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晒整理剂,抗紫外助剂,面料防紫外线剂,抗UV助剂,防紫外整理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晒整理剂,抗紫外助剂,面料防紫外线剂,抗UV助剂,防紫外整理剂

防蚊整理研究进展

王爱兵1,朱小云2,杨斌3,斯叶华1,夏龙全1 (1.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336;

2.上海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上海200137;

3.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82)

原载:第八届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61-

摘要:介绍了蚊虫的种类及危害、人类吸引蚊虫的原因,以及蚊虫的防治方法等。阐述了驱蚊整理剂的机理,以及天然驱避剂和合成驱避剂的种类、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列举了目前采用的纺织品防蚊整理工艺,以及现有的三种防蚊效果的测试标准(GB 13917.1-1992、GB/T 17322.10-1998和GB B917.3-1992),并对这三种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亟待制定针对防蚊整理织物的检测标准。

关键词:防蚊整理;发展;标准;应用

蚊虫是四害之一,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除少数种类外,大多数蚊虫都会叮刺人畜,不但会吸血,而且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很大。蚊虫在叮咬的时候,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在叮入人畜后,会在伤口上注入一些唾液,病原体就由此传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每年因雌性疟蚊叮咬而感染疟疾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因此,蚊虫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蚊虫的种类及其危害

蚊虫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小型昆虫,体长0.5~1.5cm。其触角细长,口器形成一长喙,雌蚊的喙一般适于刺吸血液。蚊科中常见的有按蚊(Anopheles)、库蚊(Culex)及伊蚊(Aedes)3个属[2]。蚊虫中以刺扰伊蚊的危害最严重。国内常见的蚊媒病有疟疾、丝虫病、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国外还流行黄热病、西尼罗热、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和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

2 人类吸引蚊虫的原因[3]

人体皮肤通过普通汗腺和特殊汗腺实现排汗。普通汗腺分布于整体皮肤,特殊汗腺又称为香腺,仅分布于特定部位。普通汗液主要含盐分和少量有机物质,特殊汗液含有类脂质和脂肪酸。无论是普通汗液还是特殊汗液,排出时都不含有气味物质,其只有被皮肤表面存在的微生物分解后,才会生成可挥发性化学物质。典型的汗味是由多种化合物,如饱和、不饱和支链及末端不饱和的碳羧酸(C4~11)引起的。

雌性蚊子需要吸食血液来产卵、育卵,其嗅觉灵敏,对人体呼吸和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乳酸等挥发物非常敏感,可以从30m外直接冲向吸血对象。

到底何种化学物质是蚊子的信息素,目前尚不

十分清楚,已确定的信息素为L-乳酪、醋酸和丙酸。

3 驱蚊机理[4]

研究表明,当人体裸露的皮肤上涂有防蚊剂时,蚊子就不得不透过服装面料叮咬。对服装面料进行防蚊整理后,由于驱避剂具有蚊虫所厌恶的气味,蚊虫不愿在含有驱蚊剂的地方停歇,从而发挥驱避作用。另一种驱蚊整理的观点是,对纺织品进行整理,使信息素不再通过面料向周围环境散发,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这一方法又称为被动防蚊体系。

4 防蚊整理剂发展[5-6]

蚊虫驱避剂的使用历史悠久。公元前,古埃及人把有强烈气味的物质涂在皮肤上防止蚊虫叮咬;我国古代先民常以焚烧艾蒿、菊科类植物的办法来驱赶蚊虫;古代俄罗斯牧民燃烧青苔和松树叶驱赶蚊虫,用桉树叶涂抹皮肤防止蚊虫叮咬。16世纪,人们发现大麻可以有效防止昆虫叮咬,随后又发现许多植物提取物对蚊虫有驱避作用。17世纪,许多具有驱避作用的天然精油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如熏衣草油和柠檬油等。20世纪初,西方国家使用最普遍的驱避剂是香茅油,而我国早在11世纪就已使用有效组分主要为香茅油和香柏油等的浮萍和麻叶等驱蚊。这一方法虽然有效,但有效时间很短,且有令人不适

的气味。

蚊虫驱避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合成驱避剂和天然驱避剂。

4.1 天然驱避剂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4.1.1 天然驱避剂的发展

天然驱避剂的发展从古代开始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合成驱避剂出现后,天然驱避剂的发展曾一度滞后。天然驱避剂一般以植物源驱避剂为主,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多为萜类的酯类、醇类和酮类等。随着化学产品3R问题航性resist- ance、再度猖獗resurgence和残留residue)的突显,天然驱避剂的研究和开发又重新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国外文献报道从植物精油中提取的萜烯成分对蚊虫具有较强的驱避活性。 Keisuke等从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精油中分离得到一种蚊虫驱避剂,经生物测定发现对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有强烈的驱避活性。近几年来,美国对天然源蚊虫驱避剂进行了大量研究,寻找到两种高驱避活性植物桑橙(Maclura panfiera)和假荆芥(Nepeta cataria)。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在发掘具有驱避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如Nathan SS等对印楝树种子的甲醇提取物做了驱避性活性试验,发现其对按蚊

各生长期的个体都有很强的驱避活性。

4.1.2 存在问题

天然驱避剂具有许多优点,如低毒或无毒,对皮肤不会产生灼热感,气味清新,使用后不会有药物残留,易降解,对环境无污染等,但其在驱蚊高效性和持久性方面普遍低于合成驱避剂。此外,把一种植物资源转化成产品服务于大众还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工业化的可行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任何一方面因素考虑不周全或有缺陷,都会导致产品研发的中止。

4.2 合成驱避剂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4.2.1 合成蚊虫驱避剂的发展

合成驱避剂主要包括有机酯类、芳香醇类、不饱和醛酮类、胺类和酰胺类等。

1929年,驱蚊油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研制成功;1937年,驱蚊酮获得专利;1939年,驱蚊醇(2-乙基-1,3-二醇)面市。 1956年,美国从2万多种有潜力的驱蚊化合物中发现了具有优良广谱性的驱避剂DEET,该驱避剂仍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蚊虫驱避剂。随着研究的发展,以天然植物次生物质为原料简单合成的驱避剂,因兼具天然驱避剂的安全环保性和合成驱避剂的高效广谱性,成功合成驱避剂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