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上传)
中国古镇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古镇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作者:李嫄嫄黄远水徐超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1期本文主要依据当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古镇旅游,根据国内较为权威的旅游统计网站的数据分析,并研究其在国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法、Coerldraw等绘图软件,绘制出现阶段中国古镇旅游景点开发的基本空间分布情况,最后得出结论。
现阶段古镇旅游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分布,已经逐渐锁定在东部的江浙区域和西南部的云南、四川等地,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有历史、自然的原因,想要打破这种趋势,未来古镇旅游需要在经营管理、旅游发展的形态等方面做出体制机制的创新。
引言古镇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主要旅游形态之一。
我国古镇旅游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周庄开启了古镇旅游的先河,在1984年开展古镇旅游。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受到周庄旅游的影响,江浙一代也纷纷走上古镇旅游的道路,开启了“旅游兴镇”之路。
随着古镇旅游的迅速发展,古镇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随即开始发展起来。
第一,古镇的开发与保护。
主要包括朱晓翔从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角度入手,分别从概念、分布、形成与发展、特征与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评价古镇旅游资源的优劣。
陈传金将古镇旅游资源归纳为内涵的文化性、功能的居住性、村落的联动性、资源的整体性和表现的复杂性,通过将古镇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即古村主体资源、古村附属资源和外围支持资源,建立各自评价体系。
李丽、肖磊将古镇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总结,并给出相应的作用划分与开发建议。
第二,古镇旅游经营管理。
主要有梁德阔探讨了古村落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的必要性和模式设计。
白露、张晓红对4种经营模式——所有者自主经营型、个人承包经营型、企业承包经营型、政府投资经营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第三,古镇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者行为及感知研究。
这里主要有卢松、陆林等,通过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的分布特征,从事件、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辐射效应、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分析古镇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者行为感知等进行研究。
我国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旅游逐渐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镇旅游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然而,古镇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文化保护、环境破坏和经济可持续性等。
因此,对于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关注文化保护问题。
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古镇被过度商业开发,导致原有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传统文化逐渐丧失。
因此,古镇旅游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避免盲目商业化,使古镇成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游客提供真实且有意义的旅游体验。
其次,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关注环境破坏问题。
古镇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对外界的干扰十分敏感。
过度的人群流动、垃圾排放和建筑开发等大规模旅游活动会对古镇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
因此,古镇旅游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机制,限制游客数量,控制垃圾排放,保护古镇的自然环境。
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关注经济可持续性。
古镇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利益的驱动,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有可能破坏古镇的独特魅力。
过度商业化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会导致古镇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魅力,从而丧失吸引力。
因此,在古镇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平衡经济利益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推动古镇旅游和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探索出以文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
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关注社会责任。
古镇旅游的成功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应该重视当地居民的意愿和利益,保障他们的发展权益和生活品质。
另外,古镇旅游也应该注重与当地社会文化的融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区。
通过与当地社区的密切合作,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探上海古镇遗风,寻古镇旅游项目可持续化开发模式
实践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随着古镇旅游的逐渐升温,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愈加明显,其中商业化与古镇文化弘扬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在古镇发展旅游业时,应该立足长远,即不脱离现阶段的条件和发展要求;也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古镇资源的保护和弘扬,要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健康发展,使古镇可持续利用、永葆青春。
本项目针对古镇商业化进程中具体旅游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以期从旅游项目丰富度及其文化内涵方面发现问题,进而对商业化与古镇文化弘扬二者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究,以期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分析总结出一种古镇旅游项目可持续化的开发模式。
(二)实践过程的描述本次实践总共考察三个上海历史古镇(练塘古镇,枫泾古镇,朱家角),以其为代表对它们进行逐一的实地走访和调研。
一、实践任务分工指导教师:郭珊(信息学院辅导员)队长:1人,负责团队各项任务的分工决策以及任务进度的监督。
副队长:1人,负责协助队长完善各项事务;负责人员的集合、信息的通知和安全工作。
宣传组:5人,2人负责拍照摄影;3人负责走访地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信息的报送(自出发之日起每天上报一篇实践简报,每天实时更新团队微博和易班线上信息,微博@东华大学团委社会实践、@东华大学信息学院分团委、@东华信院分团委组织部。
社会实践信息报送专用邮箱dhuspb@)。
行动路线组:2人,负责每日行动路线的安排;负责对当地旅馆、饭店、目标古镇的寻找以及相关的预定工作。
资金管理组:2人,负责各项收支的记录(注意发票的收集);采购组:2人,负责各类物品(如门票、车票,食物等)的购买(注意发票的收集)。
此外,所有人都要参与到走访之中,实践结束后上交各自的走访记录,包括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自身实践感受以及对古镇发展的思考等。
江南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研究
江南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研究摘要:江南水乡古镇古朴的“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景观,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文景观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淳朴的乡土风情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许多人去认识它,在世界上江南水乡古镇已经闻名遐迩。
现代建筑设计者们却苦苦探索现代建筑设计的形式、空间以及进行研究相关的理论,自发形成、浑然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外部空间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和提示。
关键词:乌镇;空间结构;形态演变一、乌镇的滨水建筑的外部空间研究1、研究区域及内容乌镇古镇中的滨水建筑主要以居民住宅为主,同时还有商业建筑、手工作坊和教育建筑等一些类型存在。
每一个特定的外部空间都由建筑、空间构成要素、空间围护等几个方面组成起来。
2、平面类型乌镇古镇滨水建筑外部空间的平面关系,是指与滨水建筑发生联系的各元素之间的平面关系。
