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岩石也变化 |湘科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1)

《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熨斗小学刘国良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第一课。

属于地球与环境科学内容。

前面学习的是地球内部活动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化,而本课讲的是地球外部的一些力量,内容衔接紧密,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大部分学生任然对学习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的去观察、探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岩石的风化,并且知道这是一个缓慢、永不停息的过程。

2、熟悉酒精灯得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1、敢于合理、大胆的想象和猜测。

2、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连续观察、记录的能力。

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尝试说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的实验任务。

3、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了解温度、酸性的水对岩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法和学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

2.课件:PPT。

3.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棉布、卫生纸,稀盐酸、石块、胶头滴管、烧杯(清水)、加热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刚学习了火山与地震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而且它们都是地球内部活动,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种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岩石也变化》(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新知讲授:1.(观看图片)阅读教材,猜一猜自然界中哪些因素造就了岩石的形态。

2.引入风化的概念。

(二)活动一:(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酸性液体对岩石的影响,学生仔细观察,验证出酸性液体对岩石有腐蚀作用。

(三)活动二:(自主探究实验)学生亲自验证温度对岩石的热胀冷缩作用。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播放动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对岩石有热胀冷缩作用。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4)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4)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4)一. 教材分析《岩石也变化》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变化过程,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形成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岩石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岩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岩石变化的细节和过程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岩石的变化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变化过程,掌握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岩石变化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变化过程,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难点:岩石变化过程中的微观现象及其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岩石变化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岩石变化过程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准备岩石样本、显微镜、实验试剂等。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于课后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岩石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变化过程。

提问:“你们知道岩石是如何变化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岩石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岩石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5分钟)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岩石变化的哪些现象?”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以及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岩石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岩石的分类、形成和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纪之前,已经对岩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岩石的分类、形成和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岩石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包括岩石的分类、形成和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岩石的分类、形成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岩石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岩石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岩石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岩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岩石的分类: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岩石标本,分析它们的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岩石的分类方法。

3.岩石的形成: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岩石的形成机制。

4.岩石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岩石的变化规律。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岩石的观察和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变化规律。

湘教版科学六上3.4《岩石变化》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六上3.4《岩石变化》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六上3.4《岩石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岩石变化》是湘教版科学六上3.4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岩石的形成、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变质等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岩石变化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过程还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岩石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岩石的分类及主要特征;(2)掌握岩石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实验方法;(3)能够分析岩石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和过程;(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岩石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质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岩石的分类及主要特征;(2)岩石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实验方法;(3)岩石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岩石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2)岩石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探究法: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岩石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岩石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2.实验材料:岩石样本、试剂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岩石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质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开县汉丰第五中心小学雷丹教学内容及分析:《岩石也变化》是湘版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的第4课。

本单元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因素,让学生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地表变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过程。

本课前面三课分别是《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这课的后面还有《走近矿产》、《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两课。

本课以岩石也变化为中心,平行安排了温度、水、植物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温度、水、植物对岩石都有破坏作用,认识到这些自然力量在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

本课教学用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温差、流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2.过程与方法: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通过温差变化、流水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用实验记录单描述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意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运动变化,能用科学变化运动的观点认识自然界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温差变化、流水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具准备: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冷水、带盖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猜想岩石变化的原因1.出示风景图,激趣引入。

教师以旅行为切入点,课件播放旅行中的岩石照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的照片的共同之处,引出课题中的“岩石”。

2.引导质疑。

学生猜想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教师适时将学生的猜想进行板书。

二、模拟实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

刚才的这些猜想真的是让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吗?怎样让猜想得到验证?(做实验)。

1.实验一: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也变化》教案设计-最新学习文档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也变化》教案设计-最新学习文档

岩石也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科学知识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教学准备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铁丝,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1、出示:梵净山头重脚轻、千张万页叠层板状的蘑菇岩图片,被海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的礁石图片。

2、提问学生:这些岩石原来就是这样子吗?是什么原因让岩石也在发生变化呢?3、学生回答。

4、过渡:到底是不是我们所说的这样,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明白这个问题吧!二、活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3、讲述: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5、完善实验方案,交待注意事项。

实验中用布条包住握手部分的铁丝,防止烫伤;石头要经过反复几次的火烧水浸后,再次放置到火上烧烤时,碎裂的小石可能爆裂飞溅,因此还要提醒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带上护目镜。

实验的过程要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再一次仔细观察石头,烧杯里的水,说说有什么发现?6.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7、提问学生:自然界中的岩石也会遭遇温度的冷热变化吗?推想岩石会怎样变化?8、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9、总结:正是这种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

