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与美学教育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与美学教育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在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
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象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以插图的方式反映了出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美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美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发情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更能通过美感、审美、美学等教育,来建构学生人格,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学习做完美的人。
1.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1.1 开掘课文中的自然美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
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语文论文《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刘增山的《秋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
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1.2 开掘课文中的创造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或古或今,或园林或建筑,都写得极富魅力,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劳动创造美。
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眼力,在介绍中国的园林、建筑、文物的同时,也无不渗透着赞叹之情,讴歌人民的劳动美、创造美。
读这些作品,有一种很高的美感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心头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1.3 开掘课文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的优秀之作。
课本所选的古代写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名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令人难忘的美好的境界。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杜甫的《望岳》,还有上面提到的一些诗作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仔细领略、欣赏这种经过作者加工改造了的自然美——艺术美。
浅谈中学语文美育教学

【 关键 词】 中学语 文; 美学教育 ; 引导学生; 感悟 【 中图分类号】G 6 3 3 . 3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1 2 7 0 ( 2 0 1 3 ) 0 1 — 0 0 2 5 — 0 1
通讯员为掩护民工而负伤身亡 , 新 媳 妇 用 自 己这 唯 一 的嫁 妆 为 小 通 讯 员 成 殓 。 通 过 描 写 军 队 和 人 民鱼 水 深 情 , 深 刻 的发 掘 出
美是到处都有 的 , 对 于我 们 的 眼 睛 , 不是 缺少美 , 而是 缺 少 发现 ( 罗丹 ) 。 常 人说 : 爱美之心 , 人 皆有 之 。 的确 , 爱 美 是 人 的 天 性 。在 人 类 文 明 的 进 程 中 , 人 们 总 是 凭 借 着 各 自的生 存 现 实 和 人生理想 , 来 表 达 对 美 的感 受 和 憧 憬 。 在现实生活 中, 美 对 人类 的必要性 是一个不争 的历史事 实 , 美也是 无处不在 的 , 人 们 到 处都在见证着 美 、 感 受着 美 , 必 被 美 的 万 千 气 象 和 神 奇 魅 力 所
V o 1 . 5 N o . 1
戈 耜 考
教 育 教 学 1
浅谈 中学语 文美 育教 学
杨 奉 君
( 四川 省广 元 市 第 一 职业 技 术 学 校 四川 广 元 6 2 8 0 0 0 )
【 摘 要 】 在人 类 文 明进 程 中 , 人 们 总是 凭 借 各 自的生 存 现 实和 人 生 理 想 , 来表 达 对 美的 感 受 和 幢 憬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美对 人 类 的 必 要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美也 是 无 处 不 在 的 。 教 师 怎样 去 引导 学 生 认 识 美 、 欣 赏 美?文 章 提 出 引导 学 生 深入 生 活 , 亲身去感悟 认 识 美、 欣 赏美。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原则

李 爱 平
( 通 市体 育运 动 学 校 , 南 江苏 南 通
摘 要 : 文 教 师 要 让 学 生 接 受 美 学教 育 , 学 习过 程 语 在 中认 识 美 、 解 美 、 赏美 , 进 一 步 地创 造 美的 心 理 体 验 。 理 欣 更 关 键词 : 文 教 学 美 学教 育 原 则 语
、
