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活动的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课题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课题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课题”展开,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化学素养。
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化学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教学对象本课题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这为开展化学教学研究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但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摩尔概念、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
(2)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溶液配制、气体收集、物质分离等。
(3)熟悉化学实验安全知识,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掌握化学数据的处理方法,如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5)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如严谨、细致、规范等,提高实验效率。
(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如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下午2:00-5:00二、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四、活动参与人员高中化学组全体教师五、活动议程1. 开场致辞2. 教学案例分享3. 分组讨论4. 经验交流5. 总结与展望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张老师致辞,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 教学案例分享由李老师分享了一节《物质的量》的课堂教学案例。
李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展示了课堂上的精彩瞬间。
其他教师认真聆听,对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
3. 分组讨论根据教研活动主题,全体教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2)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3)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教师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部分讨论内容:小组一: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张老师认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组二: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王老师提出,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2)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关注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组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刘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注重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制定本教研活动计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3. 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推动化学教学改革。
4. 增强教师对化学实验的重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四、活动内容1.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1)时间:2022年9月(2)内容:邀请专家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2. 教学经验分享(1)时间:2022年10月(2)内容:组织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3. 教学观摩与研讨(1)时间:2022年11月(2)内容: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进行研讨,交流教学心得。
4. 化学实验培训(1)时间:2022年12月(2)内容:邀请实验专家对化学实验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5. 教学课题研究(1)时间:2023年1月至3月(2)内容:组织教师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6. 教学竞赛与展示(1)时间:2023年4月(2)内容:举办化学教学竞赛,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7. 教学反思与总结(1)时间:2023年5月(2)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五、活动形式1. 专家讲座2. 教学观摩3. 专题研讨4. 课题研究5. 教学竞赛6. 教学反思六、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3.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培训、指导。
4. 组织教师参加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
5. 对活动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
七、活动评价1. 教师对活动的满意度调查。
高中化学实验方法的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方法的教案
年级:高中
课题: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实验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指导、讨论交流、实验报告撰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学习充满兴趣。
二、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 讲解实验所需器材及其用途,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
2. 强调实验中注意安全,如戴手套、护目镜等
三、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注意安全,遵循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讨论交流(15分钟)
学生互相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体会,共同总结实验方法的重点和难点。
五、实验报告撰写(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及结论等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练习等作业,巩固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化学实验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和进行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的教研活动
高中化学的教研活动高中化学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未来的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不断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展高中化学的教研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研活动的意义高中化学教研活动是为了促进教研工作向纵深发展,鼓励教师利用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推动学科的发展和革新。
通过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教研活动的内容1. 课题研究:教师们可以选择与高中化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深入研究教学中的难点和疑惑,探索解决方法和策略,为更好地教学服务。
