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开发部开发者能力评价体系V1.0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4部分:CM-IMS业务对SIP的要求V1.0.0概要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4部分:CM-IMS业务对SIP的要求V1.0.0概要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C-018.4-2011中国移动C M-I M S会话初始协议(S I P)技术规范第四部分:C M-I M S业务对S I P的要求C M-I M S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o f S e s s i o nI n i t i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S I P)P a r t4:S I P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C M-I M S S e r v i c e s版本号:1.0.02011-7-27发布2011-7-27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概述 (2)5. CM-IMS业务对SIP消息头域及参数的要求 (3)5.1.From头域 (3)5.1.1.业务需求 (3)5.1.2.使用方式 (3)5.2.Privacy头域 (3)5.2.1.业务需求 (3)5.2.2.使用方式 (3)5.3.History-Info头域 (4)5.3.1.业务需求 (4)5.3.2.使用方式 (4)5.4.Alert-Info头域 (4)5.4.1.业务需求 (4)5.4.2.使用方式 (5)6. CM-IMS业务对SIP信令流程的要求 (5)6.1.前转流程 (5)6.1.1.业务需求 (5)6.1.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5)6.2.等待流程 (6)6.2.1.业务需求 (6)6.2.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6)6.3.早媒体协商流程 (7)6.3.1.业务需求 (7)6.3.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7)6.4.REFER流程 (8)6.4.1.业务需求 (8)6.4.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8)流程 (9)6.5.1.业务需求 (9)6.5.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9)6.6.没有媒体成分的媒体协商流程 (10)6.6.1.业务需求 (10)6.6.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10)7. CM-IMS业务对SIP协议的扩展原则 (10)8. 编制历史 (11)前言本标准依据IETF、3GPP以及ITU-T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相关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V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V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版本号:1.1.02012-9-1 发布2012-9-1 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 总体方案 (3)4.1 建设目标 (3)4.2 指导思想 (3)4.3 服务对象 (4)4.4 管理范围 (4)5 系统架构 (5)5.1 功能架构 (5)5.2 软件架构 (5)5.3 组网原则 (7)6 运行环境要求 (7)6.1 运行环境和系统要求 (7)6.2 主机及网络设备系统要求 (8)6.2.1 主机设备要求 (8)6.2.2 网络设备要求 (9)6.2.3 存储设备要求 (10)6.3 软件技术要求 (10)6.3.1 操作系统 (10)6.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11)6.3.3 电子地图技术要求 (11)7 系统技术要求 (12)7.1 功能性 (12)7.2 性能要求 (12)7.3 软件设计要求 (13)7.4 可靠性 (13)7.5 安全性 (14)7.6 可维护性 (14)8 编制历史 (14)前言《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晓琦、石晓萍、王烨、周林、夏凡超、王鹏、徐智岳、杜传业、马松、吴丹、贺军、云雅琼、杜珍祥、童克波、吕晓敏、周云斌、陈为国、陆旻、许贤、周敏、郭艺娴、赵珺、陈宏宇、于洪亮、吕敏、徐铁瑛、诸圣勇、谭凌凯、文晓林、唐继志、霍廷瑞、杨竹。

E8移动建模介绍V1.0

E8移动建模介绍V1.0

客户管理
客户信息、商机、联系人、联系活动、提醒
移动建模应用背景与价值
应用价值
考勤
考勤App
二、把零散的需求做整合
签到、外出流程、考勤报表变成完成的考勤移动应用。
签到
外出 申请 考勤报表 请假
……
移动建模应用背景与价值
应用价值
活动
投票
三、把潜在的需求做提炼
发现企业内部的潜在需求,活动、投票、办公用品、车辆预约……
企业研发 难 业务集成 难 成熟应用 少
企业研发成本高、风险大
不少企业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但APP开发 人员较少,投入APP研发成本高,开发周 期很难预估,存在较大的风险
泛微对企业需求的响应
离目标仅一步之遥
移动 审批
移动 新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移动 日程
e-mobile
提供了标准移 动组件
e-cology
实现了业务系 统集成
e-cology 8.0
移动建模平台解决方案分享
移动建模平台解决方案分享
目录
1. 背景与价值 2. 功能介绍 3. 案例演示
第一部分
应用背景与企业价值
需求背景
企业正在面临信息化变革
变革
如今企业正在面临信息化的变革 企业对移动办公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客户正在成为一个组织的中心点 企业需要一个移动平台能随时 管理业务数据 管理供应商 管理客户 ……
技术架构
混合模式兼具跨平台与用户体验优势,接口与连接适配器打通第三方系统。
移动设备
兼具跨平台开发与用户体验优势
Hybird模式
1
微信集成平台
e-mobile
Mobile Browser

