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新)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建议收藏)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小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
•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
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文档交流•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
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
多以风、火、痰、虚论.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
.文档交流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
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文档交流•——阴闭:属阴症。
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
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
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
.。
.文档交流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则腹满,便结。
痰粘不爽,脉弦滑有力。
•气血两虚:肢软无力,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暗淡无华,心悸气短,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心脏疾病和脑中风的一个主要危 险因素。医生会建议你调整饮食以及生活 方式,或者给你开一些药来降低你的血压。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糖尿病 高血糖能增加你的危险性,因此, 你应该配合医生来加以控制。
心脏疾病 尤其是心跳不规则(心房纤 颤),心脏瓣膜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近期有过心脏病发作。如果你有其中一 种情况,医生会给你开一些药来稀释你的 血液,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
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该 采取哪些措施?
LOGO
送病人入院应避免长途运送,尽量就 近就地治疗。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医院都有救治的条件。长途运送有时 是非常危险的,可导致病情的骤然恶化, 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先前发作过中风或“小中风”(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 根据你发生中风最可能的 原因,医生会给你开一些特殊的药物或者 考虑手术治疗来去除颈动脉内的脂质沉积 。
Stroke 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
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
.
小动脉疾病
.
LOGO
LOGO
.
LOGO
.
LOGO
脑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知识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 大脑前3/5部分脑组织 包括:额、颞、顶、基底节
1、颈内动脉分支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A; (5)大脑中A
.
LOGO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 发率高、救治费高的常见病,我国平均每年200 多万人罹患此病,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
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严重威胁着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 负担。
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躲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
针灸康复治疗应持续进行,以巩固疗 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程分期
根据中风的病程分期,选择合适的针 灸治疗方法,如急性期以醒脑开窍为 主,恢复期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 主。
注意事项
适应症选择
针灸康复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中 风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应症。
配合其他治疗
针灸康复治疗可配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以提高疗效。
治疗效果
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者左侧肢体肌 力逐渐恢复,可以独立行走,语言 功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够进行简单 的交流。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48岁,因脑梗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伴有吞咽障碍。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 稳定后开始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
采用头针、体针和耳针治疗。头针刺激头皮感觉区,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体针刺激上肢、 下肢的穴位,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耳针刺激耳部穴位,改善吞咽功能。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 ppt课件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案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 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可以独立行走,吞咽功能也有很大改善 ,能够正常进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预 防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
预防措施
STEP 02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
一、诊断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施治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上亢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12g (后下),石决明15g (先煎),黄芩9g,梔子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
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龙骨20g,减梔子、黄芩。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12g,地龙12g,鸡血藤12g,桑枝12g 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减黄芩、梔子加丹参12g,桃仁9g,土元12g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9g开音利窍。
中成药:①镇脑平肝丸(本院制剂,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僵蚕、半夏、全蝎、红花、白附子等),每次6g,每日三次(2)风痰阻络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
西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患病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成为中风病康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西医学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只能在所谓的中风病康复阶段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用中医针灸来来弥补治疗的不足。
首先说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机理。
自从CT检查广泛应用以来,为临床判断中风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有利手段,同时也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统计学分析中风患者CT显示病灶大、受损重、占位明显、脑室受压者,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能力差,其针刺疗效欠佳,反之针刺效果较好。
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局部组织坏死是目前普遍认为导致中风病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实验证明针刺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其中以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瘫痪肢体逐渐恢复。
