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格伦的 服从权威实验 的真相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服从实验”的著名研究。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倾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介绍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以及结果,并对其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

一、实验背景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事件。

米尔格拉姆对此深感震惊,并产生了对人性的思考。

他想知道,在那种极权统治下,为什么那么多人能够听从命令,并执行残忍的行为。

这促使他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行为。

二、实验目的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个体在权威压力下是否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判断,听从他人的命令,并执行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行为。

通过这个实验,他试图揭示人类的服从倾向以及导致这种倾向的因素,为心理学领域对人类的道德行为以及权威与服从关系的理解提供线索。

三、实验方法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通过招募志愿者参与者进行。

实验设立了“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实验对象被随机分配至“教师”角色。

在实验中,“教师”被要求对“学生”进行记忆测试,每次学生回答错误,教师需要给予电击作为惩罚,电击的电压会逐渐增加。

实际上,学生是实验人员中的一个合作者,并没有真的接受电击。

四、实验结果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在实验中,大约65%的参与者对“学生”给予了最高强度的电击,而且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给予了中等强度的电击。

这显示了人们在被认为有权威的人给出指令时,对于道德判断的放弃和服从的倾向。

五、实验意义与影响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对心理学和其他相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权威对人类行为的巨大影响力,暴露了人们对权威和社会规范的高度服从性。

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实验参与者的人数较少,实验情境 的模拟程度有限等。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 ,后续研究者尝试改进实验设计,以提高 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对实验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理论的深入探讨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结果引发了对权威和服从问题的深入探讨。后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 和理论框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例如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神经科学等。
跨学科的应用研究
除了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外,米尔格拉姆的 实验结果还引起了其他学科领域的关注。例 如,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研 究者尝试将实验结果应用于相关问题的研究, 并探讨其对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启示和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与现实情境存在差异,参与者面对的是陌生人而非熟悉 的人,这可能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中电击的强度和受害者的痛苦表情可能并非完全真实, 这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对实验结果的争议
实验结果解读
对于实验结果的解读存在争议,有人 认为实验结果证明了权威的力量,也 有人认为实验结果反映了人性的弱点。
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 实验介绍 • 实验参与者 • 实验影响 • 实验的争议与批评 • 实验的后续研究
01
实验介绍
实验目的
探究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米尔格拉姆设计该实验旨在探究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当权威给出违背个体道德和良心的命令时,个体 是否会服从。
揭示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实验结果揭示了权威与个体服从之间的关系,为理解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暴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理论的扩展
基于米尔格拉姆的实验结果,后续研究者进一步扩展了相关理论,例如探讨了权威对个 体行为的影响机制、个体差异对服从行为的影响等。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
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在本书中,米尔格拉姆完整记录了这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
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
及心理原因。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彼得·辛格评价说:“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
不加批判地接受权威的危险。”
但是,一次
次看到“电击”的字眼,整个人都感觉不行了,如果我是受试者,肯定会中途放弃。
“服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源于他自己的动机,而是源自社会等级中地位更高者的动机体系。
慈不掌兵、义不经商、仁不从政、善不为官、情不立事。
精彩摘录
服从存在这样一个核心事实:一个人将自己看做执行另一个人愿望的工具,因此,他认为自己无须对其所作
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
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
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
二三十多耳光,还有并没有什么利益的女孩,可以用很邪恶的系列行为,对同为柔弱的同学,进行令人发指的霸
凌,还有一些性格或人品应该都很获得尊重的人,却可以对身边最亲近的人,进行肉体的残暴家暴……我一直很
憎恶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入侵者和施暴者,觉得他们都应受到同样精神和肉体的伤害。
是一本很难忘的书。
结构清晰明了,逻辑也能形成闭环,是一本深度分析的好书,作者不愧是心理学界的大佬
问题。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以服从为主题的实验,打破了人