美 学 教 育 应 辩 证 地 对 待 文 学作 品 按 照 马 克 思 主 义 的哲 学 观 . 在 决 定 意 识 , 社 会 生 活 在 本 质 上 是 实 践 的 ” 这 一 真 存 “ , 理 指 出人 不 仅 认 识 世 界 , 且 改 造 世 界 。 主 观 意 识 产 生 的 客 而 观 内容只能是客观物质世 界 , 即物 质 是 第 一 性 的 。 它 无 条 件 地 制 约 着 作 为 第 二 性 的 意 识 的 存 在 ,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 识 即 意 又 不 是 孤 立 的 静 立 的 , 随 着 人 们 征 服 和 改 造 客 观 物 质 世 界 它 不 断 地 获 得 新 的 内容 ,社 会 实 践 就 是 人 类 改 造 世 界 的过 程 , 它 是 人 类 有 意 识 、 目的 的 生 活 活 动 , 主 观 见 诸 客 观 的 实 有 是 际行 动 , 改 造 世 界 的 能 动 的斗 争 过 程 。生 产 斗 争 是 人 类 基 是 本 的社 会 实 践 。美 产 生 的 源 泉 是 社 会 生 产 劳 动 。 文学 作 品 中 进行 记录描绘这些场景 、 雄的事迹 , 进 一步地抽象幻 想 , 英 更 都 是 美 的感 受 。 美是客观性 、 会性 、 社 历史 性 的 。 “ 宇 芳 林 对 高 阁 , 装 丽 新 艳 质 本倾 城 ; 户 凝 娇 乍 不 进 , 帷 含 态 笑 相 迎 。 映 出 妖 姬 脸 似 花 含 露 , 树 流 光 照 后 庭 : 开 花 落 不 长 久 , 红 满 地 归 寂 玉 花 落 中 ! ” 多人 欣 赏 优 美 的文 字 , 到 前 面 的 文 字 时 有淡 淡 的 忧 很 读 伤之 感 , 而 这就 是 杜 牧 “ 女 不 知 亡 国 恨 . 窗 犹 唱 后 庭 花 ” 然 商 隔 的“ 后庭 花 ” 何 美 之 有 ?宋 玉 的赋 和 屈 原 的辞 赋 原 是 齐 名 的 , , 城 市 , 违法 的 资 产 阶 级 开 展 “ 反 ” 争 ( 五反 ” 向 五 斗 “ 即反 行 贿 、 反偷 税 漏 税 、反 盗 窃 国 家 财 产 、反 偷 工 减 料 、反 盗 窃 经 济 情 报 ) 以配 合 党 政 军 民的 “ 反 ” . 三 斗争 。 “ 反 ” 动 范 围 仅 局 限 在 中 央 、 行 政 区 、 市 和 专 三 运 大 省 区 四级 . 在 县 及 县 以下 范 围基 本 上 没有 开 展 , 之 “ 而 加 三 反 ” 动 的 重 点 是 反 贪 污 , 于 官 僚 主 义 问 题 基 本 上 没 有 涉 运 对 及 . 而 具 有 一 定 的 不 彻 底 性 。 县 以 下 的基 层 干 部 , 当 多 因 相 数因为权 力不受 监督和 限制 , 法乱 纪的现象 十分普遍 。 违 中 共 中 央 就 在 “ 反 ” 束 后 . l 5 年 紧 接 着 发 动 了 以 反 对 三 结 于 93 干 部 违 法 乱 纪 为 主 要 内容 的 “ 三 反 ” 动 。这 次 运 动 采 取 新 运 了“ 反 、 防 、 建” 边 边 边 的方 针 。 “ ” 是 处 理 案 件 : 防 ” 反 就 “ 主 要 是 指 对 党 员 干 部 进 行 认 真 教 育 ,防 止 类 似 事 件 发 生 ; 而 “ ” 是指进 行必要 的规章制度 建设 , 建 立人 民来信 、 建 则 如 来 访 制 度 。 1 5 年 , 在 领 导 “ 三 反 ” 动 的 同 时 , 开 展 了 94 党 新 运 又 新 的反贪 污运动 。 这 一 系 列 群 众 运 动 式 的 反 腐 举 措 , 固 然 有 其 时 代 局 限 性 , 是 对 防 止 干 部 贪 污 腐 败 , 持 干 部 队 伍 的 清 正 廉 洁 有 但 保
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教育

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教育初探所谓美学是研究美及对人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情显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它具有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之功效。
可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美学在语文中的作用,而现行初中语文课本70%内容属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授课时对这些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名家名篇仍只停留在分析课文的字句文法、篇章结构层面,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蕴陶!这也是一些学生学到语文心就烦的原因吧!如何才能加强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呢?处于主导地位的语文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多做文章。
一、语文教学要体现出美学的“情感性”的特征。
“情”是美育的主线,灵魂。
用称之为“美的世界”的语文课本进行教学,自然要注入“情”突出“情”,使之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如何做好这一点呢?笔者认为较为可行的办法是:(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教师要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等情绪,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感情的投入铺路。
没有感情的投入,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就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备课、上课都要有激情,用教师的情感转化学生的厌学感,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转化。
(二)、创设情境,体验作品的情感美。
“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
“一切境语皆情语”教师应根据教材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进入文章角色或情境,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感染学生。
而创设作品的情境方法多种多样,要按照作品的不同特点加以选择。
同是杜甫的作品,《望岳》和《登高》前者我们可以采用导读法进入情境,后者可用提问想象法进入作品情境。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
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
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互动性教学的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配对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
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景”,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
一、自然美在文学领域,有的作品精心构思,刻意雕琢,语言华丽,感情炽烈;有的作品则崇尚自然,返朴归真,语言平实,感情淡雅。
