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大全(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大全教学理论一直是教育领域探讨的重要议题,各种教学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摘抄,希望对各位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来建构新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来获取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引导他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可观察的行为,强调通过刺激和响应来形成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奖励制度,通过激励和惩罚引导学生学习和行为的改变。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和发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知冲突和平衡来构建新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强调合作和探究的建构主义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策略;对于强调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社会文化教学,可以采用社会实践和角色扮演等策略。
总的来说,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不断学习和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愿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教师理论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理论学习笔记一一、教师的品质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二、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三、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四、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国时代周刊曾刊登了保罗韦地博士在收集了九万名学生关于他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他们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太受教师的关注;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六、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介绍材料,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人为主的成见;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这些天,我看了很多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书籍,一些调查统计数据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
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
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
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李慎强(1)当教育过多地将功名利禄和手段榨取当作终极目标追求的时候,教育行为就面目可憎,教育课程就素然无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学生生活素质低下,生活能力弱化退化,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感觉缺乏。
——雷泓霈(2)使学生具备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
(3)人的精神发展、能力发展就是“十”字形构架,“横”代表知识拥有量、学术态度、注意力等智商因素,“竖”则代表情感、意志、人格、协调能力,创造生活的能力等情商因素。
这种“横”,“竖”兼备的人才是合格人才,是享受生活的幸福型人才。
——雷泓霈(4)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苏霍姆林斯基(5)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6)只有深切感受、体验生活的孩子,才能珍惜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雷泓霈(7)为教育注入“活水”,让孩子在五颜六色的生活海洋上不断翻腾出浪花,这才是教育赋予受教育者的“生活支点”、“幸福拐杖”。
——雷泓霈(8)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9)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10)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11)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及感悟(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及感悟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标
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目标
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人。
二、教师的作用与影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道德素养和
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四、课堂管理与评价
教师应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
评价。
评价方法应多元化,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和创新。
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教育教学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发展,
推动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六、感悟与展望
教育教学是一项伟大事业,承载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任。
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深入理论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心理为先,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与创新,为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为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笔记摘抄及个人感悟,希望能够启发更多教育者和
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教育教学的优化与提升。
教师教学理论笔记
教师教学理论笔记
教学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时候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往往在于是否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教师教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以外部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派别,认为个体对于刺激的反应是由学习习得的。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强调外部刺激和回馈机制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步骤和及时的奖励来帮助学生学习。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强调个体对于信息的处理和意义的构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寻求意义的过程。
在教学中,认知主义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习。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的交互和体验构建的,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在教学中,建构主义倡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合作来构建知识。
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更多地担任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和探究。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1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本人受益颇深,其中有关教学媒体那一节,印象非常深刻。
教学媒体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
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
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理念需要终身学习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实践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
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学数学理论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理论学习笔记篇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章玉花为了提高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时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点,精心组织数学活动,实施有效评价策略,提高数学课堂魅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下面结合自己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柴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生活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1习数学、理解数学。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
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对之作出片面的理解,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只求形似不求神似,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导致了探究性学习的浅层化、庸俗化和形式化。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组合方式更趋于合理和完善。
四、讲究评价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采用激励性评价,呵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评价时要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
教师理论学习学习笔记内容
当教师要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是传授知识。
以传道、授业为己任。
一切遵循着“书上这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
在他眼里,讲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师,听得明白的就是好学生。
第二种是启迪智慧。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
他不断追求的是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
在他眼里,教师的教学要“有招”,学生的学习要“得法”。
第三种是点化生命。
这样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
在他的眼里,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他能够不断地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他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他能够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他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他能够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他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他懂得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他珍惜和孩子的每一次和每一刻;他会精心营造快乐的校园生活,使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率真。
可见,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如果教师看不见教育工作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就会仅凭良心满足于做一个传经布道的“经师”,那么,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欣喜、满足、幸福之感也会随着教学技巧的熟练而逐渐淡化。
说到这儿,自然又想起了那些著名的词句。
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成长的第一境界,即教师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成长的第二境界,即为了目标的实现,要执著、要坚定、要能抗拒许多诱惑、要耐得住寂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成长的第三境界,就是成功后的超脱与自如。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1篇)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1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1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
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
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
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
“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
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
可持续发展的。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作为知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
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
可持续发展的。
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
教师理论学习笔记
教师理论学习笔记(师德学习)已经写过的内容2010.9 学习霍懋征2010.10教师法2010.11 师德修养2010.12 师德新思考2011.03 党风廉政工作2011.03 五条禁令2011.04 五不准再学五条禁令还需要写的内容2011.05爱——师德之最强音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
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一、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
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
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
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三、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小学数学导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育教学理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系统且有序地总结和分析相关教学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理论概念和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具有各种类型的智力,如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需求。
通过多元智能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倾听式教学倾听式教学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和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聆听学生的想法和疑虑,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解释。
通过倾听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享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配对练习等合作学习活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习并应用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景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实际问题解决等。
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总结教育教学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倾听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情景教学等方法,教师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教师们能够积极运用这些教学理论,为小学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5000字左右(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一、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的活动,促使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的基本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通过奖惩机制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中通过构建和调整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认知结构,注重知识的组织和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社会情境理论社会情境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的产品,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进行。
教师应该创设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社会情境,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情感智慧。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2. 微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的理念。
教师可以通过录制短视频、设计在线课堂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全面、多样化,注重对学生发展潜力和特长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 反馈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
反馈应该具体、清晰、具有建设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五、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教育教学将进一步数字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发展,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将更多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 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代表人物: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思想、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近代教育的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教师学习笔记(通用7篇)
教师学习笔记(通用7篇)教师学习笔记篇1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
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
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
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
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
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
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教师理论学习学习笔记内容
当教师要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是传授知识。
以传道、授业为己任。
一切遵循着“书上这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
在他眼里,讲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师,听得明白的就是好学生。
第二种是启迪智慧。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
他不断追求的是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
在他眼里,教师的教学要“有招”,学生的学习要“得法”。
第三种是点化生命。
这样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
在他的眼里,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他能够不断地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他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他能够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他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他能够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他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他懂得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他珍惜和孩子的每一次和每一刻;他会精心营造快乐的校园生活,使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率真。
可见,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如果教师看不见教育工作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就会仅凭良心满足于做一个传经布道的“经师”,那么,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欣喜、满足、幸福之感也会随着教学技巧的熟练而逐渐淡化。
说到这儿,自然又想起了那些著名的词句。
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成长的第一境界,即教师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成长的第二境界,即为了目标的实现,要执著、要坚定、要能抗拒许多诱惑、要耐得住寂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成长的第三境界,就是成功后的超脱与自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理论学习笔记(一)
一、教师的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
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二、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
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三、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
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
“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
大。
这样一种
“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
可持续发展的。
四、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
国时代周刊曾刊登了保罗?韦地博士在收集了九万名学生关于他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
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他们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太受教师的关注。
教学方向、内容。
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六、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
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介绍材料,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人为主的成见。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
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
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