斯坦利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斯坦利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1961年)
3、实验过程: 为了测试被试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 令,实验时主试告诉这些应聘者,他们将参加一 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实验。实验时,两 人为一组,一人当学生,一人当教师。谁当学生 谁当教师,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教师的任务是朗 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则必须记住这些词,然后 教师呈现某个词,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 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教师就按电钮给学生 施以电击,作为惩罚。由于事先的安排,实际上 每组只有一个真被试,另一个是试验的助手,即 假被试。抽签结果,真的被试总是当教师,假被 试总是充当学生。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1961年)
4、实验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有二十六名被试(占总人 数的65%)服从了实验者的命令,坚持到实 验最后,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另 外十四人(占总人数的35%)作了种种反抗, 拒绝执行命令,他们认为这样做太伤天害理了。 米尔格拉姆在实验结束之后,把真相告诉了 所有参加实验的受试者,以消除他们内心的焦 虑和不安。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1961年)
1、实验目的: 为了测试被试在遭遇权威者下达 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 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1961年)
2、实验被试:
实与者前来耶鲁大学协助实 验。实验地点选在大学的老校区中的一间地下 室,地下室有两个以墙壁隔开的房间。广告上 说明实验将进行约一小时,报酬是$4.50美元 (大约为2006年的$20美元)。参与者年龄从20 岁至50岁不等,包含各种教育背景,从小学毕 业至博士学位都有。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1961年)
3、实验过程:
给"学生"施以电惩罚的按钮共有三十个,每个电钮上 都标有它所控制的电压强度,从15伏特开始累计,依次增 加到450伏特,每四个电钮为一组,共七组零两个,各组 下面分别写着“弱电击”、“中等强度”、“强电击”、 “特强电击”、“剧烈电击”、“极剧烈击”、“危险电 击”,最后两个用XX标记。 事实上这些电击都是假的,但为了使作为“教师”的被 试深信不疑,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伏特的真电击, 作为处罚学生的体验。虽然实验者说这种电击是很轻微的, 但已使“教师”感到难以忍受。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故意多次出错,“教师”在指 出他的错误后,随即给予电击,“学生”发生阵阵呻吟。随 着电压值的升高,“学生”叫喊怒骂,尔后哀求讨饶,踢打 墙壁,最后停止叫喊,似乎已经昏厥过去。“教师”不忍心 再继续下去,问实验者怎么办。实验者严厉地督促“教师” 继续进行实验,一切后果由实验者承担。

米尔格拉姆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权力服从实验)津巴多设计斯坦福监狱试验的灵感来自于他的高中好友、一生的良朋,伟大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Milgram)。

米尔格拉姆是犹太人,与津巴多一样,成长于纽约内城的Bronx区,一个充满了罪恶的地方。

作为犹太人的出身与成长环境的恶劣,让Milgram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大屠杀会在此时此地发生?”得到的回答是:“不对,那是纳粹德国,你要知道,那是在1939年的时候。

”“我知道,但是如果希特勒要求你,你会不会电死一个陌生人?”“不会不会,我是个好人。

”“为什么我们不尝试一下把你置身当时的情景,看你会怎么做?”于是米尔格拉姆以每小时4美元的报酬找来了1000名实验对象(全部不是大学生,年龄在20到50岁之间),在耶鲁大学开始了世人称为米尔格拉姆实验的传世经典。

试验对象在实验中担任教师的角色,共同进行实验的还有一位学习者,和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心理学家。

这1000名米尔格拉姆的小白鼠被担当权威角色的心理学家告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学习效果与惩罚的关系,“你担任教师的角色,负责提供材料给学习者;你负责提问和惩罚的工作,如果答对了,给他一点奖励;如果答错了,给他一点惩罚,你要按这个仪器上的这排按钮,第一个按钮写着15伏,意思是惩罚是给予学习者15伏电击,这排按钮是以15伏递增,如果第二个问题答错了,就给他通30伏电以作惩罚。

最高电压是450伏。

”家用的电压是220伏,450伏的效果不用说也知道。

学习者其实是一名演员,他的任务就是故意答错,并且发出受到电击时的惨叫。

米尔格拉姆真正的问题是:有多少人会一直惩罚学习者的错误,直到最高的电压——450伏?为了考察担任教师角色的实验者在实验条件下的反应,米尔格拉姆还故意在375伏的电压下贴上一道该死的提示:“危险:严重的电击”。

同时他还要求扮演学习者的演员要不断地发出惨叫和哀求,要求“停止实验”。

说这道提示该死,是因为这与演员的惨叫和哀嚎一样,是个心理上的暗示:对实验对象的道德和良心的唤起。

米尔格伦实验报告(3篇)

米尔格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米尔格伦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于1961年进行的一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该实验旨在探讨个人在权威压力下对他人施加伤害的可能性,以及人们在面对权威指令时的服从程度。

实验通过模拟电击实验,观察受试者在权威指令下对无辜者的电击行为。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个人在权威压力下对他人施加伤害的可能性。

2. 分析人们在面对权威指令时的服从程度。

3. 了解权威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假电击器、受试者(老师)、演员(学生)、录音设备等。

2. 实验步骤:a. 受试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老师,对照组为观察者。

b. 老师被告知电击器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电流,但具体数值未知。

c. 演员扮演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老师根据指令对演员施加电击。

d. 电击强度逐渐加大,演员表现出痛苦、呻吟、装死等反应。

e. 记录实验过程中老师的电击行为和演员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1. 大部分受试者都遵守了权威的命令,对演员施加了电击。

2.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受试者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

3. 实验结果显示,个人在权威压力下对他人施加伤害的可能性较高,服从程度较高。

五、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揭示了个人在权威压力下对他人施加伤害的可能性,以及人们在面对权威指令时的服从程度。

2. 实验结果表明,个人在面对权威指令时,往往会忽略道德、伦理等因素,盲目服从权威。

3. 实验结果对理解权威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结论1. 米尔格伦实验证实了个人在权威压力下对他人施加伤害的可能性。

2.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面对权威指令时,服从程度较高。

3. 实验结果对理解权威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启示1. 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和伦理观念,增强对权威的批判性思考。

2. 关注社会心理现象,提高对权威现象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加强对权威现象的研究,为预防和解决权威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实验

