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审计学第五章

合集下载

审计学第5章

审计学第5章

4)评价抽样结果 审计人员经过细致地分析,确定这个样本误差确实是误差,且 该误差在性质上并非欺诈舞弊。 根据测试抽样结果的评估表,查出95%的可信赖程度下,样本 量为200,样本误差为1时,可查“抽样结果评价表” P52,推 断总体误差率上限为3%。低于可容忍误差4%。 因此,审计人员可以下结论:有95%的可能性,总体误差率不 超过4%。抽样结果表明,采购部门对等于或超过1万元余额的 物资遵循了竞标方式采购。 如果经审查后,总体误差率超过可容忍的限度,样本量就应该 扩大,或者采取替代程序,或者放弃抽样审计,实行详细审计。
2
不放回的样本(即在抽样估计中每一样本只能被抽取一次) 的计算公式为
' n/( 1 n/N) n
' 286 n
3)样本选取。采用随机抽样, 审查后计算的样本平均值为22000元,因此将平均值乘以总体 数1000,就可以得出在建工程的估计价值是22000000元。 当样本量超过总体量的5%时,计算精确度区间的公式为
2)样本量的确定。
假设要求的可靠程度是90%,要求的精确度为247500 元,以40个在建工程估算得总体的标准离差是3000元,
( x x) 标准离差 = 3000 40
2 i

可放回的非严格的随机抽样要求的Fra bibliotek本量为:n [(1.65 3000 1000) / 247500] 400
•系统选样 •随意选样
六、抽样步骤
•确定审计目的
•要查明差错的性质 •定义总体 •样本选取方法 •确定样本量
(抽样风险,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等因素)
•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发现样本中的误差) •样本结果评价 ——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形成审计结论

《审计学》课后习题5-8章-答案

《审计学》课后习题5-8章-答案

2014-2015-1《审计学》(5-8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1-23)11.审计业务约定书 12.重要性 13.审计风险 14.重大错报风险 15.检查风险16.风险评估程序 17.内部控制 18.进一步审计程序 19.控制测试 20.实质性程序21.审计抽样 22.抽样风险 23.非抽样风险二、单项选择题(51-118 )51.下列关于“累积识别出的错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注册会计师应当累积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除非错报明显微小B.如果不确定一个或多个错报是否明显微小,就不能认为这些错报是明显微小的C.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属于推断错报D.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不属于推断错报52.如果某一审计项目的审计风险为5%,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为30%,则检查风险应为( B )。

A.75%B.16.67%C.35%D.20%53.在评估与账户余额或交易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是( C )。

A.会计准则、法律法规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和披露的预期B.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报酬C.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性质D.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特定业务分部的财务业绩54.在理解重要性概念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D )。

A.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B.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C.判断一项错报对财务报表是否重大,应当将使用者作为一个群体对共同性的财务信息的需求来考虑D.在重要性水平之下的小额错报,无需关注55.XYZ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乙上市公司2011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派出了A注册会计师进入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审计,A注册会计师按资产总额5000万元的2‰计算了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按净利润600万元的2%计算了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则其最终应取( C )万元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学第五章.ppt

审计学第五章.ppt
1992 年,由美国的COSO 委员会又发表 了一个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对内部控 制提出了新的定义 :
内部控制被广义地定义为一个过程 ,它
受到一个实体(主体)的董事会、管理 部门和其它人事部门的影响,它提供有 关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这些目标包括: (1 )经营的效率与效果;(2 )财务报 告的可靠性;(3 )相关法律与规定的 遵循
当审计人员取得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后, 他们必须在工作底稿中记录这些信息
记录的形式和范围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 和复杂程度以及内部控制的性质而不同
记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 内部控制调查表
内部控制调查表是由审计人员针对内部控制可 能存在不当方面提出问题而制定的表格。在大 多数情况下,这些用“是”、“否”、“不适 用”来回答
了解程序是否包括控制测试 是
根据测试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所 获得的证据,并评价控制风险
性评
是否能够经济地获取额外的 证据,支持评价较低控制风 险

是 执行额外的控制测试,获取有关控制执 行有效性的额外证据
根据证据重新评价控制风险
记录对控制风险的评价
对控制风险的评价水平,能否 否
支持原计划的实质性测试水平 ?
图5-5较高控制风险估计水平运用的步 骤
当内部控制可依赖程度很高,此时,审 计人员一般会计划执行更大范围的控制 测试,可适当减少实质性测试
图5-6较低控制风险估计水平运用的步 骤
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 序(如何设计和是否得到执行 ),计划选用主要证实法

评价控制风险 为最高水平
记录了解到的情况
记录对控制风险的评价
对控制风险的评价水平,能否支持原计
划的实质性测试水平?
否 修改原计划的实质性测试水平

2020年自学考试法学类审计学重点笔记第五章

2020年自学考试法学类审计学重点笔记第五章

2020年自学考试法学类审计学重点笔记:第五章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1、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和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2、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外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

