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经验20122123

合集下载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在一天晚上,工厂内的一台高压设备突然发生了故障,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泄漏。

由于工人没有立即察觉到问题,泄漏的化学物质很快蔓延到了整个车间。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应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例如关闭泄漏源、通风和疏散人员,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训练和指导,他们并没有有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的化学物质蔓延到了整个工厂,并且还引发了火灾。

工厂内的自动灭火系统没有及时启动,导致火势越来越大。

最终,工厂内的大部分区域都被烧毁,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工厂内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培训。

由于工人们并不清楚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突发情况,导致了事态的失控。

此外,工厂内部的设备维护和管理也存在问题,高压设备的故障并没有及时被发现和修复。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公司应该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应急预案和逃生途径。

同时,工厂内的设备维护和管理也需要得到加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总之,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要避免这些风险,企业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管理。

(372字)事故的发生对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损失了财产,还导致了工人的伤亡。

因此,公司需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改进,以避免类似的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首先,公司需要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改进。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所有工人都应该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工厂内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应急预案。

培训应该包括火灾逃生、化学品泄漏应对、设备故障处理等内容,以确保在发生突发状况时,每个员工都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其次,公司需要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

在发生类似事故时,员工应该清楚自己的逃生路线、应急设备位置以及紧急联系人。

此外,应急预案还应考虑与当地消防部门和急救人员的配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援。

同时,公司应该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进行加强。

1223井喷事故分析

1223井喷事故分析

4.
首先组织1000余名工作人员,对灾区内所有被毒死的动物进行清理,
灾民返乡
对动物尸体分类进行深埋或焚烧;组织庞大的卫生防疫队伍,对事故 区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的发生;由环保部门以井口为中心,建立 6个流动监测站,对灾区环境、大气、地表水等指标,进行全天候采 集监测;由卫生部门对灾区的粮食、蔬菜、肉食品等进行抽样化验; 将灾后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印制成《灾民返乡须知》, 发放到每一户灾民手中,详细告知灾民返家的八大注意事项。全面实 施后,先组织离事故核心区5公里以外的灾民有序返家,28日,调集 客车125辆,抽派600多名工作人员,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安全 护送2.6万名返家(其中政府集中救助点1.4万人)再组织事故重灾区 内的灾民有序返家,29日,组织486辆客车、760余名工作人员,安 全护送3.9万名灾民返家。
27日11时
1.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该井场现场管理不严,存在严重的违 章指挥,违章作业问题。 (2)工程设计有缺陷,审查把关不严。未按照有关安全标准标明井 场周围规定区域内居民点等重点项目,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对 危险因素缺乏分析论证。 (3)未及时采取放喷管点火,将高浓度硫化氢天然气焚烧的措施。 造成大量硫化氢喷出扩散,导致人员中毒伤亡。 (4)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的“事故应急预 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 没有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的方向、距离和 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陷于被动。 (5)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
1、对于“起钻前泥浆循环时间”及“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
下钻充分循环泥浆即行起钻”等操作规范的需确保有效的 落实。 2、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救援体制。企业要制订科学、完 善、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防护急救装备器材, 并认真组织演练,不断检验完善应急预案。 3、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4、可能造成社会灾害的企业及其下属单位要开展社会性 的宣传教育,把生产经营过程具有的潜在危险、可能发生 的事故及危害、应急防护常识和避险措施告知社会大众, 使当地人民群众了解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害后果,掌握应 急防护常识和避险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最近,在某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工人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下面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该工厂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拥有上百名工人。

事故发生在一个化工车间,造成了3名工人死亡和10多人受伤。

经过调查,事故的起因是一次化学反应失控,导致了爆炸和火灾。

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安全管理不到位。

工厂管理层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事前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没有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生产,也未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

这导致工人对安全操作规程的知晓率较低,缺乏安全意识。

其次,设备维护不及时。

据了解,事故发生的设备已经超过了正常使用寿命,但工厂没有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

同时,工厂也没有建立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制度,导致设备存在隐患。

再次,作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该工厂的化工车间,有很多作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只是通过简单的指导就开始了工作。