滨水建筑外部空间最基本平面布局类型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平面布局类型为:建筑不直接临水,建筑与水体之间有街巷相隔。
我们可以把这一类型的平面叫做河一街一建筑模式,记为类型PA。
第二种平面布局类型为:建筑直接临水,建筑与水体无街巷相隔,但建筑不临水一面都临街巷。
我们可以把这一种类型的平面叫做河一建筑一街模式,记为类型PB。
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态特征与形成原因1、关于乌镇的传统空间历史文化城镇存在于现代社会,也需要赋以时代的特征和意义。
因此,乌镇历史文化城镇的时代背景要求必须处理好其现代与历史的空间关系。
2、关于城镇公共空间乌镇城镇公共空间的布局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和自然地形有机结合,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美统一。
3、乌镇的公共空间形式及社会生活城市对人们充满了吸引力,在整个人类定居的历史进程中,乌镇公共空间存在着多元化的形式.不仅有适宜全部居民的公共空间,还有适应部分居民的半公共、半私密空间,而且分布广泛。
空间的处理和乌镇的河道、街巷、联系起来。
形成丰富而多变的空间形式。
带动并促进了城镇的社会生活。
4、乌镇的半公共空间在乌镇的街道旁、河边,这样属于居民的半公共、半私密空间丰富多样,这一空间成为邻居们加强相互了解并进行日常交往的好地方,相互的熟悉自然加强了对外人的警觉,使居民们增强了对公共空间的集体责任感。
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古镇成为了人们追寻历史文化和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古镇的规划与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 古镇规划的重要性古镇规划是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基础。
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古镇时,应当综合考虑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2. 古镇规划的原则古镇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保护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人文关怀原则和参与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意味着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古镇的传统建筑和风貌。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符合古镇的自然环境特点,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文关怀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福利,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参与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3. 古镇保护的策略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策略。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古镇的保护责任和管理机构,加强对违法建设和破坏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其次,要加强古镇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保持古镇的原始风貌和历史特色。
同时,要加强对古镇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古镇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4. 古镇发展的策略古镇的发展是保护的基础,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首先,应当发挥古镇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要加强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古镇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古镇的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还可以发展与古镇相关的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等,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旅游业的兴起,古城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正在成为开发的热点。
然而,如何在保护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基本生存权益,不破坏自然和社会的平衡与稳定,不耗尽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
在古城镇的开发中,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应该尊重和保护古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城镇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因此,保护古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古城镇的物质文化遗产,并充分体现文化特色。
其次,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古城镇旅游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古城镇的开发中,可以考虑采用垂直建筑、地下空间利用、集约化开发等方式,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应该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
古城镇的开发需要满足人民对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开发不能仅仅为了赚钱而忽略人民的需求。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第四,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古城镇的开发往往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周围环境,保障生态平衡,让古城镇的生态文明得到充分发挥。
综合以上几点原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规划管理。
在古城镇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管理制度,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管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开发工作。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
在古城镇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更加珍惜古城镇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城镇。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研究
1822018年2月下半月刊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研究苏敬梅我国的古城镇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众多珍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也被保存下来,古城镇是中华民族先辈们精神家园最直接的物证,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古城镇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先辈们遗留下的文化遗产。
本文主要是就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古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由于很多古城镇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相对有限,而文物保护作为一项投入较高产出较低的事业,导致很多古城镇的文物保护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大多数古城镇都面临着无力修缮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窘境,虽然很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抢救性的修复,但仍然存在很多尚未挂牌的文物遗址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古城镇的文物资源保护已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虽然旅游行业的发展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物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但由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注定其文物保护之间难免会出现冲突。
虽然旅游业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所需的资金支持,但旅游业自身作为一种资源消耗较大的产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对文物造成相应的破坏。
(二)文物保护与社区发展古城镇作为历史建筑的集中区域,其在进行文物保护时,不仅要确保被保护建筑物的原貌不能受到破坏,同时对古城镇的历史风貌的保护也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因此,古城镇保护区不能实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最终导致古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
受到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古城镇的建筑物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而火灾对古城镇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大多都是致命性的。
