的环节看起,中西方在认定死亡的标准上,存在着相当差异。

对于西方人而言,主要是通过心跳和呼吸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的;而在中国文化中,判断一个人死亡的标准有:心跳、呼吸、瞳孔放大、肌肉松弛等,比西方更全面、更丰富。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不仅仅是身体器官的停止,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神灵身心全都在停顿。

这也影响到了整个文化在丧祭礼仪上的表现方式。

其次,中西文化在亲属丧世后的哀悼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哀悼的方式也更加笼统化。

比如,常常会选择在遗体处理后的一周或更长时间内何时来安排葬礼,而葬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家中举行的,仪式较为庄重。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会过分强调尊重、合适,需要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仪式,追求规矩节制的精神与能量、日子、配角十分繁琐。

最后,中西文化在亡者灵魂和来世的态度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别。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将来世的问题抛到一边,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重视灵魂的转世转生。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们相信一个人的生命不止在人间,同时也在另外一个世间。

因此,丧祭礼仪中的基本礼仪与灵性信仰及各项礼仪上均关乎祭祀、钱财甚至包括每岁谷雨之前的清明祭日。

这个传统对于一些中国家庭来说依然很重要。

不难看出,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方面的差异之大。

虽然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贡献了这些差异,但我们依旧能从这些差异中,看到各自文化性格的不同之处。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哀悼人死为丧,处理尸体为葬,丧葬礼显然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

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对死者的哀悼。

诞生礼在婴儿未曾出世前已经开始,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前展;丧葬礼正好与之相对,在人已经去世后举行,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后拓。

诞生礼把人接进社会来,丧葬礼把人送出社会去。

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

正是在这种生死对照、来去比较的情况下,丧葬礼的种种特点才得以凸显。

丧葬方式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因此,不同地方,丧葬礼俗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重肉身,轻灵魂,认为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西方宗教性的丧葬礼仪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下面通过比较中西的丧葬礼仪来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丧葬文化。

[1]一、中国的丧葬礼仪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

死亡意味着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结,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中华习俗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葬礼仪式有许多的讲究和说法,让后辈之人去遵守它,以彰显出死亡的庄严肃穆。

1、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人们采取丧葬礼俗,最终目的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为了不使死者发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灵。

由此可见,中国的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时至今日,丧葬礼仪仍残1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存着不少的旧痕迹。

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

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一细节。

“丧葬”一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葬俗多种多样,丧礼上的物品亦是百态纷呈,但却始终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着。

中西方习俗文化对比

中西方习俗文化对比

中西方习俗文化对比一、本文概述习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各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习俗文化的对比,通过对两者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饮食习惯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这一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概述中西方习俗文化的整体特点,然后从多个方面展开详细对比。

在节日庆典方面,我们将分析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的起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在婚丧嫁娶方面,我们将探讨中西方婚礼和葬礼的传统习俗、仪式流程和象征意义。

在饮食习惯方面,我们将比较中西方餐桌礼仪、烹饪方式和食材选择的异同。

在社会礼仪方面,我们将关注中西方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和待人接物的差异。

通过这一全面的对比,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习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融合。

我们也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二、节日习俗对比节日习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

中西方在节日习俗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各自的历史、地理、宗教和哲学背景。

中国的节日习俗深受儒家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影响。

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岁末年初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一系列活动,寓意着除旧布新、团圆和吉祥。

