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初中平行线判定定理教案
初中平行线判定定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楼梯、铁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线的定义。
二、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尝试用尺子和三角板画出两条直线,并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三、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几组直线,要求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练习环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两个判定定理.3.掌握应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教学方法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生甲]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生乙]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生丙]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第三节:平行线的判定.Ⅱ.讲授新课如何证明课本45页第一个例子呢?我们来分析分析.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证明:∵∠1与∠2互补(已知),∴∠1+∠2=180°(互补的定义).∴∠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的定义),∴∠3=180°-∠2(等式的性质).∴∠1=∠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好,下面大家来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下图的方法作出平行线,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师]刚才我们是应用判定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明这一定理的.下面再来看课本46页第二个例子.[师生共析]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的定义),∴∠3+∠2=180°(等量代换).∴∠3与∠2互补(互补的定义).∴a∥b(通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Ⅲ.随堂练习蜂房的顶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形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α=109°2 8′,∠β=70°32′.试确定这个四边形对边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α+∠β=180°,∴AD∥BC.同理可证:AB∥DC.∴所求三个四边形对边都平行.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注意:1.证明语言的规范化.2.推理过程要有依据.3.“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个真命题以后证.Ⅴ.课后作业课本P47习题8.5第1、2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1.提高观察能力,学会从几何图形中发现规律,总结性质。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3.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4.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问题要有耐心和毅力。
1.必做题:
a.请从生活中找到三个平行线的例子,并简要说明其应用。
b.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完成以下练习题:
-判断以下直线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① a ∥ b, b ∥ c,求证:a ∥ c。
②在ΔABC中,AB ∥ CD,求证:∠BAC = ∠DCE。
-填空题:
①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提高作业质量。
4.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及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能够运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画出平行线。
3.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画平行线时,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操作。
1.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题。
2.练习题包括:
a.判断题: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b.填空题:补充完整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c.应用题: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设计6
课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情况:目前班上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的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完“三线八角”,初步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推论及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这些内容为学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
【内容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探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推理的方法,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方法。
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知识,增强学生数学实践体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平行线判定的方法,并能学会运用。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和表述。
(3)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明有一块木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小明身边只有一个量角器,他想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木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他该怎么做呢?二、复习回顾:1、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直线叫做平行线3、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回顾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要求: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p画a的平行线b步骤: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展示课件:平行线的画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最新6篇)平行线的判定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七数下册】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 能够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3. 经历实验过程得到判定方法1,再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判定方法2和3;4. 在学习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过程中,感受逻辑推理,逐步学习证明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难点:在学习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过程中,感受逻辑推理,逐步学习证明的方法.三、教学用具三角板,直尺,电脑,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几何语言:∵∠1=∠2(已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处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想一想】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展示课件,并说明角尺用途,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合作探究】能否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讲解结束,教师可提示学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合作探究】如图,如果∠2=∠3,能得出a//b吗?分析:∵∠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1= ∠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对学生板书不规范的步骤,进行纠正并讲解,最后总结判定方法2【合作探究】如图,如果∠2+∠4=180°,能得出a//b吗?分析:∵∠2+∠4=180o (已知)∠1+∠4=180o(邻补角的定义)∴∠1=∠2 (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对学生板书不规范的步骤,进行纠正并讲解,最后总结判定方法3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对三种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课件演示【典型例题】例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答:这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下:法1:∵b⊥a,∴∠1=90°同理∠2=90°∴∠1=∠2∵∠1和∠2是同位角,∴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法2 :证明∵b⊥a,∴∠1=90°又c⊥a∴∠3=90°∴∠1+∠3=180°∴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学生独立写完证明过程后,教师板书推理过程1,强调证明过程的规范性.【随堂练习】1.