这导致他们对于危险处理的能力和技巧都较低,无法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工厂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工厂应该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工厂应该建立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并对老化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

同时,引进高效安全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工人的安全。

再次,加强作业人员培训。

工厂应该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品的正确处理方法、突发事件应对等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企业应该重视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维护和作业人员培训,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事故案例与经验总结

安全事故案例与经验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
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培训效果,不断优化培训教材 。
将安全事故案例应用于安全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向员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
案例讲解
在宣传教育活动中,运用安全事故案例进行讲解,使员工更加深入 地理解安全知识。
定期更新案例
及时更新安全事故案例,确保宣传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建立安全文化,通过宣传、教育 等方式,使员工深入理解安全的
重要性。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
处置能力。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制定完善的安全培训计划,针 对不同岗位和工种进行针对性 的培训。
引入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提 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评估安全培训效果,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培训计划,确保 培训的有效性。
案例三:某建筑工地高处坠落事故
事故概述
某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 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作 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带等防 护用品。
经验教训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完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 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 防护用品。
02 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设备故障
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或设计缺陷导致突然故 障,引发事故。
事故原因
设备老化、维护不当,导 致易燃气体泄漏并遇到火 源发生爆炸。
经验教训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加 强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 员工安全意识。
案例二: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概述
某煤矿在采煤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造成严重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安全生产是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都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工业企业、建筑工地还是其他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都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些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1. 事故一:某石油化工公司爆炸事故在某石油化工公司,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导致危险品泄漏并引发爆炸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多人死亡,企业财产损失巨大。

经过调查,发现以下问题:首先,该公司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缺乏安全意识培训,员工对危险品的操作规程了解不够,缺少有效的应急预案等。

其次,该公司安全设施不完善。

在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区域,没有设置有效的监测设备和自动报警系统。

缺少紧急疏散通道和灭火设备等。

最后,该公司缺乏安全监管机制。

相关部门对该公司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不力,未能发现和纠正企业存在的隐患问题。

经验教训:-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与危机处理能力。

-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 安全设施应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 加强安全监管,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追究责任。

2. 事故二:某建筑工地坍塌事故在某建筑工地,由于施工方未进行充分的安全措施,导致一座楼房倒塌,造成多人死伤。

经过调查,发现以下问题:首先,施工方没有进行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评估。

缺乏专业的工程师进行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的把控。

其次,工地安全管理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施工组织和指挥措施,以及监督管理制度。

未进行足够的交底和培训,工人对安全操作规程不够了解。

最后,工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如缺乏有效的支撑和固定措施,没有进行地基加固等。

经验教训:- 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评估,并由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督。

- 加强工地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工地安全责任制,明确各方职责。

- 注重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的交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重庆开县12.23事故引发的安全思考(通用版)

重庆开县12.23事故引发的安全思考(通用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重庆开县12.23事故引发的安全思考(通用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重庆开县12.23事故引发的安全思考(通用版)12.23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摘要:从技术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油田生产过程中发生的12.23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原因,并分析了人身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人身安全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与影响因素提出了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安全事故;管理者;执行;以人为本;引言安全是油田生产正常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油田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重视安全而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国家、社会、企业、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作为在油田行业工作的员工,分析造成这些安全事故的深层原因,总结从事油田工作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对于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中贯彻“安全第一”的宗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人身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人身安全的因素1.1井喷事故发生的原因1.1.1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详细过程12.23重庆天然气井喷事故详细过程(强烈建议阅读)2003年12月23日22时04分,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开县境内的罗家16H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扩散,导致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的严重后果。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发生在某石化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某一天清晨,某石化企业的工人在进行生产工作时,不幸发生了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导致多人受伤,另有一人不幸遇难。

调查后发现,此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生产安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该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并不健全。

企业虽然有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章制度,但是缺乏执行和监督的力度。

事故发生之前,工人们并没有接受到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于危险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并不了解,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其次,企业的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事故发生时,工人们正在操作一台老旧的设备,这台设备本身存在着故障和安全隐患。