中国移动CM-IMS_SIP GW设备规范 v1.0.0_20091225

中国移动CM-IMS_SIP GW设备规范 v1.0.0_20091225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C M -I M S S I P 网关设备规范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I M S E q u i p m e n t s _S I P G W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 QB-╳╳-╳╳╳-╳╳╳╳目录前言................................................................................................................................... I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组网 (2)5. 接口要求 (4)5.1. 用户侧接口 (4)5.1.1. 下行接口 (4)5.2. 网络侧接口 (4)5.2.1. 上行接口 (4)6. 业务功能 (5)6.1. 代理注册功能 (5)6.2. 语音业务 (5)6.3. 传真业务 (5)7. 设备功能 (6)7.1. 呼叫处理的要求 (6)7.1.1. 对DTMF 码的要求 (6)7.1.2. 对FSK 的要求 (6)7.1.3. 与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6)7.2. 编解码要求 (6)7.3. 支持PPPoE要求(可选) (6)7.4. 媒体处理要求 (7)7.5. 业务实现保证能力 (7)7.5.1. IP 地址的获取 (7)7.5.2. 防火墙的穿越 (7)7.6. SIP GW安全要求 (7)7.6.1. 安全性要求 (7)7.6.2. 对于鉴权算法的支持 (7)7.7. SIP GW业务开通要求 (7)8. 协议要求 (8)8.1. 信令控制协议 (8)8.2. 媒体流协议 (8)8.3. 网管协议 (8)8.4. 其他协议 (8)9.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9)9.1. 容量要求 (9)9.2. 性能要求 (9)9.3.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9)9.4. PSQM (10)9.5. PESQ (10)9.6. MOS (10)9.7. 语音间断比 (10)9.8. 时延指标(环回时延) (10)9.9. 媒体同时并发呼叫数 (10)10. 硬件要求 (11)10.1. 模拟用户接口的硬件要求(可选) (11)10.2. 信号音和铃流标准 (11)10.3. DTMF 的音频标准 (11)11. 软件要求 (12)11.1. 软件基本要求 (12)11.2. 软件功能要求 (12)12. 网管要求 (13)12.1. 网管接口 (13)12.1.1. 基本要求 (13)12.1.2.功能要求 (13)12.2. 统计与测量要求 (14)12.3. 本地操作维护要求 (14)12.3.1. SIP GW 的管理、排障和维护 (14)12.3.2. 维护管理的方式 (14)12.4. 日志管理 (15)12.4.1. 日志的内容 (15)12.4.2. 日志管理操作 (16)12.5. SIP GW 软件升级和配置修改 (16)12.6. 信令跟踪 (16)12.7. SIP GW 在线保障 (16)13. 环境要求 (16)13.1. 环境温、湿度要求 (16)13.2. 机房地面要求 (17)13.3. 防尘要求 (17)13.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17)13.5. 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18)13.6.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18)13.7. 运输和仓储要求 (18)13.8. 噪声要求 (18)14. 电源及接地要求 (18)14.1. 电源要求 (18)14.1.1. 交流电压要求 (18)14.1.2. 直流电源要求(可选) (18)14.2. 接地要求 (19)14.2.1. 接地方式 (19)14.2.2. 接地要求 (19)14.2.3. 接地线截面积 (19)14.2.4. 接地电阻值 (19)14.2.5. 电源的冗余度(可选) (20)14.3. 过流过压保护 (20)14.3.1. 安全要求 (20)14.3.2. 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20)14.3.3. 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20)14.3.4.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20)14.3.5. 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20)14.3.6. 防电涌破坏 (21)14.3.7. 绝缘电阻 (21)15. 附录 (21)16. 编制历史 (21)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用户手册V1.0.0

用户手册V1.0.0

<系统名称>用户手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文档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引言 (4)1.1目的 (4)1.2背景 (4)1.3定义 (4)1.4参考资料 (4)2.功能介绍 (5)3.运行环境 (5)3.1硬件设备 (5)3.2系统软件 (5)3.3应用软件 (5)4.安装与初始化 (5)4.1安装 (5)4.2初始化 (6)5.运行前的准备 (6)6.操作说明 (6)7.常见问题的处理 (6)1.引言1.1目的说明编写这份用户手册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2背景说明:(1)这份用户手册所描述的软件系统的名称;(2)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安装该软件的单位。

1.3定义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1、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2、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档;3、本文档中各处引用的文档、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档的标题、文档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档资料的来源。

格式如下:[文档编号] 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或归属单位),日期2.功能介绍按照软件使用者的工作分工说明软件所具有的功能、这些功能帮助使用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哪些问题、使用软件后的优点。

3.运行环境3.1硬件设备列出为运行本软件所要求的硬件设备的最小配置和建议配置,如计算机及其处理器的型号、内存容量、硬盘存储容量等。

3.2系统软件说明为运行本软件所需要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的名称、版本号;程序语言的编译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号;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号等。

3.3应用软件说明运行本软件时需要在系统中有哪些其他子系统的支持等。

4.安装与初始化4.1安装列出软件安装的步骤,说明安装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方法。

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让初次接触这个系统的使用者依照手册中所列的步骤和操作方法顺利地将软件安装上。

中国移动开发者社区应用开发要求

中国移动开发者社区应用开发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开发者社区应用开发要求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a M o b i l e S D N 版本号:1.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实施 QB-╳╳-╳╳╳-╳╳╳╳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定义 (1)3.2 缩略语 (2)4 业务概念 (2)5 开发要求 (2)5.1 权利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开发者权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界面要求 (3)5.2.1 启动画面(适用于游戏、软件) (3)5.2.2 “关于”项说明 (3)5.2.3 “帮助”项说明 (3)5.2.4 “退出”项说明 (4)5.3 安装卸载要求 (4)5.4 联网要求 (4)5.5 程序进程 (4)5.6 数据读写(细化读写范围) (5)5.7 计费功能 (5)5.8 其他要求 (5)6 接口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CM-IMS_MRF接口规范V1.0.0..