在头部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颞前线做针刺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表明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不明显。
证明针刺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改善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
脑血流图是一种反映头部搏动性血液状态的方法,它能客观判断血管的弹性、紧张度以及外周阻力等,是临床作为测定脑血管机能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针刺能使中风患者病灶侧波幅低增高、脑血液循环改善。
说明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了脑部供血和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了中风病人的康复。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该法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化学”新理论,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适应症脑梗死的各个时期,脑出血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禁忌症脑出血急性期、严重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220/120mmHg以上者)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一、针刺法则的确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
主方1一、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1 -配穴: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
吞咽障碍:双侧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眩晕:双侧天柱二、操作: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抽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副穴:极泉穴:原穴沿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医生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 2 -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
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文章目录*一、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二、中风的危害有哪些呢*三、中风是什么引起的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1、中风病人按摩什么穴位比较好点揉穴位。
用拇指指尖点揉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每穴1分钟,具有补益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
捻揉各指(趾) 家人捻揉患者瘫痪的手、脚的各个指头(趾头),从大指(趾)至小指(趾),揉的力量要轻,指头(趾头)各个面都要揉到,共20分钟。
目的是促进末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中风的前兆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
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
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
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
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
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
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
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3、中风出现后要怎样急救发现病人发病切勿慌张,要保持镇静,让病人躺在床上,尽快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
中风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诊断未明时不要自行用药。
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
首先不要急于把病人从地上扶起,最好2~3个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或误吸。
对于抽搐病人,要用毛巾或筷子垫在上下牙之间,防止咬破舌头。
若病人出现气急、喉部痰鸣等症状时,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至其咽喉部,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中风的危害有哪些呢致残率高。
大量资料表明,经抢救存活的中风患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过敏性鼻炎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气短倦息、懒言自汗:风门、肺俞; 腰膝酸软:命门、肾俞; 消瘦讷呆:脾俞、足三里。
用法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每日1-2次,5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 为止。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科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关元; 易惊醒: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 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肩禺、肩髎; 肘关节痛: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环跳、风市。
发热头痛:曲池、外关; 张嘴疼痛:下关、合谷。
发热:曲池、合谷; 久咳:肺俞; 体弱;足三里
呕吐:内关; 肠鸣;公孙,丰隆; 腹痛:中脘、梁丘。
高热:曲池、大椎; 痰多;列缺、丰隆; 牙关紧闭:颊车、下关; 角弓反张:风池、身柱。
小儿麻痹症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绝骨。
曲池、合谷
迎风泪,清稀:肝俞、肾俞; 泪枯浊热感;合谷、行间、隐白。
头晕头胀:风池、童子髎、攒竹;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神门; 腰膝酸软:肝俞、肾俞、太溪。
口苦咽干:外关、行间; 胁痛:阳陵泉、丘墟。
恶心呕吐:丰隆、中脘; 神疲乏力:肾俞、足三里。
石学敏教授的中风疗法
1. 刺内关,操作1分钟。
双手同时操作。
2. 刺人中:要捻转360度,目的是要缠针,然后施用提插手法时不会拔出来。
以眼球湿润为度。
人中有三叉神经通过,痛感强,三叉神经兴奋后易出现流泪,故有时并非疼痛之故。
因人中较痛,故两三次后可改用印堂,手法一样,但疼痛明显减轻。
3. 刺风池、完骨、翳风,患者在床上坐起,要向结喉刺,深达2寸——2寸半。
小幅高频捻转补法(所谓小幅指<180度,高频指在140-160次/分)。
每对穴操作1分钟,双侧同时操作。
留针20分钟,留针时可嘱仰卧无妨。
翳风穴有点痛。
石提示皮质脑干引起的假球麻痹及缺血性延髓麻痹(真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全球范围内无有效方法。
假球麻痹醒脑开窍法治疗后一般2周内可撤掉胃管,自己饮食,但真球麻痹难些。
4. 刺双人迎:解决缺血性延髓麻痹,手法同风池。
5. 刺三阴交:用2寸针,取穴与传统取法不同,胫骨后缘(而非传统的在胫骨和跟腱中间)向后斜刺45度,下方可达传统的三阴交穴处,抽动3次为度,抽动时针会弯,换一根再刺,用提插泻法。
6. 刺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提插泻法,下肢痿废和疼痛也要这么取穴和针刺,可收奇效。
7. 丘墟透照海:2-2.5寸针,在照海部皮下可见到针尖的蠕动,针后内翻立即改善。
留针时提出1-1.5寸,只留1寸,以免痉挛性上曲反射。
8. 极泉:取穴较传统取法下移1-2寸至肌肉丰满处,避开腋毛,操作时可见手的抽动,以抽动3次为度。
9. 尺泽:外展前伸120度。
直刺提插。
10. 合谷透三间:此处可用合谷刺。
对握固和功能减退均有效。
刺后患手即松开,如不拔针,患者手不会再握固。
对此患者的后续治疗,石的建议是:1、要解决吞咽困难的问题,2、要恢复上下肢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控制血糖。
石还提及中风病人的大关节保护十分重要,可以在肩部和腕部刺络拔罐,出血3-4cm。
也可配合推拿。
“醒脑开窍”针刺法理论内涵——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析之一李军(300193中国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部长)前言中风单元的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一种住院病人的管理模式。
针灸如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针灸如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也不断增加。
脑卒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高发病之一,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病的一侧肢体麻木或瘫痪、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偏盲等,部分患者可伴认知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灸是我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脑卒中患者针灸治疗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功能残疾,改善认知及预后。
