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1

合集下载

ABAQUS_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_损伤因子

ABAQUS_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_损伤因子

混凝土损伤因子的定义BY lizhenxian271 损伤因子的定义损伤理论最早是1958年Kachanov提出来用于研究金属徐变的。

所谓损伤,是指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材料内凝聚力的进展性减弱,并导致体积单元破坏的现象,是受载材料由于微缺陷(微裂纹和微孔洞)的产生和发展而引起的逐步劣化。

损伤一般被作为一种“劣化因素”而结合到弹性、塑性和粘塑性介质中去。

由于损伤的发展和材料结构的某种不可逆变化,因而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损伤定义。

一般来说,按使用的基准可将损伤分为:(1) 微观基准量1,空隙的数目、长度、面积、体积;2空隙的形状、排列、由取向所决定的有效面积。

(2) 宏观基准量1、弹性常数、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延伸率。

2、密度、电阻、超声波波速、声发射。

对于第一类基准量,不能直接与宏观力学量建立物性关系,所以用它来定义损伤变量的时候,需要对它做出一定的宏观尺度下的统计处理(如平均、求和等)。

对于第二类基准量,一般总是采用那些对损伤过程比较敏感,在实验室里易于测量的量,作为损伤变量的依据。

由于微裂纹和微孔洞的存在,微缺陷所导致的微应力集中以及缺陷的相互作用,有效承载面积由A减小为A’。

如假定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空间各个方向均匀分布,A’与法向无关,这时可定义各向同性损伤变量D为D= ( A- A’ )/ A事实上,微缺陷的取向、分布及演化与受载方向密切相关,因此材料损伤实际上是各向异性的。

为描述损伤的各向异性,可采用张量形式来定义。

损伤表征了材损伤是一个非负的因子,同时由于这一力学性能的不可逆性,必然有0dDdt≥ 2有效应力定义Cauchy 有效应力张量'σ''//(1)A A D σσσ==-一般情况下,存在于物体内的损伤(微裂纹、空洞)是有方向性的。

当损伤变量与受力面法向相关时,是为各向异性损伤;当损伤变量与法向无关时,为各向异性损伤。

这时的损伤变量是一标量。

3等效性假设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一般使用两种等效性假设,一种是应变等效性假设,另一种是能量等效性假设。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

混凝土损伤因子的定义BY lizhenxian271 损伤因子的定义损伤理论最早是1958年Kachanov提出来用于研究金属徐变的。

所谓损伤,是指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材料内凝聚力的进展性减弱,并导致体积单元破坏的现象,是受载材料由于微缺陷(微裂纹和微孔洞)的产生和发展而引起的逐步劣化。

损伤一般被作为一种“劣化因素”而结合到弹性、塑性和粘塑性介质中去。

由于损伤的发展和材料结构的某种不可逆变化,因而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损伤定义。

一般来说,按使用的基准可将损伤分为:(1) 微观基准量1,空隙的数目、长度、面积、体积;2空隙的形状、排列、由取向所决定的有效面积。

(2) 宏观基准量1、弹性常数、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延伸率。

2、密度、电阻、超声波波速、声发射。

对于第一类基准量,不能直接与宏观力学量建立物性关系,所以用它来定义损伤变量的时候,需要对它做出一定的宏观尺度下的统计处理(如平均、求和等)。

对于第二类基准量,一般总是采用那些对损伤过程比较敏感,在实验室里易于测量的量,作为损伤变量的依据。

由于微裂纹和微孔洞的存在,微缺陷所导致的微应力集中以及缺陷的相互作用,有效承载面积由A减小为A’。

如假定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空间各个方向均匀分布,A’与法向无关,这时可定义各向同性损伤变量D为D= ( A- A’ )/ A事实上,微缺陷的取向、分布及演化与受载方向密切相关,因此材料损伤实际上是各向异性的。

为描述损伤的各向异性,可采用张量形式来定义。

损伤表征了材损伤是一个非负的因子,同时由于这一力学性能的不可逆性,必然有2有效应力定义Cauchy 有效应力张量'σ一般情况下,存在于物体内的损伤(微裂纹、空洞)是有方向性的。

当损伤变量与受力面法向相关时,是为各向异性损伤;当损伤变量与法向无关时,为各向异性损伤。

这时的损伤变量是一标量。

3等效性假设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一般使用两种等效性假设,一种是应变等效性假设,另一种是能量等效性假设。

ABAQUS_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_损伤因子

ABAQUS_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_损伤因子

混凝土损伤因子的定义BY lizhenxian271 损伤因子的定义损伤理论最早是1958年Kachanov提出来用于研究金属徐变的。

所谓损伤,是指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材料内凝聚力的进展性减弱,并导致体积单元破坏的现象,是受载材料由于微缺陷(微裂纹和微孔洞)的产生和发展而引起的逐步劣化。

损伤一般被作为一种“劣化因素”而结合到弹性、塑性和粘塑性介质中去。

由于损伤的发展和材料结构的某种不可逆变化,因而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损伤定义。

一般来说,按使用的基准可将损伤分为:(1) 微观基准量1,空隙的数目、长度、面积、体积;2空隙的形状、排列、由取向所决定的有效面积。

(2) 宏观基准量1、弹性常数、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延伸率。

2、密度、电阻、超声波波速、声发射。

对于第一类基准量,不能直接与宏观力学量建立物性关系,所以用它来定义损伤变量的时候,需要对它做出一定的宏观尺度下的统计处理(如平均、求和等)。

对于第二类基准量,一般总是采用那些对损伤过程比较敏感,在实验室里易于测量的量,作为损伤变量的依据。

由于微裂纹和微孔洞的存在,微缺陷所导致的微应力集中以及缺陷的相互作用,有效承载面积由A 减小为A ’。

如假定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空间各个方向均匀分布,A ’与法向无关,这时可定义各向同性损伤变量D 为D= ( A- A ’ )/ A事实上,微缺陷的取向、分布及演化与受载方向密切相关,因此材料损伤实际上是各向异性的。

为描述损伤的各向异性,可采用张量形式来定义。

损伤表征了材损伤是一个非负的因子,同时由于这一力学性能的不可逆性,必然有0dDdt≥ 2有效应力定义Cauchy 有效应力张量'σ''//(1)A A D σσσ==-一般情况下,存在于物体内的损伤(微裂纹、空洞)是有方向性的。

