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第六章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第6章 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

第6章 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

坡度坡向的计算
Z11
Z10 + Z11 Z 00 + Z 01 ⎧ − ⎪ 2 2 ⎪tan θ X = ⎪ ∆X ⎨ Z 01 + Z11 Z 00 + Z10 ⎪ − 2 2 ⎪ tan θ = Y ⎪ ∆Y ⎩
Z01
P
Z10
θx
R
T
O
(0,0)
(1,1)
α1
又:
所以 tan θ + tan θ = tan θ
第6 章 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
返回讲目录
一、含义: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s),是国家基础空间数据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 列,即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数学表达为:z = f(x,y)。 DTM:当z为其他二维表面上连续变化的地理特征,如地面温度、 降雨、地球磁力、重力、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其他地面诸特 征,此时的DEM成为DTM(Digital Terrain Models)。
二、数据采集
数据源决定采集方法: (1)航空或航天遥感图像为数据源 (2)以地形图为数据源 (3)以地面实测记录为数据源 (4)其它数据源
三、表示方法
等高线法
等高线通常被存储成一个有序的坐标点序列,可以认为是一条带有高程值属性的简 单多边形或多边形弧段。由于等高线模型只是表达了区域的部分高程值,往往需要一 种插值方法来计算落在等高线以外的其他点的高程,又因为这些点是落在两条等高线 包围的区域内,所以,通常只要使用外包的两条等高线的高程进行插值。
(四)流域水文特征及土木工程
用于工程项目中的开挖填方、线路勘测 设计、水利建设工程等。
水淹示例 三维规划设计

【ArcGIS空间分析】数字地形分析

【ArcGIS空间分析】数字地形分析

【ArcGIS空间分析】数字地形分析⽂章⽬录数字地形分析原理基于ArcGIS的数字地形分析操作DEM的建⽴1 栅格表⾯的创建2 TIN的创建3 等⾼线的创建4 Terrain(地形数据集)的建⽴基本因⼦分析1 坡度(栅格表⾯与TIN表⾯的坡度不同)2 坡向(栅格表⾯与TIN表⾯的坡向不同)3 剖⾯曲率和平⾯曲率3 坡度变率(SOS)4 坡向变率(SOA)5 地形起伏度6 地表切割深度7 地表粗糙度8 ⾼程变异系数⽔⽂分析1 ⽆洼地DEM⽣成2 汇流累积量计算3 ⽔流长度计算4 河⽹提取5 流域的分割地形特征分析1 ⼭顶点2 ⼭脊线⼭⾕线2 鞍部点3 径流节点4 沟沿线可视性分析天际线天际线图天际线障碍构造通视线通视性数字地形分析原理1、数字地形分析–DEM2、DEM的建⽴3、数字地形分析–基本因⼦分析4、地形特征分析5、流域分析(⽔⽂分析)6、可视性分析7、DEM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与应⽤进展基于ArcGIS的数字地形分析操作地形提取⽅法反地形max-dem&Abs(dem-2000)正负地形dem-mean正地形zhengfu>0负地形zhengfu<0因⼦提取⽅法坡度表⾯分析>坡度坡向表⾯分析>坡向表⾯分析>曲率平⾯曲率表⾯分析>曲率坡度变率坡度>坡度坡向变率坡向>坡度【((SOA1+SOA2)-Abs(SOA1-SOA2))/ 2】地形起伏度max-min地表切割深度mean-min地表粗糙度1/cos(slope*3.14159/180)⾼程变异系数std/mean地形特征提取⽅法⼭顶点max-dem==0⼭脊线zhengfu>0&SOA>70 / flowacc0_neibor_rec*zhengdixing(重分类)⼭⾕线zhengfu<0&SOA>70 / flowaccfan0_neibor_rec*fudixing(重分类)鞍部点(flowac0*flowaccfan0)*zhengdixing(重分类)径流节点slope(streamnet_raster)>0(栅格转⽮量中点)(dem - dem_smooth)>0(栅格转⽮量、⾯转线)DEM的建⽴1 栅格表⾯的创建(1)由点创建栅格表⾯(插值)插值⼯具:点要素图层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点要素插值结果栅格表⾯(2)地形转栅格插值2 TIN的创建可以⽤点、线和多边形要素作为创建TIN的数据源由⽮量数据创建TIN由栅格数据创建TIN由TIN创建栅格原始dem3 等⾼线的创建间距:200间距:10004 Terrain(地形数据集)的建⽴terrain数据集是⼀种多分辨率的基于TIN的表⾯数据结构,它是基于作为要素存储在地理数据库中的测量值构建⽽成的。