中国移动CM-IMS_MRF接口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版本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11-4-12发布 2011-4-12实施QB-C-010-2011 中国移动C M -I M S M R F 接口规范 C h i n a M o b i l e C M -I M S M R F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目录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网络结构 (3)4.1组网架构 (3)4.2网元功能描述 (3)4.2.1 AS (3)4.2.2 MRF (4)4.2.3 S-CSCF (4)4.2.4 IM-MGW (4)4.2.5 SBC (4)4.2.6 网管系统 (4)4.2.7媒体资源服务器 (4)4.3 接口描述 (4)4.3.1 AS与MRF之间的Cr/Mr’接口 (4)4.3.2 S-CSCF与MRF之间的Mr接口 (7)4.3.3 MGW,SBC与MRF之间的Mb接口 (7)4.3.4 网管系统与MRF之间的接口 (7)4.3.5媒体资源服务器与MRF之间的接口 (7)5.AS与MRF之间的接口定义 (7)5.1音视频播放接口定义 (8)5.1.1NETANN方式音视频播放接口定义 (8)5.1.2INVITE+INFO方式音视频播放接口定义 (12)5.2.音频和视频录制接口定义 (18)5.2.1INVITE+INFO方式音频和视频录制接口定义 (18)5.3.收号接口定义 (23)5.3.1INVITE+INFO方式收号接口定义 (23)5.4.会议接口定义 (28)5.4.1接口流程 (28)5.4.1.1用户作为会议发起方创建会议并加入会议流程 (28)5.4.1.2用户作为参与方创建会议并加入会议流程 (29)5.4.1.3点击会议INVITE不带SDP流程 (30)5.4.2 SIP消息定义 (30)5.4.3会议MSML脚本定义 (33)5.4.4会议MSML脚本举例 (39)5.5.健康性检查接口定义 (39)5.5.1设备健康性检查接口定义 (39)5.5.2会话健康性检查接口定义 (41)6 编制历史 (44)附录A(标准性附录)播放语种 (44)附录B(标准性附录)文件类型 (45)附录C(标准性附录)编解码类型 (46)附录D(标准性附录)Money子类型 (46)附录E(标准性附录)MSML通用接口定义 (46)E.1MSML核心包元素定义 (46)E.2MSML核心包元素使用样例 (47)E.3MSML的dialog包元素定义 (47)E.4MSML的dialog包元素使用样例 (48)E.5MSML的conf包元素 (48)E.6Result元素 (48)E.7event事件 (49)E.8exit元素 (49)附录F(标准性附录)PATTERN的digits属性定义 (49)附录G(标准性附录)MSML响应码定义 (49)附录H(资料性附录)会议MSML脚本举例 (51)前言本标准为中国移动CM-IMS的MRF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代理服务器(MAS)系统总体技术要求v1.0.0

中国移动代理服务器(MAS)系统总体技术要求v1.0.0

移动代理服务器(MAS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Mobile Agent Server System版本号:1.0.0中 国 移 动 通 信 企 业 标 准 QB-╳╳-╳╳╳-╳╳╳╳╳╳╳╳-╳╳-╳╳发布 ╳╳╳╳-╳╳-╳╳实施前言本规范对MAS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全面要求,是MAS系统建设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本规范主要包括业务定义、业务特征、组网结构、业务流程等内容。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马杰、范晓晖、赵立君、肖军、朱宇、李红菊、王颖、胡武婕、吴铭、张海泳本规范解释单位:同提出单位目录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 (1)4业务描述 (2)4.1 业务定义 (2)4.2 业务特征 (2)4.3 业务分类 (3)5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 (3)5.1 系统结构 (3)5.1.1 系统结构图 (3)5.1.2 功能描述 (4)5.2 网络结构 (5)6业务流程 (6)6.1 业务受理 (6)6.1.1 时序图 (6)6.1.2 流程描述 (7)6.2 短信业务MT流程 (7)6.2.1 时序图 (7)6.2.2 流程描述 (7)6.3 彩信业务MT流程 (8)6.3.1 时序图 (8)6.3.2 流程描述 (8)6.4 短信/彩信业务MO流程 (9)6.4.1 时序图 (9)6.4.2 流程描述 (9)7编码原则 (10)8网管功能 (10)8.1 配置管理 (10)8.2 性能管理 (10)8.3 故障管理 (11)8.4 安全管理 (11)8.5 升级维护 (11)8.6 日志管理 (12)9认证与鉴权 (12)9.1 MAS服务器注册管理 (12)9.2 MAS服务器认证与鉴权 (12)10计费结算 (13)10.1 计费类型 (13)10.2 计费采集点 (14)10.3 结算 (14)11接口要求 (14)11.1 接口1:MAS服务器与企业IT系统的接口 (14)11.2 接口2:MAS服务器与行业应用网关的接口 (14)11.3 接口3:MAS服务器与MAS管理平台的接口 (14)11.4 接口4:MAS管理平台与BOSS的接口 (15)11.5 接口5:MAS管理平台与省综合网管的接口 (15)12业务统计 (15)12.1 统计功能要求 (15)12.2 统计报表数据要求 (15)13网络安全 (16)13.1 物理安全 (16)13.2 网络安全 (16)13.2.1 MAS服务器网络安全 (16)13.2.2 MAS管理平台网络安全 (16)13.2.3 数据传输安全 (17)13.3 系统安全 (17)14设备要求 (19)14.1 MAS服务器设备要求 (19)14.1.1 对主机设备的要求 (19)14.1.2 对时间同步的要求 (19)14.2 MAS管理平台设备要求 (19)14.2.1 对主机设备的要求 (19)14.2.2 对存储设备的要求 (20)14.2.3 对备份设备的要求 (20)14.2.4 对时间同步的要求 (21)15编制历史 (21)1范围本技术要求对MAS系统所作用的技术范畴提出规定,原则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部使用,用于在业务开展中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提供技术依据;适用于GSM 网络、GPRS网络、3G网络和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环境。