2. 教案研讨: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编写的高质量教案,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共同讨论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3. 教学反思:教师们可以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4. 教学研讨会:组织化学教学研讨会,邀请学术权威或同行分享最新的教学观点和研究成果,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交流和碰撞,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热情。
三、教研活动的方法1. 注重实践:教研活动要贴近教学实际,立足课堂,围绕学生学习的需求和问题展开研究,避免空谈理论。
2. 团队合作:鼓励教师之间携手合作,相互支持,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合力,实现共同发展。
3. 多元交流: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是教研活动的关键,可以通过会议、座谈、讲座、讨论等形式,保持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教研活动的效果通过开展高中化学的教研活动,可以不断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促进学校化学学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的教研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们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以期推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背景: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份课题研究报告,以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科学,通过研究化学课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课题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化学课题进行研究。
常见的化学课题包括溶液的浓度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等等。
学生也可以根据最新科研成果选择热门化学课题,如新材料的合成、新能源的开发等。
三、研究目的:学生进行化学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3.提高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4.锻炼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在进行化学课题研究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了解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实验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3.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5.结果展示:通过报告、海报、展板等形式将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五、研究结果:根据进行研究的具体课题,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六、研究总结:在课题研究报告中,学生应该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包括研究目的是否实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等。
七、参考文献:在课题研究报告中,学生应该列出所参考的文献,以便读者了解研究过程的来源和参考依据。
八、评估与展示:学生的课题研究报告可以通过老师的评估来获得成绩。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将研究报告参加校内或校外的科技竞赛、科研展览等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高中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2)总结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使学生认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响),认识钠是一种很开朗的金属。
使学生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响)。
进一步娴熟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指引学生察看、剖析实验现象,让他们领会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察看方法。
经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响及氯气性质的实验研究,让学生领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展望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的:经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研究物质变化的神秘;利用阅读资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育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合的意识。
【教课要点、难点】1.知识上要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2.方法上要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察看、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课准备】1.讲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赐教课过程)活动沟通·商讨:活动察看·思虑:察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响的现象活动活动·研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响的实验活动沟通·商讨活动研究氯气的性质2.将学生为4- 6 人小组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讲堂活动记录及报告【教课方法】察看、实验研究、对照法【教课过程】〖发放讲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在前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比如,经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动剂;经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经过对叠氮化钠(NaN3, 在激烈撞击的状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批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因而可知,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化学互动课程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互动课程教案设计课程目标:通过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实验操作、互动游戏教学时间:每周2课时,共计12周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周: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第二周: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和器材介绍第三周: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第四周:化学实验操作技巧第五周:化学实验设计与实施第六周:化学实验报告的撰写第七周:化学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八周:化学实验成果展示第九周:化学实验实践活动第十周:化学实验比赛第十一周:化学实验总结与反思第十二周:化学实验课程结束,进行总结复习与交流教学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一化学概念或实验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分享。
2.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简单又生动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3.互动游戏:设置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化学知识。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化学工厂等地方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占总成绩的40%。
2.期末考核(包括化学实验成果展示、实验结果报告、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占总成绩的60%。
