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_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浅谈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浅谈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互联网舆情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自媒体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扩大了舆论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由于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需要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兴起,舆论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舆情爆发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及时监测和预警网络舆情的变化成为必要。
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的变化趋势,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回应。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平台更加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及时回应和解答公众关注的问题,积极参与舆论引导,以防止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广泛,主体多元化,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处置。
政府部门应加强与自媒体平台的合作,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责任,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罚。
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要加强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管理。
由于自媒体平台的开放和自由性,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核实和甄别,及时纠正和辟谣,提高公众对网络舆情信息的辨识能力,减少虚假信息和谣言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需要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加强舆论引导和回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和处置自媒体时代的涉检网络舆情,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浅谈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浅谈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都有了发表意见和观点的平台,网络舆情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涉检网络舆情是指与法律法规有关的网络言论和舆情信息,涉及刑事案件、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
在自媒体时代,如何应对和处置涉检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应对涉检网络舆情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
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收集涉检网络舆情信息,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及时了解舆情动态,做出科学决策。
监测机制应该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确保对网络舆情的监测能够依法进行,同时也需要考虑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
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处理机制。
当涉检网络舆情突发时,需要迅速反应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快速高效的协调机制,及时调集专业人员和资源,尽快控制和处置危机。
要善于倾听和回应民众的诉求,通过开展公开对话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往往较大,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情的界定、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为对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提供法律依据。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散布虚假信息、侵犯他人权益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第四,应加强社会共治,形成多方参与的机制。
涉检网络舆情涉及的问题复杂多样,单靠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
需要加强政府、媒体、企业、公众等各方的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机制。
政府要加强与媒体、社会组织等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工作。
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规范,提高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
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公众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理性表达意见,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是在自媒体时代必须面临的挑战。
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健全的危机处理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加强社会共治等措施都是有效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途径。
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机制问题研究
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机制问题研究[摘要]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一轮挑战,涉检网络舆情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
为此,作为检察机关要高度关注和重视涉检网络舆情,对涉检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后果认真加以研判,及早制定预警、预防和妥善应对措施。
须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以进一步增强检察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建立起有利于处置涉检网络舆情的制度与途径,确保使其成为促进检察机关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涉检;宣传;网络舆情;引导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正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开放、隐蔽等特性,一个细小的案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和放大,就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进而形成危机事件。
从“躲猫猫”到“欺实马”再到“邓玉娇”,不断激起的网络舆情漩涡已经向我们展现出当今网络舆论的复杂态势和巨大影响。
在网络已开辟出一个“平民化、广泛化、自由化的大麦克风时代”背景下,涉检网络舆情势必或已经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及形象产生恶劣影响,并涉及到检察机关工作开展和队伍建设。
因此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危机,已成为一项重大挑战。
一、含义、特点“涉检网络舆情”是指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国内外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关注的,对检察工作或检察队伍的事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涉检网络舆情,对检察机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及形象的树立有特殊的作用。
