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 颗粒级配
粗集料颗粒级配作业指导书操作细则

1.目的及适用范围1.1 测定粗集料( 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1.2 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楼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2.执行标准2.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仪器设备3.1 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3.2 摇筛机。
3.3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 0.1%。
3.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4.1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
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
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表1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5.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5.1取试样一份置 105 ℃±5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 (m0),准确至,准确至 0.1%。
5.2 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
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 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 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
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应确认1min 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 0.1%为止。
注:由于 0.075mm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 0.075mm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 mm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mm为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 0.075mm的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0.075mm为通过率假设为 0 。
(完整版)颗粒级配

(完整版)颗粒级配
粒径级配累积曲线的应用
土的粒径级配累积曲线是土工上最常用的曲线,从这曲线上可以直接了解土的粗细,粒径分布的均匀程度,和级配的优劣.土的粗细常用平均粒径d50表示,它是指土中大于此粒径和小于此粒径的土的含量均占50%。
d10:小于此种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10%,也称有效粒径。
d30:小于此种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30%。
d60:小于此种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60%.也称控制粒径。
定义土的不均匀系数Cu为:
C u=d60/d10
C u愈大,表示土愈不均匀,即粗颗粒与细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
如果颗粒级配曲线是连续的,C u愈大,则曲线愈平缓,表示土中含有许多粗细不同的颗粒,也即颗粒的变化范围宽.C u>5的土称为不均匀土,反之称为均匀土。
不均匀土经压实后,细颗粒充填于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容易得出较高的密度和较好的力学特性。
土的颗粒级配累积曲线的斜率是否连续可用曲率系数Cc表示,其定义为:
C c=d²30/(d60*d10)
当级配连续时,C c的范围约为1—3.因此,当C c<1或Cc>3时,均表示级配曲线不连续。
从工程观点看,土的级配不均匀(C u>=5),且级配曲线连续(C c=1—3)的土,称为级配良好的土,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的土,称为级配不良的土。
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颗粒级配名词解释颗粒级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一批颗粒物料按照一定的粒径范围进行分类分级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对颗粒物料的粒径、比表面积等进行分析和控制。
颗粒级配是颗粒物料工程中常用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颗粒级配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控制颗粒物料的品质和性能。
通过控制颗粒级配,可以使颗粒物料具备更加理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这对于各类颗粒物料的生产过程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颗粒级配的分类主要依据颗粒物料的尺寸大小。
一般将颗粒物料分为粗颗粒、中颗粒和细颗粒三个级别。
其中,粗颗粒指的是较大的颗粒,尺寸通常大于5mm;中颗粒指的是中等大小的颗粒,尺寸通常在5mm到0.5mm之间;细颗粒指的是较小的颗粒,尺寸通常小于0.5mm。
颗粒级配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筛分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
筛分法是将颗粒物料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根据能够通过筛网的尺寸将颗粒物料分为不同的级别。
激光粒度分析法则是利用激光散射原理,通过测量颗粒物料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情况。
颗粒级配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颗粒级配可以对颗粒物料的品质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颗粒物料符合要求的技术指标。
其次,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的混合、输送、储存、加工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再次,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在不同的工程应用中提供合适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特定工程要求。
最后,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总的来说,颗粒级配是对颗粒物料进行分类分级的技术手段,它主要用于评估和控制颗粒物料的品质和性能。
颗粒级配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为颗粒物料的应用提供合适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学习目标 :
1、理解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2、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学习重点 :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砂的粗细程度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砂的颗粒级配图并判断颗粒级配
学习难点 :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1、学科组长汇报Βιβλιοθήκη 组课前预习成果。 2、学科组长公布预习答案并分析讲解。
3、学科组长提出预习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 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注意事项。
4、随机抽取一位同学重复上面第3步。
每组组长上讲台随机领取一份砂筛分实验 所得的筛余量数据,注意筛余量数据是打 乱的,需要自己重新排序。然后填入表格 分计筛余量一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数和 累计筛余百分数,最后在表格下面计算细 度模数并判断砂的粗细程度。
4 ------------什么还没有读懂
5
-----体会感触
记分员宣布:
优胜小组: 优秀个人:
小组讨论下图(材料书P48图5-3)的 含义及特征,然后根据上题计算所得 的累计筛余百分数绘制砂的筛分曲线,
并判断该砂的颗粒级配。
自主完成训练案第1题,组 内讨论完成后2题。结合书 布置工本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
作任务
1 ----------学习内容
工作任务
2 --------------学习方法 3 -----------注意事项
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名词解释