教学资源准备:1.化学实验室及相关器材2.化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籍3.化学实验设计和教案参考4.化学实验安全指导手册通过以上设计,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化学互动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实践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希望本教案可以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祝您的教学工作顺利!。
化学前沿知识在高中有机化学物质研究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为例
第1期2021年2月No.1February,2021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人的生活都按下了暂停键,也更加凸显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要求以“学生为本”“素养为本”,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此背景下,将化学前沿知识融入日常化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通过化学前沿知识,完成化学知识框架的建构、拓展及延伸,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 化学前沿知识的概念界定及价值1.1 化学前沿知识的概念界定化学前沿知识是指某一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和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其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为科学研究并不存在绝对的前沿性知识[1]。
化学前沿知识的范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纳米材料以及新型抗癌药物等[2],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紧密结合,比如用于检测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药物的合成等。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所带来的科研成果统称为化学前沿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前沿知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1.2 化学前沿知识的价值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化学前沿知识的价值主要包括3个方面。
1.2.1 科学价值化学前沿知识是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积累的成果,具备一定的科学价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以实验和实践来支撑理论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的变化,使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3]。
化学前沿知识研究的过程恰恰就是承载科学研究方法、传递科学价值,将其引入化学教学中也要注意科学性及合理性,教师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知识。
1.2.2 育人价值化学前沿知识在教学中恰当的引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科研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以及民族自豪感。
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篇1一、课题研究的的背景: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
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
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
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
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其中以下三种原因:(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
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二、目的和意义: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中教科研课题:高中化学研究性课程的课题选择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化学课题申报高中化学研究性课程的课题选择[教学目的]:指导高一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研究性课程的课题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明确研究性课程的目标。
2、研究性课程在内容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3、研究性课题的课题选择来源选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研究性课程的目标:1、总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二、研究性课程在课题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1、开放性。
要注重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
学习、研究的专题(课题内容是广域性的。
既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社会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同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角度的交叉和综合。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实践活动名称: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实践活动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实验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活动内容和步骤:
1. 通过讲解和PPT展示的方式,介绍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常见事故及防范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
2. 学生自行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并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原理、实验条件、操作注意事项等;
3. 每组依次进行实验操作,其他组成员负责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操作规范;
4. 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实验结果汇报和讨论,分享经验和教训,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问题和解决办法。
实践活动评价:
1. 是否能准确掌握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是否能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2. 是否能独立设计和进行化学实验,是否能准确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3. 是否能有效进行团队合作,是否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实践活动反思与改进:
1. 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安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
2.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定期组织实验安全知识培训和实践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素质。
希望通过此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实验操
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课题研究设计如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课题研究”展开,旨在通过对化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方法等。