(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

(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

这类证据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三、认定与审计证据(一)认定的含义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将管理层的认定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就形成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应当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途径)(一)审计程序的类型:按目的划分按审计程序的目的可将注册会计师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

《审计学》第五章考点手册

《审计学》第五章考点手册

《审计学》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考点18审计证据(★★★一级考点,选择、名词、简答、论述、案例)(整合知识点033-036)1.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2.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前者,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如果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3.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4.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1)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各种账簿资料、管理制度、董事会决议、最高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有关的书面文件等;(2)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如销售发票、付款支票等。

6.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7.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则注册会计师就不能过分信赖获取的内部证据。

8.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9.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将外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如应收账款回函,此类证据证明力最强。

(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顾客订购单、有关的契约、合同等。

(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这类证据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10.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基本特征。

《审计实务》第五章

《审计实务》第五章
•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 •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 三、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
第4 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 和完整,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 和程序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
第 25 页
文字说明法
调查表法
流程图法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
三、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
(一)文字说明法
文字说明法是指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结果,以简洁 的文字加以说明的方法。
优点:灵活简便。 缺点:缺乏层次感和形象感
第 26 页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
三、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
第 27 页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
第 28 页
三、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
(三)流程图法
流程图是用符号和图形来表示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和文件凭证在组织机构内部有序 流动的文件。
优点: 能够很清晰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况,从而有助于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缺点: 编制流程图需具备较娴熟的技术和花费较多的时间; 对于内部控制的某些弱点有时很难在图上明确地表示出来。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
第5 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② 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记录于适
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③ 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授权。 ④ 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审计学第五章

审计学第五章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 号—重要性》,重要性是指“如果一项错报单 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 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 大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 和性质的判断。”
精选ppt
4
2.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时需考虑的因素: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 虑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 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并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评价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否
仍然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
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以有助于进一步
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
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注册
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
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
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
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精选ppt
23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 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 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这种反向关系。在确定审计 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 平,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 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2)估计所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 汇总数
(3)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 性水平的处理
(4)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 性水平的处理
(5)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小于重要
性水平
精选ppt
8
第二节 审计风险
• 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学习题及的答案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审计学习题及的答案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五章重要性及审计风险一、单项选择题1.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那么时,应当考虑〔〕的金额和性质。

2.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那么〔〕。

3.在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

4.审计人员可承受的审计风险为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分别为80%和30%,那么检查风险为〔〕。

A.20%B.70%C.95%D.80%5.不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展〔〕。

6.以下关于重要性的论断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无论是笔误还是舞弊,金额小于重要性水平时均不重要。

C.重要性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7.如果注册会计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或基于不同的观点得到了某企业各个报表在同一时间如下几个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单位:万元〕,那么其最终应取〔〕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水平。

A.0B.100 C8.在〔〕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净利润作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根底。

9.在以下有关评估控制风险的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是基于了解内部控制所获取的信息进展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进展控制测试B.对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是基于控制测试获取的信息进展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可承受的检查风险水平C.对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是基于控制测试获取的信息进展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实质性测试范围的大小D.对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价是基于实质性测试获取的信息进展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所执行的实质性测试是否充分。

1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可承受检查风险的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种水平,除非对固有及控制风险的评估就结果为〔〕,否那么相应的可承受检查风险为中等水平。

A.控制风险为低水平B.固有风险为中等水平,控制风险亦为低水平C.固有风险为高水平,控制风险为低水平。

D.固有风险为中等水平,控制风险亦为低水平。

11.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师通过提请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并不能〔〕。

审计学第5章审计证据ppt课件

审计学第5章审计证据ppt课件
3、如果不对应收账款函证,注册会计师应 当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 无效,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 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4、注册会计师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 法选择函证样本时,样本应当足以代表总体,并包括: (一)金额较大的项目; (二)账龄较长的项目; (三)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 (四)重大关联方交易; (五)重大或异常的交易; (六)可能存在争议以及产生重大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5、注册会计师通常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在资 产负债表日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评 估为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可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适当日期 为截止日实施函证,并对所函证项目自该截止日起至资产 负债表日止发生的变动实施实质性程序。
制的书面资料,如其他单位填制的发票、收据、对账单等。

3)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指审计人员从其他单位取得
的证明审计事项的凭证、账目、报表、合同、文件的摘录
等。
• 3、按其相互关系分类

证实某一审计目标需要一系列的证据,按这些证据
间的关系可将证据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1)基本证据。基本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
3、通过观察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 观察记录,注明观察的事项、内容和结果等情况;
• 4、通过查询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
被查询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答复材料或者口头 答复记录,并注明查询事项、内容、方式和查询 结果等情况;
5、通过函证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 被函证单位或者个人的回函,编制函证记录,注 明函证事项、范围和回函结果等情况;
1、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有必要实施函证 以获取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作 出决策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评估的认定层次 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通过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 的审计证据如何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学第五章

