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养生讲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饮食养生、预防 和治疗疾病
食疗
食养
『夫为医者,当须先动晓病源,知其 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中医食疗养生历史悠久
• “药食同源”、“医食同源”
《周礼·天官》 •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
八珍之齐” • 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藏精,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贮尿和排尿
• 主水
• 主纳气 • 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 肾
• 开窍于耳和二阴
• 其华在发
• 在志为恐和惊
• 通于冬气
膀胱
气血阴阳诸虚
虚证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 “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第一,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言低 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泻或便 溏、脱肛、易出汗、怕风寒、易感冒、脉虚或无 力等。
精亏
五脏六腑
• 五脏:心、肝、脾、肺、肾 •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
心
主血脉 主藏神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通于夏气
小肠
消化吸收
肺
大肠
•主呼吸 •主一身之气
传导排便
•(推动心血运行、调节水液代 谢)
•主防御
•在体合皮毛
•开窍于鼻、咽
•在志为悲、忧
•通于秋气
•喜润恶燥
中医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
• 预防为主 • 强调食物的四性五味 • 辨证(质)施食 • 平衡阴阳 • 调理脏腑气血 •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时时注意固护脾胃 • 注意饮食禁忌
第
•
•
•
一 气 骸脏 阴
部
)
血 腑阳 津 经五
分 液 络行
(
精五
认
官 九
识 人
窍 、 四
体
肢 百
阴阳理论
阴:滋润和濡养 阳:温煦和推动
① 阴阳的偏盛偏衰 形体、功能、心理 ② 气血津液的调和与否
③ 脏腑功能状况 ④ 病邪的积聚 • 影响体质的因素: 先天、年龄、性别、饮食、情志、环境、劳逸、疾 病
平和质
• 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 面色肤色明润含蓄 • 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
潜力大 • 食量适中,夜眠安和,二便通调 • 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 • 性格开朗、随和 • 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对立 互根 消长 转化
气、血、津液、精
•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阴:血、津液、精(狭义) • 阳:气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 极强的最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ຫໍສະໝຸດ Baidu
自然界之清气
水谷之精微
气
先天之精气
三、气的生理功能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伴随气的运动而产生物质和能 量转化,即生命活动
脾↑
• 主运(消)化(运化 水湿) • 主升举 • 主统血 • 在体合肌肉四肢 • 开窍于口(涎) • 在志为思 • 喜燥恶湿
胃↓
受纳和腐熟水谷
肝
胆
• 调节气机
贮存和排泄胆汁
• 调畅情志
• 促进消化
• 调理生殖
• 在体合筋“爪为筋之余”
• 开窍于目 • 在志为怒
五轮学说
• 通于春气
肾
膀胱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固摄作用 防御作用
气虚、气郁、气逆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 色液体
二、血的生成: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
三、血的生理功能
营养、滋润作用 运载作用 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虚、血瘀、出血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各脏腑组织内的液体(如肺津) 人体的各种分泌液(如泪、涕、唾、涎); 人体的排泄液(如汗、尿)
•补气药多温性,凡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常见的补气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 参、山药、刺五加、白术、莲子、白扁豆、大枣、 甘草等。
•常见的补气食物有:牛肉、鸡肉、乳鸽肉、鹌 鹑、海参及猪、牛、羊肚等。
•第二,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 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 女行经量少、延期甚至经闭等。
阳热质
• 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 • 面色偏红或唇偏红 • 精力旺盛,精神易亢奋,多动少静 • 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多汗 • 食量较大,喜饮水,睡眠不安或多梦,大便易干燥,
• 《黄帝内经》 •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 有节”
《神农本草经 》 • 收载药物365种药,有50余种食物
唐·孟冼
《食疗本草》
元·忽思慧
《饮膳正要》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共1892种药,谷、菜、果部300多 种,虫、介、禽、兽400多种
•常见的补阳食品有:麻雀肉、狗肉、羊肉、虾、 螃蟹以及动物的肾、骨髓、蹄筋等。
•第四,阴虚证。除有血虚的症状外,尚有午后 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 量少等。
•常见的补阴药有:西洋参、天门冬、麦门冬、 北沙参、玉竹、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百合、 生地、黄精、枸杞、龟甲、鳖甲等。
•常见的补阴食品有:豆腐、鳖肉、龟肉、兔肉、 猪肺、猪蹄、蜂蜜、白木耳等。
•选用补药及食物时,还需注意补药的效力,有 峻补和缓补之分,峻补类药物如人参、鹿茸等, 应禁用或慎用,使用时必须遵守医嘱,并严格控 制剂量。
中医体质学说
•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 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形)、 生理机能(气)和心理状态(神)方面综合的、 相对稳定的特质。
• 体质分类的一般依据:
•常见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 鸡血藤、白芍、桂圆、胎盘等。
•常见的补血食品有:动物血、肝脏、脊骨和黑 芝麻、黑木耳、发菜、红糖等。
•第三,阳虚证。除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 肢冷、尿清便溏、白带清稀、阳痿早泄等。
•常见的补阳药有:附子、鹿茸、海马、海狗肾、 鹿鞭、狗鞭、蛤蚧、巴戟、肉桂、冬虫夏草、九 香虫、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肉 苁蓉、锁阳、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韭菜籽 等。
二、津液的生理功能
滋润和濡养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痰湿、水肿、津亏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广义: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 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等
狭义:肾中所藏的精微物质,即肾精
二、(肾)精的生成和功能
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藏于肾中 后天之精—水谷精微 出生前:是形成生命(胚胎)的本原物质 出生后: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食疗
