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展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够很容易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同时,学生还能学会通过统计图来比较不同数据的差异,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统计图的优越性,从而提高他们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统计图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通过统计图来比较数据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统计图来比较数据的多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素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篮球比赛的情景,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作步骤。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不同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并比较数据的多少。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他们对统计图的认识。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统计图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谁的得分高》说课课件(共29张PPT)附板书含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谁的得分高》说课课件(共29张PPT)附板书含反思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 元第一课《谁的得分高 》。本课通过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情境,引 入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学习,提出了三个问题。在主情境图中,教科书 提供了套圈情境图和两人得分统计表,图和表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 课程皆在帮助学生体会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的计算道理,培养学生读表 的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 以上问题层层递进,由提取信息到分析问题,再到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体现了 问题解决的基本思维过程。
(三)、课堂练习 1、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在 里填上“>”“<”或“=”。
78 16+21+41 66 17+25+26 52 24+35+29
95 32+18+45
28+36+29 28+29+33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谁的得分高 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应。 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 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竖式计来自。28+35=
53+17=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小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小数这个概念,学生是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小数的理解,特别是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活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得分,引发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考。

2.讲解:通过讲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3.实践: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通过总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于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小数的实际应用等内容。

第一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讲解“比较大小”和“常用数字0、1、2、3、4、5、6、7、8、9”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应用;3.掌握“常用数字0、1、2、3、4、5、6、7、8、9”的写法及其规律;4.培养学生良好的比较大小习惯和数位记忆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现场的板书“3、6、9三个数字”,询问学生谁知道它们的顺序。

引导学生发现横竖排列的规律和从左到右排列的顺序。

2. 学习比较大小(10分钟)通过介绍小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大小的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

3. 数字的读法(10分钟)牢固掌握数字读法及其规律。

通过声、形、色、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记住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4. 活动实践(2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学生的得分卡片,卡片上印有0~9数字,教师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比较大小,然后每组选出得分最高的学生,汇总全班分数,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及其应用。

5. 总结(5分钟)通过活动实践,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归纳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数字读法,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比较大小习惯和数位记忆能力。

五、作业板书“17 15 19”,要求学生根据大小写出相应的数字,并画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六、板书设计比较大小:3 6 9数字的读法:0、1、2、3、4、5、6、7、8、9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大小习惯,又巩固了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了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细节上的注意不够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所改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二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够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操作中理解。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态演示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体育比赛情景,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制作自己的条形统计图,并交流分享。

4.讲解与演示:通过多媒体手段,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动态演示。

5.练习与拓展: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制作方法和作用。

通过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1.1 《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1.1 《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材简介《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通过一个小小的足球比赛引出了平均数的概念。

本篇课文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探索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文分析(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均数的概念,能够用人数和分数求平均数。

2.掌握小学数学中常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5.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将抽象的平均数概念与具体的数学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足球比赛的情境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游戏化教学法:通过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课前导入首先,老师将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口头说明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情境引入接着,老师通过给出一组足球比赛得分的数据(如下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平均数相关的问题。

学生姓名得分小明60小强80小红90小李70小华85问题1:请问小明、小强、小红、小李、小华五人的平均得分是多少?问题2:如果小华的得分改为95,五人的平均得分还是多少?问题3:如果小华的得分改为95,那么小华得分获得了百分之几的提升?通过引出以上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平均数,并提高对平均数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讨论,计算出五人的平均得分,并让每个小组将计算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4. 游戏化教学最后,老师通过一款名为“谁是平均分高手”的游戏巩固学生的知识,该游戏模拟了五人参加足球比赛的场景,学生需要在游戏中计算出五人的平均得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

这一课时为后续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大小的能力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在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篮球比赛的情景,引入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主题。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游戏,通过实际操作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结果。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语言描述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谁的得分高?1.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a.直观比较:观察数字的大小b.语言描述:用“大于”、“小于”或“等于”描述比较结果2.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内容紧承一年级对整数的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整数认识,能够理解整数的基本概念。