因此,本文将向大家介绍脑卒中的形成原因,同时向大家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针灸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
1脑卒中是如何形成的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可分为:脑栓塞、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无症状脑梗死五类,占脑卒中的60%-70%。
脑出血也称为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原发性的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脑卒中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病的一侧肢体麻木或瘫痪、说话不清、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
脑卒中发生前,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血脂、高尿酸、颈动脉斑块、脑动脉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等病史,以及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此外,既往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再发脑卒中的机率也增加。
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
其中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
2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什么?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的针对性治疗以促进患者恢复,现在一般认为,若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内出现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功能下降等,则可能已经发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在卒中后的病人里很多见,特别是反复卒中患者,其发生率更高。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一、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
凡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灸陷中二七壮。
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一法:以五寸长笔管中,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灸左,左灸右。
【听会穴】听会,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听呵、听河、后关。
属足少阳胆经。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直刺0.5-1寸。
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别名〗耳门穴,听呵穴,听诃穴,后关穴。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1)听会。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
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
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
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穴。
耳,穴在耳部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
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
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三针大全
三针汇集智三针治疗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常规手法四神针治疗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四神针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针尖向外刺脑三针治疗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脑户+脑空*2。
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向下刺颞三针治疗运动障碍,偏瘫,弱智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向下刺晕痛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四神针+印堂+太阳穴*2。
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直刺眼三针治疗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ⅠⅡⅢ;针Ⅰ:睛明穴上2分,向眼底进针1.2―1.5寸;Ⅱ:眶下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上推;Ⅲ:眶上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下推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定神针治疗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向下刺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上迎香,印堂,加攒竹。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迎香病情早期对刺,病久向内上斜刺。
上迎香向内下斜刺。
慢性鼻炎用攒竹穴面肌针治疗面肌痉挛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髎。
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禾髎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间大约45分钟叉三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太阳,下关,阿是穴。
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加电可以长时间面三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翳风,颊车,地仓。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穴位按摩防治中风的原则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
下肢瘫痪:取悬钟,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一、【悬钟穴】悬钟穴(胆经)取穴方法: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穴意义: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生理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二、【阳陵泉穴】阳陵泉穴(胆经)取穴方法: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
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此治疗中风的穴位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麻木,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三、【环跳穴】环跳穴(胆经)取穴方法: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疾病: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四、【承山穴】承山穴(膀胱经)取穴方法: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主治疾病: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王乐庭针灸绝技
王乐庭针灸绝技王乐亭老中医是北京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已故老中医,其一生医术高超,活人无数。
由于擅长使用金针,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金针”王乐亭。
他为我们临床积累了许多经验,至今仍在临床发挥运用,在此特向大家介绍他在脑血管疾病(中风)方面的一些成就。
希望大家在临床中运用。
1.手足十二针:主要治疗半身不遂。
取穴(均取双侧穴位):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刺法:先健侧后患侧。
2. 十二透:主治中风后遗症,功能未复,正气未虚者。
主要穴位:肩髃透臂臑,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曲泉透膝阴关,阳陵透阴陵,足三里透承山,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照海,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
3. 督脉十三针:腰膝无力,难以站立的患者。
如脑干和小脑梗塞。
取穴: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背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
4. 老十针:主治中风卧床时间过长,食欲不振者。
同样适用于胃脘痛。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
5.中风失语方:主治中风失语。
取穴:⑴廉泉、天突、通里、照海;⑵风府、哑门、风池、翳风。
6.中风通便方:主治中风便秘。
取穴:⑴阳陵泉、足三里(相当于大承气汤);⑵支沟、天枢、照海(缓泻方,虚性便秘)。