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是用来描述颗粒物料或颗粒体系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的术语。
1. 颗粒级配(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指在一个给定的颗粒体系中,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分布情况。
它描述了颗粒的大小范围和数量分布的关系。
颗粒级配可以通过粒度分析实验或其他相关方法得到,通常以粒径为横坐标,颗粒百分比或体积百分比为纵坐标进行表示。
2. 粗细程度(Coarseness/Fineness):用于描述颗粒物料或颗粒体系中颗粒的粗细程度。
粗细程度与颗粒的平均粒径相关,通常用来表达颗粒的整体大小或粒度分布的均匀性。
粗细程度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估,如比表面积、平均粒径、粒度分布的宽度等。
这些术语常用于材料科学、土木工程、粉体工程等领域,用于描述颗粒物料的特性和性质。
了解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对于研究和应用颗粒体系的行为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砼粗骨料的级配与粒径控制措施

砼粗骨料的级配与粒径控制措施粗骨料级配骨料的级配是指各级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常用筛分曲线来表示。
颗粒级配是骨料的重要性能指标,良好级配的骨料具有各个粒级含量合理,既不过不多也不过少,具有较低的空隙率,在混凝土工作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
对于级配良好的骨料应具有以下特征:1.较低的空隙在混凝土体系中,粗骨料的空隙需要砂浆来填充,粗骨料的空隙率越小,需要填充粗骨料间空隙的砂浆也相对较少,起润滑作用的砂浆体积也越多,混凝土流动性(或坍落度)也相对较大。
当混凝土工作性相同时,具有良好级配的骨料往往具有较低的空隙率,可以降低浆体用量,使用较低胶凝材料,成本较低。
2.骨料具有适当小的比表面积混凝土拌合物中,浆体除了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外,尚需将骨料包裹起来。
在骨料达到最大密实度的条件下,要力求减小其比表面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
骨料比表面积越小,同样的浆体包裹在其表面厚度越大,摩擦力越小,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也越好。
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时,应尽可能地采用最较大粒径的骨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级配曲线的区间,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又可以降低小颗粒骨料的含量,降低比表面积。
3.有适当的细颗粒含量连续级配优良的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细颗粒含量,实践中采石场生产的骨料经过装料、运输和卸料,再加上生产混凝土时上料,会使骨料大小颗粒分离重新分布失去良好的级配。
由于骨料生产者的不重视,一些号称连续级配的骨料,实际上小于10mm 的颗粒极少,几乎没有。
针对此种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首先应对已有的骨料级配进行复配优化,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骨料按不同比例、对不同粒径进行混合,分别测定其容重,选用空隙率最低容重最重时的比例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4.ACI302.1R对骨料的筛余建议ACI302.1R对混凝土各级骨料的筛余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最大孔径的筛子上的筛余和0.15mm筛子上筛余的推荐范围分别为0%~4%和1.5%~5%;0.6mm和0.3mm筛子上的建议筛余为8%~15%;对于最大粒径大于25mm的骨料,余下各级筛子的筛余量应在的8%~18%范围内,对于最大粒不大于25mm的骨料,如25mm或20mm,余下各级筛子的筛余量应控制在的8%~22%范围内。
粗集料颗粒级配-纵表

说明:本表干筛法和水洗法共 用 如果是干筛法,只填写干燥 试样 重作为筛前总重即可。
JTG E42-2005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2015-QY-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集料种类及规格
温度: ℃;相对湿度: % 试验方法
试验日期 □干筛法 □水洗法
第1组 干燥试样总重(g) 水洗后筛上质量(g) 0.075mm 筛下质量(g) 0.075mm 通过率(%) 筛孔 尺 筛上重 分计筛 累计筛 寸 (mm) (g) 余(%) 余(%)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筛底
试验方法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试验日期
2014-QY-
□干筛法 □水洗法
第1组 干燥试样总重(g) 水洗后筛上质量(g) 0.075mm 筛下质量(g) 0.075mm 通过率(%) 筛孔 尺 寸 (mm)
第2组 干燥试样总重(g) 水洗后筛上质量(g) 0.075mm 筛下质量(g) 0.075mm 通过率(%)
试验方法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试验日期
2014-QY-
□干筛法 □水洗法
第1组
干燥试样总重(g)
水洗后筛上质量(g)
0.075mm 筛下质量(g)
0.075mm 通过率(%)
筛孔 尺 筛上重 分计筛 寸 (mm) (g) 余(%)
31.5
累计筛 余(%)
19
9.5
第2组
干燥试样总重(g)
第2组
干燥试样总重(g)
水洗后筛上质量(g)
0.075mm 筛下质量(g)
0.075mm 通过率(%)
通过百分 筛上重 分计筛 累计筛
11 粗集料颗粒级配