就美学来说,“浓妆”也是美,“淡抹”也是美,然而人们有时往往偏好于淡雅之美、自然之趣,喜欢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修饰”的情趣。
因此,情真、意真、景真的自然美,常常受到人们的青睐。
自然美在课本中随处可见。
请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的“过”字,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到朋友村庄去做客的一首诗。
这首五律用了简洁的语言,平平静静地叙述了这样一个普通题材,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兴奋的词语,已经到了自然“看不见诗”的程度了。
那么这首五律诗中的佳作,其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诗的头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用鸡黍办了酒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
这个开头似乎就像日记上的开头,叙述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环抱在村子的四周,而青山斜在远处的城郭之外。
“合”“斜”两字极为传神,但又像是信手拈来,用得极其自然。
这个村庄坐落平野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恬淡幽静。
正因“故人庄”有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所以宾主临窗举杯,畅快痛饮。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酒席,举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
一个农家小院里,对面有打谷场和菜园,这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遭到的挫折与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忧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策略

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韦志成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书中曾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行美育。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
”语文美育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语文美育的一般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审美教育中实现情感交流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就是要努力营造、创设一定的审美意境。
具体做法如下:1.创设美的意境语文美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美的意境,成为学生美感的诱发者。
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美则是中介。
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优美生动、丰富多彩,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充分发挥祖国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开启学生思维的门窗,使他们的好奇心转为一种追根究底的强烈愿望,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2.认识美的形态语文课文中所呈现的美的形态丰富多彩。
教学中应从每篇文章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
3.加强朗读教师的范读和学生朗读是再现形象和引入情境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语文美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方法。
在朗读训练中开展吟哦、齐诵、领诵,特别是配乐朗诵,对渲染情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朗读不能成为讲解的附庸,不能走过场。
应该让朗读训练占有独立的地位,使它既作为阅读的手段,又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指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表情朗读。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为有情人。
因此,语文学科在审美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下的一些做法则有助于发挥其优势:1.发挥语文教师情感的“中介”作用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情感,其间不可缺少的“中介”是语文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外射”。
当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直接受到作者情感的感染,但由于知识的贫乏、阅历的短浅、时代的隔膜、年龄的差异、心理的障碍等诸多原因,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很多制约,很难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微妙之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学生。
斜晖脉脉水悠悠——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关美学鉴赏的几点思考

他 还说 , 经老师 喋喋不休 地对 比喻 、 叠词
与通感进行不 厌其 烦 的分 析后 , 初读 连 此 文 后 的 那 一 点 兴 味 , 受 到 的 一 点 清 感
性 与审美 感 受 的 多样 性 而 历 来 流 派 纷
呈, 出现 百 花 齐 放 , 家 争 鸣 的 局 面 。 在 百 多 年 的 语 文 教 学 实 践 中 , 者 觉 得 有 不 笔
进 幼 儿 个 性 的全 面 发展 。
的幼儿都能轻轻松松地掌握好母 语。而