中秋节、端午节和清明节等节日,也都与农历、农事活动或纪念历史人物有关。

这些节日习俗中,往往蕴含着对家庭、祖先和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相比之下,西方的节日习俗则更多地受到基督教和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影响。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源自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挂圣诞袜、赠送礼物、举行圣诞晚宴等,营造出温馨、欢乐的氛围。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历史传承
丧葬礼仪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应用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丧葬礼仪,可以为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等提供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沟通的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和误解。同时,也可以为殡葬服务行业的国际 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02 中西方丧葬礼仪概述
科技在丧葬礼仪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科技将在丧葬礼仪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如虚拟追悼会、数字化遗产等。同时,科技也将 为丧葬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习俗内容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招魂、送魂、做七、下葬等仪式,注重孝道、祖先崇拜和家族观念, 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西方丧葬习俗
包括守灵、葬礼、追悼会等仪式,注重个人尊严、平等和宗教信仰,强调对生命的珍视 和对死者的怀念。
习俗传承方式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传承
通过家族、宗族等社会组织以及民间信 仰、传统文化等途径进行传承,具有历 史悠久、内容丰富、地域性强等特点。
中国丧葬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丧葬礼仪起源于远古时期,与祖先崇拜、灵魂信仰等密 切相关。在古代,人们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灵魂前往另 一个世界的开始,因此丧葬礼仪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 。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丧葬礼仪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封建社会,丧葬礼仪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不同社会阶 层有不同的丧葬规格和仪式。现代社会,虽然丧葬礼仪有所 简化,但仍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仪式。
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的影响
中方宗教信仰
在中国,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佛教的超度仪式、道教的法事等,都体现了对 逝者灵魂的超度和安抚。

东西殡葬文化的差异课件 (一)

东西殡葬文化的差异课件 (一)

东西殡葬文化的差异课件 (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域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凸显,其中东西方殡葬文化的差异也广为人知。

殡葬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之一,它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宗教、哲学、社会地位等方面。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殡葬文化的差异。

一、宗教信仰东西方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是导致殡葬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东方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这些宗教强调生命的永恒性,死亡并不是终点,因此在殡葬方面强调望乡台、超度、陵墓等。

相反,西方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们死后会去天堂或地狱,因此在殡葬方面注重告别仪式和安葬。

二、殡葬礼仪东西方殡葬礼仪差异较大。

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举行追思会,面对死者的遗体并默哀,并在教堂里安排葬礼,进行弥撒仪式。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在家中或殡仪馆里为死者上香,进行文殊释迦牟尼和药师的超度仪式,朝拜望乡台,纪念死者的生前行为业绩。

三、葬埋方式东西方殡葬方式也有区别,首先是葬埋方式。

在中国,大多数人喜欢以土葬方式安葬,认为土葬更符合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且与祖先墓葬习俗相似。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采用火葬方式,想到遗体会很快燃烧殆尽,也比较环保。

其次是陵墓类型。

在中国,陵墓通常是一座高而宽的墓葬,环境优雅,石碑镌刻着死者和家族的名字,代代传承。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选择墓穴,并安置一块石碑,墓穴多位于公墓或教堂的附近。

综上所述,东西方殡葬文化在宗教信仰、礼仪、葬埋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个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尊重和欣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但无论是哪种文化,殡葬礼仪都不是死亡的终点,它也应成为生命永恒的延续。

中西方丧葬文化差异

中西方丧葬文化差异

西方国家的丧
葬礼仪基本上属宗 教式的丧葬礼仪。 人死后,首先在死 亡地或尸体发现地 的登记处进行登记, 由医生或验尸人员 签发书面证明,并 在死亡者生前居住 地的基层组织办理 登记;而后对亲友 发出通知或在报刊 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 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 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 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西方葬礼 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具体程 序是,先把棺材运入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 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 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1、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 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 最亮,哪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 2、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 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 被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能出现,而且没有任 何方法可以避免。; 3、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举行葬礼的,如元旦,否则在死者所属的教区 内,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就都将举行葬礼;再如星期日,否则就意味 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4、… …
与儒家不同的是,基督教在灵魂与肉身 关系问题上持二元论的观点,即强调灵魂 不死,而肉体有生有灭。
英文的“灵魂” (“精神”)spirit 一 词是由希伯来语中的 “呼吸”而来。《创世 纪》中这样描述了亚当 的而出事:“上帝用泥 土做成了一个男子,想 他的鼻孔中注入生命的 气息,于是这个男子就 变成了活人。”可见, 灵魂和肉体并不是合二 为一的。
未 知 焉生 知,