通过大单元教学,将化学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化学学科的系统学习和深入探究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在本课题研究中,教师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等,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2)学会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掌握化学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示等,丰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高中化学教研组活动计划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加强教研组建设,本教研组特制定以下活动计划,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新课程标准学习与研讨(1)活动时间:每月第一周周五下午(2)活动形式:集中学习、分组讨论(3)活动内容:解读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探讨教学策略。
2. 课堂教学观摩与评课(1)活动时间:每月第二周周三下午(2)活动形式:公开课、听课、评课(3)活动内容:教师公开授课,其他教师听课并参与评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
3. 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1)活动时间:每月第三周周五下午(2)活动形式:讲座、研讨(3)活动内容: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其他教师参与研讨,共同提高。
4.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1)活动时间:每月第四周周三下午(2)活动形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3)活动内容: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5. 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1)活动时间:每月第一周周五下午(2)活动形式:交流、展示(3)活动内容: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习题等,实现资源共享。
6. 教师业务培训(1)活动时间:每月第一周周一(2)活动形式:讲座、研讨(3)活动内容:邀请专家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四、活动实施1. 成立教研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3.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进行讲座、研讨,提高活动质量。
4. 对活动进行宣传,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高二教研活动记录化学(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参与人员:高二年级全体化学教师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高二年级化学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深化化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探讨如何将化学知识与核心素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全体化学教师围绕“物质的量”这一章节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1)教材分析:教师们分析了“物质的量”这一章节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教师们共同确定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方法:教师们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2. 课堂观摩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课堂观摩。
观摩课内容为“物质的量”中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观摩课教师:王老师王老师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2)观摩课教师:李老师李老师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为主题,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自主探究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研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两位观摩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1)注重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高中化学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高中化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参与人员:高中化学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高中化学组举行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化学教学。
2. 教学经验分享(1)经验分享1:课题《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分享人:张老师张老师针对《酸碱中和反应》这一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①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酸碱中和反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新课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③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④课堂小结: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2)经验分享2: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策略分享人:李老师李老师针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一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策略:①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②注重实验安全:强调实验操作规范,预防事故发生。
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研讨(1)针对张老师分享的《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其他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①王老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加入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趣味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②刘老师: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应用。
(2)针对李老师分享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策略,其他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③陈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④赵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 活动总结主持人: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和研讨,今天的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
1 课题 生成指导
确立研 究性 学 习活动课题 是研 究性 学习的首要
课 题 。作 为 一次 研 究 性 学 习活 动 ,这 种 选题 明显 存 在 涉及 范 围过 大 ,研 究任 务 指 向不 明确 以及 学 生 的 能力 和 主客 观 条 件不 相 符等 问题。 因此 ,教
师 必须 指 导 学生 将选 题 分 解 ,使 其具 体 化 ,不 如 改为 “ 调查 铝合 金所 具有 的广 泛用 途”更 切实 际。 再 如 学生 围绕 “ 随着 越 来越 多的 人购 买 小汽 车 ,
过查 阅文献资料 ,理 解和解决 问题 的一种 方法。文 献研 究法简单 易行 ,个人或小 组都可 以利用 身边的
其 中实施研 究方案是一个较 长的过程 ,也是研
究性学 习活动的实质性 阶段 。这 一 阶段 ,学生可能 会遇到 一个 个意想不到 的困难,既有数据 、材 料驾 驭和处理过 程 中的 困难 ,也有 因研 究方法和 思路 欠
2研 究方法指导
研 究课 题确定 以后 ,就 需构 思研 究思路 ,设计 研 究方案 ,确定 研究方 法,制定研 究计划 ,等等。 教 师必须对 学生进 行针对 性的具体指 导或有关知 识 的专题讲座 ,让每 一位 学生 明 白 自己所要研 究课题 的主要 内容 、需要查 询的资料 和数据 ,完成每 一项