过 了 这 个 时 期 , 言 学 习 会 变 得 越 来 越 语 艰难 。这 是 因 为 , 脑 的侧 化 已 经 完 成 , 大 有 关 语 言 的学 习不 再 是 一 种 无 意 识 的 、
、
幼儿英语教育 的意义
自然的行为 , 必须 要付 出艰 辛 的努力 才
行 , 且 , 不 保 证 一 定 就 能 够 成 功 。 但 而 还 是 , 儿 外 语 的学 习优 势 只 在 于 发 音 , 幼 在
在 幼儿 时 期 建 立 良好 的 听 说 能 力 , 可 以 为 以 后 正 式 学 习 外 语 打 下 一 个 非 常 良好 的 基 础 。有 幼 儿 教 育 专 家 指 出 , 幼
清淡淡的美都消失 了, 直到后来 , 经历 了
人生的重大 失败 的他 , 一个 凄风 冷雨 在 的 夜 , 读 此 文 , 忽 然 有 了 真 正 的 顿 重 才 悟 , 着读 着 , 中的委 屈 , 乎被 那淡 读 心 似 淡 的月 色 融 化 了。 那 袅 娜 的 荷 花 , 有 别 风 致 的 荷 叶 , 曳 在 眼 前 , 声 与 蛙 声 也 摇 蝉 仿 如 小 提 琴 的名 曲 , 慰 着 他 的 心 灵 , 安 不
试析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淡蓝 、深青 、墨绿 ,非 常分明。 ” 用银 白 、淡蓝 、深 青 、墨绿 ,描
绘 了湖 水 颜 色 的 变 化 ,显 示 了 湖 近 浅 远 深 的特 征 。 “ 这 溪 流 缓 在
自然 文 学 美 育
自然美一般来说是 自然界原 来就有 的,不是人 工创 造的或是
未 经 人 类 直 接 改 造 加 工 的 物 质 的
处 处 洋 溢 着 美 。他 抓 住 天 山 景 物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凉 爽得
很干净得很。 那 一 望 无边 挤 得 密密 层 层 的
分析和讲解 ,展现文学作 品中的
的 特征 ,绘 制 了一 幅幅 色 彩 斑
斓 、令 人 赏 心 悦 耳 的风 景 画 。 如 “ 面 明 静 如 镜 , 水 清 见 底 。 如 湖
写也是如诗如 画。作 品所 反映的 虽然是战争年代 ,但是 ,从 作品 所描绘的背景上 ,我们却 看不到
硝 烟 烈 火 , 看 到 的 是 明 月 、 清 风 、 银 白 的 湖 水 、碧 绿 的稻 秧 、
审美 关系出发 ,以艺术作为 主要 对象 ,研 究美 、丑 、崇高等 审美 范畴 和 人 的 审美 意 识 ,美 感 经 验 ,以及美的创造 、发展及其规 律的科学 。 美学 与语文 教学 密切 相关 。 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 的
试 析语 文教 学 中的美 学教 育
圄 朱 小 红
内容 摘 要 :语 文 教 学 与 美 学 密不 可 分 , 在 教 学 中 要把 文 本 中 的 自然 美 、社 会 美 、 艺 术 美 展 示 给 学 生 ,
使学 生收到美 的熏 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 词 :语文教学 美育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高质量的美 的熏陶 ,让学生学习起来如沐 春风 , 耶将是怎样的美好感受。 现行的语文教材 ,大多是文质兼 美 、思想性很强的作 品.为我们展现
r一个个绚 丽多彩的美 的世界。小说 中的情节跌宕美 ,人物性格美 ;诗歌
丽 !面容憔悴神情疲倦的人怎么会美 丽呢? ,然而当我们分析了她憔悴的 ” 原因,简陋的丁作环境 , “ 日的烟 终 熏火燎 ” “ , 三年 又九个 月”的持之
以恒 ,最终从成吨的矿渣 中提炼出了 这 比原 珠笔 芯还 要小 的01 .克镭 时 ,
蝣
帜
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一
中的音节旋律美 , 情感净化美 ; 文 散
中的意境深幽美,构思奇特美 等,它
们或许有这样那样 的疵点 , 但完全能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美的收获。如果
位具有这种美丽的人 , 让我们一起
”
・ ・
…
。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用语言 ,
教师在课堂上还是 以干瘪的语言单调 的方法去处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 五光 十色的美展现给学生的。教育美 学 认为 ,青少 年的形 象思维 比较 发
入教 学 ,要做 到文 至情 至 ,文尽 情 余 二. 美读 可 活跃课 堂气 氛 。深化 教学 内容 语 文 教学 以训 练 学 生 的 “ 、 听 说 、读 、写”能 力为主要任务 ,其 中
声 ……”文 中大量叠词 、拟声词 的运
了。单是 周围的短 短的泥墙根一带 , 就 有 无 限趣 味 。油 蛉 在这 里 低 唱 ,
十道风景,是直接感象 的描写 ,这些
描写是互不关联的个别景物 ,由于语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我们教师要有美育教
学的意识, 努力提高 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 , 认识中学语文教 学中美育的原则, 把握好中学语文美育教学的实施途径 , 做 到以语文教学为手段, 提高学生 的美学修养 , 以美育教育为 方式, 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那么 , 怎样在具体的语文教学 中进行美学教育呢?现将本人的一些浅显认识阐述如 下:
@锤
露 @
… 9 0 ( 一 20 … … … … …期) 0… 年第1 总第1 期 1 5
的伟大的品格、 崇高的思想感情的文章最容易激发读者的 美感 。如: 现代著名诗人艾青 的《 大堰河——我 的保姆》 诗 人用许 多排比句叙写了“ 乳母——大堰河” 在极度贫穷极度 寒冷的条件下 , 总是“ 含着笑” 无微 不至地照料着 自己的乳 儿“ 。我们通过“ 我” 大堰河” “ 对 乳儿” 无私的爱, 揭示其美 好崇高的内心世界 , 教师在讲解时进 一步引导使读者联想
美是人们 的一种感受, 它需要人们去体验它, 以教师 所
在 课堂 上 讲解 “ 是 重要 的 , 重 要 的是 让 学生 阅读 , 过 美” 更 通 眼睛、 朵、 耳 声音 、 字 等 去体 验 美 , 文 去想 象 美 好 的 画面 、 情
“ 晏子使 楚, 楚人在城墙上挖洞使其入以戏之, 晏子非常机
摇守 旧派 的统 治, 从容就义, 体现 了变法 图强者崇高的爱国 之美 。 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着力挖掘语文课本 中美的东 做
西。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 使学生受到真善