另外,雨水、地面积水等对古城镇建筑造成的破坏也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由于古城镇的人口密度较大,而其采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煤气、电等传统能源为主,再加上输电线路不规范等问题,所以也增加了古城镇火灾发生的概率。
浅析官渡古镇景观形态特色和保护规划
浅析官渡古镇景观形态特色和保护规划摘要: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镇建设同样迎来城镇建设的高潮。
古镇旅游在社会上成为新兴目的地的机会也逐渐加强。
古镇的景观形态特色设计,在古镇旅游开发的大潮下往往不能做到全方位的兼顾,在古镇景观保护规划方面中,也是有得有失,现在阶段的历史文化古城镇的景观保护,主要保护开发模式是将整片的古建筑保护性开发,出现了很多古镇形象雷同,特色减弱,在本质上没有达到景观结构的最佳结合优化。
因此本文针对官渡古镇的景观设计,如何更好地在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避免雷同提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镇景观;形态特色;保护与发展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1选题背景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有着兴衰不一的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从而造就了分布广泛,特色不一的古镇。
历史文化古镇是一种现实具有的地理空间上的特别的地理景观,是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民宅、人文、建筑环境、地理空间等组合成的,拥有一定文化底蕴和古建筑风韵的综合景观体。
当今古镇建设城镇建设的高潮,古镇景观保护主要侧重将古建筑进行成片的保护性开发,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古镇旅游也有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创新的必要。
1.2研究意义历史文化名城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自然景观、人文资源、民俗文化以及深厚历史积淀相结合的产物。
在面对当今古镇旅游的大趋势式下,通过调研进行深入的剖析,依据官渡古镇现实存在问题寻找实际发展策略,并且期待能对古镇旅游提出切乎实际的发展愿景,促进古镇旅游的长远发展。
1.3研究目标和思路二、官渡古镇景观形态特色的解读2.1官渡古镇景观形成2.1.1官渡古镇的保护与历史沿革官渡古镇地理还算优越,他在昆明市的南部地区,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古城镇,他包含了正宗的老昆明味道。
以前的老官渡,是滇池船只靠岸往来的一个渡口,也因此得名官渡。
在云南历史上他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滇南经济、文化、政治要道。
我国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古镇旅游是指游客能够在中国的历史悠久的古镇中体验传统文化和风情的旅游活动。
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旅游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旅游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资源破坏、文化侵蚀、社会冲突等问题。
为了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首先,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护和管理好资源。
古镇作为具有历史传承和文化遗产的地方,其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保护和管理好这些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限制游客数量、控制旅游开发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
同时,要推进古镇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古建筑,保护古镇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
其次,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另外,要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进行文化研究和保护工作,推动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再次,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由于古镇旅游带来的人流量增加,当地社会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交通拥堵、资源短缺和社会冲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旅游体验。
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合作,解决旅游带来的社会冲突和矛盾,促进古镇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和谐发展。
最后,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动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古镇旅游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和发展,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
我们可以引入新的旅游业态和体验项目,开发创意产品和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推动绿色旅游和低碳旅游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古镇西塘旅游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在分析江南古镇共性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方法,从西塘古镇的现状出发,分析其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西塘古镇走出发展瓶颈,迎接挑战提供参考,这对于充分发挥古镇旅游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江南古镇旅游;西塘古镇;SWTO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策前言:江南地区位于经济发达,现代化程度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大量古镇;古朴幽静的自然韵味,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格局,吴越文化所有的闲适、恬淡的生活,与周边高速发展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城市人心中远离喧嚣浮华的“桃花源”,成为旅游者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20世纪90年代,位于江苏省南部的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江南水乡旅游开发热潮,经过20多年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业成为水乡古镇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旅游开发带来各种问题给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制约了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江南古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景区;其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作为江南古镇之一,西塘旅游发展也陷入同样的困境;此外,江南古镇皆以“小桥、流水、人家”作为旅游吸引物,发展方向趋于雷同化,西塘也为逃脱如此标签;文章旨在分析江南古镇旅游发展所具有的共同问题基础上,通过与其他类似古镇比较,找出西塘自身特点、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从西塘古镇的现状出发,分析其所具有的优势、所存在的劣势、所面临的挑战和所拥有的机遇,把握并发挥自身特色,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对西塘古镇走出困境,迎接挑战提供参考;1江南古镇旅游发展概况1.1 江南古镇概况江南古镇泛指长江以南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的古镇;这一区域地处亚热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又有着长江、太湖、阳澄湖以及富春江等密布的河湖水系,水网密布,物产丰饶、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在中国文化史和经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以及浙江的乌镇、南浔及西塘这六大古镇,风貌保存完好,水乡格局独特,是江南古镇的典范和代表,文中的江南古镇主要是指这六镇;江南六大古镇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古朴,以白墙黑瓦或木架结构为其突出特色,建筑风格古朴自然,许多建筑历经百年沧桑,依然保存完好;江南古镇以水为依托,依水成镇,镇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人家枕河而居,石板古桥饱经历史风霜,“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城镇格局和建筑艺术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构成了鲜明的旅游特色,对于旅游者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1.2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现状江南六大古镇于2001年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并被正式列入预备清单,2003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从2001年开始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的