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新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监测医院环境的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旨在对医院内各个环境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并控制潜在的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工作流程与规范。
一、工作流程1.确定监测目标和内容:根据医院类型和规模,确定监测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一般包括监测病房、手术室、ICU、门诊等主要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及水源、空气质量等因素。
2.确定监测频率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可以是每日、每周、每月或其他适当的时间间隔。
同时确定监测的方式,可以是定点采样、定时监测或突发事件监测等。
3.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确定监测点位和具体监测项目,如空气微生物、表面菌落总数、水源菌群等。
同时制定监测样品采集、处理、送检等流程。
4.开展监测工作: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案,进行具体的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点位和项目要求,采集样品,如空气样品、表面样品、水样等。
样品采集应持续一段时间,以充分反映监测区域的真实情况。
5.样品分析和评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培养菌落计数、菌种鉴定等。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确定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和卫生问题。
6.结果汇报和控制措施: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报,向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清洁消毒、通风换气、水质处理等。
7.监测结果总结和改进:对每次监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估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监测计划和方案,完善监测工作流程和规范。
二、规范要求1.监测人员资质要求: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和环境学知识,熟悉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技能和经验。
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设备和耗材要求:使用的监测设备和耗材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监测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医院感染防控环境卫生学最新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防控环境卫生学最新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医院感染防控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隐患,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二、监测对象和内容1. 监测对象:包括医院各个科室、部门和场所,如病房、门诊、手术室、ICU、消毒供应室、食堂、卫生间等。
2.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紫外线灯管强度等。
三、监测方法和频率1. 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2. 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拭子法进行采样,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3. 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拭子法进行采样,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4. 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PH试纸进行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5. 无菌物品监测:采用灭菌剂试验纸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6.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采用紫外线强度计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结果判定和处理1. 监测结果判定: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判定。
合格的指标为:空气质量菌落总数≤500CFU/m³,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10CFU/cm²,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无菌物品合格率≥95%,紫外线灯管强度≥70μW/cm²。
2. 监测结果处理:对于不合格的监测项目,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直至合格。
同时,对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其整改。
五、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1. 监测数据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和改进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 定期将监测数据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
3. 根据监测数据,开展针对性的感染防控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1. 介绍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帮助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1.2 范围该文档适用于所有医院,包括各级医院和各个科室。
2. 感染监测内容2.1 感染病例的定义和分类2.1.1 感染病例的定义: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明确感染病例的定义,包括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等。
2.1.2 感染病例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类型等因素,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如手术部位感染、院内感染等。
2.2 感染监测指标和指标标准2.2.1 感染监测指标:常见的感染监测指标,如手术切口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等。
2.2.2 指标标准:制定感染监测指标的标准,引用相关的国际、国家或地区的标准,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3 感染监测方法和流程2.3.1 感染监测方法:介绍感染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病历审核、实验室检测等。
2.3.2 感染监测流程:制定感染监测的流程图和具体步骤,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方式。
2.4 感染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2.4.1 数据收集:明确感染监测数据的收集方式和频率,包括手动记录和电子记录等。
2.4.2 数据分析:介绍感染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如感染发生率、感染趋势等。
3. 感染标准及预防控制措施3.1 感染标准3.1.1 医院设施和环境的感染控制标准:明确医院的感染控制标准,如空气质量、水质管理等。
3.1.2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感染控制标准:介绍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等感染控制标准。
3.1.3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行为,如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具等。
3.1.4 患者感染控制标准:指导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3.2 预防控制措施3.2.1 手卫生:明确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要求和方法,包括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剂等。
3.2.2 消毒和灭菌:指导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方法和频率,确保其安全可靠。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最新版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我国卫生健康部门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最新版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已于2023年正式发布,旨在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
最新版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修订:一、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最新版的规范明确要求医院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网络,提高医院感染监测质量。