三、活动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方法。

2、实验研究,交待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告知学生盐酸有强腐蚀性,提醒学生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弄到皮肤和衣物上;实验时要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新的断面上,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可见;滴稀盐酸之后要学生仔细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3、讲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实际上是一种稀碳酸溶液,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这种酸性的水对自然界中的石灰岩会产生实验中同样的破坏作用。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2)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2)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岩石也变化》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岩石的形成、种类以及变化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岩石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同种类岩石的特点以及形成过程,进而提高对地球科学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球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对岩石的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岩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及特点,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岩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球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及特点。

2.难点:岩石变化的原因及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情景教学: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岩石的变化。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岩石标本、图片、实验器材等。

2.课件:教学PPT,包含岩石的知识点、实验过程等。

3.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岩石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岩石。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岩石?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及特点。

通过展示岩石标本和图片,使学生对不同种类的岩石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讲解岩石形成的过程,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岩石的变化。

如:将沉积岩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将火成岩加热,观察其熔化程度等。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岩石也变化》是湘科版科学六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岩石的形成、种类以及变化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实验、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地质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形、地貌等。

但他们对岩石的变化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以及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岩石变化过程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以及变化规律。

难点:岩石变化过程中的微观现象及其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岩石的变化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岩石标本、实验器材等。

2.课件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问题情境: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岩石景观,引导学生思考:岩石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种类?2.呈现(10分钟)展示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的课件,让学生对岩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岩石的变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根据实验观察,总结岩石的变化规律。

5.拓展(5分钟)展示岩石变化过程中的微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岩石也变化 |湘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岩石也变化 |湘科版
(2)学生实际:
具备了什么?——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地球单元的学习中,已了解到风光无限的地貌,在前三课的学习中,又了解到地球的内部力量可以缓慢地或瞬间地改变地形。
困难是什么?——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温度、流水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提升些什么?——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课前准备:
建构模拟实验与自然界的联系。
认识到流水作用是岩石相互撞击导致岩石的变化,流水带动岩石活动。
能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联想迁移,建构概念
总结拓展
1、总结:由于受水、气温、动植物等的影响,岩石逐渐破碎,这种现象就是风化。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开始大家看到的美丽景观。
2、谈谈本节课收获。
c、认识卵石形成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理解流水的搬运作用。
5、演示实验:流水对岩石的腐蚀作用
a、师:老师这儿有一块石灰岩,滴瓶里是稀盐酸,当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会产生什么奇异的现象?大家想了解吗?
b、交待注意事项。
盐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弄到皮肤和衣物上;实验时要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新的断面上,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可见。
2、我们怎样才能把大自然中的岩石和影响岩石变化的因素搬到教室里来?
3、设计模拟实验。
师:由于课堂上条件的限制,有些现象很难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本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温度和水流的作用。
①小组讨论设计模拟实验
师:请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小组想要研究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记录表前三项。
c、仔细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d、师: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会被酸性液体腐蚀。自然界中的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自然界的水溶有二氧化碳实际上是一种稀碳酸溶液,对石灰岩会产生试验中同样的破坏作用。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溶洞和钟乳石等奇观。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科学知识: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教学的重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镊子,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

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欣赏关于岩石的一些风光图片(广西象鼻山、美国拱门国家公园的拱门、贵州梵净山、海浪拍打礁石、湖南崀山辣椒峰、湖南张家界御笔峰、云南石林),使学生想起各种影响岩石变化的因素,并加以猜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谈话的方式:这些地方的岩石它上万年前就是这样吗?那上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吗?你的意思就是说岩石会……(发生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课题并板书:《岩石也变化》。

二、出示学习目标:探究岩石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过渡:你们觉得美丽的岩石天生就是那样的吗?岩石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先猜想,再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三、完善实验方案,交待注意事项。

(一)、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先来看看古人用什么方法来破除坚硬的岩石的。

教材P42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图)1、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3、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4、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器材:酒精灯、镊子或坩埚钳、烧杯、岩石、实验步骤:(1)、用酒精灯加热岩石,再将岩石放入冷水中。

(2)、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3)、观察岩石的变化,并试着汇报。

实验推测:岩石在昼夜、四季天气冷暖交替的温度变化下会受到碎裂等影响。

湘教版(三起)科学六上3.4《岩石变化》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起)科学六上3.4《岩石变化》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起)科学六上3.4《岩石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岩石变化》是湘教版(三起)科学六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岩石的形成、变化和分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以及岩石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地球和环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然而,学生对于岩石的变化和分类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岩石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探究岩石的变化和分类;–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岩石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岩石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岩石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的深入理解;•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岩石变化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岩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问题驱动: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岩石标本和图片;–实验器材和试剂;–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资源:–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网络资源和科学新闻报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岩石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多样性和美丽。

–提问学生对岩石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岩石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岩石的形成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展示岩石的变化过程,如溶解、风化等。

