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覆盖物,它由岩石碎片、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组成。

在这章中,我们将重点研究土壤中的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然而,对于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土壤的分类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2.掌握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结合讲解法、提问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通过讲解法,向学生传授有关土壤的知识;通过提问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片美丽的花园,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介绍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重点讲解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总结: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点评,强调土壤的成分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含反思)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研究土壤》的《土壤的成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和土壤的组成成分。

本课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大自然中寻找土壤,再通过观察和各种小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环境和土壤的印象。

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实地观察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的样态;二、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三、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土壤中的主要成分。

三个活动循序渐进,先是让学生观察自然界当中的土壤,然后通过样本了解其大概的组成,再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成分,一步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土壤的组成成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且土壤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土壤的用途,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但孩子们对于土壤的组成可能没有去探究过,或者只能说出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组成,有的学生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 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3. 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出土壤的组成成分。

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土壤的成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土壤的成分》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

教材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以儿童身边的物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中设计了三个实验:观察土壤、比较不同土壤、验证土壤中的水分,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土壤的成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规范的操作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提高观察效果;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规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土壤的成分,了解土壤中包含的不同物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感官观察土壤,培养观察能力;学会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土壤的成分,了解土壤中包含的不同物质。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对土壤成分的好奇心。

2.观察土壤: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土壤,描述土壤的外观特征。

3.实验一:比较不同土壤(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两种不同土壤进行比较。

(2)观察两种土壤的颜色、质地等特征,记录观察结果。

(3)讨论:两种土壤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4.实验二:验证土壤中的水分(1)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个实验:将土壤放入烘箱中烘干,观察土壤的变化。

(2)观察土壤在烘干过程中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3)讨论:土壤中的水分是如何蒸发的?如何验证土壤中的水分?5.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土壤的成分,总结土壤中包含的不同物质。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土壤的成分》说课教学课件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土壤的成分》说课教学课件
1.用手捻一捻采集的土 壤,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组 成土壤的颗粒。
2. 将土壤放入水中, 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把装有新鲜土壤的瓶子密封后放在阳 光下晒,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1. 准备一瓶水。 2. 把一勺土壤轻轻地放入水中……
研究土壤
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 摊开纸巾,你看到纸巾变湿了。
土壤的成分
学习目标:
1.猜想土壤里可能含有的成分并会设 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2.会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3.知道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土壤中有什么。
导入
为什么动物和植物能生活在 土壤里?土壤中含有什么生物生 存必须的条件呢?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土壤里 能生长动物和植物?
想一想:土壤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
间再观察,可以验证( C )。
A.土壤中是否含有水 B.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 C.土壤中是否含有沙粒、黏粒
二、我会判断对错。
1.土壤含有的腐殖质越少土壤就越肥沃。
(× )
2.土壤中只有石块、沙粒、粉粒、黏粒
× 这些物质。 ( )
3.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可以推测出土壤
√ 里应该有空气。 ( )
4.可以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验证
重点讨论
1.验证或观察的方法 2.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3.重点观察什么内容
小组汇报设计 实验方案
计划组织:
“土壤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研究计划
实验目的
研究土壤中可能含有什么成分。
我的猜想
土壤中可能有:
实验材料
放大镜、白纸、新鲜的土壤、杯子、筷 子、碎料瓶、水
实 晒一晒 验 现 放水里 象
搅拌后静置
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21《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1《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1《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科学21《土壤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空气。

2.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土壤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和组成。

2. 引导学生认识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PPT呈现土壤相关的图片和信息。

2. 准备土壤的样品和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与土壤相关的短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并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土壤是由什么构成的吗?”2. 探究(15分钟)使用PPT向学生介绍土壤的成分。

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空气。

同时,展示不同类型土壤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相似点和差异。

3. 实验(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准备好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同时,让学生浇水于不同土壤样品上,并观察水的渗透情况和植物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让他们展示实验结果的数据和观察。

4.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不同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为什么有机物对植物生长有益?- 为什么无机物对植物生长有益?五、课堂延伸:1. 展示不同地区的土壤样本,让学生了解土壤类型的多样性。

2. 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园或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和收集不同类型的土壤,进一步加深对土壤成分的理解。

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土壤的成分。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并能够总结不同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点:1. 实验操作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充分完成实验。

下次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参与实验和观察。

2.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引导需要再加强,以引出更有深度的讨论和思考。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古井小学校 李兴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古井小学校  李兴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四川省射洪市大榆镇古井小学校李兴贵一、说教材:《了解土壤》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土壤与岩石>,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和第二课,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对土壤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自然中的土壤进行了解。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了解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及其分类。

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类;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不同;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二、学情分析本校学生生活在农村,自然也就经常接触土壤,可以说他们对于土壤是熟悉的。

但是,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可能从来没有细心的观察过土壤,或者,没有深入的思考过。

