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详细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详细课件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 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 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 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3、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4、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 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5、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1)“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 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唯心 主义成分应批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 主流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做 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应批判。
探究二 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1、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
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 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孔子提出的“仁”,这
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 “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 的观点。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到经过孟子、荀子的 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其中孔子开出
“救世药方”是
A.用“仁” “礼”规范社会秩序
B.倡导“仁政”回复和扩充人性
C. “君舟民水”的统治理念
D.施政者讲求“王道”“仁义”
2.(2009枣庄检测)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新华网2019年3月18日电新任中国常驻联 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 表何亚非表示,对中国人来说,亚洲价值 观或者说儒家思想,同人权标准同等重要。 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一种相互补充 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早在中国先秦儒家思 想中就已经最早提出了人权思想,那么先秦 儒家思想中有哪些人权思想呢? 提示:百家争鸣,言论自由,孔子的“仁”、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
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 基本主张:①挑战孔子权威,认为“咸以孔子之是 非,故未尝有是非也”。②批判道学家虚伪,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相同主张——政治: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重视手工业、商业发展 ——这些主张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2)具体主张—— ①黄宗羲:政治:批判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提出要限制君权,“公其 是非于学校”;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权威还要大)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 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政治:反对君主“独治”,提倡“众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 天下之人”;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 学术:主张“经世济用” (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 书》。 ③王夫之哲学:反对“天命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唯物主义思想)政治:“循天下为公”思想,批判“孤秦”“陋宋”, 揭露历代帝王将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学术:主张经世致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
◆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 德之善。
●理气论
天理: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格物致知:指通过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
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CHENLI
30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 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CHENLI
18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A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C法家学说: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7
1、道家
(1)(春秋)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 ①唯心思想:万物本源是道。
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思想精华)
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道德经》 ③政治:无为而治 例④:理民想之社饥会,:以小其国上寡食民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 其例⑤上:道之小法有 国自为 寡然, 民是 。即以…顺难…应治甘自;其然民食。之,轻美死其,服以,其安上其求居生,之乐厚其,俗。 是邻例国以:相轻人望死法,。地鸡,犬地之法声天相,闻天,法民道至,老道死法不自相然往。来。
对孔④个子重人的人:非仁事礼爱,勿是轻视有鬼,非阶神礼级。勿“差听务别,民非的之礼C义爱HE勿N,,L敬言I 鬼并,非神非礼而普勿远遍动之意,可义谓上知的矣 爱。14
(2)(战)孟子、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仁政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民贵君轻恻恭隐敬、、羞是恶非、 性本善
君舟民水 性本恶
礼法并用(教化为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PPT课件
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
知识结构
知识定位
时空定位
宏观综合
1.儒家、法家、道家政治思想及其关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路线。 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家。在动荡年代,实现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 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 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 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 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洲影响巨大。
(4)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
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 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 科学精神的形成;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 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它所宣扬的等级制 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①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 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
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②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 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③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 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
(2)关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①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
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
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 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美(共33张)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美(共33张)PPT课件

典例·展示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 如何遏制学生晚休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图__画__文___ _字__”。象形字后来逐渐__符__号__化_,形成汉字。 (2)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按照甲__骨__文__、__大__篆__、__小__篆__、__隶__书__、__楷__书___的脉络演变 发展。 (4)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由__繁__到__简___。
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起来”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 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 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 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 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
荀子思想的特点是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改 造了儒家思想。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1)、哲学思想: “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
理想社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共58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共58张PPT)

“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
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 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 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 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 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 敛的性格特点。
C
D
③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 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A
④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 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 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⑤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 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
•(2)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这会加速鲁国奴隶制的崩溃。
•(3)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奴隶制反对承认土地 私有,故说‚吾不识也‛ 。反映出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 面
2、、简释题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 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同学议论为 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 多年。”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 文化。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中国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演变PPT课件

中国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演变PPT课件

(2)政治方面: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 食”,使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 改良;
(3)教育方面: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 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 “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 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教育名言:
练一练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上 述材料反映出老子
A、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哲学概念;
B、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认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A、 ①② C、 ①④
B、 ①③ (B)
D、 ②④
2、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用了 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C)
思维分析:名言强调“重民”思想,而 且2300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曾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与之相符。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要内容: 一、百家争鸣 二、儒学的兴起和发展 三、宋明理学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知识分子 从维护本阶级(阶层)利益出发,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诘难、批驳其他学说,以确立自己 的学说,形成了学派、学说纷呈、思想文化繁 荣的局面。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 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 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 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课件