2 1年9 中 第2 期 ( 02 月 6 总第 2 4 ) 8期
中国教 育技 术装备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nq —
CE E教学园地 T
任务所 要运用 的方 法等。研 究性 学 习是一 门活动课
思活动。
程 ,一般 以小组 的方 式展 开 ,全部过 程会用 到多种 方法 ,如文献研究法、观察 法、实验 法、调查 法等 。 1)文献研 究 法是从课 题研 究 的 目标 出发,通
高中化学创新活动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创新活动教案设计主题:探索化学反应动力学活动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3. 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活动时间:2节课活动步骤:第一节课:1. 引入: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2.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反应动力学实验,例如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测定实验3.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4.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率曲线图,并计算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5. 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第二节课: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实验过程和结果2. 拓展:介绍其他反应动力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3. 实验操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验进行设计和操作4.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自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讨论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设计活动评价: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展现出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角色:1. 指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操作3. 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学生要求:1. 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2.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活动课程的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吕叔湘中学朱志明第一部分问题提出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我国目前在积极进行着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正逐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发现,学科课程已满足不了全面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更新课程结构,确立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许多学校为此积极地进行着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1992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以及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都明确地将中小学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举措,意义深远.怎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有效地实施活动课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丹阳市教研室和丹阳市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尝试对这方面进行探索,初步确定中学化学活动课程方面的研究探索作为课题研究方向,并得到了镇江市教委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被批准为镇江市第三期重点教研课题.同时我们的课题也得到了南师大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关心与帮助.第一阶段,我们借助南师大图书馆的资料,查阅、搜集、整理、研究了92年以来的许多杂志和书籍上有关活动课程研究的文章和专著及其他教学论、课程论专著等有70篇(本)左右.(见附录二)通过一个阶段学习、研讨,我们确立了活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下:第二部分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一、理论依据(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理论.(二) 课程论依据.(三) 学习心理学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二、实践依据(一) 外国课程改革和设置的实践.(二) 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我国的活动课程起源于对“课外活动”的长期研究,八十年代对基础教育的反思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受杜威的“活动课程”合理内核的一些影响,经过了“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活动课”——“活动类课程”这样一条实践探索,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产物.根据理论学习和研究,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意义,确定了研究的方法.第三部分研究意义和方法论一、研究意义通过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研究,促进中学化学活动课程较系统深入开展,促使学生通过活动课程实践,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逐步形成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其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以及关心社会和合作意识,同时促进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完成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目标,为此进行探索.二、研究的方法论.1、文献、资料分析法.应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来研究国内外活动课程的起源与发展,活动课程的研究意义,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比较法应用比较法来研究我国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结构和功能,中学化学活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3、调查法应用调查法来研究中学化学活动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优良态度品质的形成及效果.4、实验法应用实验法来研究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的影响,通过综合、实验能力题测试来反映.5、个案分析法应用个案分析法来追踪分析研究学习基础较好、中等或较差的三类学生在中学化学活动课程实施前后的情感、技能、认知方面的变化情况.第四部分理论研究第一阶段,我们着重进行了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包括:一、活动课程的本质二、活动课程的特征1、活动性(又称实践性)2、主体性3、综合性4、开放性三、活动课程的结构1、外部结构2、内部结构四、活动课程的功能1、外部功能2、活动课程的内部功能第五部分实证性研究一、高中化学活动课程设计研究根据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体会,对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设计初步研究提出如下看法:(一)指导思想1、探索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通过目标设计,体现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观.2、探索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模式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使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力求有所拓展和发展.3、探索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4、整体设计体现活动课程的本质和特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进行探索.