因此,也可以说他们对土壤又是陌生的。

但是他们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能激起他们对土壤的研究兴趣。

三年级学生虽然接触科学学科已经二年多,已经学会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是还没有熟练地掌握,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学生很少有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实验的能力也就非常差,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

三、教学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纸巾、抹布等四、说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

因此必须重视“动手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感受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科学认真态度和情感。

观察记录法。

本课分三次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的结果,利用身边工具,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并参与土壤的成分实验,能够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实验现象,如冒气泡、水面有腐烂的叶片或小虫子的尸体、不同的土壤里砂的含量不同等,并能够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知道土壤是由岩石、水、空气和生物残体腐殖质等构成的。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土壤的成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课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力的作用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及其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也有一定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但是,对于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及其作用。

难点: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成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让学生进行“土壤中水分的测定”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土壤中的水分成分。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土壤中的其他成分,如空气、有机物、矿物质等。

4.讲解:教师讲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5.实践:让学生进行“土壤保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土壤的组成:水分、空气、有机物、矿物质2.土壤的作用:提供养分、保持水分、调节温度、保护生物多样性3.土壤保护:减少农药使用、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水分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课堂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土壤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用;(2) 掌握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点;(3) 了解土壤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土壤对植物的影响;(2) 能够观察、分析和总结土壤的构成成分;(3)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验证土壤的成分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壤的重视意识;(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点;(2) 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土壤的成分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 理解土壤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机理;(2) 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土壤成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入话题“土壤的成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初步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识(1) 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教师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并解释它们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及特点。

(2)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强调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和必要性。

3. 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2) 实验步骤:选择不同成分的土壤培养植物,观察比较植物生长的情况,总结土壤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4. 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视频、图书等多种形式拓展土壤成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5. 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概括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加深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土壤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继续加强对土壤的教育和宣传,增强学生对土壤的重视意识。

《土壤的成分》精品教案

《土壤的成分》精品教案

《土壤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分离土壤中的不同成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土壤的成分,掌握分离土壤成分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土壤中不同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肥沃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图片,引出土壤成分的话题。

2.提问学生认为土壤里有什么。

2.认识土壤的成分
1.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

2.让学生观察土壤标本,猜测其中可能包含的成分。

3.分离土壤成分实验
1.实验一: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分离出土壤中的水分
和空气。

2.实验二:用筛子筛土壤,观察不同大小颗粒的分布,了解矿物质的
组成。

3.实验三:燃烧土壤中的有机质,观察现象,了解有机质的作用。

4.总结
1.总结土壤的成分和分离方法。

2.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花园或菜地的土壤,描述其特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土壤的成分,探索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土壤的成分和作用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和观察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观察、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观察工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土壤由什么组成,引出本课的内容。

2.实验与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土壤的成分,探索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3.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土壤的成分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4.总结与拓展: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4.土壤的成分》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4.土壤的成分》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4.土壤的成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4.土壤的成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实验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身边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缺乏系统的思维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成分,知道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成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知道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探究土壤的成分,理解实验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提出问题,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总结:教师总结土壤的成分,强调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5.拓展: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的分布和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课后作业:查看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土壤的成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奥秘。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以及这些物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好奇。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于土壤的组成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了解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土壤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保护土壤、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难点:理解土壤中各组成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土壤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外观,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

2.探究土壤的组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土壤中的组成成分。

3.学习土壤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土壤中各组成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土壤的组成和作用,思考如何保护土壤、珍惜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提供养分2.保持水分3.调节温度4.保护植物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土壤的组成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保护土壤、珍惜资源的意识。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小学自然《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小学自然《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小学自然《土壤的成分》说课稿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现在使用的八十年代的《自然》课本某些内容和教学大纲的某些要求显然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需要。

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本次的新课程性质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这在以前的大纲中并不突出。

现代科学素养的具体含意包含: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各个方面。

由此看来,在使用旧教材的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要转变观念,结合新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寻求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新生长点。

这就要求自然教师围绕科学素养的理念理解每一课的教材内容,确实应该“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了。

如何把先进的理念化做具体的教学实践呢?我尝试探索了新理念下的教与学的方式。

今天,我所讲的是小学自然第六册《土壤的成分》一课。

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寻求学生体验科学的新生长点。

一、以新理念为指导,改编原教材。

原教材课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思路是: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土壤是什么样的;然后通过实验,分析土壤的成分;最后总结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告诉学生“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做土壤。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对土壤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土壤标本;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原有教材的教学目标、思路、内容更倾向于发现式的科学学习,在我深入挖掘了本课的教材之后,感觉到这些内容可以经过加工,改编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新的生长点。

1、在教学目标上,改编为:(1)从过程与方法上: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成分,以及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对土壤并不陌生,但可能对土壤的成分和作用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土壤的成分及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成分,知道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壤的基本成分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深入理解土壤成分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探究土壤成分:让学生观察自带的土壤样本,发现土壤的颜色、质地等特征。

然后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等成分。

3.分析土壤成分:引导学生分析土壤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水分促进植物生长,无机盐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有机物改善土壤结构等。

