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_温情_评迟子建中短篇小说中的_夫妻情_佟小杰

合集下载

温情的光芒_迟子建中短篇小说印象之一

温情的光芒_迟子建中短篇小说印象之一
宽厚。乡村少年 宝坠夜半醒来发现继父与母亲做爱, 朦胧无知的 他发出了嘻嘻的笑声, 第 二天又好奇地询问继父关于夜间的事。 继父出于羞愧和恼怒, 在 牛栏里失手打昏了宝坠, 宝坠醒来后成 了弱智者。继父为此深感内疚, 他 千方百计弥补自己的过失: 央 求宝坠不再在牛栏中睡觉, 倾其所有为他治病, 给予他无微不至 的关怀。在 深深的罪 恶感中, 继父 丧失了 性功能, 最后 抑郁而 死。宝坠慢慢的恢复了记忆, 但最后没有回忆起 继父的过失。善 良而宽仁的 继父为自己 的过失付 出了生命的 代价, 他人性中向 善的力量伴随着他在忏悔中走向死亡。《清水洗尘》描写了礼镇
( 四) 对人伦的温情礼赞 家庭亲情是迟子建小说描写的重要内容。迟子建的小说更 多的是《亲亲土豆》、《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之类赞扬美好人伦 的作品。《亲亲土豆》写了 一对恩爱贫贱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喜
好抽烟的秦 山一夜咳嗽 , 细心 的妻子第二 天清晨在 他的枕巾上 发现了血迹, 一道阴影爬 上了她的心头。她坚持要丈夫到大医院 去确诊。揣上家中所有的积蓄, 她拉着丈夫上了 哈尔滨。在医院 里, 李 爱杰悉心 照料丈夫, 不向他 透露对他的 诊断结论, 但丈夫 从妻子暗中哭红的眼睛中看出了破绽。为了给妻子留下“日后过 日子的钱”, 丈夫偷偷地跑回了乡下, 妻子赶到乡下时, 秦山已经 带人在地里收土豆了。在他去世前夕, 他拿出了一件软缎旗袍, 嘱咐她明年夏天“穿给别 人看”。但李爱杰没有遵从丈夫的遗嘱, 她穿着旗袍, “守着温暖的炉火和丈夫”, 直到丈夫出殡的那天才 换下那件旗袍。培坟时, 她叫人在丈夫的棺材上盖上了丈夫生前 喜爱的土豆。《亲亲土豆》写到了爱情, 但其 描写重心不在爱情, 而在于展示在仁厚精神 之中生 成的人 情美和 人性美。《雾月牛 栏》通 过对家庭亲 情的缺憾的 描写而揭示 了乡村人 格的质朴与

试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与温情叙事

试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与温情叙事

试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与温情叙事作者:李子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6期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迟子建作品中对于人们所遭受的苦难困境给予深切关注的创作现象进行分析,来解读其对于苦难的书写特色,以及温情诉说的叙事风格。

关键词:迟子建;苦难;温情;悲悯情怀[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01迟子建的作品对芸芸众生在命运无常中所遭遇的苦难与困境给予了极大关注,她始终保持着心灵的温度,用充满爱与温情的笔触去书写笔下的人物与故事,秉持慈悲温暖的目光来关怀人世间的种种幸福抑或不幸,用浪漫温情的叙述风格书就了另一种深沉绵厚的力量,作品中处处弥漫着她对于万物苍生饱含悲悯情怀的温情凝视与深沉思考。

一、于无尽黑夜之中凝视苦难迟子建的小说对于处于苦难中的人们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苦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怀,尤其对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与悲惨遭遇给予了极大关注。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迟子建对于苦难叙述颇为集中深刻的一篇,讲述的正是这世界上无数个伤心悲凉,绝望萧索的夜晚,尤其是蒋百嫂的故事将整部作品的苦难推向了极致,在无数个伤心黑暗的夜晚中这无疑是最寒最冷的一个。

当“我”打开冰柜看到真相时,一阵恐怖悲怆的寒意透过文字在心中弥漫开来,触目惊心,猝不及防。

蒋百嫂曾在停电时哭喊道“我要电!我要电!这世道还有没有公平啊,让我一个女人待在黑暗中!我要电,我要电啊!这世上的夜晚怎么这么黑啊!!”一个孤苦羸弱的女人要独自吞咽这世道的不公与命运的残忍,并喊出了“这世上的夜晚怎么这么黑啊!”这整部作品想要传达的饱含泪水的沉重叩问,此处的苦难是莫大的,对蒋百已逝却无法公开无处安葬的凄凉,蒋百嫂独自承受这悲惨遭遇的悲恸,蒋三生独自坐在屋顶望天的小小身影,以及那条仍旧每天出门去等待主人归来的狗来说都是充满绝望,永无尽头的漫漫黑夜。

在这部作品中,迟子建对于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进行了直接锐利的揭示,并对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作了清醒深刻的逼视与质询,文字中浸满了属于漫长黑夜的绝望与疼痛感,通篇都浸在蒋百嫂家冰柜打开那一瞬间的冷冽寒气之中。