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

1、数字高程模型的定义(DEM):从狭义角度定义:DEM是区域地表面海拔高程的数字化表达。

从广义角度定义:DEM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化表达。

2、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内容:1)地形数据采样2)地形建模与内插3)数据组织与管理4)地形分析与应用5)DEM可视化6)不确定性分析与表达3、数字高程模型分类:按结构分类:基于面单元的DEM(规则结构:正方形、正六边形格网结构,其他;不规则结构:不规则三角网、四边形。

)、基于线单元的DEM、基于点的DEM;2)按连续性分类:不连续型DEM、连续不光滑DEM、光滑DEM;3)按范围分类:局部DEM、地区DEM、全局DEM;4、DEM基于操作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高程内插,即给定一点的平面位置(x,y),内插计算该点的高程H;2)拟合曲面内插,即对于一组已知点(x,y,z),通过曲面拟合,推求给定位置的高程;3)剖面线计算;4)等高线内插;5)可视区域分析;6)面积,体积计算;7)坡度,坡向,曲率计算;8)晕渲图;5、数字高程模型应用:科学研究应用:(DEM主要用在以下几个领域)1)区域,全球气候变化研究2)水资源野生动植物分布3)地质,水文模型建立4)地理信息系统5)地形地貌分析6)土地分类,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等。

商业应用:(数字高程模型的商业潜在用户分布在以下几个主要行业)1)电信2)空中交通管理与导航3)资源规划管理与建设4)地质勘探5)水文和气象服务6)遥感,测绘7)多媒体应用和电子游戏。

工业工程应用:主要包括电信,导航,航空,采矿业,旅游业以及各种工程建设如公路,铁路,水利等部门。

管理应用:主要有自然资源管理,区域规划,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农业,森林,水土保持以及与安全相关的各种应用如保险,公共卫生等领域。

军事应用:(DEM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拟战场2)战场地形环境模拟3)为作战部队提供作战地图4)军事工程5)基于地形匹配的导引技术6、简单矩阵结构:规则格网DEM的数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间隔相等,格网点的平面坐标隐含在行列号中,故适宜用矩阵形式进行存储,即按行(或列)逐一记录每一个格网单元的高程值。

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臵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数字地形模型(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最初是为了高速公路的自动设计提出来的(Miller,1956)。

此后,它被用于各种线路选线(铁路、公路、输电线)的设计以及各种工程的面积、体积、坡度计算,任意两点间的通视判断及任意断面图绘制。

在测绘中被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坡向图、立体透视图,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图的修测。

在遥感应用中可作为分类的辅助数据。

它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合理规划及洪水险情预报等。

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及导弹制导、作战电子沙盘等。

对DTM的研究包括DTM的精度问题、地形分类、数据采集、DTM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不规则三角网DTM的建立与应用等。

1.概述数字地形模型(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最初是为了高速公路的自动设计提出来的(Miller,1956)。

此后,它被用于各种线路选线(铁路、公路、输电线)的设计以及各种工程的面积、体积、坡度计算,任意两点间的通视判断及任意断面图绘制。

在测绘中被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坡向图、立体透视图,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图的修测。

在遥感应用中可作为分类的辅助数据。

它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合理规划及洪水险情预报等。

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及导弹制导、作战电子沙盘等。

对DTM的研究包括DTM的精度问题、地形分类、数据采集、D TM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不规则三角网DTM的建立与应用等。