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实验

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实验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74年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请一批实验志愿者在一群实验组织者——心理学家们的监督下,考察一群被实验对象的单词记忆能力。

每个实验对象的身体被联接到一根电击棒上,电击棒由志愿者们操控,被实验对象每次背错一个单词,志愿者就要对他进行电击一次,电压强度逐次提高15伏,最高达到300伏。

实验过程中,很多被实验对象在高压电流的刺激下,反复挣扎,发出惨叫,请求停止试验,当时情形如同梦魇,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目睹被实验对象的种种挣扎,很多志愿者会一定会停止电击,放弃实验。

但事实是,所有40名志愿者中,只有很少的人停下来,其余全部完成了实验,也就是说,对被实验对象都实施了电击,最高达到450伏。

这当然不是真的,被实验对象其实也是一组心理学家,而该实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如同表面上说是为了测试单词记忆,而是为了了解人们在权威面前会怎样表现。

其实实验过程中,很多志愿者目睹被实验对象被电击时的痛苦,都有过动摇犹豫,可是,当他们从一旁监督实验、穿灰色制服的心理学家那里得到了继续实验的暗示后,绝大部分人继续狠狠地按下了电压开关。

排除实验中志愿者的性别因素、志愿者的暴力倾向等,实验的最后揭示的,是根植于人们心中对权威深深的服从心理。

Milgram 本来打算在美国完成这次实验后,再把实验复制到德国,想了解纳粹统治期间,为什么几乎所有德国人都会加入到以集中营方式迫害上百万无辜者的行动中去,但是,实验的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后来,又有一个事件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

越战后,一名美国陆军上尉受到审判,因为他下令手下士兵杀死了越南一个村子里所有的村民,包括老少妇孺,而他的士兵们忠实执行了他的命令。

后来,有个组织就此事调查了全美国很多人的意见,有51%的人回答说,如果自己当时也是处在同样的情形之下,也会执行上尉的命令,因为这是权威。

其实,关于权威的隐喻还有很多。

《圣经》中就有故事说,上帝要Abraham将匕首插入他儿子的心脏,Abrham就无条件地照做了,以此表现对上帝的权威的忠诚。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

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是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其顺从实验是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实验之一。

该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顺从程度,并引发了对伦理道德和权力关系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介绍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及其影响。

1. 实验背景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61年至1963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顺从实验。

当时,他想探究纳粹德国发生的大屠杀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人们对权威的绝对服从是否与其发生有关。

为此,他设计了一项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实验。

2. 实验过程实验被分为三个主要角色:实验者、被试者和权威。

实验者是研究人员,被试者则是参与实验的普通志愿者,而权威则是实验者假扮的一个“教师”。

被试者和权威分别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房间,他们之间通过一个电击机器相连。

实验者向被试者解释了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记忆和学习,而实际上实验的焦点是权威与被试者的互动。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记忆一系列单词,并在被试者每回答错误时给予一次电击!实际上,电击是假的,但被试者认为是真实的。

电击强度逐渐增加,从轻微的不适到足以造成剧痛的水平。

权威告诉实验者当被试者回答错误时必须给予电击,并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者拥有继续给予电击的权力,而被试者的痛苦呼喊使实验者面临道德困境。

3. 实验结果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被试者在实验者坚持下继续给予电击,即使他们感觉到被试者极度痛苦。

实验者的权威性和压力对被试者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在道德和伦理冲突面前选择了顺从。

相当一部分的被试者在电击强度达到危险水平时才开始犹豫,但仍有相当比例继续顺从直到最高强度。

这一结果表明,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于权威的指令可以超越他们的道德判断,做出错误的决定。

4. 实验意义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它揭示了人类对权威的顺从程度,并引发了对集体行为、伦理道德和权力关系的深入思考。

一个关于服从的实验

一个关于服从的实验

一个关于服从的实验米尔格拉姆1963 年耶鲁大学邀请耶鲁大学附近社区居民参加实验,并支付酬劳。

让这些志愿者担任老师,对“学生”施加痛苦的电击,让受试人相信这是研究惩罚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科学实验。

由穿白色制服的主试官提出规则,并通过抓阄,安排谁当老师,谁当倒霉的学生,但是事先作了手脚,当学生的总是专门请来的演员,受试人总是当“老师”。

主试官要求每当学生犯错,老师就要给予电击惩罚。

为了让老师了解电击所造成的痛苦,事先每个当老师的,还被施加了45伏的电击(冬天毛衣静电我猜大概是1伏不到,大家可以想象45伏的滋味如何)学生(演员)是个50多岁风度翩翩的中年人,而且他提及自己有心脏病,但是他表示愿意继续参加该实验。