湘科版科学六上2-4 《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上2-4 《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上2-4 《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岩石也变化》这一节内容是湘科版科学六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物质”的第四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岩石类型,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岩石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球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过程的认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岩石的循环过程、岩石变化的原因及特点、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岩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岩石变化的原因及过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由于岩石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太直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岩石变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岩石循环的过程,知道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变化的含义、岩石循环的过程及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岩石变化的原因及特点、岩石循环的动态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岩石变化的原因及过程。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岩石循环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4.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样本,包括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3.制作PPT,内容包括岩石变化的概念、岩石循环图、实例分析等。

4.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岩石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岩石是如何变化的吗?”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岩石变化的概念,呈现岩石循环图,让学生了解岩石变化的整个过程。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六上《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岩石也变化》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岩石的形成、种类以及变化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岩石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同种类的岩石特点以及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地球知识的基础内容,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岩石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较为缺乏,学生对岩石变化过程的认识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岩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学会运用地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

2.难点:岩石变化过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岩石知识,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岩石的基础知识。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岩石圈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岩石,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岩石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岩石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呈现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

同时,展示岩石变化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岩石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岩石变化过程。

实验内容包括:岩石样本观察、岩石溶解实验、岩石风化实验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岩石也变化教学目标: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1.知道坚硬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变化;2.通过有趣的火烧水激实验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验证自己的猜想,了解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验证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难点:根据实验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原因。

教学准备:小的岩石块、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烧杯、冷水、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来到黄山去看看那里的怪石。

(播放视频)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岩石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岩石是在不断变化的。

(板书课题)引导猜测:岩石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猜一猜,并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猜测,板书)二、探究活动1、问题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温度发生变化呢?2、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哪些仪器呢?这个模拟实验需要石头、火柴、水、烧杯、酒精灯,不过还需要用能夹住石头的工具-坩埚钳。

3、这个实验怎么操作,让我们开动大脑想一想,集中我们的智慧,小组讨论下,商量出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出来。

4、小组汇报,补充。

5、老师补充:火焰的外焰温度是最高的,所以我们在煅烧石头时要用外焰。

6、还有几点温馨提示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7、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8、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了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汇报展示)请同学们分析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岩石变化的?(温度的变化,岩石热胀冷缩)温度是怎么变化的?(用火烧的过程中,岩石的温度迅速上升,把岩石放入水中时,温度又快速下降。

)根据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岩石发生变化。

由于岩石热胀冷缩的性质,岩石在长时间受热后,内部已经膨胀了,外部一遇冷就急剧收缩,反复几次之后,岩石就破裂了。

9、联系生活实际:大自然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温度变化呢?昼夜交替,四季变换。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岩石也变化| 湘教版 (2)

《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第四课《岩石也变化》,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长期作用的结果。

2.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科学知识:1.认识到气温、水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温度变化、水的溶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酒精灯、冷水、坩埚钳、岩石、烧杯、火柴、稀盐酸、滴瓶、滴管、石灰岩、培养皿、湿巾纸、帕子等。

教师准备:各种岩石和地形地貌的图片、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风景图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看来咱们有共同的爱好,我也喜欢,那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课件展示)2、引导质疑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神奇的地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是因为岩石经过很长时间的变化而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探究“岩石也变化”(板书:岩石也变化)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提问:哪些原因使坚硬的岩石变成现在的模样?学生猜想,适当板书。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是否像同学们说的这样?今天,我们将通过有趣的实验来验证。

(一)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1.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就找到了一种破除岩石的方法。

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找出到底是一种什么方法?过渡: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2.模拟实验(1)提问:做这个实验我们要用到哪些材料,该怎么做请阅读书上43页相关内容。

(2)看看,这些孩子他们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看微视频)(3)老师还有一些补充,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岩石变化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岩石变化湘教版

岩石也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到气温、水(呈酸性)等对岩石的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来源:学§科§网Z§X§X§K]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的进行着。

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呈酸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验证温度变化、水(呈酸性)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酒精灯、石块、镊子、火柴、盛水的烧杯、稀盐酸、滴管、石灰岩、玻璃皿教学过程一、导入[来源:学,科,网]二、实验探究(一)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1、提供史实: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情景图,说说古人用什么方法破坏岩石2、模拟“煅烧再浇水”实验①讨论实验方案②强调实验安全③学生实验④汇报看到的实验现象⑤得出结论3、根据现象,推想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4、播放视频资料5、小结(二)模拟水(呈酸性)对岩石变化的作用[来源:]1、过渡:模拟完了有趣的“煅烧再浇水”的实验,让我们走进充满神奇色彩的溶洞。

2、学生实验①讲解实验方法②强调实验安全③学生实验④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⑤得出结论3、教师讲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一种弱酸性水,这种水对石灰岩也会产生实验中同样的破坏作用。