1.1 DTM和DEM 从数学的角度,高程模型是高程Z关于平面坐标X,Y两个自变量的连续函数,数字高程模型(DEM)只是它的一个有限的离散表示。

第六章—第八章GIS的应用模型、设计及产品PPT课件

第六章—第八章GIS的应用模型、设计及产品PPT课件

26
网格表面构造举例
27
真实感图形与纹理贴图举例
28
2020/1/13
29
12
第八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 输出设计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系统设计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13
§1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
一、地理信息系统产品及其分类
常规地图
全要素地形图;
各类专题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
统计图表与数据报表。
统的设计;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业务 化的运行系统,以实现业务操作的手工模式向信
息化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管理和决策的高效率
和科学化。
系统设计的模式
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理论的应用。
系统设计的流程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系统运行与维护。
6
§2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任务; 中国标准化组织的任务。
11
§4 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系统评价的概念:指将运行着的系统与预期目标 进行比较,考察是否达到了系统设计时所预定的 总体目标、功能需求及技术和经济指标。
系统评价的内容 ① 系统效率; ② 系统可靠性; ③ 可扩展性; ④ 可移植性; ⑤ 系统的效益
8
三、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按照详细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 和方法,分阶段完成系统开发的过程;
系统实施的内容包括: 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引进和调试;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质量控制; 应用模块开发和建立用户应用界面; 应用系统联调、测试和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按照计划任务书进行系统的验收及技术鉴定。

第6章 GIS空间数据分析.讲义

第6章  GIS空间数据分析.讲义
2018年11月14日4时21分
--6--
6.1数字高程模型
• 6.1.4 地学分析与应用
DEM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测绘中,它可以用来绘制等高 线、坡度图、坡向图、立体透视图,制作正射影像图、立体景 观图,进行地图的修侧以及进行三维仿真等。
1、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 1)坡度和坡向分析
地面上某点的坡度是表示地表面在该点的倾斜程度的一个量 。因此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坡度和坡向计算分为两种,一种为微分表示,另一种为矩阵 3X3表示。坡度和坡向的计算通常在3X3个DEM矩形格网中进 行。 坡度 slope =tanP = [(əz/əx)2+ (əz/əy)2]1/2 坡向 Dir = (-əz/əy)/(əz/əx)
2018年11月14日4时21分
--7--
6.1数字高程模型
2)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1)表面积的计算:如果是规则矩形格网的DEM,则将每个 格网分解为三角形,使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型的表面积。 S= √P(P-D1)(P-D2)(P-D3) P =1/2(D1+D2+D3) Di = √△Xi2+ △Yi2+ △Zi2 (1≤i ≤3) 式中:Di表示第i对三角型两顶点之间的表面距离;S表示三角 型的表面积;P表示三角型的周长的一半,整个DEM的表面积则 是每个三角型表面积之和。 (2)投影面积的计算:投影面积是指任意多边形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面积,可以直接采用海伦公式进行计算,只要将公式中 的距离改为平面上两点的距离即可。
2018年11月14日4时21分
--3--
6.1数字高程模型
3、DTM的数学表达
从数学的观点来看,DTM是定义在区域D上的 n维向量的有限序列 DTM ={Vi i=1、2…n} 其中Vi是一个m维向量。

GIS概述DEM和数字地形分析

GIS概述DEM和数字地形分析

规则网格通常是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规 则网格。规则网格将区域空间切分为规则的 格网单元,每一个格网单元对应一个数值。 数学上可以表示为一个矩阵,在计算机实现 中则是一个二维数组。每个格网单元或数组 的一个元素对应一个高程值,格网内的数值
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格网栅格观点 另一种是点栅格观点
优点,用计算机处理很容易,并且可以计算等高线、坡度、坡
GIS概论
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基本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
DEM采集与建立
数字地形分析
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可视性分析
基本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通过有限的地 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 的数字化表示),它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 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
Slopearctan fx2fy2 式中,fx是X方向高程变化率,fy是Y方向高程变化率。
拟合曲面法是解求坡度的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计算fx、 fy的方法是三阶 反距离平方权,该算法也用,g为格网间距。
fx zi1,j12zi,j1zi1,j18gzi1,j12zi,j1zi1,j1
➢一、基本因子分析
➢3、曲率
曲率是对地形表面一点扭曲变化程度的定量化度量因子,地面曲率在 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分量分别称为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地形表面曲率 反映了地形结构和形态,同时也影响着土壤有机物含量的分布,在地表过 程模拟、水文、土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数字地形分析
➢一、基本因子分析
向和自动提取流域地形等,使得它成为DEM最广泛使用的格式
,目前许多国家提供的DEM数据都以此形式提供。缺点是不能 准确表示地形的结构和细部,解决方案可采用附加地形特征数

如何利用数字地面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和规划

如何利用数字地面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和规划

如何利用数字地面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和规划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是利用空间数据采集方法获取的地面高程数值数据,它是进行地形分析和规划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地面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和规划,以及其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等领域的应用。

一、数值地形模型的生成与应用数字地面模型的生成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地面测量方法等,构建高精度的地面数字模型。