当损伤变量与受力面法向相关时,是为各向异性损伤;当损伤变量与法向无关时,为各向异性损伤。

这时的损伤变量是一标量。

3等效性假设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一般使用两种等效性假设,一种是应变等效性假设,另一种是能量等效性假设。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损伤因子研究及其应用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损伤因子研究及其应用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 分析,明确损伤因子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混凝土塑性 损伤模型,通过精细化建模和参数设置,模拟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损伤过程;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损伤因子的取值范围,并对其影响 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展望未来,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的取值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1)进一步研究多因素对损伤因子取值的影响,提高 模型的预测精度;2)加强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损伤行为的研究,完善损伤塑 性模型的适用范围;3)结合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对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 进行损伤评估和预测,为结构的维护和加固提供指导。
本次演示所建立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损伤因子可用于预测混凝土结构的 剩余强度、评估其耐久性和安全性,为结构的优化设计、灾后评估以及修复加固 提供重要依据。此外,该模型及损伤因子也可应用于其他类似材料的力学行为研 究,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进步。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对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损伤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模型的预 测精度和有效性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损伤因子的提取和影响因素分析也取得了 重要成果。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未能全面考虑混凝土的多层次结构 和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文献综述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 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这些模型大多基于经验或半经验公式,通过调整模型参 数来实现对混凝土损伤行为的描述。然而,对于损伤因子的取值方法,不同研究 者的观点和实验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此外, 现有的模型主要单调加载条件下的损伤行为,而对循环加载、冲击荷载等复杂应 力状态下的损伤模拟研究较少。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一、本文概述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会出现损伤和塑性变形,这对其静力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并对工程实践提供指导,本文将对ABAQUS中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混凝土材料的特性以及其在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损伤和塑性变形的机制,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重点介绍了ABAQUS中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包括模型的基本假设、控制方程以及参数的选取。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在静力性能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模型的建立、加载过程以及结果的后处理。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展示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在静力性能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对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使用ABAQUS进行混凝土静力性能分析的方法。

这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准确性、优化施工方案以及保证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理论混凝土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相复合材料,其力学行为受到内部微观结构、加载条件以及环境因素等多重影响。

在静力性能分析中,混凝土表现出的非线性、弹塑性以及损伤特性使得对其行为进行准确模拟成为一项挑战。

ABAQUS软件中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 Model)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以描述混凝土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是一种基于塑性理论和损伤力学的本构模型,它结合了塑性应变和损伤因子来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

在模型中,损伤被视为一种不可逆的退化过程,通过引入损伤变量来反映材料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和累积。