审计学第五章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二者对比
3、账表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 不采用控制测 试和统计抽样方法,只凭经验选择部分项目进行测试, 所以科学性较差。而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 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理论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 审计。 4、系统导向审计已形成标准化的程序,重视计划阶段, 把评审内部控制系统列为关键阶段。而账表导向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概况和搜集试算表、总账、明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五粮液与其他公司和行业的资产负债 率(%)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五粮液的财务业绩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财务保守行为的原因分析
¨ 分析角度: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自身的财务战略以及资本市场环 境多种关联问题分析
¨ 1、从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状况和竞争格 局来看,五粮液的财务保守为其立稳 脚跟奠定了良好基础
¨看图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二者对比
1.账表导向审计是以会计事项为主线,主要是审 查会计事项;系统导向审计则是在评价内部控 制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目的 是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2、账表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纠错查弊,不审 查内部控制系统不发表评审意见。系统导向审 计的主要目标是确认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揭 露错误和弊端的目的只是因为错误和弊端会影 响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此外,系统导向审计必 须检查内部控制系统并提出评审意见。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 流程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重视
对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 的风险分析。以此为出发点,制 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 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提高 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自考07年版“审计学”复习资料第五章

自考07年版“审计学”复习资料第五章

第五章 审计⽅法 ⼀、审计⽅法的意义及其选⽤的原则 (⼀)审计⽅法的意义 审计⽅法是指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审计证据采⽤的技术和⼿段的总称。

(⼆)审计⽅法的选⽤原则 1、应与审计的特定⽬的相适应 2、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 3、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 4、应与审计⽅式或审计⼯作的地点相适应 ⼆、审计的⼀般⽅法 ⽬前我国常⽤的审计⽅法,有⼀般⽅法和技术⽅法。

审计的⼀般⽅法是就审计⼯作的先后顺序和审计⼯作的范围或详简程度⽽进⾏划分的某种⽅法。

前者如顺查法和逆查法;后者如详查法和抽样法。

(⼀)顺查法与逆查法 审计的⼀般⽅法,按照审计⼯作的顺序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关系,有顺查法和逆查法之分。

1、顺查法。

⼜叫正查法,它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审查的⼀种⽅法。

即先审阅核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后以记账凭证核对明细账、⽇记账和总账,最后以总账和明细除核对会计报表和进⾏报表分析。

对审阅核对中发现的问题,应进⼀步分析原因,查明真相,以便判断定性的⼀种审计⽅法。

优缺点:优点,此法由于审查⼯作细致、全⾯、完整,不易发⽣疏忽、遗漏等弊病。

所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账⽬⽐较混乱,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采⽤顺查法较为适宜。

其缺点是⼯作量⼤,费时费⼒,不利于提⾼审计⼯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2、逆查法。

⼜叫倒查法,它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反程序进⾏审查的⼀种⽅法。

即从审阅、分析会计报表着⼿,根据发现的问题和疑点,确定审计重点,再来审查核对有关的账册和凭证,⽽不必对报表中所有项⽬,⼀个⼀个地进⾏审查的⼀种审计⽅法。

优点是可以节省审计的时间和⼈⼒,有利于提⾼审计⼯作效率和降低审计成本。

其缺点是采⽤此法要求审计⼯作⼈员必须具有⼀定的分析判断能⼒和实际⼯作经验,才能胜任审计⼯作。

(⼆)详查法与抽样法 审计⽅法按照审查经济业务资料的规模⼤⼩和收集审计证据的范围的⼤⼩不同,⼜有详查法和抽样法之分。

《审计学》第五章

《审计学》第五章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 •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 更可靠。 • 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证据的 特点
可靠性 可获得
性 及时性
成本
亲知证据 观察、计算
高度可靠 容易获得 可及时获得

证据的来源
外部证据
内部证据
来自第三方的证实或文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
件(如发票)
管理层声明书
中到高度可靠
不太可靠
不太容易获得
容易获得
不一定能及时获得 较高
可及时获得 低
不同来源证据的比较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分析程序能发现的潜在问题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小结
05
04
计算
03
02
01
综合 比较 分类
审计工作底稿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与分类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 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 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 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 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 整个审计过程。

审计学第5章

审计学第5章
④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 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 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⑶ 注册会计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 ①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
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②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
露均已包括; ③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 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 控制。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目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价
重大错报风险。 应当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包括:
⑴ 询问。询问的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和内部其他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 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第5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在本章中,你将学到——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范围〔重点〕 2、管理层认定〔重点〕 3、总体审计程序〔难点〕 4、具体审计程序〔重点、难点〕 5、审计业务约定书
本章内容涉及到以下准那么: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 定书?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 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 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 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 沟通?
经济实质。
5.1.2 管理层认定
1、认定的涵义: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 确实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注册会计师的根本 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 认定是否恰当。