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绩效评价标准

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绩效评价标准

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绩效评价标准1、总则通过量化的指标准确的评定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从而对薪酬分配提供可靠的依据。

2、基本说明绩效评价,包括业绩考核和技术能力评定以及团队精神。

对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评定,每一项问答表现优秀加一分,表现不佳扣一分,表现平平不得分,最后计算总分。

评价体系:1、优秀2、良好3、一般4、很差3、业绩考核此项考核主要考核在一定时间内软件开发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主要包括有以下指标:目标完成度、难易度、贡献度。

3.1、目标完成度3.1.1、完成情况1、能否总是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2、或者尚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作,还是经常需要上级的催促才能按时完成工作,或者一贯拖延工作期限,即便在上级的催促下也不能按时完成工作?3、在困难或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是否也完成了计划的工作?4、是否很快、很迅速、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的完成交给的工作?5、是否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又能很好地控制成本?6、如果工作没有完成是由于环境的变化还是个人能力的问题?7、或者是工作太多了,根本无法完成?8、在工作中是仅仅要求完成任务还是主动进行工作流程的改进,高效运用相关资源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9、上级人员交给其工作时是否放心?3.1.2、完成质量1、提交的程序是否经常出现很多BUG?是否经常需要修正或调整?2、编码是否严格遵守代码规范性?3、用户对其开发的软件是否满意?3.1.3、完成时间1、总是提前完成任务,还是总是强调客观原因而无法准时完成任务?2、是否经常需要有人催促才能完成工作?3.2、难易度1、所完成的工作是否是一般人不愿意干的工作?或者是很烦很累枯燥无味的工作?2、所完成的工作是一般程序员都可以充分达成的目标,还是不易达成的挑战性目标?3、如果本人不在,本部门或本小组是否有替代的人?3.3、贡献度1、其所做的工作对公司创造了多少直接效益?多少间接效益?或者降低了多少成本?2、工作完成后的成本情况如何?是否有效地控制成本?3、是否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积极主动地从事其它相关事情?4、是否尽力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在各方面尽了最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技术能力技术能力评定:技术能力评定是通过对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工作表现、观察、分析、评价其所具备的工作能力。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V1.0版)1.总则 (3)1.1. 概述 (3)1.2. 目标 (3)1.2.1. 近期目标 (3)1.2.2. 中远期目标 (4)1.3. 原则 (4)1.4. 适用范围 (5)1.5. 起草单位 (5)1.6. 解释权 (5)2.经营分析系统总体说明 (6)2.1. 经营分析系统的组织结构 (6)2.2. 经营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 (7)2.3. 经营分析系统信息流图 (7)3.经营分析系统指标体系 (9)3.1. 关于分析角度的定义 (9)3.2. 指标体系 (15)3.2.1. 客户分析类指标 (15)3.2.2. 业务量类指标 (16)3.2.3. 收入类指标 (17)3.2.4. 市场竞争类指标 (18)3.2.5. 服务类指标 (18)3.2.6. 营销类指标 (20)3.2.7. 大客户类指标 (20)3.2.8.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类指标 (21)3.2.9. 合作服务方类指标 (21)4.省公司经营分析系统功能 (23)4.1. 概述 (23)4.1.1. 功能构成 (23)4.1.2. 分析方法 (23)4.1.3. 展现方式 (24)4.2. 客户模型及客户分群 (25)4.2.1. 客户模型 (25)4.2.2. 客户分群 (34)4.3. 主题分析 (35)4.3.1. 客户情况分析 (35)4.3.2. 业务发展分析 (44)4.3.3. 收益情况分析 (49)4.3.4. 市场竞争分析 (57)4.3.5. 服务质量分析 (59)4.3.6. 营销管理分析 (65)4.3.7. 大客户分析 (70)4.3.8.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发展分析 (74)4.3.9. 合作服务方分析 (76)4.4. 专题分析和数据挖掘 (82)4.4.1. 客户流失分析 (82)4.4.2. 客户发展分析 (82)4.4.3. 客户信用度评估分析、潜在大客户分析 (82)4.4.4. 营销计划预演 (83)4.4.5. 竞争对手分析 (83)4.4.6. 高额/欺诈分析 (83)5.经营分析系统的系统管理 (84)5.1. 组织和人员管理 (84)5.1.1. 组织管理 (84)5.1.2. 员工管理 (84)5.1.3. 权限管理 (85)5.1.4. 安全性管理 (86)5.2. 系统监控 (86)5.2.1. 监控对象 (86)5.2.2. 监控功能 (87)5.2.3. 监控要求 (87)5.3. 操作日志管理 (88)5.4. 系统备份 (88)5.4.1. 功能要素 (88)5.4.2. 数据备份 (88)5.4.3. 数据恢复 (89)5.5. 保密性要求 (89)5.6. 版本管理 (89)6.经营分析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接口 (91)6.1. 外部接口实现要求 (91)6.1.1. 实现原则 (91)6.1.2. 数据交换方式 (92)6.2. 与BOSS系统数据接口 (92)6.3. 与网管系统数据接口 (92)6.4. 其他接口 (93)7.经营分析系统的指标要求 (94)7.1. 在线数据存放周期 (94)7.2. 数据备份 (94)7.3. 数据抽取周期 (94)7.4. 前端响应时限 (94)8.附录 (95)8.1. 名词解释 (95)8.2. 业务类型结构表 (98)8.3. 收入结构表 (100)8.4. 经营分析举例 (102)8.4.1. 大客户分析 (102)8.4.2. 营销分析 (104)8.4.3. 竞争对手分析 (107)1.总则1.1. 概述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业务支撑系统产生的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建立移动企业经营分析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和处理,为市场经营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信基站运维综合管理系统V1.0设计说明书