食养
『夫为医者,当须先动晓病源,知其 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中医食疗养生历史悠久
• “药食同源”、“医食同源”
《周礼·天官》 •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
八珍之齐” • 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藏精,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贮尿和排尿
• 主水
• 主纳气 • 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 肾
• 开窍于耳和二阴
• 其华在发
• 在志为恐和惊
• 通于冬气
膀胱
气血阴阳诸虚
虚证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 “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第一,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言低 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泻或便 溏、脱肛、易出汗、怕风寒、易感冒、脉虚或无 力等。
精亏
五脏六腑
• 五脏:心、肝、脾、肺、肾 •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
心
主血脉 主藏神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通于夏气
小肠
消化吸收
肺
大肠
•主呼吸 •主一身之气
传导排便
•(推动心血运行、调节水液代 谢)
•主防御
•在体合皮毛
•开窍于鼻、咽
•在志为悲、忧
•通于秋气
•喜润恶燥
中医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
• 预防为主 • 强调食物的四性五味 • 辨证(质)施食 • 平衡阴阳 • 调理脏腑气血 •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时时注意固护脾胃 • 注意饮食禁忌
第
•
•
•
一 气 骸脏 阴
部
)
血 腑阳 津 经五
分 液 络行
(
精五
认
官 九
识 人
窍 、 四
体
肢 百
阴阳理论
阴:滋润和濡养 阳:温煦和推动
① 阴阳的偏盛偏衰 形体、功能、心理 ② 气血津液的调和与否
③ 脏腑功能状况 ④ 病邪的积聚 • 影响体质的因素: 先天、年龄、性别、饮食、情志、环境、劳逸、疾 病
平和质
• 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 面色肤色明润含蓄 • 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
潜力大 • 食量适中,夜眠安和,二便通调 • 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 • 性格开朗、随和 • 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对立 互根 消长 转化
气、血、津液、精
•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阴:血、津液、精(狭义) • 阳:气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 极强的最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ຫໍສະໝຸດ Baidu
自然界之清气
水谷之精微
气
先天之精气
三、气的生理功能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伴随气的运动而产生物质和能 量转化,即生命活动
脾↑
• 主运(消)化(运化 水湿) • 主升举 • 主统血 • 在体合肌肉四肢 • 开窍于口(涎) • 在志为思 • 喜燥恶湿
胃↓
受纳和腐熟水谷
肝
胆
• 调节气机
贮存和排泄胆汁
• 调畅情志
• 促进消化
• 调理生殖
• 在体合筋“爪为筋之余”
• 开窍于目 • 在志为怒
五轮学说
• 通于春气
肾
膀胱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固摄作用 防御作用
气虚、气郁、气逆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 色液体
二、血的生成: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
三、血的生理功能
营养、滋润作用 运载作用 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虚、血瘀、出血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各脏腑组织内的液体(如肺津) 人体的各种分泌液(如泪、涕、唾、涎); 人体的排泄液(如汗、尿)
•补气药多温性,凡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常见的补气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 参、山药、刺五加、白术、莲子、白扁豆、大枣、 甘草等。
•常见的补气食物有:牛肉、鸡肉、乳鸽肉、鹌 鹑、海参及猪、牛、羊肚等。
•第二,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 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 女行经量少、延期甚至经闭等。
阳热质
• 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 • 面色偏红或唇偏红 • 精力旺盛,精神易亢奋,多动少静 • 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多汗 • 食量较大,喜饮水,睡眠不安或多梦,大便易干燥,
• 《黄帝内经》 •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 有节”
《神农本草经 》 • 收载药物365种药,有50余种食物
唐·孟冼
《食疗本草》
元·忽思慧
《饮膳正要》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共1892种药,谷、菜、果部300多 种,虫、介、禽、兽400多种
•常见的补阳食品有:麻雀肉、狗肉、羊肉、虾、 螃蟹以及动物的肾、骨髓、蹄筋等。
•第四,阴虚证。除有血虚的症状外,尚有午后 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 量少等。
•常见的补阴药有:西洋参、天门冬、麦门冬、 北沙参、玉竹、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百合、 生地、黄精、枸杞、龟甲、鳖甲等。
•常见的补阴食品有:豆腐、鳖肉、龟肉、兔肉、 猪肺、猪蹄、蜂蜜、白木耳等。
•选用补药及食物时,还需注意补药的效力,有 峻补和缓补之分,峻补类药物如人参、鹿茸等, 应禁用或慎用,使用时必须遵守医嘱,并严格控 制剂量。
中医体质学说
•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 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形)、 生理机能(气)和心理状态(神)方面综合的、 相对稳定的特质。
• 体质分类的一般依据:
•常见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 鸡血藤、白芍、桂圆、胎盘等。
•常见的补血食品有:动物血、肝脏、脊骨和黑 芝麻、黑木耳、发菜、红糖等。
•第三,阳虚证。除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 肢冷、尿清便溏、白带清稀、阳痿早泄等。
•常见的补阳药有:附子、鹿茸、海马、海狗肾、 鹿鞭、狗鞭、蛤蚧、巴戟、肉桂、冬虫夏草、九 香虫、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肉 苁蓉、锁阳、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韭菜籽 等。
二、津液的生理功能
滋润和濡养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痰湿、水肿、津亏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广义: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 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等
狭义:肾中所藏的精微物质,即肾精
二、(肾)精的生成和功能
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藏于肾中 后天之精—水谷精微 出生前:是形成生命(胚胎)的本原物质 出生后: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