目前,涉检网络舆情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新闻跟贴和影响日益强大的博客网站三种途径共同反映而形成,作为对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社会监督形式,涉检网络舆情具有自身的特点:1.对象的特定性。
即涉检网络舆情的对象只能是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国内外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关注的,与检察工作相关的人或事。
2.舆情的难控性。
指在网络媒体上对舆论进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一旦出现非理性的涉检网络舆情,欲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控制是不太现实的。
浅议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
.Le g a l Syst em A nd Soci et y圈圈鬯塑基!耋:竺竺坠!f叁垒!查塾金浅议涉检网络奥情的应对王国甫丁建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群体事件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社会热点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在研究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论述检察机关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措施。
关键词网络监督网络舆情群体事件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68-01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网络监督的』J u强,使得作为行使查办职务犯罪和诉讼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不可避免地处在网络舆情关注相对集中的部位。
面对目趋复杂的网络舆情,尤其是涉检网络舆情,如何加强其研判和应对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面临的新的课题。
一、网络舆情特点(一)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网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匿名发表观点是网络舆情突发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纵观历次网络舆情事件,均是一个热点事件,在众多网民快速、大胆的发表意见后,在短时间内促使事件产生重大影响,促使更广泛范围的社会群体讨论、关注。
(二)网络舆情的情绪性到目前为止的绝大多数网络舆情在初始阶段均体现出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普遍化情绪,这种情绪在网民中迅速传播,产生普遍认识与共鸣,进而推动舆情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领域漫延扩散。
从涉检网络舆情事件可以看出,其发生往往是一个热点事件,逐步升级到网民对司法机关的不满情绪,该情绪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从而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三)网络舆情聚焦公权力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通过对2009年网络上争议问题的热帖进行频次分析发现,“官员”、“警察”、局长”等高频词说明现在网络舆情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大程度集中在公权力的使用这一领域。
网民把注意点集中到公权力的合理、合法使用上来,对推动社会加快转型,妥善处理遇到的问题与矛盾,有积极的作用。
浅谈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浅谈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力也非常大。
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策略。
及时发现并跟踪舆情动态。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不少涉检舆情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对社会治安和司法公信力造成严重威胁。
涉检部门需要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进行跟踪和监测。
这可以借助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热点话题进行实时追踪和分析。
及时了解舆情的发展趋势和传播路径,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积极回应并传播权威信息。
针对涉检网络舆情的谣言、偏见和误导,相关部门应积极回应并传播权威信息,遏制不实消息的传播。
可以通过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权威的声明和回应,以及利用涉检媒体平台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迅速传达相关知识和真相,有效疏导公众情绪,避免舆情的进一步扩散和恶化。
涉检部门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司法权威认同,使公众更加理性地对待涉检事件和舆情。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
在自媒体时代,舆情引导比以往更具挑战性。
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个人自媒体和非官方媒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发布的无序性给舆情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涉检部门应加强与新闻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的合作,建立与之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共同维护网络舆情的秩序和稳定。
要注重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加强对舆情传播的监管和引导,引导网络舆论的合理表达,促进网络舆情的公平、客观和理性传播。
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需要及时发现并跟踪舆情动态、积极回应并传播权威信息,以及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和司法公信力,建设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新时期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措施探析
新时期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措施探析摘要:近年来,涉检网络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呈增长的态势,不断地冲击着基层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如何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维护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已引起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
涉检网络舆情作为新时期增强执法能力、提升检察公信力所要面对的一项挑战,亟需重视和加强研究。
本文结合当前涉检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求有助于基层检察机关更好地应对涉检网络事件。
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特点原因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及,我国社会逐步进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传达民意、表达民情、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
就涉检网络舆情而言,一般是指众多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或已经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见的汇总。
在网络开辟出的平民化、广泛化、自由化的“大麦克风”时代背景下,一个普通的事件,经过网络传播的无限放大,便可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公众危机。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挑战成为基层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涉检网络舆情特点(一)快速传播性。