(二)教学目标设计1、中学化学活动课程总体目标通过丰富开放的化学活动课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拓展化学知识视野,使他们逐步形成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合作意识.2、中学化学活动课程具体目标构成(1)知识(2)能力(a)观察能力(b) 思维能力(c) 实验能力(d) 自学能力(e) 创造能力(f) 社交能力(3)兴趣和态度(4)情感和意志(三) 教学内容设计1、化学“小论文”类2、实验类(1)趣味化学实验(2)探索性化学实验(3)生活化学实验(4)微型化学实验(5)实验改进、制作类化学实验(6)专题系列化实验如(A)化学电池的活动课系列实验(B)环境保护系列测定实验3、化学讲座类4、墙报类5、参观调查类6、化学竞赛类(四)教学模式设计1、综合主题活动课程模式综合主题活动模式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多阶段、多部分的活动,运用多种知识、能力,使教学过程时空交错,充满主体感,发挥整体效应,由相互联系的子目标到达一个总的目标的活动.中学化学主题活动课程模式可采用主题深化式和主题立体式模式.(1)主题深化式主题深化式是将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纵行的若干阶段,使主题逐步推进、深化,达到一个总目标的活动模式.模式如图4.1子主题1 子主题2 子主题3阶段A————阶段B————阶段C————……图4.1例如,卤素的性质实验的主题活动课程模式趣味性实验(阶段A)——综合性化学实验(阶段B)——微型化学实验(阶段C)——探索性化学实验(阶段D)又如:化学电源——电池的主题活动课程模式各类电池原理归类(阶段A)——常见电池成份及分析(阶段B)——常见电池的设计与制作(阶段C)由此,将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逐步拓展引伸,达到较高境界.(2)主题立体式主题立体式是确定一个主题,将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又可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子主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子主题自行完成活动,最后进行总结,达到总目标的活动模式,模式如图4.2所示.1121 31图4.22、根据活动类型设置相应活动课的课程模式.(1)“引导——探究”模式基本程序是“诱导——假设——探究——整理——发展”其探究活动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它适合于探索性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专题系列化实验的活动课程;二是通过查找资料探究,适合于化学讲座类、墙报类,化学“小论文”类的活动课程;三是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探究,适合于参观调查类活动课程.(2)“问题解决”模式其基本程序是“情境——问题——占有资料——假设——检验”,适合于生活化学实验类、实验改进、制作类的化学实验、专题系列化实验、化学“小论文”类、化学竞赛类、社会调查类等活动课程.(3)“引导——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程序是“明确实践意义——制订实践计划——创造实践环境——进行实践活动——反馈、交流实践信息——小结”,主要适合于参观调查类活动课程.(4)“合作教学”模式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深刻体验人道主义精神,该模式适合于化学实验类、化学“小论文”类、化学竞赛类等的活动课程.(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共同参加活动课程)(五)教学评价设计对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从两个方面设计,一方面是对教师设计活动课程的水平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在活动课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它们与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过程关系如图4.3所示教师学生确定活动课程目标确定活动目标调整实施活动课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师通过评价调整活动内容,学生从评价取得反馈信息中激励完善活动课程目标. 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主动调整活动,出色完成活动目标.图4.31、对教师活动课程设计的评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评价看其是否完成活动课的目标,体现活动课的特点,符合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具体地说就是指是否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学总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个性和品质.对活动课教学设计评价,根据系统论观点分析,综合(1)教学内容要素:“教学什么”,“怎样教学”,“教学得怎么样”;(2)教学过程要素:教师指导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3)教学设计价值要素:科学性、有效性、新颖独特性进行评价,根据有关学者理论分析和教师的教学经验,设计活动课教学评价量表示例如下:在实施活动课教学设计评价时,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具体评价方法可采用多人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2、对学生在活动课程中情况的评价(1) 评价原则(a) 过程评价重于结果评价的原则;(b) 态度、能力、个体发展评价重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原则;(c) 学生自我评价重于教师评价的原则;(d) 实行开放性评价,重视实践经验共同分享的原则;(e) 活动结果不论分,只评价进步与不足的原则.(2) 评价方式(a) 自我评价;(b) 学生相互评价;(c) 教师协作评价.二、高中化学活动课程实施研究.(一) 教材建设1、根据中学化学学科内容自编了《系列探索性化学实验》的活动课教材.2、根据有关书籍和杂志内容选编形成《趣味化学实验》、《生活类化学实验》、《环保类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专题系列化学实验》等活动课教材.3、翻印了化学小论文写作方法资料和《镇江市获奖化学小论文选》作为化学“小论文”类活动课教材.4、自编了系列化学讲座材料,如“环境保护与化学”、“化学与能源、资源”、“化学元素与人类社会”、“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等作为讲座类活动课教材.(二) 实施原则1、整体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层次性原则;6、地方性原则.(三) 实施策略1、激励、导向性策略;2、灵活开放性策略;3、综合发展性策略.(四) 实施过程及研究分析本课题以江苏省丹阳市高级中学为实验学校,具体实验研究主要由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师,每人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随机抽样).从1999年6月至现在,进行活动课程实施的对比实验,实验班活动课程实施内容主要有:探索性化学实验—氯水溶液成份的实验探索铜跟浓硫酸反应产物的测定氨气的还原性探索实验金属镁的系列燃烧反应探索根据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所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探索其他催化剂,FeCl3与Na2SO3反应产物的实验探索电化学探索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乙醇、苯分子结构测定生活类化学实验—84消毒液的制备等环保类化学实验—空气中SO2含量的简易测定等趣味化学实验——喷泉实验等仪器改进制作类化学实验—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等化学“小论文”写作——已有多篇在镇江市级评比中获奖化学讲座——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化学元素与人类社会,《元素周期表》研究性学习——水资源调查、水的利用、水的污染及处理生活居室中的污染、垃圾的污染及处理等其他——板报、墙报、化学竟赛、参观调查等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法研究,调查法研究和个案分析法研究,具体研究情况统计如下:1、实验法研究实验班进行化学活动课,对照班进行化学自习课(1)综合实验能力题测试情况统计如表一:表一综合实验能力题测试情况表2、调查法研究(1)学生学习责任心、行为表现由各班班主任在2000年4月对学生进行三个等级的评价,具体情况如表二:表二学生学习责任心、行为表现评价表(注:行为表现A——好B——一般和较好C——较差)(2)问卷调查活动课程实施前后分别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实施前统计327份问卷,不知道有活动课程的学生占60.4%,知道而没有参加的学生占31.3%,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够浓厚,57.2%的学生将化学排在所喜爱的课程中第三位及以后,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验能力和素质较差,实验课只看别人做实验的学生占19.4%,实验中出差错,达不到实验要求的学生占50%,通过活动课程的实践,实验班的学生有44%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有55.8%化学实验能力有了提高,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所改观的学生有33%.