美 的熏 陶和 感染 , 树立 正 确 、 康 的人 生观 、 健 价值 观 , 步提 逐 高 学 生 的道德 素 养 , 养 学生 的 审美 能 力 , 培 培养 学 生对 美 好 事物 的兴 趣和 爱好 , 立 正确 的审 美观 念 。 树 三、 挖掘 课 文 中的 创造 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美学教育作用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美学教育作用摘要:中学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篇目的古今中外的小说,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多次尝试在语文课的小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美学教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今就此谈谈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培养审美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就教于大方之家。
关键词:中学小说美学教育小说以其典型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
而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中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阅读面大,不仅阅读教材中的有限篇目的文章,还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喜爱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
如何让中学生从小说中吸收精神营养,分清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引导他们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美好的人格,可以说是我们中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而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成为语文美育实施的重要阵地。
小说中蕴含许多审美因素,如语言美,结构美,主题美,情节美,人物性格美,环境美等。
在语文教学中,它以其挥洒自如的表现形式和极其深邃的内容,引导读者去品味人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
小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从而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对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的审美教育作了如下探索,引导青年学生去品味人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的美的享受。
一、小说的审美教育利于学生塑造真、善、美统一的健全人格首先,小说的环境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和谐的健全人格。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作家深思熟虑创造出的典型环境,能反映社会生活,其所展示的优美环境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认识自然,懂得自然对人的重要性,从而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
其次,小说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与“社会关系”协调的健全人格。
小说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领会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
小说的这种强烈的感染作用是纯说理教育不具备的。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原理应用

美 的规 律来 建造 。 ”语文 学 科 自身 就蕴 含 着 审美 属
性 。并 不 是 从 外 部 强 加 给 它 的 。语 文 包 括 语 言 和 文学 两个 系列 ,其 中的语 音 、文 字 、词 汇 、语 法 、
修 辞 、逻 辑 、阅读 、 写作 等 都 有 审 美 可 言 。从 形
地 吸收 知 识 。像 老 师 这 样 建立 美 的形 式 的实 践 过
教学 的质量 ,归根结 底 就是要 提高 学生 接受信 息 的 能力 。学生接 受信 息 的障碍 的原 因来 自教通过 优化其外 因来促 进其知 识 的内化 。
式 上 看 ,它 们 包含 了单 纯 齐 一 律 、节 奏韵 律 、 比 例 、和 谐 、调 和对 比等 形 式 美 的 规 则 :从 内容 上 看 ,它 们 包 含 了 自然 美 、社 会 美 、艺 术美 ;从 给 人 不 同 的审美 感受 看 。它 们包 含 了美 、丑 、崇 高 、
学 生 接受 信 息 的 障碍 的原 因来 自教 育 者 自身 和外 部 两 个 方 面 ,前 者 称 为 内 障碍 ,包 括 思 维 能 力 ,阀 限 ,情 绪 ,情 感 等 生理 机 能 障碍 ,后 者 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摘要:语文是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众多美的元素,语文教学应重视美学的挖掘和弘扬,使我们能运用美的视觉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言美的特点来感知美的规律,进而品位语文的美,创造语文的美,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并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美学教育语文是一门知识面覆盖较广的学科,许多名篇章,人们不仅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知识,而且还可以感受到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
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蕴含着极其广泛的美学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教材,唤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进而获得美的创造力。