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1)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2)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解:(1) AD∥BC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AE∥C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若a∥b,b∥c,则a∥cB.若∠1=∠2,则a∥cC.若∠3=∠2,则b∥cD.若∠3+∠5=180°,则a∥c教师给出练习,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初中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学校数学教案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及运用其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二〕整体感知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以模型演示,引导同学观看,、分析、总结,讲授新知,以变式训练稳固新知,在整节课中,较充分地表达了规律推理.〔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请同学们推断以下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出示投影〕.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3.假如直线、都和平行,那么、就平行.同学活动:同学口答上述三个问题.【教法说明】通过三个推断题,使同学回忆上节所学学问,第1题在于强化平行线定义的前提条件“在同一平面内〞,第2题不仅回忆平行公理,同时使同学生疏学习几何,语言肯定要精确、标准,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就有不同的结论,第3题复习稳固平行公理推论的同时提示同学,它也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师:测得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中的一个是直角,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吗依据什么同学:能判定垂直,依据垂直的定义.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有方法测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如何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老师在同学思考未得结论的状况下,指出不能直接利用手行线的定义来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需找其他可以测定的方法,有什么方法呢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在前面复习平行公理推论的状况下,有的同学会提出,再作一条直线,让。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的例子,用手机或相机拍照,并简要说明其中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2)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道平行线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答。
3.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讨论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一份调查报告。
1.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如铁轨、电线、书本的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平行线的例子?这些平行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的概念。
3.引入新课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平行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身能力。
2.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3.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①同位角相等定理;②平行线夹角定理;
③平行线垂直于同一直线定理;④平行线垂直于平行线定理。
三、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定义,以引入本节
课的主要内容。
2.讲解法: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进行
详细的解析,让学生理解每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3.示范法:通过图片展示和板书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各种图形,并演示如何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各种难度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20分钟)
(1)同位角相等定理;
(2)平行线夹角定理;
(3)平行线垂直于同一直线定理;
(4)平行线垂直于平行线定理。
3.示范(15分钟)
通过板书和图片的形式,演示如何使用不同的定理判断平行线。
4.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指导和纠正。
5.总结(5分钟)
通过回答问题和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1.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初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课时教案
初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课时教案【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会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去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能力:经历和体验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及其运用难点: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方法】探讨、合作交流【教具与教学准备】导学案、PPT【学情分析】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能够解决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代目标:(一)激趣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1、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是什么呢?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
(简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________。
)(二)交代目标多媒体出示,让一名学生读出来,共同学习,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一)依据导纲,自主学习【学法指导:自主探究课本45-47页的内容,写出答案,然后组内互相交流。
意见达成一致的小组,写出小组的达成的结论,准备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起点低,让全体同学都参与,也为类比探索新知做好准备。
)∴∠1=∠2()(二)分组研讨,组内合作探究(二)如图1:如果∠1+∠4=180°,那么能得出AB∥CD吗?试着补全以下推理:方法一∵∠1+∠4=180°(已知),∠2+∠4=180°()∴∠1=∠2()∴AB∥CD()∴AB∥CD()(三)组间互助,答疑解惑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两直线;(四)教师点拨,归纳总结1、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平行线判定定理2:2、你还有什么困惑吗?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一)巩固练习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1=∠2,(2)∠3=∠6,(3)∠4+∠7=180°,(4)∠5+∠8=180°,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是()A.(1)(3)B.(2)(4)C.(1)(3)(4)D.(1)(2)(3)(4)(二)拓展提升(选作)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2,差为36°,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四、反馈检测,布置作业:反馈检测: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以考代练,促进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学生也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个判定方法的发现、说理和应用.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是难点.【教学过程】【活动1】合作动手实验引入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活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叙述:∵∠1=∠2,∴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活动3】例题讲解例已知直线l1,l2被l3所截,如图,∠1=45°,∠2=135°,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解:l1∥l2理由如下:∵∠2+∠3=180°,∠2=135°∴∠3=180°-∠2=180°-135°=45°∵∠1=45°∴∠1=∠3∴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3)能说明∠3=∠1吗?(4)结论.(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1∥l2吗?【活动4】从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l3l1l2123如图,问21l l 与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再问:三线八角分为三类角, 当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具有什么关系时,也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将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设法转化为利用同位角相等. 【活动5】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发现新的判定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①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3=∠4,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有∠3=∠4,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3=∠4∴AB ∥CD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然后,完成“做一做”∠1=121°,∠2=120°,∠3=120°. 