?
中国的“死亡文化”是 儒家仁学孝道文化的一 种具体形态。中国古代 儒家学者认为,“生” 与“死”表面上看起来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从但本质上考察,两者是相通的。在一般中 国百姓的思想意识中,“死”犹如“归”。 人死后,肉体变为“尸”,精神演变成 “魂”与“魄”,所以人死了便成了 “鬼”,“鬼”即归也。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实践创新
西方现代殡葬业推出多样 化服务,如定制葬礼、纪 念品制作、网络悼念等, 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环保趋势
西方殡葬业也开始关注环 保问题,推广绿色殡葬和 生态葬法,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环保理念在殡葬行业中应用推广
环保殡葬概念
绿色殡仪服务
环保殡葬是指在殡葬活动中尽可能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节约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了解文化差异
02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包括丧葬习俗、礼仪、价值观
等方面,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培养沟通技巧
03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以便在跨文化
沟通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消除误解和隔阂。
06 总结:尊重多样性,促进 跨文化融合
历史渊源
中西方丧葬文化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 源,受到各自宗教、哲学、社会制度 等多种因素影响。
中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中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多元文化影响,强调孝道、尊重死者、灵魂不灭 等观念。
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强调天堂与地狱、复活与审判 等观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西方国家殡葬行业政策环境介绍
01
美国
各州有独立的殡葬法规,对殡葬服务、遗体处理、墓地管理等方面进行
规范。同时,美国政府倡导绿色殡葬,鼓励采用环保的殡葬方式。
02
英国
殡葬行业受到政府严格监管,相关法规包括《殡葬法》、《墓地法》等。
英国政府也倡导绿色殡葬,推动殡葬行业向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中西方对死亡的差异

中西方对死亡的差异
11
PART 5
死亡与永生
5 死亡与永生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消失。许多宗教信仰相信死后的世 界仍然存在,人的灵魂会在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继续存在。这种观念为人 们提供了一种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空间,也为生者提供了安慰和希望
而在中国文化中,死亡被视为一种转化。道家认为,人死后会回归自然之 中,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儒家认为人死后会成为后世的楷模和榜样;佛教 认为,人死后会轮回转世到另一个生命体中继续生存。虽然不同的文化流 派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认为死亡是一种转化而非彻底的消失
的低调和平静。在基督教中,葬礼也是神圣的仪式,代表着
个体生命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02
而在中国,葬礼的习俗和仪式非常复杂,且根据地区和民族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南方和北方的葬礼就有很大的差
异。中国的葬礼通常会举行一些仪式,比如守丧、烧纸钱、
立碑等,这些仪式表达的是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悼
PART 4
对待生死的方式
PART 6
总结
6 总结
中西方对死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
01
死观、态度、文化习俗以及对待生
死的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既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
02
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也反映了人们
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理解和认知
尽管存在差异,但无论是东方还是
03
西方,人们都在努力理解和接受生
死的现实,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成不变的,想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必须能够洞察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4 对待生死的方式
1 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念强调个人的自主权, 尊重个体对生死的选择。他们倡导积极面对 生死,接受和理解生命的不确定性,对生命 更加珍惜和敬畏

中西方文化差异丧葬文化PPT完整版

中西方文化差异丧葬文化PPT完整版

Western have many ethnic groups, but in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 culture, funeral customs. The same basic traditional funeral program uses the form of religion. Before the funeral, the spirit frame will be placed in the church by relatives and friends in it. In a church funeral usually including prayer, singing hymns and the pastor of speech, after people to farewell, with coffin to the cemetery to bury the dead.
•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princes of the country at the time of the war frequently, long lost burial situation did not abate.The famous Tomb is Qin shi huang's
Westerners also pay homage to the dead customs, on the ninth day of mourning for twentieth days, fortieth days and one year have held offering the ceremony. At that time, relatives and friends can go alone, a bunch of flowers, silently stand on while you can.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丧祭礼仪是不同文化中对死者的一种纪念与悼念仪式。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中丧祭礼仪的比较,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

在中国,丧祭礼仪具有悠久的传统,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而在西方,丧祭礼仪更注重对死者家庭的安慰和支持。

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丧礼仪式的形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生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对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通之处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丧祭礼仪、中西文化差异、传统、态度差异、仪式差异、社会意义、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1. 引言1.1 什么是丧祭礼仪丧祭礼仪是一种在人们面临亲人或朋友逝世时举行的仪式。