通信基站运维综合管理系统V1.0设计说明书

第1章绪论本文主要介绍通信基站运维综合管理系统V1。

0的设计与实现。

本章首先介绍本系统的背景知识以及研究意义;然后阐述国内外研究以及开发的最新动态,最后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组织结构安排。

1。

1研究背景与意义本节主要介绍本文涉及的一些无线通信知识,首先介绍与本文描述的通信基站运维综合管理系统V1。

0相关的WCDMA的概念,UTRAN系统,RAN系统以及Rbs的知识,然后详细描述本系统在WCDMA系统所处的位置和该系统所需要提供的功能。

最后再系统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

1.1。

1 3G无线通信相关知识WCDMA[1]: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

是一种由码分多址(CDMA),演变而来的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频分双工方式。

WCDMA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TRAN:The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陆地无线接入网.信令网和数据传输网在逻辑上分开[2];UTRAN和CN的功能将和传输功能完全分开;UTRAN和CN使用的寻址方式将和传输功能的寻址方式无关;宏分级(FDD模式)的处理完全在UTRAN内,RRC的连接的移动性完全由UTRAN 控制;定义UTRAN接口时候,通过接口的功能的划分应有尽量少的可选项;应基于此接口控制的实体的逻辑模型。

UTRAN由一组通过Iu接口连接到核心网CN的无线网络子系统RNS组成。

一个RNS由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者多个节点(Node B)组成。

Rbs通过Iub接口连接到RNC。

图1。

1是UTRAN系统的部分平面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RNC主要负责跟核心网的交互以及与Rbs进行交互。

Rbs主要负责与RNC交互,以及用户手机交互.从软件架构的角度,UTRAN主要分为以下3个逻辑节点:(1)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

动易内容管理系统6.8的WAP2.0适配程序 V1.0

动易内容管理系统6.8的WAP2.0适配程序 V1.0

动易® SiteWeaver™ CMS 是一套面向各类中小型站点建设和管理而设计研发的通用建站管理系统(又称内容管理系统),是目前国内用户数量最多(超过30万网站),最受用户欢迎的CMS系统。

其强大的功能和简单易用的完善融合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

系统基于ASP语言和MSSQL/ACCESS数据库开发,无论在稳定性、代码优化、运行效率、负载能力、安全等级、功能可操控性和权限严密性等方面都居国内外同类产品领先地位。

该套动易系统在WEB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勿容置疑,而今配合由QuickWAP 开发的动易内容管理系统的WAP适配程序更是令动易锦上添花。

QuickWAP问世于2005年7月底,凭着开发人员对WAP开发技术的熟悉和接入联通移动业务的丰富经验,制作了第一款组件开发平台,由于组件封装了多种功能模块、运行速度快于动态脚本+WML语言(如:ASP+WML),简化了WAP代码开发,调试动态WAP程序简单,更加适合国人使用,使得QuickWAP受到极大的欢迎,尤其在中小型企业WAP建站方面应用更加广泛。

作为商业软件产品,QuickWAP在代码优化、运行效率、负载能力、安全等级等方面,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良好口碑,本着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设计理念,使得QuickWAP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经过效率最优化和负载能力最佳化设计的QuickWAP开发平台,现已获得业内越来越多专家和权威企业的认可。