这些损伤变量在加载过程中逐渐增大,导致材料的刚度降低和承载能力下降。

该模型通过引入两个独立的损伤变量,分别模拟混凝土在拉伸和压缩状态下的损伤演化。

混凝土本构数据

混凝土本构数据

附录一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材料非线性参数取值一 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采用塑性损伤模型(Plastic-Damaged Model)(1). 根据GB 50010-2002 混凝土强度分类 如下: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1) 弹性模量:按(2)表4.1.5, 单位kN/m 2(2) 泊松比, 统一取 0.2 (参阅(2)的4.1.8)(3) 剪切模量: 按(2)表4.1.5中的0.4 倍采用(参阅(2)的4.1.8).(4) 密度(2): 2.5 T/m 3(5) 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混凝土材料轴心抗压和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2)表4.1.3采用. A: 单轴受压, 其应力-应变关系方程如下(参阅(2)C.2.1, P206): 当1≤x 时32)2()23(x αx ααy a a a -+-+=当1≥x 时 xx αx y d +-=2)1( cεεx = *=c f σy在 0 – 0.7f c 的应力范围为线弹性, 其弹性模量按表1. 大于0.7f c为塑性范围, 应力-塑性应变关系如下:E σεεc c in c -= B: 单轴受拉, 其应力-应变关系方程如下(参阅(2)C.2.2, P208):当1≤x 时62.02.1x x y -=当1≥x 时 xx αx y t +-=7.1)1( tεεx = *=t f σy 在 0 – f t 的应力范围为线弹性, 其弹性模量按表1. 大于f t 为塑性范围, 应力-塑性应变关系如下:E σεεt t ck t -=据此得到下列各等级混凝土材料在拉和压屈服后的应力(kN/m 2)-塑性应变关系:*Material, Name=C25*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应力(kN/m 2) 塑性应变11690., 016700., 0.00080869313239.8, 0.002337399841.27, 0.003863897674.36, 0.00534646248.49, 0.006802455255.01, 0.008243054527.98, 0.009674143974.73, 0.0110993540.4, 0.0125197*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1797.8, 01780., 0.0000255151191.06, 0.000135635859.483, 0.000236563 684.527, 0.000331898 576.455, 0.000424844 502.469, 0.000516573 448.233, 0.000607596 406.519, 0.000698173 373.278, 0.000788446 131.57, 0.00355876*Material, Name=C30*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14070., 020100., 0.000801898 14636.6, 0.00245591 10073.3, 0.00407992 7500.85, 0.00563756 5931.13, 0.00716179 4889.86, 0.00866839 4153.49, 0.0101648 3607., 0.011655 3186.09, 0.0131409*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2030.1, 02010., 0.0000282563 1232.19, 0.00014944 849.073, 0.000257466 660.524, 0.000359008 548.371, 0.000458002 473.404, 0.000555757 419.357, 0.000652815 378.298, 0.00074944 345.892, 0.000845777 118.271, 0.00380631*Material, Name=C35*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16380., 023400., 0.000789431 15814.6, 0.00256253 10267.4, 0.00427092 7408.77, 0.005893955749.74, 0.00747891 4682.74, 0.00904507 3943.69, 0.0106008 3403.29, 0.0121503 2991.69, 0.0136956*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2222., 02200., 0.0000301427 1253.05, 0.000160189 834.315, 0.000273466 638.442, 0.000379668 524.938, 0.000483255 450.278, 0.000585609 397.041, 0.000687284 356.924, 0.000788541 325.457, 0.000889524 109.188, 0.00399589*Material, Name=C40*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18760., 026800., 0.000764814 16909.7, 0.00265856 10469.9, 0.00444614 7378.84, 0.00613068 5650.07, 0.0077733 4562.41, 0.0093962 3819.83, 0.0110085 3282.34, 0.0126144 2876.02, 0.0142164*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2413.9, 02390., 0.0000309422 1263.67, 0.000170079 815.537, 0.000288349 615.229, 0.000398993 501.733, 0.000506966 428.08, 0.000613712 376.039, 0.000719794 337.082, 0.000825474 306.681, 0.00093089 101.338, 0.00417611*Material, Name=C45*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20720., 029600., 0.00075015 17743.1, 0.00273782 10639.8, 0.00458359 7386.84, 0.00631443 5609.46, 0.00800122 4506.18, 0.00966788 3759.48, 0.0113239 3222.27, 0.0129737 2817.97, 0.0146195*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2535.1, 02510., 0.0000323044 1265.87, 0.000176673 802.219, 0.000297743 600.343, 0.000410999 487.385, 0.0005216414.624, 0.000631002 363.47, 0.000739759 325.314, 0.000848128 295.619, 0.000956244 96.8983, 0.0042863*Material, Name=C50*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22680., 032400., 0.000739885 18515.2, 0.00282136 10800.8, 0.00472398 7406.35, 0.00650139 5586.72, 0.00823314 4469.4, 0.00994455 3718.4, 0.01164533180.69, 0.0133399 2777.43, 0.0150306*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2666.4, 02640., 0.0000336591786.735, 0.000307738 584.088, 0.000423793 472.094, 0.00053722 400.477, 0.000649477 350.37, 0.00076111313.124, 0.00087237 284.214, 0.000983389 92.4472, 0.00440455*Material, Name=C55*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24850., 035500., 0.00072745 19297., 0.00291132 10959.8, 0.00487362 7429.12, 0.00670053 5569.63, 0.00848036 4439.05, 0.0102397 3683.89, 0.0119884 3145.52, 0.0137312743.03, 0.0154698*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2767.4, 02740., 0.0000352217 1261.67, 0.00018927 774.457, 0.000315399 571.752, 0.000433514 460.697, 0.000549047 390.039, 0.000663442 340.767, 0.000777235 304.231, 0.000890669 275.923, 0.0010038789.2809, 0.00449368*Material, Name=C60*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26950., 038500., 0.000700606 19978.3, 0.00298515 11087.9, 0.005002155552.82, 0.0086964412.21, 0.0104977 3654.2, 0.01228883115.66, 0.0140739 2714.07, 0.0158551*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2878.5, 02850., 0.0000356383 1256.67, 0.000194702 760.756, 0.000323283 558.434, 0.000443708 448.564, 0.000561565 379.016, 0.000678302 330.681, 0.000794449 294.926, 0.000910248 267.272, 0.0010258286.0337, 0.00458981*Material, Name=C65*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29050., 041500., 0.000671154 20635.5, 0.00305092 11227.6, 0.00511681 7477.58, 0.00702769 5554.81, 0.00888851 4402.81, 0.0107282 3640.4, 0.01255723100.27, 0.0143802 2698.31, 0.0161993*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2959.3, 02930., 0.0000362462 1252.05, 0.000198738 750.74, 0.000328992 548.949, 0.000451041 440.021, 0.000570546 371.305, 0.000688948 323.655, 0.000806774 288.463, 0.000924259 261.278, 0.00104152*Material, Name=C70*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31150., 044500., 0.000641177 21274.9, 0.00311276 11377.9, 0.00522413 7526.44, 0.0071721 5571.79, 0.00906881 4407.16, 0.0109442 3639.02, 0.0128088 3096.11, 0.0146674 2692.74, 0.0165221*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3019.9, 02990., 0.000036979 1248.1, 0.000201847 743.23, 0.000333282 541.959, 0.000456512 433.772, 0.000577225 365.689, 0.000696855 318.553, 0.000815919 283.779, 0.000934649 256.941, 0.0010531682.2252, 0.00470937*Material, Name=C75*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 33180., 047400., 0.000619583 21842.2, 0.00318471 11504.1, 0.00534398 7565.26, 0.00733259 5583.9, 0.00926901 4408.93, 0.0111839 3636.25, 0.0130881 3091.21, 0.0149862 2686.84, 0.0168806*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 3080.5, 03050., 0.00003771171243.9, 0.000204919735.834, 0.000337513535.156, 0.000461909427.722, 0.000583819360.269, 0.000704663313.639, 0.000824951279.275, 0.000944913252.774, 0.0010646680.7083, 0.00475965*Material, Name=C80*Concrete compression hardening35140., 050200., 0.00060153922358.2, 0.0032568111618.5, 0.005462037601.82, 0.007490325596.63, 0.009465684412.34, 0.01141943635.46, 0.01336253088.38, 0.01529952683., 0.0172327*Concrete tension stiffening3141.1, 03110., 0.00003844371239.38, 0.000207956728.476, 0.000341687528.471, 0.000467236421.811, 0.000590329354.989, 0.000712373308.862, 0.000833873274.904, 0.000955052248.735, 0.0010760379.2484, 0.00480935(6) 损伤系数:混凝土材料进入塑性状态伴随着刚度的降低, 如下图示(1):受拉受压文献(3)Fig4. (a), (b) 给出了混凝土材料单轴拉压的滞回曲线. 该曲线已被实验和计算验证. 通过线性插值, 可以得到混凝土材料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损伤系数如下:*Material, Name=C25*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损伤系数(d c) 塑性应变0, 00.01, 0.0008086930.207199, 0.00233739 0.410702, 0.00386389 0.540458, 0.00534640.69718, 0.006802450.78611, 0.008243050.84114, 0.009674140.877465, 0.0110990.902661, 0.0125197*Concrete tension damage损伤系数(d t) 塑性应变0, 00.01, 0.0000255150.330864, 0.000135635 0.517144, 0.000236563 0.615434, 0.000331898 0.747045, 0.000424844 0.834016, 0.000516573 0.888637, 0.000607596 0.919064, 0.000698173 0.937999, 0.000788446 0.998225, 0.00355876*Material, Name=C30*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8018980.271809, 0.00245591 0.498841, 0.00407992 0.626823, 0.00563756 0.758068, 0.00716179 0.830984, 0.00866839 0.875447, 0.01016480.904483, 0.0116550.924462, 0.0131409*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2825630.577576, 0.000257466 0.671381, 0.000359008 0.78758, 0.000458002 0.862336, 0.000555757 0.908476, 0.000652815 0.933922, 0.00074944 0.949638, 0.000845777 0.998607, 0.00380631*Material, Name=C35*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7894310.324164, 0.00256253 0.561223, 0.00427092 0.683386, 0.00589395 0.796302, 0.00747891 0.858328, 0.00904507 0.89589, 0.01060080.92031, 0.01215030.937062, 0.0136956*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014270.430433, 0.000160189 0.620766, 0.000273466 0.709799, 0.000379668 0.814503, 0.000483255 0.880713, 0.000585609 0.921137, 0.000687284 0.943295, 0.000788541 0.956917, 0.000889524 0.998833, 0.00399589*Material, Name=C40*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7648140.369042, 0.00265856 0.609331, 0.004446140.823245, 0.00777330.877128, 0.00939620.90969, 0.01100850.930844, 0.01261440.945352, 0.0142164*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094220.471266, 0.000170079 0.658771, 0.000288349 0.742582, 0.000398993 0.836523, 0.000506966 0.895279, 0.000613712 0.930952, 0.000719794 0.95046, 0.000825474 0.962428, 0.00093089 0.998995, 0.00417611*Material, Name=C45*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750150.40057, 0.002737820.640546, 0.00458359 0.750445, 0.00631443 0.840063, 0.00800122 0.888862, 0.00966788 0.918306, 0.01132390.937422, 0.01297370.950532, 0.0146195*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230440.495671, 0.000176673 0.680391, 0.000297743 0.760819, 0.000410999 0.849034, 0.00052160.903712, 0.000631002 0.936711, 0.000739759 0.954691, 0.000848128 0.965692, 0.000956244*Material, Name=C50*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7398850.428544, 0.00282136 0.666642, 0.00472398 0.771409, 0.00650139 0.853722, 0.00823314 0.898389, 0.00994455 0.9253, 0.01164530.942763, 0.01333990.954738, 0.0150306*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365910.52097, 0.000183705 0.701994, 0.000307738 0.778754, 0.000423793 0.861159, 0.00053722 0.911801, 0.000649477 0.942194, 0.00076111 0.958699, 0.00087237 0.968775, 0.000983389 0.999181, 0.00440455*Material, Name=C55*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727450.456423, 0.00291132 0.691273, 0.00487362 0.790729, 0.00670053 0.866219, 0.00848036 0.907065, 0.01023970.93165, 0.01198840.947601, 0.0137310.958541, 0.0154698*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539536, 0.00018927 0.717351, 0.000315399 0.791331, 0.000433514 0.869789, 0.000549047 0.91763, 0.000663442 0.946178, 0.000777235 0.961623, 0.000890669 0.971027, 0.00100387 0.999246, 0.00449368*Material, Name=C60*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7006060.481084, 0.00298515 0.712003, 0.00500215 0.806648, 0.00687342 0.876252, 0.0086960.913899, 0.01049770.936577, 0.01228880.951309, 0.01407390.961426, 0.0158551*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563830.559063, 0.000194702 0.733068, 0.000323283 0.804058, 0.000443708 0.877995, 0.000561565 0.922909, 0.000678302 0.949666, 0.000794449 0.964133, 0.000910248 0.972937, 0.00102582 0.999299, 0.00458981*Material, Name=C65*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6711540.502758, 0.003050920.819817, 0.00702769 0.884515, 0.00888851 0.919509, 0.01072820.940612, 0.01255720.95434, 0.01438020.96378, 0.0161993*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624620.572681, 0.000198738 0.743775, 0.000328992 0.812645, 0.000451041 0.883611, 0.000570546 0.926569, 0.000688948 0.952106, 0.000806774 0.965898, 0.000924259 0.974284, 0.00104152 0.999336, 0.00465851*Material, Name=C70*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6411770.521912, 0.00311276 0.744318, 0.00522413 0.830867, 0.00717210.891435, 0.00906881 0.924204, 0.01094420.943987, 0.01280880.956872, 0.01466740.965746, 0.0165221*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69790.582576, 0.000201847 0.751428, 0.000333282 0.818743, 0.000456512 0.887672, 0.000577225 0.929255, 0.000696855 0.953916, 0.000815919 0.967215, 0.0009346490.999364, 0.00470937*Material, Name=C75*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6195830.539193, 0.00318471 0.757298, 0.00534398 0.840395, 0.00733259 0.897474, 0.00926901 0.928341, 0.01118390.946986, 0.01308810.95914, 0.01498620.967518, 0.0168806*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771170.592163, 0.000204919 0.758743, 0.000337513 0.824539, 0.000461909 0.891519, 0.000583819 0.931794, 0.000704663 0.955624, 0.000824951 0.968456, 0.000944913 0.976241, 0.00106466 0.999391, 0.00475965*Material, Name=C80*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0, 00.01, 0.0006015390.554618, 0.00325681 0.768556, 0.00546203 0.848569, 0.00749032 0.902677, 0.00946568 0.931921, 0.01141940.94959, 0.01336250.961115, 0.01529950.969065, 0.0172327*Concrete tension damage0, 00.01, 0.00003844370.601485, 0.0002079560.765763, 0.0003416870.830074, 0.0004672360.895181, 0.0005903290.934206, 0.0007123730.957244, 0.0008338730.969631, 0.0009550520.977139, 0.001076030.999416, 0.00480935(7) Stiffness Recovery (1)当荷载从拉变压时, 混凝土材料的裂缝闭合, 抗压刚度恢复, 即w c=1.当荷载从压变拉时, 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刚度不恢复, 即w t=0.一维拉压滞回曲线示意图:(8)屈服函数(1)(3)二维屈服函数示意图:(9) 塑性流动法则(1)(3)采用非关联的塑性势函数- Drucker-Prager hyperbolic function:ψ = 250。