涉检网络舆情的大部分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形成和传播的速度非常的快,本来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件,经过网络高速广泛传播之后,便可以传得沸沸扬扬,满城皆知。
而网民的跟帖、发表评论以及一些网络媒体的恶意炒作,使得舆情更是呈现几何级增长。
例如内蒙古贫困县阿荣旗的女检察长“百万豪车”事件被网民曝光后,网上迅速出现大量关于“贫困县女检察长和她的豪车”,并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
(二)消息负面性。
当涉检网络舆情出现时,通过网络这个高速通道,其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眼球,大家争相转发、评论等,使相关的负面舆论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卷来,影响社会大众的理性认识看待相关事件,引起社会大众和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观点上,甚至在行动上的产生剧烈冲突,进而严重影响检察机关的社会声誉及公信力,引发公众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和司法公正的强烈不满和质疑。
工作心得:稳妥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提升检察公信力
工作心得:稳妥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提升检察公信力近年互联网上涉检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波澜起伏,不仅损害检察机关的形象,还冲击着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更是危及到检察工作的开展和检察队伍的建设。
面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高检院张耕副检察长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可以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这一先进传播技术,谁将处于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
”因此,及时分析研判并妥善处置相关涉检网络舆情信息,化解因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为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已经成为检察机关一项亟待加强的工作。
“贫困县女检察长豪车事件”、“检察院女检察官掌掴女童事件”、“县检察院冉建新死亡事件”,……近年来,极大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形象,降低了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类似事件表明:人民群众开始对涉及公权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渴望拥有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各种各样的网络载体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对热点事件评价、监督的平台。
面对日渐成熟的涉检网络舆论,如何正确应对、处置和化解,已成为摆在基层检察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和特点涉检网络舆情,是指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国内外网络媒体和网民关注的,对检察工作或检察队伍的事件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它已经成为一种对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社会监督形式。
网络舆情与涉检网络舆情,存在着一般与特殊的逻辑关系,涉检网络舆情因此同样具备网络舆情的以下特点:(一)突发性强。
网络时间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涉检热点事件的发生,加上网民情绪化的宣泄,在很短时间内可以点燃舆论的导火索。
(二)涉及面广。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网络舆情表达快捷、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民人数快速增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X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7亿,数量巨大。
根据《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的网上调查数据显示,有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
论检察院如何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危机
【 关键词 】 ;网络舆论 ;危机 ;应对 检察 【 中图分类号 】96 【 D 2. 3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4 08(002— 16 0 17— 6821 ) 05- 3 4
On HO P o u ao ae t a W r c r t r t o De l W ih P b i i in CrssCo c r i g P o u a o ae n I t r c t u lc Op n o ii n e n n r c r tr t so n e t a
o no c n e n n r c r tr ts n h w t o v te rss nd he wo a p cs r vd rf r n e fr ho g a so t piin o c r i g p o u ao ae a d o o s le h c i a t t i s e t p o ies ee e c o w r sr os p o urt rts C e lwi u h c ss r c a oa e a d a l s c r i. n h i
论检 察院如何应对 涉检 网络舆情 危机
杨柳 飞
( 西 宁 明 县人 民检 察 院 ,广 西 宁 明 52 0 ) 广 3 50
【 摘
耍】 近年来 ,互联 网上涉检公共事件 和热点话题 不断 出现 ,不断地 冲击着基层检 察机关的公信 力和执行 力 ,
危及检察工作的开展和检察队伍的建设。妥善化解 涉检 网络舆情危机 ,成为深入推 进 3项重点 工作 的必然选择 。 文章试 图从 涉检网络舆情 的现状 、如何化解 涉检 网络舆情危机 2个方面作一些探 索,为基层检察院应对 网络舆情
【 e rs i etao;uh p i e n r tcs;e i Ky wod 】n sgtnpbc io o t tn ;ri dawt vi i o n n nh I e e i s l h
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机制
分发挥网络的这个大平台的作用 .才能牢牢掌握检察
机关 话 语 主动 权 。在 网上 试 行 检务 公 开 , 检务 公 开 后 ,
应用 作 为对外交流和机关形象宣传 的基层院门户 网
站. 只有真正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 . 才能把为 民执法 的 检察形象充分展现 出来 .抢 占到化解 网络舆情危机的
现的总和。根据 2 0 年《 0 9 人民 日报》 与人民网
联合 进 行 的 网上 调 查 数据 . 8 . 有 79 %的网 民 非
常关注 网络监督 .当遇到社会不 良现象时 ,33 9. %的网 民选择 网络曝光。就此 ,人 民 日报》 《 评论指出 , 网络监 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 维护权益 、 鞭挞腐败的便 捷而有 效 的手段 当一个看似平常 的事件发生后 . 借助 网络的
推手 , 时 间 内就 可 能形 成一 个 严 重 的 公共 事 件 。 短 当前 网络 舆 情 的 主要 特 点包 括 以下 几 点 :
一
并 对 调查 处 理 结 果 继 续 发 表 意 见 网络 监 督 呈 现 出前
所未有 的强大态势 . 取得 了超乎想象 的效果 三是 网络舆情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网络新闻资 讯的客观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 .权威发布与小道消息 并存 , 真诚监督与恶意炒作 并存 、 人为制造轰动效应 与
关 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的理想平 台
二是对检察 网络 内容 建设重视 不够 当前 . 各地基
层检 察 机 关 在 全 面推 进 信 息 化 应 用 的过 程 中 网和办公办案应用上 . 而
21 0 0年第 6期{ 司法实务)总第 1 1期 / O
忽略 了互联 网的应用 ,特别是对检察法律宣传方 面的
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四 、 强监测 防范 加
网络 发言人 负责 办理上 级交 办的网络媒 体反 映事项 , 读相 关政 矛盾 , 解 也进 一步 提高检 察机 关执 法公信 力 。
并 负责群 众 咨询求助 问题 的答 疑 , 正面 引 导网络 舆情 , 占领 网上
起 网上举 报事 件进行 了答 复 , 收到 了好效 果 。
由网评 员 负责 对涉及 本 院的 网络舆 情进 行 日常监测 和 突发 检 网络舆情 或突 发事件 后及 时进 行分析 研判 与信息 上报 。
五 、 强分析研 判 加 .