一、体验语言美感,激发学习兴趣语言是语文的灵魂,体验语文语言的美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要让语文多一些趣味,让语文多一点活力,这是学生的渴望,也是语文教师的理想。
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感知美的内驱力。
教师可采用巧设悬念、投石激浪、旁敲侧击等灵活多样的艺术技巧,牵引学生步入美的殿堂,从而使学生身心迅速地进入审美状态,自觉成为审美主体。
在讲授“断句歧义”时,我先举了古代一个趣话做例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让同学们以标点分别“点”出三种不同的意思,要求包括“客人的申请”与“主人拒绝”及“最后的结果”,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得出答案后,我们又举出一个古代遗书的趣话做例子:“六十老翁得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财产尽与之女婿外人不得介入。
”这次是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做儿子和女婿的律师,为他们争取遗产寻找各自的依据。
这道题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有了第一题的铺垫很快便被兴味盎然的同学们顺利解决了。
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我们很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课堂上,教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异样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产生“教”与“学”的共鸣。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二 、 华 美 升
新课伊始 , 教师切忌一上讲台就阅读讲析 , 不妨 精心设计三五句导 语 , 设一 种美 妙 、 创 和谐 、 奇 的 新 气氛 。这样可 以紧 紧抓住学 生 的注意力 , 引发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激发他们追求美感的欲望 。 2 声情并茂 , . 获得 美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 的美 育渗透 中占据着 十分重要 的地位 。朗读 , 尤其 是 教师 的范 读 , 一 种语 言艺 是 术 。教师要在深刻理 解思想 内容 的基 础上 , 运用 朗 读技巧 , 理好轻重 、 缓急 、 停顿 、 语气 、 韵律 , 使用普 通 话有表情地 朗读 。教师声情 并茂 的 朗读 , 如涓 涓细 流浸入学生心 田, 似绵绵春雨沁人心脾 , 能引起 他们 情感的共 鸣 , 使其 迅 速进 入形 象 思维 , 引发他 们 回 忆、 思索 、 联想 , 唤起他们 对文 章形象 爱憎褒 贬 的审 美判断 。学生在初 步感知课 文 内容 的基础上 , 教 在 师的指导下 , 进行个 别 、 组 、 分 分角 色等多 种形式 的 朗读 , 进一步体味 、 鉴赏 文 中的形象美 , 到美 育 自 达 然渗透 的 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美 学 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切 温 暖 而又 苍 茫 的感 觉 , 自己 孤 寂 的 情 绪 巧 妙 地 融 化 把
在广 阔的 自然景物的描绘 中, 达到至高 的艺术境界。杜 牧的《 江南春》先描绘 了七种 事物 : , 黄莺、 花、 红 绿树 、 山 庄、 水乡 、 酒旗 、 春风这些江南 春景, 接着 又写 了楼 台、 寺 院, 添了一层神秘 的美 , 增 寺院庙宇需要 多少 民脂 民膏
如 文天 祥 “ 生 自古 谁 无 死 , 人 留取 丹 心 照 汗青 ” 英 的
和痛心之情 ;我的空 中楼 阁》 《 的欢快喜悦之情 ……无不 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 品中的真情美 。
四、 会 诗 词 的“ 境 美” 体 意
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 语文知识的讲授外 , 还包 括对学生进 行思想 、 品质 、 情感 、 审美 的教 育 , 如王维 的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 日圆” 让我们 看到塞外 奇特壮丽 , 的风光 , 画面开 阔, 意境 雄浑 , 浩瀚 无边 , 一个“ ” 孤 字写 出了景物的单调 , 紧接一个 “ 字 , 直” 却又表现 了它的劲 拔, 坚毅之美 ,长 ” “ 字表现诗人 的感觉 , 圆” “ 字给人以亲
雄气概 ; 范仲淹“ 天下之忧 而忧 , 天下之乐 而乐” 先 后 的
高 尚人格 ; 迅 先 生 “ 的 猛 士 , 于 直 面 惨 淡 的 人 生 , 鲁 真 敢 敢 于 正视 淋 漓 的鲜 血 ” 的疾 呼 号 召 ; 参 “ 如 一 夜 春 风 岑 忽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思想启示和审美体验。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因此,如何在中学阅读教学中注重文学作品的美育教育,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提高阅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许多研究表明,注重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中学阅读教学中很为重要的一环。
李益梅(2014)认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中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程晓东(2015)则提出,中学阅读教学要以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艺术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叶青华(2016)认为,中学阅读教学需要注重美育教育,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美的力量和大美的真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中学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意义,美育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阅读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策略和方法等。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收集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美育认知和评价。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美学教育策略和方法。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美育认知和评价。