而企业却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忽视了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再次,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在事故发生之前,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也没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对于工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培养,缺乏统一的安全意识。

此外,企业还存在一定的人员分散现象。

在事故发生时,没有明确的负责人和指挥系统,导致事故后的救援和处理工作混乱不堪。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促使员工养成安全第一的工作习惯,培养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建立详细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三是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管理人员应当重视生产安全,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控性。

四是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过程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

通过对这起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多种原因同时存在的,企业需要从制度、设备、管理和人员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改进。

2012年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经验

2012年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经验

2012年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经验近年来,思茅区安全监督管理局为了应对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严格执法,基本保持了我区安全生产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

从历史纵向角度来梳理和审视党和政府在应对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既可以感受安全生产事故应对和处理工作所取得的历史进步,更可以探寻应对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的内在规律,总结党和政府探索和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具有一定意义。

一、“生命至上、救人优先”的原则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并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党和政府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时也越来越强调人的生命的宝贵。

2006年3月27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的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近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在安全生产事故的救援和善后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此,一旦发生事故,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及时抢救伤员。

我局平日里对企业所进行执法宣传、安全教育等一切工作中,都要求企业制定相应规范的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演练等项目,规范落实到每个人,如此下来,各企业在事故发生时,就能及时有效的挽回人民的生命财产,减少损失。

二、善后工作更加细致和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素来被人们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

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在处理事故善后方面越来越强调人文关怀。

第一是对事故遇难人员的尊重和对死难者家属的歉意。

今年来,我局在进行5起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有事故中发生人员伤亡的情况,局领导都高度重视对死者家属情绪的安抚工作,积极协助企业安抚好家属的情绪。

2012年(案例)第二是精心细致地做好善后工作。

首先是及时救治、精心护理伤员。

及时快速地救治伤员,对于减轻事故受伤人员伤痛,降低事故伤亡程度具有直接影响。

事故一旦发生,医疗急救中心即调度医疗设备和资源,派遣医疗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往现场,一旦救出伤员即送往医院治疗护理。

安全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

安全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 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 有效实施。
安全制度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制 度,确保安全制度符合实际需求,提 高安全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设施投入
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 险。
设备故障
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或使用不正确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操作失误
员工在执行操作时未按照规定程序或标准操作,导致 事故发生。
环境因素
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员工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 如温度过高、照明不足等。
间接原因
01
02
03
培训不足
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和技能,无法正确应对突 发情况。
经验教训
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确保安全设 施完备有效;定期进行员工安全培 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 能力。
案例二: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概述
某煤矿在采掘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事故原因
通风不畅,导致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极限;电气设备失爆,产生火 花引发爆炸。
经验教训
加强通风管理,确保风流稳定;定期检查和维修电气设备,防止失 爆;加强瓦斯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超限情况。
安全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 、有效地应对。
04
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确保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要全面
涵盖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危险识别和预防措施等。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下面将结合一起事故发生的案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某公司是一家年利润过亿的大型化工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团队。

然而,在一天的夜班中,由于安全操作不规范,导致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时,有几名工人正在生产现场进行操作。

由于他们没有正确使用化学品,并且没有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导致化学品泄漏并与空气中的气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最终引发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最终确认了事故的原因。

首先,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

公司未组织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使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意识的缺失。

他们没有意识到正确使用化学品和穿戴防护装备的重要性,对安全生产缺乏充分的重视和认识。

再次,生产现场的监管存在漏洞。

没有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导致工人对操作环境缺乏清晰的认知。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首先,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使用化学品的方法和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佩戴。

其次,公司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同时加强现场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设置合适的警示标识,安装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员工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操作。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管。

加大力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发生事故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形成有效震慑。

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

通过对该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只有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安全操作、加强现场监督和政府监管,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和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然而,不幸的是,偶尔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介绍两个真实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我们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案例一:矿井事故这是一起发生在某煤矿的事故。

事故发生时,该煤矿正在进行采煤作业。

由于工人在操作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煤矿内发生瓦斯燃烧引发爆炸,同时大量煤尘也因此被引燃。