迟子建作品中残缺人物形象的温情书写_徐莹

迟子建作品中残缺人物形象的温情书写_徐莹

迟 子 建 在 当 代 文 坛 是 一 位 管 外 在 的 纷 纷 扰 扰 ,她 始 终 偏 于一隅 ,坚守着自己的创作风格 。 她具有悲天悯人的 “世俗关怀”之大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与浑然 天 成 的 文 学 才 情 。 面 对 残 缺 的 生 存 状 态 ,这 位 特 立 独 行的 “极地之女” 为文坛带来一组组别样的人物图 景。
的表达。 在笔者看来,对残缺人物的温情化表达,是传统
文化的延续与正能量传达。 在人文精神屡遭挫败的 当下,残缺人物形象所承载的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 良的精神价值,给了我们更加温情的力量。
一、精神缺失者的自然温情 精神缺失即我们所指称的精神病。 “精神病”,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的大脑功能紊乱而突出 表现为精神失常的病。症状多为感觉、直觉、记忆、思 维 、感 情 、行 为 等 发 生 异 常 状 态 。 ”[1]迟 子 建 作 品 中 精 神缺失的人物形象表现为与时代总体思维不符的一 类人。如傻娥对自然的膜拜(《原始风景》),宝坠乐于 与 牛 为 伍 (《雾 月 牛 栏 》),小 磨 盘 对 正 常 人 世 界 的 恐 惧(《疯人院的小磨盘》)。 迟子建喜欢描写这些精神 缺失者身上那股与时代不符的傻劲儿, 让他们在与 自然对等的深情关注中获得情感体验并收获满满的 幸福温情。 《疯人院的小磨盘》中的小磨盘从小生活在与正 常世界格格不入的疯人院,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 人物都是非常态的、残缺的。 他不喜欢上学,不喜欢 同龄人,不喜欢正常人的世界,反而对大自然有一种 天然的亲近。 他对自然世界的关注与迷恋处处彰显 着与众不同的生命旨趣。 正常人眼中的小磨盘是残 缺的、非正常态的。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是小磨盘对自 己不负责任的自我放逐,究其深层的原因,我们会发 现在小磨盘单纯明净的眼中, 正常世界的人们伪善 自私、急功近利、一片混乱。 小磨盘拒绝正常人世界 恰恰是对自我生命旨趣的坚守。 世俗生存状态对小 磨盘来说是单调的、灰色的、空洞的。 而他对宁静的 自然景象却充满感情, 于是小磨盘在自我放逐中成 为了正常人眼中怪异的孩子。 迟 子 建 笔 下 这 些 精 神 缺 失 的 人 (下转第 20 页)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冰心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荣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自1984年发表处女作《那丢失的……》开始,散文奖”“她已在文学道路上徜徉了三十年,她作品里的“明丽的忧伤”一直是当代文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她的创作既没有所谓“美女作家”的叛逆与媚俗,也不能被归入某种文学派别和潮流,她只是一如既往地关注社会民生,关注底层劳动人民。

文坛友人苏童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一支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

”三十年来,她一直保持着这种稳定的美学追求和均匀的创作节奏。

本文以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为研究对象,力图以理性的目光来分析迟子建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温情表达。

1.温情主题的体现1.1弥漫自然的温情迟子建的文学世界里,对自然万物的讴歌与礼赞洋溢着温情脉脉的旋律。

她的作品尽可能地展现了自然原始风貌,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幕。

1.1.1朴素诗意的自然美迟子建的小说向来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营造唯美的意境,善于把静态的无生命的景物和植物拟人化,因此在她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灵性,闪耀出生命的光辉。

我们但且看她是怎样描写阳光的:每一缕阳光都那么雪白、纤细、明亮,就象新饵线一样,只是不知太阳下了这么多的饵线到大地上,究竟想钓什么东西?想来草丛中的露珠是被它钓走了,因为阳光一下来,它们就神秘地消失了。

在这里作家把阳光晒干露珠这一自然现象写得如同一个童话,充满晶莹、童稚和生命之美,并弥漫着浓郁的回味无穷的诗情画意。

可见,黑龙江的广裹森林和土地陶冶了迟子建,使这个二十岁以前没有走出过故乡的女作家与大自然产生了相亲相近的情感。

她努力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全身心地扑进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东北地区美丽风光的讴歌源自作家内心的热爱,这也是迟子建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作品中描写的神奇的极光、碧绿的原野、白雪皑皑的大地等等景色,并非是虚构的,而是作者家乡的真实写照。

论迟子建的温情叙事

论迟子建的温情叙事

论迟子建的温情叙事论迟子建的温情叙事摘要:在当今文坛上,迟子建是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论迟子建的温情叙事毕业论文。

她以故乡东北黑土地作为想象的起点,抒写着故乡那些接近人类原初风貌的山水风物,抒写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她对大自然和人间审美的叙述,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蕴涵诗性及神性的乡土家园,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她对自然、对人间、对精神世界的关注,这种富有文化思考的意义,更使得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意蕴。

虽然在她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诗意美好的理想和平庸失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住她向上向善的信念,她始终带着执着的温情想象她的理想家园,给人们指出一条超越困境,解救心灵的道路。

现从迟子建小说入手,探讨迟子建笔下的自然呈现。

这其中既有作家对于自然之美的发现,对自然生灵的讴歌赞颂及对贴近生命本色的人类生存的感悟;因此,这里主要通过“自然”,发现美善,揭露丑恶,表露出悲天悯人的入世情怀,对人性异化的担忧和对纯净人性、和谐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迟子建;自然;温情;叙事1自然的温情描绘1.1灵性自然迟子建曾经这样说道:“夜阑人静之时,把台灯打开了,对大自然的那股刻骨铭心的爱就会油然而生。

在这个时候,晚霞会变得比现实更绚烂,在她笔下的山川河流会不由自主的充满灵性,而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一切生物也同样变得无比的优雅。

”大自然是这世界上真正的不朽东西。

它不仅有呼吸,而且有灵性,往往使你可以与它产生共鸣“这时,怀想情绪始终在心中萦绕,浓浓伤感情绪漫卷着。

我觉得笔下山川草木及人物渐渐活起来。

”就这样,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及各种花鸟虫鱼等生物,在迟子建笔下几乎都具有了生命的灵性。

她采用“童话”方式,给万物赋予了生命。

在《没有夏天了》和《树下》中,使我们看到美丽的“童话世界”:“八点左右的太阳才漫吞吞的起来整理自己的容颜。

它先洗脸……接着它又涂胭脂……再之后它伸了伸懒腰,当它升得更高的时候就梳理头发,它的头发就会飘扬到森林上,它们金色的毛发绕绕的缠住树木;”“月光变幻千万条小银鱼,在大地上忙忙碌碌穿梭着,悠游着。

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里的人性写作

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里的人性写作

现当代文学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里的人性写作郜子慧吉林大学摘要: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一位柔婉大气的女性作家,她的中短篇小说展现着童心、纯真与善良,也不乏书写日常平庸生活中的卑劣与邪恶。

在对生活的广泛取材之下,迟子建在歌颂人性真善美的同时正视恶与丑的存在,真实适度地刻画出人性的复杂图景,温暖却不沉沦,忧伤而不绝望。

关键词:迟子建;人性写作;真实;适度在中国当代文坛,迟子建作为东北大地的歌者吸引着读者和文人的眼球。

正如她在小说《岸上的美奴》题记中写到“给温暖和爱意”,作家一直在缓缓为我们道来一个个温柔而感人的故事,聆听的人嘴角会不自觉上扬,凭着爱的阳光雨露感受生命的丰盈力量。