生成的数字地面模型具有丰富的地形信息,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坡向等参数,为地形分析和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数字地面模型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数字地面模型,可以准确了解地形条件,进而确定适宜的建筑布局和交通网络规划。

此外,数字地面模型还可用于水资源管理、防洪预警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地形分析1. 坡度分析坡度是描述地面曲率变化的参数之一,可以通过DEM计算得出。

坡度分析对于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灾害风险评估等有重要意义。

不同坡度的地形特征可以指导农田规划、森林资源管理和山地旅游等领域的决策。

2. 坡向分析坡向是地表水流的方向指示。

通过数字地面模型的坡向分析,可以预测水流的路径和分布,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3. 流域分析流域是地理空间内水流的收集和排泄系统,通过数字地面模型可以模拟出流域的形状和大小,并对流域进行分析。

流域分析可以为水资源规划、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地形规划1. 地形视觉效果分析数字地面模型可以模拟实际地貌,通过可视化分析,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景观面貌。

在城市规划中,地形视觉效果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物对周边环境视觉效果的影响,指导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

2. 地形地貌保护和修复规划数字地面模型为地形地貌保护和修复规划提供了依据。

通过分析数字地面模型,可以评估地质灾害潜在风险,提出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同时,利用数字地面模型,可以实现地貌修复规划,保护和恢复自然地形特征。

第章GIS应用模型PPT课件

第章GIS应用模型PPT课件
图6.9 福建GDP空间相关显示图
息 方法的复合,是为解决专门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系 (2)空间分析模型是联系GIS应用系统与专业领域的纽带,
统 必须以广泛、深入的专业研究为基础。
导 (3)空间分析模型是综合利用GIS中大量数据的工具,而数
论 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主要又通过模型来实现。
GIS (4)空间分析模型是分析型和辅助决策型GIS,这是区别于 管理型GIS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解决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问
• 预测方法通常分为定性、定量、定时和概率预测。
• 在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定量预测方法,它利用系统存储的多目标统 计数据,由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来预测或控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
• 这种数量预测常用的数学方法有移动平均数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分 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及灰色系统理论等模型的应用。 用GIS模型可以解决区域时空历史变化的布局问题。
④ 重力模型,建立在吸引力与到潜在市场的距离呈反比这一基础上构建
GIS 的经济地理模型。
⑤ 改进扩散模型,在流体扩散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地理空间跟踪动植物
运动,以空间验证思想,构建扩散模型,如今已广泛用于地理生态群落
研究。
6
地 6.2.1适宜分析模型
理 1.一般介绍
信 • 适宜性分析在地学中的应用很多,如土地针对某
题的核心。
3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导 论
GIS
6.1.3 GIS 应用模型的构建
• 构建GIS应用模型,首先必须明确用GIS求解问题的基本流程;其次 根据模型的研究对象和应用目的,确定模型的类别、相关的变量、参 数和算法,构建模型逻辑结构框图;然后确定GIS空间操作项目和空 间分析方法;最后是模型运行结果验证、修改和输出。

《数字地面模型》PPT课件

《数字地面模型》PPT课件
28 29 32 30 29 31 35 34 27 29 31 32 30 33 34 33 26 27 30 35 33 31 32 30 24 25 29 32 38 30 32 29 24 23 26 30 35 32 31 30 23 22 27 30 33 31 29 28 24 23 26 27 31 30 26 25 20 19 25 24 30 26 28 24
地理信息系统
1
第六章 数字地形分析
概述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DEM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DEM的建立 DEM的分析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2
数字地 形分析
6.1 概述
6.1.1 DTM和DEM
1、DTM(Digital Terrian Model)
DTM即数字地面(形)模型。它是地形表面形 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 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DTM是在空间数据 库中存储并管理的空间地形数据集合的统称。
地理信息系统17
数字地
形分析 2、从离散点生成格网
方法
① 由离散点直接内插 ② 先构成不规则三角网,再进行内插
地理信息系统18
数字地 形分析
3、从等高线生成格网
①等高线离散化法
将等高线离散化后,采用从随机到栅格的转换 方法可形成格网DEM,这种方式很简单,思路 直观,但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比如一些 格网值会偏离实际地形情况。
顶点的存放方式:id码,坐标值,指向相邻顶 点的参数。
地理信息系统26
数字地 形分析
不规则三角网
No P1 P2 P3
11
2
3
21
3
4
34
5
1
:::