预计本研究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善意提升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美育就是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进行审美观念与美的价值的教育,使人完美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具体表现在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急剧成熟的时期,也是政治思想、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动力系统,能把追求真善美的动力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语文教学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蕴含着多姿多彩的“美”。
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下面我就语文教学谈谈课堂美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导语美育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导语实质上是情感的激发,它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得到教育。
导语很象自然中的催化剂,其作用是巨大的。
如教学《难忘寄园情》,我们用这样的导语:哺育过你、教诲过你、使你得以茁壮成长的人,将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请看,谢稚柳先生通过对少年读书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老师何等深切的怀念之情!请读一读这篇课文,它将告诉你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向你展示一幅怡然自乐的乡村图景,引你遐想,使你沉思。
这样充满激情的导语,就会把学生
带入特定美的意境中去,使审美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导语进行美育。
二、利用音响美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声情并茂,感情细腻的好文章不少。
这些文章单凭老师的讲解或让学生读读议议,是难以唤起学生美的形象,也难以理喻其中特有的艺术情趣。
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好音响进行教学,就能在课文和学生内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更美更广阔的艺术境界中去,因为这是由音乐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情感世界。
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
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古诗《敕勒歌》,利用音响,美妙动听的音乐会把学生到生机勃勃的大草原上,在那里,天广地阔茂草无边,时有风力,牛羊隐现,诗文的美感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三、利用插图美育
插图把抽象的东西化为能直接感观的色彩艺术,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众多,形象逼真,它为教材增添了优美与
魅力。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插图,鲁提辖挥拳猛击镇关西的画面,学生会感受到鲁提辖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插图,它把诗歌具体化为有形可见的东西,学生通过对青山、绿水、白鹭、鳜鱼、斜风细雨、箬笠、渔翁……的观赏,眼前就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渔歌图,学生对诗的记忆犹新,并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了诗情画意,并步入作品创设的美的意境中去。
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升华,欣赏水平也得到提高。
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头脑中美好的形象、再现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在接受审美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举数得。
四、利用吟诵美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诵读,才能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品出其中的妙处,感受到它的抑扬的韵律与抒情之美。
初中课文中,可诵读的文章很多,如诗歌,它本身就是一种美的韵律,第六册课文中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的四次重复,使得全诗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
叠词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运用,通过吟诵能体现出诗人低回掩饰,如怨如诉的心境。
再加上诗歌的押韵与节奏,诗的音乐美不言而喻。
散文同样是诵读的好材料,通过诵读,学生会舒心畅怀地接受它的“美育”。
如吟诵朱自清《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什么痕迹呢?……”吟诵者惜时之情洋溢言表。
“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