迟子建是文坛上鲜在的矢志不渝走自己文学道路的作家,她的眼光不曾离开东北这片土地——童年生长一生向往的地方。

离乡、归来、出走,无论是作家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未放弃用笔尖讲述那里的人情冷暖、风情习惯。

也是这样一种坚持,加上作家高深的文学素养、对文字的巧妙构思、对社会自然寄托的爱与希望,让其小说更具一份真实的厚重感。

迟子建的小说让我们看到最接近于真实的人性面孔。

人性是复杂的,它的善恶美丑不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所及。

选择看到人性的美好、选择揪住人性的罪恶,不同人会有不同侧重。

很少有人会走到善与恶的极端,在不赦的恶与虚伪的善之间,迟子建抓住了最适度的描写人性的点,写到读者的心坎里。

本文就以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为例,欣赏其笔下的丰富的人性图卷。

一、真善美——灵魂的镇定与慰藉迟子建作品总能带给人诗意而温暖的体验,除了其散文化优美的笔调之外,主要还归因于作品汲取人性中的真善美作为叙事的主要层面。

在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里,人物无论男女老少,不论从事何种职业,读者都能在其身上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它们是我们在对社会越来越失去信心的大环境里继续葆有希望的支撑,让人们坚信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童心与活力:通过细读迟子建中短篇小说,我们很难忽视作品中的儿童叙述视角。

对迟子建的评价

对迟子建的评价

对迟子建的评价对迟子建的评价一、迟子建:从北极村走出的温暖女儿(作者余慎,佛山日报)“作品有着流畅的基调、淳朴的乡村民情,在悲剧中不同程度地带有喜剧色彩。

它不强调热闹、喧哗,而是凭着细腻的文笔和人物细节触动人。

作品语言凝练,人物造型在笔墨中被赋予了质感。

”在前日举行的“新乡土文学”征文大赛上,著名作家赵本夫的一席话带出了本次大赛的大奖得主——迟子建《花牤子的春天》。

这位来自大兴安岭的女儿,在手握获奖证书的那一刻很是激动,而面对记者的提问,迟子建话语不多,但句句回答发自肺腑,让人感到了她真情的流露。

写熟悉的生活采访迟子建,是在她刚获大奖后不久,当时她还很激动,她的口音略带东北腔,只不过言语中有着柔柔的气息:“我之所以能获大奖,可能是因为我写出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塑造了一个新农村和新型农民形象,并由此展现出人性的变迁。

”回想起自己当初创作《花牤子的春天》的感受,迟子建说:“在作品中,我立足于东北人的风俗民情,描写了北方人的生活空间,但又不拘泥于传统,以现代人的视角,用笔墨描述大兴安岭农庄的时代变化。

”她还表示会坚持这个创作方向一直不变。

“越是寒冷地区的人,越渴望温暖,因为我是一个在北极村长大的孩子,我对它的依恋永远不会消亡,因此,读者在我作品中,会看到一种人性意义上的春天。

”作家要拥有自己有人说,迟子建的作品有着和张爱玲一样的苍凉。

只不过张爱玲的苍凉是南方式的,如华和热闹背后一针见血、冰凉砭骨;而迟子建的却是北方式的,硬朗,朴拙,像冬天的猎猎长风,可又冬去春来,春风化雨,温情脉脉。

对于这一观点,迟子建笑笑:“这可能就是一个人个性的不同。

我和张爱玲的生长环境不同,所感受的自然环境也不一样,因此两人的苍凉自然不同。

”她还打趣地回味到:“就像到了冬天,我的家乡已是冰天雪地,这里依然春暖花开,其实不管是南派作家还是北派作家,一个作家关键在于拥有自己。

”创作不求功利采访自始至终,迟子建都闪烁着一双若有所思却清澈的眼眸,正如她的为人一样,仿佛一切事物在她的眼中都变得晶莹剔透,迟子建说:“虽然拿到了大奖,但我并不是你们想象中那么一个要成为惊天动地的大作家,我的理想只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别样的“温情”——评迟子建中短篇小说中的“夫妻情”

别样的“温情”——评迟子建中短篇小说中的“夫妻情”
如 果 故 事都 是 这样 的展 开 , 则会 落入 “ 难 见 真 情 ” 叙 事 俗 套 ; 苦 的 如 果单 纯 地 书 写 夫妻 之 间 无 一 丝 涟 漪 的 生 活 、如 胶 似 漆般 的爱 ,
则 会 走 向 “ ” 情 的 趋 势 , 了制 造 温 情 而 掩 饰 了 生 活 的另 一 伪 温 为 面 。 迟 子 建 避 开 了 以上 两 方 面 , 在 “ 情 ” 叙 事上 是 成 功 的 , 但 她 温 的
二 、 第三 种 情 ” “
感 情也 是 这 样 的 。 满 爱 意 的 关 心 , 充 饱含 柔 情 的话 语 , 给人 以温 馨 与 感动 。 她 更 多的是 插 入 “ ( ) ” — “ 但 他 它 者 — 第三 者 ” 第三 地 ” “ 与 “ 第三 种 情 ” “ ( ) ” 。 他 它 者 的存 在 是 夫妻 除 了在 生 活 中共 同 面对 的 显 而 易见 的 困难 、 波折 之 外 , 又一 使 他 们 产 生 心 里 隔 阂 的 无 形 的 “ 障碍 ” 。迟 子 建 更加 注重 描 写 夫妻 间彼 此 不 愿坦 白的 情 感世 界 。 关键 词 : 第三 者 第三 地 第 三种 情
【 图分 类 号 】 0 【 献标 识 码 】 中 1 6 2 文 A
0 X( 0 0) 3 0 2 —0 31 2 1 -0 - 0 4 2
《 匹 马 两个 人 》 “ 三者 ” — 王 木 匠 的 出现 , 一 中 第 — 使超 出 了 夫 【 文章 编 号 】4 6 妻 问 的亲 情 与 爱情 之 外 的 “ 三种 情 ” 让 人感 动 。 种 情 是对 喜 0 7— 第 更 这
对 妻 子 的伤 害 。 说 结尾 , 子 对 丈夫 的原 谅 是符 合 生 活 常理 的 , 小 妻 不 是 迟 子 建 特 意 让 夫 妻 重 归 于好 , 是 生 活 本 身 就是 这 样 , 谁 而 有