试验技能答辩综合考核打分表(粗集料颗粒级配)序号考核内容考核情况优秀满意合格较差1 目的测定粗集料的颗粒组成(水泥混凝土用碎石可采用干筛法,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碎石必须采用水洗法),判定颗粒组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0 9-7 6-4 3-02 原理采用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寸规格要求的样品筛,按照一定规律筛取筛余量。
20 19-15 14-10 9-03 主要设备1、烘箱,能控制温度(105℃±5℃),向学…员提问烘箱的控温温度;2、摇筛机;3方孔筛;4、电子台称(10kg,感量1g;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公路))。
10 9-7 6-4 3-04 环境条件试验室温度20±5℃。
10 9-7 6-4 3-05 取样制样料堆:上中下不同部位取样大致等量(15份GB,公路若干份能具有代表性)轮船、汽车: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取样大致等量(16份,公路若干份能具有代表性)皮带:出料处等皮带宽取样大致等量(8份,公路间隔3次以上能具有代表性)四分法缩分至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常用:GB:9.5m 1.9kg;16m 3.2kg;19m 3.8kg;26.5m 5kg;31.5m 6.3kg;37.5m 7.5kg;公路:9.5m 1kg;16m 1kg;19m 2kg;26.5m 2.5kg;31.5m 4kg;37.5m 5kg;),根据最大粒径确定称取试样的质量。
)15 14-11 10-6 5-06 试验步骤称取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至1g,准备组合套筛。
机筛10min,再逐个手筛至达到要求为止。
逐个称取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值精确到1g。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计算精确至0.1%。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精确到1%。
所有筛余和筛底筛余量之和与原试样质量差1%时,须重新试验。
(JTJ:1min通过筛的质量应小于筛上质量的0.1%,GB:通过筛的质量应小于式样总量的0.1%)20 19-15 14-10 9-07 记录、报告及结论公路标准:损耗率超过0.3%重新试验,两次P0.075相差超过1%重新试验,累计0.1%15 14-11 10-6 5-0国标:所有筛余和筛底筛余量之和与原试样质量差1%时,须重新试验。
粗骨料检测规程

粗骨料检测规程㈠、颗粒级配试验1、石子试验用筛方孔径筛:90mm、75mm、63mm、53mm、37.5mm、31.5mm、26.5mm、19mm、16mm、9.5mm、4.75mm、2.36mm、底盘和盖各一个。
2、试验步骤①按不同的石子规格,用四分法称取代表试样。
②将代表试样倒入套筛里面进行筛分。
③将套筛放入摇筛机上,10min后取下套筛,再用手筛,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全部筛完为止。
④称取各个筛中的筛余量。
3、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⑴试验结果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中的筛余量/试样总质量。
累计筛余%=各筛中的分计筛余之和4、试验结果评定①总筛余量不能超过原试样质量之差的1%,否则应重做试验。
②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量%,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㈡、表观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蓝法)1、试验步骤⑴、根据石子规格,用四分法称取代表试样。
泡24小时(达到饱和状态)。
⑵、将静水天平放在架上、调平。
将吊篮挂于天平的吊钩上,放入装好水的筒中。
记录吊篮在水中的质量G2。
⑶、把浸泡好的试样,放入吊篮中,排出气泡,静止1分钟后,记录水中试样与吊篮的质量G1。
⑷、逐颗取出水中试样,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试样表面的水分(即为饱和面干状态),放入浅盘中,称试样质量G3。
⑸、把试样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待冷却后称烘干试样质量G0。
2、注意事项⑴、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
⑵、取出放入浅盘的试样,必须要湿毛巾盖住。
防止水分蒸发,从而达不到饱和面干状态。
⑶、对较粗的集料可用过 4.75mm的筛;对2.36mm-4.75mm的集料,则过2.36mm的筛。
3、计算公式。
⑴、表观密度=【G0/(G0+G2-G1)-At】×1000①G0为烘干后试样质量。
②G1为吊篮和试样在水中的质量。
③G2为吊篮在水中的质量。
④水的密度为1000Kg。
⑤At为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⑵、吸水率=【(G3-G0)/G0】×100①G3为烘干前试样质量。
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实验目的