这种仪式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同时也是为了安抚生者的心灵和情感。

丧祭礼仪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传统,反映出了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通过丧祭礼仪,人们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和仪式化的行为来慢慢接受逝者离去的现实。

丧祭礼仪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死亡、亲情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丧祭礼仪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包容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解。

1.2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中西文化差异源远流长,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宗教、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

在丧祭礼仪这一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祭礼仪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仪式,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丧礼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包括各种祭奠、祭拜和悼念活动。

这些仪式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对死亡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而在西方文化中,丧祭礼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中国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人通常会选择举办葬礼或追悼会来悼念逝者,通常在逝者去世之后不久进行。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伦理、颜色、礼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究其根源,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关键词:丧葬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从它的丧葬仪式可以看到他们的宗教传统。

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

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所描绘的李瓶儿葬礼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其基本程序是儒家的,如装敛、报丧、成服、大敛、出殡等等;但其中又杂以众多佛、道习俗,如请阴阳生批书、置七星板、钉长命钉等是道教习俗;而念倒头经、做七七斋则是佛教习俗。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丧祭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虽然不同文化的丧葬仪式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向逝者表达敬意和追思。

然而,中西方文化的丧葬仪式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丧葬仪式是一种庄重而古老的仪式,有着古老的传统和仪式,讲究仪容仪表和排场。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仪式更加简单,鲜花和烛光是其最基本的元素。

传统的中式丧葬场面高低有序,排场繁复,而西式则更注重教会或者祭坛的氛围。

其次,中西方文化一般都有丧葬礼仪的主持人。

在中国,往往是一位老者或者居民监督人组织丧礼程序。

西方则通常由一位牧师或者丧葬主持人领导。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礼仪通常由基督教会领导,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不只是一种个人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反映。

在中国人眼中,家族的祭祀和陪葬仪式,是对孝道志向的诠释,和对逝去者的表达。

其次,在中国文化中,丧葬礼仪含有许多传统的仪式,如烧纸钱,祭拜祖宗等。

这些仪式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不存在。

在中国希望祖先能够在天堂安息,而在我们这里的礼仪程序当中,是要更多地表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在外国,通常只有给予敬意的标志。

最后,在中国文化中,丧葬礼仪时长通常很长,并且需要家人长时间守灵,接待来访的亲朋及敬香祭拜,而且一般都意味着需要为死者办理一些手续、买墓地等。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礼仪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没有那么多的仪式和手续。

通常岂止是为了安葬,也是为了表达家属的悲痛,然后就结束了。

综上所述,丧葬仪式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仪式。

虽然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取决于它们所采用的特定细节,但两者都遵循一个基本的目标: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追思。

两种文化的差异虽然存在,但并不影响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感激之情和表达孝道的意义。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
7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 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 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 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 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 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 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 帝面前“灵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 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 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 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 离开坟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在居丧的 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 式。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谢谢观赏
17
12
西方葬礼禁忌
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 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 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哪 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如果葬礼那天下雨, 就意味着死亡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 葬礼的人数是单数,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死去。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 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 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被 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 能出现,而且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
中国传统葬礼过程
❖ 小殓 ❖ 报丧 ❖ 奔丧 ❖ 停灵 ❖ 守灵 ❖ 大殓
❖出殡和下葬 ❖烧七 ❖守孝 ❖牌位 ❖扫墓
1
中国传统葬礼类型
❖土葬 ❖火葬 ❖水葬 ❖沙葬 ❖天葬
❖树葬 ❖花葬 ❖网葬 ❖悬棺葬 ❖冰葬
2
中国传统葬礼习俗

两种不同民俗的对比——中西丧葬制度

两种不同民俗的对比——中西丧葬制度

中西丧葬制度的差异与统一一个人的死去,一个灵魂的陨落,意味着一个人此生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一群人一时或一世的挂念。

衔接生与死的世界,兼顾现实的逝去与精神的永存,丧葬制度应运而生。

为了铭记逝者的过往之事,为了平复生者的悲痛之情,甚至为了追求死后的安宁与富贵,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历史。

