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本 教材系统复习 第4讲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本 教材系统复习 第4讲 物态变化

固体 晶体
区别
非晶体
□17 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 □18 没没有 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
定义

固体

固体 晶体
区别
非晶体
特点 不断□19 吸吸热,温度□20 不不变 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熔 图象
化 熔化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条件
吸收热量
固体 区别 说明
常见物质
晶体
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对于晶体,其凝固点与熔点相 同 冰、海波、食盐、

实 验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 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论
5.(1)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2)实验研究对象应选取小颗粒(粉末状)固体,以保证物质受热均匀 交 (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和烧杯壁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 流 化形成的小水珠 与 (4)实验改进 反 (5)熔化前后曲线图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 思 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6)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的变化:吸热、内能增大
①在 □23 任任何何温度下都能发生;② ①在一定温度下进
温度条件
行;
蒸发时温度降低
②沸腾时温度不变
发生位置 液体□24 表表面面
液体 □25 内内部部 和 □26
表表面面同时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
影响因素 体的□27 表表面面积大积小大 、液体的□28 大气压、加热的快慢 小 温温度 度
石蜡、玻璃、沥青、松香等 铁等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2017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全部)

2017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全部)

★常考点三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在运动 时间 相同的情况 下,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2)相同路程比时间.在运动 路程 相同的情况 下,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3)速度是描述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是运 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快慢 的.
(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二是方 便性原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球、地面 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易错警示]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 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 的.②我们平常说地球公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而地球 自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地轴.
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常用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
是:千米(km)、分米( dm )、厘米(cm)、毫米
( mm ) 、微米(um)、纳米( nm ) .
2.单位换算:1 m=103 mm=
um=109 nm.
[帮你归纳]1.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 m.2.手掌的宽度约 为1 dm.3.指甲的宽度约为1 cm.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铅笔芯的直径约为2 mm.5.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6.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纸张的厚度约为0.1 mm.7.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 约是1.5 m.8.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
2.速度 (1)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 程.也就是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公式 v=s/t .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 ,读作米每秒, 符号为m/s. (4)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这并不意味着速度 的大小取决于路程和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运 动物体自身的性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15讲 电功、电功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15讲 电功、电功率

端.
(4)(2022·无锡)接通电源,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均
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说明电压表与电
源之间的电路连接是串串联联.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小小灯灯泡断
路路.
泡断
(5)排除故障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 V, 此时应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左(选填“左”或“右”)滑动,直到电压表的 示数为 2.5 V 时为止,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值为 00..2244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0..66W.
2.若题目中给出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我们可以根据欧姆定
律、电功率公式求相关物理量.
(1)求额定电流:由 P 额=U 额 I 额⇒I 额=PU额额
(2)求电阻:由
PI==UURI⇒RR==UPPI2额额额2额
(3)求实际功率:利用 R 不变(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P 实=UR实2 或 P 实=I2实R 或 P 实=(UU实额)2P 额
0
考点 2: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和电功率
类型
电功
电功率
电流做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 电功率等于□10电电功与□11时时间之
定义 形式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 比,是表示电流功□12做做功功快快慢间的物 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 理量.用符号 P 表慢示 功.用符号 W 表示
国际单位:瓦特(W);
国际单位:焦耳(J);
★(2022·九龙坡区三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1标有“6 V 3 W”, L2标有“3 V 3 W”,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此时两电压表示数之比 U1∶U2=55∶∶1,1若将两灯并联后接入 3 V 电路中,则两灯的实际功率之比 P1∶P2=11∶∶4.4(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本 教材系统复习 第7讲 机械运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本 教材系统复习 第7讲 机械运动

人教八上 P12 图 1.1-3 甲
教科八上 P12 图 1-2-6
命题点:刻度尺读数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0..11cm, 木块的长度为 33.8.822cm.
命题点:参照物的选取 2.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 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 人教八上 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 P17图1.2 - 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小明以 3 另另一一列列车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小明以地地面面为参照 物车,他又是静止的.
(2021·茶陵县模拟)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
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 x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C)
A.甲同学前 10 分钟的平均速度是 5 m/s
B.乙整个过程走的路程是 2 km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 1.5 倍
D.甲相遇前平均速度和相遇后平均速度之比是 3∶2
……
……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上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 K268 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 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 K268 次列车去张家界节 省多张家界的时间:t=sv=3072.456
刻刻度度尺尺 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看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度线、□9 分分度度值值
测量
□10 零零刻刻度度线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