4.讨论保护土壤: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土壤,提高土壤的质量,从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的重要性。

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壤的保护措施。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土壤的成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土壤的成分》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和《天气与气候》等课程后,进一步探究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土壤的组成、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的作用等方面,意在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土壤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对植物的生长和天气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土壤的成分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土壤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学会观察和分析土壤样本,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壤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壤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教学难点:土壤各成分的作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土壤样本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土壤的组成: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发现土壤中的不同成分,如沙子、泥土、腐殖质等。

3.实验验证: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了解土壤各成分的作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4.总结土壤的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土壤的肥力、透气性、保水性等性质,以及土壤在植物生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5.情感教育:让学生谈谈对土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以及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土壤的成分和作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土壤的成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知道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土壤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2.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成分。

3.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探究土壤成分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成分,让学生了解土壤中包含哪些物质。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土壤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土壤中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知识拓展:介绍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7.布置作业:设计富有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土壤的成分 |+———————————–+水分、矿物质、有机物、空气 |+———————————–+水分:植物生长所需 |矿物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 |有机物: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和空气 |空气:植物根呼吸所需 |+———————————–+土壤污染与防治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科学《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科学《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科学《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水到哪里去了》。

一、说教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土壤里的成分说课稿

土壤里的成分说课稿

土壤里的成分说课稿《土壤里的成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土壤里的成分》。

一、说教材本课是《土壤和岩石》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观察,实验和记录观察结果,得出结论,了解土壤的成分。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此,我制定如下三维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

2、情感态度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增强保护土壤资源意识。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虽然孩子们对土壤不陌生,但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0岁左右,他们心智尚幼,对事物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动手能力也不强,老师要适当引导。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设计出有效的实验方案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我打算通过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引导、“诱”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动手做”是本课的灵魂。

四、教学准备:本课看似内容较多,为此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土壤,并做好采集记录,教师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坩埚、土壤、盛水的烧杯、玻璃棒、卫生纸,外加一条湿毛巾,准备擦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采集土壤,并做好观察记录,现场录制视频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注重对学生科学技能的训练,即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精心设计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

本课的教学步骤就是按照这一理念设计的。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课堂的每个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一)、播放视频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课堂播放利用课前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采集土壤的视频,让学生回忆亲历采集过程,激起孩子探索的兴趣。

)同学们课前都采集了土壤,采集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记录表格一)同学们发现的真不少,土壤妈妈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那它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土壤的成分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以新理念为指导,改编原教材。

原教材课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思路是: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土壤是什么样的;然后通过实验,分析土壤的成分;最后总结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告诉学生“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做土壤。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对土壤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土壤标本;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原有教材的教学目标、思路、内容更倾向于发现式的科学学习,在我深入挖掘了本课的教材之后,感觉到这些内容可以经过加工,改编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新的生长点。

1、在教学目标上,改编为:(1)从过程与方法上: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识与技能上:感悟有顺序的科学认知程序,同时强化记录这一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

(3)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愿意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土壤,同时渗透自主和合作意识等。

2、在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上:我将原有的'思路与内容,改编成:首先是用“橘子的种子种到哪,才能生根、发芽、结果?”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说一说,随后再由教师规范给出“土壤”的定义,紧跟着展示四幅反映某些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的图片,指导学生在观察了这种现象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些植物都离不开土壤”,从而激起学生想要探索“土壤的成分”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说出土壤里有什么成分,教师一一输入电脑,再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设计自己的证明方法,教师记录,但这些并无一定的顺序可言,从而在教师明确每组只给一块土壤的时候,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合理的安排好实验的顺序,才可以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最后,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实验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水到哪里去了》。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诗:
土壤是伟大的妈妈,
他的怀抱很大很大!
瞧!嫩草发芽了。

看!小树扎根了。

这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
那里,钻洞的蚯蚓歇息啦!
⋯⋯
亿万个生命,
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
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
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土壤)
写了土壤的什么?(主要写了土壤的作用。


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
(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
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

(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引导: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样本,看一看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相机出示课本上的两幅简图,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分小组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填写好活动手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土壤样本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展示自己的简图。

(四)、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哪些东西,那么土壤究竟有哪些成分组成呢?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出示课本上的操作图片及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幅操作图,并且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研究土壤成分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且试一试。

方法一:用手握一握
引导学生用纸巾包上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仔细观察一下,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二:用水泡一泡
把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开始你看到了什么,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
提示:在这个环节中,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会有小气泡产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物质浮起,因此,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方法三:搅一搅,拌一拌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物质,你看到什么?搅拌过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分段仔细观察,在烧杯里水的表面看到什么?中间一段看到什么?水的下部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黏土、沙子等主要成分。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土壤成分表格示意图。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中还有水空气,蚂蚁,树叶,黏土沙子等等一些物质,下一刻,我们将继续研究土壤,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
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水到哪里去了》这节课的说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