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实验目的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实验目的一、前言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是土壤力学和岩土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
颗粒级配实验旨在确定土壤或岩石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比例,以便评估其工程性质和行为。
在设计土木工程和地质勘探中,了解土壤或岩石的颗粒级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渗透性和排水能力等关键参数。
二、实验目的1. 确定颗粒大小分布颗粒级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比例来确定颗粒大小分布。
这对于土壤或岩石的工程性质评估非常重要。
颗粒级配曲线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了解材料中各个粒径范围内颗粒的分布情况,从而对其力学性能和工程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
2. 评估材料性质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实验还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性质。
通过分析颗粒级配曲线和颗粒大小分布,可以推断材料的结构特征、孔隙度、孔隙水压力和渗透能力等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设计和施工土木工程以及岩土工程项目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材料的可靠性。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样品采集和制备需要从现场或实验室中采集土壤或岩石样品。
采集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多样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集好的样品需要进行制备,通常是通过干燥和筛分等步骤来处理样品,以确保其中只包含需要分析的颗粒。
2. 粗细程度分析下一步是进行粗细程度分析。
这通常使用不同筛孔大小的筛网进行。
样品放入筛网上方的漏斗中,并通过机械振动或手动摇动筛网来分离其中的颗粒。
分离后,将收集到的颗粒按照筛孔大小进行分类,并计算各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百分比。
3. 颗粒级配测试完成粗细程度分析之后,接下来是进行颗粒级配测试。
这通常是通过进行颗粒级配试验来完成的。
颗粒级配试验的主要步骤是将分离得到的颗粒进行精细筛分,并分别计量各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
通过将颗粒含量百分比绘制成颗粒级配曲线来分析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完成后,我们可以得到颗粒级配曲线和各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百分比数据。
三、粗骨料、细骨料: 粗骨料检验项目: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

三、粗骨料、细骨料:
粗骨料检验项目: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坚固性、岩石抗压强度(高强混凝土用)。
细骨料检验项目: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石粉含量和压碎值指标(人工砂)。
取样方法及数量:
砂: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不少于50kg。
石: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组成一组样品,不少于100kg。
集料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一)