1.简化WAP代码QuickWAP封装了多种功能模块,从而使您简化了WAP代码的编写,便于程序调试。

WAP网页代码均采用UTF-8编码,使网页的兼容性和适应性更强,内部优化了WAP语言模块,用QuickWAP做的手机网站更容易通过W3C标准验证。

2.数据库支持支持Microsoft SQL Server2000、2005和Microsoft Access2000以上数据库,通过维护数据库内容,更新WAP页面内容,自动过滤非法字符和HTML代码。

体系结构及DoDAF综述

体系结构及DoDAF综述
SvcV-3a:系统-服务矩阵
SvcV-3b:服务-服务矩阵 SvcV-4:服务功能描述 SvcV-5:作战活动-服务跟踪矩 阵 SvcV-6:服务资源流矩阵 SvcV-7:服务度量矩阵 SvcV-8:服务演进描述
SvcV-9:服务技术和技能预测
SvcV-10a:服务规则模型
对服务、服务项及其相互关系的确定。
作战视点OV
OV-1:高层作战概念图 0V-2:作战资源流描述 0V-3:作战资源流矩阵 0V-4:组织机构关系图 0V-5a:作战活动分解树 0V-5b:作战活动模型 OV-6a:作战规则模型 0V-6b:作战状态转换模型 OV-6c:作战事件跟踪描述
用图形或文本描述的高层作战概念。
描述作战活动之间交换的资源流。
对服务之间交换的资源流的描述。 描述系统和服务之间的支持关系,即一个服务由哪些系统来提供,一个 系统提供哪些服务。
描述服务之间的关系,如服务之间的接口、规划的与现有的接口的对比。
描述服务的功能和提供服务时所需的数据流。 描述服务与作战活动之间的支持关系,即一个作战活动由哪些服务来支 持,一个服务可以支持哪些作战活动。
• CV为体系结构描述中阐述的能力提供了战略背景 和相应的高层范围,比作战概念图中定义的基于 想定的范围更全面。
• 这些模型是高层的,用决策者易于理解的术语来 描述能力,以便沟通能力演进方面战略构想。
能力视点CV
CV-1:能力愿景 CV-2:能力分类 CV-3:能力阶段 CV-4:能力依赖
军事转型的总体构想,提供所描述能力的战略背景和高层 范围。
活动模型 系统功能
能力
图形示意
参考模型
融合产品
功能
活动
数据
业务规则
体系结构信息

Yonyou U9 移动应用V1.0发版说明

Yonyou U9 移动应用V1.0发版说明

Yonyou U9 移动应用V1.0发版说明用友优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目录1. 概述 (1)2. 应用架构 (1)3. 布署与安全 (3)3.1 系统拓扑架构 (3)3.2 安全授信 (3)4. 移动应用特性概述 (4)4.1 移动工作台 (4)4.2 移动下单 (4)4.3 条码拣货 (4)4.4 任务看板 (5)4.5 薪资查询 (5)4.6 移动考勤 (6)4.7 消息提醒 (6)4.8 移动商业分析 (6)4.9 移动审批 (7)5. 系统配置 (8)5.1 U9移动应用服务器配置 (8)5.2 U9移动商业分析服务器 (11)5.3 U9移动客户端配置 (11)6. 产品安装说明 (13)6.1 服务器安装 (13)移动审批单据模板配置说明 (14)1.概述企业应用的移动化逐渐成为通用的应用模式,多样化的系统接入手段中,移动终端以其灵活性、便利性和实时性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U9从V2.9版本发布移动审批开始企业移动化的探索,历时1年多,随着U9V3.0版本的发版上市,同步发布了U9移动应用的V1.0版本,实现U9企业应用全面支持移动化接入,标志着U9应用全面移动化的开始。

U9移动应用V1.0,在移动端发布了应用协同平台——U9工作台,此平台可以集成基于U9ERP的移动端应用,也可以接入任何一款移动端的应用产品,并提供一站式登录,统一管理移动端应用。

在移动服务器端,提供了移动应用控制台,用于管理企业移动应用的上传、下载和权限分配等系统管理工作。

技术层面,U9移动应用架构采用混合开发模式和基于html5的前端展现模式,不论企业自主研发或者合作伙伴开发的移动应用产品,均可发布至优普应用商店,在应用商店统一管理U9移动应用。

由此,U9移动应用V1.0版本构建了基于U9ERP的灵活开放的后端技术架构、前端应用管理体系,为今后U9移动应用向各个领域全面扩展提供了顺畅的通道和完整灵活的机制。

中国移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_v1.00

中国移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_v1.00

沟 通 从 心 开 始REACHING OUT FROM THE HEART. . . . . . .中国移动XXXX 分公司【项目名称】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版本 <V1.0>拟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日期声明本文件所有权和解释权归CMCC所有,未经CMCC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向第三方公开。

