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钱塘理论
杭州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自然条件,使发展经济作物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杭州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的战略转型中,经济作物被列为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我市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五”以来,我市经作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内涵提升,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为“十一五”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经济作物中的茶、桑、果产业作重点分析研究。
一、杭州经济作物发展水平分析
2006年,我市茶、桑、果(不含瓜类和草莓)的种植面积分别达46、248、381万亩,比“九五”末增长30%、722%、270%;产量分别为27、18、638万吨,比“九五”末增加80%、100%和4748%;产值分别为139、47、134(含瓜类和草莓)亿元,比“九五”末增904%、836%、3963%。
(一)茶叶
1
向质量型转变,名优茶生产发展迅速,效益逐年提高。目前我市茶园面积约占全省185%,而茶叶产值约占全省总产值25%,位居全省第一。
2
历史文化,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陆羽与《茶经》、乾隆皇帝与龙井、朱元璋与安顶茶、辩才法师与苏东坡,帝王圣贤们留下的千古佳话;文豪诗圣们对杭州佳茗的颂吟绝唱;毛主席等当代伟人在西湖龙井茶园里留下的足迹和音容笑貌,使杭州茶叶有了永恒的文化主题。品牌优势。西湖龙井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著称于世的“四绝”品质,从民国起就位居中国名茶之首。2004年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稳稳跻身浙江十大名茶行列;贡牌西湖龙井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千岛玉叶、雪水云绿、千岛银针等也屡获各类金奖,杭州十大名茶市场声誉鹊起。科技优势。我市云集国字号茶叶教学、研究机构,产业科研支撑强有力。我市承担的国家科技部《茶叶生产全程安全操作规范与控制集成技术研究应用》“十五”攻关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效益优势。杭州茶叶品牌响、品质优、效益高。2007年春茶平均价比全省高53%;名优茶平均价比全省高20%;平均亩产值比全省高26%。
3
的数量大,商标品牌杂,质量控制有较大难度。市场假冒伪劣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品牌形象。二是无性系良种率偏低。杭州是茶叶传统产区,优质无性系良种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影响了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三是产业基础薄弱。由于是老茶区,茶园和茶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能
适应现代生产的要求。四是市场建设滞后。全市特别是杭州城区,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茶叶市场,与茶都地位不甚相称。五是夏秋茶未能充分开发。目前一般茶园只开采一季春茶,夏秋茶资源多数未被利用,茶叶资源浪费较大。六是采茶劳动力短缺。传统工艺与现代大生产之间发生矛盾,使效益大打折扣。
(二)蚕桑
1
起落。“十五”期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蚕桑西进工程的实施,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全市蚕茧产量与产值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桑园面积占全省的195%,蚕茧产量占17
8%,蚕茧产值占223%。我市蚕桑占全省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目前规模位居全省第三。
2优势。基地规模化水平全省领先。全市5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面积达12万亩左右,占全市总面积的45%,比全省平均数高近10个百分点。“蚕桑西进”工程成绩全省领先。在全省“蚕桑西进”工程的八个县(市)中,我市占一半。其中淳安县2006年的蚕茧产值比2003年增长17倍,蚕茧产量跃居浙江省第3位,成为我省蚕桑发展的典范。科技应用水平全省领先。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市蚕区均严格按市、县两级蚕桑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全市优良簇具营簇率达50%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其中淳安县方格簇营簇率高达98%。省力化养蚕技术基本普及。优质高产桑园比例也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品牌建设全省领先。目前全市已注册了“千岛湖”、“新安江”、“天目山”、“白玉兰”4个蚕茧商标,其中“千岛湖”牌是我国第一个注册的蚕茧商标,其蚕茧质量已连续十年名列全省前茅,被认定为省名牌产品。蚕种品牌的覆盖率达100%,其中“天宝”牌蚕种在2005年浙江省蚕种质量评比中荣获金奖。产业化水平全省领先。全市已建立蚕农合作组织33个,入社农户26万户,分别占全省的52 4%和722%。其中淳安县千岛湖蚕茧专业合作社是我省迄今规模最大、带动农户最多的一家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建德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产业综合开发全省领先。利用桑枝条种植食用菌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成效明显。2006年淳安威坪镇单这一项产值就达1000万元。
3
格难以控制,基地发展受到制约。二是蚕品种更新不足。目前饲养的蚕品种已有10年没有更新,急需复壮和选育可全面替代的新蚕品种。三是蚕种生产能力下降。我市对蚕种场的投入和扶持较少,蚕种生产基地难以稳定,供种风险增大。四是流通加工企业与蚕农连接不够紧密。虽然丝绸加工企业数量居全省前茅,但真正与蚕农联姻的不多。
(三)水果
184%,列全省第七位;总产量占全省97%,列第四位;总产值比重111%,列全省第三。名次靠前
的是枇杷和蜜梨,为全省第二和第三位。
2
目蜜李等品种是杭州素享盛名的优质果品,独具市场优势。塘栖枇杷、萧山青梅还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延续。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我市是南方最主要的草莓产地之一,产品畅销全国,建德市被授予浙江省草莓之乡。蜜梨产业发展迅速,品质全省领先。柑橘是我市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品种,通过提质增效措施的落实,产业得到较快提升,我市三都、界首等地出产的柑橘品质已达全省领先水平,淳安“千农园”牌柑橘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桔之一。先进技术应用全省领先。我市草莓红颊等优质新品种推广迅速。蜜梨翠冠、圆黄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达80%以上,套袋和疏花疏果等技术的应用率达90%以上,并在全省率先应用二次套袋法。“三疏二改一覆”等综合提质增效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市编制的甜柿生产标准和蓝莓生产规程填补了全省空白。果业组织化水平领跑全省。全省第一家股份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钟山蜜梨合作社在桐庐诞生后,全市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并形成了一批被市场认可的水果品牌。农村经济人队伍建设和水果定单销售模式为全省首创。
3
水果以鲜销为主,建德十多万亩柑橘,没有一个罐头厂。二是市场开拓不够。杭州水果对周边地区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与市场的衔接有待进一步优化,品牌整合与宣传推介的力度也有待加强。三是产业布局矛盾凸现。近年来,城市开发和工业建设与水果产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现,水果产业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四是水果科研力量不足。我市没有直接从事水果科研的部门,科研对产业的支撑需要加强。
二、“十五”以来的发展成效
1
模化特征明显。茶叶生产以品牌带动区域化发展,形成一县一品的格局。西湖龙井、径山茶等市十大名茶不断做强做大。“蚕桑西进”工程加快了产业集聚,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到淳安、临安、桐庐、建德四个蚕桑西进重点地区。水果产业特色开始形成,建德、淳安的柑橘,桐庐的蜜梨,萧山、余杭的杨梅,余杭、淳安的枇杷,建德的草莓等形成了我市水果产业的优势、特色品种产区。
281个,面积达14万亩,这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示范园区,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生产管理水平,经济效益高,对促进全市基地的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全市已建立无公害茶生产基地34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达3万亩;改造茶厂179家,其中91家通过QS认证。水果无公害基地30万亩,近年水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科技应用上了新水平。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为重点,经济作物产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