爆炸造成多名工人死亡和重伤,同时矿井内的设备和设施也遭到了严重损坏。

对于这起事故,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煤矿管理者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

他们没有确保工人都经过充分的培训和考核,也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其次,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操作失误,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这也表明了煤矿管理者在培训和监督方面的不力。

首先,煤矿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包括安全操作的培训和矿井瓦斯监测设备的使用培训。

其次,在煤矿中应该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如瓦斯报警器、防爆设备等,以及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

最后,对于工人的操作失误,应该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纠正,确保他们始终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案例二:化学品泄漏事故这是一起发生在某化工厂的事故。

事故发生时,该化工厂正在进行化学品生产作业。

由于操作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导致一种剧毒化学品泄漏并扩散到周围环境。

泄漏的化学品对周围地区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多人中毒和大面积污染。

对于这起事故,可以发现存在多个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化工厂管理者在安全培训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

工人没有经过充分的培训和考核,从而导致操作失误。

其次,在化工厂中应该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确保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最后,在化学品储存和处理方面也存在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防护和监测。

首先,化工厂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包括正确操作的培训和应急处理措施的培训。

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首先,管理不到位。

该化工厂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监管不严,导致了员工维修设备时没有得到必要的指导和保障。

其次,设备维护不及时。

造成该事故的设备是一台旧的设备,且其维护保养并不及时,导致了设备出现了故障。

而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时,由于设备的老化,未能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隐患。

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工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导致了事故的扩大。

在发生故障时,工人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事故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针对这起安全生产事故,化工厂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关整改和改进。

他们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更新,加强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

同时,该化工厂也对受伤员工进行了全面的救助和赔偿。

这起事故给我们提了醒示: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做好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够重视安全生产,切实保障员工的安全。

对于化工厂这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不仅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首先,化工厂必须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更新。

旧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和注意,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老化严重的设备,应该及时淘汰更新,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其次,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对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

化工厂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让他们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

另外,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确保每一项安全措施都得到有效执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

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做好应急预案,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和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工厂是一家化工企业,主要生产有机溶剂。

2024年5月,该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导致多人伤亡。

事故经过:该工厂的一个溶剂储罐发生泄漏,导致大量有机溶剂散发到空气中。

由于溶剂具有挥发性,很快形成可燃气体,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由于当时正值工作时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工作,无法及时撤离。

火灾瞬间爆发并迅速蔓延,造成多人伤亡。

事故原因:1.设备维护不及时:事故发生前,溶剂储罐已经出现多次泄漏,但工厂未能及时修复或更换该储罐,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事故应急措施不完善:当事故发生时,工厂没有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应对措施。

没有有效的警报系统、撤离路线和紧急救援队伍,导致工人无法及时撤离和救援。

3.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事故发生时,虽然有部分员工发现异常,但他们没有及时报警或采取适当的避难行动。

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得员工对危险情况的敏感度较低。

避免类似事故的措施:1.定期设备维护检修:对所有关键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2.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警报系统、撤离路线、紧急救援等,并进行适时演练。

确保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安全隐患,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感。

结论:生产安全事故对企业、员工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因此,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方面,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设备维护、应急预案和员工培训等。

只有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吸取教训,进一步提升工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和社会的安全。

2012安全生产事故

2012安全生产事故

2012安全生产事故2012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发生了许多重大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下面,我将从工地事故、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三个方面,就2012年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

首先,工地事故是2012年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点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建筑领域。

由于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不够,建筑工地上频繁发生各种事故。

例如,塔吊倒塌、坍塌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高空坠落、电气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也在工地上频繁发生。

其次,火灾事故在2012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火灾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火灾事故多发生在电气设备故障、用火不慎、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

火灾的危害性是极大的,特别是在大型商场、工厂等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最后,交通事故也是2012年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车辆数量大幅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超速驾驶、疲劳驾驶、酒驾以及交通信号不规范等。

