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上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以安仁古镇为例摘要:通过对安仁古镇现存面貌、街巷和庄园空间形态特征和物质、精神文化体系的探讨,从人文精神的延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传承等方面提出古镇合理的发展模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空间形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发展
1.背景概况
安仁镇坐落在成都四川省大邑县城东南10公里处,地处成都平原西部。目前安仁镇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约30万平方米,包括清末民国初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以及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历史性街道。建筑多保存完好,加上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并将川西民居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它是川西民居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2.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及文化体系
2.1街巷的空间布局:
古街巷的群体组织沿街道密集联排,平铺式展开,形成非常整饬有序的街巷院落的群体空间,沿街两侧是传统的商住两用的挑檐骑楼式的川西民居。独具特色的道路网络,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公共空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网络体系,丰富了街巷空间,安仁古街区正体现了这种建筑与城市空间内外转化的关系。
2.2庄园的空间布局
在古镇,较大的庄园或公馆则一般经过渡空间自街道进入,平面布局比较自由,随地形集中式布局,通过几进院落,空间层层渗透。而其中刘氏庄园其空间布局规整错落,曲折幽深。刘湘公馆则采用传统的“三进式”四合院布局,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其建筑特色较刘氏庄园精致、明快,极具观赏性。这些庄园内部的诸多庭院在形态、尺度、比例、绿化配置方面各不相同,但都起到了组织人流,提供交流和休闲娱乐场地的作用,庭院内空间舒适度较高。
2.3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内古镇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受西方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古镇无论在建筑形式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都独具特色。
镇内至今保存有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街坊,古宅、古牌坊、青石、灰砖黛瓦的楼阁房舍,造形古朴。木雕、石雕、窗雕文化丰富多样,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相互融合,这些形
成了古色古香的古镇风貌。(图6,7)从古镇的整体风貌到的单个庄园都反映着体现的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这使传统民居实现了建筑与环境、人与建筑之间“天人合一”的和谐对话,这些体现在人的心理与居住的空间层次的契合达到物质与精神、伦理与心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3.对古镇可持续发展策略思考:
3.1文脉精神的延续
古镇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稀缺资源,而文脉精神却是一种无形的遗产,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与历史遗存在当地还是有较高的地位,它记载着古镇发展的历史与传统的生活方式。青石黛瓦、古木绿荫,独特的民俗民风都是构成文脉精神的物质元素,无论在街巷还是在庄园,所烘托的气氛,都与心灵产生着共鸣。虽然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适当的产业运营带来经济收益,而精神遗产的最大价值在于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它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有形遗产,同时延续着地方特有的文化传统,古镇的历史文脉的延续是以体现无形遗产和有形遗产的共生关系。
3.2生态环境保护
受中国传统的居住生态观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在古镇无论是古街道还是庄园,都注重山水的自然交流与融合,与古镇景观的设计达到完美的融合。但由于旅游的开发,古镇低负荷运转的街巷生态系统不断受到冲击,能更好的利用和改造周边环境,运用古镇民居在营建过程中所持有的生态平衡观,在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丰富空间景观,使生态结构得到保护,同时,古镇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可能会带来新的生态结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景观资源结构,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体现生存与进步的价值与与活力。
3.3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安仁古镇的价值就体现在至今遗存的古色古香的建筑,但传统技艺的缺失表现的比较明显。由于它天然的地理优势,盲目的开发热潮致使在原有的老街区周围紧邻着修建大量的仿古建筑,外观墙面均采用青砖徒砌,上面点缀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符号,街道焕然一新,却丢失了街道原有的韵味和个性。
在古镇传统维护修复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记忆的延续,同时包含着几百年来传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充满了生态、节能、美学、力学等方面的奥秘,表达着古镇的文脉精神。传统技艺复兴容易形成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通过传承和再创造可派生出一种高附加值。在这种模式下,传统工艺与现代营造技术的结合是传统建筑得以保护和生存的基础,也是传统工艺能够发扬传承的重要保障。
4.结语
空间的发展模式来看,古镇已发展为古街区与新的居住区分离,有机分离的互补发展模式可将古镇与农民新住区联系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在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下,利用了
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附带周围还修建了建川博物馆聚落,以发展经济与保护历史文化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文化辐射的目的。
古镇的发展空间是自由灵活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的影响下,历史文文脉的延续和促进街区的保护是首要前提,安仁古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是普遍意义上的生态概念,还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使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性观与动态观的协调。保护古镇生态环境,注重持续性和协调发展是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长杰.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地主庄园博物馆—安仁镇[J].小城镇建设,2004/7.
[3] 陆元鼎,杨新平.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M].上海:统计大学出版社,2008.
[4] 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