方法 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11 平平行行,不能歪斜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读
位;物体的长度=末端所对刻度-初始端所对刻度

2020届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命题点2 液体压强

2020届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命题点2    液体压强

球的重力:G球=m球g=ρ球V球g=2.0×103 kg/m3×1×10-3 m3×10 N/kg=20 N
桌面受到的压强:p= F
S
= G水+G球+G容 = 38N + 20N + 4N
S
0.02m2
=3.1×103 Pa
实验突破
实验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命题点 【提出问题与猜想】
实验视频见
1. 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方向、深度及液体的密度有关
(人教八下P38图9.2-10)
北部湾经济区6年真题“面对面”
类型 1 液体压强的理解和判断(南宁2015.14涉及)
拓展训练
1. (2017玉林、崇左4题3分)如图所示,打开水坝的闸门时,
液体压强使坝底的水奔流而出,则决定坝底水的压强大小
的主要因素是( B )
A. 水的体积
B. 水的深度
C. 坝的宽度
超值配赠
【设计与进行实验】
2. 实验前装置的检测与调整 (1)U形管中液柱的调平(拆开橡皮管,重新安装,保证U形管两边液面__相__平____)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探头上的橡皮膜,若液柱始终相平或变化较小,
说明装置_气__密__性__差___,需要拆开橡皮管重新安装)
3. 转换法的应用(通过U形管压强计两侧__液__面__高__度__差__来反映探头处液体压强大小, 高度差越大,所处位置液体压强越大) 4.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改变金属盒的 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 (2)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 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深__度___,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深度,金属盒方向不变,改 变液体密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 5. 换用不同液体多次实验的目的(使结论__具__有__普__遍__性____)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2讲 简单机械 第1课时 杠杆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2讲 简单机械 第1课时 杠杆

(7)(2022·南充)小组小明同学在科技创新实验中将此装置改装成了一 个杠杆液体密度计,该装置可测量小桶内液体的密度.如图戊所示,将 容积为 20 mL 的小桶挂在 M 点,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已知 OM =OA=5 cm,则杠杆密度计的“0 刻度”线应在 OO (选填“O”或“A”) 点,将待测液体倒满小桶,在杠杆右端挂上重物并调节至 N 点位置时, 杠杆刚好水平平衡.重物质量为 10 g,ON=15 cm,N 点位置应标注的密 度刻度值是 11..5g5/cm3,改装后杠杆右端的密度刻度线是是(选填“是”或 “不是”)均匀分布的.(g 取 10 N/kg)
(2022·铜仁模拟)在图中画出力 F1 的力臂 l1 和力臂 l2 对应的力 F2.
类型 2:画最小动力 (2022·遵义模拟)如图所示的杠杆 AOB,在杠杆 A 端挂一重物 G,要求
在 B 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请画出需要 施加的最小的力 F 的示意图,并标出最小力的力臂 l.
命题点 1:杠杆分类
1.(2020·贵阳)撬棒是人们在劳动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如图所示是
工人利用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景,撬棒上 O 点为杠杆的支点.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B )
A.此时撬棒为等臂杠杆
B.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力
C.力 F 的作用点靠近 O 点会更省力
D.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距离
施加给物体的力;
②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 2:杠杆的分类 杠杆分类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示意图
力臂关系 l1□7 >>l2
l1□8 <<l2
l1□9 ==l2
力的关系 F11□0<<F2

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 热量计算 课件(共28张PPT)

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 热量计算 课件(共28张PPT)