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表达

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表达
格 上几 多变 化 , 对人 间温情 的深婉 表达 , 始终 但 却
贵 之 处 , 用 新 时 期 的一 句 熟 语 . 她 把 爱 推 向 了 借 是
每一 片绿 叶 , 温情 之光 照耀 着笔下 的各 色人 等 . 让 从而在 普通 百姓 中发 现高 贵 而 感 人 的人 性 光 辉 。
【 关键词】 迟于建小说; 温情表达; 民间立场; 人性关怀; 社会批判 【 中圈分类号】 0. 5 [ 1 74 文献标识码] [ 2 2 A 文章编号] 08 .2( 0)2 02 — 6 1 一 692 2o — 09 0 0 5 0
“ 北 才 女 子 建 的小 说 创 作 , 《 E 村 童 东 迟 打 j极 话 》 直 到 如今 , 题 材 内容 、 象方 式 与 语 畜风 起 在 想
偶 然看到继 父正 在与母 亲做爱 . 于懵 懂无知 . 由 他
迟 子建创 作 中 的温 情 之光 . 先 挥 洒 在她 对 首 亲情 关 系 的描写 之中 。早在抒 写 “ 话” 童 的创 作 初
期 . 主 人 在 姥 姥 、 爷 、 姨 、 舅 面 前 表 现 出 来 小 姥 二 小 的调 皮 之举 、 憨 之态 , 及对 世事 的懵 懂感 知 , 娇 以 就 已透 露 出其乐 融 融 的 天伦 和 弥 散苦 涩 的 亲情 。
维普资讯
第 l卷 第 2 7 期

1 No 2 7
钦U N ̄ 范Q/ H U T A H R校 O L 报 师 高Z O C , LO  ̄
2O 年6 O2 月
Jn 2 。 u* 02
论 迟 子 建 小 说 的 温 情 表 达
方 守 金
( 珠海教育学 院, 广东 珠海 590 ) 100

论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温情救赎”-以《蒲草灯》为中心

论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温情救赎”-以《蒲草灯》为中心

论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温情救赎”-以《蒲草灯》为中心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抨击社
会现实,阐述人性善恶等方面。

然而,他的小说中也贯穿着一股
“温情救赎”的力量,尤其是在《蒲草灯》这部小说中,这种力量
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蒲草灯》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的小说,通过主人
公晓婚的遭遇,展现了受尽委屈的女性和社会对于婚姻的束缚和禁锢。

然而,与其他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不同,这部小说中的“温情
救赎”最终成为了挽救主人公的力量。

首先,小说中的温情来自于晓婚的丈夫邓九公,这位老实善良
的农夫在得知晓婚遭遇不幸后,不计前嫌主动前来救助,尤其是在
第二次见面时,邓九公抱着盲目的晓婚放声大哭,将自己的心声倾
吐出来,铸就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感情。

其次,小说中的救赎之力来源于邓九公对于晓婚的包容和理解。

邓九公并不是一个范例式的丈夫,他既不富有又不出奇地英俊,但
他有着一颗纯净的心灵,对晓婚从容不迫地缠绵悉心,宽容温和。

最后,小说中的救赎之力也来自于晓婚自身的改变。

在经历了
情感的波折之后,晓婚逐渐变得坚强勇敢,理解丈夫并欣然接受婚
姻生活中的琐事,这也化解了她与丈夫之间的种种矛盾。

总之,《蒲草灯》这部作品中的“温情救赎”与传统思想的价
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丈夫邓九公的纯真善良,还是女
主角晓婚在婚姻和情感之间的彷徨和挣扎,都寄托着对传统道德伦
理的回归和对爱情的思考。

这种“温情救赎”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温情意象抒忧伤--迟子建《雪坝下的新娘》解读毕业论文

温情意象抒忧伤--迟子建《雪坝下的新娘》解读毕业论文

温情意象抒忧伤——迟子建《雪坝下的新娘》解读摘要:迟子建的小说《雪坝下的新娘》一反她以往的习惯,美丽温情的“新娘”意象出于“傻子”的眼睛。

本文通过论述主人公的三重人生悲剧、温情而忧伤的意象、两相对比的世界,层层深入,凸现温柔美丽的意象背后的忧伤。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主人公的美丽幻觉与肮脏亵渎的现实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幻觉越美好,主人公的命运就越悲惨,与诗歌中的“以乐景写哀情”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篇小说在揭示社会弱势群体的痛苦和不幸的直接根源方面有所涉及,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温情、新娘、傻子、忧伤Warmth to express sadness imagery——Chi zi-jian “Snow downstream of the bride” InterpretationChen Wen-qiong(Humanitie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Abstract: The Chi zi-jian 's novel “Snow downstream of the bride” a reversal of her previous habits, and the beautiful warmth of the "bride" image for "fool" the ey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in character through the life of the triple tragedy, tenderness and sadness of the image, the relative ratio of the world, layers of depth and highlights the beautiful image of gentle sadness behind. Compare the use of this novel approach,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desecration of the beautiful illusion of reality with the formation of dirty strong and in sharp contrast, the illusion of the more beautiful, more tragic fate of the heroine, and the poetry of the "sad situation Lok King wrote" ,there are similar practices effect. This novel reveals the socially vulnerable groups in the pain and misfortune have been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root of a certain soci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tenderness、the bride、fool、sad众所周知,迟子建是一位温情主义者,她写的东西虽然很“伤怀”,但是结尾处都会给人一种温情的感觉,即所谓传统的“大团圆”结局。

温情之殇_迟子建论_周玲玲

温情之殇_迟子建论_周玲玲

论周玲玲迟子建具有独立精神气质的内心世界,她的小说创作很少和当下的潮流有关。

当王安忆追逐潮流的时势,不断以嬗变的写作风格来达到创作转型,林白、陈染以先锋的“身体写作”来达到“安娜卡列琳娜”式欲望张扬的文学演绎,作为女性写作者中的一员,迟子建坚守的温情写作之路,使她似乎总是躲在声名的背后。