由于宗教影响不尽相同,中西的丧葬制度形似而神不同,最明显的莫过于中国一般称之为丧葬;而西方则多称为葬礼。

中国丧葬制度在中国,丧葬就是红白喜事中的白事。

结婚自然是喜事,然而丧葬也同样是喜事:庄子丧妻,不哭,认为死也和生一样是一种喜事,这是通晓天命的表现。

这段话很明显的体现出中国道教对死去的看法——人死并不如灯灭,反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通晓天命的结果。

然而,结合佛教思想,则意指去往极乐世界,是一种解脱,逃离现实的苦难,抑或洗尽铅华,一场轮回。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作用下,中国丧葬制度的郑重而又繁琐的种种都有了源头,具体的仪式如下:1.守夜报丧:逝者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守夜"。

而与此同时,报丧则是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2..头‘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头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3.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

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4.吊唁摆席: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花圈等,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逝者家属则要摆席来款待前来吊唁的客人。

5.着丧服:在整个丧礼过程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在文化领域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西方文化虽然都源于人类社会的普遍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众多因素造成了很多差异。

其中,礼仪文化尤为重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本文将从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种种表现入手,从家庭、聚会、商务、宗教、婚礼、葬礼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家庭礼仪差异1. 亲吻礼仪:在西方文化中,亲吻很常见,且种类繁多,例如挨家挨户亲吻长辈、亲吻朋友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亲吻礼仪并不普遍,更多的是看到人就伸出手或拱拱手表示敬意。

2. 用餐礼仪: 中西方家庭的用餐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在西方家庭中,用餐通常不需要了解各种大小规矩,但讲究的是道德礼仪,如不能说话或接电话。

而中国家庭则注重家风和传统文化,如夫妻相对坐、年长者坐中间等等。

3. 招待方式:中西方受文化影响,喜欢展现对客人的热情好客。

在中国,主人会尽情招待客人,尤其是在餐桌上,主人还会不断放菜、劝酒。

而在西方,招待方式更加注重服务,如上菜、替客人倒酒等等。

二、聚会礼仪差异1. 问候方式:在西方,问好语通常是“你好”或“Hello”,而中国则通常是直接称呼名字。

虽然“你好”在中国也常用,但是有时也需要加上对方的名称,以显示亲切和优雅。

2. 礼物文化:在西方,送礼物不是不必要的,甚至在某些场合被视为必需品。

而中国礼物文化要对应上不同的场合,如婚礼、寿宴等,通常送些吉祥的东西,如鲜花、红包等。

3. 热情表达:在西方,人们很注意面子,并常常笑口常开。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真实性和内心感受,不会轻易笑个不停,甚至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商务礼仪差异1. 礼仪文化:在中西方商务礼仪中,代表团之间一定存在一定量级的礼仪之争。

在任何类型的商务体系内,个人礼仪至关重要。

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之处,某些文化认为礼仪的显露和直接关系是商务交流和业务成功的一项关键要素。

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

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

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摘要: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哲学流派等方面的不同,丧葬礼仪的形式以及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从不同层次上折射出中西方生死观的不同。

因为丧葬仪式是根据一个地区或是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居民的价值观、生死观举行的,所以在不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传统丧葬仪式。

葬礼是对逝者祭奠的一种形式,从中西方葬礼的主色调、丧葬用品、葬礼中的哭泣等方面进行剖析,介绍中西方葬礼的不同,比较现今中西方的葬礼存在的显著差异,探讨影响中西方葬礼习俗的根本原因。

本文以对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待丧葬的态度、处理方式、对死者缅怀形式以及丧葬仪式的不同,对中西方文化的生死观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丧葬、习俗出生和死亡是每条生命必经的道路。

死亡是必然又神秘的人生过程的终点,而葬礼便是对安葬死亡的人以及死亡本身的礼节仪式。

从医学角度,死亡是心肺功能的丧失,心脏、呼吸系统或者脑功能停止运作。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组成的连续过程,作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死亡在人类发展史上呈现着生命的二重性。