这些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

施工单位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火灾的预防和管理,严格落实消防设备和消防安全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之,2012年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我们要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保护好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分享《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分享《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分享《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一、大连船舶丰台公司险事故简介
2024年4月8日,在复工过程中,大连船舶丰台公司在新街口厂房
进行重模脱模作业时,发生罐体抛出式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员工死亡,四
名员工重伤,其中一名重伤员工仍处危急状态。

事故发生以来,相关部门立即派出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和操作人员原因
据调查,事故发生前,新街口厂房有诸多不规范操作行为。

比如:在
重模脱模作业过程中,没有对系统进行合理控制,操作人员也没有进行正
确的技术判断,以及没有对重模具热处理的步骤进行充分了解。

2、技术装备原因
事故发生前,由于装备老化和维护不规范,新街口厂房对于重模脱模
作业的控制存在不合理。

比如:系统控制装置老化,阀体漏气、滑阀失灵,无火花保护装置,等等。

3、整体管理原因
从整体上来看,事发前,新街口厂房的管理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比如:没有充分的安全措施,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没有定期
的装备维护等。

三、安全教育意义
事故发生后,新街口厂房认识到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开展了大量的安全教育活动,学习了有关安全生产知识,加强了安全意识,采取了更好的安全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经验(2012.2.123)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经验(2012.2.123)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经验一、学习目的通过对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学习,查找问题症结,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贯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学习内容1、湖南周源山煤矿“10.18”机电事故案例分析2、攸县黄丰桥镇码井煤矿“1〃11”运输事故案例第一部分湖南周源山煤矿“10.18”机电事故案例2010年10月18日6时40分,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周源山煤矿发生一起机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规定,郴州煤监分局牵头依法组建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事故调查组成员单位有郴州煤监分局、资兴市公安局、湖南省煤业集团资兴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同时邀请资兴市人民检察院参加。

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与整改措施。

一、事故单位概况:(一)企业概况周源山煤矿位于资兴市香花乡境内,西距资兴市4km,南距郴州市43km,有京广铁路许三支线标准轨直达矿区,交通运输方便。

周源山煤矿是1966年兴建,1970年简易投产,隶属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国有重点煤矿,该矿依法取得了“五证一照”且均在有效期内。

煤矿现有职工2898人,其中持证采煤机司机21人。

煤矿实行“三〃八”作业制,即晚班0:00—8:00,早班8:00—16:00,中班16:00—24:00。

(二)矿井基本情况周源山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2010年核定生产能力69万吨/年。

煤矿矿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煤矿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煤矿设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培训中心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回采区负责采煤工作,技术副区长曹强平联挂采四队,负责督促采四队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周源山煤矿是三都煤田深部井田,本区呈单斜构造,矿区主采一、三、四煤,其中四煤结构简单,厚0.1-2.21m,平均1.20m,无伪顶,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及麻黑色砂岩组成,北翼-450米以上为麻黑色砂岩,•厚0.72米,南翼及矿井深部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厚为0-18.36米,平均6米,煤层无伪底,直接底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夹六煤层线,厚0-26.63米,平均8.29米。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程序,或者因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材料等,导致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起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教训。

案例一,化工厂泄漏事故。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数名工人中毒。

经调查,事故原因是操作人员在搬运化学品时未佩戴防护装备,同时操作不当导致泄漏。

此外,化工厂平时对于化学品的储存管理不严格,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案例二,矿井透水事故。

某煤矿发生了透水事故,导致多名矿工被困。

经过紧急救援,虽然成功救出了大部分被困人员,但仍有数人不幸遇难。

事故原因是矿井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检中未发现矿井存在严重的透水隐患,同时矿井排水设备维护不到位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案例三,建筑工地坍塌事故。

某建筑工地发生了坍塌事故,造成多名工人被埋。

经过抢救,虽然大部分工人获救,但仍有数人伤亡。

事故原因是建筑工地存在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以上几起生产安全事故案例,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当、安全监管不严等原因导致的。

对于这些事故,我们应该深刻总结教训,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避免和应对安全生产事故,我们有必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经验教训,以期引以为戒,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个真实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来探讨事故原因和教训,进一步提出相关的经验总结。