混凝土塑性损伤

混凝土塑性损伤

������ ≤ 1
������������ = 1 −
������������ ������������ ������−1 2+������
������ ≥ 1
������������ = ������������/(������������������0)
受拉损伤因子
������������ = 1 −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杨 飞, ABAQUS 混凝土塑性损伤因子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4.张 近, ABAQUS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验证 5.秦 浩, ABAQUS 混凝土损伤因子取值方法研究 6. V. Birtel, P. Mark,《Parameterised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RC Beam Shear Failure》
������������
=
(1−������)������������������������������0 ������������+(1−������)������������������������������0
β为塑性应变与非弹性应变的比例系数,
受压时取0.35~0.7
二、混凝土损伤因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
������������:与������������∗相应的混凝土峰值压应变。
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
一、混凝土规范中的混凝土本构关系
混凝土单轴受拉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当������ ≤ 1时, ������ = 1.2������ − 0.2������6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验证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验证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验证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ABAQUS软件中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参数验证。

ABAQUS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工程模拟软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结构的力学分析。

其中,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是ABAQUS用于模拟混凝土材料行为的重要工具,其参数设置的准确性对模拟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将首先介绍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包括损伤因子、塑性应变、弹性模量等。

随后,将通过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将来自于标准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测试,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我们可以评估模型参数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还将探讨不同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包括损伤因子、塑性应变等参数的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工作原理,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将总结参数验证的结果和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模型参数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在ABAQUS软件中的模拟精度和可靠性。

二、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概述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力学行为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复杂行为,如开裂、压碎和塑性变形等,使得其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确定成为研究的难点。

ABAQUS软件中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 Model)是一种专门用于模拟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混凝土的损伤和塑性行为,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受力过程。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主要包括损伤和塑性两部分。

损伤部分主要模拟混凝土在受拉和受压状态下的刚度退化,而塑性部分则负责描述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行为。

模型中还引入了损伤因子,用于描述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内部损伤程度,该因子随着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刚度逐渐降低。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其ABAQUS子程序开发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其ABAQUS子程序开发

模型原理
模型原理
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基于应力-应变量关系,通过引入损伤变量来描述 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该模型假定混凝土是由许多小的弹性体和塑性体组 成的复合材料,当应力超过一定阈值时,塑性体将发生塑性变形。同时,当损伤 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将发生破坏。
模型特点
模型特点
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有限元模拟:该模型能够实现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拟,从而得到更精确 的应力、应变和损伤分布。
4、进行模拟分析:设置好模拟分析的参数和初始条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模 拟分析,并得到相应的结果。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关键词:混凝土塑性损伤,ABAQUS,用户子程序,有限元分析,材料损伤 在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混凝土塑性损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混凝土在加载过程中的塑性行为和损伤演化,本次演示将介绍 如何利用ABAQUS用户子程序进行混凝土塑性损伤模拟。
1、确定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根据前述的屈服准则、塑性势函 数、损伤演化方程和断裂准则等,确定模型的具体数学表达式。
4、断裂准则:描述混凝土达到极限状态时的断裂条件,一般采用应 力失效准则或应变失效准则。
2、编写子程序代码:使用ABAQUS提供的Python API或C++ API等编程接口, 编写实现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子程序代码。其中,需要实现模型的各个组成部 分,如屈服准则、塑性势函数、损伤演化方程等。
一般来说,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屈服准则:描述混凝土开始进入塑性变形的应力状态,一般采用米泽斯 (Mises)屈服准则或相关改进型屈服准则。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2、塑性势函数:描述混凝土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软化效应,常用的有德 鲁克-普拉格(Drucker-Prager)模型、摩尔-库仑(Mohr-Coulomb)模型等。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ABAQUS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ABAQUS