集料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一)集料的颗粒级配1. 集料(Aggregates)集料是指用于混凝土、沥青路面和其他建筑材料中的颗粒状材料。
2. 颗粒级配(Particle Gradation)颗粒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3. 粗集料(Coarse Aggregates)粗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在5mm以上的集料,常用的粗集料有碎石、砾石、山石等。
示例解释:如果一种粗集料的颗粒级配为30% 5-10mm、40% 10-20mm、30% 20-40mm,意味着其中5-10mm颗粒所占比例为30%,10-20mm颗粒所占比例为40%,20-40mm颗粒所占比例为30%。
4. 细集料(Fine Aggregates)细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在5mm以下的集料,常见的细集料有砂子、黏土等。
示例解释:一种细集料的颗粒级配为20% 、40% 、40% ,表示其中颗粒所占比例为20%,颗粒所占比例为40%,颗粒所占比例为40%。
5. 中间集料(Intermediate Aggregates)中间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在5mm到10mm之间的集料。
示例解释:一种中间集料的颗粒级配为50% 5-10mm、20% 10-20mm、30% 20-40mm,表示其中5-10mm颗粒所占比例为50%,10-20mm 颗粒所占比例为20%,20-40mm颗粒所占比例为30%。
6. 分级曲线(Grading Curve)分级曲线是通过绘制颗粒级配实验结果得到的曲线图,用于表示集料中各个粒径颗粒的占比关系。
7. Chan-Wu分级系数(Chan-Wu Coefficient)Chan-Wu分级系数是一种用来衡量颗粒级配均匀性的参数,通过计算最大颗粒尺寸与占比60%的颗粒尺寸之比得到。
8. 有效粒径(Effective Diameter)有效粒径是指颗粒级配曲线下方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所对应的等效直径。
9. 最大粒径(Maximum Particle Size)最大粒径是指集料中的最大颗粒直径。
粗骨料粒径及级配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粗骨料粒径及级配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摘要: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模型强,并且耐火性较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约占60%~70%,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
原材料影响混凝土综合性能特别是强度和耐久性的因素很多,作用机理也很复杂,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仅从对混凝土作用较为显著的粗骨料粒径及级配方面予以介绍论述。
关键词:混凝土粗骨料粒径级配综合性能1. 粗骨料粒径对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粗骨料是指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或集料,其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铁路混凝土用粗骨料性能要求应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固、线胀系数小的碎石(无抗拉和疲劳要求的C40以下混凝土也可采用卵石),但由于碎石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力强,所以碎石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卵石混凝土的强度。
对于混凝土粗骨料最大颗粒粒径的控制,现行相关规范更多的是从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最小尺寸或最小保护层厚度、钢筋最小间距去限制,只有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在达到一定强度等级如C50及以上时,才予以硬性要求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
混凝土配合比无论设计或施工阶段,都需要结果其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工作性能等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且经济合理。
混凝土必须采取低水胶比、低胶凝材料、低用水量是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理论上讲,粗骨料颗粒粒径越大,其比表面积相对越小,因此需要的单方用水量和水泥胶浆相对较少,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大颗粒粗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经济性更容易实现。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过多,会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强度降低,故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但粗骨料粒径越大,其缺陷和内部裂纹将逐渐增多,在传统生产工艺下,针、片状颗粒含量相应较大。
相关文献显示,颗粒粒径为10mm-16mm时为消除粗骨料颗粒内部缺陷的最佳粒径,同时,由于颗粒粒径的减小,有利于颗粒粒形趋于良好,在相同条件下,因流化作用的提高而减少了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了粗骨料和水泥胶浆的粘结面积,改善了粘结界面,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经济性。
粗骨料的级配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1. 仪器设备(1)试验筛——孔径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0 和2.50mm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子各一只,其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GB6003——85《试验筛》的规定(筛框内径均为300mm);(2)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0.1%左右;(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4)浅盘、毛刷。
2. 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试验前,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略重于表6.1.3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注:公称粒径的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四分法:土壤采样时,一般每个混合样品约需一公斤左右,如果样品取得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四分法的做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膜上弄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保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对角的两份达到所需数量为止。
3.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按表6.1.3的规定称取试样;(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
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 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1)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2)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粗、细集料、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批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细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批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级配碎石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批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目录1技术指标及要求 (1)1.1混凝土用粗集料 (1)1.2路面基层用集料(水泥稳定粒料) (3)1.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 (4)2主要参数试验细则 (7)2.1粗集料筛分试验 (7)2.2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10)2.3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12)2.4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 (15)2.5针片状颗粒含量(规准仪法) (19)2.6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 (20)2.7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21)2.8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矶法) (22)2.9粗集料对沥青粘附性试验 (24)2.10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25)2.11粗集料有机物含量 (26)2.12粗集料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27)2.13粗集料坚固性 (29)2.14粗集料岩石抗压强度 (31)2.15碱集料反应 (32)2.16粗集料冲击值试验 (33)2.17粗集料磨光值试验 (35)2.18粗集料超逊径颗粒含量试验 (38)2.19粗集料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试验 (39)公路工程用粗集料试验1技术指标及要求1.1混凝土用粗集料1.颗粒级配粗集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表4-1的要求。
粗集料颗粒级配范围表1-12.主要技术指标(1)桥涵隧道结构混凝土用粗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2规定。
碎石或卵石主要技术要求(JTG/T F050—2011)表1-2粗集料主要技术指标(JTG F30—2003)表1-31.2路面基层用集料(水泥稳定粒料)1.颗粒级配用于底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为37.5mm,用于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碎石颗粒应接近立方体;细集料质地应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其合成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参见表1-4的要求。
粗细集料的的颗粒级配规格