第六章 GIS的空间分析

第六章 GIS的空间分析

6.5 空间临域分析
一、缓冲区分析 • 缓冲区是指地理目标或工程规划的范围, 如水库淹没范围、街道拓宽的范围、放射 源影响的范围。 • 从数据的角度看,缓冲区是指给定空间对 象的邻域,通常用邻近度(Proximity)描述 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 • 缓冲区分析是解决邻近度问题的分析工具, 也是GIS中基本的空间分析工具。
视觉叠置类型
1)不同要素信息叠置
面状图、线状图和点状图之间的叠置。
面状图区域边界之间或一个面状图与其他专题 区域边界之间的叠置
2)遥感影像与专题地图的叠置 3)专题地图与DEM复合显示立体专题图 4)遥感影像与DTM复合生成三维地物景观图
6.4.3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1. 矢量数据叠置常用的两种方式
2.矢量数据叠置常用算法
1)点与多边形叠置
• 根据点在多边形内的条件,判别每个点在哪个多边形内,形成 和多边形联合的属性表。 • 这一功能常用于城市中各种服务设施分布情况的分析。
2)线与多边形叠置 • 根据线在多边形内的条件,确定每条线在 哪个多边形内,以便为弧段给予属性。 • 由于一条线可能穿过多个多边形,必需对 线和多边形进行求交运算,将线分割,以 形成新的空间目标集; • 形成新的属性表,即得到线和多边形联合 的属性表。 • 线与多边形(面)的叠合是将一个线状要 素层或网络状要素层和多边形层叠合。
3. 基于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的联合查询 这种查询条件中涉及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 而不是将查询结果用把空间特性和非空间 (属性)特征结合。 例查长江以南(查空间中位置)、人口数 大于100万的(查属性)与北京的距离 (查空间中距离)小于2000公里的城市。
6.3.2 空间查询方法
1. 基于SQL的查询。属性SQL语言。 如 Select 所需数据项 From 属性表 Where 条件表达式 2. 基于空间查询语言(Spatial Query Language) 的查询。通常需要增加空间数据类型如,点、 弧段、多边形、图象;增加空间操作算子如一 元空间操作算子、二元空间操作算子等。 3. 基于可视化图形的查询。通过空间操作图形进 行查询,如多边形选择查询、图-属性查询。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课件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课件
模型的因变量有坡度,树径,树高,蓄积量,树木缺 矢量。公式如下:
Y 2 .4 1 9 .6X 0 1 7 0 .4 0 X 2 2 0 .0 4 X 3 0 1 .1 7 X 4 2 5 .0 0 X 5 90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分析目的: 对某林场砍伐木材时木材毁坏量进行预测。 约束条件: 预测公式模型 数据(公式中各因子): 数字高程模型(坡度),树径,树高,蓄积量,树木缺矢量 具体步骤: 1)提取各因子 2)进行要素叠合运算(栅格运算):注意权重
Marsh层; 5)将Marsh层和zones进行多边形空间叠置分析(相交分
析或裁剪分析),得到zones内的土地利用区域Zmarsh; 6)将Stream层与Zmarsh进行空间叠置(相交分析) 7)查询输出所选中的区域。查询“土地利用类型=‘1’ ”
且“河流等级=‘2’”的区域,该区域即为公园建立的 候选地址。
所需数据: 交通图 水系图(带有分级属性的水系图) 土地利用图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具体步骤: 1)对交通图中的公路分别建立0.8,0.2公里缓冲区 2)将两缓冲区进行空间叠置(擦除分析)得到公园候选区
域---zones 3)通过赋属性再分类,将土地利用图分成沼泽地及非沼泽
地两类(1为非沼泽地,0为沼泽地); 4)合并土地利用图中属性相同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得到
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 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2 GIS应用模型分类
1.2.1 按照表达对象不同,可分为 1)理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 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理化规律。 例如地表径流模型、海洋和大气环流模型等 2)经验模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和大量观测实验建立的模型。 如水土流失模型、适宜性分析模型等 3)混合模型:既有基于理论原理的确定性变量,也有应用经 验加以确定的不确定性变量。 例如位置选择模型