事故背景某市一家化工企业,生产过程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并且操作人员没有接受到充分的培训。

在某一天,由于操作不当和设备故障,一起严重的泄漏事故发生了。

数十名工人和附近居民受到了毒气的侵袭,造成了多人伤亡和严重环境污染。

这次事故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恶劣影响,也引起了公众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

事故原因分析一、管理不力首先,这起事故的发生与企业管理不力密切相关。

化工企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管理。

然而,在该企业中,管理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敷衍态度,没有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忽视了培训员工的必要性。

二、操作失误其次,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的失误。

事故泄漏源于工人未按规定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使有毒有害气体逸出。

操作人员由于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培训和技能素质提升,对于危险品的认识和风险判断能力不足,导致了操作的不规范和错误操作的发生。

三、设备缺陷另外,该事故中设备故障也是重要的一环。

因过时设备的老化和缺乏及时的维护,导致了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企业应定期检修设备,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经验总结与教训一、强化安全管理针对此次事故案例,企业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理念。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相关岗位职责和权限,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设备维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故障。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剖析与反思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剖析与反思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剖析与反思2023年,当我们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在生产安全方面,曾经长期存在的问题逐渐被重视和解决。

然而,事故仍会时不时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将分析一些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并反思其中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一、某化工公司事故案例在2021年,某化工公司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老化和维修不及时导致。

该公司的管理层长期忽视设备维护、养护和更新,致使设备质量下降,设备故障率增加。

而不少工作人员也存在着安全意识不足、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最终,该公司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处罚和压力。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需要反思:管理层的忽视未来的成本可能是更高的损失和生命安危,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司应该制定周密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培训、技能培训、设备维护等,切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严格监管和管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和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

二、某煤矿事故案例煤矿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危险的行业,事故发生的频率居高不下。

在2022年,某煤矿也遭遇了一起重大事故,多名矿工死亡。

经过调查,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部门不严格、三思而后行、盲目追求效益,导致矿工安全和生命遭受直接威胁。

针对该案例,我们需要反思: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盲目追求效益、不严格管理、对生命安全不够珍视,只会带来更大的决策巨大的信任危机。

管理部门需要认真思考,时刻牢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命脉,应该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权益。

三、某工程建设事故案例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其中涉及到机械、器材、技术等多个方面,失误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2023年,某工程建设项目也发生了一起事故,使得多名工程人员和市民死伤。

在调查中发现,事故是由于工程设计和技术严重不足、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标准动态变更等因素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经验一、学习目的通过对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学习,查找问题症结,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贯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学习内容1、湖南周源山煤矿“10.18”机电事故案例分析2、攸县黄丰桥镇码井煤矿“1·11”运输事故案例第一部分湖南周源山煤矿“10.18”机电事故案例2010年10月18日6时40分,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周源山煤矿发生一起机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规定,郴州煤监分局牵头依法组建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事故调查组成员单位有郴州煤监分局、资兴市公安局、湖南省煤业集团资兴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同时邀请资兴市人民检察院参加。

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与整改措施。

一、事故单位概况:(一)企业概况周源山煤矿位于资兴市香花乡境内,西距资兴市4km,南距郴州市43km,有京广铁路许三支线标准轨直达矿区,交通运输方便。

周源山煤矿是1966年兴建,1970年简易投产,隶属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国有重点煤矿,该矿依法取得了“五证一照”且均在有效期内。

煤矿现有职工2898人,其中持证采煤机司机21人。

煤矿实行“三·八”作业制,即晚班0:00—8:00,早班8:00—16:00,中班16:00—24:00。

(二)矿井基本情况周源山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2010年核定生产能力69万吨/年。