金科煜先生的一根针一种疗法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脑血栓针灸什么穴位
脑血栓针灸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脑血栓针灸什么穴位*二、脑血栓前兆有哪些*三、脑血栓吃什么食物好脑血栓针灸什么穴位1、脑血栓针灸什么穴位针灸疗法取头穴:前庭聪、百会、四神聪、水沟穴(取健侧) 体针疗法取肢瘫侧:针灸治疗--体针取穴为上肢的肩与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
下肢的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冲等。
部分阿是穴等。
电针留针30分钟。
2、脑血栓的放血疗法在病人的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和八邪点刺放血,可以有效地建立新的血液循环,起到祛腐生新、通经活络的功能。
每5-7天放血一次,每次放血总量掌握在20-30毫升。
此法可去瘀生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3、脑血栓的针灸疗法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疾病康复。
有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红细胞聚集及降低血球压积,达到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功能。
4、如何巧用针灸治疗脑血栓脑血栓可以用针灸治疗,脑血栓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症之一,脑血栓带给患者的痛苦相信很多人都是亲身体会过的,脑血栓是可怕的,但是脑血栓的一些常识问题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关于脑血栓可以用针灸治疗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说说,相信大家会从中得到帮助的。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
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疾病康复。
有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红细胞聚集及降低血球压积,达到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功能。
最常用的为体针,根据瘫痪肢体选取穴位,结合补泻手法施术治疗。
近些年来,头针被广泛地用于脑血栓的治疗,还有入应用刺络法来治疗脑血栓,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脑血栓前兆有哪些1、哈欠不断老人出现频频打哈欠等症状,不要以“睡眠不好”或“过度劳累”等原因来“自我安慰”。
中风(教材)-针灸治疗学
(2)脱证多选用任脉穴,大艾炷灸以扶正固脱。
中风脱证生命危在旦夕,除应中西医综合抢救外,灸法用穴宜精 专,大艾炷灸关元或隔盐灸神阙,不计壮数、时间,直至汗止、 脉起、肢温。
【经验介绍】
头穴透刺疗法(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朱明清教授)
顶颞前斜线:前顶穴透悬厘穴 顶中线:百会穴透前顶穴 额中线:神庭穴向下针1寸 该法适用于中风病的恢复期。
脱 证 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便 失禁,舌痿,舌紫暗,苔白腻,脉 沉缓、沉微。
辨中脏腑、中经络 辨闭证、脱证 辨病势顺逆
【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 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多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 等先兆症。
(6)多种针法配合使用:中经络常用体针法。急性期病情稳定后 ,头针、耳针、眼针、穴位注射、舌针法等也有明显疗效,有时 即刻能使抬臂、抬腿,尤其在漫长的后遗症期,多种方法结合或 交替使用,可提高疗效。
2.中脏腑的针灸治疗
(l)闭证采用熄风、豁痰、清火为治则,选穴以醒脑开窍,多用 毫针刺法或刺络法。 针灸治疗闭证多用督脉穴如水沟、素髎以醒脑开窍;用十二井穴 特别是手上的六个井穴与涌泉穴刺出血,以接通十二经气,祛瘀 通络;太冲以平熄肝风;丰隆以化痰浊。用穴宜少而精,针刺用 泻法,针水沟可使病人出泪或眼睛潮润为度,针刺其他四肢穴至 肢体略有抽动为度。
【针灸治疗要点】
1.中经络的针灸治疗
(1)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部分患者除有风痰阻 络的病理变化外,还可能有全身阴阳气血失调表现,如眩 晕、头痛、胸闷、心悸、失眠、纳呆、便秘等,针灸治疗 在搜风祛痰、疏通经络的同时,应予兼顾调整全身气血。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
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
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
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
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
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
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中风发病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发病后的两周内都是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并且可能会快速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控制病情避免恶化。
其次是发病两周后到发病六个月内,这是中风疾病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如果治疗及时患者的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等症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较轻就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
•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
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
•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
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
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
多以风、火、痰、虚论。
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
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
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
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阴闭:属阴症。
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
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
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
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
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
•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则腹满,便结。
痰粘不爽,脉弦滑有力。
•气血两虚:肢软无力,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暗淡无华,心悸气短,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
脉细无力,舌苔白,质淡。
•血瘀气滞: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肢体疼痛。
脉涩,舌质黯紫,舌苔白。
针灸治疗
1、中经络
治则:醒神开窍疏通经络
主穴:百会人中内关极泉尺泽足三里
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复溜)百会放血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气虚血瘀:气海三阴交
口歪:颊车地仓
上肢不利:肩髃合谷
下肢不利:环跳阳陵泉
尿失禁: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2、中脏腑
治则:醒神开窍启闭固脱
主穴:百会人中内关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放血)合谷太冲
脱证:关元(灸)气海神阙(隔盐灸)
中风单症治疗
假性球麻痹:上神经元损伤,三主证:(言语困难、发声困难、进食困难)。
情感障碍,强哭强笑,表情淡漠。
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
取穴:百会风池风府金津玉液(放血)完骨通里照海
痰证:丰隆
肾虚:复溜
单纯偏瘫
取穴:上肢:极泉肩髃肩髎曲池
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髀关伏兔阳陵泉太冲
肢端神经血管营养障碍:
局部火针点刺或放血
上肢:八邪
下肢:八风
患肢肌张力高
取穴:
上肢:尺泽曲池腕骨→劳宫
下肢:血海太溪阳陵泉→阴陵泉
足内翻:丘墟→照海
王乐亭经验
1.手足十二针
取穴:曲池内关合谷
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适应证:中经络半身不遂
2.老十针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适应证:脾肺不足半身不遂
3.手足十二透针
取穴:肩髃→臂臑腋缝→胛缝
曲池→少海外关→内关
合谷→劳宫阳池→大陵
环跳→风市阳关→曲泉
阳陵→阴陵绝骨→三阴交
丘墟→申脉太冲→涌泉
适应证:后遗症半身不遂。
后背五脏俞
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隔俞适应证:气血亏虚半身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