(武汉大学)摄影测量学教学课件-第六章-第六节-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

(武汉大学)摄影测量学教学课件-第六章-第六节-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
2
3 3
+ a01Y + a11XY + a21X Y + a31X Y + a02Y + a12 XY + a22 X Y + a32 X Y
2 3 2
+ a03Y 3 + a13 XY 3 + a23 X 2Y 3 + a33 X 3Y 3
Zij 1 Zij 1 = (Zi, j+1 Zi, j1 ) (Zx )ij = = (Zi+1, j Zi1, j ) (Z y )ij = y 2 x 2
网 点 邻 接 的 指 针 链
Flag() 1
5 9 3 1
1
对每一格网点,按记录的与该点形 成格网边的另一端点的顺序搜索
X Z
2 2
X Y
=
X
1
+ Y Z
2 2
X Z
1 1
( z Z )
1
)
= Y1 +
Y1 ( z Z Z 1
1
5 1
3
4
避免 重复 和 遗漏
9 2
1
2
3
7 8 11
内插等高线点
搜索下一个等高线点
i, j+1 i+1, j+1
hi , j +1 = 1 v i +1, j = 1 h i,
j
= 1
i, j
i+1, j
1 Z C = ( Z i , j + Z i +1, j + Z i , j +1 + Z i +1, j +1 ) 4
( Z i , j zk )(Z c zk ) < 0 (Zi+1, j zk )(Zc zk ) < 0

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m
wi ui
ui
i 1
式中, U1 = V1,0 , U2 = V2,1×V1,0 , …,Ui = Vi,i-1×Vi-1,i-2 … × V1,0 所以和土地质量影响因素Qi对应的权重分别为w1=0.67 ,w2=0.17, w3=0.08, w4=0.08。
• 贡献函数值可以按照影响因素的级别来确定。 例如,如果将各因子最适宜的指标值定为贡献函数值100,将各因子
②将此缓冲区多边形图层与建筑物分布图层进行拓扑 叠加,产生一幅新图,此图包括所有部分或全部位于拓宽 区内的建筑物信息。
(4)进行结果分析 首先对全部或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建筑物进行选择,
然后将部分落入拆迁区且楼层高于10层以上的建筑物从 选择组中去掉,并对道路的拓宽边界进行局部调整。最后 对所有需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拆迁指标计算。 (5)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和表格的形式打印输出
规划定义过程
应用操作过程
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元数据收集
问题的定义 分析/联合
问题的实质 证据/数据/假设
问题的概念 概念/要素/方法
解决问题的数据 数据源/数据集
数据库建立 数据输入/格式化
问题数据子集 提取/综合
问题求解 统计计算/模型分
析/空间分析
问题答案 验证/解释/表达
用GIS求解问题的基本流程(陈述彭)
一、概念
GIS的应用模型,就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 助于GIS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 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这种模型的构 建,不仅是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必要途径,而且也是GIS 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作用和特点
➢ GIS应用模型是联系GIS应用系统与常规专业研究的纽带 ➢ GIS应用模型是综合利用GIS应用系统中大量数据的工具 ➢ GIS应用模型是GIS应用系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武器 ➢ GIS应用模型是GIS应用系统向更高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

(完整word版)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完整word版)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第六章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及应用1.摄影测量4D产品: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地图)、DLG(数字线划地图)※DTM与DEM的区别:DTM中除了包含X,Y,Z三维坐标外还包括地形属性特征。

2.DEM的三种表示形式3.DEM数据采集方法地面测量: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测现有地图的数字化空间传感器数字摄影测量的DEM采集方式4.DEM数据预处理a. 数据的编辑:发现错误、进行补测;b. 数据格式的变换c. 坐标系统的转换d. 栅格数据矢量化e. 数据分块:原因:由于采集方式不同,数据点在计算机内排列的顺序不同方法:先将区域划分为等间隔的格网(比DEM格网大),然后将格网按行列号顺序排列。

6。

DEM的内插的特点1)整个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低次多项式来拟合,而高次多项式的解不稳定且会产生不符合实际的震荡;2)地形表面既有连续光滑的特性,有可能存在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产生的地形不连续;3)由于计算机内存的限制,不可能同时对很大的范围来内插数字高程模型。