但是在比较两个整数大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较方法到实际情境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篮球比赛的情景,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问题。

2.探究比较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比较两个整数大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方法。

3.实践运用: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并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谁的得分高?1.整数大小比较方法2.实际情境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3.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后访谈、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加减法基本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训练精细动手能力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1.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护集体和合作共进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精细动手能力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加减法口算加强十位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概念•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三、教学过程3.1 活动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小明和小小明一起考试,小明得了8分,小小明得了4分,谁的分数高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老师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三分钟后交流讨论后得出答案。

3.2 活动2:学习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5 + 3 = ?然后老师再出示一道口算题目6 - 2 = ?老师可以通过比划手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的概念,重点强调十位进位和个位借位。

3.3 活动3:巩固老师在纸上列出下面的十道计算题,同学们自己完成,要求写清楚计算步骤。

3 + 2 = ?4 - 1 = ?6 - 4 = ?5 + 4 = ?6 - 1 = ?9 - 6 = ?1 + 9 = ?7 - 5 = ?2 +3 = ?8 - 2 = ?3.4 活动4:交流分享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题和步骤贴在黑板上,让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口算方法。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检查和评价答案的正确性,如果有错误,要求重新检查。

3.5 活动5:综合老师在黑板上列出如下的数据:小红得了6分,小明得了7分,小丽得了5分,小强得了4分,小华得了9分让学生把这些数据加起来,求出他们的平均分。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数据的数量和长度。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启蒙课,旨在通过一些有趣的小问答和口算练习,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和计算准确性。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比赛情景,体验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乐于表达,但对于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读写分数,能够用分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读写分数,能够用分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用分数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比赛的情景,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分数的含义,讲解分母和分子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3.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分数的含义和作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课件-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课件-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教法分析
情境 活动
探索 实践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巩固与应用
探究与体验
总结评价
Finish
first
second
third.
forth.
Start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巩固与应用
1.计算
巩固与应用
2.投飞镖比赛。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
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巩固与应用
探究与体验
总结评价
Finish
first
second
third.
forth.
Start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四、说板书设计
感谢各位倾听!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 23+44+29=96(分)
24
23
30
44
+4 1 _____________
95
+29 ___________
96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比较两种物体的大小、多少、高低等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的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一些比较现象,但对于系统的比较方法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比较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些抽象的比较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比较两种物体的大小、多少、高低等方法,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比较两种物体的大小、多少、高低等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比赛的得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比较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比较两种物体的大小、多少、高低,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3.运用比较方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游戏,运用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比较,还可以用图形、符号等不同方式表示,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数学,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符号等方式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符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情境,引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2.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3.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比较,还可以用图形、符号等不同方式表示。

4.实践: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5.总结:学生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6.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谁的得分高?1.数字比较2.图形比较3.符号比较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个小组的得分,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来比较两个小组的得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性质,学会如何求平均数,并能够运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操作活动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和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比赛得分的情况,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熟练运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还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赛得分的情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比赛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比赛得分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通过比赛得分的情况,总结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比赛的形式呈现,突出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加与减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加与减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24+30+41= 95(分)
24 + 30
54
54 + 41
95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 把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答:淘气共得了95分。
新知探究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24+30+41= 95(分)
24 41 + 30
95
把三个加数写成连加的 竖式,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答:淘气共得了95分。
4.下表是我国运动运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1)2000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8+16+15=59(枚)
巩固练习
4.下表是我国运动运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2)2008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51+21+28=100(枚)
巩固练习
4.下表是我国运动运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24 54
4+1=5
+30+41
90+5=95
54 95
答:淘气共得了95分。
24 41 +30 95
23+44+29= 96(分)
20+40+20=80
23 67
3+4+9=16
+ 4 4 + 21 9
80+16=96
67 96
23 44 + 21 9 96
答:淘气共得了 95分,笑笑得了 96分, 笑笑 获胜。
60
答:三只小兔一共拔了18根萝卜。
计算 19+45+26= 90
19 45 + 21 6 80
19 45 + 22 6 90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一 加与减
谁的得分高
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谁的得分高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能够理解得分高与得分低的含义;2.能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3.能够以图表形式展示比较结果。