这种理念的写作原则让她的小说很少锋芒毕露,而更多了些庸常的温润和圆滑。

缺少磕磕碰碰的棱角,她的作品很难归入任何一流,也多少难以产生更大的异议。

但她总可以密集地出现在多方面的比较中:谈到南方有苏童,不能不论及北国迟子建;谈到乡土味浓的沈从文,不能不提及以《花牤子的春天》夺得新乡土文学征文之魁的迟子建;谈到在故乡呼兰河城里度过童年的萧红,又不能不说起同样在东北黑土地漠河里长大,后来写下《北极村童话》的迟子建;甚至谈到川端康成的《雪国》,印象中也少不了迟子建笔下北国的白雪纷飞、寒冷漫长。

近年来迟子建以令人目不暇接的写作速度发表了一篇又一篇、一部又一部小说,以至于让人无法忽略文坛上这位现在非常活跃的女作家。

二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五百多万字的沉甸甸的作品,迟子建可以说是具有“老资格”的作家。

而直到去年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时,她的声名仿佛才一下子被推到人们面前。

这倒不是说此时迟子建的文学创作状态已经达到了巅峰,相反,套牢在“温情就是力量”的信念里,她依然不能脱离地缘的因素———对极地的切实感受,对鄂温克民族的熟稔,对美丽地名的撷取,神秘感充盈了对少数民族原始生活的想象。

极地之角,北国一片苍茫,因迟子建而没有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隅。

迟子建成长的漠河北极村,和江南相距甚远,即使在广袤的北方,也处于中国版图的最北端。

这样一个在地理上偏僻狭促之地,很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最北的边关,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很少能将威严之杖伸及,大部分也只是边防驿站里士兵驻扎,重武轻文,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①。

据说因为此处出现了一批金矿,大兴淘金热,为了勘察并收归官方所有,慈禧太后乘坐轿子,万里颠簸,过了一个又一个驿站才到过那里。

迟子建散文中的温情书写

迟子建散文中的温情书写

迟子建散文中的温情书写邓宇甯摘要:迟子建是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她用童真质朴的语言建构了一个纯美、感伤而又充满温情的文学世界。

大概是因为她的小说成就比较突出,散文的光彩反而被遮盖了。

但其实,迟子建的散文作品也同样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散文中,她用清新自然的笔触细腻地展现了故乡的自然风光与儿时经历过的生活,回忆逝去的亲人以纪念那些温暖的时刻,同时带领读者细细品味人间的温情与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读者在体验之余收获哲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与人生。

关键词:迟子建;散文;温情迟子建的散文语言率真质朴,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的对象也依旧是微观细小的身边生活。

但在对于平凡人生的叙写中,她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了生命中那些可贵的精神以及正面的力量。

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录与回味经过作者的总结以及反思后,苦难被冲淡了,生的希望也被重新点燃,就这样苦难与希望达到了辩证统一,赋予了文本一种温情的力量。

关于迟子建作品中温暖色彩的挖掘,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也有不少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探究讨论,如东北师范大学孙姗姗的硕士论文《悲剧意识的温情书写》分析了迟子建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深藏于“温情”的底色之下;孙彦峰的《迟子建小说温情视域中的微观生活与宏大精神》注意到迟子建在作品中擅长用细节描写展现生活中的温情,以温暖的爱超越世俗的悲苦,从而把作品的描写对象从微小日常拔高到宏大的精神世界;金丹的《论迟子建的温情叙事手法》从人性、死亡、自然三个角度分析了迟子建的小说如何使用温情的叙事手法刻画平凡普通的真实生活;迟晓旭的《用温情书写爱的主题——评迟子建小说<鸭如花>》探讨了《鸭如花》如何体现了迟子建创作作品时追求的温情之光。

可见,迟子建作品中一直有着“温情”的基调,尤其以小说为甚。

散文是最能把作家的修养与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文体,对比起迟子建的小说,其散文作品中的温情书写也同样值得探讨。

一、对日常吃食的温情书写迟子建在她的散文中用温情的笔触描写了大量生活的日常,尤其是关于“吃”的思考。

论文:黑土地上的温情

论文:黑土地上的温情

论文:黑土地上的温情【摘要】在迟子建的作品中,处处充满着温情的气息,这里有感人至深的夫妻之情、动人心弦的邻里情谊、甚至陌生人之间,也会彼此取暖。

而这样的温情写作,当然离不开迟子建生活的那片黑土地。

【关键词】迟子建,黑土地,温情主义迟子建最初对人生的认识完全来在于大自然的变化,她生活在中国最北的北极村,北极村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联系较少,在那个寒冷的高纬度,“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期的时候,秋霜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的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

”[1]在迟子建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如此脆弱的,人生亦是如此。

在迟子建的笔下,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所有的人都是充满温情主义的。

这里有感人至深的夫妻之情、动人心弦的邻里情谊、甚至陌生人之间,也会彼此取暖。

迟子建的这种温情主义主要是指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谅解、体贴、关爱等蕴含着鲜明道德色彩的正面情感,迟子建的温情大多发生在乡土社会,是与乡土社会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这种和谐优雅的乡土温情略带忧伤,具有温文尔雅的女性气质。

在迟子建的温情世界里,温情首先是借助于家庭亲情展示的。

一、夫妻之情在迟子建所有描写夫妻感情的作品中,《亲亲土豆》可以说是最感人至深的一篇。

这部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小说的主人公秦山家里种了大片的土豆,他们家也因为这大片土豆,在村里生活的也算富足。

谁知秦山却被查出得了癌症。

他在妻子李爱杰的再三劝说下,去哈尔滨的大医院治病。

但善良的秦山不想花治病的冤枉钱,一次趁妻子不备,偷偷的跑回了家。

并用省下来的钱给妻子李爱杰买了一件旗袍,而他自己也在一个下雪的日子停止了呼吸。

可以说,秦山和李爱杰的那种感人至深的夫妻情意,充盈在作品的字里行间。

在秦山发病之初,妻子李爱杰就已经寝食难安了,秦山的每一次咳嗽“像余震一样使她战战兢兢”。

尤其是秦山的那一句“用买土豆的钱招一个漂亮小伙入赘,保你享福。

迟子建近年中短篇小说的情感品质

迟子建近年中短篇小说的情感品质

□ 当代文艺评论 迟子建近年中短篇小说的情感品质李万武 不管作家往他们的作品里放置什么,比如哲思或德性,文化或文明,以及这种“关怀”、那种“忧患”等等,但如果不同时浇铸情感,便很难让人认可是真的文学的严重危机产生出来。