因此要采用局部函数内地形插,并兼顾数据点和地形特征点、线。

7.内插生成DEM的三种方法8.DEM的管理存储、检查、拼接、更新9.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的构建(1)角度判断法建立TIN:已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计算备选第三顶点的三角形内角的大小,选择最大者对应的点为该三角形的第三顶点(2)泰森多边形与狄洛尼三角网10.TIN与DTM存储的差别TIN存储每个网点的高程,平面坐标,网点链接的拓扑关系以及三角形及邻接三角形信息12.三角网中的内插:(1)格网点的检索(2)高程内插11.DEM的应用基于矩形格网的DEM多项式内插等高线绘制立体透视图11.基于矩形格网的等高线绘制步骤1)利用DEM的矩形或方形格网点高程,内插出格网边上的等高线点位置,并将这些等高线点按顺序排列; 2)利用按顺序排列的等高线点的平面坐标进行插补,进一步加密等高线点,并绘制光滑的曲线。

第六章 GIS的应用模型讲解

第六章 GIS的应用模型讲解

F1
F2
F3
F4
第二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3)利用GIS生成影响因素数据
通过GIS操作过程,可以有效的生成基于栅格单元的供水条件等级数据文件R1
例如:供水有效性,其影响因子为水源和土层厚度
主要因素和因子
因素F1供水
因素F2供肥
因素F3供氧
因素F4土壤侵蚀
因素F5温度
水系图 数字化 缓冲区
土壤图 数字化 属性分级
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技术路线 预期成果
第二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第二步: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及因子
通过对开发活动的分析、论证后,确定: 影响因素:项目评价目标所涉及的因素。 参评因子:影响每个因素的因子 因子属性:每个因子所涉及的属性 第三步:选择某种评判方法,对各个因子进行适宜程度评价
每个属性集对于项目T 都有一个优劣等级,且满足: V1l > Vjl > … Vnl
第二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各个因素按属性集的优劣可用矩阵表示
其中:P 为 Xi(每个因素)对T 贡献值 W 为 Xi(每个因素)对T 的权重值
P和W的确定:依据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或者经验公式来确 定。
第二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评分值67+11.4+2.6+0=81 最后分级得分级图。
第三节 发展预测模型
一、一般介绍
(1)研究方向 人口预测、资源预测、粮食产量预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2)数学方法 移动平均数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
析法,以及灰色系统理论模型
第三节 发展预测模型
二、 模型简介
人口预测模型:
第六节 地球科学模拟模型

第六章 数字高程模型-ARCGIS讲诉

第六章 数字高程模型-ARCGIS讲诉

1.1 DTM和DEM
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是 在数据库中存储并管理的空间地形数据集合的统称。 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是对地理空间起伏连续变化的数字表示形式,用来描 述地理空间的第三维坐标—高程。通常用矩阵表示。
2)移动平均插值方法:距离倒数插值
距离倒数插值方法综合了泰森多边形的邻近点方 法和趋势面分析的渐变方法的长处,它假设未知点 处属性值是在局部邻域内中所有数据点的距离加权 平均值。距离倒数插值方法是加权移动平均方法的 一种。
4)克立格插值
克立格(Kriging)插值:又称空间局部估计或 空间局部插值法,是地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1 规则格网(GRID)
1)格网单元
2)规则格网特点
☺ 优点:规则格网(GRID)表示法结构简单、计算方便,
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
➢ 地形简单的地区存在大量冗余数据; ➢ 如不改变格网大小,则无法适用于起伏程度不同的地区; ➢ 对于某些特殊计算如视线计算时,格网轴线方向被夸大; ➢ 由于栅格过于粗略,不能精确表示地形的关键特征。
第六章 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提纲
1 数字地形模型概述 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3 DEM的建立-数据采集 4 DEM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5 数据内插方法
1 数字地形模型概述
数字地形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地面起伏状况, 可以用于提取各种地形参数,如坡度、坡向、粗 糙度等,并进行通视分析、流域结构生成等应用 分析。因此,数字地形模型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 使用。如,测绘、遥感、土地利用、洪水预警、 军事……基础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p fk (up , vp )(k 1, 2, 3 , m;p=1,2, n)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1 概述
2、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即是数字高程模型。当数字地形模型中地 形属性为高程时称其为数字高程模型。
Vi ( X i ,Yi , Zi )(i 1,2,3,, n)
➢ TIN与真实地形表面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 在进行大规模大区域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与 UGIS空间数据或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时 存在一些困难。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3 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建立
4、三角剖分准则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1 概述
3、DEM与DTM之间的关系
DEM是DTM的特例。它是DTM的基础数据,其它 的地形要素可由DEM直接或间接导出,因此DTM 又称为DEM的派生数据。显然,DEM的质量好坏 直接决定着DTM的精确性。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1 概述
6.1.2 DEM的表示方法 整体
➢ 模型精度高——TIN采样点能够有效地分布在各种地性线 上,从而有效逼近真实地形表面。
➢ 有利于地形分析——可以直接在TIN上进行坡度、坡向、 光照强度等计算。
➢ 三维显示——可以直接以三维方式显示,计算较简单。
➢ 可以派生其它类型的地面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不规则三角网
缺点:
➢ TIN生成的计算时间较长;
数学方法 (面)
局部
DEM表 示方法
傅里叶级数
高次多项式 规则分块
不规则分块 规则: 密度一致,密度不一致