医院应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二、规范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规范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个人防护、环境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要求医院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三、强化医院感染培训和教育规范要求医院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和能力。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四、完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体系规范明确了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要求医院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体系,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科研和交流规范鼓励医院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科研工作,加强国内外医院感染防控经验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最新版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发布,对加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认真贯彻执行最新版的规范,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修订和完善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医院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动态,及时更新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总之,的发布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
医院应认真贯彻执行最新版的规范,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023院感新标准
2023院感新标准
2023年医院感染新标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1. 强化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对于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内镜室等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每周进行随机检查,每月进行重点项目抽查,并对手术室的各类手术后器械的清洗消毒进行监督监测,以降低感染风险。
2. 加强病区终末消毒管理:按照要求每月检查针对病区终末消毒不规范的现象与行为提出意见跟踪整改,确保病区的清洁卫生。
3. 强化卫生洗手和手卫生宣传:通过加强卫生洗手和手卫生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意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开展医院感染的全面监测: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和紫外线强度监测等,以监测和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5. 目标性监测的推广:从1月起在全院开展为期一年的I类切口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通过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地降低感染率。
总的来说,2023年医院感染新标准更加注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细节管理,通过加强重点科室管理、全面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等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同时,也注重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家的卫生意识和行为规范,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规范。
下面是一份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所帮助。
一、感染监测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感染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降低感染的风险和传播。
2. 原则:(1)全员参与:医院全体员工都应参与感染监测工作,增强对感染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及时准确:感染监测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及时上报感染信息,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和程度。
(3)隐私保护:在感染监测工作中,要严格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权,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二、感染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 感染监测的内容:(1)医院内各种感染的发生情况;(2)感染的相关因素,如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3)感染的趋势和变化;(4)感染的传播途径和方式;(5)感染的控制效果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等。
2. 感染监测的方法:(1)定期巡查法:医院可以定期巡查医疗设施、手术室、病房和各科室的卫生状况,包括清洁度、消毒措施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2)案例调查法:当医院发生感染事件时,应当进行详细的案例调查,了解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
(3)患者追踪法:追踪感染患者的动向和接触史,了解其感染的可能来源和传播方式,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
(4)实验室监测法:对医院内的感染病原体进行检测,分析其种类和分布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三、感染监测的管理和质量保障1.管理措施:(1)建立感染监测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职责。
(2)制定感染监测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指南,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监测和上报工作。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感染监测的水平和质量。
(4)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感染数据的实时上报和分析。
2.质量保障:(1)建立感染监测质量评估的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感染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312-2023版课件
监测质量保证
介绍如何确保监测质量, 包括监测员的培训、质控 措施等。
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
数据整理与统计
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 分类、分析等方法;
问题分析
针对监测结果,分析存在 的问题和原因;
改进措施制定
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 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制 度完善、流程优化等。
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
成果展示
介绍采取改进措施后医院感染 监测工作的实际成效;
标准解读的重点内容
强调医院感染监测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 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关键环节
更新医院感染监测 技术要求
新版标准根据最新的医院感染防 控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对监测 技术要求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完善监测内容和方 法
新版标准对监测内容和方法进行 了完善和补充。增加了对医院感 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和评估,以及 对消毒灭菌、手卫生等防控措施 的监测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312-2023版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ws312-2023版《医院感 染监测标准》,替代旧版标准,成为目前最新的医院感染监 测标准。
该标准对医院感染监测的基本原则、监测范围和内容、监测 方法和技术、监测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 规范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经验总结
分享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包括团队协作、时间管理、数据 分析等方面的经验;
展望未来
对未来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发展趋 势进行展望,提出建议和意见。
THANK YOU.