4、说说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5、播放视频资料6、延伸喀斯特地貌也是受酸性水溶蚀作用的结果7、小结三、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四、总结[来源:]板书设计岩石也变化温度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也变化》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由于地球外部的力量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课本把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外部力作用开始。

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中,坚硬岩石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做冷热变化、稀盐酸、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4..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难点:根据模拟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原因。

【教具、学具】
黄山奇石图片、小的岩石块、坩埚钳、酒精灯、镊子、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瓶。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中的怪石图片,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岩石,并对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做出自己的
猜测,然后根据学生的猜测来进行模拟实验,分析模拟实验中的条件与大自然中引起岩石改变的因素的对应关系。

学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原因,学会用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通过实验进一步体验大自然的力量,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并了解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渗透发展的辨证思维。

一.教学导入
1.教师讲述:我们知道,中国有一处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安徽黄山。

黄山岩石巧中见怪,怪中有巧,堪称黄山一绝。

今天唐老师带来了几张黄山岩石的图片。

2.出示:黄山怪石图片。

大家想不想看呀?
教师介绍第一张图片:这双靴子并排挂着,靴底朝着太阳,靴子那么大,又晒在人们不容易到达的地方,所以人们称它叫“神仙晒靴。


教师介绍第二张图片:这叫“仙桃石”,传说这只桃子飞得很快,掉下来歪了,只有很少的地方挨着下面的石盘子,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飞来石”。

教师介绍第三张图片:石猴蹲在山头上,两条胳膊抱着腿,痴痴地望着翻滚的云海,有时,白色的云海把它淹没了,它还是纹丝不动,这就是“猴子观海”。

教师介绍第四张图片:这是黄山的又一景点:“仙人指路”。

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

“有谁能模仿一下?”学生模仿,教师做出评价。

3.过渡:黄山的岩石简直太绝了,人们经常用“鬼斧神工”这个成语来形容。

师问:那么古时候真的是有哪路神仙为我们雕刻这些怪石吗?生答。

师问:那么它们一直是现在这个形状吗?生答。

师:原来岩石会发生变化。

教师板书课题------岩石也变化。

师问:是什么原因让岩石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那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
生答:做实验的方法。

教师板书:探究问题: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非常好,那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一起来探究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

二.活动1 学生观察每小组课前准备的岩石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用手摸、用手掰、肉眼观察的方式,来看看我们带来的岩石身上有没有变化的痕迹。

2.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展示该组的岩石,说说该组岩石变化的痕迹。

教师给予评价。

3.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因冷热造成裂缝的岩石;一张是因酸性水的侵蚀造成的溶洞奇观。

学生仔细观察并推测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

三.活动2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通过刚刚的观察和推测,我们了解到大自然的冷热变化、酸性的水可能会引起岩石的变化。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怎样来模拟大自然的冷热变化、酸性的地下水对岩石的影响呢?
2.学生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并请学生说出实验方案。

3.教师提问:我们的模拟实验是怎样模拟大自然的冷热的?
学生回答:分析模拟实验中的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大自然中的热,模拟实验中的冷水是模拟大自然中的冷。

教师提示并适当讲解。

并提到教材第42页: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就想到了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来模仿大自然中酸性水对岩石的侵蚀呢?
学生回答:用盐酸滴在岩石的表面,看岩石的变化。

4.那么首先就让我们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
5.教师分发各组实验材料。

6.教师交待注意事项。

A.教师提问:我们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a.小心操作,不能打翻酒精灯。

点火的时候要从侧面点。

b.灭火的时候要用灯帽该灭,不能用嘴吹。

c.加热岩石时,不能用手拿着,要用镊子。

7.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实验中石头要经过反复几次的火烧水浸后,再次放置到火上烧烤时,碎裂的小石可能爆裂飞溅,因此提醒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实验的过程要仔细观察,小组长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再一次仔细观察石头,烧杯里的水,说说有什么发现?
8.学生汇报交流。

岩石有裂缝甚至已经破裂成小岩石,烧杯中的水变得很浑浊。

9.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说明冷热会改变岩石,正是这种一冷一热的温度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

岩石也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寒暑、冷热的变化会崩解破碎。

三.活动3 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1.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实验研究,交待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告知学生盐酸有强腐蚀性,提醒学生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弄到皮肤和衣物上;实验时要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新的断面上,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可见;滴稀盐酸之后要学生仔细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3.学生说说看到的实验现象。

4.教师讲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实际上是一种稀碳酸溶液,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这种酸性的水对自然界中的石灰岩会产生实验中同样的破坏作用。

4.联系实验中的结果说一说自然界中的岩石为什么会受到酸性水的腐蚀。

5.教师结合图片的方式讲解溶洞和钟乳石的形成。

四.本课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