发言 主动 权和主 导权 。该制度 推行 以来 , 院网络 发言人 已对 4 事件 监测 , 过实 时巡查 的方 式随 时掌握舆 情动 态 , 我 通 并在发现 涉 二、 强化 自身建 设, 从根源上降 低网络舆情危 机发生 的可 能性 1 . 检 务公开 力度 。认 真执 行最检 院 《 加大 关于 进一步 深化 人
由网评 员负 责对涉 检 网络舆情 进行 汇 总、 登记和 总结 , 过 通
民检 察 院“ 务公 开” 检 的意 见》 凡是 与检 察职 权相 关而 又不涉 及 跟踪 分析 和研判 , , 掌握 网络舆 情 的发展走 向 、 舆论 热 点和媒 体关 国 家秘密 、 商业 秘 密和个 人隐 私的事 项都 进行 公开 。 积极 探索 开 注焦 点 , 并分 析判 断突发 及重 大舆情 的级 别和 程度 , 出处 置意 提 展“ 察开放 日” 检 活动 , 受人 民群 众来访 , 接 邀请 人 民群 众参观 , 主 见 , 做到早 发现 、 早报 告 、 处置 早 动 公开检 察机 关工 作职责 、 案流程 等不 涉密 的事 项和程 序 。 办 进
自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应对涉检舆情建议
自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应对涉检舆情建议自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应对涉检舆情建议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拍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任何一个事件,即使是细小的事件,都有可能马上成为网络热点,并在网络这一“舆论场”中持续发酵。
检察机关处于社会这一“舆论场”中,自然也受到千万网民的关注。
尤其是近年来,涉检负面舆情频繁发生,如何正确应对涉检舆情成为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除了开通检察机关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成立网评员队伍等宏观层面的策略外,对涉检舆情还必须注重微观上的应对技巧。
乐思舆情软件给出以下建议:1.既不漠视回避也不矫枉过正。
目前,一些机关和领导对于涉检舆情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涉检舆情突然发生时,要么采取漠视回避的态度置之不理,要么对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生硬否认,更常见的就是拿“临时工”来做“替死鬼”。
而这些做法非但不能平息舆情,反而会引起负面舆情更大的反弹。
因此,面对涉检舆情时,检察机关应当坚持积极回应、“主动引导”的原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涉检舆情上报领导并建立与相关单位的联动机制,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化解网民疑惑。
同样,当涉及到本机关的检察人员的负面舆情时,机关领导不加调查就对检察人员轻率处罚,或采取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应当及时回应调查,及时给民众一个公正的调查结果。
2.切忌虎头蛇尾。
涉检舆情发生后,各单位领导都高度重视,立即指派专人处理,对涉案、涉事人员进行停职调查,第一时间平息网络舆论。
但舆情风暴一过,相关单位对事件的处理就怠慢下来,要么久拖不决,要么不了了之,甚至过了一段时间再给涉案人员换个职位复出。
当下一些机关单位就是在用这种方式处理事件,久而久之就会在网民心中失去信任,以后若再出现此类事情,网民就不会再相信“正在处理”、“即将公布结果”等官方的言论,即使是真的正在处理。
这会对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巨大的负面影响。
3.充分借助媒体影响力。
检察网络舆情总结范文
一、工作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加强检察工作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我院在上级检察院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网络舆情应对体系1. 成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
我院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副检察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网络舆情工作。
2.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员,负责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及时掌握网络舆论热点。
3. 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根据不同类型的网络舆情,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准确地应对。
二、强化舆论引导,提升检察工作透明度1. 加强正面宣传。
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检察工作动态,展示检察工作成果,回应社会关切。
2. 开展网络舆情回应。
针对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3. 加强与媒体合作。
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检察工作宣传,扩大检察工作影响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1.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培训。
定期组织干警参加网络舆情应对培训,提高干警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2. 建立网络舆情专家库。
邀请专家学者、知名律师等组成网络舆情专家库,为网络舆情应对提供专业支持。
3. 强化内部沟通。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四、工作成效1. 提高了检察工作的透明度。
通过加强网络舆情工作,使公众更加了解检察工作,提升了检察工作的公信力。
2. 降低了网络舆情风险。
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网络舆情风险。
3. 促进了检察工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通过网络舆情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检察工作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2. 加强与上级检察院、其他政法机关的协作,形成网络舆情应对合力。
提升网络时代检察机关公信力
提升网络时代检察机关公信力[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正文明执法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
积极利用互联网与人民群众互动交流,为人民群众服务,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对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笔者尝试从互联网的利用与舆情管理的角度来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网络时代;检察机关公信力;互联网运用;舆情管理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法律才会被人们所尊崇。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正文明执法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
而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是全国检察工作的前沿和基础;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平台。