2. 教学内容2.1 知识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数值比较和图表展示:1.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3.将比较结果用图表形式展示。

2.2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2.帮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3.培养学生将比较结果用图表形式展示的能力。

2.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将比较结果用图表形式展示的方法。

3. 教学流程3.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具;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活动材料和比较对象。

3.2 导入新知教师将“得分高”和“得分低”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得分高”和“得分低”。

3.3 新授知识1.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求出大小关系;3.在小组内让学生选取两个同学进行得分比较,并记录结果;4.学生对比所记录的结果,将分数高的同学画在一张纸上,分数低的画在另一张纸上,并添加标签;5.用图表将结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发现并讨论图表所展示的意义。

3.4 概括总结教师向学生重点讲解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总结。

4.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氛围非常好。

但是,学生对于图表的展示方法有些困难,需要下一节课进行重点讲解,并加强练习。

5. 课后作业将家庭成员之间的身高进行比较,并将结果用图表形式展示出来,用醒目的颜色标出最高者和最低者。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能够学会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与意义;2.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3.能够分析理解问题,简单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重点1.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2.数字比较的符号“<”、“>”、“=”的含义;3.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与意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知识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来引入新知识,按照班内学生的意愿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游戏。

将一个小球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两个玻璃杯中的小球,然后讨论一下哪个玻璃杯中的小球数量比较多。

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出来。

2. 讲解新知识讲解部分主要包括讲解比较符号“<”、“>”、“=”的含义,以及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举例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字大小比较方法。

3. 巩固训练在巩固训练环节,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题目包括不等式填空以及小学奥数练习题目。

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 拓展运用在拓展运用环节,通过应用任务,引导学生能够在应用中灵活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将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应用任务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5. 知识回顾在知识回顾部分,通过一些小游戏巩固掌握的知识,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四、板书设计(一)板书1比较大小符号:“<”、“>”、“=”(二)板书23>25<61=1(三)板书312>5 17<20 10=10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比较数字大小,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和符号的含义,还能让学生在小学奥数的应用任务中灵活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1教学目标学科性: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育性:能从图表叙述中提取数学信息,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创新性: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

2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44人,综合能力较强的占百分之45,理解上有困难的有7人左右,加减混合运算学生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的占占百分之80,还有3个人有困难;运算上学生占百分之8 3.5的能正确运算,还有2个人基础薄弱,5人粗心造成。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谁的得分高辅助手段:PPT、笔、纸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100以内的连加运算)24+30+41=95(分) 23+44+29=96(分)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教师活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谁来扮演笑笑和淘气?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请同学进行汇报;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二)自主探究师:你会觉得谁会获胜?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4、尝试计算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起始课。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但是,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加减法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游戏道具等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体育比赛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比赛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1教学目标
学科性: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育性:能从图表叙述中提取数学信息,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创新性: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

2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4人,综合能力较强的占百分之45,理解上有困难的有7人左右,加减混合运算学生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的占占百分之80,还有3个人有困难;运算上学生占百分之8 3.5的能正确运算,还有2个人基础薄弱,5人粗心造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谁的得分高
辅助手段:PPT、笔、纸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100以内的连加运算)
24+30+41=95(分) 23+44+29=96(分)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教师活动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谁来扮演笑笑和淘气?
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请同学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师:你会觉得谁会获胜?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
4、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用竖式计算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知道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把你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获胜。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

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学生听老师说游戏规则,然后学生扮演角色,“扔一扔”
观察成绩,请看一看吧。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生2: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生3: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生4: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生5: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学生讨论
生1:淘气说得不对。

虽然他的确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

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

生2:笑笑说的很有道理。

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

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算法有:
(1)20+30+40=90
4+1=5
90+5=95
(2)24 54
+ 30 + 41
————_____________
54 95
(3)……
(三)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
让学生去表演(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

估算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体验算法多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