情感是文学蕴含里这样一种“常项”:一旦缺失了它就缺失了整个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深谙于此,所以在给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下定义时,单单把情感给狠狠地强调了一番,说:“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8页)我们从头翻捡一遍人类的所有精神性创造便会发现,除了文艺家辉扬出来的那种在中国被称为“意象”,在西方被称为“形象”的东西,能够留得住情感,使之不再是一次性的,而能令后来的“别人”也能体验得到,真的没有更为有力的它物。

就是在留住情感的意义上,我们才常说一个民族的文学史(或艺术史)就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史的。

包括文学在内的文艺,就是这样一种填补了情感记忆空白的独特的人类精神创造。

托尔斯泰的定义也就是在这层意义上强调了情感在文学(文艺)中的特别地位的。

在当今文坛上,厚情和薄情的作家都有。

但厚情的作家常遭“煽情”的责诟,薄情的作家则易得“深刻”的溢美。

而这很可能都属于对文学的一种误读。

最近集中阅读了迟子建近年的一些中短篇小说作品,深感常醒着的文学情感自觉,是迟子建小说最显眼的特色之一。

猜解表现在这些小说作品里的情感品质,无论是对于解除围绕着文学情感问题产生的对文学的诸种误读,还是对于讨论提高文学作品的情感质量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一迟子建近年中短篇小说特别重情感。

文学作品里的情感,是能够唤起生动的审美体验的情感,所以它必须是直观的,即必须是提供给感觉的。

文学情感的传达方法,就是为情感立象,即塑造出生动传神的文学意象,以及由意象结构出来的文学情境。

迟子建《亲亲土豆》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亲亲土豆》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亲亲土豆》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

(16分)亲亲土豆迟子建礼镇家家户户种土豆,秦山夫妇是种土豆的大户。

秦山又黑又瘦,他媳妇比他高出半头,叫李爱杰,温柔又贤惠。

他们去土豆地时总是并肩走,九岁的女儿粉萍跟在身后,一会儿去捉蚂蚱,一会儿又用柳条去戏弄老实的牛。

秦山一家子爱吃土豆。

初秋时令,秦山有一天吃着吃着土豆就咳嗽得受不住了,双肩抖得像被狂风拍打的衣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错了位。

秦山咳嗽累了迷迷糊糊睡着了。

李爱杰担心秦山,第二天早早就醒了。

她发现秦山枕头上有一摊血,一种不祥的想法使她哆嗦了一下。

早饭后她左劝右劝,秦山这才答应进城看病。

李爱杰将家里的积蓄全部带上,又关照邻居照顾粉萍。

邻居问秋收时能回来么?秦山咧嘴一笑:“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

”李爱杰拍了一下秦山的肩膀,骂他:“胡说!”听着妻子恍若回到少女时代的声音,秦山心里有种比晚霞还要浓烈的伤感。

秦山住院后脸色便开始发灰,他觉得人生埋伏着的巨大陷阱被他踩中了。

一次,趁没人在旁边,秦山忽然拉住妻子说:“爱杰,要是确诊是癌,咱可不在这遭这份洋罪,我宁愿死在咱家的土豆地里。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

当李爱杰被医生叫到办公室后她知道一切都完了。

医生说:“晚期肺癌,已经扩散了。

”李爱杰只觉得一下子感觉不出阳光的存在了。

为掩饰内心慌乱,她回去时特意从住院处门前的花坛上摘了一朵花掖在袖筒里。

秦山正在喝水,李爱杰趁他不备将花掏出来:“闻闻,香不香?”秦山深深闻了一下,说:“还没有土豆花香呢。

”“土豆花才没有香味呢。

”“谁说土豆花没香味?它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般时候闻不到,一经闻到就让人忘不掉。

”李爱杰凄楚地笑了,就着这股笑劲,她装作兴高采烈地说:“咱得高兴一下了,你的病确诊了,就是普通的肺病,打几个月的点滴就能好。

”“没有大病当然好。

”秦山说,“咱都来了一个多礼拜了,该是收土豆的时候了。

”“你放心,咱礼镇有那么多的好心人,不会让咱家的土豆烂到地里。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表达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表达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表达迟子建始终用一种温情的目光注视这世间的一切,平静而温暖的叙述背后有一种无形的美和力量,那就是爱。

爱,是小说里永垂不朽的主题,夫妻之爱、亲情之爱、朋友之爱爱,是一道写不尽的风景。

而迟子建,就是用一支细腻而饱含深情的心灵之笔,将人世间的种种美好至爱表达地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就从她的小说《花瓣饭》说起吧:小说中的丈夫,因为不满工宣队进驻学校而与其队长吵架,结果被撤职发配到县城粮库当工人去了,每天二十多里的山路,早出晚归。

他的妻子,因为童年时在中苏界河的黑龙江畔生活过而被判为苏修特务,被迫戴着高帽游街。

然而,就是在那样一个年代,在那样一种压力之下,他们却将夫妻之爱表达地那样细致入微,那样温暖唯美。

一、妻子对丈夫爱的表达妻子回家后,发现丈夫的车子不在,就起了担心。

一是担心下雨天别出什么意外;二是担心丈夫从一个校长到装卸工想不开。

其实,妻子心底里更担心的是后者。

所以没看到丈夫的自行车时就嘀咕了一句:他也该回来了,也就有了去迎迎丈夫的举动。

第一次出去没有迎到丈夫,回家后得知丈夫已经出去找她时,她的脸上表情松弛了许多,而后问了一句: 他是不是被雨浇透了?他有没有把湿衣服换下就找我去了? 妻子对丈夫的关爱如此体贴入微。

当她得知丈夫披着一件橘黄色雨衣回来时,眼神变得愁苦了,从对丈夫性命的担心转为对感情的担心,是谁给他披了这么漂亮的雨衣? 肯定是个女的,男子汉谁用这么鲜艳的雨衣? ,儿子的话愈发引起了她的不安,于是她换上一件年轻时穿的一件洋红色衣裳又出去找丈夫了。