然后实验开始,学生很笨,总是记不住单词,于是白大褂的主试官就要求“老师”给予电击,由于学生不断犯错误,于是主试官要求不断升高电压。

从45到150到180伏(当然都是假的电击),学生开始非常逼真的尖叫、反抗,要求停止试验。

到了300伏,学生开始哀求,说明自己有心脏病,如果“老师”犹豫或者拒绝,主试官会说:实验要求你继续”,直到志愿者把电压升至极危险的450伏。

大家猜猜有多少志愿者会把电压调到疯狂的450伏呢?这个问题也问过40个精神病医生,他们凭借专业眼光分析说,大部分人不会超过150伏,只有0.1%的人会把电压升到450伏,医生们而且认为,只有精神有异常的人,才会盲从到使用如此致命的电压。

但是实验结果让人震惊。

没有志愿者在300伏前退出实验(虽然,实验前他们就被告知,可以随时离开试验,不受任何限制),而且高达65%的志愿者施加了极危险的450伏!虽然其间大部分志愿者质疑、抱怨,口头拒绝,女性们还会流泪,但是他们还是继续试验,眼睁睁看着学生被自己电得死去活来。

心理学家对受试人的心理活动分析如下:1、该研究由耶鲁大学发起,那么它一定是好事2、试验目的很有意义,我是志愿者,我该好好配合3、学生也是自愿来参加研究的4、我是老师,他是学生,这纯属巧合,万一我抽到学生签,那现在就是我坐在电椅上了。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读书笔记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读书笔记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读书笔记《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这本书是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以服从为主题的实验记录以及实验分析。

以下是摘录的内容简介:米尔格拉姆希望探究的是:当权威角色下命令,要求一个人做出挑战其个人认知和道德的行为时,会对这个人产生怎样的直接和即刻影响。

这种情形是对人性的严酷考验,人们普遍相信自己会听从个人道德的指引。

实际情况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米尔格拉姆设计出了这个研究范例。

该实验是社会情境力量对人类行为影响的重要例证,是情境学者研究行为决定因素的重要基础。

服从实验研究的结果是:看似公正的权威进行了一个实验,并且提供了看似合理的意图;但是,当权威的命令不再合理,大多数人未能反抗不公平的权威。

这与我们的想象或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别,书中说,如果让人们从道德的角度进行判断,相信所有人都会认为反抗才是正确的。

但是在真实情境的发生过程中,价值观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力量;一个人会受到多种力量的冲击,价值观是这些力量中的一股小力量。

很多人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感知到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并不认同自己的行为,但却发现自己继续着实验。

事实是,生活中我们做出的很多选择,自以为是从道德角度或自我价值观影响下做出的选择,其实是受情景裹挟下的服从行为。

作者在前言中说,服从存在这样一个核心事实:一个人将自己看做执行另一个人愿望的工具,因此,他认为自己无须对其所作所为负责。

一旦出现这种重要的观点转变,服从所有的重要特征就会随之而来。

无论是在心理学实验室中,或是导弹发射的控制室里,只要个体出现了思维调整,自愿参与到残酷行为之中,那么,个体对行为进行合理化的方式,本质上讲都是相似的。

这种服从通过权威的简单命令得以持续,而这位权威有控制个体的权力。

本研究的基础是:无论权威施加了怎样的力量,受试者都会将自己的服从行为归因于权威,而不是归因于任何客观的威胁或肉体的控制。

第一章“服从的困境”中说,纳粹灭绝欧洲犹太人,是无数人以服从之名所做出的令人发指的邪恶行为中最极端的例子。

什么是“米尔格拉姆”实验?

什么是“米尔格拉姆”实验?

什么是“米尔格拉姆”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的启示
1961年,耶鲁大学的教授米尔格拉姆从事了一项心理学实验:“权力服从实验”。

就是将一个学生放在讲台,回答问题。

地下有三十多位学生根据这个学生回答的正确情况,按下电钮。

如果这个学生回答错误,则地下学生,按下电钮,以示惩罚。

电钮从15伏特一直到450伏特,回答的错误的越多,电压随之上涨。

这个实验在1961年的时候,只有35%的学生拒绝这项非人道的实验,但是仍然有65%的学生按照事先的合约,遵从了实验要求,不断地按击电钮,听到那个回答错误的学生的哀嚎。

这个实验在50年后重复,依然是有35%的学生拒绝,65%的学生没有异议、顺从。

这个实验说明面对权威,只有极少数人具有反抗的意识,保持独立的思想,拒绝非人道的行为,这个无论是50年前还是今天都是如此。

但是这个实验增加了新的内容,就是在学生中安排了三个老师。

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就站起来抗议,拒绝这项非人道的实验,于是拒绝这项的实验的学生增加到75%,顺从这项实验的只剩下25%.
这说明经过启蒙和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大多数民众可以觉醒......。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综述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综述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综述作者:陈科伊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2期【摘要】:服从权威实验,又称权利服从研究,米尔格拉姆实验。

是一个非常知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实验的概念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史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并于1961年7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开展了实验研究。

此项实验在国内并没有过多的研究,更多的只是主观的言论。

在这篇综述中,笔者将结合米尔格拉姆的著作和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分别从实验的起源和过程,实验的补充和解释,实验的变式、他人的质疑、他人对实验的复制与重现、服从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权威服从实验变式一、服从权威实验的起源米尔格拉姆对服从的探索,源于他的一个思考:德国人轻易地服从纳粹的权威,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歧视,最后在大屠杀中实施了希特勒的“最终解决”命令。