1995年
卫生部发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了医院感染监测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定期评估
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进行 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改
进。
监督与检查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 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 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结果应用
将监测结果应用于医院管理、 诊疗质量和持续改进工作中,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0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手卫生规范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可以显著降低医 院感染的风险。
监测的历史与发展
01
早期阶段
医院感染监测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当时主要是对手术部位和新生儿病
房进行监测。
02
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监测
范围逐渐扩大,方法也更加科学和规范。
03
未来展望
未来医院感染监测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监测的
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监测
目的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和预防医院感 染,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监测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及时发现和预防医院感染,降低 患者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监测发现感染发生的规律和趋 势,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
促进医院管理
监测结果可以为医院管理提供数据 支持,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改进管 理。
新技术应用与监测发展
自动化监测系统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数据分析技术 ,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生物标志物检测
利用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早期发现 感染迹象,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操作规范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操作规范一、目的和原则:1.监测感染病例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及时掌握感染病例的情况,采取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2.依法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医院的商业机密。
3.通过监测研究和处理,改进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
二、监测病例的范围和标准:1.监测感染病例的范围包括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
2.感染病例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的具体监测要求进行分类和标准化。
3.监测病例的数据应包括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细菌检测结果等。
三、监测方法和流程:1.医护人员应熟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标准和流程,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病例监测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监测的技能和意识。
3.制定感染病例监测的表格和报告模板,方便医护人员记录和上报各类感染病例。
四、感染病例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对感染病例要及早隔离、诊治,避免交叉感染。
2.根据感染病例的种类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3.对于聚集性感染病例,要及时报告给卫生部门,并配合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4.加强感染病例的后续管理,及时评估疗效和预防复发。
五、感染病例数据的管理和保密:1.感染病例的数据要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密,严禁泄露个人隐私。
2.感染病例的数据应及时归档和备份,以备需要时进行查询和使用。
3.感染病例数据的统计分析要以匿名方式进行,确保个人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六、感染病例监测的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1.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按照计划进行改进。
七、感染病例处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1.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统筹和指导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处理工作。
2.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总结: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处理操作规范,对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明确监测的范围和标准,规定监测方法和流程,加强病例的处理和管理,保护患者隐私和医院的商业机密,定期评估和改进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23
•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病原体监测
•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病原体监测
•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
•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
• 医院感染现患病率调查
• 医院感染现患病率调查
• 全院综合性监测
• 全院综合性监测
• 全院综合性监测
•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细菌耐药性监测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 细菌耐药性监测
•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
• 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
•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病原体监测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2023版解读
• 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主要修改内容
• 主要修改内容
• 术语与定义
• 术语与定义
• 术语与定义
•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 监测管理与要求
• 监测管理与要求
• 监测管理与要求
•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 监测信息的收集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类病房、门诊、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所有医疗环境和相关部门。
三、监测内容1.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病房、手术室、ICU等高风险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以及医院整体空气质量的监测。
2.物体表面监测:对医疗设备、器械、床栏、门把手、开关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3.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对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检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试管等工具,对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3.手卫生监测:采用棉签、试管等工具,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手进行涂抹采样,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用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等方法,对消毒灭菌物品、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次1.空气质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2.物体表面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3.手卫生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六、结果处理1.对于监测不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如加强消毒、增加监测频次等。
2.对于连续多次监测不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3.对于监测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继续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七、人员培训1.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工勤人员进行感染环境监测知识的培训。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汇报,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特殊感染或暴发医院感染流行时,及时调查研究,采取措施,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卫生防疫部门。
三、各科室使用中消毒液有效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每日1次,有记录。
2%戊二醛每周监测一次,细菌污染情况每月监测1次。
四、各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按按照山东省卫生厅鲁卫医发(2007)7号文《山东省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要求执行。
五、各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新灯管使用前照辐射强度不低于90uw/cm2,做好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登记,使用过程中每3个月辐射强度监测1次,不低于70uw/cm2。
六、各科室细菌监测采样时间:每月的前两周周一监测,第三周周一复测。
各科室的监测采样下半月进行。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范围和目的1.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感染、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1.2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确保医院感染监测活动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规范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2.术语和定义2.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内由照护或治疗过程引起或与照护或治疗过程有关的感染。
2.2 医院感染率指医院内按照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感染的发生率来衡量的统计指标。
2.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指可能增加患者感染风险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导尿、拔牙等操作。
2.4 医院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定期对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的调查和数据统计。
2.5 感染控制委员会医疗机构内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策略的委员会。
3.医院感染监测的原则3.1 稳定性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连续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3.2 基于风险的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基于感染的风险水平,重点监测高风险部门和高风险操作。
3.3 数据质量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3.4 及时报告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及时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4.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流程4.1 选择监测指标根据感染危险因素和监测目的,确定需要监测的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导尿感染率等。
4.2 收集数据设立统一的数据收集表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收集医院感染相关数据。
4.3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感染率、趋势和变化等相关结果。