煤矿矿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煤矿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煤矿设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培训中心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回采区负责采煤工作,技术副区长曹强平联挂采四队,负责督促采四队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周源山煤矿是三都煤田深部井田,本区呈单斜构造,矿区主采一、三、四煤,其中四煤结构简单,厚0.1-2.21m,平均1.20m,无伪顶,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及麻黑色砂岩组成,北翼-450米以上为麻黑色砂岩,•厚0.72米,南翼及矿井深部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厚为0-18.36米,平均6米,煤层无伪底,直接底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夹六煤层线,厚0-26.63米,平均8.29米。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03m3/t,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水文地质较简单,正常涌水量为363.1m3/h,最大涌水量为488m3/h。

一、三、四煤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煤层均属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各生产系统状况:矿井采用立井开拓,现开采-370m水平和-650m水平,并布置开拓巷道延伸至-800m水平。

回采工作面采用“两采一准”作业方式,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单体液压支柱配2.4m的π型钢梁支护,四煤控顶距采用“三·五”控顶。

工作面及下顺槽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

矿井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布置有南、北风井。

矿井运输系统: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井担负全矿的原煤提升,副井、新副井担负辅助提升和人员提升。

(三)事故工作面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在2441工作面。

2441工作面位于24采区南翼第一个四煤采煤工作面,煤矿于2009年9月4日组织了规程会审了《2441工作面作业规程》,并组织了采四队作业人员学习、考试。

该工作面直接顶为砂岩(厚0.7—1.0m),伪顶为炭质泥岩(厚0.1—0.3m),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7m)。

工作面上顺槽标高-400m,下顺槽标高-450m,倾斜长162m,平均倾角18°,平均采高1.4m。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π梁成组布置,组距0.8 m,作业规程规定π梁一梁三柱,交替迈步,控顶方式为“三·五”控顶,排距0.8m。

ZB2—100型采煤机落煤,SGW-150型刮板运输机运煤。

ZB2—100型采煤机为山东煤研所和淄博矿务局研制的一种中小功率薄煤层滚筒采煤机,该采煤机装机功率100KW,牵引力90KN,机身高0.4m,离底板高0.6m,滚筒直径0.8m,滚筒至电缆架全长7.5m。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情况2010年10月18日晚班(0:00—8:00),采四队支部书记李兴宏布置班前会,对当班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具体安排。

当班出勤人数共18人,安排采溜头半排煤,总长50m(共33块槽板)。

由于当班采煤机司机没有上班,李兴宏安排原来负责拖电缆的李尚峰(没有参加培训并取得采煤机司机操作证)负责开机组。

当班值班队长为胡旭常,安全员为邓春云。

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后,值班队长胡旭常、安全员邓春云对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安全确认,并向调度室进行了汇报。

作业人员先放了溜头超前和断层处破压的炮,对断层地段进行支护,移好π梁,接好顶,支护好后开始割煤。

工作面溜头往上28m处一根π梁没有按作业规程要求“一梁三柱”进行支护,而是靠一根基本支柱和一根靠帮支柱支撑,在采煤机割煤过程中,靠帮支柱卸下,该π梁实际只是靠一根基本支柱支撑。

李尚峰在胡旭常的指导协助下开机组采煤,第一刀从上往下割顶煤至溜头,然后将机组开至压口处,接着从上往下割底煤。

6时40分,当采煤机下行至距溜头21m处时,由于靠帮支柱被撤、基本支柱失效,工作面溜头往上28m处的π梁掉入机组电缆架,拖电缆工方国仁马上摇灯示意机组司机停机停溜,李尚峰随即把采煤机调速手柄和换向手柄回零,在未停机组电机、滚筒未停转的情况下,胡旭常登上采煤机机身,准备从采煤机机身上去查看情况,由于没有站稳滑倒卷入滚筒,这时李尚峰按下机组电机停止按钮,看到胡旭常已经被压到滚筒下面了,马上告诉在溜头作业的班长谢进华。

谢进华立即向矿调度室电话汇报,调度室随即通知矿救护队和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

矿救护队接到调度室事故召请电话后,和救护医生于7时10分到达事故现场,但是胡旭常已死亡。

三、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本起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㈠事故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采煤机电机未切断电源和滚筒未停止运转的情况下登上采煤机机身,不慎滑倒卷入滚筒,导致事故发生。