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引言 (5)1.1.编写目的 (5)1.2.系统涵盖范围 (5)1.3.缩略词 (5)1.4.假设和限制 (5)1.5.文档组织结构 (5)1.6.参考资料 (5)2.系统概貌 (6)2.1.系统远景 (6)2.2.体系结构 (6)2.3.系统边界和A CTORS (6)2.4.系统功能 (6)2.5.用户特性 (6)2.6.一般限制 (6)2.7.出错处理 (6)2.8.假设和依赖条件 (6)3.功能性需求 (7)3.1.【子系统1】 (7)3.1.1.【模块 1】 (7)3.1.2.【模块 2】 (7)3.2.【子系统2】 (7)3.2.1.【模块 3】 (7)3.2.2.【模块 4】 (7)4.用例视图 (9)4.1.【子系统1】 (9)4.2.【子系统2】 (9)5.外部接口需求 (10)5.1.用户接口 (10)5.2.硬件接口 (10)5.3.软件接口 (10)5.4.通信接口 (10)6.非功能性需求 (11)6.1.易用性 (11)6.2.可靠性 (11)6.3.性能 (11)6.4.可维护性 (12)6.5.安全性 (12)6.6.可扩展性 (12)7.系统配置 (13)7.1.硬件和软件配置 (13)7.2.网络配置 (13)7.3.网络拓扑图 (13)7.4.开发环境 (13)附件 A:术语表 (14)附录 B: 分析模型 (15)附录C: 问题清单 (16)1. 引言1.1. 编写目的【本节应该完成如下工作:1. 描述本SRS的直接目的例:对开发小组–本SRS作为概要设计,系统测试计划,测试案例编写等的输入源。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用户反馈与评价功能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用户反馈与评价功能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用户反馈与评价功能移动应用开发行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科技界对用户反馈与评价功能的关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发者们越来越重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一、用户反馈:关键的改进动力用户反馈是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用户们能够提供对现有应用的直接观点,指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开发者提供改进的机会。

这种直接反馈对开发者来说是无价之宝,因为只有真正了解用户需求,才能开发出更加优秀的产品。

在实施用户反馈功能时,开发者需要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提供反馈。

通过在应用中添加反馈按钮或意见箱,用户可以轻松地分享他们的体验和建议。

他们可以报告错误、提出功能请求或提供对用户界面的改进建议。

这种用户参与度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了解用户需求并作出相应调整。

二、评价功能:助力口碑传播评价功能是移动应用开发的另一项重要工具。

用户们可以在应用商店中为应用评分和撰写评论,分享他们的使用经验与其他用户。

这种评价和口碑传播可以对应用的排名和下载量产生深远影响。

鼓励用户参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开发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推送提醒用户评价应用,并在用户退出应用时展示评价引导页面。

同时,也要确保应用界面中添加与评价有关的入口,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入评价页面。

然而,开发者需要注意,一味追求好评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积极地对待负面评价同样重要。

当开发者能够诚恳地回应用户的投诉和问题时,用户们也会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这不仅可以改善用户的体验,更能够塑造一个积极的品牌形象。

三、如何处理用户反馈与评价收到用户反馈与评价后,开发者需要采取积极的响应措施。

首先,他们应该通过评估反馈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级。

紧急问题和频繁出现的错误应该优先解决,以减少用户的困扰。

其次,开发者应该回应用户的反馈,并了解他们的具体问题和需求。

通过与用户进行沟通和追问,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最后,开发者应该及时更新应用程序,修复错误和添加新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应用开发人员绩效评价(细分权重)

应用开发人员绩效评价(细分权重)

应用开发人员绩效评价(细分权重)前言评估应用开发人员的绩效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并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当依据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以及公司战略和业务目标等因素来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并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为其分配权重。

绩效评价指标以下是针对应用开发人员的绩效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1. 项目完成情况2. 代码质量3. 技术创新能力4. 团队协作5. 研究能力指标权重分配为了准确地评估应用开发人员的绩效,需要为每个指标分配相应的权重。

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是评估开发人员绩效的最重要指标。

在分配权重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进度及完成时间:权重占比 30%- 项目实现功能及性能:权重占比 30%- 项目质量及稳定性:权重占比 40%代码质量代码质量是开发人员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分配权重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代码易读性及可维护性:权重占比 40%- 代码规范性:权重占比 20%- 代码错误率及修复时间:权重占比 20%- 代码重构能力:权重占比 20%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开发人员绩效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分配权重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方案设计能力:权重占比 30%- 技术解决问题能力:权重占比 30%- 技术转型能力:权重占比 20%- 技术分享及培训能力:权重占比 20%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开发人员绩效的不可缺少指标。

在分配权重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与其他部门与团队协作:权重占比 40%- 团队内合作能力:权重占比 40%- 知识分享及帮助他人的能力:权重占比 20%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开发人员绩效的必备指标之一。

在分配权重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新技术的能力:权重占比 50%- 提升自身领域知识深度的能力:权重占比 30%- 提升管理及业务能力的能力:权重占比 20%结语以上是针对应用开发人员的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的分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开发部开发者能力评价体系
一、 对象定义 :指从事研发、产品设计、管理等其他类似工作性质的非职务人员。