4.4 报告和反馈将统计和分析结果进行报告,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4.5 监测结果评估对感染监测结果进行定期评估,调整监测方法和策略,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果。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感染控制法律法律名词:《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和预防法》注释:该法律是我国针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法律依据,规定了医疗机构对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责任和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新完整版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 2006年3 术语和定义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1.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当纳入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二、监测目的2.1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2.2 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环境中的污染源,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2.3 评估消毒灭菌效果,指导临床科室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三、监测范围3.1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灭菌内镜、消毒内镜、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等的监测。
3.2 重点部门包括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
四、监测要求4.1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
4.2 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3 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4.4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4.5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五、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5.1 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5.2 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5.3 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
六、监测方法6.1 采样方法应按照《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6.2 检验方法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
2023最新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的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如妇幼保健院、血液净化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急救中心、护理院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524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670医疗机构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医院感染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2医院感染监测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3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风险因素的监测。
3.4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风险人群、高发感染部位、高感染风险部门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风险因素的监测。
示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监测。
3.5医院感染日发病率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cidence density rate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2024)
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生的新发感染。
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在各国医疗机构中建立了相关的感染监测系统和标准。
一、感染监测的目的和意义1.提高医疗安全性2.了解感染发生与传播情况3.指导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4.评估感染控制效果二、感染监测的内容1.感染率的监测a.感染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感染率的分类和比较2.感染部位的监测a.呼吸道感染b.尿路感染c.血液感染d.伤口感染3.病原微生物的监测a.常见的病原微生物b.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4.感染相关因素的监测a.医院环境因素b.医务人员因素c.患者因素5.抗生素使用的监测a.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原则b.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三、感染监测的标准1.结构标准a.医院感染监测团队的组建b.感染监测设备和工具的准备2.过程标准a.数据收集和统计的标准操作规范b.数据分析和报告的标准操作规范3.结果标准a.感染率的评价标准b.相关因素的评价标准四、感染监测的方法和工具1.定点监测a.逐点监测b.多点监测2.流行病学调查a.交叉感染调查b.疫情调查五、感染监测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1.数据收集和统计的困难2.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3.多中心数据共享和联合监测4.新技术在感染监测中的应用总结医院感染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阐述感染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监测内容及标准、方法和工具、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相关知识。
通过不断加强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措施,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 2006年3 术语和定义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
报告表见附录A。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
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
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人员与设施人员要求医院应按每200张~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应接受监测与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设施要求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医院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常。
5 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全院综合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B进行。
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C进行。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D进行。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E进行。
细菌耐药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F进行。
医院感染调查方法患病率调查,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率。
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录G进行。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帮助了解患者抗菌药病毒学、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收集和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医院感染信息、相关危险因素、病原体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规范性附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初次□订正开始时间:年月日 *至年月日发生地点:医院(妇幼保健院)病房(病区)感染初步诊断:;*医院感染诊断:可能病原体:;*医院感染病原体:累计患者数:例, *感染患者数:例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痊愈例,正在治疗例,病危例,死亡例可能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不明();*传播途径:可能感染源: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
*感染源:感染患者主要相同临床症状:医院环境卫生学主要监测结果:感染患者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CT、MRI、B超):感染患者主要病原学检查结果(涂片革兰染色、培养、病毒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查结果、同源性检查结果等):暴发的详细描述(主要包括暴发开始时间、地点、罹患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处置经过与效果、暴发原因初步分析、*需要总结的经验等):报告单位:填表人:报告日期:联系人电话(手机):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填表注意事项:分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请标明并逐项填写,带*号的内容供订正报告时填写。
暴发事件的详细描述本表不够时可另附纸填写。
(规范性附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对象 住院患者(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时可包括出院后一定时期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监测内容(最小数据量要求)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疾病分类记录出院人数,按高危疾病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切口类型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监测方法 宜采用主动监测,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
各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各医院应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付诸实施。
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医院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资料的来源,包括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
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例次)数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100%……(式) 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发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内医院感染新×1000‰……(式) 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附录C(规范性附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监测对象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监测内容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手术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见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监测方法宜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也可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宜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者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 ×100%……(式)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者的手术数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100%……(式)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手术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部位感染病例数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100%……(式)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级患者手术例数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例数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100%……(式) 平均危险指数平均危险指数=手术例数总和手术例数危险指数等级)(⨯∑……(式)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的感染专率……(式)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附录D(规范性附录)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ICU感染指患者在ICU发生的感染,即患者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它病房后,•48h内发生的感染仍属ICU感染。
监测对象 ICU患者。
监测内容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