这种情况是否还会再出现呢,当权威角色下命令,要求一个人做出与其认知和道德相悖的行为时,人们会如果选择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米尔格拉姆设计出了这一实验研究。

二、服从权威实验的过程寻找被试:米尔格拉姆通過广告招聘来40名男性作为被试,他支付每名被试一定报酬,并告诉被试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惩罚对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实验过程:40名被试被随机分配在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和一名教师组成,由抽签来决定角色,被试只会抽到教师,而学生是事先安排好的“伪被试”。

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做配对的记忆测试,对选错的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实际上不会电击),实施的电击随着学生回答错误次数的增加而增强。

电击从15伏到450伏,分30个按钮,电钮下方对应标明“轻度电击”、“中等电击”、“极强电击”、“严重电击”、“极严重电击”、“危险电击”等,最后两个用“XXX”标记。

然后,教师和学生进入不同房间,学生在米尔格拉姆的要求下故意出错,并随著电击强度的增加作出相应的回应(从抱怨到尖叫声到挣扎到失去回应),而这些是事先录制好的。

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实验

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实验

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实验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74年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请一批实验志愿者在一群实验组织者——心理学家们的监督下,考察一群被实验对象的单词记忆能力。

每个实验对象的身体被联接到一根电击棒上,电击棒由志愿者们操控,被实验对象每次背错一个单词,志愿者就要对他进行电击一次,电压强度逐次提高15伏,最高达到300伏。

实验过程中,很多被实验对象在高压电流的刺激下,反复挣扎,发出惨叫,请求停止试验,当时情形如同梦魇,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目睹被实验对象的种种挣扎,很多志愿者会一定会停止电击,放弃实验。

但事实是,所有40名志愿者中,只有很少的人停下来,其余全部完成了实验,也就是说,对被实验对象都实施了电击,最高达到450伏。

这当然不是真的,被实验对象其实也是一组心理学家,而该实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如同表面上说是为了测试单词记忆,而是为了了解人们在权威面前会怎样表现。

其实实验过程中,很多志愿者目睹被实验对象被电击时的痛苦,都有过动摇犹豫,可是,当他们从一旁监督实验、穿灰色制服的心理学家那里得到了继续实验的暗示后,绝大部分人继续狠狠地按下了电压开关。

排除实验中志愿者的性别因素、志愿者的暴力倾向等,实验的最后揭示的,是根植于人们心中对权威深深的服从心理。

Milgram 本来打算在美国完成这次实验后,再把实验复制到德国,想了解纳粹统治期间,为什么几乎所有德国人都会加入到以集中营方式迫害上百万无辜者的行动中去,但是,实验的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后来,又有一个事件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

越战后,一名美国陆军上尉受到审判,因为他下令手下士兵杀死了越南一个村子里所有的村民,包括老少妇孺,而他的士兵们忠实执行了他的命令。

后来,有个组织就此事调查了全美国很多人的意见,有51%的人回答说,如果自己当时也是处在同样的情形之下,也会执行上尉的命令,因为这是权威。

其实,关于权威的隐喻还有很多。

《圣经》中就有故事说,上帝要Abraham将匕首插入他儿子的心脏,Abrham就无条件地照做了,以此表现对上帝的权威的忠诚。

米尔格伦的「服从权威实验」的真相

米尔格伦的「服从权威实验」的真相

⽶尔格伦的「服从权威实验」的真相2013.10.09 , 01:28 pm⽶尔格伦电击实验中⽤的「电击盒⼦」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理学实验之⼀ —— 在1961年,社会⼼理学家斯坦利·⽶尔格伦(Stanley Milgram)招募了⼀些志愿者参加⼀个关于「记忆与学习」的⼼理学实验。

参加过雅思考试的煎蛋⽹友⼀定在《雅思真题》⾥读到过关于这个实验的阅读⽂章,但实验的真正⽬的,是研究「权威与服从」—— 并且⽶尔格伦的实验报告指出:65% 的实验对象服从了增加电压电击学⽣的命令,尽管他们知道对⽅会遭受巨⼤的痛苦。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志愿者被告知参加的是「体罚对于学习⾏为的效果」的实验,他们扮演⽼师,隔着⼀堵墙,只能和⾥⾯由⽶尔格伦安排的演员扮演的学⽣,通过声⾳交流,互相看不见对⽅。

实验者被给予⼀个 45 伏电压起跳的电击器,被告知可以电击对⾯的学⽣以帮助其提⾼学习效果,如果学⽣答错题⽬,就给予⼀次电击惩罚,每⼀次电击的电压都会提⾼。

演员扮演的学⽣会发出预先录制好的惊叫声,随着电压提⾼,惊叫变成惨叫,抱怨⾃⼰有⼼脏病等,直到电压⾼到⼀定程度会突然保持沉默,停⽌作答。

⼀个世纪以来,这个实验被⽤来佐证⼈类内⼼深⼊对于服务于权威的堕落本能。

在那个时候,这个实验被与德国纳粹⼤屠杀联系起来——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上,⽶尔格伦戏剧化地篡改了他著名的实验发现。