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②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2+∠4=180°,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由类似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吗? 由此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 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2+∠4=180°∴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引导学生猜想: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6】例题教学,体验新知例2.如图,∠C+∠A=∠AEC .判断AB 与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分析:延长CE ,交AB 于点F ,则直线CD ,AB 被直线CF 所截.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内错角∠C 和∠AFC 是否相等,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EF4A B CD1 32 EF4A B CD13 2 EF GA B CD132H提问:能否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 提示:连结AC .例3 如图∠A+∠B+∠C+∠D=360°,且∠A=∠C ,∠B=∠D , 那么AB ∥CD ,AD ∥BC .请说明理由.先让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发言,学生基本上都能想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但书写难度较大,教师要加以引导说理过程. 【活动7】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讲与练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如图(1)∠1=∠A ,则GC ∥AB ,依据是 ; (2)∠3=∠B ,则EF ∥AB ,依据是 ; (3)∠2+∠A=180°,则DC ∥AB ,依据是 ; (4)∠1=∠4,则GC ∥EF ,依据是 ; (5)∠C+∠B=180°,则GC ∥AB ,依据是 ; (6)∠4=∠A ,则EF ∥AB ,依据是 . 探究活动:有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如果工具只有圆规, 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工具呢? 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A CDBEACDB EFA BC。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8篇)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8篇)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对于平行线的判定(2)的引入,在上课时平行线判定(1)的基础上,导入得当,衔接自然,达到预期设想目标。
2、把本课时一分为二,重点在于对例2的讲解上,添加辅助线的.导入也十分顺畅,学生掌握较好。
3、对于少部分同学同位角、内错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还不是很清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复习课是在学习这两部分知识之后,针对学生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区别上以及几何简单推理表述上仍存在困惑,而精心设计了这一节课的导学案。
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并且会运用它们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简单的几何推理过程的书写。
2、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安排的是自主学习部分,以填空的形式。
再次让学生认清“角的数量关系”与“线平行”相互转化的几何思想,进一步明确由“角数量关系”得到“线平行”要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线平行”得到“角数量关系”要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者在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
接着安排的是巩固提高练习。
在学生明确判定和性质内容和区别之后,让学生试着书写几何推理过程。
该部分的题难度逐步提升,并且设计了一题多解的类型,开动学生脑筋,激发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能够灵活地将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简单的转化。
再者安排了提高练习,目的是照顾中等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也有一定的提高。
最后是测评反馈,目的是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1、导学案内容设计上,测评反馈较简单,起不到测评效果;3、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讨论,讨论的作用起不到;4、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上不到位;5、驾驭课堂能力差,学生学习热情不能很好地调动;6、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教学心理紧张。
《7.4 平行线的判定》精品教案
7.4 平行线的判定课时目标1.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经历探索两条平行线平行的过程,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3.体会几何图形与数字结合起来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相关问题.学习重点理解和运用两个判定定理.学习难点运用定理进行推理,以及用几何语言进行表述.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同位角∠1=∠5,请你说出图中其他相等的同位角、所有相等的内错角、所有互补的同旁内角.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根据基本事实判定两直线平行,顺势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探究新知问题1:怎样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问题2: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问题3:如图,如果∠2=∠3,能得出a∥b吗?解:∵∠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问题4:如图,如果∠2+∠4=180°,能得出a∥b吗?解:∵∠2+∠4=180°(已知),∠1+∠4=180°(平角的定义),∴∠1=∠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就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典例精讲例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60°,∠2=120°.对AB∥CD说明理由.理由:∵∠1+∠2=60°+120°=180°(已知),∠2=∠4(对顶角相等),∴∠1+∠4=180°(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学生独立写完过程后,教师板书推理过程,强调证明过程的规范性.设计意图:得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后,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关注说理能力的培养.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同学们互帮互助,解决困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7.4平行线的判定一、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例题.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学会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方法判定平行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2)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3)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直线模型;3. 量角器;4. 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直线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直线上的角,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直线和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邀请数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理解;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为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老师准备往墙上挂装饰画,如图所示,老师正在向墙上钉木条,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木条b与墙壁的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的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 平行?一、新知建构(板块)问题一:归纳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活动1: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怎样的两条直线平行?活动2:观察用直尺跟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思考:(1)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2)直线a,b位置关系如何?活动3: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问题二:归纳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二、三活动1:内错角相等,证明两直线平行(1分)通过题意抽象出几何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2分)能够运用推理出的结论,结合条件得出新的结论。