二、 评价体系框架:
三、 详细相关能力定义说明:
(一) 研发素质------思维能力
定义:思维能力指个人对于问题的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它主要包括分析推理和概念思维两方面,是在优秀研发员工身上表现最多的素质。

分析推理就是在理解问题时将其分拆成更小的部分,通过一步一步的符合逻辑的演绎,排除不相关的资料,找出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推理也被称作演绎推理、分析思
维、纵向思维以及实践智力等。

概念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理论作归纳性的推理。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分散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从中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到事物背后隐藏的问题或存在的模式,概念思维也称作模式认知、悟性、批判性思维等。

评价等级:
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
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经验和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
2、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
3、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1. 专业知识面:以所应用专业知识为中心,适度宽广的相关知识,能精通一至两门,熟悉一至两门,了解一至两门。

2. 精通技能:在所应用专业知识方面,特别是一两个具体技术或工具,具备较为深入细致的掌握,得心应手。

3. 运用能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积累经验开展工作,能融汇贯通,在新项目新产品中进行实践。

创新能力定义: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获得实际应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二)研发素质------成就导向内涵
定义:成就导向是指个人具有成功完成任务或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愿望。

具有高成就导向的人希望出色地完成他人布置的任务,在工作中极力达到某种标准,愿意承担重要的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他在工作中有强烈地表现自己能力的愿望,不断地为自己设立更高的标准,努力不懈地追求事业上的进步。

在工商界,高成就导向的人表现为要作出比别人更好的的业绩;不满足已取得的业绩,完成工作之后为自己设立更高、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在产品开发或服务中有超过竞争对手的动机和决心。


就导向表现为个人关注后果、效率、标准,并追求改进产品或服务,在组织中力求资
源使用最优化。

成就导向是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成份。

评价等级:
0、安于现状,不追求个人技术或专业修养方面的进步;或在产品开发中不尽力达到
优质标准。

1、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或达到某个优秀的标准。

2、想法设法提高产品性能或工作效率;为自己设立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达到这
些目标而付诸行动。

3、在仔细权衡代价和利益、利与弊的基础上作出某种决策,为了使公司获得较大利益,甘愿冒险。

(三)研发素质------团队合作
定义:团队合作是指个人愿意作为群体中的一个成员,与群体中的其他人一起
协作完成任务,而不是单独地或采取竞争的方式从事工作。

这里所谓的团队就是为了
实现某个或某些目标而共同工作的群体,它可以是一个部门内部产品开发小组或行销小组,也可以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结合成的跨部门的工作群体。

评价等级:
0、在工作中单独作业,不与他人沟通。

1、愿意与他人合作,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信息和知识。

2、愿意帮助工作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解决所遇见的问题,或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其他成员。

3、主动与其他成员的进行沟通,积极寻求并尊重他人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或鼓励
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从而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或提高群体的合作气氛。

(四)研发素质------学习能力
定义:学习能力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地获取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学习能力强的人往往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希望对事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善于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获取对工作有帮助的信息。

对于自己专业方向上的最新发展和动
向比较了解,并能够意识到到这些最新的方法或技术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产品开发或整
个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评价等级:
0、在专业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不注意向其他人学
习。

1、在工作中,愿意并善于向其他同事学习。

2、从事自己不太熟悉的任务时,能够钻研资料,获得必备的工作知识或技能,从
而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3、深入地了解当前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能够意识到它们在产业界的应用。

(五)研发素质------坚韧性
定义:坚韧性是指能够在非常艰苦或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完成所从事的任务。

具有强坚韧性的人能够在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不良
情绪,使自己不会采取消极的行动;面对他人的敌意时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能够忍受艰苦的工作条件和较大的压力,使其工作业绩不受外界压力、挫折和个人消
极情绪的干扰。

在不利的情形下没有怨言和恶意,看到事物积极的方面。

即便受到他人的反对也会按照自己的意见和计划坚持将事情做下去。

坚韧性也可以称作耐受力、压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

评价等级:
0、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

1、面对挫折时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如愤怒、焦急、失望等)或保持情绪的稳定。

2、在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或巨大的压力下坚持工作。

3、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压力,通过建设性的工作解除压力。

(六) 研发素质--------主动能力
定义:主动性是指个人在工作中不惜投入较多的精力,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计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提高工作绩效、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创造新的机遇。

具有这种品质也被称为决断力、策略性的未来导向和前瞻性等。

评价等级:
0、不会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需要他人的督促。

不能提前计划或思考问题,直到问题发生后才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从优秀员工的访问中,没有发现能够说明这个层次的行为事例)
1、自觉投入更多的努力去从事工作。

2、及时发现某种机遇或问题,并快速作出行动。

3、提前行动,以便创造机会或避免问题发生。

小结:
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个人能走多快要看他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

因此----成为一个优秀的研发人员必须具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多动手多思考,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这两个方面,决定了技术层次上研发人员能够深入的程度。

一个真正的大厨是能够用最简单的东西做出很好吃的东西,而不是只会做大餐。

同样----所有的产品都是面向市场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研发人员还必须要关注市场,在实际开发的时候,最复杂的系统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如何使用最简单的技术,选用最实用的软硬件做出一个有特色的东西这是一个研发人员应该追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