3200
16
16
电水壶烧水时的实际功率
W 2.25105 J P实 t 100s 2250W
(3)电水壶的电热转换效率是
Q吸 W
100%
1.512105 J 2.25105 J
100%
67.2%
2.小宇给奶奶购买了一台电热足浴盆,如图所示,其铭牌上的部分信息如下表。奶奶 准备使用它泡脚时,电热器在加热状态下正常工作,将足浴盆中5 kg的水由20℃加热到 40℃,所用时间为700s。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求:
中考物理复习 热学计算
复习框架
一、与比热容有关的热量计算 二、与热值有关的热量计算 三、(热机)效率 四、简单的电热综合
一、与比热容有关的热量计算
1、吸热:Q吸=cm(t末-t初) 2、放热:Q放=cm(t初-t末) 3、当不考虑热量损失时,有Q吸=Q放。
真题训练
1.小明用质量均为0.5kg水和另一种液体探究“不同物质的放热降温的快慢”的 实验.相同时间内放出热量相等,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温度与时间的关 系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____(甲/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在0~ 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J,此过程通过____方式改变水和另一种液体的 内能。(c水=4.2×103J/((kg.℃),c水>c液)
汽油机的效率
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盛有 20℃、质量为100g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假如完全燃烧酒精3g.[水的 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 (3)科学研究表明:1g 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汽需要吸收2.26×103J的热量.水 开始沸腾后持续观察沸腾现象,同时发现水的质量减少了5g,求此过程水汽化成水蒸气所 吸收的热量.

2020年四川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一轮考点复习 第22课时 欧姆定律(二)(共44张PPT)

2020年四川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一轮考点复习 第22课时 欧姆定律(二)(共44张PPT)

电流 表、滑 动变阻 器
电流 表、电 阻箱 (等效 替代)
①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滑片位 于阻值最小的位置,闭合开 关,记下电流表示数I1; ②滑片位于阻值最大的位置,
由I1R=I2(R+R′) 得R=I1I-2RI′ 2(R′ 为滑动变阻器的
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I2
最大电阻值)
①如图所示连接电路,闭合
类型之一 伏安法测电阻 [2019·自贡]小聪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图如
图甲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R_=__U_I __。
(2)闭合开关 S 前,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置于__b__(选填“a”或“b”) 端。
(3)假如小聪同学用完好的器材按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正
确连接电路,实验时正确操作,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
③读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 U1R
④则被测电阻Rx的阻值为:Rx=___U_-__U__1 _(写出表达式)。
【变式1】 [2017·兰州]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均不 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利用下 列电路图能够测出待测电阻Rx阻值的是 D
类型之二 电路变化分析和计算
S1,将S2拨到a,记下电流表示 数I;②再将S2拨到b,调节电阻 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仍为
R=R′
I,这时电阻箱的示数即与被测
电阻的值相等
3.电路故障 类 型:开路(断路)、短路 方法归纳:当电路发生开路时,用电器不工作,且电路中电 流为零;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用电器可能工作,且电路中有电 流。 实 例: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选填“亮”“不 亮”“有示数”或“无示数”)
2.测量未知电阻R的方法
比 较:
主要 仪器
电路图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0讲 浮力 第2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0讲 浮力 第2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当物块上表面与液面刚好相平时需要施加压力:
F=F 浮′-G=12.5 N-10 N=2.5 N.
2.★(2018·兰州 9 题 3 分)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将其
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试管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
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装有甲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D.装有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第2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 件及应用
【版本导航】人教:八下 P57~P60 北师:八下 P80~P84
考点 1: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 □ □ □ F 浮 1 >>G F 浮 2 <<G F 浮 3 ==G F 浮 4 ==G F 浮+FN==G
□ □ □ □ □ ρ液 5 >>ρ物 ρ液 6 << ρ液 7 ==ρ物 ρ液 9 >>ρ物 ρ液 11 <<ρ物
类型 1:静止在相同液体中的不同物体 ★(质量不同、体积相同)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
盛有同种液体,体积相等的 a、b 两个物体在液体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 如图所示.则: (1)两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ρb. (2)两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Fa<<Fb. (3)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的大小关系为 F 甲==F 乙. (4)两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p 甲==p 乙.
★(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水平台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 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的正方体物块 M、N 分别放 入两烧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液面刚好相平.则: (1)M、N 两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FM==FN. (2)甲、乙两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p 甲>>p 乙. (3)若将 M、N 两物体同时放入甲液体中静止时,M、N 底面受到液体压力 的大小关系为 F 甲==F 乙.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0讲 压强 第2课时 液体压强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0讲 压强 第2课时 液体压强