活动课实施后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了11种具体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卷调查,统计430份问卷,包括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责任心、学习毅力、注意稳定性、情绪稳定性、好胜心、支配性和学习焦虑.非智力因素水平高的实验班为32.8%,对照班为30%,低水平的实验班为14.9%,对照班为17.1%,具体情况见表三.表三学生非智力因素问卷统计表(注:问卷调查统计分三档:A—90 B—70 C—50 以此核算均分)3、个案分析研究例一:张宏,男,17岁,父母均为工人,该生学习成绩较好,属于用功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练习做得较多,学习效率并不高,安分守纪,性格较内向,实验动手能力不强,对某些实验有恐惧心态,不大关心班级工作,学习思维常规化,不拓展,参加化学活动课开始不积极,怕影响学习成绩,有一次活动课上,做铜和浓硫酸的探索性实验,他一不小心,把浓硫酸滴在了火柴头上,火柴头开始冒烟,继而自发燃烧,该生开始吓了一跳,继而思考火柴头为何自发燃烧,在老师启发下,他结合书本上知识发现火柴头有硫,为还原剂,有氯酸钾为助燃剂,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脱水性,滴在火柴头上由于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热量,使火柴燃烧,该意外实验,使他发现,化学活动课既有助于巩固课堂知识,又有助于探索化学新知识、新问题,培养思维能力,这激发了他对化学活动课的兴趣.此后,每次活动课积极参加,全身心投入,认真操作、实践,实验做不成功不罢休,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能力逐步提高,活动中和同学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尝试失败挫折,尝试成功喜悦,培养了探究思维的习惯,养成了同学间合作精神,班级工作也积极关心,学习上讲究方法,学得轻松,学习效率提高,使之学习成绩更进一步,期末被评为三好生.例二:浦云,男,1983年4月出生,家住丹阳市城北凤美新村,丹阳市高级中学高二(3)班(化学活动课实验班)学生.父母亲原都为丹阳市开关厂工人,后下岗,在亿家富菜场摆摊卖菜,早出晚归,为全家生活奔忙,对浦云学习上,思想上关心不够.浦云在班级学习成绩处于中游,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完成,性格倔,头脑较灵活,然学习上满足于一知半解,思考问题不周密、贪玩,爱踢足球,课余大多数时间花在足球场上.平时实验前能在老师的督促下进行实验预习,写出初步实验操作程序,实验中,老师注意事项讲得多些,他的实验能做得好一些,一旦放手让他实验,则他的操作错误百出,实验效果就不理想,课堂学习听得多,想得少,认为听懂就行,不能认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学习,导致化学成绩只能处于中游.在化学活动课实践中,该生被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实用性、探索性所深深吸引,活动中兴趣越来越浓厚,活动前老师布置的实验能积极动脑设计,实验活动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问题,实验操作逐步熟练,养成了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习惯,课后也常主动阅读参考资料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实验能力、学习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化学成绩有了较明显的上升.例三:吴剑,男,17岁,家住丹阳里庄镇,父亲任镇办厂副厂长,母亲在家务农,家庭生活条件较好,父亲因忙于厂里工作,对该生的教育和关心不够,高一一学年未到学校了解该生的学习状况,但对其生活要求尽量满足.该生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学习上自觉性较差,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处中下游,高一期末考试化学成绩为56分.高二文理分科,该生分在高二(2)班,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化学活动课的实践,进步显著,期末考试化学得了92分.全年级排名上升了100多名,该生在总结中谈到,化学活动课的开设对其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化学活动课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从化学活动课中发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他的学习动力,培养了他对学习的爱好,使他能逐步主动地自觉地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化学活动课丰富的问题情境,促进了他积极思维、深入钻研的求知欲,探索性实验引导他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第三,化学活动课内容和化学学科知识密切相联,通过活动课的实践巩固了课堂基础知识.例SO32-和Fe3+反应的探索性实验,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知识,又拓展了知识应用,使之能从多角度分析化学反应情况,条件不同反应的主次性变化等.第四,化学活动课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他的学习能力起了促进作用.(五) 分析评价1、综合实验能力题测试情况统计显示,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Z检验均无显著差异,活动课程实施后测,三个实验班和相应对照班Z检验有显著差异(另一实验班均分也高于对照班),高二省级化学实验会考,实验班优秀率分别比对照班高4.7和5.5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班学生实验分析、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较明显高于对照班,活动课程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帮助较大.2、学生学习责任心、行为表现评价统计表显示学习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实验班比对照班大多项目上分别高出5—10个百分点,说明活动课程实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较好的帮助.3、问卷调查统计分析,11种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实验班其成就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责任心、注意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班2—4分,说明活动课程实施对学生形成上述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一定帮助.4、个案分析研究表明,一些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优良学习品质养成方面,活动课程对其促进效果较大.5、活动课程实施以来,实验班学生有多人化学小论文在镇江市获奖,有30多人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化学竞赛中获奖,说明实验班学生学习能力有一定提高,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已汇编成学生研究性学习小论文集)6、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课题研究,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活动课程实施期间,课题组教师共发表省级刊物以上论文和省级获奖论文7篇,镇江市获奖论文9篇,丹阳市获奖论文、丹阳市级刊物发表论文近10篇.第六部分今后研究方向我国活动课程的确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活动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形成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其目的皆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此,怎样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我们将在化学活动课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根据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实践联系的特征,引导学生共同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发,探索较适宜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将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