不规则: 三角网,邻近网
图形法
典型特征:山峰、洼坑、隘口、边界 水平线
线
垂直线
典型线:山脊线,谷底线,海岸线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6.2.1 规则格网模型 将区域空间切分为规则的格网单元,每个格网 单元对应一个数值,数学上可表示为一个矩阵, 在计算机实现上则是一个二维数组。
3 67.2 23.9 62.6 8
:
:
:
::
10 10.0 90.0 81.0 36
坐标与高程值表
No
12
23
34
45
59
63
71
8
:
:
9
37 8
38 6
No P1 P2 P3
11
2
3
21
3
4
34
5
1
:::

11 6
7
8
三角形表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3、特点
优点:
➢ 数据存储量较小——可根据地形起伏变化和地形复杂性 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和采样点的密度,地形起伏小的地区只需 要较少数据。
6.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6.2.2 等高线
等高线通常被存成一个有序的坐标点对序列,可以 认为是一条带有高程属性的简单多边形或多边形弧 段。由于等高线仅表达了区域的部分高程值,往往 需要一种插值方法来计算落在等高线外的其它点的 高程。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6.2.3 不规则三角网(TIN)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对于格网内的值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认为该格网单元的数值是其中所有点的高程值,即格 网单元对应的地面面积内高程是均一的高度,这种数字模 型是一个不连续的函数。
认为该网格单元内的数值是网格中心点的高程或该网 格单元的平均高程值。这就需要一个插值的方法来计算每 个点的高程。
➢ 三角形的顺序存储
一个记录包含:三角形的相关参数,三个顶点 的坐标,三个相邻三角形的相关参数。
➢ 用顶点和它们的邻点储存
顶点的存放方式:id码,坐标值,指向相邻顶 点的参数。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不规则三角网
No P1 P2 P3
11
2
3
21
3
4
34
5
1
:::

11 6
7
8
邻接三角形
2
4
0
3
6
1
7
2
0



8
0
10
No X
Y
Z
1 90.0 10.0 43.5
2 50.7 10.0 67.3
3 67.2 23.9 62.6
:
:
:
:
10 10.0 90.0 81.0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不规则三角网
No X
Y
ZP
1 90.0 10.0 43.5 1
2 50.7 10.0 67.3 5
28 29 32 30 29 31 35 34 27 29 31 32 30 33 34 33 26 27 30 35 33 31 32 30 24 25 29 32 38 30 32 29 24 23 26 30 35 32 31 30 23 22 27 30 33 31 29 28 24 23 26 27 31 30 26 25 20 19 25 24 30 26 28 24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二
地理信息系统
DEM格网建模
数字地 形分析
6.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 优点:
规则格网(GRID)表示法结构简单,很容易利 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特别是栅格数据结构的地理信 息系统,用它可以很容易的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 山坡阴影及自动提取流域地形等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
张菊清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
第六章 数字地形分析
概述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DEM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DEM的建立 DEM的分析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1 概述
6.1.1 DTM和DEM
1、DTM(Digital Terrian Model)
DTM即数字地面(形)模型。它是地形表面形 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 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DTM是在空间数据 库中存储并管理的空间地形数据集合的统称。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缺点: a. 地形简单的地区存在大量冗余数据; b. 如不改变格网大小,则无法适用于起伏程度不
同的地区; c. 对于某些特殊计算如视线计算时,格网的轴线
方向被夸大; d. 由于栅格过于粗略,不能精确表示地形的关键
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1、概念
不规则三角网是用相互连接的三角平面来表示 地形表面,每个三角平面表示地形面的一部分。 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高程 数据点的位置和密度。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6.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1 5
3
2
4
1
7
2
3
6
4
6
5
9
9
8
7
11 8
10
10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 形分析
数据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