一大旅游热点;六镇地处水陆空交通极其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位置好,毗邻多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进入性高,为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江南古镇经过20多年的旅游发展历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绩;古镇旅游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古镇历史风貌的保护,使当地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也使国内外旅游者感受到江南水乡典型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并从中体会到浓郁的江南民俗,为古镇居民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然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化冲击和大量外来游客的涌入,致使许多古镇原有风貌遭到了损毁,古镇积淀下来的原汁原味的风土民情在现代化与商业化的冲击下正在逐步流失;雷同化问题严重,游客难以识别和体验其差异,游客重游率低,同时也导致了游客出现分流;旅游开发过程中“空心化”,缺乏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体验;环境污染严重,包括水污染、垃圾污染等;江南古镇旅游联合开发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使得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摆正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如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2西塘古镇旅游概况2.1西塘古镇概况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交通极其便利;西塘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被誉为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景区;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镇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 ,河网密布,桥梁众多,古弄幽长;西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97年开始发展古镇旅游以来,发展迅速,先后开发了烟雨长廊、送子来风桥、西园等等景点,成为碟中谍3美国、我的青春谁做主、五星大饭店、,像雾像雨又像风等影视剧的取景地;近些年来,随着西塘古镇知名度的迅速上升,国内外游客数量激增,尤其海外游客所占比重增速明显,客源遍及各大洲,打破了以往以杭州、上海、苏州游客为主体的局面;2011年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名单上,西塘景区以年接待269万人次的成绩位列排行榜第38位;2.2西塘古镇旅游特色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生活西塘”是其主题特色,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她首先是个社区,其次才是景区,原生态的生活模式和人文内涵是其最大特色;她已经成为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的圣地、专家们研究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净地;2.2.1独一无二的廊棚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往昔,水乡农家的出行以河为道,以舟代步,许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边进行,为此,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特殊建筑——廊棚便应运而生,并代代传承;实用的廊棚既可遮阳又可避雨,是西塘古镇特有的建筑,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无论晴日或是雨天,游客都可轻松行走在幽长的廊棚内,一边是悠悠的河水,一边是繁华的商铺,享受不一样的风景; 2.2.2狭长古弄和众多桥梁西塘坐落在密布的水网中,土地较少,因此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铺还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都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西塘有古镇里最多的桥梁,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自宋以来,西塘已建有安仁桥、安境桥、五福桥、永宁桥等11座;清代又建有卧龙桥、渡禅桥、来凤桥等;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桥梁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具有观赏价值,自古誉为“卧龙凌波,彩虹飞架”,有些桥梁还有着动人的传说故事;2.2.3水乡韵味与浪漫小资融合西塘古镇里,狭窄幽长的街道两边都是木质椽梁支撑并且精心装修布置过的极具小资情结的商铺、客栈和酒吧;穿着古镇特有的衣装,踏着青石砖路,穿过曲曲折折的廊棚,逛着各种美丽温馨特别的小店,随处可觅的当地美味小吃,累了便可临河而憩;两岸灯笼摇曳,店铺泛黄的灯光轻轻打在河面上,五彩缤纷的花灯,桨声灯影里,宁静而浪漫,是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桃花源;2.2.4浓郁的生活的气息整个西塘古镇并无明显旅游景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无意间路过的外乡,因为被吸引而选择暂时停留下来;西塘中店家大多都是西塘的居民,他们世世代代的居住在这个小城镇里,包括现在的青年人仍然不离开;他们跟随西塘旅游发展热潮,加上年轻人的无限创意,在这里开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小店,很多人是前店后家的形式;他们在这里家长里短,在这里吃饭喝茶,在这里生活,有着浓厚的生命力和亲和力;游人可以在这里感受地道的吴侬软语和浓郁的水乡生活习俗,举手投足,在无意中成为活动着的旅游吸引物;2.3西塘古镇旅游发展存在问题2.3.1雷同化问题严重首先,旅游吸引物与其他江南古镇雷同;几乎各个江南古镇都是以“小桥、流水、人家”作为旅游吸引物,加上一些名人故居或古镇博物馆等,并未突出共性中的个性,造成“百镇一面”的状况,使游客难以识别和体验其差异,导致出现游客分流,到过一个古镇的游客常常不再去其他古镇;其次,古镇内旅游商品雷同;步入古镇,就会看到满街都是所谓正宗的“一口粽”,“荷叶粉蒸肉”等,让人真假难辨;在一条街道上甚至接连几家均打出“天下第一”、“老字号”“正宗”等口号,使游客游兴索然,一些商铺甚至出现恶性价格竞争的现象;2.3.2过度商业化倾向首先,越来越多的酒吧进驻西塘古朴的塘东街,形成着名的酒吧一条街;近些年来,酒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加入许多商业化和娱乐化元素;这些酒吧皆打着“艳遇”、“浪漫”的旗号来吸引青年旅游者;每当夜幕降临,各个酒吧门口就会有特定店员出来“拉客”,整个酒吧一条街灯红酒绿,摇滚乐震耳欲聋,与城市夜店别无二致,有个别酒吧为了吸引游客,甚至还引入了“人妖表演”,这一切都与原本宁静、古朴的江南水乡格格不入;其次,主要旅游线和核心旅游景区内布满商业店铺,与之前幽静、怡然的古镇面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镇上百姓在旅游热潮的带动下几乎家家“做生意”,且都打着相同的旗号,让游客无法识别,“人人皆商”的浓重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更有当地“夫妻档”穿梭于各个饭店,缠着游客,没有得到同意便自顾在饭桌旁唱老歌或当地戏曲赚钱;2.3.3环境污染问题首先,固体垃圾污染严重;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巨大的固体垃圾;据资料显示,平均每位西塘游客会留下0.7KG的垃圾,则几百万人留下的垃圾可想而知;古镇内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在当地旅游业的带动下,各项相关产业相继发展,产生的大量垃圾并未得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在古镇外的空地上堆积成小山丘,不仅有碍古镇整体景色,夏天更发出恶臭影响游客心情;其次,景观河道污染;河流景观是江南水乡区别于其他古镇的特色所在,本该得到保护,保持其清新洁净;但目前西塘古镇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西塘古镇灵魂的胥塘河,由于河水两岸商家肆意的排放污水,并未做过处理,破坏了河流自我生态平衡调节系统,河水污浊发黑,水质恶化严重,不仅影响了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整体形象,也使得一些水上项目如乌篷船、放花灯等的开展受到很大影响;2.3.4旅游容量过度饱和近年来,西塘旅游业飞速发展,游客流量快速增长;尤其是周末和法定节假日,西塘游客处于摩肩接踵的状态;西塘本身陆上行走地段就狭窄幽长,连接街与街的河上桥梁由于游客拍照及专业摄影者长时间霸占而拥堵不堪,使游客无法正常、顺畅的游览,推搡间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心情,使旅游体验质量下降;这一现状更使西塘失去了古镇往日宁静、祥和的气氛,游客也无法真正体会到江南水乡古镇的韵味,同时也严重威胁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2.3.5旅游商品西塘特色不浓西塘古镇并没有西塘特色非常浓厚的旅游商品;“荷叶粉蒸肉”、“八蒸糕”、“一口粽”等等这类小吃虽然随处可见,以及“馄饨老鸭煲”、“清蒸白水鱼”等菜肴成为各家餐馆的招牌,但“特色”商品并不具备很鲜明的西塘特色;相比之下,乌镇的蓝印花布就开发得很好,成为乌镇特色浓厚的代表性旅游产品;另外,嘉善黄酒的产地就在西塘,西塘黄酒已成为国宴用酒之一,更是中国酒文化上精彩的一笔,西塘黄酒作为西塘的特色商品当之无愧;但是各经营户自主经营,缺少系统的品牌运作,品牌效益不明显;2.3.6 “生活西塘”主题特色不突出众所周知,“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西塘区别于其他江南古镇的特色定位所在;虽然,西塘整体给人旅游景区感官并不强,较有亲切感;但经实地考察发现,在古镇经营商铺的当定人大多数并非真正意义上在古镇里生活,只是把古镇作为从事旅游经营的场所,而且在利益驱使下已经与当地淳朴民风背道而驰,没有真正展现出古镇居民应有的生活风貌,没有体现出“活着的”古镇韵味;2.3.7对外营销宣传不够据调查,西塘在外地旅游者中的知名度远低于乌镇和周庄;近些年来,尽管西塘通过许多影视剧拍摄、举办西塘国际旅游文化节、国际旅游小姐赛事等来扩大古镇知名度,但并未取得较大效果;首先,对外宣传主题不突出;虽然有意识着重“生活着的江南古镇”之这一特色,但宣传手段上并没有很好地突出这一点;其次,宣传方式单一且缺乏创意;仅仅局限于传统营销方式,与其他古镇雷同,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影响力也不够,浪费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再次,未能抓住时机,扩大宣传;例如西塘国际旅游文化节及国际旅游小姐赛事等大型活动知之者甚少;西塘如果不精心策划、强势营销、加强对外宣传,恐怕难以在古镇竞争中立足;2.3.8文化旅游吸引力低、体验性不够西塘旅有许多人文景观,例如西园、张正根雕艺术馆、钮扣博物馆等;西塘虽然游客大量增长,尤其旺季常出现拥堵现象,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旅游者并未选择文化旅游,而更多的只局限于江南水乡观光体验和氛围感受,从另一角度而言,使古镇收益收到损失;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有:第一、展馆没有精心设计,展示方式陈旧;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游客感官上有不舒服的感觉;第二、旅游线路编排不尽合理,开发深度不够,比如深受当地人尊敬的七老爷的庙堂游客甚少;第三、景点之间的整合度不够,没有特别能够凸现西塘这一历史上重要的水路枢纽重镇的文化内涵;烟雨长廊是最能彰显西塘人儒商文化特质的典范,这也是游客感觉意境较好的一个景点,但恐怕很少有游客能够体会到西塘儒商利己利人与人为善的思想;第四、西塘在旅游宣传方面,并为突出其人文景观,游客感知力低;另外,西塘旅游体验性不够,游客并未很好的参与和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例如,乌镇一些商铺有专门演示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游客体验性和参与性较强,而西塘则没有类似活动;3西塘古镇旅游SWOT分析3.1西塘古镇的优势分析3.1.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西至杭州,南濒乍浦港,北接苏州,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周边有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三大机场;上海、杭州白天都有直达西塘的大巴,或者先坐火车或汽车到嘉善,嘉善汽车站每隔5分钟发一辆到西塘的车;无论是自驾车或是乘坐交通工具,都十分便利;3.1.2“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西塘”特色突出西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她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上千年的明清古建筑和人文习俗;2003年11月被评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古镇,同年12月又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发的“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西塘与其他江南古镇相比更为朴素和平民化,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她首先是个社区,其次才是景区,原生态的生活模式和人文内涵是其最大特色,已经成为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的圣地、专家们研究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净地;3.1.3“三多”极具浪漫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本文2.2.1、2.2.2部分具体阐述,这一特色使得西塘与其他古镇相比更具浪漫色彩;穿过曲曲折折的廊棚与狭窄幽长的古弄,沿街逛着各种温馨特别的小店,走在悠悠的河水与繁华的商铺间,累了便可临河而憩,夜晚华灯初上时,桨声灯影里,极尽浪漫;3.1.4旅游发展潜力大西塘旅游开发起步相对较晚,但凭借其优质的景观和特色在长三角的古镇中独树一帜,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发展速度较快;由于我国旅游市场整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加之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提升,西塘旅游开发虽然起步晚,但由于本身特色,以及影视作品的宣传作用,其市场迅速发展;3.2西塘古镇的劣势分析3.2.1长三角诸多水乡古镇竞争的威胁西塘处于浙江、江苏两个旅游大省的交界处,附近古镇众多:乌镇、南浔、同里、周庄等,这些古镇开发时间早,起点高,已经在国内外游客心中树立了牢固的认知感,品牌特色;同样以古镇为卖点的西塘就显得缺乏特色;3.2.2景观组合性不强,缺乏体验性来西塘的游客大多只是买张联票观赏景点,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类型,参与型、文化型旅游方式较少,旅游产品结构安排不合理,收益也不高;旅游产品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少以动态演示辅助,缺乏参与性项目;游客的活动方式单一,仍以观光游览为主,可供选择的产品内容和范围较小;游客平均逗留时间短,重游率低;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镇旅游的整体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3.3西塘古镇的机遇分析3.3.1外部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宏观基础首先,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户外旅游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现代生活紧张节奏和都市人冷漠使很多人更愿意去风景优美,返璞归真的旅游目的地,而宁静浪漫,适合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西塘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选择;其次,政府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高度重视的高度,为古镇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了支持,对于西塘古镇旅游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契机;3.3.2知名度迅速提升由于碟中谍3美国、我的青春谁做主、我拿什么爱你、五星大饭店等众多知名影视作品的宣传作用,西塘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并且由于西塘保持着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浓浓的生活气息,各种民风习俗节日活动众多,形成了巨大的水乡文化吸引力;3.4西塘古镇的威胁分析3.4.1古镇雷同化严重,竞争激烈江南古镇旅游如火如荼,且皆打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旗号,雷同化严重,竞争激烈;周庄、乌镇等知名度较高的水乡古镇,是西塘旅游发展强劲的竞争对手,大量有竞争力的古镇纷纷崛起也分流了西塘的部分游客,日益加剧的旅游竞争是西塘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3.4.2文化旅游比重低文化旅游是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但大部分旅游者来西塘并未选择文化旅游,而更多的只局限于江南水乡观光体验和氛围感受,人文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整体整合效果不佳,管理不善,对外宣传不到位;3.4.3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缺乏广度和深度应对旅游产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发掘现有产品的潜力,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推陈出新,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整体档次;着眼未来,逐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主动向国际旅游发展新趋势靠拢,以吸引外来旅游者;3.4.4旅游容量过度饱和,污染严重西塘旅游发展迅猛,发展速度过快,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严重威胁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环境污染与破坏、文化污染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在西塘存在;4西塘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4.1控制景区商业行为首先,对酒吧经营模式进行约束和管理,禁止引进低俗娱乐项目,规范酒吧竞争秩序,调整酒吧环境,使其与古镇宁静、古朴的氛围相协调;其次,古镇应控制镇内开设类似小饰品、杂货店、咖啡馆等特色不突出店铺的数量,恢复传统“老字号”,演示传统手工艺;还应重新挖掘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的项目,开发民间游乐项目,完善水上项目乌篷船、放花灯等,展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4.2从观光旅游到体验旅游的提升“参与”是加深游客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可以使游客更好地融合到当地生活中,感受当地文化精髓,得到独特的体验,增加亲切感和。
论古镇规划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论古镇规划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水乡古镇遍布江南各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古镇的发展是静止的保留还是动态的开发,都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现以青浦朱家角古镇为例,用它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分析古镇规划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立足本地、服务本地。
关键词:水乡古镇;规划保护;可持续发展一、古镇概况朱家角历史悠久,始成于宋元之前,发展于宋元之时,繁荣在明清时期,鼎盛于民国时期。
在宋、元时期,朱家角地区已经形成集市,名为朱家村,当时已人丁集居,初具规模。
后依托便捷的水运,朱家角商业繁盛,逐渐形成集镇。
明万历年间朱家角正式建镇,名为珠街阁,又名珠溪、珠里。
清嘉庆年间将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