4.5.2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ABAQUSABAQUS 材料库中也包括分析混凝的其它模型如基于弥散裂纹方法的土本构模型。

他们分别是在ABAQUS/Standard “An in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ncrete,” Section 4.5.1, 中的弥散裂纹模型和在ABAQUS/Explicit, “A cracking model for concrete and other brittle materials,” Section 4.5.3中的脆性开裂模型。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主要是用来为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循环和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提供一个普遍分析模型。

该模型也适用于其它准脆性材料如岩石、砂浆和陶瓷的分析;本节将以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来演示本模型的一些特点。

在较低的围压下混凝土表现出脆性性质,主要的失效机制是拉力作用下的开裂失效和压力作用下的压碎。

当围压足够大能够阻止裂纹开裂时脆性就不太明显了。

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失效主要表现为微孔洞结构的聚集和坍塌,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质表现得像具有强化性质的延性材料那样。

本节介绍的塑性损伤模型并不能有效模拟混凝土在高围压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而只能模拟混凝土和其它脆性材料在与中等围压条件(围压通常小于单轴抗压强度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下不可逆损伤有关的一些特性。

这些特性在宏观上表现如下:∙单拉和单压强度不同,单压强度是单拉强度的10倍甚至更多;∙受拉软化,而受压在软化前存在强化;∙在循环荷载(压)下存在刚度恢复;∙率敏感性,尤其是强度随应变率增加而有较大的提高。

概论混凝土非粘性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要点介绍如下:应变率分解对率无关的模型附加假定应变率是可以如下分解的:是总应变率,是应变率的弹性部分,是应变率的塑性部分。

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为下列弹性标量损伤关系:其中是材料的初始(无损)刚度,是有损刚度,是刚度退化变量其值在0(无损)到1(完全失效)之间变化,与失效机制(开裂和压碎)相关的损伤导致了弹性刚度的退化。

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4.5.2 混凝土和其它准脆性材料的塑性损伤模型这部分介绍的是ABAQUS提供分析混凝土和其它准脆性材料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ABAQUS 材料库中也包括分析混凝的其它模型如基于弥散裂纹方法的土本构模型。

他们分别是在ABAQUS/Standard “An in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ncrete,” Section 4.5.1, 中的弥散裂纹模型和在ABAQUS/Explicit, “A cracking model for concrete and other brittle materials,” Section 4.5.3中的脆性开裂模型。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主要是用来为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循环和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提供一个普遍分析模型。

该模型也适用于其它准脆性材料如岩石、砂浆和陶瓷的分析;本节将以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来演示本模型的一些特点。

在较低的围压下混凝土表现出脆性性质,主要的失效机制是拉力作用下的开裂失效和压力作用下的压碎。

当围压足够大能够阻止裂纹开裂时脆性就不太明显了。

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失效主要表现为微孔洞结构的聚集和坍塌,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质表现得像具有强化性质的延性材料那样。

本节介绍的塑性损伤模型并不能有效模拟混凝土在高围压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而只能模拟混凝土和其它脆性材料在与中等围压条件(围压通常小于单轴抗压强度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下不可逆损伤有关的一些特性。

这些特性在宏观上表现如下:单拉和单压强度不同,单压强度是单拉强度的10倍甚至更多;受拉软化,而受压在软化前存在强化;在循环荷载(压)下存在刚度恢复;率敏感性,尤其是强度随应变率增加而有较大的提高。

概论混凝土非粘性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要点介绍如下:应变率分解对率无关的模型附加假定应变率是可以如下分解的:是总应变率,是应变率的弹性部分,是应变率的塑性部分。

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为下列弹性标量损伤关系:其中是材料的初始(无损)刚度,是有损刚度,是刚度退化变量其值在0(无损)到1(完全失效)之间变化,与失效机制(开裂和压碎)相关的损伤导致了弹性刚度的退化。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1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1

混凝土与其它准脆性材料得塑性损伤模型这部分介绍得就是ABAQUS提供分析混凝土与其它准脆性材料得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ABAQUS材料库中也包括分析混凝得其它模型如基于弥散裂纹方法得土本构模型、她们分别就是在ABAQUS/Standard “Aninelastic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ncrete," Section4。

5.1, 中得弥散裂纹模型与在ABAQUS/Explicit, “Acracking model forconcrete and otherbrittle materials," Section 4。

5.3中得脆性开裂模型。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主要就是用来为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循环与动力荷载作用下得提供一个普遍分析模型、该模型也适用于其它准脆性材料如岩石、砂浆与陶瓷得分析;本节将以混凝土得力学行为来演示本模型得一些特点。

在较低得围压下混凝土表现出脆性性质,主要得失效机制就是拉力作用下得开裂失效与压力作用下得压碎。

当围压足够大能够阻止裂纹开裂时脆性就不太明显了、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失效主要表现为微孔洞结构得聚集与坍塌,从而导致混凝土得宏观力学性质表现得像具有强化性质得延性材料那样。

本节介绍得塑性损伤模型并不能有效模拟混凝土在高围压作用下得力学行为。

而只能模拟混凝土与其它脆性材料在与中等围压条件(围压通常小于单轴抗压强度得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下不可逆损伤有关得一些特性、这些特性在宏观上表现如下:•单拉与单压强度不同,单压强度就是单拉强度得10倍甚至更多;•受拉软化,而受压在软化前存在强化;•在循环荷载(压)下存在刚度恢复;•率敏感性,尤其就是强度随应变率增加而有较大得提高。

概论ﻫ混凝土非粘性塑性损伤模型得基本要点介绍如下:应变率分解对率无关得模型附加假定应变率就是可以如下分解得:就是总应变率,就是应变率得弹性部分,就是应变率得塑性部分。

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为下列弹性标量损伤关系:其中就是材料得初始(无损)刚度,就是有损刚度,就是刚度退化变量其值在0(无损)到1(完全失效)之间变化,与失效机制(开裂与压碎)相关得损伤导致了弹性刚度得退化。

基于理想无损状态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共3篇

基于理想无损状态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共3篇

基于理想无损状态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共3篇基于理想无损状态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1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在承受外力和环境作用下容易发生损伤。

因此,混凝土的损伤行为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其中,弹塑性损伤是混凝土损伤中较为复杂的一种。