【版本导航】人教:八下P33~P38 沪科:八年级P148~P155 考点1:液体压强(重点、难点)
产生原因 液体受 重力力作用,具有 流动性性
测量
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显示橡皮
压强计
仪器
膜受到的压强大小
p=ρρghgh 计算
液体密 深度度
公式 【注意】深度h指由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与
4.(2020·重庆A19题节选4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放有圆柱形溢水 杯.它的重为3 N、底面积为300 cm2、溢水口距杯底20 cm.内装水的深 度为18 cm,将一体积为1 000 cm3、密度为0.9 g/cm3的正方体木块缓慢 放入水中,不计溢水杯厚度,g取10 N/kg.求: (1)木块的质量m; (2)木块放入前,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F.
的大小关系,然后再利用p=
F S
比较压强的大小.液体对容器的压力不一
定等于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容器的形状有关.关系如
下图:
2.液体压强的计算 应用公式p=ρgh进行计算时,公式p=ρgh中h是指研究点到自由液面 的竖直方向的距离.如图所示,甲图中A点的深度为40 cm,乙图中B点 的深度为50 cm.另外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第2课时 液体压强
命题点1:连通器(2020年2次) 1.(2020·重庆A6题改编1分)如图,关闭下游阀门B,打开上游阀门A, 闸室和上游构成连连通通器器.
命题点2:液体压强的相关计算(2021年1次,2020年2次,2019年1次, 2018年2次,2017年3次) 2.(2018·重庆A 12题第1空1分)水平升降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 积为40cm2的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20 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_2_2××110033__Pa.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1讲 功和机械能 第1课时 功和功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1讲 功和机械能 第1课时 功和功率

(2022·安徽)在一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在 5 s 的时间内竖直向下 匀速降落了 30 m.若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受到的重力为 1 000 N, 求这个整体在该过程中: (1)所受阻力的大小; (2)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
解:(1)由于是匀速降落,故整体受到的阻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阻 力:f=G=1 000 N;
1 kW=103 W P=Wt=Fts=□10FFvv(仅适用于 匀速直线运动)
⇨ 2.(人教八下P64动手动脑学物理T1改编)小明用20 N的水平推力,将重 为150 N的购物车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了10 m,在此过程中,推力对购 物车做功220000J,支持力对购物车做功00 J.
3.(人教八下P65想想议议图11.2-1改编)如图所示,一位老人和一个
s=vt=12
15 km/h×60
h=3
km.
(2)车对地面的压力:
F=G 总=G 车+G 人=(m 车+m 人)g=(10 kg+40 kg)×
10 N/kg=500 N,
F 500 N 车对地面的压强:p=S=5×10-4
m2=1×106
Pa.
(3)骑行时的阻力:f=0.1G=0.1×500 N=50 N, 最高驶行速度:vmax=18 km/h=5 m/s. 由于小林骑平衡车是匀速行驶的,因此平衡车提供的动力 F=f=50 N, 则平衡车动力的功率: P=Fvmax=50 N×5 m/s=250 W.
2.(2021·甘肃 21 题 4 分)机器人送餐以往是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 场面,现在已成为现实.如图所示,一个机器人用手托着盘子,在水平 地面上匀速行走,并使盘子一直保持同一高度不变.甲同学说机器人对 盘子做了功,而乙同学却说它对盘子没有做功.请问你支持谁的观点? 为什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 3.(人教八上 P101 图 5.4-3 改编)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 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厚 (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 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前方方(选填“前方”或“后方”),要用 凹凹透透镜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4.(人教八上 P101 图 5.4-3 和 5.4-4 改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眼睛 的示意图,远视眼是丁丁图,远视眼矫正是乙乙图.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版本导航】人教:八上 P89~P106 教科:八上 P72~P88 考点 1:凸透镜和凹透镜
考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考点 3:眼睛和眼镜 1.眼睛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 1.(人教八上 P93 动手动脑学物理 T4 改编)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近近视视(选填“近 视”或“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保证蜡烛在 一倍焦距外)继续实验,需向右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可以 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2022·广东改编)在图甲所示位置成像时,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 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 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应不不变变(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 (5)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 的是像像完完整整亮度亮变度暗变(选暗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亮度不变”或“像 完整亮度变暗”).
戊 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像像距距; 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稳稳定定; 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大大小小关系.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大全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大全