如何提升基层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从而为提升整个司法系统的公信力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已经逐步认识到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与人民群众互动交流,为人民群众服务,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将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和载体以及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妥善处理好互联网对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影响,还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对互联网的影响力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缺乏开展网络宣传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第三,网络宣传的形式不够多样,手段不够丰富。
第四,不能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缺乏应对机制。
第五,检察网站权威信息平台的作用不突出,知名度不高、点击率偏低、实用性不强、互动功能不完善、检务公开不到位。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传播信息上的优势,化解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互联网宣传和网络舆情管理的新机制(一)建立完善舆情信息管理制度1.健全涉检舆情巡查制度,指定专人或利用专业舆情搜集软件通过设置敏感词、关键词对主要网站以及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虚拟社区进行定时、全面的巡查、预警工作。
三必须积极有效应对涉检网络舆情
“三必须”积极有效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民众对检察工作、检察队伍的心理期待更高、要求更苛刻。
涉检网络舆情从出现到被无数次点击,一夜之间就可以实现。
这些言论,既是民意的直接体现,又不可避免的偏向情绪型,非理智型,甚至把对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不满,延伸到对检察机关的不满,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质疑。
如何积极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已成为检察机关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理性应对。
以往处理问题,都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往往是先封闭,内部处理,再把结果公之于众。
面对新形势,检察机关应深刻认识互联网等传媒对检察工作的巨大影响,自觉增强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以一个开放和包容和心态,真正把网络媒体作为汇集民意,倾听民声的平台。
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必须超前谋划,抢占先机。
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决定对网络舆情的处置,不可能简单粗暴的解决,应当深入研究其内在发展规律,制定应急预案,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关注舆论动态,及时公开最新最全面的信息,用确实的证据让民众了解真相,控制和消除夸大不实或别有用心的舆论,引导涉检网络舆情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构建长效机制。
强化自身建设,从根源上降低“舆情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是从更高层次上减少负面信息的关键。
检察干警一方面要规范自身行为,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强化“监督者也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多渠道锤炼检察人员网络素养,学会利用网络收集挖掘办案线索、解读舆情热点,通过“发帖子”、“晒思想”发现问题,澄清事实,掌握舆论危机主动权。
2010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网络正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
检察机关只有高度重视,积极有效地引导网络舆情,才能维护自身的权威性,增强社会公信力,才能消除别有用心的负面炒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强化法律宣传教育,确保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浅析涉检网络舆情之现状_问题及对策
视点·Perspective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3期(下)总第345期一、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而产生的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1]2009年1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
据此,有评论指出,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然而网络亦是一把双刃剑。
从“天价烟”到“躲猫猫”,从“被自杀”到“替谁说话”,从“邓玉娇案”到今年的“赵作海案”等,社会生活中任何领域的任何一件事,在网络的强大推动下,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一方面表明民意广泛的无障碍表达,有利于扩大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良好网络舆论环境有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开放性强但约束力弱,给虚假信息、谣言、情绪宣泄等提供了空间,可能造成信息误导和舆论失范。
大量负面的网络舆论,极容易形成危机事件,有时甚至干扰了司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给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办理个案形成了很大的网络监督压力。
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生态,面对日益汹涌的权利诉求,面对无时不在的舆论监督,检察机关如何因利势导,消减网络在传导负面事件上的渲染效果,对这些网络舆情加以有效的管理已迫在眉睫。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效应在我国,涉检网络舆情的信息主要来源有:网站、网络媒体言论、新闻评论、新闻跟帖、论坛(BBS)、博客以及即时通讯软件等。
随着近年来网络言论载体和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络上对正义话题的关注度亦日益升温,成为最受关注的公共性话题之一。
检察机关由于承担反腐败的主要职能,又肩负法律监督的重任,已经不可能在网络舆情面前置身事外,而且从网络舆情的具体内容来看,有些问题也直指检察机关办案质量、队伍建设等实际情况。
检察机关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与思考
检察机关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与思考作者:王利君来源:《神州》2012年第31期在涉检网络舆情时有发生的今天,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自身形象受到了极大挑战。
怎样分析、应对和处置涉检网络舆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检察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基层检察官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狭隘地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热点问题频现,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检察机关在應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导致在检察工作舆情应对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思路无创新,工作无特色,从而制约了检察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