通过换衣服这一细节,表达出妻子对丈夫的爱――女为悦己者容,她把自己打扮漂亮也是为了吸引丈夫。

结果第二次不仅去菜园没有找到丈夫,还遭受梁老五妻子一顿羞辱――因为丈夫去他家找她了,妻子回到家在孩子们的安慰下破涕为笑后又担心起丈夫, 这么晚了,他别是因为上老梁家遭了白眼,想不开,我得出去找他。

于是,她又一次出去了,在下过雨的黑夜里深情可见。

二、丈夫对妻子爱的表达丈夫回家后听孩子说妻子出去找他了,旋即出门,连偷回来给孩子们吃的豆子也忘了放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不避讳 “真实 ”的生活 , 但她 把生活中的 “恶 ”作 为背景 , 来 突出 世间仍是 主角 的 “善 ” , “恶 ”会像冰一样在 “温暖与爱 意 ”中慢慢融
化 , 这是迟子建式 的温情 。在 “夫妻情 ”的描写 中 , 她更多的是插人 “他 它 者 ”— “第 三者 ”“第三地 ”与 “第三种情 ” 。
一 、“第 三 者 ” 迟子建在她 的小说 中经 常安 排一些 插人夫妻 日常生活的 “第
会掀起较大 的波澜 , 难以风平 浪静 。《 福翩翩 》体现 了这一点 。 柴旺
出于对邻居刘英的同情 , 用卖春联意外得到的八百元钱给她买 了 颈椎治疗仪 , 这件事让他们各 自的爱人知道 后 , 刘 英的丈夫 怀疑 她在外面跟人胡搞 柴旺的妻子则失去 了往 日对丈夫的爱意 。 原 本甜蜜的生活就被柴旺的 “善意 ”打破了 。由柴旺妻子对丈夫的态 度从体贴 、温柔到发怒 、冷落 , 足见柴旺轻易表达出的 “第三种情 ”
妻间平静 的生活 出现了不和谐的音 符 , 但不久又归为主旋律 , 两
人更加恩爱 。 但在她的小说中也出现了在外面拈花惹草 、玩弄情
感 的一类男人 , 对他们悲惨 下场 的精心安排并没有 影响 “温情 ”叙 事风格 。 由此更可以理解迟子建在作 品中多次 出现 的 “第三者 ”、 “第三地 ”与 “第三种情 ”的真正用意 , 她是在发现人隐藏在心中未 表露出来 的 “善 ”以及内心对于 “美 ”的追求 。
有 了情人后发泄 自己痛苦 的地方 , 他 身边没有女人 , 而 只想在那 里 享受厨艺好 的女 人做 的晚餐 陈青 的 “第 三地 ” , 是在发 现丈夫 去了 “第三地 ”之后 , 和他赌气而去 的北京 的一个破烂胡 同一个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家里 , 在那 里她为渴望吃到女人做 的饭 的男人做 了顿晚餐 。 可 以说 “第 三地 ”是陈青 与马每文在他们 的情绪 烦躁时而 各 自找到 的宣泄 内心苦 闷的地方 。
注释
《 微风人林 》也 出现 了 “第三地 ”—
白桦树林 , 只不过它是方
雪 贞一个人 的 “浪漫之地 , 狂野之地 ”“真我之地 , 销魂之地 ” 。 方雪 贞 由于在 医院值班时受 到流血过多的患者孟和哲的惊吓 , 月经从 那 以后停止 了 。 孟 和哲为了帮她治疗 , 与她在 “白桦林 ”中进行 “做 爱 ” , 对于孟和哲 来说 , 他只是单纯地 在治疗方雪 贞的病 , 而对于 方 雪贞来说 , 她是在 享受着丈夫不能 、 然 而孟和哲能 给她带来的 快感 虽然在文 章结尾 , 她与丈夫 的生活恢复了平静 , 但她 的内心
回到了 “相安无事 ”的状态 。 《 清水 洗尘 》中如 果没有蛇寡妇 的出 现 , 她去找父 亲 , 让他帮着到她家补澡盆 , 那么就不会有父母间 的
“常态 ” , 她在用敏锐的眼去捕捉不易被察觉 出的人 的情绪波动 用细腻的心去聆听他们 的心声 。如果这 “第三种情 ”真的在生活中
“ 别扭 ”,母亲的“冷嘲热讽 ”与父亲的 “ 毕恭毕敬 ”。母亲对愿意跟
二 、“第三种情 ” 《 一匹马两个人 》中 “第 三者 ”— 王木匠的出现 , 使超 出了夫 妻 间 的 亲情 与 爱 情 之 外 的 “第三 种 情 ”更让 人感 动 。 这种情是对喜
欢 的人 从 心 底 发 出 的情 不 自禁 的关 爱 、 惦 念 , 它 源 于 人 的 善 良与
与感动 。但她更 多的是插入 “他 它 者 ”—
痕 , 在 阳光 的抚照下 , 冰化为水 , “裂痕 ”就会消失 , 它 的存 在让 夫
“第 三地 ”的命 名 出 自《第三地 晚餐 》, “家庭这个安乐 窝以外
的野窝 ” 〕 , “浪漫之地 , 狂野之地 ”“真我之地 , 销魂之地 ” , 但文 中的 “第三地 ”则是 马每 文看 到妻子陈青不肯与他做 爱 , 而怀疑她
这样 的描 写与 《 花 瓣饭 》中 “我 ”看到爸爸妈妈一起 回到家的情景
是相似 的 , 爸爸和颜悦色地提 着手电筒 , 妈妈娇羞地抱着一束 花 , 两个人的头上都沾着碧 绿的草叶 , 妈妈那件 洋红色 的衣裳 的后背 湿透 了 。 爸妈之间发生的事 情 , 从 “我 ”这个儿 童的角度观察了 出 来 。 他们会因为孩子的在场而尽量隐藏 自己的喜怒哀乐 , 但他们 的 “喜 ”却往往按捺不住 , 而从 心里跑到 了脸上 , 被儿童 “清澈 ”的 眼睛捕捉到了 。 这种 间接描 写夫妻情感 、 生活 的甜蜜与幸福的方 法 , 使 夫妻之情更加缠绵 、 耐 人寻味 。 在小说中并未露 面的 、只是 一笔带过的一个女人 , 还有梁老 五是 “第三者 ” 。 妈妈看到爸爸没 在家 , 但他穿 回的一件橘子皮色 的 、很漂亮的雨衣 , 她的儿子猜想 是 个 女 的给 他 披 上 的 , 妈 妈 的 眼 神 因 此 变 得 愁 苦 , 穿 上 了 她 年 轻