清末,朱家角工商业萌芽,商贾云集、百业兴旺,逐渐成为青浦西部的贸易中心。
民国时期,古镇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为商业中心,“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商业之盛列青浦之首。
俗称有“三泾不如一角”,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都颇具盛名。
二、古镇旅游进程概述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90年代初期,朱家角古镇曾一度落寞。
古镇居民纷纷迁出,留下萧条的街道,失去了当年的繁华。
就在如此严峻的时期,当地政府主动利用古镇风貌,将旅游业作为其发展的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于2007 年古镇被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古镇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特别在2001年APEC会议后,朱家角名声大震,旅游人数突破百万,古镇迎来了世界各国的游客,参观的人数直线攀升。
虽然古镇的繁华再一次的涌现,但随着旅游人潮的涌入,古镇的静谧被破坏,过度商业化的传统街道里拥挤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过后留下了垃圾、油污,地面上、水面上,甚至空气中都散发着与古镇安静、休闲不匹配的味道,古镇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集中过度的开发模式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日观光游的旅游模式,走马观花般不可持续的旅游现象,带来的只是白天的繁华,黑夜的落寞。
三、规划引领旅游发展如何用规划进行引领,使古镇的发展模式不再拘泥于过度的商业开发,用小商铺的形式吸引游客,用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来疲劳游客的审美观,使得对古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等的探讨显得尤其重要。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共同追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长期幸福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而古城镇开发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有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一、古城镇的意义与价值古城镇是指在封建时期及以前的城市和城镇,其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古城镇形成了独特的城镇格局和建筑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并成为一些地方特有的旅游资源。
古城镇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保护好古城镇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化智慧的继承与发扬,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古城镇开发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城镇的开发和保护已经成为困扰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方面,许多古城镇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另一方面,古城镇的建筑、文物等历史遗产面临破损、流失和污染等问题,许多古建筑被毁坏或改建,使其历史价值缩水,甚至失去魅力。
古城镇开发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问题。
古城镇的保护往往需要牵涉到文物、历史建筑等各种问题。
因此,对于古城镇的开发,如何保护好其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问题。
2. 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的平衡。
目前,许多古城镇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过度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文化价值,导致原有的文化和历史资产被破坏或流失,这使得古城镇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更加孤立无助,丧失了历史和文化的真正意义。
3. 环境问题。
古城镇的开发也会对其环境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面貌的改变,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
三、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需要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友好保护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古镇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策略
古镇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策略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成为人们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策略,旨在寻找一种既能保护古镇独特文化遗产,又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首先,古镇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策略需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
古镇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
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古镇保护与利用的首要任务。
在规划策略中,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古镇的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
同时,应该加强对古镇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挖掘和传承古镇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古镇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古镇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策略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古镇往往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规划策略中应该注重保护古镇周边的自然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限制古镇的开发规模和游客流量,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对古镇的环境造成破坏。
只有保护好古镇的自然环境,才能保证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古镇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策略需要注重社会参与。
古镇的保护与利用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在规划策略中,应该鼓励居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形成多元化的参与模式。
同时,应该加强对居民和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古镇保护与利用的目标。
最后,古镇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策略需要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
古镇的保护与利用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也是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策略中,应该注重发展古镇的旅游产业,提升古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应该发展古镇的特色产业,挖掘古镇的经济潜力。
例如,可以发展古镇的传统手工艺和特色美食,打造古镇的特色品牌。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可以为古镇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规划策略
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规划策略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然而,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背景介绍古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貌。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以及悠久的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然而,由于长期的历史沉淀和环境限制,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挑战。
二、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古镇独特魅力的来源。
然而,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古镇的历史建筑和环境造成破坏。
另一方面,古镇的旅游开发也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如何在保护古镇的基础上实现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规划策略1. 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古镇的保护规划是实现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的基础。