(二)应对网络舆情的准备不足。
目前,多数检察机关在网络舆情应对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专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检察网络信息阵地。
因此,工作上未能有效适应互联网信息开放性、交互性、复杂性、爆炸性的传播特点,导致对网络舆情准备不足、处理不当,甚至酿成网络公共事件,给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自身形象造成损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应对网络舆情的速度较慢。
在舆情的初期阶段,一些检察机关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不愿、不敢、不会表态,处于犹豫观望状态,没有及时跟进,放弃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主动权,丧失了处置先机。
由于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短短一两天时间舆情就会爆炸性扩散,引发社会的全面反应。
因此,检察机关在舆情引导工作方面总是慢一步、落后一拍。
二、加强和改进应对检察工作网络舆情的对策与措施(一)更新理念,提高对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认识胡锦涛总书记曾要求“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作者:李卫华卜宪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6期摘要在处置涉检网络舆情工作中,丰县检察院从强化自身建设入手,提高认识,完善机制,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克服“瞒、慢、蛮”的工作弊端,做好涉检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发现和引导处置工作,成功疏导了3起可能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进一步提高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关键词公共事件涉检网络舆情上访事件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150-01一、增强舆情意识,完善涉检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发现和引导处置机制1.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检察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制定了涉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涉检网络舆情,主动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2.建立检察网络宣传队伍。
网评员队伍由8名干警组成,负责开展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应对和评估工作,在发现涉检网络舆情或突发事件后及时进行分析研究与信息上报。
同时还负责与本地宣传部门、网络监管部门和主流网络媒体进行沟通交流,以形成工作合力。
3.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
网络发言人负责办理上级交办的网络媒体反映事项,解读相关政策等权威信息,及时发布网络媒体中群众反映事项的办理结果,并负责群众咨询求助问题的答疑,正面引导网络舆情,占领网上发言主动权和主导权。
该制度推行以来,我院网络发言人已对4起网上举报事件进行了答复,收到了好效果。
二、强化自身建设,从根源上降低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可能性1.加大检务公开力度。
认真执行最检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凡是与检察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进行公开。
积极探索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接受人民群众来访,邀请人民群众参观,主动公开检察机关工作职责、办案流程等不涉密的事项和程序。
进一步完善检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检察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为加强检察系统网络舆情管理,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维护检察机关良好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发的涉及检察机关的网络舆情事件。
三、工作原则1. 及时响应,快速处置:对网络舆情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妥善处置。
2. 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舆情处置工作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3.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级检察机关的职责分工,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4. 积极引导,正面宣传: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发挥正面宣传作用,维护检察机关形象。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领导小组: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预案,包括舆情监测、研判、处置等工作。
3. 明确部门职责:宣传部门负责舆情监测、研判和发布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网络平台维护和网络安全保障;业务部门负责案件办理和舆情应对;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五、舆情监测与研判1. 建立舆情监测体系: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对涉及检察机关的关键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网络舆情。
2. 舆情研判: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分析研判,评估舆情性质、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3. 信息报送:对发现的网络舆情,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六、应急处置1. 舆情回应:针对网络舆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事实真相。
2. 依法处置:对涉及检察机关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网络公关:通过官方渠道,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消除负面影响。
4. 舆论引导:针对热点问题,开展正面宣传,弘扬正能量。