如答图所示
例 1 题图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 ℃,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9 应 停止加热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① (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
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B ;(2)根据表格
解析: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接近0 ℃,所以刚从冰箱冷 藏室拿出的鸡蛋温度约为3 ℃,故A正解;正常情况下人 体体温在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错误;人体正常 体温在37 ℃,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一般为40 ℃左右,不可能达到70 ℃,故C错误;酒精灯外
【方法点拨】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 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 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做这类题时,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 物体或环境温度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排除与生活实际相 差较远的选项,最后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例2 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 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 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 题:
(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如答图所示
例2图
例 2 答图
(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是 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
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答图所示.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 ℃;水沸腾后,若 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 所以此时水的沸腾停止.(4)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 了得到可靠的结论.
实验二 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命题角度:1.根据表格数据画图.2.晶体 与非晶体类型的判断.3.晶体熔化的特点. 4.晶体的熔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篇 教材系统复习 第1讲 声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篇 教材系统复习 第1讲 声现象

命题点 4:声现象综合 7.(2018·宁夏 22 题 3 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A.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 m/s
8.(2019·宁夏 21 题 3 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高于20 000 Hz的声叫做□19 超超声声 波 波
到的声音 低于20 Hz的声叫做□20 次次声声 波

3.【比较与区别】三种乐器
分类
示例
弦乐器 小提琴
管乐器 笛子
打击乐器 锣、鼓
影响音调的因素 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
空气柱的长度 锣、鼓皮的绷紧程度
3.下雨时,天空中传来震耳的雷声,雷声的大小用响响度 度(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来描述.
考点3:声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利用回声定位(导盲仪、声呐) Nhomakorabea超声波清洗物体
用“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
超声波碎石、洁齿
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等缺陷
超声波雾化器
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海啸、核 超声波武器、次声波武器
爆炸等
6.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C )
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
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空气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大于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1讲 功和机械能 第2课时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1讲 功和机械能 第2课时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3)由(2)问中的实验看出小车超载几乎不会追尾前车,但生活中货车超 载引起的追尾事故却频频发生.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设计一步实 验操作(木块仍置于 B 处),证明货车追尾前车会因超载带来危害.
①操作:将将装装有有砝码砝的码小的车放小在车斜放面顶在端斜释面放顶,观端察释木放块被,撞观击察后运木动 的的距距离离; 块被撞击后运动
答:E<W.砝码重力做功将砝码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木块的动能、砝码的动 能以及木块运动过程中由于克服阻力做功的内能,所以木块增加的动能 E 小于砝码重力做的功 W.
命题点 2:动能相关实验 6.(2020·黔西南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物体动能跟哪些因素有 关.实验时,让钢球 A 从斜面某一高度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将木块 B 撞出一段距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货车超速的危害:如图乙所示,木块置于 B 处,小车由斜面顶端
释放,撞击木块并与木块共同运动一段距离 s1,这表明货车超速会会(选填
“会”或“不会”)产生追尾的危害.本实验可用木块运动的距距离反映追
尾的危害程度.

(2)探究货车超载的危害:如图丙所示,木块置于 B 处,将砝码固定在小 车上,仍从 A 处释放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逐次增加砝码个数重 复实验,发现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几乎都为 s0,均未与木块撞击.小 明猜想:小车每次到达斜面底端时,虽其动能随质质量量的逐次增大而增大, 但仍未追尾,原因可能是小车此时速速度度还不够大.
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装置:
交流与反思:1.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阻
力力的作用.若水平面绝对光滑,该实验不不能能(选
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 第2课时 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 第2课时 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
(2)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保持钩码重力 行
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实
6.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验
7.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2019 年 1 次)
实 8.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验 (1)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结 (2)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机械 论 效率越低
C.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考情分析】主要以滑轮(组)、交通工具等为载体考查功、功率、机械 效率的相关计算,经常结合速度、压强、浮力等知识综合考查,多在选 择题和计算应用题中呈现.