㈡事故间接原因1、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2、现场管理不到位:工作面没有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支护,事故发生前掉下的π梁只有一根基本支柱支撑,而且该基本支柱失效。

3、采四队安排未取得采煤机司机操作证的作业人员担任采煤机司机。

㈢事故性质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五、事故防范与整改措施1、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的有关精神要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下井带班矿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掌握井下安全生产状况,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2、加强对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培训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采煤机正、副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3、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作业人员必须在采煤机切断电源、打开离合器、断开隔离开关,采煤机、溜子及滚筒完全停止运转后,方可在采煤机附近作业;采煤机控制按钮必须按规定安装防护罩。

4、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失效支柱,确保支柱、支架牢固接顶,初撑力符合要求;加强切顶线管理,针对2441工作面π梁伸入采空区超过切顶线达0.6m的事故隐患,煤矿要认真研究,改变π梁长度或适当加大支柱排距,确保密集支柱切顶有效,采空区顶板及时垮落。

5、采煤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沿行人道行走,严禁从采煤机上行走。

第二部分攸县黄丰桥镇码井煤矿“1·11”运输事故案例2004年1月11日19时20分,攸县黄丰桥镇码井煤矿发生一起运输事故,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8.6万元。

事故发生后,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长沙煤矿安全监察站组织攸县煤炭局、攸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攸县公安局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认定该事故为责任事故。

一、矿井的基本情况(一)矿井的由来及矿井基本情况该矿于1993年开办,于2003年重新核发了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刘建军,四证齐全。

码井煤矿位于黄丰桥镇乌井村内,采用平峒暗斜井开拓,主井和风井均为平峒,设计能力3万吨/年。

在风井安装了2台7.5KW轴流式通风机。

平峒采用小矿车运输,暗斜井采用0.6米的矿用提升绞车提升,年生产能力3万吨,职工110人/天。

使用2台90KW柒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

(二)事故前矿井安全状况6号暗斜井于提升钢丝绳于2003年12月15日更换。

由于轨道变形严重,钢丝绳与天轮处的木支架摩擦厉害,轨道之上没有设置地滚子,所以到2004年元月11日时,钢丝绳断丝严重。

由于矿井已于2003年12月28日放假,放松了对钢丝绳的检查,在事故发生前,没有发现钢丝绳已不能被使用。

二、事故的发生经过和抢救过程(一)事故的发生经过2004年1月11日16时,矿安排罗中平、曹国新、李立新三人在6号下山清理巷道,朱清塘(女、无绞车司机操作证)在井下开绞车。

李立新在主平峒椎矿车,曹国新和罗中平在6号下山下部车场上矸石。

曹和罗在井下共收了三矿车矸石。

至19时,已绞上来两矿车,在挂第三车前,罗先上去了,留下曹在下面挂钩。

曹挂好第三车后,打了两下铃,便搭上矿车一起升井。

当矿车运行至距暗斜井井口20米处时,与矿车相连处的钢丝绳断开,装满矸石的矿车跑车。

在距起平处4米的地方矿车被卡住。

曹在矿车的右下方,头在矿车上,身子被矿车卡住。

事故发生时,李和罗均在上部车场,当时是19时20分。

(二)事故的抢救经过李和罗发现出事后,马上跑了下去。

两人用力去推矿车,没有推动,于是一起出井喊人进行抢救。

矿方接到事故报告后,马上派人下井,把曹抢救出来时,曹已死亡。

三、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曹国新违反操作规程规定,搭矿车升井。

2、钢丝绳已被严重磨损没有及时更换。

(二)间接原因:1、在停产检修期间,没有制定停产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致使作业人员在井下清理巷道时,没人检查钢丝绳,安全员下井不带瓦检仪,提前出班。

2、井下绞车司机没有经过培训并取得绞车司机操作资格证上岗作业,同时绞车司机为女职工。

3、现场管理不到位:井筒断面、轨道铺设质量差;钢丝绳与多处接触,磨损严重。

4、对职工教育培训不到位:没有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致使职工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

四、防范措施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