我国历来有重生悲死的传统,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远而避之,不敢谈论死亡。

为了避免死亡带来的恐惧感,表示对死亡的膜拜,“死亡”这一词汇被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代替。

现代汉语书面语用“去世”“过世”“仙世”“辞世”“安息”代替“死亡”,口语中用“去了”“走了”“不在了”“老了”代替“死亡”委婉说法。

对于“死亡”的禁忌,自古以来,人们对死亡有着畏惧甚至崇拜的心理,带有一种敬畏之情。

由于中西文化、宗教信仰和哲学流派等方面的不同,对丧葬礼仪的形式以及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从不同层次上折射出中西方对生死观的不同。

一、中西方葬礼的理念差异西方宗教是对上帝的敬畏,中国则更加注重忠孝,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们对于死亡是乐观面对的,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价值,生者只有在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生命存在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the burial service
Visitation
At the visitation, in Western custom, the body of the deceased person is placed on display in the coffin. The viewing often takes place on one or two evenings before the funeral. The viewing is either "open casket", in which the embalmed body of the deceased has been clothed and treated with cosmetics [kɑzˈm ɛtɪk] 发蜡 for display; or "closed casket", in which the coffin is closed. The coffin may be closed if the body was too badly damaged because of an accident or fire or other trauma, deformed from illness or if someone in the group is emotionally unable to cope with viewing the corpse. In cases such as these, a picture of the deceased, usually a formal photo, is placed atop the casket.


Funeral
A funeral is often officiated by clergy from the decedent's, or bereaved's, church or religion. A funeral may take place at either a funeral home or church. A funeral is held according to the family's choosing, which may be a few days after the time of death, allowing family members to attend the service. This type of memorial service is most common in Christians, and they call it a mass when the casket is closed and a priest says prayers and blessings. Most of the time family members of the dead can say something. If the funeral service takes place in the funeral home it can be directed by a clergy or hosted by a very close family member most common a parent.
Selecting a funeral song may seem like a fairly easy task, but in reality it is not. There are a number of thing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before a collection of funeral songs are selected.
If you are in charge of selecting a funeral song for one of your recently deceased relatives you are encouraged to get input from other family members before officially selecting a collection of funeral songs.
Burial Service
• In many religious traditions, pallbearers, usually males who are close, but not immediate relatives (such as cousins, nephews or grandchildren) or friends of the decedent, will carry the casket from the chapel (of a funeral home or church) to the hearse, and from the hearse to the site of the burial service. The pallbearers often sit in a special reserved section during the memorial service. According to most religions, coffins are kept closed during the burial ceremony. In Eastern Orthodox funerals, the coffins are reopened just before burial to allow loved ones to look at the deceased one last time and give their
A burial service, conducted at the side of the grave, at which the body of the decedent is buried at the conclusion.
Sometimes, the burial service will immediately follow the funeral, in which case a funeral procession travels from the site of the memorial service to the burial site. In some other cases, the burial service is the funeral, in which case the procession might travel from the cemetery office to the gravesite. Other times, the burial service takes place at a later time, when the final resting place is ready, if the death occurred in the middle of winter.

Funeral songs are songs that are played at a person's calling hours or funeral service. There are many times where a funeral home will select traditional funeral music or opt for no music at all;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the time the decision is up to the surviving family members.
The funeral of Pope John Paul II
Funeral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in most cultural groups and regions, the funeral ritua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visitation funeral
WESTERN FUNERAL
What is funeral about?
• A funeral is a ceremony for celebrating, respecting, sanctifying, or remembering the life of a person who has died. • Funerary customs comprise the complex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used by a culture to remember the dead, from interment itself, to various monuments, prayers, and rituals undertaken in their honor. • Customs vary widely between cultures, and between religious affiliations within cultures.
Visitation
The viewing typically takes place at a funeral home, which is equipped with gathering rooms where the viewing can be conducted, although the viewing may also take place at a church. The viewing may end with a prayer service; in a Roman Catholic funeral, this may include a rosary[ˈroz əri]玫瑰经. In parts of Ireland and Scotland it is traditional to display the body of the deceased in the family home. This is called a wake and usually includes food, drink and sometimes music and sing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