保护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古镇的历史价值、文化特色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在制定保护规划时,应该引入专业的保护机构和专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规划。
同时,保护规划应该与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相协调,确保古镇的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2. 加强保护意识和教育保护古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古镇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
同时,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古镇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增强居民和游客对古镇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3. 推动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旅游开发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注重古镇的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减少对古镇的破坏。
同时,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古镇的服务水平。
此外,还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江南古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1.过度商业化开发,遗产真实性遭遇挑战。 2.重开发轻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3.无序开发,遗产以及背景文化遭到破坏
鉴于此,古镇管理部门应引导并控制景区商业行为,实现景区旅游环境和谐 化,,坚持“部分空心化”发展,打造“鲜活”的文化古镇,切实贯彻保护 理念,不断提高修缮技术。古镇旅游不能一味地只强调保护而不开发,也不 能过度地、粗放型地开发,应该是在尊重古镇原貌基础上的适度开发。
总之,江南水乡古镇所具有的独特水乡风貌 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浓浓生活中体现 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是当今世人,尤 其是都市人所梦寐以求的。只要水乡古镇整 体规划科学合理,保护有力得当并坚持可持 续发展,就一定大有文章可做,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Q&A Thanks
二、甪直、同里概况
甪直
(一)甪直概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神州水乡第一镇,江南六大古镇之 一。
吴宫旧地,唐宋名镇。始建于梁代的保圣寺,为江南名寺,寺内 唐塑雕罗汉堪称国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圣陶纪念馆、 万盛米行、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 馆等景点品位高雅,别具特色。“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是 甪直浓厚水乡气息的真实写照,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 清时期各式石桥“七十二顶半”,现尚存四十一座,素称“中国 古桥博物馆”。
同里镇,江南六 大名镇之一。位 于太湖之畔古运 河之东。是名副 其实的水乡古镇。 江南六大著名水 乡之一,面积33 公顷,为五个湖 泊环抱,由网状 河流将镇区分割 成七个岛。古镇 风景优美,镇外 四面环水。是江 苏省最早,也是 唯一将全镇作为 文物保护单位的 古镇。1995年更 被列为江苏省首 批历史文化名镇。 1998年水乡古镇 和退思园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预 备清单。 古镇特色:水、 桥多
浅谈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基本每个省市都有自己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落,而且都还各具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产品开发向纵深处发展,古镇作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其中尤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及蕴含丰富民俗风情的云南丽江(大研古镇)走在开发的前列。
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开发,作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而现在的古镇大多都一个模样,古朴的建筑物,石板街和浓厚的商业气息。
我认为久而久之这会让消费者对古镇旅游越来越疲劳,如果古镇自身没有强大的文化气息、明确的核心主题和自己本身的特色,那么久很难形成独特而持久的影响力。
而且古镇也只能适度的商业化开发不能过度的商业化开发。
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也更应该注意环境保护。
关键词:古镇旅游吸引力一、古镇旅游的环境治理在重庆,我们接触最多的古镇莫过于磁器口,磁器口算得上是屹立于重庆城里面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不过最近我们好多同学都不愿意去磁器口玩了,原因就是环境差了,旅游开发在创造经济价值的时候也更应该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二、古镇的商业化适度开发旅游的开发为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然而在其促进古镇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由于开发时间较短,游客多集中在周庄、乌镇、丽江等知名度较大的古镇,大量游客的涌人影响了古镇原有的宁静气息,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旅游房地产开发热潮又使这些古镇陷入了“圈地运动”。
除上述知名古镇以外,多数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些新兴的古镇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并没有形成古镇旅游应有的文化氛围,而某些古镇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开发行为也对古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此外,古镇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内的遍在性较强,对于匆匆游玩的大众游客而言,很难体验到差异性,因而回游率不高。
商业化开发太小也容易造成旅游者的不便,也就不算成功了。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可持续发展一、论题的研究背景1、国内外古镇研究现状从国内方面来看,对江南水乡古镇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是阮仪三教授带领下的同济大学,对许多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同济师生都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做出了详细的保护性再开发规划,从理论到实践客观地看待了江南水乡的过去、现在并规划了将来。
尤其是以周庄、同里、甪直、南得、乌镇、西塘为主的江南六镇,明确提出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为能完好地保留古镇风貌创造了条件。
从国外方面来看,较有影响的包括美国60年代的“新城市开发法”以及80年代的“都市化”村庄思想;法国的“革新农村”政策;前联邦德国的“多核分散型空间”理论等。
2、论题研究所针对的主要问题(1)、水乡古镇的空间系统也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
但是到当代,为什么水乡古镇普遍面临衰败的危机,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水乡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和人文底蕴都相当的地方,哪些因素是制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2)、在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古镇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其现代与历史的空间关系。
如何更好的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能够在城市进步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脉”,使城镇化不再破坏到古镇,以什么方式去保护古镇,如何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城市发展与延续历史文脉的矛盾,今后又以什么方式发展等等,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江南古镇保护实践的发展历程1986—1995年,自发保护阶段:以《周庄总体规划(1986)》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保护规划的完成;周庄提出“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全新发展思路。
1996—2003年,古镇保护与观光旅游互动阶段:以第一届周庄国际旅游节(1986)、江南六镇正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0)、江南六镇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奖”(2003)等为主要标志。
在周庄旅游经济强大的示范效应下,更多江南(乃至全国)古镇加入保护行列(乌镇、西塘、同里、用直、南浔)。