0
30~60 0~10 0
40~70
0~10 0
30~70
0~5 0
70~90
15~45
0~5 0
75~90
30~60
0~5 0
85~100
0~15 0
85~100
0~10 0
95~100
80~100
0~10 0
95~100
75~100 45~75
95~100
70~100
63 80 100 63 75 90
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规格
(JTJ041-2000)
级 配 公称粒级 情 (mm) 况
2.5 2.36
5~10 95~100
连 5~16
续 5~20 级 5~25 配 5~31.5
95~100 95~100 95~100 95~100
5~40
10~20
单 16~31.5 粒 20~40 级 31.5~63
注:①表中除 5mm、0.63mm、0.16mm 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 界线,但其总量不得大于 5%。
②I 区砂宜提高砂率以配低流动性混凝土;Ⅱ区砂宜优先选用以配不同等级的 混凝土;Ⅲ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③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 2.9~2.6。2.5mm 筛孔的 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 15%,0.31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 85%~92%范围内。
40~80
5 4.75 80~100 90~100 90~100 90~100 90~100 95~100 95~100 95~100
累计筛余 (按质 量百 分率计 )
圆孔筛( 方孔筛 )筛孔 尽寸 ( mm)
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一、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1)9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后平均粒径大小。
通常用细度模数(Mx)表示,其值并不等于平均粒径,但能较准确反映砂的粗细程度。
细度模数Mx越大,表示砂越粗,单位重量总表面积(或比表面积)越小;M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
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如图4-1所示)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
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
因此,砂颗粒级配反映空隙率大小。
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用筛分析方法测定,用细度模数表示粗细程度,用级配区表示砂的级配。
根据《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筛分析是用一套孔径为5.00,2.5,1.25,0.63,0.315,0.160mm的标准筛,将500克干砂由粗到细依次过筛(详见试验),称量各筛上的筛余量mi(g),计算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率ai(%)(各筛上的筛余量占砂样总重量的百分率),再计算累计筛余率A i (%)(各筛与比该筛粗的所有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ai和Ai的计算关系见表4-3。
细度模数根据下式计算(精确至0.01):根据细度模数Mx大小将砂按下列分类:M x >3.7 特粗砂;Mx=3.1~3.7粗砂;Mx=3.0~2.3中砂;Mx=2.2~1.6细砂;Mx=1.5~0.7特细砂。
砂的颗粒级配根据0.630mm筛孔对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4,分成Ⅰ区、Ⅱ区和Ⅲ区三个级配区,见表4-4。
级配良好的粗砂应落在Ⅰ区;级配良好的中砂应落在Ⅱ区;细砂则在Ⅲ区。
实际使用的砂颗粒级配可能不完全符合要求,除了5.00mm和0.630mm对应的累计筛余率外,其余各档允许有5%的超界,当某一筛档累计筛余率超界5%以上时,说明砂级配很差,视作不合格。
以累计筛余百分率为纵坐标,筛孔尺寸为横坐标,根据表4-4的级区可绘制Ⅰ、Ⅱ、Ⅲ级配区的筛分曲线,如图4-2所示。
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5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10
三、试验报告
20
1
分级筛余百分率计算:精确至0.1%
4
2
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精确至1%(累计筛余取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
4
3
计算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4
4
绘制级配曲线
4
5
判定砂为何种砂
3
6
试验结论及允许误差的判别: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不大于0.2
3
注:
试验目的: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分值
得分
小计
一、仪器准备
5
1
标准筛一套;
2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毛刷、托盘(大小各一)
2
3
摇筛机。
1
二、试样准备
15
1
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105±5)℃下烘干至恒重;
5
2
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计算出其筛余百分率);
5
3
将试样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5
二、试验操作
60
1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10
2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
10
3
将套筛置与摇筛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质量0.1%为止,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入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1、每次实验完毕后,请打扫卫生,并及时登记实验室对外开放台帐和仪器设备使用台帐;
2、给定时间不包括试验准备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作业指导书集料
一、粗集料筛分试验
1、参数定义
粗集料筛分:是测定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2、试验方案
3、细集料筛分试验流程
4、数据整理及计算
4.1各筛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筛余质量÷总质量)×100
4.2各筛累计筛余百分率(%)=本筛分计筛余百分率+大于本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4.3各筛质量通过百分率(%)=100—各筛累计筛余百分率
4.4均准确至0.1%
试样总质量—(各筛筛余量之和+底盘质量)
4.5损耗率(%)= ×100
试样总质量
4.6备注:要求进行两次平行试验。
第页,共页
JJ0201a
粗集料筛分(干筛法) 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复核:日期:年月日
第 3 页,共 3页
JB010201
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审核:批准:日期:年月日(专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