因纳粹闻名斯坦利·⽶尔格伦的实验,因解释了纳粹的⾏为⽽闻名。

他在论⽂开篇就提到了「毒⽓室」;他刻意强调了实验和纳粹⾏为之间的联系,并且在20年后出版的著作《服从权威》⼀书⾥⼜反复提到了这点。

在⽶尔格伦的研究⾸次公开的时候,著名的纳粹恶魔,“犹太屠夫艾希曼”(Adolph Eichmann)名字对于公众来说还有点陌⽣,他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被捕,并被偷运到以⾊列受到审,审判过程被电视直播,最后他被判处以绞刑。

于是,关于⼤屠杀的话题通过电视机跑到了所有美国⼈的客厅⾥。

权威的影响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定律

权威的影响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定律

权威的影响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定律在社会心理学中,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被广泛认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

这个实验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旨在探究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顺从行为。

研究结果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对人们对权威与个人自由之间关系的理解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从是指当个体面临权威人士的命令或指示时,服从并执行这些命令或指示的行为。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通过模拟一个所谓的“教师”(实验者)被要求给予“学习者”(受试者)电击的角色,来研究顺从的现象。

实验的设计是在一个实验者和学习者受害者之间放置一台看似真实的电击装置,实验者被告知为了研究而需要给予学习者电击。

然而,实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探究电击对学习的影响,而是观察实验者在面对权威指令时的顺从程度。

在实验中,实验者会听到一位实验官的指示,要求他们逐渐提高电击的电压,即使学习者表达了疼痛和不舒服的声音。

实验者在面对学习者的抗议和痛苦时,但他们仍继续执行指令,给予更高的电击,仿佛无视了学习者的需要和安全。

实验显示,大多数实验者在被实验官的权威压力下,愿意一直给予学习者最高电击,表达了极高的顺从度。

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权威压力时的普遍性顺从行为。

实验结果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普通人具有道德和伦理观念,也可能在特定情境下,受到权威的指示而放弃自己的判断和责任。

这个实验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权威和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强大影响力。

权威的力量在我们的社会中随处可见,正如实验者受到实验官的权威压力而顺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受到权威人士的影响而服从其指令。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也引发了对权威与个体自由之间关系的深思。

我们常常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意志是无限的,然而实验结果揭示了当个体置身于权威的影响下时,个人的行为可能受限。

这引发了对于人类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选择受限程度的思考。

此外,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也对社会科学研究和伦理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假设你自愿参加耶鲁大学一个名为“学习和记忆研究”心理学实验(实际上,实验的真正目的是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到实验室后,研究者让你与另一个参加者(实际上,是研究者的助手)结成一对,共同完成实验。

实验开始前,研究者向你们俩解释到: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惩罚对学习的影响。

实验要求你们其中一人扮演学习者,记忆一些成对的词汇;另一人扮演教师,检查学习者的记忆效果。

你们俩扮演何种角色,由抽签决定(实际上,你一定是扮演教师的角色)。

研究者(耶鲁大学一著名研究室的科学家)把你们俩领到一个“电击器”前,“电击器”的仪器控制板上一字排开共有30个开关,电压最低的开关为15伏(下面标有“轻微电击”的记号),然后依开关的顺序电压逐渐升高到中度电击,一直升到标有“危险、强电击”(450伏)。

学习者被绑到电椅上,并接上连接电击器的导线(实际上,没有通电)。

研究者要求,实验时,每当“学习者”回答错误时,教师即你就要按照实验者的命令按下开关、发出电击,而且电击强度一次要比一次大,直到学习中不再出现错误。

实验开始后,学习者答对了几次,但也答错了几次。

每答错一次,你在研究者的命令下就依次按下一个开关,电击强度也依次增大。

第五次电击的电压为75伏,你听到学习者开始哼哼,发出呻吟。

在电压为150伏时,你听到学习者请求退出实验;180伏时,学习者喊着“再也不能忍受了”;300伏时,学习者大叫,说不会再参与这类实验了,并要求立即被释放;当电击强度接近标有“危险!超强电击”记号的时候,你听到学习者敲墙,并哀求出去。

现在,请你静静地想一下,如果你真的自愿参加了该实验,你会在电压到达多少伏时拒绝研究者的命令,停止电击?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曾要求40名精神病医生预测被试在实验中的表现,他们估计大部分不会超过150伏。

在他们的专业眼光看来,不到4%的被试在300伏时仍然能够保持服从,而只有大约0.1%的被试会坚持到450伏。

你的答案是多少呢?大家可能都低估了情境的压力。

我对密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的理解

我对密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的理解

关于密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1963年,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密尔格莱姆做了一个关于服从的心理实验。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如此令人震惊,使它在以后的心理学史上被无数次地提起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调查人们会如何服从一个损害他人的命令。