模型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率
物体G上升高度为h 时所做的功W有=Gh
★(2021·重庆A)如图所示的滑轮组,500 N的拉力F在10 s内将重 800 N的箱子匀速提升了2 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定滑轮的作用是省力 B.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 C.动滑轮的重力为100 N D.拉力F的功率为100 W
类型 2:水平方向拉动物体 ★(2021·鄂州模拟)如图所示,重 800 N 的物体在 100 N 水平拉力
命题点 2: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3.(2021·鄂州)小斌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把重 300 N 的货物匀速提升 1 m,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所用的拉力是 200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3 m B.动滑轮的质量为 100 N C.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是 75% D.利用该滑轮组既可以省力还可以省功
实验 钩码重 钩码上升高度 绳端拉 绳端移动距离
次数 G/N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 第1课时 杠杆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 第1课时 杠杆

俯卧撑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A 为重心,O 为支点,支撑
点 B,手臂垂直,则动力臂是 11..55m;假如人的质量是 50 kg,则地面对 他双手的支撑力是 330000N.(g 取 10 N/kg)
★(2019·咸宁)如图所示,杠杆 AB 放在钢制圆柱体的正中央水平凹 槽 CD 中,杠杆 AB 能以凹槽两端的 C 点或 D 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AC=CD=DB,左端重物 G=12 N.当作用在 B 点竖直向下的拉力 F 足够大 时,杠杆容易绕__DD__(选填“C”或“D”)点翻转,为使杠杆 AB 保持水 平位置平衡,拉力的最小值 F1=__66__N,最大值 F2=__244__N(杠杆、细 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
3.(2021·黄石节选)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厢和砖所受的总重力为 800 N, 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 F=161600N.
命题点 3:杠杆作图 4.(2021·黄冈、咸宁、孝感)如图所示,O 为支点,请在 A 点作出人用 木棒撬动石头的最小作用力 F 的示意图,并标出其力臂 l.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常考命题点】
1.实验装置: 设计 与 进行 2.实验过程: 实验 (1)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作为支点,其目的是
消消除杠除杆杠杆自重自对重杠对杆平杠衡杆的平影响衡 的影响
设 (2)实验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计 衡,目的是:便便于于测测量 量力臂力(臂2021 年 1 次,2020 年 1 次) 与 (3)给杠杆两端挂上不不同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直到杠 进 杆再次在水水平平位置达到平衡.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重复 行 上述实验(2021 年 2 次) 实 (4)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验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2021 年 2 次,2020 年 1 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类型二 运动状态与参照物
例2(兰州) 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 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 C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解析】 游艇中的人相对于黄河水位置在不断变化 ,所以人相对于黄河水是运动的,因此A选项错误;游 艇中人相对于岸边的高楼和迎面驶来的游艇位置也 在不断变化,故人相对于高楼和驶来的游艇也是运动 的,因而B、D选项错误;人随游艇逆流而上, 人相 对于游艇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人相对于游艇的位置 是静止的,故C选项正确.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判断一个物
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 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 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2020/4/7
返回目录 9
中考考点清单
参照物的选取: 1.参照物可任意选,也就是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 是运动的物体都可选为参照物. 2.参照物被选定后,可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假 设)物体. 3.为了研究方便,在物理学中研究地面上物体的 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
返回目录 2
中考考点清单
常考的长度估测①一支铅笔的直径约为 0.7cm; ②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19cm;③乒乓球台的高度约 为80cm;④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cm;⑤教室每层楼高 约为3m;⑥成年人手掌厚度约为 2cm;⑦一张纸的 厚度约0.1mm;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⑨成 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光年是指光在一年 时间里所传播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 特别提醒】 公里的相关换算: 1公里=1km=1 000m=103m .
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 2 所示.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做东直线运动,经过 6 s甲
、乙两物体相距 m30.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 解析】 甲、 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向西行 驶,甲的速度为 15m/s ,乙的速度为10m/s ,甲物 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 因此以甲物体为参照
物,乙物体向东运动.经过 6s,由公式s=vt 得甲物体
t
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
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返回目录13
中考考点清单
(
2
)测量平均速度:由公式
v
s t 可知,我们测
出物体运动的路程 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020/4/7
返回目录14
中考考点清单
匀速直线运动(有关s-v、v-t图像的识别及理解)
应换算成m;若速度单位为km/h , 则长度单位应换
算成km.
( 4 )求路程:s=vt .比较好的方法是 v 中时间单位
与 t 单位要一致.若速度单位为 m/s , 则时间单位
应换算成 s;若速度单位为 km/h ,则时间单位应
换算成 h .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变式题2(沈阳)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
返回目录12
中考考点清单
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 41 不变 的运动,叫匀速直 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 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42 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用 v s 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