为了更好地研究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本文将介绍基于理想无损状态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

1. 弹塑性本构模型概述弹塑性本构模型是研究材料承受外力后弹性和塑性响应的数学模型。

在混凝土中,弹性和塑性响应在不同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弹性阶段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瞬时变形,而塑性阶段则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几乎恒定的变形。

因此,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可以描述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混凝土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响应,以及这些响应与混凝土发生损伤之间的关系。

2. 理想无损状态混凝土在初始时存在一个理想无损状态,即没有受到任何外力或环境作用。

在理想无损状态下,混凝土的本构特性可以被准确地描述,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3.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主要分为两类:基于连续损伤理论的本构模型和基于分离损伤理论的本构模型。

前者认为损伤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后者则是将损伤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损伤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连续损伤理论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该模型将混凝土的本构响应视为弹性响应和塑性响应之和,并通过引入损伤变量来描述损伤发生的过程。

具体而言,混凝土的应变张量可以表示为:ε = εe + εp + εd其中,εe表示混凝土的弹性应变,εp表示混凝土的塑性应变,εd 表示混凝土的损伤应变。

根据连续损伤理论,损伤可以用损伤变量D 来描述,即:D = 1 - (1 - εd/εf)n其中,εf是混凝土的最大应变,n是连续损伤理论中的材料参数。

假设混凝土在最大应变处完全破坏,则D=1。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力学性能和损伤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和损伤演化过程。

通过对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力学特性,还能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As a widely used building material, the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amage behavior of concret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which can more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s. The study of the 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not only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concrete, but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本文首先介绍了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塑性理论、损伤力学以及混凝土材料的特殊性质。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其ABAQUS子程序开发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其ABAQUS子程序开发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其ABAQUS子程序开发一、本文概述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其力学行为一直是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Concrete Plasticity Damage Model)作为一种能够模拟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非线性、弹塑性及损伤行为的本构模型,对于准确预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响应和破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利用ABAQUS软件的子程序开发功能,实现该模型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将对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包括模型的损伤演化方程、塑性流动法则以及相关的材料参数。

随后,将详细介绍在ABAQUS软件中开发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子程序的步骤和关键技术,包括用户子程序的编写、模型参数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等。

通过具体的算例分析,文章将展示所开发子程序在模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方面的应用效果,并与其他常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所开发子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为从事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套有效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子程序开发方法,以推动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理论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是一种基于塑性力学和损伤力学的本构模型,用于描述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

该模型能够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刚度退化以及损伤演化,因此在结构分析和数值模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塑性流动理论: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塑性变形,这种变形是不可逆的。

塑性流动理论通过引入塑性势函数和流动法则,描述了混凝土在塑性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塑性势函数用于确定塑性应变的方向,而流动法则则定义了塑性应变率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损伤演化方程: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损伤,导致其刚度降低。

损伤演化方程用于描述混凝土损伤的发展过程。

该方程通常基于能量耗散原理或损伤变量,通过引入损伤因子来量化混凝土的刚度退化。

ABAQUS_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_损伤因子

ABAQUS_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_损伤因子

混凝土损伤因子的定义BY lizhenxian271 损伤因子的定义损伤理论最早是1958年Kachanov提出来用于研究金属徐变的。

所谓损伤,是指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材料内凝聚力的进展性减弱,并导致体积单元破坏的现象,是受载材料由于微缺陷(微裂纹和微孔洞)的产生和发展而引起的逐步劣化。

损伤一般被作为一种“劣化因素”而结合到弹性、塑性和粘塑性介质中去。

由于损伤的发展和材料结构的某种不可逆变化,因而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损伤定义。

一般来说,按使用的基准可将损伤分为:(1) 微观基准量1,空隙的数目、长度、面积、体积;2空隙的形状、排列、由取向所决定的有效面积。

(2) 宏观基准量1、弹性常数、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延伸率。

2、密度、电阻、超声波波速、声发射。

对于第一类基准量,不能直接与宏观力学量建立物性关系,所以用它来定义损伤变量的时候,需要对它做出一定的宏观尺度下的统计处理(如平均、求和等)。

对于第二类基准量,一般总是采用那些对损伤过程比较敏感,在实验室里易于测量的量,作为损伤变量的依据。

由于微裂纹和微孔洞的存在,微缺陷所导致的微应力集中以及缺陷的相互作用,有效承载面积由A减小为A’。

如假定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空间各个方向均匀分布,A’与法向无关,这时可定义各向同性损伤变量D为D= ( A- A’ )/ A事实上,微缺陷的取向、分布及演化与受载方向密切相关,因此材料损伤实际上是各向异性的。

为描述损伤的各向异性,可采用张量形式来定义。

损伤表征了材损伤是一个非负的因子,同时由于这一力学性能的不可逆性,必然有0dDdt≥ 2有效应力定义Cauchy 有效应力张量'σ''//(1)A A D σσσ==-一般情况下,存在于物体内的损伤(微裂纹、空洞)是有方向性的。

当损伤变量与受力面法向相关时,是为各向异性损伤;当损伤变量与法向无关时,为各向异性损伤。

这时的损伤变量是一标量。

3等效性假设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一般使用两种等效性假设,一种是应变等效性假设,另一种是能量等效性假设。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上课讲义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上课讲义

混凝土损伤因子的定义BY lizhenxian271 损伤因子的定义损伤理论最早是1958年Kachanov提出来用于研究金属徐变的。

所谓损伤,是指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材料内凝聚力的进展性减弱,并导致体积单元破坏的现象,是受载材料由于微缺陷(微裂纹和微孔洞)的产生和发展而引起的逐步劣化。

损伤一般被作为一种“劣化因素”而结合到弹性、塑性和粘塑性介质中去。

由于损伤的发展和材料结构的某种不可逆变化,因而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损伤定义。

一般来说,按使用的基准可将损伤分为:(1) 微观基准量1,空隙的数目、长度、面积、体积;2空隙的形状、排列、由取向所决定的有效面积。

(2) 宏观基准量1、弹性常数、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延伸率。

2、密度、电阻、超声波波速、声发射。

对于第一类基准量,不能直接与宏观力学量建立物性关系,所以用它来定义损伤变量的时候,需要对它做出一定的宏观尺度下的统计处理(如平均、求和等)。

对于第二类基准量,一般总是采用那些对损伤过程比较敏感,在实验室里易于测量的量,作为损伤变量的依据。

由于微裂纹和微孔洞的存在,微缺陷所导致的微应力集中以及缺陷的相互作用,有效承载面积由A减小为A’。

如假定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空间各个方向均匀分布,A’与法向无关,这时可定义各向同性损伤变量D为D= ( A- A’ )/ A事实上,微缺陷的取向、分布及演化与受载方向密切相关,因此材料损伤实际上是各向异性的。