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
提供了舆论阵地。.
7
3、百家争鸣的意义: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 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它们共同构造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
儒家: 道家: 法家:
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④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
民间”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5
巩固练习:
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百多个思想流派 B.各派为了自己的观点不顾事实竭力诋毁对手 C.对后来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D.各学派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
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
26
(四)、墨家学派: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 翟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
27
(五)、法 家 学派:
韩非子: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
将法、术、势相结合,其中法律是处理 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 势力是君主的权威,从而建立起一个君主专 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
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0 人教课标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0 人教课标版
①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②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 统治
影响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 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 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 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 家”。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4、影响
积极:
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 利,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发展。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本 观 点
道德 观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也”。
认识 论
提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实 质
客观唯心主义
⑴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影 ⑵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响 ⑶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演示文稿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演示文稿

1、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D ①程颐 ② 程颢 ③ 朱熹 ④陆九渊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⑤王守仁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 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C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哈四中
林茜
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是根据岳 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 文化发展历程》教 材中第一单元进行的整合。本专题主要讲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 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 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在当 今古代政治、经济两大板块内容频繁考查之 际,这方面的内容应引起重视。从考查内容 看春秋战国、西汉、宋代、明清儒家思想的 演变均是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A
B A A B
9、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10、了解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影响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2005年9月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 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 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 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 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 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
2、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最主要的表现是 B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民贵君轻,以德治国 D.政在得民,选贤用能
3、宋明理学(进一步发展)
“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朱理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 人民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 人民版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①思想内核: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
儒学的现代价值:
儒学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 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增强历史的使命 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和建立和谐社会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1.理学: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是儒、佛、 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内 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 儒学。 2.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3.主要观点: (1)“二程”: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万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 理的本原是天理,而天理就是指“三纲 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种流派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形成“百 家争鸣”的局面 。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了国道 学中历是德基国史中准础儒的上国则 ;家传第学; 法思统一术道 家想次文文家 思孕思化化学想育体想和说中了系解思构的我放的想成变国运基道了革传动德础精2统0,发;神文00对②展,化多当“的成中年时重百为的传和要家历政统后阶争代治思来段鸣进思想社”,步想的会奠是思和哲历定中 史想的家发、展政,治起家了改巨革大图的治推的动理作论用武;器③。儒家、道家和法 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使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孔子:①政治思想:主张“仁”、“礼”和“为政 ②教育思想:首创私以人德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 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 势和民心。
2021/3/1
2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国021力/3渐/1 渐增强。
3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主观上讲: 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 中央集权的需要。
客观上讲: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新儒学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 愿(。2)新儒学产生
2021/3/1
11Leabharlann 5、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同: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③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2、异:
6
三、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1、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 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唐宋以来,三教合流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 成为时尚。
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
“春秋20大21/一3/1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4
——《汉书·董仲舒传》
(3)、影响:
1、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2、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 地方割据势力。 3、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违背了思想 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消极作用。
b、从具体内容上讲: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3)、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原因与影响
。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儒家、法家都是“有为”政治,不能适应休养
生息需要。
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 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汉初黄老之学
(1)内容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治身、治国两个方面。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主张“无为 而治”。既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 “待时而动”。
(2)特点 a、从来源上讲: 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 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 说。 因此,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
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立为中央王朝的 统治思想。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 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021/3/1
5
汉初 经济残破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适应并促进
武帝时
国力渐强
不甘无为 淘汰黄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利集权、制地方
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
2021/3/1
C、发展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021/3/1
8
(2)、陆王心学
A、陆九渊: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③反对“格物致知”
B、王守仁 (阳明心学)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明代)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A、理论基础: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君主权力的合理性 天谴论——君主权力的有限性
B、为适应大一统事业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为人者天》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 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②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
2021/3/1
9
4、评价:
1、实质: 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2、消极影响: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3、积极作用: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021/3/1
10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 :生产力进步,铁器牛耕的使用_ 政治:分封制崩溃 社会:大变革统治者急需人才 阶级:“士”的崛起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 一支重要的力量。
2、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墨家:
1、兼爱(与孔子的差别)、非攻(只反对好战国家)
2、尚力 、尚贤
3、节用、节葬
(2)道家:创始人老子
1、老子: “道” “无为而治”2、庄子:
辩证法
A、齐物 B、逍遥(无所恃) C、天与人“不相胜”D、浪漫主义文风
(3)法家:
A、法、术、势集合建立中央集权
B、变法革新C、法治
(4)儒家
②哲学观点 ③教育思想
2021/3孟/1 子:1、仁政学说。 2、主张:性本善。 3、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1
学2”、。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2021/3/1
7
3、宋明理学表现:
(1)程朱理学
A、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B、主要思想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