自考审计学各章重点

自考审计学各章重点

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注意黄色字体的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缩减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第二,,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第三.(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即隶属于立法机构,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第二,,如罗马尼亚、菲律宾,如瑞典,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 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控制审计成本也是会计 师事务所增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所必需的 注册会计师不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高低和难易 程度作为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的理由。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途径)
(一)审计程序的类型:按目的划分 风险评估程序 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 实质性程序。
1. 确定审计证据相关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 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②有关某一特定认定(如存货的存在认定)的审计证据, 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如该存货的计价认定)相关的审计 证据; ③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 关。
2.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按照 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 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 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 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 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 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一)认定的含义 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 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 1.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 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2.将管理层的认定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 就形成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 3.注册会计师应当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 审计程序的基础。

领料单比材料成本计算表可靠。这是因为领 料单预先被连续编号,并且经过公司不同部 门人员的审核,而材料成本表只在公司的会 计部门内部流转。
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工资发放单比工资计算可靠。这是因为工资 发放单需经会计部门以外的工资领取人签字 确认,而工资计算单只是会计部门内部流转。
5、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 系: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 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既充分又适当的审计证 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 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 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 量上的缺陷。

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应对以 下事项予以特殊考虑:
1.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若认为文件记录可能伪造,则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 谨慎对待,有必要时实施额外的审计程序 3.证据互相矛盾时的考虑; 相互印证,与该项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则具有更强 的说服力。 如果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不可 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 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多披露,权属问 题)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 包括。(少披露)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 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归属的类别不恰当)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 且金额恰当。(金额的准确性)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
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 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1、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 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 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 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 步划分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和 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 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审计程序的作用
1、风险评估程序:

应当实施 含义: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方法: ① 询问 ② 观察和检查 ③ 分析程序
2、控制测试 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 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 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 间、范围。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 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 估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 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 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 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因此,它是 注册会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 数量要求。 审计证据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足够数量的 审计证据是客观公正地表达审计意见的基础, 但是并不是说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

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同向变动。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越重要的审计项目, 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意见。 (3)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 (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发现较大的舞 弊行为或者错误,需要相应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 (5)审计证据质量:获得的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 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可减少。 (6)总体规模与特征:总体规模越大,所需证据的数 量就越多。
3、实质性程序

应当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重大 错报风险。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 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包含在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 各项资产确属被 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有关。 (权属问题)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均已记录。(少记)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 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 整已恰当记录。(金额的准确性)
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哪个更加可靠呢?
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 内部证据由于是被审计单位提供,是由其 内部有关职员编制的,不能排除伪造,更 改凭证或业务记录的可能性。 但是审计工作不可能甩开内部证据而只依 靠外部证据,相反,注册会计师还是需要 大量的内部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

在学习审计证据时,要研究哪些审计证据更可靠。 多使用可靠的审计证据,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例题•单选题】关于审计证据的含义,以下 理解中,不恰当的是( )。
A.注册会计师仅仅依靠会计记录不能有效形成结论,还应当 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B.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是会计记录中 含有的信息 C.如果会计记录是电子数据,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生成这些信 息所依赖的内部控制予以充分关注 D.注册会计师将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 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 理基础 【答案】B
【例题·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为获取适当审计证据 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最相关的是( )。 A.从甲公司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追查至对应的 发货单,以确定销售的完整性 B.实地观察甲公司固定资产,以确定固定资产的 所有权 C.对已盘点的甲公司存货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 与盘点记录相核对,以确定存货的计价正确性 D.复核甲公司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确 定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一般与销售的发生、完整性均无 关;B实地观察主要是与存在相关;C主要是与存 在和完整性相关。

2、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 制的书面证据。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外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 (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 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证明力最强) (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 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银行对 账单、购货发票、顾客订购单、有关的契约、合同等) (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 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这类证 据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注意:在利用内部证据时,要保持合理的谨慎和职业 怀疑态度。
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

购货发票比收料单可靠。这是因为购货发票 来自于公司以外的机构或人员,而收料单是 公司自行编制的。
2、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

销货发票副本比产品出库单可靠。这是因为 销货发票是在外部流转的,并获得公司以外 的机构或个人的承认,而产品出库单只是公 司内部流转。
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
练习题

注册会计师张杰在对恒基公司2006年度财务 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6组证据:
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 2、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 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 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5、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 6、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证据中哪些审计证据 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 底稿
本章要点
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 掌握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熟悉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性质 了解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和控制程序 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及 归档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 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 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