为描述损伤的各向异性,可采用张量形式来定义。

损伤表征了材损伤是一个非负的因子,同时由于这一力学性能的不可逆性,必然有0d D d t≥ 2有效应力定义Cauchy 有效应力张量'σ ''//(1)A A D σσσ==-一般情况下,存在于物体内的损伤(微裂纹、空洞)是有方向性的。

当损伤变量与受力面法向相关时,是为各向异性损伤;当损伤变量与法向无关时,为各向异性损伤。

这时的损伤变量是一标量。

3等效性假设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一般使用两种等效性假设,一种是应变等效性假设,另一种是能量等效性假设。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

混凝土损伤因子的定义BY lizhenxian271 损伤因子的定义损伤理论最早是1958年Kachanov提出来用于研究金属徐变的。

所谓损伤,是指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材料内凝聚力的进展性减弱,并导致体积单元破坏的现象,是受载材料由于微缺陷(微裂纹和微孔洞)的产生和发展而引起的逐步劣化。

损伤一般被作为一种“劣化因素”而结合到弹性、塑性和粘塑性介质中去。

由于损伤的发展和材料结构的某种不可逆变化,因而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损伤定义。

一般来说,按使用的基准可将损伤分为:(1) 微观基准量1,空隙的数目、长度、面积、体积;2空隙的形状、排列、由取向所决定的有效面积。

(2) 宏观基准量1、弹性常数、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延伸率。

2、密度、电阻、超声波波速、声发射。

对于第一类基准量,不能直接与宏观力学量建立物性关系,所以用它来定义损伤变量的时候,需要对它做出一定的宏观尺度下的统计处理(如平均、求和等)。

对于第二类基准量,一般总是采用那些对损伤过程比较敏感,在实验室里易于测量的量,作为损伤变量的依据。

由于微裂纹和微孔洞的存在,微缺陷所导致的微应力集中以及缺陷的相互作用,有效承载面积由A减小为A’。

如假定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空间各个方向均匀分布,A’与法向无关,这时可定义各向同性损伤变量D为D= ( A- A’ )/ A事实上,微缺陷的取向、分布及演化与受载方向密切相关,因此材料损伤实际上是各向异性的。

为描述损伤的各向异性,可采用张量形式来定义。

损伤表征了材损伤是一个非负的因子,同时由于这一力学性能的不可逆性,必然有0dD dt≥ 2有效应力定义Cauchy 有效应力张量'σ ''//(1)A A D σσσ==-一般情况下,存在于物体内的损伤(微裂纹、空洞)是有方向性的。

当损伤变量与受力面法向相关时,是为各向异性损伤;当损伤变量与法向无关时,为各向异性损伤。

这时的损伤变量是一标量。

3等效性假设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一般使用两种等效性假设,一种是应变等效性假设,另一种是能量等效性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和其它准脆性材料的塑性损伤模型这部分介绍的是ABAQUS提供分析混凝土和其它准脆性材料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ABAQUS 材料库中也包括分析混凝的其它模型如基于弥散裂纹方法的土本构模型。

他们分别是在ABAQUS/Standard “An in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ncrete,” Section 4.5.1, 中的弥散裂纹模型和在ABAQUS/Explicit, “A cracking model for concrete and other brittle materials,” Section 4.5.3中的脆性开裂模型。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主要是用来为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循环和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提供一个普遍分析模型。

该模型也适用于其它准脆性材料如岩石、砂浆和陶瓷的分析;本节将以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来演示本模型的一些特点。

在较低的围压下混凝土表现出脆性性质,主要的失效机制是拉力作用下的开裂失效和压力作用下的压碎。

当围压足够大能够阻止裂纹开裂时脆性就不太明显了。

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失效主要表现为微孔洞结构的聚集和坍塌,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质表现得像具有强化性质的延性材料那样。

本节介绍的塑性损伤模型并不能有效模拟混凝土在高围压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而只能模拟混凝土和其它脆性材料在与中等围压条件(围压通常小于单轴抗压强度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下不可逆损伤有关的一些特性。

这些特性在宏观上表现如下:•单拉和单压强度不同,单压强度是单拉强度的10倍甚至更多;•受拉软化,而受压在软化前存在强化;•在循环荷载(压)下存在刚度恢复;•率敏感性,尤其是强度随应变率增加而有较大的提高。

概论混凝土非粘性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要点介绍如下:应变率分解对率无关的模型附加假定应变率是可以如下分解的:是总应变率,是应变率的弹性部分,是应变率的塑性部分。

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为下列弹性标量损伤关系:其中是材料的初始(无损)刚度,是有损刚度,是刚度退化变量其值在0(无损)到1(完全失效)之间变化,与失效机制(开裂和压碎)相关的损伤导致了弹性刚度的退化。

在标量损伤理论框架内,刚度退化是各向同性的,它可由单个标量d来描述。

按照传统连续介质力学观点,有效应力可定义如下:Cauchy应力通过标量退化变量(d)转化为有效应力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材料截面,因子代表承力的有效面积占总截面积的比重(总截面积剪除受损面积)。

在无损时d=0,有效应力等于cauchy应力。

然而,当损伤发生后,有效应力比cauchy应力更能代表实际情况,因为损伤后截面承力的是有效无损的面积。

因此,可以很方便的用有效应力来建立塑性相关公式。

正如后面将要谈论的那样,退化变量的演化是由一组硬化参数和有效应力控制的:即.硬化变量受拉和受压的损伤状态由两个独立的硬化变量和描述,他们分别代表受拉和受压时的等效塑性应变。

硬化参数的演化由下式给出(下文将进一步讨论):混凝土的微裂纹和压碎由不断增大的硬化变量来描述。

这些硬化变量控制着屈服面和弹性刚度退化。

他们也与产生新裂纹面所要消耗的断裂能有密切的关系。

屈服函数屈服函数在有效应力空间内代表一个空间曲面,它决定了失效或损伤的状态。

屈服函数,至于本粘性无关的塑性损伤模型其屈服函数的具体形式稍后详细介绍。

流动法则根据流动法则,塑性流动由塑性势G来确定,形式为:式中为非负的流动因子,塑性势也是定义在有效应力空间里的。

其具体形式稍后介绍。

由于使用的是非相关联流动法则,所以刚度矩阵将会是非对称的。

小结:总之,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是在有效应力空间和硬化变量来描述的式中和F满足Kuhn-Tucker条件:Cauchy是由刚度退化变量和有效应力按下式计算得到的。

从等式4.5.2-1可以看出,弹塑性关系与刚度退化是非耦合的。

式4.5.2-2的优点在于他能方便计算机数值计算。

此处总结的非粘性塑性损伤模型可以很轻易地进行拓展就能考虑粘塑性影响了,只要允许有效应力超出屈服面然后对其归一化就可以了。

损伤和刚度退化硬化变量,的演化规律可以很方便的先通过考虑单轴情况在推广到多轴情况来确定(但实际上从单轴到多轴的推广往往并不容易的,译者认为)单轴情况演化:首先假定单轴应力-应变关系可以通过下式转化成应力-塑性应变关系:式中下表t c分别代表拉压。