他之所以有这个主意是因为看到在二次大战中那些人为服从所犯下的耸人听闻的暴行,以及贯穿在历史中无数由于服从而做出的不人道的事例。

密尔格莱姆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服从命令变得如此紧要以致使人失去了按照基本道德伦理行动的能力,甚至同情心。

要做这样一个实验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你不能在实验中真的去伤害别人。

密尔格莱姆设计了一个相貌可怕的电机,上面有30个标明伏特的开关,从30伏一直到450伏并且注明了'轻度电击','中度电击'及'危险:重度电击'。

但实际上这只是具模型,并不能发出真正的电击。

被试是40个年龄20岁到50岁的男性。

其中15个是蓝领或白领工人,16人从事商业,还有9个专业人士。

他们是从报纸广告或邮中得知耶鲁大学要做一个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实验而自愿来应徵的。

他们将得到报酬,但事先也说明了不管他们来到实验室后如何表现,他们的报酬不变。

这是因为怕被试在实验中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还有两个工作人员装扮成一个被试,一个'实验主持人'。

这个主持人穿一身灰色的实验室制服,显得很权威的样子。

每个被试都是单独进入实验室的,并安排坐在那个假扮的被试旁边。

'实验主持人'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研究惩罚对学习作用的实验。

他们一个做'老师',一个做'学生',由抽签决定谁当哪个角色。

真的被试总是被抽中当'老师',假的被试总是当'学生' (安排好的)。

然后'学生'被带到隔壁一间房中,当着'老师'的面,在手臂上套上通向另一间房中的电机的电极。

'学生'的手臂仍可活动,可以按在他面前标着ABCD的按钮,这是为回答'老师'的提问准备的。

这项臭名昭著的实验,揭开了人性的恶

这项臭名昭著的实验,揭开了人性的恶

这项臭名昭著的实验,揭开了人性的恶微博上有这么一个话题:你的领导非常好,你的工作相对轻松,加班费也从来都准时发放,从不被克扣,节假日正常休息,领导对所有下属都非常礼貌。

但是,他贪污。

你会举报他吗?人性本恶?米尔格拉姆设计了这个著名且残酷的实验。

实验招募了一批年龄从20岁至50岁不等,包含各种教育背景,从小学毕业至博士学位的参与者。

地点选在大学的老旧校区中的一间地下室,地下室有两个以墙壁隔开的房间。

实验要求一名被试扮演“教师”教给另一名被试扮演的“学生”认单词。

如果“学生”出现记忆错误,就会受到惩罚。

“教师”被米尔格拉姆带回主房间,他的面前是“电击启动器”,机器上有一排按钮,每档15伏,最高450伏。

开关上写着“轻微电击”、“强电击”、“危险:高强电击”等。

在435伏和450伏开关之间标有“高危致命”字样。

研究者告诉“教师”,学习者每答错一次,“就在电击启动器上提高一个档次实施电击”。

在120伏时学习者大喊“电击太疼了”。

在270伏时学习者开始痛苦的尖叫,并坚持要出去。

在300伏到315伏时,他尖叫着拒绝回答。

330伏以后便再也没有了声音。

此时,如果换做是你,你还会继续这个实验吗?令人惊讶的结果实际上,这些尖叫都是事前准备好的录音。

如果教师开始质疑并要求中止实验,米尔格拉姆会强行要求教师继续下去。

在对40名男性进行测试时,有26人一直进行到450伏。

中途停止电击的人一般在150伏左右,此时学习者的反抗声听起来更为急迫。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对参与者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许多“教师”产生了极大的痛苦。

他们流汗、颤抖、紧咬嘴唇、说话结巴、痛苦呻吟,甚至爆发出神经质的大笑。

米尔格拉姆表示:人有一种服从权威的天性。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会违背道德去伤害别人。

我们为何服从权威?一般来讲,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团体规范或别人的愿望而作出的行为。

这种行为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服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有组织的团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如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等;另一种是对权威人士的服从,如下级服从上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尔格伦的服从权威实验的真相
米尔格伦电击实验中用的「电击盒子」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心理学实验之一——在1961年,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参加一个关于「记忆与学习」的心理学实验。

参加过雅思考试的煎蛋网友一定在《雅思真题》里读到过关于这个实验的阅读文章,但实验的真正目的,是研究「权威与服从」——并且米尔格伦的实验报告指出:65% 的实验对象服从了增加电压电击学生的命令,尽管他们知道对方会遭受巨大的痛苦。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志愿者被告知参加的是「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果」的实验,他们扮演老师,隔着一堵墙,只能和里面由米尔格伦安排的演员扮演的学生,通过声音交流,互相看不见对方。

实验者被给予一个45 伏电压起跳的电击器,被告知可以电击对面的学生以帮助其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答错题目,就给予一次电击惩罚,每一次电击的电压都会提高。

演员扮演的学生会发出预先录制好的惊叫声,随着电压提高,惊叫变成惨叫,抱怨自己有心脏病等,直到电压高到一定程度会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