的下一位.
2020/4/7
返回目录 5
中考考点清单
会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 15 数字 ,还必须 注明 16 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3.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17 秒 , 符 号:18 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19 h )、分 (20 min )等 单位换算:1h= 21 60 min,1min= 22 60 s.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 方法指导】 在利用速度的公式v s 进行计算时,需
注意以下几点:
t
( 1 ) 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即 s、v、
t必须对应同一运动物体在同一段时间内或同一段路
程内的路程、速度、时间.
( 2 ) 求速度: v s .若题目中对 v的单位有要求,则需将 路程(s) 的单位与t速度(v) 中长度的单位一致,时间(t)的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 方法指导】 判断选取参照物的关键是比较研 究物体和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研究物 体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要和研究物体之间 没有位置的变化,若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则所选的 参照物和研究物体之间一定要有位置的变化.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类型三 速度及其相关计算
例3(钦州) 小芳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是 18 km/h,她在50 m 短跑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是8s,跑 完50 m 的平均速度是 6.25 m/s,这个速度比她骑自 行上学的速度 大 .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
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
运动得快;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
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2)在物理学中,把 32 路程与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33
(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三看:看⑧ 量程 、看⑨ 分度值、⑩ 零刻度线 .
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 边要 11 紧靠 ,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12 平行 , (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会读:如图丙,视线要13 正对刻度线,要注意区分大 格及小格的数目.测量值要估读到 14 分度值 ,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 解析】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总路程除以所 用的时间,题目已知小芳短跑的路程为 50 m和所用 的时间为8s,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可以直接代入公
v =st=6.25 m/s.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
必须要统一单位,先将小芳骑自行车的速度18 km/ h换算成5 m/s, 她短跑的速度6.25 m/s 大于 骑自行车的速度5 m/s .
单位与速度(v)中的时间单位一致;或者先按题设中路
程(s) 和时间(t) 计算速度(v) ,再将速度(v) 的单位换算
成题目中速度(v) 要求的单位.若题目中对 v的单位无
要求,则可能将题设给出的路程和时间代入公式求得.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
3
)求时间:v
s t中长度单位
要与 s 单位一致.若速度单位为m/s ,则长度单位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解析】一张试卷的厚度在 70 um左右;光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为 3×108 m/S;中学生的身高在160 mm 左右;正常情况下人心跳间隔在1s左右,故选C. 【 方法指导】 对于初中物理估测题,我们一般有如 下方法:①直接选择:利用知道的一些物理量的值,不 用分析,直接确定答案.如 B 选项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为3×108 m/s ,是属于常考记忆类的,应该牢记 ;D 选项中的心跳之间不可能间隔 1 min.②比较法 :就是将待判断的值与你熟悉的.
2020/4/7
返回目录 6
中考考点清单
(2)测量工具:在古代常用日晷,沙漏等测量时间;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在运 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 23 停.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人们还制造出了更精确的计时仪器,如铯原子钟 等.
常考的时间估测:①石家庄日出至日落的时间约 为10h; ②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s; ③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④普通中学 生跑完1000m用时3~ 4min; ⑤成年人1min脉搏跳 动约70次.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参照物的物理量相比. 如知道自己的身高是 160cm, 将课桌与自己的身高对比,即可知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 .③单位换算法:单位换算法最适用于对质量和 长度的估算.把不熟悉的单位换算成熟悉的单位,使之 一目了然,如 C选项中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即 1.6 m. 变式题1刻度尺使用时应看 刻度尺的 分度值 和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2.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⑤ 刻度尺 、三角尺、
卷尺.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 微器等. (2)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⑥ 测量范围 :刻度 尺的测量范围. (3)刻度尺的⑦ 分度值 :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 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返回目录 4
中考考点清单
行驶了90m,乙物体行驶了60m, 两物体相距为90m60m=30m.
返回目录
量程 ;如图1所示, 刻度 尺的分度值是___1___mm, 铅 笔的长度为 15.16 cm.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解析】 图示刻度尺1cm 又分10个小刻度, 故分度值为1mm ;由图知,测量的始端在2.00cm 处, 末在7.16 cm 处,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7.16 cm -2.00 cm = 5.16 cm .
(3)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 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 是 27 可以避免的 .
2020/4/7
返回目录 8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28 位置 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2.参照物
(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 为 29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 了变化,就说它是 30 运动 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 是 31 静止 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