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活动的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活动课程的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吕叔湘中学朱志明

第一部分问题提出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我国目前在积极进行着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正逐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发现,学科课程已满足不了全面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更新课程结构,确立活动

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许多学校为此积极地进行着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1992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以及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都明确地将中小学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举措,意义深远.怎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有效地实施活动课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丹阳市教研室和丹阳市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尝试对这方面进行探索,初步确定中学化学活动课程方面的研究探索作为课题研究方向,并得到了镇江市教委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被批准为镇江市第三期重点教研课题.同时我们的课题也得到了南师大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关心与帮助.第一阶段,我们借助南师大图书馆的资料,查阅、搜集、整理、研究了92年以来的许多杂志和书籍上有关活动课程研究的文章和专著及其他教学论、课程论专著等有70篇(本)左右.(见附录二)

通过一个阶段学习、研讨,我们确立了活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下:

第二部分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理论.

(二) 课程论依据.

(三) 学习心理学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实践依据

(一) 外国课程改革和设置的实践.

(二) 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

我国的活动课程起源于对“课外活动”的长期研究,八十年代对基础教育的反思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受杜威的“活动课程”合理内核的一些影响,经过了“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活动课”——“活动类课程”这样一条实践探索,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产物.

根据理论学习和研究,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意义,确定了研究的方法.

第三部分研究意义和方法论

一、研究意义

通过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研究,促进中学化学活动课程较系统深入开展,促使学生通过活动课程实践,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逐步形成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其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以及关心社会和合作意识,同时促进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完成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目标,为此进行探索.

二、研究的方法论.

1、文献、资料分析法.

应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来研究国内外活动课程的起源与发展,活动课程的研究意义,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比较法

应用比较法来研究我国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结构和功能,中学化学活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3、调查法

应用调查法来研究中学化学活动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优良态度品质的形成及效果.

4、实验法

应用实验法来研究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的影响,通过综合、实验能力题测试来反映.

5、个案分析法

应用个案分析法来追踪分析研究学习基础较好、中等或较差的三类学生在中学化学活动课程实施前后的情感、技能、认知方面的变化情况.

第四部分理论研究

第一阶段,我们着重进行了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包括:

一、活动课程的本质

二、活动课程的特征

1、活动性(又称实践性)

2、主体性

3、综合性

4、开放性

三、活动课程的结构

1、外部结构

2、内部结构

四、活动课程的功能

1、外部功能

2、活动课程的内部功能

第五部分实证性研究

一、高中化学活动课程设计研究

根据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体会,对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设计初步研究提出如下看法:

(一)指导思想

1、探索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通过目标设计,体现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观.

2、探索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模式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使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力求有所拓展和发展.

3、探索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4、整体设计体现活动课程的本质和特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进行探索.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中学化学活动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丰富开放的化学活动课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拓展化学知识视野,使他们逐步形成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合作意识.

2、中学化学活动课程具体目标构成

(1)知识

(2)能力

(a)观察能力

(b) 思维能力

(c) 实验能力

(d) 自学能力

(e) 创造能力

(f) 社交能力

(3)兴趣和态度

(4)情感和意志

(三) 教学内容设计

1、化学“小论文”类

2、实验类

(1)趣味化学实验

(2)探索性化学实验

(3)生活化学实验

(4)微型化学实验

(5)实验改进、制作类化学实验

(6)专题系列化实验

如(A)化学电池的活动课系列实验

(B)环境保护系列测定实验

3、化学讲座类

4、墙报类

5、参观调查类

6、化学竞赛类

(四)教学模式设计

1、综合主题活动课程模式

综合主题活动模式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多阶段、多部分的活动,运用多种知识、能力,使教学过程时空交错,充满主体感,发挥整体效应,由相互联系的子目标到达一个总的目标的活动.

中学化学主题活动课程模式可采用主题深化式和主题立体式模式.

(1)主题深化式

主题深化式是将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纵行的若干阶段,使主题逐步推进、深化,达到一个总目标的活动模式.模式如图4.1

子主题1 子主题2 子主题3

阶段A————阶段B————阶段C————……

图4.1

例如,卤素的性质实验的主题活动课程模式

趣味性实验(阶段A)——综合性化学实验(阶段B)——微型化学实验(阶段C)——探索性化学实验(阶段D)

又如:化学电源——电池的主题活动课程模式

各类电池原理归类(阶段A)——常见电池成份及分析(阶段B)——常见电池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