一个世纪以来,这个实验被用来佐证人类内心深入对于服务于权威的堕落本能。

在那个时候,这个实验被与德国纳粹大屠杀联系起来——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米尔格伦戏剧化地篡改了他著名的实验发现。

因纳粹闻名
斯坦利·米尔格伦的实验,因解释了纳粹的行为而闻名。

他在论文开篇就提到了「毒气室」;他刻意强调了实验和纳粹行为之间的联系,并且在20年后出版的著作《服从权威》一书里又反复提到了这点。

在米尔格伦的研究首次公开的时候,著名的纳粹恶魔,“犹太屠夫艾希曼”(Adolph Eichmann)名字对于公众来说还有点陌生,他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被捕,并被偷运到以色列受到审,审判过程被电视直播,最后他被判处以绞刑。

于是,关于大屠杀的话题通过电视机跑到了所有美国人的客厅里。

大屠杀幸存者、目击证人排着队走上法庭作证,但是艾希曼看上去就是个普通人,坐在子弹型的防弹玻璃后面一脸冷漠。

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犹太人汉娜·阿伦特女士出席了听证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恶之庸常(banality of evil)」。

米尔格伦强调了他的实验对象和艾希曼的共通之处。

他的实验表明普通人会无视其他人的痛苦而选择简单地服从来自权威的命令。

在米尔格伦1974年的书中这样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放弃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服从权威的意志,从而进入一种「代理行为」的模式。

那些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手下,处于一种「深度催眠」的状态,就和实验中那些「清醒的瞌睡者」一样,他们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

当一个人进入服从权威的迷蒙状态,他就成了权威的代理人,尽管做着反人类的事情,但他却毫无罪恶感。

但问题是,这种僵尸一般的奴从状态,米尔格伦并没有在他的实验中观察到。

数据的真相
实验的统计数据并不如你所想的那样直接明了,65% 这个数字,从发表的文章看起来,那些坚持提高电压直到把学生电晕的人,好像是一次实验的结果,但实际上,这样的实验进行了24次,有24个不同的结果,每次都有不一样的实验布置,演员和参与实验的志愿对象。

奇怪的是,米尔格伦在第一次发表的文章里只提到了那个著名的65% 的结果,并且一些说明中提到在那次实验里,只有40个参与者。

在耶鲁大学保存的实验记录中,我发现24次实验中,在一半以上的实验里,超过60%的人都反对继续提高电压并拒绝继续进行实验。

然后是实验结过程出现了大问题。

米尔格伦所描述的「严格控制的实验过程」并不存在,实验条件现了大量即兴发挥和改动,不仅是实验条件,还有实验对象。

这应该发生在实验的设计验证阶段,并在初期得到修正,而不是实验正式开始的时候。

实验设置的失败
通过聆听原始的实验录音,清楚地表明米尔格伦的实验助手约翰·威廉姆斯明显地脱离实验设计在自由发挥,他在米尔格伦的许可下,给实验者增加额外的压力,让他们继续提高电压。

他离开实验室去「查看」学生的情况,并会来告知志愿者学生没有问题。

他违反了实验约定的好四个书面指令,威廉姆斯经常不顾实验设置,直接命令实验对象继续进行实验。

米尔格伦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结论,在你听到以上事实之后,更像是「威吓与胁迫」。

实验者对实验的怀疑
米尔格伦用很长的篇幅描述了他的实验的精心设置,并且无视实验者表示他们已经看穿实验设置的把戏了。

在耶鲁没有发表的论文中表明,这种怀疑在实验对象中已经普遍存在(这样没什么好奇怪的,那时候的人谁没看过流行的整蛊电视节目呢。


一些参加实验的人事后还打电话,写信给米尔格伦,告诉他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的怀疑。

有人说,那些惨叫听上去就像是从实验室一角的电喇叭里发出来的,说明那是磁带录音。

有一些人注意到递给学生的答题卡已经老旧了,说明用过不止一次。

实验设计的不周全,主持实验的人员也没有正确回应参与者的疑问,只是告知他们不用担心。

还有一些机智的实验对象故意调低了输出电压,但还是得到了一声惨叫。

但是这些对实验设置产生怀疑的对象,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被排除在结果之外,而是继续参加实验,和统计结果之中。

这个科学家也太诗意了
从米尔格伦的论文发表50年来,他一直让人们相信这个心理学的真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朵纳粹的恶花正在等待权威的召唤而盛开。

虽然在我的资料中,和一些主流的科学实验
和学术资料里,得到了和米尔格伦截然相悖的结果。

Stanley Milgram 本人
米尔格伦自己,在私下里也承认了实验设置的缺陷和不足,但他辩解强调这个实验结果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实验本身。

米尔格伦声称自己的实验是「艺术高于科学」,并把自己说成是个「诗意的科学家」。

诗意还是科学,他的选择使他功成名就,通过篡改实验数据编纂的故事夸大了结果。

虽然他没有真的在实验室里证明「服从与权威」的关系,但是他的这种做法本身就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不要轻易放弃对科学权威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对任何故事都留个心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