我国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先从我国古城镇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进而阐述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最后提出我国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古镇旅游古镇保护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历史赋予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古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数千座现仍保存完好的古城镇是文化遗产中最耀眼的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古城镇里被继承下来,许多珍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古城镇里保存下来,古城镇是我们祖先精神家园的最直接物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为了保护与利用好这笔丰富的遗产,我们必须要科学地发展中国古城镇旅游,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处理好各方面关系。
我国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一)保护好古城镇是发展古城镇旅游的前提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游客数量的几何级增长,越来越多的古城镇因旅游变得拥挤,甚至人满为患,导致古镇部分资源遭到损坏,原有风貌遭到破坏,污染严重,古镇环境生活环境日益恶化。
建立在保护基础上的仿古文化休闲旅游应该是发展古城镇旅游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我国现阶段的古城镇旅游仍以观光为主。
因此需要科学地发展古城镇旅游,走以保护古城镇资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处理好地方经济发展与发展古城镇旅游之间的关系现阶段我国仍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环境,政治经济体制仍不健全。
一些拥有古城镇资源的各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追求眼前与地方利益,无度无序开发古城镇资源。
导致古城镇里的许多宝贵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破坏乃至消失。
在古城镇发展过程中,应该借鉴好的做法,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古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发展古城镇旅游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古城镇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是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以安仁古镇为例摘要:通过对安仁古镇现存面貌、街巷和庄园空间形态特征和物质、精神文化体系的探讨,从人文精神的延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传承等方面提出古镇合理的发展模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空间形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发展
1.背景概况
安仁镇坐落在成都四川省大邑县城东南10公里处,地处成都平原西部。
目前安仁镇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约30万平方米,包括清末民国初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以及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历史性街道。
建筑多保存完好,加上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并将川西民居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它是川西民居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2.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及文化体系
2.1街巷的空间布局:
古街巷的群体组织沿街道密集联排,平铺式展开,形成非常整饬有序的街巷院落的群体空间,沿街两侧是传统的商住两用的挑檐骑楼式的川西民居。
独具特色的道路网络,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公共空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网络体系,丰富了街巷空间,安仁古街区正体现了这种建筑与城市空间内外转化的关系。
2.2庄园的空间布局
在古镇,较大的庄园或公馆则一般经过渡空间自街道进入,平面布局比较自由,随地形集中式布局,通过几进院落,空间层层渗透。
而其中刘氏庄园其空间布局规整错落,曲折幽深。
刘湘公馆则采用传统的“三进式”四合院布局,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其建筑特色较刘氏庄园精致、明快,极具观赏性。
这些庄园内部的诸多庭院在形态、尺度、比例、绿化配置方面各不相同,但都起到了组织人流,提供交流和休闲娱乐场地的作用,庭院内空间舒适度较高。
2.3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内古镇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
受西方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古镇无论在建筑形式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都独具特色。
镇内至今保存有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街坊,古宅、古牌坊、青石、灰砖黛瓦的楼阁房舍,造形古朴。
木雕、石雕、窗雕文化丰富多样,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相互融合,这些形
成了古色古香的古镇风貌。
(图6,7)从古镇的整体风貌到的单个庄园都反映着体现的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这使传统民居实现了建筑与环境、人与建筑之间“天人合一”的和谐对话,这些体现在人的心理与居住的空间层次的契合达到物质与精神、伦理与心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3.对古镇可持续发展策略思考:
3.1文脉精神的延续
古镇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稀缺资源,而文脉精神却是一种无形的遗产,是文化的载体。
传统文化与历史遗存在当地还是有较高的地位,它记载着古镇发展的历史与传统的生活方式。
青石黛瓦、古木绿荫,独特的民俗民风都是构成文脉精神的物质元素,无论在街巷还是在庄园,所烘托的气氛,都与心灵产生着共鸣。
虽然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适当的产业运营带来经济收益,而精神遗产的最大价值在于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它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有形遗产,同时延续着地方特有的文化传统,古镇的历史文脉的延续是以体现无形遗产和有形遗产的共生关系。
3.2生态环境保护
受中国传统的居住生态观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在古镇无论是古街道还是庄园,都注重山水的自然交流与融合,与古镇景观的设计达到完美的融合。
但由于旅游的开发,古镇低负荷运转的街巷生态系统不断受到冲击,能更好的利用和改造周边环境,运用古镇民居在营建过程中所持有的生态平衡观,在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丰富空间景观,使生态结构得到保护,同时,古镇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可能会带来新的生态结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景观资源结构,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体现生存与进步的价值与与活力。
3.3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安仁古镇的价值就体现在至今遗存的古色古香的建筑,但传统技艺的缺失表现的比较明显。
由于它天然的地理优势,盲目的开发热潮致使在原有的老街区周围紧邻着修建大量的仿古建筑,外观墙面均采用青砖徒砌,上面点缀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符号,街道焕然一新,却丢失了街道原有的韵味和个性。
在古镇传统维护修复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记忆的延续,同时包含着几百年来传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充满了生态、节能、美学、力学等方面的奥秘,表达着古镇的文脉精神。
传统技艺复兴容易形成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通过传承和再创造可派生出一种高附加值。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工艺与现代营造技术的结合是传统建筑得以保护和生存的基础,也是传统工艺能够发扬传承的重要保障。
4.结语
空间的发展模式来看,古镇已发展为古街区与新的居住区分离,有机分离的互补发展模式可将古镇与农民新住区联系起来,形成优势互补。
在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下,利用了
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附带周围还修建了建川博物馆聚落,以发展经济与保护历史文化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文化辐射的目的。
古镇的发展空间是自由灵活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的影响下,历史文文脉的延续和促进街区的保护是首要前提,安仁古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是普遍意义上的生态概念,还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使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性观与动态观的协调。
保护古镇生态环境,注重持续性和协调发展是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长杰.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地主庄园博物馆—安仁镇[J].小城镇建设,2004/7.
[3] 陆元鼎,杨新平.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M].上海:统计大学出版社,2008.
[4] 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