七、舆情善后1. 总结经验:对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增强舆情意识, 完善涉检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发现和引导 处置机制 1. 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检察长任组 长, 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 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涉检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一旦发现涉检网络舆情, 主动正确引导 舆论, 维护社会稳定。2.建立检察网络宣传队伍。网评员队伍由 8 名干警组成, 负责开展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 预警、 应对和评估 工作, 在发现涉检网络舆情或突发事件后及时进行分析研究与信 息上报。 同时还负责与本地宣传部门、 网络监管部门和主流网络 媒体进行沟通交流, 以形成工作合力。3.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 网络发言人负责办理上级交办的网络媒体反映事项, 解读相关政 策等权威信息, 及时发布网络媒体中群众反映事项的办理结果, 并负责群众咨询求助问题的答疑, 正面引导网络舆情, 占领网上 发言主动权和主导权。该制度推行以来, 我院网络发言人已对 4 起网上举报事件进行了答复, 收到了好效果。 二、 强化自身建设, 从根源上降低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1.加大检务公开力度。认真执行最检院 《关于进一步深化人 民检察院 “检务公开” 的意见》 凡是与检察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 , 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进行公开。 积极探索开 展 “检察开放日” 活动, 接受人民群众来访, 邀请人民群众参观, 主 动公开检察机关工作职责、 办案流程等不涉密的事项和程序。 进 一步完善检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不断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 作的渠道,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 参与 权、 表达权、 监督权。2.坚持严格、 规范、 文明执法。强化法律监 督, 提升执法办案水平, 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突出 抓好涉检群体性事件、 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正确把握处 置的原则、 策略、 时机和方式, 坚持维护群众利益和法制尊严。 对 于群众关注的检察工作中的敏感问题、 热点话题, 及时公布事实 真相, 表明处理态度, 回应群众质疑, 依法妥善处理。 在执法办案 过程中讲究方法策略, 争取发案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加强与主管 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3.不 断拓展、 畅通信访人渠道。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 所有院领导 轮流接待; 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电子邮箱, 开通视频接访, 安装 举报电话自动受理系统; 落实首办责任制, 对本院管辖的首次涉 检信访案件百分之百受理、 百分之百答复, 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 次办理环节; 实行领导包案制, 对重信重访、 越级上访、 群体性上
作者简介: 李卫华、 卜宪文, 江苏省丰县人民检察院。
・司法天地・
2010 年 6 月 (上)
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 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李卫华
摘 要
卜宪文
在处置涉检网络舆情工作中, 丰县检察院从强化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设入手, 提高认识, 完善机制, 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 克服
“瞒、 蛮” 慢、 的工作弊端, 做好涉检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发现和引导处置工作, 成功疏导了 3 起可能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 进 一步提高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关键词 公共事件 涉检网络舆情 上访事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10)06-150-01 访事件, 坚持定领导、 定专人、 定时限、 包处理的 “四定一包” 责任 制。 三、 “三不” 坚持 原则, 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1. “不瞒” 一旦发现突发网络舆情事件, 。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并将处置情况向市院和县委等相关部门汇报, 在调查中如果发现 反映情况属实, 严格依法处理, 绝不姑息养奸。2. 不慢” “ 。在应 对网络热点问题时, 及时采取一些调查和应对措施, 及时向网民 澄清事实, 尽量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3. “不蛮” 。对待群众批评 尤其是网络监督虚心接受、 认真整改, 对待群众反映问题认真调 查、 真诚答复。 对待网络舆情, 不瞒、 不慢、 不蛮, 有效化解了社会 矛盾, 也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四、 加强监测防范 由网评员负责对涉及本院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和突发 事件监测, 通过实时巡查的方式随时掌握舆情动态, 并在发现涉 检网络舆情或突发事件后及时进行分析研判与信息上报。 五、 加强分析研判 由网评员负责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汇总、 登记和总结, 通过 跟踪分析和研判, 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 舆论热点和媒体关 注焦点, 并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 提出处置意 见, 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 早处置。 六、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 按照涉检网络舆情的性质、 危害程度、 涉及范围, 将涉检网络 舆情分为特大 (Ⅰ级)、 重大 (Ⅱ级)、 较大 (Ⅲ级) 和一般 (Ⅳ级) 四个 等级, 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 做到及早发现舆情危机苗头, 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 规模进行判断, 及早通知各 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七、 加强应对处置的能力 坚持以 “主动引导” 为主的处置原则, 在第一时间将涉检网络 舆情上报领导小组后, 快速建立起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 顺畅、 高效的联动机制, 适时、 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 掌握权威信息发布 的主导权, 并最大程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 积极采用舆论引 导的方式应对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同时, 也不排除在特殊情况 下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删贴、 地址封杀等。 IP 总之, 在涉检网络舆情方面, 我们要紧密布置, 加强防范, 严 格贯彻落实相应措施, 把涉检问题及时解决, 涉检矛盾及时化解, 充分做好涉检网络舆情工作, 提高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 D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