如果说 以上几部作品 , “第三者 ”与 “第三地 ”是作者根据故 事 情节 的需要而安排的 , 那么 《相约怡潇阁 》则是主人公陈斑谰精心 设计 的 。 “第 三地 ” 在这里成为 了检验已婚男人对待情感 的一块
“试 金 石 ” 。
的心 事 , 因此 “没有笑 出来 ”。 这篇小说的结尾可 以看作是对 《 福翩 翩 》“夫妻 和好 ”那个结尾的深化 , 这 也是迟子建深 刻的地方 , 发现 平 静海面下隐藏的暗礁 寂静的冰面下仍流淌 的涓涓细流 。
三者 ”—
“ 惹事牛非 ” 者 , 让原本 “ 无事 ”的夫妻变得 “多事 ”—
对妻子的伤害 。小说结尾 , 妻子对 丈夫的原谅是符合生活常理 的 ,
不是迟子建特意让夫妻重归于好 , 而是生 活本身就是这样 , 有 谁 会为这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呢 但迟子建并不是简单复制生活的
生气 、打嘴仗 。 当 “第三者 ”不在场时 , 一方 因为 “有理 ” , 而在发泄 着心中的不满与怨气 而 另一方 “理 亏 ” , 只好 “唯唯诺诺 ” , 夫妻又
议 心存 担 优 , 怕 被 悄 无 声 息地 下 放 , 三 年 五 载 回不 来 。于 是 在 知 道 消 息 后 竭 尽 全 力 地 对 妻 子 表 现 他 的温 存 , 让 爱 过 妻 子 、但 是 个 正
戚 , 洗澡只洗 了半个小时 , 用洗衣服来打 发时间 , 所有这一切都表 明母亲对父亲有些 “醋 ”意的牵挂 。 但最后 , 两个人共 同从浴室 中 走 出 , 还是表现 出了他们 的和好 , 以及恩爱 。父母 的恩爱挂在了脸 上 , 比两个人直 白的表达更具有表现力 、吸引力 。作者让家 中已懂 事 的孩子 — 天灶作 为观察 者 , 用意在 此 , 能读懂他们的 “表情 ” 。
人君子的王统 良帮助照顾妻子与孩子 。 在他离开后 , 妻子 、 儿子 、 王统 良都 在尽心地照顾这个家 , 但 当他平安 回来后 , 妻子对他 则 少 了些热情 , 儿子不再管家 了 , 王统 良对他也很淡然 。苏泽广的回 来打乱 了每个人刚刚适应的他离开时的生活状态 , 仿佛他 的回来 是不合时宜的 。 其实这是生活的一种常态 , 当苦难 、 不幸来临 时 , 人 总是将 “善 ”的一面表现 出来 , 共 同来承担 面对 一切 困难 , 让 人
镇子里 的男人眉来眼去 的蛇寡妇到家里来感到很意外 , 很警觉 ,
故作 大 度 地 同 意 父 亲 去 帮 忙 在 父 亲 走 后 她 心 烦 意 乱 、 焦 虑 、优
消失 了 , 也许人 的心里会 变得空荡荡 的 。 《 解冻 》就是这样的一篇
小说 。
《解冻 》中刚被 “平反 ”不久 的校长苏泽广对 召开的 紧急 会
之 后 , 则会 被 担 心 发 展成 “ 婚 外 情 ” 。 当它 不 再 出 现 时 , 人 也 略有 忧
伤 当想起它时 , 心还会 痒痒 的 , 有些舍不得 , 还有 份憧 憬与向往 。 这 就 是 当苏 泽 广 与 黎 素 扇 听 到 傻 女 儿 说 “妈 妈 不 和 你 一 个 被 窝
知 风
“第三者 ”“第三地 ”与
“第三种情 ” 。“他 它 者 ”的存在是夫妻除 了在 生活 中共 同面对的
显 而 易见 的 困 难 、波折 之 外 , 又 一 使 他 们 产 生 心 里 隔 阂 的 无 形 的
“障碍 ”。 迟子建更加 注重描 写夫妻 间彼此不愿坦白的情感世界 。 关 健 词 第三 者 第 三 地 第 三 种 情
不 会 往 她 家 的地 里 送 大 粪 。 丈 夫 回 来 之 前 , 她 沉 浸 于 除 了 丈夫 对 自己 的 爱 之 外 的 又 一 份 情 的 欣 喜 之 中 , 而 这 “第 三 种 情 ”戛 然 而
止 , 她为此感到失落 。而王统 良对苏泽广的那种态度 , 是因为他在 心 中对 黎 素 扇 的 爱 由 于 苏 泽 广 的 回 来 , 再 没 有 机 会 表 示 , 只 有 像 以往 那 样 存 在心 里 。 这 种 简 单 、 纯 洁 的 “第 三 种 情 ”在 被人 看透 了
时 的一 件 洋红 色衣 服 去 找 爸 爸 。在爸 爸 没 找 着 妈 妈 回到 家后 循
年三月刊
感动 。当 日子 回到风平浪静时 , 人们仿佛没有了那种激情 , 人心好
像变淡 了 , 各做各的事情 。 妻子对 丈夫 的冷淡 一方 面是由于丈夫 为 学 校 的 一 位 年 轻音 乐 老 师 买 回了 歌 本 另 一 方 面是 王统 良再 也
三 、“第三地 ”
迟子建笔下的 “第三者 ”、“第三地 ”与 “第三种 情 ”是耐人寻 味 的 , 更是使人在心里渴望能在身边发生的 , 原 因就 在于它们是 “温 情 ”的 , 即是有节制的 。 给予人们一种不违背于伦理 、未超过法律 界线 的 、的确存在于世的 “温 暖与爱意 ” , 是一种在 如 出一 辙的平 淡 日子以外的调味剂 。 “第三种情 ”、“第三地 ”的出现均可 以归结 为有 “第三者 ”的出现 。夫妻之外 的 “第三者 ” 仿佛是冰面的一道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