和是拉压时的等效塑性应变率,和是拉压等型塑性应变,是温度,是其它预定义常变量。

在单轴拉压情况下有效塑性应变率为:这一节里面我们约定是正数,它代表的是单压时的应力值,即。

正如在图4.5.2-1中显示的那样,当从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变软化段卸载时,可以发现卸载的响应是退化了的,也就是说材料的弹性模量看起来变小了(损伤了)。

弹性刚度的损伤在拉压试验中表现是大不相同的。

但在拉压两种情况中,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损伤效果都是越来越明显的。

混凝土的损伤响应由两个独立的单轴损伤变量和,控制,他们是塑性应变、温度和其它行变量的函数。

图4.5.2–1,混凝土单轴拉和压应力-应变曲线单轴刚度退化变量是等效塑性应变的非减函数,他们的取值范围在0(无损伤)到1(完全损伤)之间。

如果表示材料的初始弹性刚度,那么在单轴拉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分别为在单轴加载条件下,裂纹是沿着与应力垂直方向发展的。

裂纹的成核和扩展就造成了界面有效承载面积的减小,因此就导致了有效应力的增加。

在单轴压是这种承载面积减小的效果还要稍好一点,因为开始是裂纹基本上是平行于应力方向扩展的,但是当压碎发展到比较厉害时有效承载面积也将显著地减小。

那么有效单轴内聚力和形式如下有效单轴内聚力决定了屈服(破坏)面的大小。

单轴循环加载在单轴循环加载条件下,刚度退化机制比较复杂,它设计到预先存在裂纹的开闭问题和裂纹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试验观察发现,但循环加载的应力符号变号是反向加载的刚度有所恢复。

这种刚度恢复也称之为“单边效应”它是混凝土循环加载的一个显著特点。

特别是当应力由拉变为压时,效应很明显,这时压应力使得受拉形成的裂纹闭合从而是受压刚度得到恢复。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假定弹性模量按标量减小变量退化是材料的初始(无损)模量。

这个关系式在拉压曲线中都是成立的,刚度减小变量d是应力状态和单轴损伤变量和的函数,在单轴循环条件下ABAQUS假定下式成立:.式中和应力状态的函数,引入他们是为了反应由于反向加载时刚度恢复效应,他们定义为:其中,权系数和这里假定为材料参数,他们分别控制应力反向时的刚度恢复能力。

举例来说,考虑图4.5.2–2荷载由拉变成压的情况。

假定材料没有初始预损伤,也就是及,那么此时有拉应力()时,正如预计的那样。

反之压应力()时, .。

如果那么,材料恢复到受压无损状态,反之,若时,,材料没有刚度恢复。

当在0-1之间取值时表示刚度只能部分恢复。

Wc=0没有恢复,从图中可以看到斜率没有变化。

Wc=1,从图中可以看出斜率恢复为E。

图4.5.2–2受压刚度恢复参数效应的示意图单轴循环加载时的等效塑性演化方程也可以进行推广如下:它在单拉或单压就退化为方程4.5.2-4的形式。

多轴情况有必要把硬化变量的演化规律推广到多轴情况下,在Lee and Fenves (1998)的工作基础上,假定有效塑性应变率可由下式计算得到:式中和分别是塑性应变率张量的最大和最小主值。

是拉压应力权重系数,若有效应力张量三个主值全是正时为1,反之为0。

Macauley 运算定义为:。

单轴加载情况下方程4.5.2-8退化为单轴定义式4.5.2-4和4.5.2-7,因为此时单拉时,单压时。

若果对塑性应变率张量的主值进行排序如:,那么多轴普通应力条件下等效塑性应变率演化可以写成一下矩阵形式:,。

弹性刚度退化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认为混凝土的弹性刚度退化是各向同性的,且可以用一个单标量写成如下形式:式中的刚度退化标量变量d必须与单轴单调加载时的响应一致,同时还要能够反应在循环加载退化机制带来的复杂性。

对普通多轴加载情况ABAQUS假定,形式上与单轴相同,只是现在通过应力权重系数将它推广到多轴情况了:显然,很容易验证方程4.5.2-10的标量退化式与单轴加载时是一致的。

很多准脆性材料(混凝土)的试验表明,当拉应力换到压应力时由于裂纹闭合受压刚度将会恢复。

但是另一方面,当受压时的微裂纹压碎时,由受压换到受拉时的受拉刚度将不会恢复。

鉴于此,ABAQUS默认条件下,假定及即只有受压刚度恢复而没有受拉刚度恢复。

图4.5.2-3就是默认条件下的一个应力循环的曲线图图4.5.2-3 默认条件下(,.)单轴应力循环曲线图(拉-压-拉)屈服条件本模型的屈服条件基于Lubliner 等人(1989)建议的屈服函数,它综合了Lee and Fenves (1998)的修正以考虑拉压不同时强度的不同演化规律。

用有效应力表达时的屈服函数为:式中和是无量纲材料参数是有效静水压力,是Mises等效应力,是有效应力张量的偏量部分,而是的代数最大主值,函数形式如下式中和分别为有效拉压内聚力。

在双轴受压时,方程4.5.2-11就退化为Drucker-Prage屈服条件,材料系数可由单轴受压强度和双轴受压强度比值给出:一般材性试验给出的单双受压强度比值在1.10 -1.16之间,那么取值在0.08 -0.12 之间(Lubliner et al., 1989)系数只在三维受压时才出现在公式中,它可以通过比较沿拉压子午线的强度比值得到。

根据定义拉子午线是满足主应力空间中的轨迹线,而压子午线是满足的轨迹线。

其中,和是应力主值。

显然易求得,沿拉压子午线其表达式为:,。

当时,响应的屈服准则为:令,为静水压力,那么就有。

事实上大多数试验也并没有证明是变化的,因此就可求出。

对于混凝土来说一般取,那么。

当时,沿拉压子午线的屈服函数就简化为:同理令,那么。

在偏平面上典型的屈服面见图4.5.2-4,图4.5.2-5是平面应力时的屈服面。

图4.5.2-4:对应于不同的值在片平面内的屈服面。

图4.5.2-5平面应力时的屈服面。

流动法则本模型取的是非关联流动法则:塑性势G取为Drucker-Prager双曲函数的形式式中是p–q面内高围压时的膨胀角,是单轴抗拉强度,是势函数偏心率,它描述势函数向其渐近线逼近的速度(当偏心率趋于零时,流动势函数趋于直线)。

流动势函数的连续光滑性保证了流动方向的唯一性。

当围压很高时流动势函数渐近于线性Drucker-Prager势函数,且与静水轴的交角是90度。

在“Models for granular or polymer behavior,” Section 4.4.2,中对这个势函数有详细的讨论。

因为采用了非关联流动法则,刚度矩阵将会出现非对称。

粘塑性归一化在隐式分析程序里,当材料模型出现软化或刚度退化是往往难收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