(3分)能够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但书写不够严谨。
(4分)能够准确的得出结论并且理由充分,书写的规范。
(5分)能够准确的运用结论,并帮助没有解决问题的组员理清思路。
活动2:同旁内角互补,证明两直线平行二、迁移运用(板块)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成果集成:(这是课堂小结的策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作业设计: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C.若∠3=∠2,则b∥c D.若∠3+∠4=180°,则a∥c 2.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⑤∠B=∠D.其中,一定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 (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3.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右拐150º,第二次向左拐30ºB.第一次向左拐30º,第二次向右拐30ºC.第一次向右拐130º,第二次向右拐50ºD.第一次向左拐150º,第二次向左拐30º4.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若∠1=120°,∠2=__,则AB//CD.()若∠1=120°,∠3=__,则AB//CD.()5.如图,已知BC平分∠ACD,且∠1=∠2,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链接中考1.(2021滨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E平分∠ABC交DC于点E.若60∠=︒,则∠DEB的大小为()AA.130°B.125° C.120° D.115°2.(2022滨州)如图,在弯形管道ABCD中,若AB CD∥,拐角122∠=︒,则BCDABC∠的大小为()A.58︒ B.68︒ C.78︒ D.122︒。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教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能够判断给定的线段是否平行。
学习目标: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线段是否平行。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提问:你能描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吗?给出一个例子。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0分钟):解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提供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表述:如果一条横穿两条平行线的直线与其中一条平行线的任意一条交点角度相等,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的交点角度也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示例和练习(15分钟):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线段是否平行。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线段是否平行,并解答问题。
总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提问:你能总结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吗?为什么它对我们的几何学习很重要?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给定线段是否平行,并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资源和评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讲解和示例。
练习题和作业。
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扩展活动:让学生使用尺规作图工具,构造一些平行线,并验证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引入平行线的平行传递性,让学生探索并应用平行传递性判定线段是否平行。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对于一起探究先让学生交流分析思路和证题过程,再与教科书给出的思路和证明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形成统一认识,完善证明过程,对于“做一做”中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拨、引导,获得平行线判定定理二的证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公理证明平行线的两个判定定理,并能简单应用这个两个判定定理;概述证明的步骤、格式和方法;感受几何中推理论证的严谨性,初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证明定理的思路和证题过程,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证明的步骤、格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反思,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深深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得出及其应用;难点是定理证明的思考方法以及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尝试研讨;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直尺、三角板、幻灯片教学过程设计我们已经探究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根据这条公理,我们可以证明下面的定理。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一)一起探究1.指出这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并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2.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与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条件和结论比较,两个条件和两个结论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定理和公理的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3.说说你的证明思路,试着写出证明过程。
请阅读下面的证明思路与证明过程,并和自己的思路与证法进行比较。
已知:如下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和∠2是内错角,并且∠l=∠2。
求证:AB∥CD。
(见幻灯片)分析:要想从内错角相等推出两直线平行,可先由内错角相等推出同位角相等,进而利用平行线判定公理得出两直线平行。
事实上,根据对顶角相等和等量代换,容易从内错角相等得到同位角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
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
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 、b 被直线c 截出的同
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 ∥b .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 与b 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 与b 即平行.
1
23
a b c
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
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
证明:∵∠1与∠2互补(已知)∴∠1+∠2=180°(互补定义)
∴∠1=180°-∠2(等式的性质)
∵∠3+∠2=180°(平角定义)
∴∠3=180°-∠2(等式的性质)
∴∠1=∠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
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见相关动画)
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
∠CFE=45°,∠BEF=45°.因为∠BEF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CD∥A B.
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
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
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定义)
∴∠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
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
证明:∵a⊥c,b⊥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义)
∴∠1=∠2(等量代换)
∴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活动目的: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
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课本第46页的随堂练习第一题
活动目的: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教师能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前进.教学效果:
由于此题只是简单地运用到平行线的判定的三个定理(公理),因此,学生都能很快完成此题.
第四环节:学生反思与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表:
②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
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
③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
活动目的:
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
教学效果:
学生充分认识到证明步骤的严密性,对平行线判定的三个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课后作业:课本第47页习题8.5
四、教学反思
平行线是众多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
学生初学证明时,对于证明中的每一步的因果关系很茫然,有的学生尽管头脑中对每一步的前因后果都比较清楚,但写出来的证明过程前后没有因果关系,这需要教师在学生刚接触证明题时,再三强调这一点.对于初学者而言,为了更好地掌握推理方法,要保证推理有根有据,上一步的因与下一步的果的因果关系明确,保证证明过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