”⑥因此,我们利用吟诵,让学生进入审美的感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个美的印象,进而产生美的愉悦感,达到一种美的和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有利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老店中学王富潘
美育就是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进行审美观念与美的价值的教育,使人完美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具体表现在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急剧成熟的时期,也是政治思想、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动力系统,能把追求真善美的动力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语文教学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蕴含着多姿多彩的“美”。
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下面我就语文教学谈谈课堂美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导语美育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导语实质上是情感的激发,它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得到教育。
导语很象自然中的催化剂,其作用是巨大的。
如教学《难忘寄园情》,我们用这样的导语:哺育过你、教诲过你、使你得以茁壮成长的人,将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请看,谢稚柳先生通过对少年读书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老师何等深切的怀念之情!请读一读这篇课文,它将告诉你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向你展示一幅怡然自乐的乡村图景,引你遐想,使你沉思。
这样充满激情的导语,就会把学生带入特定美的意境中去,使审美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导语进行美育。
二、利用音响美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声情并茂,感情细腻的好文章不少。
这些文章单凭老师的讲解或让学生读读议议,是难以唤起学生美的形象,也难以理喻其中特有的艺术情趣。
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好音响进行教学,就能在课文和学生内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更美更广阔的艺术境界中去,因为这是由音乐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情感世界。
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
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变抽象,枯燥
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古诗《敕勒歌》,利用音响,美妙动听的音乐会把学生到生机勃勃的大草原上,在那里,天广地阔茂草无边,时有风力,牛羊隐现,诗文的美感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三、利用插图美育
插图把抽象的东西化为能直接感观的色彩艺术,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众多,形象逼真,它为教材增添了优美与魅力。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插图,鲁提辖挥拳猛击镇关西的画面,学生会感受到鲁提辖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插图,它把诗歌具体化为有形可见的东西,学生通过对青山、绿水、白鹭、鳜鱼、斜风细雨、箬笠、渔翁……的观赏,眼前就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渔歌图,学生对诗的记忆犹新,并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了诗情画意,并步入作品创设的美的意境中去。
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升华,欣赏水平也得到提高。
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头脑中美好的形象、再现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在接受审美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举数得。
四、利用吟诵美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诵读,才能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品出其中的妙处,感受到它的抑扬的韵律与抒情之美。
初中课文中,可诵读的文章很多,如诗歌,它本身就是一种美的韵律,第六册课文中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的四次重复,使得全诗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
叠词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运用,通过吟诵能体现出诗人低回掩饰,如怨如诉的心境。
再加上诗歌的押韵与节奏,诗的音乐美不言而喻。
散文同样是诵读的好材料,通过诵读,学生会舒心畅怀地接受它的“美育”。
如吟诵朱自清《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什么痕迹呢?……”吟诵者惜时之情洋溢言表。
“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
”⑥因此,我们利用吟诵,让学生进入审美的感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个美的印象,进而产生美的愉悦感,达到一种美的和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有利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